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风镇中心福利院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团风镇中心福利院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团风镇中心福利院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团风镇中心福利院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团风镇中心福利院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团风县团风镇中心福利院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团风镇中心福利院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总论1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1.2 编制依据、内容及范围11.3 报告内容概要21.4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51.5 结论建议6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7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7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第三章 市场预测与建设规模113.1产业现状分析113.2市场需求预测133.3建设规模与内容14第四章 厂址选择与建设条件164.1 厂址选择164.2 建设条件164.3 厂址评价18第五章 生产工艺技术方案195.1 技术工艺选择195.2 设备选型215.3 原辅材料、燃料消耗与供应22第六章 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246.1 总图及运输246.2 建筑设计266.3 公用工程28第七章 节能327.1 设计依据及节能原则327.2节能、节水措施327.3 能源管理33第八章 环境保护、安全卫生与消防348.1 环境保护348.2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368.3 消防37第九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389.1 组织机构389.2 人力资源配置39第十章 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4010.1 项目管理4010.2 建设阶段划分4010.3 建设进度计划41第十一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4211.1 项目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4211.2 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4211.3 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43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412.1 估算范围及依据4412.2 总投资估算 4412.3 资金筹措45第十三章 财务分析与评价4613.1 财务评价依据4613.2 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4613.3 总成本费用估算4713.4 财务效益分析4813.5 不确定性分析4913.6 财务评价结论49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5014.1 研究结论5014.2 建议50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县#镇中心福利院改扩建项目项目地址:#县#镇黄土岗村(#镇中心福利院内)项目业主:#县#镇中心福利院法人代表: 项目摘要:#县#镇中心福利院改扩建项目是实施#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的建设工程。项目在#镇中心福利院原址上进行改扩建,新建宿舍楼两栋,建筑面积2534,增加养老床位72个,并按专业化养老机构的标准购置医疗设备、办公设备、康乐设施,以及供老人使用的床、桌、柜、椅等相应的生活用品用具。项目估算总投资378.1万元,其中#县政府和项目业主自筹资金78.1万元,申请国补助150万元,省政府财政补助150万元。项目计划工期8个月,于2012年2月竣工。1.2 研究工作的依据、原则和范围1.2.1 研究工作依据按照#县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县乡镇中心福利院立项的报告、#县民政局#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和#县#镇中心福利院现状及改造规划资料作为项目的编制依据。1.2.2 研究工作原则根据客观条件和福利院发展总体目标,按照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程序及项目可行性研究必要的内容开展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1.2.3 研究工作范围本报告着重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内容及规模、工程设计方案、环境保护、项目组织管理等进行可行性研究;按照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规定、定额,估算项目总投资,并提出结论性意见,供建设业主和有关部门决策。1.3 可行性研究概要1.3.1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镇是#县的县城所在地,是#县的第一大镇,但社会养老服务条件发展较为滞后。全镇60岁以上老年人口共有12579人,其中“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和瞻养人”的无依无靠五保对象354名,已集中供养64名,入住率18.08%,低于湖北省集中供养目标(65%)48.92个百分点;人均房屋建筑面积25.88平方米,每百名老人0.51个床位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99个百分点。