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力学集锦.pdf_第1页
高考物理力学集锦.pdf_第2页
高考物理力学集锦.pdf_第3页
高考物理力学集锦.pdf_第4页
高考物理力学集锦.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高一高一物理物理力学部分力学部分试题试题 2008 年高考全国理综年高考全国理综 14 如图所示 一物体自倾角为 的固定斜面顶端沿水平方向抛出后落在斜面上 物体与 斜面接触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满足 A tan sin B tan cos C tan tan D tan 2tan 15 如图 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 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 右端与 一小球相连 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若忽略小 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 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 A 向右做加速运动 B 向右做减速运动 C 向左做加速运动 D 向左做减速运动 16 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传播 周期为 T t 0 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 此时平衡位置位于 x 3 m 处的质点正在向上运动 若 a b 两质点平衡位置的坐标分别为 xa 2 5 m xb 5 5 m 则 A 当 a 质点处在波峰时 b 质点恰在波谷 B t T 4 时 a 质点正在向 y 轴负方向运动 C t 3T 4 时 b 质点正在向 y 轴负方向运动 D 在某一时刻 a b 两质点的位移和速度可能相同 17 已知太阳到地球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比值约为 390 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周期约为 27 天 利用上述数据以及日常的天文知识 可估算出太阳对月球与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 力的比值约为 A 0 2 B 2 C 20 D 200 22 18 分 6 分 如图所示 两个质量各为 m1和 m2的小物块 A 和 B 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 的软绳两端 已知 m1 m2 现要利用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若选定物块 A 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过程进行测量 则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物块的质量 m1 m2 物块 A 下落的距离及下落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物块 B 上升的距离及上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绳子的长度 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 某小组同学对此实验提出以下建议 绳的质量要轻 在 轻质绳 的前提下 绳子越长越好 左 右 y x m a b 0 1 2 2 2 3 4 5 6 7 A B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尽量保证物块只沿竖直方向运动 不要摇晃 两个物块的质量之差要尽可能小 以上建议中确实对提高准确程度有作用的是 写出一条上面没有提到的提高实验结果准确程度有益的建议 23 14 分 已知 O A B C 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 AB 间的距离为 l1 BC 间的距离为 l2 一物体自 O 点由静止出发 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 依次经过 A B C 三点 已 知物体通过 AB 段与 BC 段所用的时间相等 求 O 与 A 的距离 24 18 分 图中滑块和小球的质量均为 m 滑块可在水平放置的光滑固定导轨上自由滑 动 小球与滑块上的悬点 O 由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 轻绳长为 l1 开始时 轻绳处 于水平拉直状态 小球和滑块均静止 现将小球由静止释放 当小球到达最低点时 滑块刚好被一表面涂有粘住物质的固定挡板粘住 在极短的时间内速度减为零 小球 继续向左摆动 当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60 时小球达到最高点 求 从滑块与挡板接触到速度刚好变为零的过程中 挡板阻力对滑块的冲量 小球从释放到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 绳的拉力对小球做功的大小 滑块 O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2008 年高考全国理综年高考全国理综 16 如图 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物块 A 和 B 紧挨着匀速下滑 A 与 B 的接触面 光滑 已知 A 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B 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 2 倍 斜面倾角 为 B 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A tan 3 2 B cot 3 2 C tan D cot 17 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 振幅为 A t 0 时 平衡位置在 x 0 处的质元位 于 y 0 处 且向 y 轴负方向运动 此时 平衡位置在 x 0 15 m 处的质元位于 y A 处 该波的波长可能等于 A 0 60 m B 0 20 m C 0 12 m