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 科 毕 业 论 文中国住宅产业化进程中面临的困境和解决办法 窗体顶端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in the Process of China s Housing Industrialization学院名称: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工程管理(专升本)15-1 学生姓名: 李根耀 学 号:指导教师姓名: 许蓝月 指导教师职称: 助教 2017年4 月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安阳工学院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安阳工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目 录中国住宅产业化进程中面临的困境和解决办法摘要:住宅产业在我国经济总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过伴随着这几年经济的发展,人工成本的增加和供需体系被打破,住宅产业慢慢的再走下坡路。现在的住宅产业还依然采用着传统的建筑方式,例如大量的人力、物力,大量的资源,这跟现在主流国家都在推行的节能减排政策严重不符。所以中国必须积极的推行住宅产业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建筑技术上的弊端。本论文通过对国外典型国家的住宅产业化道路的分析与总结,找到它们的侧重点在哪里,然后与中国正在实行的住宅产业化对比论证。分别从社会背景、政府、技术三个方面进行对比,找到其中的不足并根据中国特有的国情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关键词:住宅产业化 影响因素 解决办法窗体顶端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in the Process of China s Housing IndustrializationAbstract:窗体顶端Abstract:窗体顶端Abstract:The housing industry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total economy of China,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recent years, the increase of labor cost and the supply and demand system are broken, and the housing industry slowly declines again. Now the residential industry is still using the traditional way of construction, such as a lot of manpower, material resources, a lot of resources, which is now with the mainstream countries are implementing energy-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policy is seriously inconsistent. Therefore, China must actively promote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housing, the only way to fundamentally change the drawbacks of China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road of residential industrialization in typical countries abroad and finds out where they are focused and then demonstrates with Chinas housing industry. Respectively, from the social background, government, technology, three aspects of comparison, to find one of the shortcomings and according to Chinas unique national conditions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Key words:窗体顶端Key words:Housing industry Influencing factors Solution窗体底端窗体底端窗体底端引 言21世纪的中国,住宅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是其建造方式水平几乎停滞不前,还是采用以前的施工方法。伴随着大量的劳动力投入、水资源消耗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再不改进的话会对中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效益造成难以估计的伤害。国外在这方面要比中国先进,其大多数在20世纪50-60年代开始的住宅产业化道路,让建筑施工所带来的不良后果降到了最低。所以中国也应该积极的推进住宅产业化进程,中国关于住宅产业化的概念是在1994年率先提出的,提出的原因是由于当时中国正处于1992-2010年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上。自此以后中国政府颁布了大量有利于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法规及规范,在地方政府上积极的推行试点性城市发展,建立国家性试验基地。并与先进企业积极的组成联盟,共同推动住宅产业化在我国的发展。(1)研究方法本论文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两种。一种为文献查阅法,另一种为案例对比法,主要介绍如下:1 文献查阅法:因为本论文论题为中国住宅产业化进程中面临的困境和解决办法,而住宅产业化在中国又是大力推行的,所以在网络上会有许多关于它的文献。通过把它们筛选出来,然后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就可以了解到中国的住宅产业化进程是怎样的。2 案例对比法:要想知道中国的住宅产业化进程是怎么样的?以及存在什么困境?那么必须找一个参照点,我们把它与国外的住宅产业化进行对比。