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论 文) 海州区板浦镇土地复垦测量工程设计Land Reclamation Surveying Engineering Design of Haizhou District Banpu Town学 院: 测绘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测绘工程 测绘121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6 年 6 月毕业设计(论文)中文摘要海州区板浦镇土地复垦测量工程设计摘 要:本课题根据土地复垦勘测定界测量规范以及相关的技术资料,结合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的实际情况,对板浦镇土地复垦项目进行了施工测量方案的设计。勘测定界测量是土地复垦工作的基础,课题主要内容为板浦镇复垦土地勘测定界测量工程的设计,主要包括复垦区测区概况、测区的已有成果资料的分析与应用、勘测定界测量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勘测定界报告的成果输出等,最后对工程的经费做好预算。本设计主要论述土地复垦的工作步骤,并明确指出每项工作的技术要求以及需要提交的成果资料,同时对勘测定界测量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提出自己的认识。关键词:土地复垦;图根控制网;勘测定界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摘要land reclamation Surveying Engineering Design of Haizhou District Banpu townAbstract:This topic according to the land reclamation demarcation measurement norms and relevant technical data, combined with Haizhou District, Lianyungang City in the town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Board Town land reclamation project of construction survey scheme design. Boundary survey measurement is the basis of land reclamation work, main topics in town reclamation land survey delimitation surveying engineering design, mainly includes the reclamation area measured area survey; measuring area of existing data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the main task and aim of the boundary survey measurement; Investigation Delimitation report of the results of the output. Finally, the funding of the project do budget. This design mainly discusses the land reclamation work steps, and explicitly pointed out each work of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he need to submit the data, at the same tim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some common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surveying and demarcation measurement process are put forward.Key words: land reclamation; Mapping control network; Reconnaissance delimitation目 录1 绪论12 测区概况12.1 任务由来12.2 项目概况12.3 工作流程23 测区概况和已有成果资料23.1 测区概况与地理位置23.2 已有资料34 作业依据及主要技术要求44.1 技术依据44.2 主要技术要求54.3 比例尺54.4 土地分类54.5 仪器检验55 现场勘探65.1 初步资料分析65.2 组织协调工作65.3 队伍的组织65.4 初步确定测量方案66 测量方案设计76.1 图根控制网方案设计76.2 图根控制网形确定96.3 水准测量177 外业施测197.1 选点197.2 标志埋设207.3 碎部测量基本要求217.4 RTK碎部测量227.5 全站仪碎部测量238 勘测定界实施方案238.1 工作底图238.2 地形图绘制248.3 地形图内容取舍248.4 图形检查278.5 勘测定界范围确定278.6 权属调查278.7 界址点放样288.8 勘测定界内业工作308.9 勘测定界成果检查验收319 质量控制体系3110工作组织和经费预算3210.1工作组织3210.2进度安排3210.3经费预算3211上交资料3211.1仪器资料3211.2文字资料32结论34致谢35参考文献36第 37 页 共 36 页淮海工学院二一六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1 绪论土地复垦这一名词最初来源于国外,不同学者对它的解释不尽相同。