D 0 086 m 18 如图 一很长的 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 绳两端各系一 小球 a 和 b a 球质量为 m 静置于地面 b 球质量为 3m 用手托住 高度为 h 此时轻绳刚好拉紧 从静止开始释放 b 后 a 可能达到的最 大高度为 A h B 1 5h C 2h D 2 5h 23 15 分 如图 一质量为 M 的物块静止在桌面边缘 桌面离水平面的 高度为 h 一质量为 m 的子弹以水平速度 v0射入物块后 以水平速度 v0 2 射出 重力 加速度为 g 求 此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此后物块落地点离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 25 20 分 我国发射的 嫦娥一号 探月卫星沿近似于圆形轨道绕月飞行 为了获得 月球表面全貌的信息 让卫星轨道平面缓慢变化 卫星将获得的信息持续用微波信号 发回地球 设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 M 和 m 地球和月球的半径分别为 R 和 R1 月球绕地球的轨道半径和卫星绕月球的轨道半径分别为 r 和 r1 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 期为 T 假定在卫星绕月运行的一个周期内卫星轨道平面与地月连心线共面 求在该 周期内卫星发射的微波信号因月球遮挡而不能到达地球的时间 用 M m R R1 r r1和 T 表示 忽略月球绕地球转动对遮挡时间的影响 A B a b h h m M v0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2008 年高考全国理综年高考全国理综 14 D 15 AD 16 C 17 B 22 或 例如 对同一高度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选取受力后相对伸长尽量小的绳 等等 23 设物体到达 A 点的速度为 v0 则有 2 10 1 2 ltat v 2 120 22lltat v 解得 2 21 llat 120 32llt v 设 O 与 A 的距离为 l 则有 2 0 2al v 解得 2 12 21 3 8 ll l ll 24 小球第一次到达最低点时 滑块和小球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v1 v2 有 22 12 11 22 mmmgl vv 小球由最低点向左摆动到最高点时 有 20 2 1 1 cos60 2 mmgl v 解得 12 gl vv 挡板阻力对滑块的冲量为 I 有 1 0Imm gl v 小球从开始释放到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 绳拉力对小球做功为 W 有 2 2 1 2 mglWm v 解得 1 2 Wmgl 绳拉力对小球做功大小为 1 2 mgl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2008 年高考全国理综年高考全国理综 16 A 17 AC 18 B 23 由动量守恒得 0 0 2 mmMV v v 系统损失机械能为 222 0 0 111 2222 EmmMV v v 解得 2 0 1 3 8 m Em M v M 做平抛运动有 2 1 2 hgt sVt 解得 0 2 mh s Mg v 25 如图 卫星在 BE上运动时发出的信号被遮档 对月球 2 22 4 Mm Gmr rT 对卫星 2 0 01 22 11 4 mm Gmr rT 解得 23 11 TrM Tmr 卫星发出的信号被遮档时间为 t 应有 1 t T 式中 CO A CO B 由几何关系得 1 cosrRR 1 cosrR 解得 3 111 3 1 arccosarccos MrRRRT t mrrr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或 3 111 3 1 arcsinarcsin MrRRRT t mrrr 2008 北京理综北京理综 16 在介质中有一沿水平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 一顶点由平衡位置竖直向上运动 经 0 1 s 到达最大位移处 在这段时间内波传播了 0 5 m 则这列波 A 周期是 0 2 s B 波长是 0 5 m C 波速是 2 m s D 经 1 6 s 传播了 8 m 17 据媒体报道 嫦娥一号卫星环月工作轨道为圆轨道 轨道高度 200 km 运用周期 127 分钟 若还知道引力常量和月球平均半径 仅利用以上条件不能 求出的是 A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B 月球对卫星的吸引力 C 卫星绕月球运行的速度 D 卫星绕月运行的加速度 20 有一些问题你可能不会求解 但是你仍有可能对这些问题的解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判 断 例如从解的物理量单位 解随某些已知量变化的趋势 解在一些特殊条件下的结 果等方面进行分析 并与预期结果 实验结论等进行比 较 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或正确性 举例如下 如图所示 质量为 M 倾角为 的滑块 A 放于水平地面上 把质量为 m 的滑块 B 放在 A 的斜面 上 忽略一切摩擦 有人求得 B 相对地面的加速度 a 2 sin sin Mm g Mm 式中 g 为重力加速度 对于上述解 某同学首先分析了等号右侧量的单位 没发现问题 他进一步利用特殊 条件对该解做了如下四项分析和判断 所得结论都是 解可能是对的 但是 其中有 一项是错误 的 请你指出该项 A 当 时 该解给出 a 0 这符合常识 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B 当 90 时 该解给出 a g 这符合实验结论 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C 当 M m 时 该解给出 a gsin 这符合预期的结果 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D 当 m M 时 该解给出 a sin B 这符合预期的结果 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21 18 分 某同学和你一起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并测弹簧的劲度系数 k 做法是先将 