通过几个固定的对比点,例如从社会背景、政府、技术这三个方面进行对比,把对比后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再结合中国的国情给出恰当的建议或者解决办法等。(2)研究意义通过对中国住宅产业化进程发展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总结出中国在这方面存在什么不足,那么我们就可以给出适当的意见,去解决这种不足。因为住宅产业化它不是一个具体的现象,它不存在一成不变性。所以它必须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以及中国在不同发展阶段下的政策,去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推动中国的住宅产业化,才能促进整个建筑业的深切改革。(3)研究内容因为本论文的论题为中国在住宅产业化进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和解决办法,所以按照理论上应该通过与国外典型国家在住宅产业化发展阶段上经过对比,然后找出不足点,最后给出解决办法。但是我觉得应该从另一个方面来进行论述,那就是从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方面来进行论述中国在住宅产业化进程中的相关问题。因为住宅产业化当初在欧洲、北美那么推行的主要原因不过有两个,一个是因为战争导致的战后房屋不能满足人们的正常居住需求,战后劳动力减少不能从事建筑产业,所以不得不推行住宅产业化。另一个原因则是由于城镇化发展,导致大量的人口涌向城市,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城镇效应,这也为推行住宅产业化提供了可实施的操作层面。所以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 第1章 概述住宅产业与住宅产业化,并说明推行住宅产业化的必要性2 第2章 介绍国外典型国家日本的住宅产业化进程发展,基于社会背景、政府、技术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并归纳总结出日本的住宅产业化特点在哪里。3 第3章 简单介绍中国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历程,然后与日本进行对比论证,对比点主要有社会背景、政府、技术三个方面。最后得出中国住宅产业化的不足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4 第4章 根据对比论证总结出的结果,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针对性建议。第1章 住宅产业与住宅产业化1.1住宅产业1.1.1住宅产业概念及组成住宅最基本的作用就是能够满足人们居住的要求,而住宅产业就是把与住宅相关的任何一部分都进行组合起来。所以住宅产业的概念总结起来就是“与住宅建设相关的施工、装修以及销售活动的总和。”住宅产业的完成不具有独立性,它就好像是一条产业链,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与合作才能完成。例如最基本的住房建设,它是有施工单位、装修单位、销售单位三位于一体才能够满足基本运行的。所以住宅产业的组成部分也是有许多的,但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还是以下几种:1 住宅开发企业:主要能够为住宅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一般有大型的融资机构所组成。2 建筑设备生产企业:主要能够满足住宅建设所要使用的设备生产和所需构件。一般有材料生产商、设备制造商所组成。3 住宅销售业:能够对完成的住宅进行推广、销售的产业。一般由房地产策划单位、房地产中介单位所组成。4 住宅建设施工企业:能够对所要求的住宅进行施工,并且能够满足住宅建设的多方面的要求。一般是由大型的住宅施工单位所组成。1.1.2住宅产业的特点1 金钱投入成本比较高,而收益率比较慢。住宅产业不同于其他的产业,原因则为住宅产业的建设周期相比于其他产业要长的多。而且在住宅产业生产期间,资金链绝对不能断裂,如果发生断裂,会对工程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所以住宅产业在前期会投入大量的金钱。因为花费的时间比较长,所以收益也比较的缓慢。2 住宅产业的关联性比较强。住宅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施工、建筑设备制造、建筑材料的更新、建筑技术的改进。所以住宅产业的兴起会带动与它有关系的相关产业的发展。3 住宅产业与我国的国民经济关系密切。住宅产业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它在我国国民经济组成中扮演着重要的位置。但是住宅产业也是需要国家在各个方面进行推广的,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与帮助,我国的住宅产业也会慢慢的衰败下去。1.2住宅产业化1.2.1住宅产业化概念住宅产业化主要是由日本提出来的,提出的时间为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住宅产业化是指将住宅分解为构件和部品,采用工业的制造手法去进行生产,然后把它们运到现场组装的住宅建造方式。而我国的住宅产业化概念是由章林伟1994年提出的,其概念为将住宅产业与其他产业进行整合,进行建设生产技术化,部件标准化,销售一体化。目的是为了节约建设成本,促进社会发展。1.2.2推行住宅产业化的必要性国外的住宅产业化主要是由20世纪50-60年代提出并慢慢发展起来的,而我国的住宅产业化相对来说起步比较晚。推行住宅产业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建设成本,提高人工效率。所以这对于我国住房建设还大量采用传统方式来进行生产来说,确实是值得进行推崇的。所以我国必须大力推行住宅产业化,其必要性在于:1 能够节约人工使用成本。住宅产业化推崇的是先把预制构件给生产好,然后集中运输并且在现场进行组装,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工使用的数量。相比较于以前的施工现场,推行住宅产业化可将节约人工成本50%左右。2 能够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可循环性经济发展。因为住宅产业化的大部分构件都是在工厂里的,所以在工地上就不需要进行材料的配制了。而且现在大部分的构件所使用的的材料都是可重复利用了,避免了材料丢弃对环境的所造成的污染。3 能够缩短工期。住宅所有的住宅构件都是在工厂里进行完工的,这样就避免了在现场进行浇模、养护、拆模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时间,缩短了工期。