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单元 过年 元 日教材分析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在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没有一首能像王安石的这首元日那样流传至广,影响深远。这首七言绝句之所以获得历代人的喜爱,不仅在于它节奏明快,语言流畅,雅俗共赏,更主要的是在于它通过对春节风俗的描绘,表达了全民族欢度佳节的美好祝愿和共同追求。特别是诗歌中“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句中的“总”和“换”字,表达除旧布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的信念。题目元日。元日,本意为吉日,我国古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日,为一年的第一天。“爆竹声中一四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是说在欢快的爆竹声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合家欢饮屠苏美酒。“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教学目标1、认会5个生字,写会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2、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气氛,体会人们的美好愿望。拓展习题1、 默写古诗。 元 日 , 。 , 。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像画面,并把想像到的内容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出来。要求句子通顺,描写形象。 相关资料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人。宋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后,曾任过地方官,后任参加政事、宰相等职。世称荆公。他的文学成就很高,影响甚巨。他的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内容亦能反映社会现实。词虽不多,却风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别具一格。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春节的诗句;录音新年好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导入析题。1、听唱新年好后,教师激情导入:是呀,过新年时我们唱歌、跳舞,心里多高兴呀!你们知道吗?过新年时还有很多更让人高兴的事。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元日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说说对课题的理解。二、自学诗歌、感知大意。1、读通古诗。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检查初读情况,正音。2、读出问题1)轻声再读古诗,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交流读懂了什么?3)不懂的问题在四人小组内交流。4)汇报解决不了的或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出重点解决的共性问题。三、精读品味,理解诗歌。1、自主学习,读中感悟。1)自读自悟,看看前面提出问题哪些能自我解决。2)借助工具书,试想想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体会。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自己的理解。3、全班交流1)交流要求:先读诗句,再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体会。2)教师对学生的不同体会给予肯定,并相机引导A理解 除:除去,过去。B、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C、体会“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总”“换”表达除旧布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的信念。D、感受诗中全民族欢渡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4、吟诵古诗,启发想像。1)指生吟读,师生评价。2)师配乐范读,生评。师生交流读好古诗的秘决。除了注意语速、语气外,还要边读边想。这样,才能把诗中的感情读出来。3)学生练读,边读边联想。4)指生读,评议读、齐读、背诵。5)画一画,说一说,把诗中的情景根据自己的想像画出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四、延伸拓展,感受民俗1、 阅读“语文天地”中的过年,谈谈自己对过年的认识和感受。2、 课外搜集有关中国人过年习俗的资料,同桌交流。 教学反思; 老北京的春节教材分析这篇文章对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全文共7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点出了老北京过春节开始的日子是腊月初。腊月指农历十二月。第二自然段写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第三自然段写腊月十九,学生们买爆竹和玩具,赶集买年画。第四自然段写除夕真热闹。准备年饭、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爆竹、吃团圆饭、守岁,这些都是除夕的风俗。第五自然段写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拜年、逛庙会。第六自然段写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的高潮。人们看灯、吃元宵。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一组排比句写出了元宵灯会上灯的多种多样。从大街到家中处处张灯结彩,灯火通明。第七自然段写正月十九是春节结束的日子。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而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反映出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读后增长见识。教学目标1、 认识1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3、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4、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拓展习题1、读记词语,再按要求写几个吧!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灯火通明 快乐吉祥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气氛热闹的词语?请再写出几个。 3、 请搜集几幅春联和同学们交流一下,还可以办一期春联展览。相关资料 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时间也最长,春节在我过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北京地区流传着许多川江前后的风俗大部分时根据节令的顺序而延续下来的。