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 然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 侧 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 当弹簧自然下垂时 指针指示的刻 度数值记作 L0 弹簧下端挂一个 50 g 的砝码时 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 L1 弹簧 下端挂两个 50 g 的砝码时 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 L2 挂七个 50 g 的砝 码时 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 L7 下表记录的是该同学已测出的 6 个值 其中有两个数值在记录时有误 它们的代 A B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表符号分别是 和 测量记录表 代表符号 L0 L1 L2 L3 L4 L5 L6 L7 刻度数值 cm 1 70 3 40 5 10 8 60 10 3 12 1 实验中 L3和 L2两个值还没有测定 请你根据上图将这两个测量值填入记录表中 为充分利用测量数据 该同学将所测得的数值按如下方法逐一求差 分别计算出了 三个差值 d1 L4 L0 6 90 cm d2 L5 L1 6 90 cm d3 L6 L2 7 00 cm 请你给出第四个差值 d4 cm 根据以上差值 可以求出每增加 50 g 砝码的弹簧平均伸长量 L L 用 d1 d2 d3 d4表示的式子为 L 代入数据解得 L cm 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 k N m g 取 9 8 m s2 24 20 分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小滑块 A 和 B A 沿光滑水平面以速度 v0与静止在平面边 缘 O 点的 B 发生正碰 碰撞中无机械能损失 碰后 B 运动的轨迹为 OD 曲线 如图 所示 已知滑块质量为 m 碰撞时间为 t 求碰撞过程中 A 对 B 平均冲力的大小 为了研究物体从光滑抛物线轨道顶端无初速下滑的运动 特制做一个与 B 平抛轨道 完全相同的光滑轨道 并将该轨道固定在与 OD 曲线重合的位置 让 A 沿该轨道无 初速下滑 经分析 A 下滑过程中不会脱离轨道 a 分析 A 沿轨道下滑到任意一点的动量 pA与 B 平抛经过该点的动量 pB的大小关系 b 在 OD 曲线上有一 M 点 O 和 M 两点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45 求 A 通过 M 点时的水平分速度和竖直分速度 A B v0 O D M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2008 北京理综北京理综 16 D 17 B 20 D 21 18 分 L5 L6 6 85 6 84 6 86 14 05 14 04 14 06 L7 L3 7 20 7 18 7 22 1234 44 dddd 1 75 28 24 20 分 滑动 A 与 B 正碰 满足 mvA mvB mv0 222 0 111 222 AB mmm vvv 解得 vA 0 vB v0 根据动量定理 滑块 B 满足 F t mv0 解得 0 m F t v a 设任意点到 O 点竖直高度差为 d B 由 O 点分别运动至该点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选该任意点为势能零点 有 EA mgd EB mgd 2 0 1 2 mv 由于 p 2 k mE 有 2 0 2 1 2 kAA BkB EPgd PEUgd 即 pA pB A 下滑到任意一点的动量总和是小于 B 平抛经过该点的动量 b 以 O 为原点 建立直角坐标系 xOy x 轴正方向水平向右 y 轴正方向竖直向下 则对 B 有 x v0t y 1 2 gt2 B 的轨迹方程 2 2 0 2 g yx v 在 M 点 x y 所以 2 0 2 y g v 因为 A B 的运动轨迹均为 OD 曲线 故在任意一点 两者速度方向相同 设 B 水平和竖 直分速度大小分别为 vBx和 vBy 速率为 vB A 水平和竖直分速度大小分别为 vAx和 vAy 速 率为 vA 则 AxBx AB vv vv AyBy AB vv vv B 做平抛运动 故 0Bx vv 2 By gy v 2 0 2 B gy vv 对 A 由机械能守恒得 vA 2gy 解得 0 2 0 2 2 Ax gy gy v v v 2 0 2 2 Ay gy gy v v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得 0 2 5 5 Ax vv 0 4 5 5 Ay vv 2008 上海理综上海理综 3 各种运输方式有不同的特点及其适用的范围 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 要把人员和急需 物品运往偏远的地区 首选的运输方式是 A 铁路运输 B 公路运输 C 水路运输 D 航空运输 7 有同学这样探究太阳的密度 正午时分让太阳光垂直照射一个当中有小孔的黑纸板 接收屏上出现了一个小圆斑 测量小圆斑的直径和黑纸板到接收屏的距离 可大致推出太 阳直径 他掌握的数据是 太阳光传到地球所需的时间 地球的公转周期 万有引力恒量 在最终得出太阳密度的过程中 他用到的物理规律是小孔成像和 A 牛顿第二定律 B 万有引力定律 C 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D 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8 噪声会对人的心理 生理 生活与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通常用声强 1 0 10lg I L I 单位 为 dB 来表示噪声的大小 式中 I 为声强 I0 10 12 W m2 是人刚好能听到的声音强度 我国规定工作环境的噪声一般应低于 85dB 则以下最接近该标准的声强是 A 10 1 W m2 B 10 2 W m2 C 10 4 W m2 D 10 6 W m2 42 汽车 火车 飞机在行驶中都会因某些因素而影其速度 所以高速运行的交通工具 的头部一般呈流线型 主要是为了减少 43 某汽车的部分参数如下表 请根据表中数据完成表的其他部分 整车行驶质量 1500 kg 最大功率 92 kw 加速性能 0 108 km h 即 30 m s 所需时间 平均加速度 11 s m s2 制动性能 车辆以 36 km h 即 10 m s 行驶时制动距离 制动过程中所受合外力 