4 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住宅产业化所带来的不仅仅是降低成本,提高人工生产率,它最大的意义在于它能够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它可以推动构件生产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可以促进技术部门的技术更新。第2章 日本住宅产业化进程的发展日本的住宅产业化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导致其进行住宅产业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战争所带来的住房资源的减少,已经满足不了日本本国人们的住房需求。而且由于战乱,导致日本本国的劳动力已经不能够大规模的从事建筑行业,另外新材料的推广和使用促使日本不得不进行住宅产业化。本章将会简单介绍下日本的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进程,然后从政府、技术、社会背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2.1日本住宅产业化进程发展情况2.1.1第一阶段(1945年-1960年)战后住房建设恢复阶段社会背景:由于日本经历过第二次世界战争,导致因为战乱问题而出现了国内住房资源全部损坏、国内劳动力减少,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所以这为日本推行住宅产业化创造了契机。政府方面:为了积极的推进战后住房建设的恢复,必须先要推行公共住宅方面的建设,这样可以解决住房资源不足的问题。所谓公共住宅就是由国家或者社会团体出资,它不是免费的住宅,它更像是租赁住宅,主要租赁给哪些收入不足而不能解决自己居住问题的家庭。于是日本政府于1950年成立住宅金融公库,1955年成立日本住宅公团,再加上由政府主导的公营,这三个机构的诞生推动了公共住宅方面的建设。在法律法规方面,日本政府于1950年颁布了建筑基准法,该法案是日本所有建筑法规的基础,任何一部法规都不能违背它。该法案的推出和实行为日本后来推行住宅产业化奠定了法律基础。另外在住房政策方面,日本政府于1952年开始实行“公共住宅建设三年计划”,该政策主要有5期,总共历时15年,1964年正式结束。该政策的实行很好的解决了日本当时住宅不足的难题。技术方面:住宅公团于1956年就开始试行轻钢结构住宅和滑膜的施工,以便改善日本传统木结构所带来的问题。因为1958年正处于日本政府实行的“公共住宅建设三年计划”的第三期,日本政府开始大量的兴建住宅。因为住宅建设刚开始采用的是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是把住房组成的各个部分进行拆分,这些拆分的东西被统称为部件。工业化住宅推动了部件的发展,而这一阶段被称为部品开发阶段,到了1958年不锈钢厨台、铝合金窗等新型材料制作的部品相继被开发出来,逐渐被住宅所接受。到了1959年,因为部件生产的快速发展,KJ部品(公共住宅用标准部品)的认定工作正式开始。2.1.2第二阶段(1961年-1973年)住宅产业化初期发展社会背景:1961年日本经济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这时候的日本已经基本上解决了住房资源不足的问题。因为经济高速发展导致了大量的人口资源由乡村开始奔向城市,导致城市中的人口越来越多。虽然没有发生住房资源短缺的问题,但是这时候的住宅往往人均住房面积比较小,人们的居住水平有待于进行改善。政府方面:为了解决日本国民住房人均面积狭小的问题,日本政府于1966年开始制定了住宅建设计划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住宅建设五年计划”。以便于解决人均住房面积比较小的问题。“住房建设五年计划”一共实行了8期,总共历时40年。1962年为了废除国内的木结构公共住宅,日本政府召集了相关企业和社会团体,成立了“推进量产公共住宅协议会”。同时还以开发轻型钢结构住宅的企业进行联系,成立了“预制组装建筑恳谈会”。为了推行住宅产业化,成立了“预制组装建筑协会”,直至如今,它对日本的住宅产业化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推动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日本政府在经济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其中里面作用最大的莫过于日本的“住宅金融公库”。在1962年日本的“住宅金融公库”制定了“不燃组装住宅”贷款的制度,“不燃组装住宅”其实指的是住宅必须采用工厂所生产的材料,住宅的主要部分必须使用具有良好耐火性、耐久性和高强度的不燃烧材料,其建造周期为一个月以内,所达到的居住效果必须要高于日本的传统木结构住宅。该贷款制度的推出,促进了轻型钢材结构住宅的发展和运用,以至于到了1964年该制度已经扩大到经过改善并具有防火性能的日本传统木结构住宅上。技术方面:住宅产业化的初期发展阶段离不开住宅工业化的发展,因为要想推行住宅产业化,必须要以住宅工业化作为前提,这是首要条件。现在日本住房建设广泛采用的施工方法为PC(Precast Concrete)工法,翻译为预制组装工法。该工法是根据Thomas Collins在1907年发明的平打竖向法借鉴并改善的。PC工法既保留了平打竖向法的优点,例如平打竖向法普遍采用纯剪力墙结构,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部件的坚固性和整体性。同时还改善了平打竖向法的缺点,平打竖向法的缺点主要是因为它是一种在现场进行制作的方法,而现场制作跟现场浇筑基本上区别不大,而当时日本所要追求的则是能够快速施工,大量节约成本的施工方法,所以不得不对其进行改善。最后通过建立实验场地,进行反复试验,最后终于开发出了使用新型钢材模板,利用高压蒸汽养护模板的技术。这些技术的开发和使用,使PC工法在当时变得很受欢迎。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降低成本费用,住宅公团还开始在住宅建设方面采用标准设计,例如1970年的SPH(公共住宅标准设计),其规定住户的开间以15cm为模数进行调整,纵深不能变都必须固定采用7.5m,因此设计出来的户型有2K、2DK、3K等。2.1.3第三阶段(1974年-1990年)住宅产业由量向质转变社会背景: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住房建设,由于为了降低成本,能够做到大量生产,所以往往采用标准化的设计。而采用标准化设计的房子在规模上、大小上、内部结构上都几乎是一样的。这对于进行购买的人们来说没有什么选择性。而进入到20世纪70年代之后,由于日本的整个住宅市场基本上趋于饱和、在加上受到两次石油危机的冲撞,人们对于住宅的需求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强烈了。而这时的住房建设已经开始从数量向质量进行转变,所以导致日本不得不进行改变。政府方面:1970年,日本由于受到二次石油危机的冲撞,使日本开始在日常生产建设中注重节能减排,以便于促进资源的合理使用,但是却发现能源的消耗却日益增多。