从本质上来说,土地复垦就是通过整治和改造使已经失去生产能力的土地得到重新再利用的过程。中国是一个土地面积广阔的国家,但中国又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人均可用土地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中国土地资源紧缺问题越来越突出,缓解当前土地资源紧缺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增加对土地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推行土地复垦工程,充分发挥可用土地的潜力,来缓解我国当前面临的土地资源紧缺问题。勘测定界测量是土地复垦工作的基础,目的是对当前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勘察测量,了解当前土地的利用现状,为后期土地资源的利用做出合理规划提供技术支持;主要包括确定土地使用范围、分类统计土地使用面积等,可以为规划设计部门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其作业依据包括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技术规程、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等。本课题根据土地复垦勘测定界测量规范以及相关的技术资料,结合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的实际情况,对板浦镇土地复垦项目进行了施工测量方案的设计。首先要先对复垦区进行数字化测图,确定复垦地块的利用现状和界址线,与规划局提供的地类图斑线做比较,调整复垦界址线确定复垦面积和拐点坐标,上报规划设计部门批准后现场放样,现场确定复垦范围。2 任务概况2.1 任务来源为满足连云港海州区板浦镇的发展需要,板浦镇政府根据发展设计规划对辖区内菜园村进行土地复垦,受板浦镇政府管委会的委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江苏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和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的有关规定,要进行复垦区地块报批前的勘测定界工作,并提交勘界报告。2.2 项目概况本次土地复垦项目区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菜园村西靠近宁连高速,测区位于城乡结合部,以农田为主,有少量居民地;交通状况良好,地势平坦,但通视条件较差,勘察测量工作量较大,行政隶属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根据板浦镇政府的已提供的土地复垦申报资料要求,为复垦地块进行勘测定界测量工作,具体包括复垦区地形测量、界址桩点位放样和当前土地利用面积分类统计量算以及汇总表等,勘测工作完成后可为施工部门提供详实、准确的基础数据和图件资料。本次土地复垦项目完成后,预计可得到约20亩可用土地,以促进菜园村的经济发展。2.3 工作流程图2-1 土地复垦工作流程3 测区概况和已有成果资料3.1 测区概况与地理位置板浦镇是国家级重点乡镇,江苏省百家名镇,菜园村隶属于连云港市海州区,南邻灌云县伊芦乡、小伊乡,北接宁海街道,西接新坝镇,东接东辛农场,距连云港市中心18公里,镇区总面积80.64平方公里(2014年),人口7.1万(2014年)。截至2014年,板浦镇辖5个社区:德芳社区、南门社区、新民社区、北门社区、中正社区,16个行政村:尤庄村、菜园村、石河村、东北村、城北村、罗圩村、官庙村、永平村、小浦村、浦东村、大团村、东辛村、沙沪村、泗河村、周圩村、洪花堰村。本次复垦项目位于菜园村东南部,测区土地利用现状主要由宅基地和农耕地为主。图3-1 复垦区示意图3.1.1气候板浦镇测区属于暖温带南缘湿润性季风气候,受海洋调节,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水适中,雨热同期。常年平均气温14,最冷月份为1月,最热月份为7月。年平均降雨量为904.8毫米,夏季多东南季风,无霜期215天左右。3.1.2 水文板浦镇境内有疏港航道、善后河、盐河三条河流。3.1.3 地形板浦镇地势平坦,全境平均高程为3.8米。3.2 已有资料3.2.1平面控制资料根据委托单位要求,本次测量采用连云港地方平面直角坐标系。板铺镇政府提供了两个已知点坐标,在设计测量方案之前,要求对已知点进行检查,检查限差为:平面2cm、高程1cm,确认无误后,方可以该已知点作为基准进行测量。图3-2 已知控制点位置示意图已知控制点坐标如表3-1所示:表3-1 已知控制点数据点号X(m)Y(m)高程(m)等级备注LC113815970.42340428033.0934.725ELC123815749.85340428144.5514.697E这两个点是连云港市板浦镇政府之前为此次土地复垦项目按照E级精度进行的联测GPS控制点,两个点之间可以通视,可为控制网设计和精度估算提供基准,两个已知点均作为平面控制起算点,经检查后若测量精度需满足规范要求,则可以使用。