6 5 m N 44 生活中经常用 呼啸而来 形容正在驶近的车辆 这是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对接收者而 言频率发生变化的表现 无线电波也具有这种效应 图中的测 速雷达正在向一辆接近的车辆发出无线电波 并接收被车辆反 射的无线电波 由于车辆的运动 接收到无线电波频率与发出 时不同 利用频率差 f接收 f发出就能计算出车辆的速度 已知发 出和接收的频率关系为 2 1 ff c 车 接收发出 v 式中c是真空中的光速 若f发出 2 109 Hz f接收 f发出 400 Hz 可知被测车辆的速度大小为 m s 45 有一个小实验 当向两片竖直放置的纸片的中间吹气时 会 发现两个小纸片不但不分离 反而靠拢了 这一现象告诉我们 流体运动部分产生的压强要比它周围静止部分产生的压强小 也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O y x N 可以概括为流速大 压强小 流速小 压强大 飞机上天就是由于机翼上下方空气流速不 同造成的压力差所致 F1 赛车在尾部都装有尾翼板 其作用是 A 减小摩擦 B 抵消升力 C 减小阻力 D 升高重心 2008 上海上海物理物理 一 一 20 分 填空题分 填空题 A 类题类题 1A 某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 已知行星运动的轨道半径为 R 周期为 T 万有引力恒量为 G 则该行星的线速度大小为 太阳的质量可表 示为 公共题公共题 4 如图所示 在竖直平面内的直角坐标系中 一个质量为 m 的质 点在外力 F 作用下 从坐标原点 O 由静止开始沿直线 ON 斜向下运动 直线 ON 与 y 轴负方向成 角 4 则 F 大小至少为 若 F mgtan 则质点机械能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5 在伽利略羊皮纸手稿中发现的斜面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 人 们推测第二 三列数据可能分别表示时间和长度 伽利略的 一个长度单位相当于现在的29 30 mm 假设一个时间单位相当 于现在的 0 5 s 由此可以推算实验时光滑斜面的长度至少为 m 斜面的倾角约为 度 g 取 10 m s2 二二 40 分分 选择题选择题 I I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7 如图所示 一根木棒 AB 在 O 点被悬挂起来 AO OC 在 A C 两点分别挂有二个和三个砝码 木棒处于平衡状态 如在木棒的 A C 点各增加一个 同样的砝码 则木棒 A 绕 O 点顺时针方向转动 B 绕 O 点逆时针方向转动 C 平衡可能被破坏 转动方向不定 D 仍能保持平衡状态 8 物体做自由落体 Ek代表动能 EP代表势能 h 代表下落的距离 以水平地面为零势 能面 下列所示图像中 能正确反映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是 II 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11 某物体以 30 m 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 不计空气阻力 g 取 10 m s2 5 s 内物体的 A 路程为 65 m 表 伽利略手稿中的数据 1 1 32 4 2 130 9 3 298 16 4 526 25 5 824 36 6 1192 49 7 1600 64 8 2104 A O C B EP t O A Ek EP v O B EP O C EP h O D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B 位移大小为 25 m 方向向上 C 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 10 m s D 平均速度大小为 13 m s 方向向上 17 6 分 在 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的实验中 某同学的操作步骤为 a 取一根细线 下端系住直径为 d 的金属小球 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 b 用米尺量得细线长度 l c 在细线偏离竖直方向 5 位置释放小球 d 用秒表记录小球完成 n 次全振动所用的总时间 t 得到周期 T t n e 用公式 g 4 2l T2计算重力加速度 按上述方法得出的重力加速度值与实际值相比 选填 偏大 相同 或 偏小 已知单摆在任意偏角 时的周期公式可近似为 T T0 1 a sin2 2 式中 T0为偏角 趋近于 0 时的周期 a 为常数 为了用图像法验证 该关系式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若某同学在实验中得到 了如图所示的图线 则图像中的横轴表示 四 四 60 分 计算题分 计算题 公共题 全体考生必做 公共题 全体考生必做 21 12 分 总质量为 80 kg 的跳伞运动员从离地 500 m 的直升机上跳下 经过 2 s 拉开绳 索开启降落伞 如图所示是跳伞过程中的 v t 图 试根据图像求 g 取 10 m s2 t 1 s 时运动员的加速度和所受阻力的大小 估算 14s 内运动员下落的高度及克服阻力做的功 估算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的总时间 22 12 分 有两列简谐横波 a b 在同一媒质中沿 x 轴正方向传播 波速均为 v 2 5 m s 在 t 0 时两列波的波峰正好在 x 2 5 m 处重合 如图所示 求两列波的周期 Ta和 Tb 求 t 0 时两列波的波峰重合处的所有位置 辩析题 分析和判断在 t 0 时是否存在两列波的波谷重合处 某同学分析如下 既然两列波的波峰与波峰存在重合处 那么波谷与波谷重合 处也一定存在 只要找到这两列波半波长的最小公倍数 即可得到波谷与波 谷重合处的所有位置 你认为该同学的分析正确吗 若正确 求出这些位置 若不正确 指出错误处 并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0 2 2 4 4 6 6 8 8 10 10 12 12 14 14 16 16 18 18 20 20 22 24 t s v m s 1 3 0 2 0 1 0 0 1 0 2 0 3 0 x m y m a b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p V O 等温线 1 2 2008 上海理综上海理综 3 D 7 C 8 C 42 阻力 43 2 72 1 15 104 44 30 45 B 2008 