有这样一首民间歌谣:“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洋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首歌谣是对北京腊月里忙年情况的星星描述,流传已久。北京地区过年,一般是从腊月初八开始的,可以说,“腊八”是春节的序曲。腊八:指腊月初八。腊八蒜:色味双美,蒜色如翡翠般绿,蒜味微辣。贴近年根:指临近年底。 (一)教学准备:1、搜集关于老北京过年习俗及其由来的资料。2、查找自己家乡过年习俗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从元日中,我们知道了中国人过春节的很多习俗,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了解老北京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独立识字。2、检查识字情况,重点指导“逛”。3、检查读课文,正音。4、默读课文,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研读课文,朗读感悟。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老北京过春节有哪些习俗。2、同桌读一读,再在全班交流。3、默读课文,找出老北京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并划出每个时间,人们都在干什么。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1)春节开始是什么日子,人们在干什么?A、指名回答。B、出示小黑板,“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并用“要还要”造句。2)老北京的除夕有哪些风俗?从哪些地方看出除夕的热闹。A、说一说。B、怎样读出除夕热闹喜庆。3)春节的“高潮”是什么日子,人们都在干什么。A、指名回答讨论。B、从哪些地方看出元宵灯会的灯多?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C、指导朗读。D、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4)春节“结束”是什么日子?5、联系实际,交流感受从老北京春节这么多的风俗习惯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过渡: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喜庆,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兄弟姊妹舞翩跹”。四、交流资料、练习表达。1、把课前查找的关于老北京过年习俗由来的资料拿出来,全班交流。2、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先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整理后,选代表在全班发言。五、学习生字,积累词语。重点指导:“截”“拜”2、积累词语。抄写语文天地“抄一抄”中的部分词语:规距、通宵、高潮、结束、截然不同。六、课外实践、培养能力。通过各种文法搜集资料,了解各国各民族过年的习俗。 (二)课前准备: 课件 学生搜集家乡过年的风俗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1.过年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历代诗人墨客总以最美的诗句来赞颂新年的到来。你能背诵首这类诗吗?2.你想了解老北京春节的热闹特色吗?背王安石的元日复习本单元首篇古诗。即将年底,此导入贴近生活,激趣自然。二、初读课文自读感知1.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再读课文,分段默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重点词,标出疑问。3.集体汇报,你了解了 什么?生1:有趣、热闹生2:刺激、好玩生3:喜庆、团圆生1:了解了春节“开始”“高潮”“结束 ”的 日子。生2:了解了庆祝春节有很长的时间。生3:我结合图画,了解了 春节期间庆祝活动很多,热闹非凡。学生各自的印象不同,学习中互相影响、补充。尊重学生自主读书的愿望,并能从多角度来了解。三、细读课文质疑讨论1、实物投影 出示春节“开始”的有关段落。2、“除夕”和“初一”有什么截然不同?(教师相机介绍“过年”的 传说)3、用同学们刚才的学习方法共同研讨“元宵节”一段。 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个别汇报。回顾“除夕”、“初一”和“元宵节”对比。4、春节一转眼就过去了,那份快乐和吉祥永留在心间,让我们再读课文,感受老北京的 欢喜和美好的同时,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送去一份祝福。A生边读边想,画出预示春节“开始”的重点词语:腊月初 腊八粥 腊八蒜买爆竹、玩具 赶集买年画B用“要还要”口头造句。小组讨论、汇报A除夕:准备年饭、穿新衣、贴对联、放爆竹、吃团圆饭、守岁B初一:拜年 逛庙会C读有关的段落,体会除夕、初一兴奋、欢喜的心情。A轻声读全段。B一句一句的读,边读边想,从每句话中知道了什么?元宵节明月当空元宵节吃元宵“处处、整条、都要”说明灯多,声势浩大。“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明各式各样的“走马灯、宫灯、纸灯、冰灯、纱灯”说明灯多而美。读全段,读出美妙、热闹、吉祥。学生伴随春节序曲齐读课文。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听取学生的见解,赞扬学生,抓重点,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层层深入对比学法解决疑问回归整体四、课外拓展我们家乡过年有哪些习俗,仿照课文说一说。(要求不宜过高、过全)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沟通课内外联系,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五、实践作业1、查一查: 查资料,了解各国、各民族过年的习俗。并归类整理。2、写一写: 春节快到了,自己家怎么过年?自己打算做什么?写下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和能力教学反思; 冰灯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记述了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反映了父亲对孩子的深沉的爱。全文共11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乡下孩子们过年最大的乐趣和享受就是提着灯笼走街串巷。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我”看见大军的玻璃灯笼很漂亮,就让父亲给我做一个透亮的灯笼。第2自然段着重描写了大军的玻璃灯笼很漂亮。菱形的玻璃灯罩上画着小花。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写父亲在大年三十的早上,给“我”做冰灯。早上,天还没大亮,父亲就起来做冰灯了。父亲很用力地打磨冰块,每磨一阵就把手放在棉衣里暖一会儿。“我”让父亲到被子里暖暖手,他一把按下被子,“我”碰到他的手,真凉呀!我鼻子发酸,心里直后悔。第四部分(第11自然段)写这一年春节,我的灯笼是最特别的。它虽化了,但从此留在“我”心里。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理解父母的心情。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 2、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父母的心情。教学建议关于课文:1、学习父亲做冰灯一部分时,应从整体入手,以课后思考题“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后悔了?”