3.2.2其他资料(1)用地范围1:5000土地利用现状图;(2)1:500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3)红线图、选址意见书、连云港市规划局东区分局设计条件通知书;(4)勘测定界委托书。4 作业依据及主要技术要求4.1技术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3)GB/T 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下称图式);(4)GB/T 17941.1-2000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5)4.1.5 5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6)4.1.6 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7)1996国土建字第204号 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试行)的通知;(8)苏国土籍1993153号江苏省城镇地籍调查细则;(9)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10)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程(11)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12)经批准的“技术设计书”。4.2 主要技术要求4.2.1 图根控制网平面坐标系采用2002连云港54坐标系统,中央子午线为11915,投影面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投影面为平均高程4米。4.2.2 界址点测量精度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cm,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10cm。4.2.3 成图基本要求采用全野外解析法测图,绘图软件采用CASS7.1成图系统。4.3 比例尺勘测定界图采用1:2000比例尺。4.4 土地分类本次复垦土地分类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执行。4.5 仪器检验对将投入测区使用的各等级GPS接收机、全站仪均须进行鉴定和检验要求其检定结果须符合规范要求。仪器检验、鉴定资料(副本)整理装订,作为资料上交。其它作业工具需进行检视、调试和测试,满足作业要求后投入使用。对进行了检视、调试和测试的作业工具须进行标识,其检视、调试和测试的内容、结果须保存记录。5 现场勘探5.1 初步资料分析5.1.1 用地情况分析收到的图件内容:红线图、选址意见书、连云港市板铺镇规划部门设计条件通知书、勘测定界委托书。需要收集的材料有:板浦镇菜园村用地范围1:5000土地利用现状图,1:500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根据收件资料分析:该项目位于位于板浦镇菜园村板新线西。该项目用地已立项,符合城市规划,且在预留建设用地范围内,项目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上报。5.1.2 使用权性质的确定板浦镇土地复垦工程地块属于非营利性社会福利设施用地,且符合划拨用地目录,此项目用地可以属于划拨用地,用地到底属于划拨还是出让最终由开发区国土分局来确定。5.1.3 是否接收委托根据已有资料分析,可以接收委托5.2 组织协调工作 电话咨询开发区板铺镇规划部门相关负责人了解该项目的大概情况,得知该项目大部分用地为农耕地,少部分属于建设用地,地类主要为农耕地。用地都在预留建设用地范围内,项目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用地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协商勘测定界工作的计划安排,准备好后可以进行电话预约相关事宜。5.3 队伍的组织成立外业组、内业组两个作业组和质量检查组。5.4 初步确定测量方案5.4.1 控制网布设实地考察作业组先到现场进行实地踏勘,此次现场勘探过程中共收集到2个E级GPS点作为已知点使用,经踏勘已知点位标志保存完好,无破坏痕迹;经过对已知点的检查,两个已知点位中误差如表5-1所示:表5-1 已知点检查结果点号平面中误差(cm)高程中误差(cm)备注LC111.10.4LC120.80.2由上表可知,两个已知点中误差均在限差范围内,可以作为测量基准使用。本测区位于村庄附近,建筑物、树木等设施较多通视条件较差,但两个已知点可以相互通视,经现场讨论和研究决定,决定采用全站仪作业模式布设图根导线进行图根控制测量。在建筑物密集的地区CORS-RTK接收机信号易受影响,对测量成果影响较大,因此碎部测量时利用全站仪和RTK联合进行界地测量。最后,利用南方CASS绘图软件进行地型图绘制,输出勘测定界报告等后续工作。5.4.2 对以后作业方案的建议在审查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联系相关人员到现场实地核实资料情况。这个工作非常重要,因为完成一个项目的勘测定界必须与用地单位及项目范围内各土地权属单位、职能部门互相配合,协调一次非常不容易,所以作业人员必须对测区非常了解,力争一次协调解决问题。综合以上资料分析和现场踏勘情况看,可以制定技术设计方案。