上海上海物理物理 1A 2 R T 23 2 4 R GT 4 mgsin 增大或减小 5 2 034 1 5 7 D 8 B 11 AB 17 缩小 T T 21 a 16 2 8 m s2 mg f ma f mg ma 160N 大约是 39 5 格 所以 h 39 5 4 158 m Wf mgh 1 2 mv 2 1 25 105 J h2 500 158 342 m t2 342 6 57 s t 71 s 22 a 2 5m b 4m Ta 1 s Tb 1 6 s 4n 2 5 n m 式中 n 和 m 都是正整数 得 3n 5m n 5 m 3 所以每隔 20 m 又会重合 所有重合处的位置为 x 2 5 20k k 0 1 2 不对 半波长的公倍数处也包括了波峰重合处 应 2 2n 1 1 25 2n 1 m 式中 n 和 m 都是正整数 得 6n 10m 3 此方程无解 所以不会有波谷与波谷重 合之处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1 2 3 4 t s F N O 1 1 2008 天津理综天津理综 19 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 A A 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 B 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 现对 B 加一竖直向下的力 F F 的作用线通过球心 设墙对 B 的作用 力为 F1 B 对 A 的作用力为 F2 地面对 A 的作用力为 F3 若 F 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 截面如图所示 在此过程中 A F1保持不变 F3缓慢增大 B F1缓慢增大 F3保持不变 C F2缓慢增大 F3缓慢增大 D F2缓慢增大 F3保持不变 20 一个静止的质点 在 0 4 s 时间内受到力 F 的作用 力的方向始终在同一直线上 力 F 随时间的变化如同所示 则质点在 A 第 2 s 末速度改变方向 B 第 2 s 末位移改变方向 C 第 4 s 末回到原出发点 D 第 4 s 末运动速度为零 21 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由 a 向 b 传播 相距 10 5 m 的 a b 两处的质点振动图象如图所 示中 a b 所示 则 A 该波的振幅可能是 20 cm B 该波的波长可能是 8 4 m C 该波的波速可能是 10 5 m s D 该波由 a 传到 b 可能历时 7 s 22 某同学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发现单摆静止时摆球重心在球 心的正下方 他仍将从悬点到球心的距离当作摆长 L 通过改变摆 线的长度 测得 6 组 L 和对应的周期 T 画出 L T2图线 然后在 图线上选取 A B 两点 坐标如图所示 他采用恰当的数据处理方 法 则计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应为 g 请 你判断该同学得到的结果与摆球重心就在球心处的情况相比 将 填 偏大 偏小 或 相同 24 18 分 光滑水平面上放着质量 mA 1 kg 的物块 A 与质量为 mB 2 kg 的物块 B A 与 B 均可视为质点 A 靠在竖直墙壁上 A B 间夹一个被压缩的 轻弹簧 弹簧与 A B 均不拴接 用手挡住 B 不动 此时弹簧弹性势能为 Ep 49 J 在 A B 间系一轻质细绳 细绳长度大于弹簧的自然长度 如图所示 放手后 B 向右运动 绳在短暂时间内被拉断 之后 B 冲上与水平面相切的竖直半圆光滑轨道 其半径 R 0 5 m B 恰能运动到最高点 C 取 g 10 m s2 求 绳拉断后瞬间 B 的速度 vB的大小 绳拉断过程绳对 B 的冲量 I 的大小 绳拉断过程绳对 A 所做的功 W A B F 1 2 3 4 5 t s b a O 10 10 y cm B A LA LB L m T2 s2 TA2 TB2 R A B C O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2008 天津理综天津理综 19 C 20 D 21 D 22 2 22 4 BA BA LL TT 24 18 分 设 B 在绳被拉断后瞬间的速度为 vB 到达 C 点的速度为 vC 有 2 BC B m m g R v 22 11 2 22 BBBCB mmm gR vv 解得 v 5 m s 设弹簧恢复到自然长度时 B 的速度为 v1 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 有 2 1 1 2 pB Em v I mBvB mBv1 解得 I 4 N s 其大小为 4N s 设绳断后 A 的速度为 vA 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 有 mBv1 mBvB mAvA 2 1 2 AA Wm v 解得 W 8 J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2008 广东理科基础广东理科基础 2 人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 随扶梯斜向上匀速运动 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 A 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B 人受到重力 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C 人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 D 人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4 从水平匀速飞行的直升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 不计空气阻力 在物体下落过程 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飞机上看 物体静止 B 从飞机上看 物体始终在飞机的后方 C 从地面上看 物体做平抛运动 D 从地面上看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5 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卫星所受万有引力 F 与轨道半径 r 的关系是 A F 与 r 成正比 B F 与 r 成反比 C F 与 r2成正比 D F 与 r2成反比 6 