最后不得不于1979年颁布了能源使用合理化法律。为了能够本国的住房建设由数量向质量方面进行转变,日本政府于1973年实行工业化住宅性能认定制度。于1974年实行优良住宅部品认定制度。1982年设立性能保证住宅登记机构,1983年设立日本住宅修缮中心。这些都为日本住宅由数量向质量转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技术方面:由于这一阶段正是日本住宅从数量向质量进行转变的时期,所以导致了部品生产及建设向系列化、规模化发展。例如集成式厨具系统和单元式浴室的推广于应用。所以在1974年取消了“KJ部品”(公共住宅用标准部品)制度,采用了新的标准部品制度,那就是BL部品(优良住宅部品)。此制度的实施对于民间部品的生产具有推动作用,能够推动民间部品生产企业的发展。2.1.4第四阶段(1991年-2000年)积极发展资源型、可循环型住宅建设社会背景:20世界90年代之后日本国内出现了许多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其中最大的就是日本国内人口出现了负增长,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老龄化现象。老龄化现象的出现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没有丝毫的作用,这种现象反而会对其经济发展产生副作用。老龄化现象最大的弊端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生劳动力会越来越少,这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政府方面:因为国内老龄化现象的严重性,导致现有劳动力严重不足,这对于住宅市场来说不算是一个好消息。虽然日本在住宅市场方面采用了住宅产业化这一先进的生产方式,但是这种生产方式也终究需要有人才能够去完成。所以导致日本政府不得不从其他方面进行治理。于是日本政府于1992年发布了R-2000优良住宅认定制度体系研究,这项体系研究主要包括了优良工业化住宅、优良轻型钢结构住宅、优良木结构住宅这三种制度体系研究。优良住宅认定制度体系的推出它不是为了大力发展日本的住宅产业,相反的它是为了要减少日本新建住宅产业。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为老龄化现象而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技术方面:20世纪70年代的PC工法主要是为了解决日本当时住宅不足的问题。其实行PC工法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当时日本国内大规模的住房建设,还有就是为了节约建设成本。其建筑规模一般只是低层或者中层以上。而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PC工法无论在目的上、规模上、结构形式上都与70年代的PC工法差别巨大。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PC工法主要是为了解决日本因劳动力不足而带来的问题。目的是为了满足日本的个性化建筑和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建筑,并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同时保障必须有很好的质量。其建筑规模一般是高层以上,采用的是框架结构。而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现在的PC工法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不仅仅只有钢筋混凝土结构,还有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温凝土结构。2.1.5第5阶段(2001年-至今)推动住宅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背景:这时候的日本住房资源已经严重满足了国内人们的住房需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有些富余。再加上日本在已经出现了老龄化现象,导致新生劳动力越来越少。而当时的日本住宅的使用寿命相比较于人们的寿命来说要短的多。而且日本只是一个岛国,国内能够使用的建筑面积有限。本身各方面资源都比较的匮乏,所以日本不可能把一些使用寿命短的住宅拆了重建,那样太浪费资源了,而且也不利于环境的保护。所以日本只能够推动住宅的可持续发展。政府方面:为了推动日本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本政府于2000年开始实行确保住宅品质促进法。该法规的实行目的主要有确保住宅的建设质量达到要求、能够保障住宅拥有者的权益、能够解决住宅方面的纷争。随后根据确保住宅品质促进法,日本政府开始正式实行住宅性能表示制度。住宅性能表示制度所奉行的原则是自愿参与,但是会收取一定的费用。住宅性能表示制度是对住宅的各个部分进行很仔细的鉴定,然后会形成表格,上面会很仔细的罗列该住宅各部分的优劣程度是如何的。这样可以更好的延长住宅的可使用寿命,推动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随后在2007年日本政府开始实行“200年住宅”这一社会政策。实行“200年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美食直播主播独家签约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开发承包地租赁合同集锦
- 大品牌产品知识培训课件
- 游乐园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小鹿历险记课件
- 2025年帆船教练技能考核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品牌管理策略
-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 2025年合同范文模板门面
- 小青蛙绘画课件3-6级
- 纳米复合高分子膜材料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项目商业计划书
- 能效管理合同协议书模板
- 禁毒社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值长面试题及答案
- 2025既有办公建筑体检评价标准
- 煤矿其他从业人员培训课件
- 义警队伍管理制度
- 成长赛道法律专业
- 通信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
- 淤泥固化施工方案
- 苏教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单词背诵默写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