6 测量方案设计6.1图根控制网方案设计 6.1.1图根控制网设计思路布设图根控制网一方面是为了控制全局,减少测量过程中的误差积累而进行的控制测量工作,另一方面当图根控制网布设完成后完成后可以进行分组作业,有效的加快施工进度。图根网的布设原则如下:(1) 布设时要分级布网、逐级控制;(2) 图根控制点要有足够的精度;(3) 图根控制点要有足够的密度;(4) 布设时要有统一的规格。6.1.2图根控制网特点(1)在布设图根控制网时,图根网的大小要和界址点精度相匹配,所布设图根点的精度与地形图所用的比例尺无关。(2)图根控制点在测量、成果验收、施工时可能多次用到,因此在图根控制点应埋设永久性或半永久性标志,并编辑“点之记”描述资料。(3)图根控制点密度根据测图比例尺大小来确定,通常情况下,在地势平坦的地区当测图比例尺为1:500时,每平方公里布设的图根控制点不得少于64个。6.1.3图根控制网布设方式(1)在城镇区等筑物较多的地区,通常采用导线测量的方式布设图根控制网。(2)在建筑物稀少、视野开阔的地区,可以布设图根三角网或三边网。6.1.4图根控制网设计要求图根控制网通常是用高级控制点作为首级控制网,再在首级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然后直接供测图使用。(1)图根点的密度应根据测图比例尺和地形条件而定,本次设计中图根控制点的密度应达到64个/ km2;(2)选择的图根点位应位于地基稳定且能够长期保存; (3)地面上布设的控制点不能距建筑物太近;(4)图根点宜采用临时标志,为了便于后续测量、检查验收,要在布设的图根控制点上埋设标石。经过现场勘查,本次的测区面积较小,且测区附近建筑物较多,通视条件较差,采用导线测量的方式布设图根网;用两个已知点作为基准,布设图根导线以满足此次测量的需要。布设图根控制网时,最重要的是测量成果要达到测量精度要求;在通视条件特别差的时候,可以根据测区实际情况对增加图根控制网控制点,以保证测图的精度,这种方法在布设图根控制网时经常被用到,该方法经济可行且精度高。6.1.5关于图根导线布设的几点特殊规定(1)边长小于允许长度的三分之一的导线,只需导线全长闭合差小于13厘米即可。(2)边长小于10米的导线,可以不作角度闭合差检查,但不能用该导线边做为起算数据或者拓展下一级导线。(3)用全站仪测量导线边长,导线总长可以适当放宽,但要保证全长绝对闭合差不得大于22厘米,一级地籍图根导线相对闭合差要小于等于1/5000,二级地籍图根导线相对闭合差要小于等于1/3000。6.1.6导线技术指标 表6-1 导线主要技术要求6.2 图根控制网形确定常见图根网的布设形式有:三角网、三边网、导线网如图6-1所示。本次项目区位于城乡结合部,通视条件较差,两个已知点可以通视,结合测区实际情况,宜采用导线测量布设图根控制网。为保证测量精度现布设两个图根控制网方案,通过对比分析后选择最合适本项目的测量方案。图6-1 图根控制网布设方法6.2.1 图根控制网方案一图根控制网形方案一如图6-2所示:图6-2 图根导线布设方案一利用全站仪测量方法对布设的图根网进行观测,观测量包括角度和导线边长,获得观测量以后利用科傻平差软件对外业观测数据进行平差和精度评定,图根网平差结果: 近似坐标 Name X(m) Y(m) LC11 3815970.423 40428033.093 LC12 3815749.853 40428144.551 TG1 3815696.324 40428119.078 TG2 3815570.321 40427881.408 TG3 3815678.997 40427814.589 TG4 3815819.242 40427692.996 TG5 3815880.120 40427846.039 方向平差结果 FROM TO TYPE VALUE(dms) M(sec) V(sec) RESULT(dms) Ri LC11 LC12 L 0.000000 2.00 555.86 0.091586 0.24 LC11 TG5 L 91.021900 2.00 -555.86 90.530314 0.24 LC12 TG1 L 0.000000 2.00 553.83 0.091383 0.18 LC12 LC11 L 127.443400 2.00 -553.83 127.352017 0.18 TG1 TG2 L 0.000000 2.00 546.00 0.090600 0.17 TG1 LC12 L 143.224700 2.00 -546.00 143.134100 0.17 TG2 TG3 L 0.000000 2.00 502.87 0.082287 0.21 TG2 TG1 L 93.391500 2.00 -502.87 93.305213 0.21 TG3 TG4 L 0.000000 2.00 502.52 0.082252 0.13 TG3 TG2 L 189.202600 2.00 -502.52 189.120348 0.13 TG4 TG5 L 0.000000 2.00 497.33 0.081733 0.22 TG4 TG3 L 70.081800 2.00 -497.34 70.000066 0.22 TG5 LC11 L 0.000000 2.00 522.59 0.084259 0.13 TG5 TG4 L 186.450300 2.00 -522.59 186.362041 0.13 方向最小多余观测分量:0.13( TG5- LC11) 方向最大多余观测分量:0.24( LC11- LC12) 方向平均多余观测分量:0.18 方向多余观测数总和: 2.55 距离平差结果 FROM TO TYPE VALUE(m) M(cm) V(cm) RESULT(m) Ri LC11 LC12 S 247.1305 0.17 0.11 247.1316 1.00 LC11 TG5 S 207.7105 0.16 -0.13 207.7092 