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审计委托模式转换初探.doc_第1页
民间审计委托模式转换初探.doc_第2页
民间审计委托模式转换初探.doc_第3页
民间审计委托模式转换初探.doc_第4页
民间审计委托模式转换初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间审计委托模式转换初探齐兴利 徐中华(南京审计学院 210029 南京大学商学院 210029)摘要 众多审计失败案使得民间审计的独立性受到质疑,本文以当前我国民间审计委托模式实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回顾,从注册会计师作为传统意义上的代理人和新形势下既是代理人同时又是委托人这样两个角度进行研究。不少学者从各个角度对传统审计委托模式进行了研究,针对不同委托模式存在的种种缺陷和不足,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审计委托模式。新形势下部分上市公司既有境内业务同时也有境外业务,这些客户对审计委托模式有了新的需求动向,本文利用相关数据以及信息经济学知识分析了这种新动向所要求的审计委托模式的可行性,为该模式的普遍试行提供了理论基础。关键词 民间审计 委托模式 保险理赔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相继爆发了银广夏、郑百文等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案件,为其提供审计服务的中天勤等会计师事务所也因审计失败而遭殃。一系列的财务造假案掀起了研究审计独立性的热潮,主流的观点是经济利益审计客户支付给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服务报酬是影响审计独立性的主要因素。但是这种经济利益是通过审计委托模式来具体运作的。因此,为了寻求损害审计独立性的真正根源,本文对审计委托模式进行了探索。一、我国民间审计委托模式的现状财务造假案频出、注册会计师独立性丧失,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审计委托关系的错位是分不开的。作为财务信息的主要使用人,股东主要委托其代表董事会决定外部审计机构的选择并支付费用,这本来是符合逻辑的。但在我国,事情却远非这么简单。我国上市公司中,董事会与管理当局具有利益趋同性,而且,大部分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国有股“一股独大”且所有者缺位的股权结构特点十分显著。作为国家股代表的董事会和管理当局都由行政任命而来,有时甚至是统一的,他们之间存在联合舞弊来获取自身利益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下,本来由董事会控制的外部审计机构选聘权最终落到了管理当局手中,从而出现了审计委托人与被审计人合一的尴尬局面。管理当局不愿看到有损自身利益的审计报告,他们会通过审计机构的选聘权和审计费用的支付权来干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行为,有时迫于生存压力,注册会计师不得不牺牲独立性。由此可见,我国目前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下,由董事会行使外部审计机构的选聘权是不恰当的,其结果必然使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审计质量低下。二、相关理论分析Jensen和Mekling(1976)认为,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个人或一些人(委托人)委托其他人(代理人),根据委托人的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并相应的授予代理人决策权的契约关系”。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委托人和代理人都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然而他们的利益往往又是不一致的,代理人经常会为了自身的利益在经营活动中利用其信息优势做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即道德风险,这就是代理成本。上市公司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就是为了利用其专业优势尽可能地减少与经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代理成本。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表不受任何利益关系人的影响,利益冲突假设认为要选择独立的第三方。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之间存在利害冲突,为了使财务报表为每一个与其使用者所信赖,财务报表必须保持中立,也要求有一独立于利害关系各方的审计人员对财务资料予以鉴证,以维护各个利益集团的利益。于是,具有专业优势且较高独立性的这册会计师就成了鉴证业务的最佳人选。在许多合约关系中,参与人一方比另一方具有更多某些相关变量的信息。有时为了获利,知情方会试图通过某一行动或决策将信息传递给另一方。信息传导架设假定经营者和投资者存在信息不对称,这种理论将阿克尔洛夫的“柠檬模型”引入资本市场,该理论认为在资本市场上,股东在掌握公司信息方面处于明显劣势,若没有外来干预,必然会导致“劣质公司驱逐优质公司”的现象,从而摧毁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任,减少和纠正信息不对称成为经营者接触受托责任的必然选择。