福利院目前只是解决已集中供养老人的吃饭和睡觉的问题,难以满足供养老人日益增长的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尤其是福利院房屋陈旧,配套设施简陋、功能单一,住房不足,床位少,供需矛盾突出,制约着#镇社会养老福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本项目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供养老人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扩大集中供养规模,有利于加快#县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有利于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和迫切的。1.3.3 项目地址及建设条件项目选址在#镇福利院原两栋平房地址基础上建设。场址建设条件具备,交通便利,场址环境现状、周边区域功能条件符合国家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选址条件。1.3.4 建设规模规划建筑面积2534,扩建新增1904、新增床位数72张。1.3.5 建设内容建筑面积2534,其中新建老年人宿舍1742,康复中心192,老年人活动室240,食堂280,浴室、洗衣房80;按集中供养104人规模配套购置医疗、水电、办公和康乐等基础设施;按标准配置新增72位老人集中供养所需的床、桌、柜、椅及生活用品用具;维修改造房屋856。1.3.6 建设进度与计划工程总工期10个月,施工期8个月。1.3.7 投资估算项目估算总投资为361.3万元,其中建筑工程315.5万元;设备费用15.5万元;其它工程费3.2万元;其它费用16.7万元;基本预备费10.5万元。1.3.8 资金筹措项目建设总投资361.3万元。#县#镇人民政府自筹资金61.3万元,申请国家补助150万元,争取省政府专项扶持资金150万元。1.3.9 结论项目地址选择符合有关规定,建设配套条件良好,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设计、设置和估算,资金筹措方案合理,项目可行并具迫切性。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序号项目数量单位1规划用地面积19092建筑用地面积19093建筑总面积33923.1原有建筑面积14883.2拆除面积6303.3保留面积8583.4新建面积25344健身场地705地面停车场面积606建筑基底面积10737容积率1.778建筑密度58%9绿化率23%10床位104个10.1原有60个10.2新增44个11停车位2辆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1项目背景2.1.1项目提出 #县社会养老体系建设情况#县下辖8镇2乡289个行政村,版图面积838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2002年4月省政府批准将#列为全省扶贫工作重点县,享受国家级贫困县的扶持政策,全县有6个乡镇是省定重点老区乡镇。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县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62326人,占总人口的16.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5%四点一个百分点;全县空巢和独居老人29268人,占老龄人口的46.96%;“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和瞻养人”的无依无靠五保对象6552名,其中没有独立生活能力需要入院集中供养的鳏寡孤独人员有3132人,占老年人口的10.51%。近几年通过抢抓“福星工程”建设机遇,全县福利院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三无”“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全县建有福利院13所,共有床位526张、电视机25台、健身器材9套、洗衣机13台、冰柜15个、太阳能31组、空调13台,院舍房屋建筑总面积17670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33平方米,集中供养“三无”“五保”老人526人,入住率16.79%,占“五保”总人数的8.03。#县社会养老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县社会福利事业建设,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加快扶贫开发进程,着力加快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使全县敬老院、福利院等福利事业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县属省级贫困县,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政困难,福利事业建设仍属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县应保“五保”对象人数多,现有的13所农村敬老院大部分是利用乡镇单位、学校合并后的闲置房屋改建的,房屋陈旧不堪,地面破损、屋面渗漏,有的已成为危房;辅助用房面积小,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加之由于当初设计标准低,面积小,床位少,入院率低。二是建筑功能落后,建筑结构不合理,设施陈旧,水、暖、电等外网老化严重,室内生活环境较差。三是按要求应配备的浴室、食堂、供热设施、污水排放处理设施、治疗康复中心、娱乐中心等项目缺失、陈旧,部分早已超过使用年限,经常发生故障,已无维修使用的价值。四是敬老院占地面积较小,建设用地受限,狭小的占地已远远不能满足园林化院区建设的要求,制约了社会福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五是医疗、办公设备陈旧、落后,大部分年久失修,急需更新购置。综上所述,#县福利事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已远远不能满足“五保”老人的需要,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发展要求,已严重影响着社会福利事业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制约着#县福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更好的改善“五保”对象的生活条件,提高其生活质量,保证其健康快乐生活,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必须对现有福利院进行改扩建,改善福利院的条件,扩大集中供养规模。