这个问题统领学生自学、读文。学生感受时,必然谈到父亲做灯很不容易。看到父亲做冰灯这么不容易,“我”后悔真不应该提出这个要求。2、朗读应贯穿教学始终。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所反映的内容,读出不同的感情。比如第2自然段,“我”看见大军的玻璃灯笼很漂亮,这里要读出羡慕的感情。父亲做冰灯一部分要读出心疼父亲、对自己的行为后悔的感情。3、这篇文章和前一篇老舍先生的文章,在语言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文风朴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细细体会。特别是这篇文章,没有大段的抒情,但父子深情从字里行间自然流露。课上可以让学生也回忆一些父子、母子之间感人的小事。体会父母对孩子的那份关爱。关于生字:本课的生字比较多,也比较难写。需要指导字形的有:巷、炕、棉、扭、盖等。课时安排:建议本课教学2-3课时。拓展习题1、比一比,组成词语。俗( )适( )悔( )溶( )绵( )浴( )甜( )诲( )融( )棉( )2、猜灯谜。(1)岁末迎春书画展(打一成语)(笔走龙蛇 )(2)故园中忆旧时花(打一奥运冠军名字)(袁华)(1) 满怀豪情走进新时代(打 一焦点新闻词语)(入世)相关资料冰灯的传说:早些年,住在松花江的不少人家,在除夕之夜或者元宵佳节,都愿在自个儿门前点冰灯。说起点冰灯的习惯,这里还有段故事。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松花江边上有个屯子,那里住着男女老少几百号满族人。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没成想有一年不知从哪飞来一只九头鸟,常常出来祸害人们,弄得屯里人整天提心吊胆。后来一位叫巴图鲁的勇敢的年轻人在一条雌莽的帮助下除掉了怪物九头鸟,自己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为了驱邪消灾,为了纪念恩人,这个屯子的多数人家过年都点起了冰灯。一来二去,冰灯又传到了别的屯子,传到了城里走街串巷:形容大街小巷到处走。乐趣:使人感到快乐的意味。撩起:提起,掀起。教学准备: 课件(或者小黑板);生字卡教学过程:一、激情准备,创设情境。1、课前回忆妈妈的爱。“同学们,还记得妈妈的爱这首诗吗?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学生背诵全诗。2、激情导入:“是呀。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因为有了一颗颗伟大无私的慈母心,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丰富多彩,美丽多娇,可大家知道吗?在我们的身边,还有一份同样的伟大无私的爱,那就是深沉宽厚的父爱,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冰灯的故事。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一说冰灯的知识。二、自读课文,整体感悟。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通顺。2、检查生字,正音。3、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个性朗读、体验情感。1、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并说说你被感动的原因。2、小组内先交流一下,可以读一读表达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感受。3、学生汇报自己的感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用课件出示相关的语句)1) 第3、4自然段:父亲尽管没有钱给我买高级玻璃灯笼,可还是答应给人做一个,可以看出父亲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满足我的愿望,体会到父亲对我的爱。2)第510自然段: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感动的地方,并说说感动的原因。然后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A、父亲做灯很不容易、很辛苦,主要体现在:从“屋子里很暗的光线”可以知道父亲天还没亮就起床做冰灯了;从“冰太凉,每磨一阵子,父亲就停下来,用衣角擦擦手,把手放在棉衣里暖一会儿。”“父亲的手碰到我的手,他的手真凉呀!”可以知道父亲做冰灯手冰的很凉;从“我被一阵沙沙、沙沙的声音吵醒了。”“继续用力磨起来。”可以知道父亲做灯很费劲。B、第9自然段:从父亲的动作、语言中可以体会到父亲对我的关心、爱护。C、看到父亲做冰灯这么辛苦,我的心情怎样呢?“我急忙喊他爹,你到我这里来暖暖手吧。一边说,一边掀开了自己盖的被子。”“我的鼻子发酸,心里真后悔,真不该找父亲要一盏透亮的灯笼。”(我心疼父亲,对自己的行为后悔。)3)第十一自然段,我提着冰灯时心情怎么样。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感。1、从父亲为我做冰灯这样一件小事中,我们感受到父亲对我的那份深沉的爱,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发生着这样感人的事,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想一想,我们的父母是怎样关爱我们的。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3、你有什么话要对自己的父母说。五、学习生字,积累词语。1、学写生字,重点指导“巷”“赞”“融”。2、积累词语,抄写“语文天地”中“抄一抄”的部分词语。“合适”“后悔”“称赞”“融化”“走街穿巷” 教学反思; 第十二单元形成性检测 来到双基加油站可要加油哟! 一、读拼音写词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十四课 短片出炉-优化与发布作品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大连版(2015)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
- 公文考试题库及答案
- 高效记忆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秸秆利用产业化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与对策
- 布料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手球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前景机遇研判报告
- 碳化硅功率模块生产线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 电工基础试题及答案
- 乡镇燃气一体化工程风险评估报告
- 煤矿采矿工程扩建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
-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诊断报告编制指南
- 离子检验-教案-
- GB/T 12643-2025机器人词汇
- Unit 5 Lesson 20 The Spring Festival Is Coming!(说课稿)-2024-2025学年冀教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上册
- 智能悬架系统集成开发关键技术与实践-2024-12-技术资料
- 应用PDCA降低药占比
- 分包商安全管理规定(4篇)
- 超重与失重+说课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公司收取管理费协议书范本
- JTS-165-6-2008滚装码头设计规范-PDF解密
- 设备维修与保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