Carpenter&Strawser(1971)和Titman&Trueman(1986)研究发现,当公司拟发行股票和债券时,若选择了高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投资者会提高对公司价值的评价。三、研究文献回顾目前国内学者对于民间审计委托模式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提出了几种不同的委托模式。朱星文(2005)认为完善董事责任追究制度是解决高质量审计不足的有效途径。裘宗舜、郑佳军(2005)、商华军也提出把聘约的权力交给审计委员会,并同时报公司所在地的中国证监会的派出机构备案。独立董事制度实施以来,学术研究者就该制度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争论不休,不少上市公司实行该制度但都以失败告终,也因此独立董事被喻为花瓶,该制度并不被看好。独立董事是由董事会聘请的,独立董事虽然只享受规定份额的津贴,表面上能够实现其独立性,但是,独立董事和董事会在利益上并不存在冲突的可能,所以,为了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董事会有可能收买独立董事,为了不被解雇,在权衡利弊的前提下,独立董事就可能参与合谋从而失去独立性。吉蓓丽(2005)提出会计师事务所聘任新模式:审计银行制。这种聘任模式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解聘权的拥有与否来限制管理层。当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保留意见时管理层具有解聘权,当出具否定意见或其他“非清洁”意见时,管理层没有解聘权。这种模式虽然在限制管理层、提高审计独立性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企业的经营业绩的好坏与管理层有很大关系,但也不是完全由其决定。所以,当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清洁”审计意见时,股东如果相信 “管理万能论”,往往会选择解雇管理者,这种模式可能会降低对管理层的激励效果,从而丧失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以上几种委托模式只在所有者(股东)、董事会(管理层)、注册会计师三者关系中寻找如何降低代理成本的途径,属于比较传统的模式。刘慧芬(2005)提出了在审计关系中加入第四方公共审计服务中心。裘宗舜、郑佳军(2005)认为证券交易所招投标制度是目前最切合实际、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审计委托模式。丁春贵(2005)提出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代替由董事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使上市公司与事务所之间的交易由直接交易变成间接交易。这几种委托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固然能够有效地达成审计独立性与审计质量的结合,加强了政府的监管力度。但是公共审计服务中心、证券交易所以及证监会都属于公共部门,不以经济利益为中心,被赋予极大的权力,但毕竟不是利益的直接归属者,对于规范民间审计市场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有可能会出现“寻租”现象从而损害了投资者利益。基于上述委托模式存在的问题,李雪、刘成立、丁淑琴(2003)提出了保险公司介入法。裘宗舜、郑佳军(2005)提出了财务报表保险制度,将委托代理链延长,加入保险公司作为第四方。引入了市场机制,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比依靠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更利于提高监管效率,可以节省大量的监管成本,促进审计资源的合理配置。当资本市场相对健全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模式。四、审计委托模式的转换在仔细回顾了审计委托模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针对各种审计委托模式存在的种种缺陷与不足,本文对传统审计委托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设计出了一种更为科学可行的审计委托模式。具体如下图: 图1新委托模式以会计师事务所、所有者(股东)、董事会(管理层)三者的关系为核心,加入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保险公司,将委托代理链向外延长。董事会(管理层)委托金融机构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并负责对上市公司进行投保,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酬以及保险公司的保费来源于上市公司事先在该金融机构的专用存款,这笔专用存款的金额由专门的评估机构评估后确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信誉评级机构发出的信号决定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如果出现审计失败,股东起诉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保险公司负责理赔。因此,为了减少风险,保险公司也需要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和制约。这种新的委托模式具有非常突出的优点。