如图所示 质量为 m 的物体悬挂在轻质的支架上 斜梁 OB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设 水平横梁 OA 和斜梁 OB 作用于 O 点的弹力分别为 F1和 F2 以下结果正确的是 A 1 sinFmg B 1 sin mg F C 2 cosFmg D 2 cos mg F 7 汽车甲和汽车乙质量相等 以相等的速率沿同一水平弯道做匀速圆周运动 甲车在乙 车的外侧 两车沿半径方向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 f甲和 f乙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f甲小于 f乙 B f甲等于 f乙 C f甲大于 f乙 D f甲和 f乙大小均与汽车速率无关 8 由于地球的自转 使得静止在地面的物体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 对于这些做匀速圆 周运动的物体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向心力指向地心 B 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 C 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D 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等 9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 在弹性限度内 悬挂 15 N 重物时 弹簧长度为 0 16 m 悬挂 20 N 重物时 弹簧长度为 0 18 m 则弹簧的原长 L原和劲度系统 k 分别为 A L原 0 02 m k 500 N m v A B O m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B L原 0 10 m k 500 N m C L原 0 02 m k 250 N m D L原 0 10 m k 250 N m 10 右图是做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v t 图象 由图象可得到的正确 结果是 A t 1 s 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1 0 m s2 B t 5 s 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0 75 m s2 C 第 3 s 内物体的位移为 1 5 m D 物体在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大 11 一个 25 kg 的小孩从高度为 3 0 m 的滑梯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 滑到底端时的速度为 2 0 m s 取 g 10 m s2 关于力对小孩做的功 以下结果正确的是 A 合外力做功 50 J B 阻力做功 500 J C 重力做功 500 J D 支持力做功 50 J 12 质量为 m 的物体从高处释放后竖直下落 在某时刻受到的空气阻力为 f 加速度为 a 1 3 g 则 f 的大小为 A 1 3 fmg B 2 3 fmg C f mg D 4 3 fmg 2008 高考广东物理高考广东物理 1 伽利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 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 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开始滚 下 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 得到的正确结论有 A 倾角一定时 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B 倾角一定时 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C 斜面长度一定时 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 D 斜面长度一定时 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与倾角无关 3 运动员跳伞将经历加速下降和减速下降两个过程 将人和伞看成一个系统 在这两个 过程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阻力对系统始终做负功 B 系统受到的合外力始终向下 C 重力做功使系统的重力势能增加 D 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重力做的功相等 10 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 图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 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 v t 图象 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 用 虚线作近似处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 t1时刻 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 B 在 0 t1时间内 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 C 在 t1 t2时间内 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 D 在在 t3 t4时间内 虚线反映的是匀速运动 1 2 3 4 5 6 7 0 1 0 2 0 3 0 v m s 1 t s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11 某同学对着墙壁练习打网球 假定球在墙面上以 25 m s 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反弹 落地 点到墙面的距离在 10 m 至 15 m 之间 忽略空气阻力 取 g 10 m s2 球在墙面上反 弹点的高度范围是 A 0 8 m 至 1 8 m B 0 8 m 至 1 6 m C 1 0 m 至 1 6 m D 1 0m 