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语文朗诵教学的指导策略 孙婷 摘要:朗诵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在中小学课堂上被广泛运用。但是由于每个教师不同的个人自身条件以及对朗诵教学方法上的欠缺,导致许多教师不敢尝试课堂朗诵。通过语文朗诵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到几个具体方面入手,包括: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等。并结合具体的教材中的课例进行重点解析,真正做到有理有据,并能够把理论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去。同时指出当前语文朗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正确的指导意见,从而消除部分教师的顾虑,让语文朗诵教学能更加顺利地进行。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教学 朗诵教学 教学现状 普通话水平 教学意义 正文:针对本课题,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语文朗读教学的必要性。(一)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首先语文这个学科它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性质。语文以我们汉语为基础,语文教学以文言文、散文、诗歌、小说等为具体载体,文字构成了文章的内在结构、节奏,像新月派提出的新格律诗的要求时,就主张新诗要达到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我们如何理解文章的内在结构就需要我们深入阅读。(二)基于语文教学的目的。课程标准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教材选编等各个环节,反映了工具性和思想性并存这一教学思想。在总述“教学目标”时提出三个层面的要求,一是必须使学生具有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二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三是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材编选”部分明确指出:“语文教材是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依据。教材编选必须有利于全面完成学科教育目标规定的任务”。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部分则强调,必须“按文悟道,以道解文”,“忽视思想教育的语言文字教学和脱离语言文学教学的思想教育,都有碍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这个标准中我们可以明确,对学生听说读写及思维能力的的培养是要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对话,特别是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那么如何让学生深入文本,最好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要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学会朗读。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素质。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朗读在所有的言语活动中起关键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是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的杠杆,而且朗读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言虽简单,却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通过反复朗读文章精华所在,可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学生会对文章产生丰富的想象,会很快进入到字里行间所创设的情景中去。这时,原本无声的文字变成有感情的音符,文句的生命力跳跃并迸发出文章所体现的情感。如果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来渲染气氛,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启发学生的想象,再造意境,这样对课文的理解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对文章反复朗读后深刻理解文章中字、词的意思及句子所表达的含义,还要使语言文字情绪化,才能使蕴含于课文中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浮出于文字表面。学生对文章反复朗读后深刻理解文章中字、词的意思及句子所表达的含义,还要使语言文字情绪化,才能使蕴含于课文中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浮出于文字表面。(三)基于成功个例研究我曾经有幸听过刘飞耀老师的课程,他是一个优秀的老师,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运用朗读教学。刘飞耀老师的声音真是悦耳动人,听他朗读课文是一种享受。从他开始讲第一句话你就会被吸引,声音低沉柔和又富有感情。那一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我们很温暖。在听他 讲何其芳的秋天时感触颇深。把阅读方法贯穿在讲课过程当中,这是很到位的教学策略。刘老师通过让学生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感受这些词语传达出的画面与感觉,然后试着把它们连缀在一起,这就是行之有效的诗歌阅读方法。在第一小节讲授完成后,刘老师对这种学习方法做了一个小结,也就是“抓关键词语,品其中韵味,读其间深情”,很多诗歌教学课例中最缺失的就是这一环,而且可以这样说,诗歌阅读方法的教学是广大语文老师最忽视,同时也是最薄弱的。听了他的课会感受到一种无法言传的美,听了这样的朗读简直可以不用再听课了,因为课文的妙处已经通过他的声音完全呈现出来了!优秀语文老师的魅力各不相同,刘飞耀老师的诗人气质或许就是他最迷人的地方。他的学生这样评价他的课:刘老师的课很动听。课堂动听,感情动人这是对一个老师最高的评价了。由此可见,语文朗诵教学十分重要,但是在现在的语文教学它很不受重视,或者有些老师虽然注意到这个问题并没有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实践应用。当前的语文教学,无论课内还是课外,都存在着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那就是重讲轻读。二、我国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一)学生层面1.阅读能力有待提高。众观我们的中小学语文课堂,发现阅读能力低,不知道怎么叫阅读,将阅读与看书混为一谈。2.阅读策略亟需加强。中小学阅读尤其是中学阅读,是为了认识生字词,没有深入掌握文本的内涵,没有体会文本的韵味,对文学没有鉴赏能力。3.阅读质量不容乐观,很多学生不善于朗读。首先,有的学生连字词的正确读音都没法掌握;其次,不会断句,特别是文言文;最后,敷衍地读完全不走心,不投入感情,那是一个与他无关的世界一样。(二)教师层面1.“泛语文”倾向。大教材观,认为语文教学包罗万象,从文本中引出文化,从文本中引出经济,我不是说在语文教学中不需要这些,但是这是需要有度的。例如从愚公移山里去探讨国土资源问题完全没有必要,为了创新搞了一套无关的形式。语文教学植根于文本之中,深入品味文本滋味才是重要的。2.教师主体的缺位。教师对于朗读没有很好的认识,觉得朗读不重要。其次,他们欠缺朗读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或者对这些知识、技巧一知半解,因而不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指导和训练,就是指导也往往是局部的、肤浅的、大而化之的,难以全面、精细、深入,这就导致了学生难以形成较好的朗读能力。教师没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学生缺乏朗读兴趣,以读为苦,即使读也是被动的、机械的、不动脑筋的、毫无感情的读,这样一来,师生都无兴趣进行朗读训练了。有些教师偶尔会让学生读一读,但没有任何提示或指导,学生叽哩呱啦、毫无生气的读一通,没有高低转折,没有抑扬顿挫,没有倾注感情,没有丝毫美感可言。3.教学模式的僵化。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太注重语文的工具性,教学中含有极端功利性。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往往讲多读少,甚至有讲无读。课堂教学成了满堂灌,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很少甚至没有参与教学活动,成了听教师“独唱”的听众,或者变成“职业记录员”。一句话,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本是双边活动却变成了“单边行动”。这样的教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难受;教师讲得颇多,学生学得极少,填鸭式教学的弊端暴露无遗。课内如此,那么课外呢?调查一下,情况更糟。朗读教学几乎一片空白。教师对学生的课外辅导,绝大部分针对所谓的知识点、考点,诸如词汇、语法、修辞,阅读题训练,写作训练等等,极少有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或训练的。试问,这种教学如何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呢?