首先,该模式摈弃了传统的只在所有者(股东)、董事会(管理层)、注册会计师三者关系中寻找如何降低代理成本的途径,将委托代理关系向三者之外延伸,加入了金融机构以及保险公司,上市公司与金融机构之间既是委托代理关系又是客户关系,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之间也是如此,在代理关系中融入经济利益,这样就会使彼此之间的牵制性更强。其次,新的委托模式引入了市场机制,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比依靠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更利于提高监管效率。公共审计服务中心、证券交易所以及证监会都属于公共部门,不以经济利益为中心,被赋予极大的权力,但毕竟不是利益的直接归属者,对于规范民间审计市场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有可能会出现“寻租”现象,从而损害了投资者利益。第三,财务报表保险制度也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但新的委托模式与其相比可以更加降低合谋的可能性,更为科学合理。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对两种委托模式进行了比较。为方便说明,我们假设上市公司存入金融机构的专用存款金额为 ,采用财务报表保险制度时支付给保险公司的保费及审计报酬为,假定=。用于支付保险公司的保费金额为0,审计人员的报酬为1,如果出现审计失败,保险公司的赔偿为,董事会如想合谋支付的贿赂为。实行财务报表保险制度时,由于在上市公司中股东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懂事会(管理层)掌握着公司的经营决策权,所以委托保险公司的权利也落在了董事会(管理层)手里。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董事会(管理层)有可能贿赂保险公司,使其参与合谋。由于保险公司也是理性经济人,只有当-1 +-0时保险公司才会参与。又因为是由专门的评估机构确定的,所以是固定值,L也是固定的,为了最大化自身的利益,保险公司可以做出的选择就是提高,压低1 。的大小可以跟董事会(管理层)“协商”,而压低1往往会导致民间审计市场的低价竞争,不管怎么选择,始终对自己有利,因此虽然风险较高,合谋也极有可能发生。如果董事会(管理层)不贿赂,则保险公司得到的收益为-1,为使自身利益更大,保险公司就会故意压低1 ,同样也会造成会计师事务所的低价竞争,不利于民间审计市场的发展。而在新的审计委托模式下出现合谋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甚至更小。假设董事会(管理层)支付的贿赂分为两部分,给金融机构的为0,给保险公司的为1,如果董事会(管理层)贿赂,金融机构得到的好处为-0- 1+0,只有当-0- 1+00时才参与合谋。保险公司的收益为0+1-,小于实行财务报表保险制度时得到的利益-1 +-,因此,实行新模式比实行财务报表保险制度合谋的可能性要小,而保险公司承担的审计失败的风险并没有降低,因此保险公司就不会选择合谋,反而会加大对审计人员的监督与约束以减轻自身风险。这样就加强了对的约束力度,审计人员对审计费用1的要求也会相应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民间审计市场的恶意低价竞争,同时1 的提高也连锁降低了金融机构的收益,那么也就使其降低了参与合谋的内在需求。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财务报表保险制度中,保险公司既有聘任会计师事务所的权利,同时也担负审计失败赔偿的风险,其获得的收益-0中有可以暗箱操作的余地,而在新模式下保险公司仅仅担任理赔的风险以及享受客户固定的投保费0,这样就没有可以操纵的余地,而金融机构虽然有操纵利益的可能性,但是也要受到保险公司的制约和监督,增加了违规成本,从而使其操纵利益的内在需求大打折扣。在认识到新委托模式优势的同时,还应该看到,该模式的有效运行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外部环境基础之上。比如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誉评级机构以及健全的法律诉讼机制,还有相应的评估机构,只有外部环境优化了,这种新的委托模式才有可能顺利、有效、健康地运行。但是只有这些还不够,因为,这些只是市场机制调节的体现,仅有市场机制还不具有强制性,上市公司有可能出现抵制现象,不按照该模式运行,所以还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将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保险公司的各种信息进行详细披露给利益相关者,这样就使得上市公司接受更大范围的监督,从而不得不遵循这种委托模式。五、前沿探索以上是对传统审计委托模式的探索,在传统委托模式下,参与者除了上市公司,还有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等,它们之间是通过经济业务关系的层层制约来降低代理成本的,只有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其中,会计师事务所只扮演代理人的单一角色。这种委托模式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然而,新形势下一些在境内外均上市的上市公司,为了适应不同资本市场的环境,传统做法是聘请国内本土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审计境内业务,而聘请“四大”等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境外业务。我们搜索了2002-2004三年境内外均上市的上市公司支付给境内、境外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用。