至 1 8 m 12 右图是 嫦娥一号奔月 示意图 卫星发射后通过自带的小型火箭多次变轨 进入地 月转移轨道 最终被月球引力捕获 成为绕月卫星 并开展对月球的探测 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发射 嫦娥一号 的速度必须达到第三宇宙速度 B 在绕月圆轨道上 卫星周期与卫星质量有关 C 卫星受月球的引力与它到月球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D 在绕圆轨道上 卫星受地球的引力大于受月球的引力 14 10 分 大海中航行的轮船 受到大风大浪冲击时 为了防止倾覆 应当改变航行方向 和 使风浪冲击力的频率远离轮船摇摆的 16 13 分 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 动能定理 图中小车中可放置砝码 实验中 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 钩码尚未到达地面 打点针时器工作频率为 50 Hz 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 在小车中放入砝码 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 连在小车后端 用细线连接小车和 钩码 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 小车拖动纸带 打点计时 器在纸带上打下一列点 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砝码的数量 更换纸带 重复 的操作 图 1 是钩码质量为 0 03 kg 砝码质量为 0 02 kg 时得到的一条纸带 在纸带上选择 起始点 O 及 A B C D 和 E 五个计数点 可获得各计数点到 O 的距离 S 及对应 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 v 请将 C 点的测量结果填在表 1 中的相应位置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在上车的运动过程中 对于钩码 砝码和小车组成的系统 做 正功 做负功 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图 2 中的图线 其中 v2 v2 v02 根据图线可获 得的结论是 要验证 动 能定理 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摩擦力和 表 1 纸带的测量结果 测量点 S cm r m s 1 0 0 00 0 35 A 1 51 0 40 B 3 20 0 45 C D 7 15 0 54 E 9 41 0 60 17 18 分 为了响应国家的 节能减排 号召 某同学采用了一个家用汽车的节能方法 在符合安 全行驶要求的情况下 通过减少汽车后备箱中放置的不常用物品和控制加油量等措施 使汽车负载减少 假设汽车以 72 km h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 负载改变前 后汽车受到的 阻力分别为 2 000 N 和 1950 N 请计算该方法使汽车发动机输出功率减少了多少 有一种叫 飞椅 的游乐项目 示意图如图所示 长为 L 的钢绳一端系着座椅 另一端 固定在半径为 r 的水平转盘边缘 转盘可绕穿过其中心的竖直轴转动 当转盘以角速度 匀速转动时 钢绳与转轴在同一竖直平面内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不计钢绳的重 力 求转盘转动的角速度 与夹角 的关系 0 2 4 6 8 10 0 00 0 05 0 10 0 15 0 20 0 25 s cm v2 m2 s 2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20 17 分 如图所示 固定的凹槽水平表面光滑 其内放置 U 形滑板 N 滑板两端为半 径 R 0 45 m 的 1 4 圆弧面 A 和 D 分别是圆弧的端点 BC 段表面粗糙 其余段表面 光滑 小滑块 P1和 P2的质量均为 m 滑板的质量 M 4 m P1和 P2与 BC 面的动摩 擦因数分别为 1 0 10 和 2 0 40 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 开始时滑板 紧靠槽的左端 P2静止在粗糙面的 B 点 P1以 v0 4 0 m s 的初速度从 A 点沿弧面自 由滑下 与 P2发生弹性碰撞后 P1处在粗糙面 B 点上 当 P2滑到 C 点时 滑板恰好 与槽的右端碰撞并与槽牢固粘连 P2继续滑动 到达 D 点时速度为零 P1与 P2视为 质点 取 g 10 m s2 问 P2在 BC 段向右滑动时 滑板的加速度为多大 BC 长度为多少 N P1和 P2最终静止后 P1与 P2间的距离为多少 A N B C R R D P1 P2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2008 广东理科基础广东理科基础 2 B4 C5 D6 D7 C8 D9 B10 B11 A12 B 2008 高考广东物理高考广东物理 1 B 3 A 10 BD 11 A 12 C 14 1 速度 频率 16 1 接通电源 释放小车 断开开关 2 5 06 0 49 3 钩砝的重力 小车受摩擦阻力 4 小车初末速度的平方差与位移成正比 小车的质量 17 1 解析 smhkmv 20 72 由FvP 得 vfvFP 111 vfvFP 222 故WvffPPP 3 2121 101 2 解析 设转盘转动角速度 时 夹角 夹角 座椅到中心轴的距离 sinLrR 对座椅分析有 2 tan mRmgF 心 联立两式 得 sin tan Lr g 20 1 P1滑到最低点速度为 1 v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2 1 2 0 2 1 2 1 mvmgRmv 解得 smv 5 1 P1 P2碰撞 满足动量守恒 机械能守恒定律 设碰后速度分别为 1 v 2 v 211 vmvmmv 2 2 2 1 2 1 2 1 2 1 2 1 vmvmmv 解得 0 1 v 2 v 5m s P2向右滑动时 假设 P1保持不动 对 P2有 mmguf4 22 向左 对 P1 M 有 2 aMmf 2 2 8 0 5 4 sm m m Mm f a 此时对 P1有 mfmmaf m 0 180 0 1 所以假设成立 2 P2滑到 C 点速度为 2 v 由 2 2 2 1 vmmgR 得smv 3 2 P1 P2碰撞到 P2滑到 C 点时 设 P1 M 速度为 v 对动量守恒定律 22 vmvMmmv 解得 smv 40 