为此,#县人民政府根据各乡镇福利事业现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长远发展规划,计划对全县8镇2乡的中心福利院进行改扩建,#镇福利院改扩建工程列入了本次改扩建计划。2.1.2项目业主概况 基本情况单位名称:#县#镇福利院单位性质:福利性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单位地址:#县#镇黄土岗村 人员配置情况现有工作人员6人,院长1人 设备情况#镇福利院没有配置医疗、康复和娱乐设施。有日常使用的供水供电设施,有太阳能热水器一台。#镇福利院用房现状#镇福利院有两个集中供养点,即#镇中心福利院(#镇黄土岗村)、#镇福利院(),有房屋建筑面积1656平方米,集中供养64人,人均建筑面积25.88。#镇中心福利院的养老住房建于1999年,有宿舍楼一栋24间,平房宿舍两栋12间、生活用房8间,房屋建筑面积1488平方米。平房系砖木结构,防火等级极低,历次消防安全检查中均被视为达不到防火要求而应立即整改,部分木梁已开始腐朽、断裂,存在安全隐患,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宿舍楼为砖混结构,墙体砌体已出现风化、剥落,屋面、楼面渗漏严重,必须进行维修才能正常使用。#镇黄土岗福利院现状本项目建成后,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供养老人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镇福利院将成为一所集供养、收治、康复、防治为一体的多功能、社会化、开放式的乡镇中心福利院,成为#县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加快#县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有利于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2.2项目建设必要性2.2.1项目的建设是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需要乡镇养老福利院建设的发展与乡镇老年人口规模发展、与人口构成的变化密切相关。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称,一个国家的老年人口系数达到10%以上(60岁以上人口)或7%(65岁以上人口)时,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年型。截至200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7亿,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强,占全国总人口的12.5%。预计到201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15亿,约占总人口的15%;2020年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8%。我国已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4-2-1”家庭结构日益普遍,空巢家庭不断增多,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38.3%,城乡老年人失能、半失能率达到19.6%。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老年人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县也和全国一样老龄化程度为10%以上,所以改扩建#镇福利院,是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需要。2.2.2.项目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发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县委、政府也提出建设和谐#县的要求。如果老龄化问题解决不好,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扩大#县乡镇中心福利院集中供养规模,将为#县弱势老人提供了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好场所,不仅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快乐幸福,也为困难弱势群体提供一个温暖幸福的大家庭。这必然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2.3项目的建设是#镇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需要#镇是#县的第一大镇,社会养老服务条件发展较为滞后。全镇60岁以上老年人口共有12579人,其中“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和瞻养人”的无依无靠五保对象354名,已集中供养64名,入住率18.08%,低于湖北省集中供养目标(65%)48.92个百分点;人均房屋建筑面积25.88平方米,每百名老人0.51个床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99个百分点。福利院目前只是解决已集中供养老人的吃饭和睡觉的问题,难以满足供养老人日益增长的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尤其是福利院房屋陈旧,配套设施简陋、功能单一,住房不足,床位少,供需矛盾突出,制约着#镇社会养老福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项目实施后,将彻底改变#镇福利院设备陈旧、环境较差等现状,将扩大供养、收治规模,完善服务功能,亮化美化生活环境,切实解决#镇弱势群体生活困难,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作用,更好地履行“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愁”的服务宗旨。