剔除了披露不全的以及显示不清楚的数据,为了不影响分析结果,本文在统计时还剔除了境内所为“四大”合作所的数据,共搜集了146个样本,统计结果线性图如下: 图2 从图中可以发现,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境外业务的收费普遍较境内本土所高出许多,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四大”等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收费无论均值还是最大值都较国内本土所高,最小值除了02年境内所大于境外所,03年和04年均小于境外所。据有些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人士透露,目前的收费状况使得许多上市公司不堪重负,为了降低境外审计服务的费用,不少上市公司有了新的审计需求。他们委托国内本土所审计境内的业务,同时将境外审计的委托权交给国内本土所,让其代理上市公司聘请国际国会计师事务所对境外业务进行审计。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国内所审计质量不断提高。李连军、薛云奎采用实证方法研究了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师声誉溢价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在1999-2002年四年间,在中国证监会对中国本地“十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排名中,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每年都会有一些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审计市场的结构目前还尚不稳定。在前“十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相对比较稳定的事务所十大华、上海立信长江、北京京都、浙江天健、上海上会这五家会计师事务所,它们在历次的排名中,都没有被排除在中国本地所的“十大”之外,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些事务所已经开始建立了自己在业内的良好声誉和市场的认同度。耿建新、房巧玲(2005)运用实证方法对“九大/非九大”涉及2001-2003年度年报审计失败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年度涉及客户数目(家)审计失败涉及客户数目占客户总数的比例九大非九大九大非九大20014271.4388%3.0100%20021160.3356%1.6949%20032100.6579%1.0142% 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在2001-2003年度年报审计市场中,“九大”发生审计失败的概率明显低于“非九大”。研究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九大”作为一个整体的执业质量水平要明显高于“非九大”。在我国证券审计市场中,“九大”作为一个整体比“非九大”发生审计失败的概率明显要小,这表明九家“大所”确实代表了更高的审计质量。上述比较结果在不同年度之间保持了很强的一致性,这表明这种状况具有较高的时序稳定性。表明在我国证券审计市场中,规模大的事务所确实能够提供更高的审计质量。关于审计市场集中度这个问题,不少学者也进行了研究。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描述:一是参与上市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数量。二是“十大”事务所的市场占有率。李连军、薛云奎的研究表明:我国参与上市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多,而且“十大”事务所的市场占有率较低,导致了事务所之间的激烈竞争。在2000-2002年沪、深两市上市的294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其中披露年报审计费用的上市公司共有2520家。在这2520家上市公司中,由国际“五(四)大”合作所审计的113家,国内“五(四)大”所审计的418家,国内其它所审计的1989家,如下表:期间上市公司总家数披露年报审计费用的上市公司家数国际“五(四)大”所审计家数国内“五(四)大”所审计家数2000年1088532121162001年11601007311752002年122498170127合计数34722520113418 表2可见,虽然“五(四)大”所审计家数成逐年增长趋势,但国内所仍占据主要审计市场,国际“五(四)大”所要想在我国审计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不是件容易的事。上述分析可见,虽然我国审计事业起步较晚,资本市场也还不太完善,但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审计服务已经存在异质性,审计质量已经出现了分水岭。面临着竞争激烈的审计市场,国际“四大”及“四大”所要想最大限度地争取审计市场占有率,有时也不得不牺牲高额审计报酬。由上市公司自己聘请境外会计师事务所和由境内所代理上市公司行使委托权的这种委托模式的转变,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我国审计市场的完善程度虽然较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但是短短二十几年就取得了如此可喜的成就,审计市场的声誉机制已经初步形成,国内本土所的审计质量不断提高。