0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对 P1 P2 M 为系统 2 2 2 2 22 2 1 2 1 2 1 vMmvmmvLf 代入数值得 mL9 1 滑板碰后 P1向右滑行距离 m a v S08 0 2 1 2 1 P2向左滑行距离 m a v S125 1 2 2 2 2 2 所以 P1 P2静止后距离 mSSLS695 0 21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08 年高考年高考海南物理海南物理 2 如图 质量为 M 的楔形物块静置在水平地面上 其斜面的倾角为 斜面上有一质量 为 m 的小物块 小物块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 用恒力 F 沿斜面向上拉小物块 使之匀 速上滑 在小物块运动的过程中 楔形物块始终保持静止 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支持力 为 A M m g B M m g F C M m g Fsin D M m g Fsin 3 如图 一轻绳的一端系在固定粗糙斜面上的 O 点 另一端系一小球 给小球一足够大 的初速度 使小球在斜面上做圆周运动 在此过程中 A 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B 重力对小球不做功 C 绳的张力对小球不做功 D 在任何一段时间内 小球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总是等于小球动能的减少 8 t 0 时 甲乙两汽车从相距 70 km 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 它们的 v t 图象如图所示 忽 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 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在第 1 小时末 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 在第 2 小时末 甲乙两车相距 10 km C 在前 4 小时内 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 D 在第 4 小时末 甲乙两车相遇 9 如图 水平地面上有一楔形物体 b b 的斜面上有一小物块 a a 与 b 之间 b 与地面 之间均存在摩擦 已知楔形物体 b 静止时 a 静止在 b 的斜面上 现给 a 和 b 一个共同的 向左的初速度 与 a 和 b 都静止时相比 此时可能 A a 与 b 之间的压力减少 且 a 相对 b 向下滑动 B a 与 b 之间的压力增大 且 a 相对 b 向上滑动 C a 与 b 之间的压力增大 且 a 相对 b 静止不动 D b 与地面之间的压力不变 且 a 相对 b 向上滑动 12 一探月卫星在地月转移轨道上运行 某一时刻正好处于地心和月心的连线上 卫星在 此处所受地球引力与月球引力之比为 4 1 已知地球与月球的质量之比约为 81 1 则该处到地心与到月心的距离之比约为 15 科研人员乘气球进行科学考察 气球 座舱 压舱物和科研人员的总质量为 990 kg 气 球在空中停留一段时间后 发现气球漏气而下降 及时堵住 堵住时气球下降速度为 1 m s 且做匀加速运动 4 s 内下降了 12 m 为使气球安全着陆 向舱外缓慢抛出一定的压舱物 此 后发现气球做匀减速运动 下降速度在 5 分钟内减少 3 m s 若空气阻力和泄漏气体的质 量均可忽略 重力加速度 g 9 89 m s2 求抛掉的压舱物的质量 O a b 左 右 0 1 2 3 4 30 60 30 甲 乙 v km h 1 t h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18 8 分 某实验室中悬挂着一弹簧振子和一单摆 弹簧振子的弹簧和小球 球中间 有孔 都套在固定的光滑竖直杆上 某次有感地震中观察到静止的振子开始振动 4 0 s 后 单摆才开始摆动 此次地震中同一震源产生的地震纵波和横波的波长分别为 10 km 和 5 0 km 频率为 1 0 Hz 假设该实验室恰好位于震源的正上方 求震源离实验室的距离 19 8 分 一置于桌面上质量为 M 的玩具炮 水平发射质量为 m 的炮弹 炮可在水平 方向自由移动 当炮身上未放置其它重物时 炮弹可击中水平地面上的目标 A 当炮身 上固定一质量为 M0的重物时 在原发射位置沿同一方向发射的炮弹可击中水平地面上 的目标 B 炮口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 h 如果两次发射时 火药 提供的机械能相等 求 B A 两目标与炮弹发射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之比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08 年高考年高考海南物理海南物理 2 D 3 C 8 BC 9 BC 12 9 2 15 解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f ma 2 0 1 2 htat v 抛物后减速下降有 fmm gmm a v a t 解得 101 kg at mm gt v v 18 地震纵波传播速度为 vP f P 地震横波传播速度为 vS f S 震源离实验室距离为 s 有 P st v S stt v 解得 40 km 11 sP ft s 19 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得 12 0mM vv 22 12 11 22 EmM vv 解得 1 2 EM m Mm v 炮弹射出后做平抛 有 2 1 2 hgt 1 Xt v 解得目标 A 距炮口的水平距离为 4 EMh X gm Mm 同理 目标 B 距炮口的水平距离为 0 0 4 E MMh X gm MMm 解得 0 0 MMMmX XM MMm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 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2m m 30 45 08 江苏物理江苏物理 1 火星的质量和半径分别约为地球的 10 1 和 2 1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则火星表面 的重力加速度约为 A 0 2g B 0 4g C 2 5g D 5g 3 一质量为M的探空气球在匀速下降 若气球所受浮力F始终保持不变 气球在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