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能发挥呢?学生的学习兴趣怎么能激发出来呢?学生的智能何以得到发展、素质何以得到提高呢?三、对我国朗读教学的几点建议(一)教师必须提高认识,强化朗读教学的意识。一个目光远大、认真负责的语文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学的本质,尊重语文教学的规律,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陶冶美好情操渗透到语文教学的细节之中,为此必须重视朗读教学。语文教师必须明确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懂得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是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作品思想、作者感情的钥匙,是活跃课堂气氛、开启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情感的重要措施,是学好普通话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步聚,是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二)语文老师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第一个就是要掌握标准的普通话。很多老师在课堂上普通话说不好有的甚至用方言来教语文。这很显然是极不利于语文朗读教学的。在我实习的学校,一个学生向我反映,看着语文老师的板书对这个老师钦佩不已,可是他一张嘴听课的兴趣立刻没有了。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语文老师要让他说出去的每一句话都含有韵味。教师应掌握朗读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并加强课内外的朗读指导。正确的朗读能给人美的享受,不正确的朗读只会变成刺耳的聒噪。朗读是口头语言艺术,是一门学问,有自己的知识系统和方法技巧。如:朗读时怎样呼吸?怎样才能产生共鸣?如何准确发音?如何控制朗读节奏(包括词语音域的大小、时间长短、强弱程度和吐字的快慢即语速等)如何注意语调(如停顿、重读、语气、抑扬)等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学习,全面掌握朗读的知识和技巧,同时在课内外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指导时可结合具体课文或其他朗读材料,也可举办专题讲座,前者主要用于指导局部性的朗读知识和技巧,后者主要用于指导全面朗读的知识和技巧。 (三)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学生有了朗读兴趣,朗读教学必然会事半功倍,取得良好效果。教师不但提高自己的专业要让学生懂得朗读的重要性,还要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他们浓厚的朗读兴趣,使他们爱读,乐读。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如:听课文朗读磁带、收听电视或广播中播音员播音、进行朗读比赛、举行诗歌朗诵会、教师范读、师生齐读、师生朗读对抗赛等等。特别推荐一下“情境朗读法”和“表演朗读法”。所谓情境朗读法,就是根据具体朗读材料设置特定的外部情境,以烘托朗读氛围,激发朗读情趣,增强朗读效果。例如艾青写于1938年11月的著名诗歌我爱这土地。众所周知,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到1938年10月武汉陷落,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大片国土沦陷,惨遭敌人蹂躏,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相持阶段。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艾青写下这首感人至深的诗,表达了自己最沉痛最顽强的爱国主义情感,对激发国民斗志有着重要作用。笔者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朗读这首诗时,专门播放了当时日军践踏中国国土、祖国人民英勇抗战的记录片,学生深受震撼。有学生朗读时眼含热泪,朗读效果非常好。显然,如果没有设置当时的历史情境,就很难通过这首诗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而如果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培养,那这首诗就白读了。所谓表演朗读法,就是让学生边朗读边表演。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动感十足的文章。例如在朗读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时,笔者专门把一面鼓(虽然不是安塞腰鼓,但聊胜于无)放在讲台上,让学生上来边敲边读,或你敲我读,你读我敲。孩子们兴致盎然,争先恐后地跑来狂敲热读:“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不用教师多讲,光是那激烈的鼓声就足以让学生体味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和炽热情怀。令人惊异的是,学生敲出的鼓点和文章节奏十分合拍。一颗热爱民族文化的心灵就这么悄悄地萌芽了。 (四) 强化课内外朗读训练,把朗读教学落到实处。这是关键一环。课堂是进行朗读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上应处理好讲和读的关系,必须做到精讲少讲,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多读。课外以点评为主,让学生多练。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讲”、“读”、“教”的各个阶段都可以运用,并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朗读教学,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教学的语文味儿,让学生在课堂上不要再昏昏欲睡,让语文带他们走进一个诗情画意的境地,让语文告诉他们生活的喜怒哀乐,让他们别人的人生来审视自己的道路和选择。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重视语文教育,从而在教学时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我知道这是一条十分艰难的道路,可是那一次探索先辈们不是遍体鳞伤却依然前行呢?坚信这条路是正确的一往无前吧!主要参考文献1 张培丽. 浅谈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 教研视点. 2011(08) 2 李英杰.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J. 文学教育(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东清远市英德市建筑工程检测站有限公司招聘员工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桂林市中医医院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安徽理工大学公开招聘电气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新)
- 2025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平潮镇招聘城市管理辅助人员10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祖国的心脏课件
- 祖国爱恋课件
- 德国金龙柳养护知识培训课件
- 滑轮绕线课件
- 中国立式吸尘器行业全景调查、产业图谱及市场需求规模预测报告(智研咨询)
- 2025年宁夏吴忠同心县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133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
- GB/T 46225-2025柔性多孔聚合物材料层压用聚氨酯泡沫规范
-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
- 2025广西送变电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第二批项目制用工招聘89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北京门头沟区招聘社区工作者21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2030高等教育就业指导市场全面分析及未来发展与投资机会评估报告
- 2025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清源镇选聘专业化管理的大学生村文书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年农村会计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浙江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紧缺人才4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6届高三语文9月联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含答案
- 2026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养殖业危险废物处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