建成后的#镇福利院,将在#县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鉴于上述,新建#镇福利院宿舍楼,扩大集中供养规模,同时对原宿舍楼实施装修改造是必要的和迫切的。 2.3项目前期工作情况已完成平房拆除方案和新宿舍楼方案设计工作;地方自筹资金已基本落实。第三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3.1项目选址原则项目选址按照安全合理、因地制宜、有利工作、方便群众的原则在原址基础上重建的原则进行。”3.2项目地址的确定按照#县城市规划控制性详规,项目选址在#镇福利院(黄土岗)地址基础上建设。经#县规划和建设局规建函2011000号文批准建设。场址交通便利,场址环境现状、周边区域的城市功能条件符合国家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选址条件。3.3建设条件3.3.1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镇地处长江中下游东北岸举水河入江处的平原湖区。地理位置分布在东经1144611456,北纬30353042。全镇版图面积103.62 km2,镇区面积6.5平方公里km2。(2)工程地质条件该场地地貌单元属于平原阶地,地形平坦开阔。场地上覆盖人工填土,其下由河流冲洪积土、砂卵石及泥岩组成。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分布比较单一,主要为第四第全新统粉质粘土,河流冲积层(aLQ4)。上层为粉质粘土(含耕植土),厚为1.02.5m。下为卵石层,由卵石组成,局部夹少量砂土及漂石,中密状态,厚度一般为2.54.0m。该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适宜建筑。(3)气象场地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9,极端值-1240.3,年平均气压101.10Pa、平均相对湿度78%、平均降水量1339.2mm,年平均日照为1895.6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58天。常年主导风向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平均风速2.8m/s,最大风速6.8 m/s。冻土线:冰冻线为0.5m。(4)水文区内水资源丰富,河沟纵横,主要河流有长河、宋墙河、长江,工程所在区域位于长河处,距长江防洪堤约3000米。#镇50年一遇最高洪水位为14.2米(黄海高程),100年一遇最高洪水位为18.1米(黄海高程)。本工程建筑基准高程为20.02米,能抵御100年一遇洪水。场地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场地内丰水期最高潜水位标高约2.5m。经对地下水检验表明,场地地下水对钢筋砼无侵蚀性。(5)地震根据国家质量技监局圈定的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与地震基本烈度对照为6度,建筑采取抗震7度设防措施。3.3.2项目配套条件(1)交通#镇福利院位于黄土岗村村通公路旁,距团方公路1000米,到#县城4公里,交通方便。(2)通讯:#县建有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网通等公司的固定和移动通讯网络及县有线电视网络,已有效覆盖项目地址地域,可满足项目通讯的需要。项目建设的通信条件良好。(3)供电、供水:项目在原址基础上建设,使用原供电电缆,有足够的供电负荷;原供水主管已预埋,留有足够的供水负荷,可满足项目用电、用水需求。(4)建筑材料项目建设所需原材料的供应可就地解决。综合上述,项目在原址基础上建设符合城市规划控制性详规的要求,符合#县#镇福利院的需要。项目建设配套条件良好,供电、供水、供气、通讯等条件均能满足项目需要。第四章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4.1 规划原则按照#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设计规划;根据#县#镇中心福利院现状及改造规划资料;规划规模为集中供养老人104个,床位104张。4.2 建设内容及规模新建建筑面积2534,其中老年人宿舍1742,康复中心192,老年人活动室240,食堂280,浴室、洗衣房80;按集中供养104人规模配套购置医疗、康乐、办公和水电等设备设施;按标准配置集中供养72位老人所需的床、桌、柜、椅及生活用品用具;维修改造房屋856。表5-1 项目单项工程组成表序号工程名称单位规模备注一土建装饰工程1新建宿舍174224F2康复中心1923老年活动室240食堂280浴室、洗衣房804拆除危房6305维修改造856二设备设施购置1新增床位床722改造宿舍内部设施套323卧具、用具套724餐厅就餐设施(桌椅)套85餐具套726厨具套17老年活动室设施套58办公设施套69消防设施套2第五章 工程建设方案5.1 项目设计原则5.1.1设计依据根据建设方2011 年4月提供项目概念设计各项指标 规划总平面布置图#县#镇总体规划#县政府及相关单位的规划意见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8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50352-2005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GB50437-2007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50340-2003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0-87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DGJ08-103-200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J116-200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现行的国家及省、市相关规范、规程和规定。5.1.2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1)遵照规划、消防、环保等有关部门的要求和规范、标准、规定进行,有效地利用土地和空间。(2)贯彻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满足人体健康所需的通风、日照、自然采光和隔声的要求。方案设计中充分考虑到行动不便和残疾人所需的无障碍设计。(3)符合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中关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要求。