0.08 LC12 TG1 S 59.2805 0.14 -0.96 59.2709 0.06 TG1 TG2 S 269.0055 0.17 0.10 269.0065 0.09 TG2 TG3 S 127.5745 0.15 1.82 127.5927 0.07 TG3 TG4 S 185.6175 0.16 1.98 185.6373 0.08 TG4 TG5 S 159.8695 0.15 -0.34 159.8661 0.08 边长最小多余观测分量:0.06( LC12- TG1) 边长最大多余观测分量:1.00( LC11- LC12) 边长平均多余观测分量:0.21 边长多余观测数总和: 1.45 平差坐标及其精度Name X(m) Y(m) MX(cm) MY(cm) MP(cm) E(cm) F(cm) T(dms) LC11 3815970.4230 40428033.0930LC12 3815749.8530 40428144.5510TG1 3815696.4708 40428118.7949 0.12 0.09 0.15 0.14 0.06 30.0951TG2 3815573.0085 40427879.7936 0.26 0.26 0.37 0.32 0.18 134.5314TG3 3815682.7256 40427814.6625 0.29 0.21 0.36 0.31 0.17 152.5643TG4 3815825.4390 40427695.9439 0.35 0.19 0.40 0.35 0.18 173.5904TG5 3815879.1136 40427846.5302 0.21 0.15 0.26 0.21 0.15 167.5601 Mx均值: 0.25 My均值: 0.18 Mp均值: 0.31 最弱点及其精度Name X(m) Y(m) MX(cm) MY(cm) MP(cm) E(cm) F(cm) T(dms) TG4 3815825.4390 40427695.9439 0.35 0.19 0.40 0.35 0.18 173.5904 网点间边长、方位角及其相对精度FROM TO A(dms) MA(sec) S(m) MS(cm) S/MS E(cm) F(cm) T(dms) LC11 TG5 243.551743 2.05 207.7092 0.15 136000 0.21 0.15 167.5601LC12 TG1 205.452381 2.26 59.2709 0.14 43000 0.14 0.06 30.0951TG1 TG2 242.404881 2.22 269.0065 0.16 166000 0.29 0.16 142.4213TG1 LC12 25.452381 2.26 59.2709 0.14 43000 0.14 0.06 30.0951TG2 TG3 329.181954 2.27 127.5927 0.14 89000 0.15 0.14 112.5937TG2 TG1 62.404881 2.22 269.0065 0.16 166000 0.29 0.16 142.4213TG3 TG4 320.143858 2.19 185.6373 0.15 124000 0.20 0.15 39.0859TG3 TG2 149.181954 2.27 127.5927 0.14 89000 0.15 0.14 112.5937TG4 TG5 70.225525 2.49 159.8661 0.15 109000 0.20 0.14 1.0617TG4 TG3 140.143858 2.19 185.6373 0.15 124000 0.20 0.15 39.0859TG5 LC11 63.551743 2.05 207.7092 0.15 136000 0.21 0.15 167.5601TG5 TG4 250.225525 2.49 159.8661 0.15 109000 0.20 0.14 1.0617 最弱边及其精度FROM TO A(dms) MA(sec) S(m) MS(cm) S/MS E(cm) F(cm) T(dms) LC12 TG1 205.452381 2.26 59.2709 0.14 43000 0.14 0.06 30.0951 单位权中误差和改正数带权平方和 先验单位权中误差:2.00 后验单位权中误差:0.53 多余观测值总数:4 平均多余观测值数:0.19 PVV1 = 1.10 PVV2 = 1.10 方案一控制网总体信息 已知点数: 2 未知点数: 5 方向角数: 0 固定边数: 0 方向观测值数: 14 边长观测值数: 7图6-3 方案一控制网平差图由平差结果可知,图根控制网方案一的最弱边中误差为1/43000,小于图根网最弱边限差1/40000的要求,方案一平面控制测量符合精度要求。6.2.2 图根控制网方案二图根控制网形方案二如图6-4所示:图6-4 图根导线布设方案二同样利用全站仪进项角度和导线边长观测,获得观测之后进行精度评定,方案二平差结果如下: 近似坐标 Name X(m) Y(m) LC11 3815970.423 40428033.093 LC12 3815749.853 40428144.551 TG1 3815693.829 40428112.765 TG2 3815519.451 40427769.005 TG3 3815803.640 40427647.975 TG4 3815902.764 40427889.693 TG5 3815844.503 40428031.286 方向平差结果 FROM TO TYPE VALUE(dms) M(sec) V(sec) RESULT(dms) Ri LC12 TG1 L 0.000000 2.00 760.63 0.124063 0.18 LC12 TG5 L 100.185200 2.00 -760.63 100.061137 0.18 LC12 LC11 L 123.372000 2.00 0.00 123.372000 0.00 TG1 TG2 L 0.000000 2.00 769.94 0.124994 0.17 TG1 LC12 L 146.280000 2.00 -769.94 146.151006 0.17 TG2 TG3 L 0.000000 2.00 619.98 0.101998 0.32 TG2 TG1 L 86.101500 2.00 -619.98 85.595502 0.32 TG3 TG4 L 0.000000 2.00 370.79 0.061079 0.27 TG3 TG2 L 89.134700 2.00 -370.79 89.073621 0.27 TG4 TG5 L 0.000000 2.00 491.74 0.081174 0.17 TG4 TG3 L 135.251900 2.00 -491.74 135.170726 0.17 TG5 LC12 L 0.000000 2.00 624.41 0.102441 0.13 TG5 TG4 L 164.250200 2.00 -624.41 164.143759 0.13 方向最小多余观测分量:-0.00( LC12- LC11) 方向最大多余观测分量:0.32( TG2- TG1) 方向平均多余观测分量:0.19 方向多余观测数总和: 2.48 距离平差结果 FROM TO TYPE VALUE(m) M(cm) V(cm) RESULT(m) Ri LC12 TG1 S 64.4140 0.14 -9.64 64.3176 0.06 LC12 TG5 S 147.6060 0.15 -0.16 147.6044 0.07 LC12 LC11 S 247.1316 0.24 -0.00 247.1316 1.00 TG1 TG2 S 385.4580 0.20 -16.65 385.2915 0.14 TG2 TG3 S 308.8880 0.18 7.39 308.9619 0.08 TG3 TG4 S 261.2525 0.17 11.75 261.3700 0.11 TG4 TG5 S 148.7615 0.15 2.81 148.7896 0.08 边长最小多余观测分量:0.06( LC12- TG1) 边长最大多余观测分量:1.00( LC12- LC11) 边长平均多余观测分量:0.22 边长多余观测数总和: 1.52 平差坐标及其精度Name X(m) Y(m) MX(cm) MY(cm) MP(cm) E(cm) F(cm) T(dms) LC11 3815970.4230 40428033.0930LC12 3815749.8530 40428144.5510TG1 3815694.0297 40428112.6056 0.13 0.10 0.16 0.14 0.08 32.2433TG2 3815523.5705 40427767.0724 0.55 0.38 0.67 0.64 0.20 147.2050TG3 3815809.8639 40427650.9106 0.70 0.22 0.74 0.70 0.21 6.1153TG4 3815903.9915 40427894.7430 0.35 0.27 0.44 0.40 0.19 33.4558TG5 3815844.0837 40428030.9393 0.17 0.17 0.24 0.19 0.15 42.3953 Mx均值: 0.38 My均值: 0.23 Mp均值: 0.45 最弱点及其精度Name X(m) Y(m) MX(cm) MY(cm) MP(cm) E(cm) F(cm) T(dms) TG3 3815809.8639 40427650.9106 0.70 0.22 0.74 0.70 0.21 6.1153 网点间边长、方位角及其相对精度FROM TO A(dms) MA(sec) S(m) MS(cm) S/MS E(cm) F(cm) T(dms) LC12 TG1 209.465078 2.70 64.3176 0.14 46000 0.14 0.08 32.2433LC12 TG5 309.402151 2.70 147.6044 0.15 101000 0.19 0.15 42.3953TG1 TG2 243.443066 3.14 385.2915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件汇报表格
- 车间导师师傅培训
- 环宇物流文员培训
- 特教语言课课件
- 枇杷美术创意课件
- 创意美术花瓶课件
- 课件最后的人生寄语
- 课件显示无法复制问题
- 雷达液位计考试题及答案
- 蓝山教练考试题及答案
- 水电站大坝安全现场检查技术规程 -DL-T 2204
- 中国阅兵仪式课件
- 肺结核的课件
- 渝23TG02 钢管桁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图集 DJBT50-165
- 海洋弧菌护理查房
- 2025-2030中国玉米脱粒机行业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生产精益培训
- 《第十四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大象科技杯”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职工组)职业技能大赛技术方案》
- 2025年柳州市城中区人民法院招录聘用人员考试试题
- 教师节主题班会课件尊师重教不忘师恩
- 中医针灸活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