在这种形势下,上述新的审计需求动向是可以得到满足的。从另一个侧面,结合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我们也可以发现该委托模式具有科学合理性。两种情况下委托模式的转变可以用下图表示: 图3上市公司、国内本土所和“四大”等国际所三者可以分成两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分析,上市公司和国内本土所为一组,两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因此可以用委托代理理论中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最优合同理论进行分析。而国内本土所和“四大”等国际所属于同行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因此,我们假设作为委托人的国内本土所对“四大”等国际所的私人信息有足够的了解,两者间基本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委托代理理论中的信息对称情况下的最优激励合同理论进行分析。(一)上市公司与国内本土所: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最有激励合同如果作为委托人的上市公司不能观测到国内本土所(代理人)的行动选择和外生变量,只能观测到产出。此时,国内本土所(代理人)的激励相容约束是起作用的,因为不论上市公司(委托人)如何奖惩代理人,国内本土所(代理人)总是会选择最大化自己效用水平的行动,因此,上市公司(委托人)只能通过激励合同诱使国内本土所(代理人)选择上市公司希望的行动。上市公司(委托人)的问题是选择满足国内本土所(代理人)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的激励合同以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用函数。假定有两个可能的取值,L和H ,其中L代表“偷懒”,H代表勤奋工作。产出的最小可能值是,最大可能值是。如果勤奋工作(= H),的分部函数和分部密度分别为和;如果偷懒(=L),分部函数和分部密度分别为和。由于是的增函数,所以代理人(国内本土所)工作越努力,产出越高,而且,勤奋工作时高利润的概率大于偷懒是高利润的概率。因为,即勤奋工作的成本比偷懒的成本高,假定委托人(上市公司)只想选择=L,偷懒是代理人(国内本土所)的最优选择。假定委托人(上市公司)希望代理人选择=H,为了使代理人(国内本土所)有足够积极性自动选择勤奋工作,委托人的问题是选择激励合同解下列最优化问题: 从概念上讲,委托人(上市公司)并不从观测到的推断任何东西,因为在均衡情况下,委托人(上市公司)准确地知道代理人(国内本土所)选择了什么,尽管他并不能观测到代理人(国内本土所)的选择。但是,最优激励合同反映的正式统计推断的原则。委托人(上市公司)似乎是在根据观测到的产出量推断代理人(国内本土所)是选择了L还是H,进而对其实行奖惩。如果委托人(上市公司)推断代理人(国内本土所)偷懒的可能性较大,就惩罚他()。(二)国内本土所与“四大”等国际所:信息对称情况下的最优激励合同作为代理人的“四大”等国际所的行动(或自然状态)是可观测的,此时,作为委托人的国内本土所可以根据观测到的对代理人实行奖惩,就是说,激励合同可以建立在行动上。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当可以被委托人(国内本土所)观测时,帕累托最优是可以达到的,达到帕累托最优要满的条件是当代理人(“四大”等国际所)努力的期望边际收益等与期望边际成本,此时的努力水平如下图所示: 图4图中, 是期望产出曲线,是代理人(“四大”等国际所)的效用等于时的无差异曲线。在点边际期望产出等于边际替代率,因此,是最优的努力水平。给定委托人(国内本土所)根据决定对代理人(“四大”等国际所)的支付水平。当帕累托最优实现时,最优合同可以表述如下:即委托人要求代理人选择:如果观测到代理人真的选择了,委托人根据支付代理人;否则,代理人得到。只要足够小,代理人就不会选择。主要参考文献朱星文.2005.董事责任及其追究:现行审计委托关系缺陷的弥合.审计研究,5张文斌.2005.不同审计委托模式下审计合谋的博弈分析.审计与经济研究,1蒋尧明,郑佳军.2005.干戈现行审计委托模式的思考兼论证券交易所招投标制度的设计.财经问题研究,7刘慧芬.2005.我国民间审计委托模式的思考.中国审计,20裘宗舜,郑佳军.2005.我国民间审计委托模式的探讨.财会月刊(会计),2唐菱,张义静.2005.民间审计业务委托承接招投标活动利弊及对策分析.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15卷增刊杨中权.2004.质疑会计师事务所以投标方式承接审计业务.中国注册会计师,2商华军.2003.应重建我国审计聘约机制.财会通讯,4 丁春贵.2005.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模式的重新思考.财会通讯(学术),11欧阳林.2006.独立董事制度对我国上市公司适用性探讨.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杨中权.2005.质疑会计师事务所以投标方式承接审计业务.中国注册会计师,2张文斌.2005.不同审计委托模式下审计合谋的博弈分析.审计与经济研究,1Michael C. Jensen and William H. Meckling.1976.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 3, No. 4Abstract Too many audit failure cases make people oppugn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auditors. 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