所选用的建筑材料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对环境无污染。(4)注意与#镇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相适应。在设计标准的确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合理性与经济性相结合。(5)综合考虑#县#镇性质、气候、传统习俗等地方特点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完善方案设计。(6)充分考虑现有交通、电力、给排水等基础设施条件。(7)方案设计中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提高使用质量,改善使用功能条件以达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统一。(8)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由于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和供养人员文化素质、经济条件、身体条件差异,对居住建筑、环境的选择有所不同,因此方案设计必须满足不同身体条件的设置的要求。根据项目地址情况,项目建设方案平面示意见附图。5.2 平面设计5.2.1工程平面布置原则符合国家、地方有关的建筑设计的标准、规范,并符合消防、抗震、安全、环保、卫生等方面的要求;符合#县城市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综合考虑建筑性质、造型、立面特征等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符合城市规划确定的建筑容积率,绿化与项目工程设计同步进行; 符合国家老年人住宅建设标准;坚持节约用地、节省投资的原则。5.2.2工程平面布置根据基地具体现状,并结合建设单位要求:在设计中利用院直线形交通,把绿地、区域环境空间和居住建筑紧密结合,组成条式一字型建筑形成供养老年人居住楼。环境空间该地块较为规则的“长方形”,福利院进出口与乡材公路紧密相连接,是人流、车流的主要方向。 交通停车 道路是福利院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生活区的道路作为车辆、内外入住人员和办事人员出行结构的骨架,起到了编排空间形态秩序,塑造空间个性的作用。 整个路网主要为人行路。道路设计突出三大功能:交通功能、交往功能和景观功能。同时在建筑设计时使之构筑一个完整的步行系统,直线型道路解决日常步行交通为主,注重道路与环境的结合,紧急时可作为内部消防通道。 地面停车泊位布置在院内环境边缘中间。 结合环境设计,将部分路面、地面采用植草砖,尽量弱化了交通路面对整体环境的影响。5.3 建筑设计5.3.1 平面设计扩建的宿舍楼占地面积1904,建筑为框架结构,两栋、四层,平面布置为外廊式。内部设计按老年人住宅建筑设计标准要求科学合理安排。两栋宿舍楼各单体项目成条型布局。方案设计思路是:在福利院(黄土岗)地块内的南北两边各建一栋四层老年人居住楼(内部布局为四人套房,单人卧室、冼漱间、洗浴间、卫生间)和一栋一层门卫房,总高13.86米。该老年人住宅楼属于居住建筑的多层建筑。康复中心192、老年活动室240、食堂280、浴室、洗衣房80均布置在一层。在集中老年人住宅楼中间地带两边设计为健身场地、绿地和和消防通道。改扩建后福利院额功能分区较合理,日照充分,通风良好,交通便捷。为集中供养老年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5.3.2 建筑设计平面设计明亮的供养人居室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作用;福利院设计针对任务书的需求,精心设计充分利用了空间,尽量满足“明亮通风和日照”。剖面设计供养人居住楼一层层高为3.60米,二层以上层高为3.30米 供养人居住房日照间距满足居住建筑规划设计规范立面及装饰建筑物顺应项目区域建设的脉络,使建筑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与绿色生态共享空间。考虑到该建筑所处位置在城郊结合部的景观要求,立面设计以简洁的处理手法,给人以新颖、亲切、明快的感觉。总体造型风格力求简洁、朴实、大方,以现代建筑形式为主,融入本土建筑元素,强化立面舒展感。用现代建筑板材、玻璃及实墙体等基本元素进行重组与穿插,丰富立面效果使建筑远观有轻盈的体重,近看有华丽的形象。5.4 结构设计5.4.1设计依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及2002年局部修订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 50068-2001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114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JGJ 81-2002)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5-2001)钢结构高强度螺栓的连接设计、施工与验收规程(JGJ 82-91)其他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范、规程、标准及初步设计的标准文件5.4.2一般说明建筑场地类别、设计特征周期:不考虑地基土液化影响。II类、中硬场地土;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三层丙级;建筑结构抗震等级:框架四级;基本风压:(50年一遇) , 0.35kN/基本雪压: (50年一遇) 0.50kN/设计要求建筑物安全等级均为二级,根据国家地震局地震烈度区划图及有关文件确定为6度地震区,结构均按7度抗震设防。场地土类为风化软岩场地土。地表为耕植土,下层为软岩,中风化、强风化,各层厚度因地而异,场地无液化砂土层,场地稳定,无溶洞、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区地下水位较低,一般为地面下3-5m,地基允许承载力取150-300kpa。基础处理及设计方案待地质勘察后再确定。场区内所有建筑物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5.4.3结构选型各建筑物结构选型见下表主要建构筑物结构选型一览表序号名称结构形式墙体楼屋面基础1宿舍楼砖混承重灰砂砖现浇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2康复中心砖混承重灰砂砖现浇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3活动室砖混承重灰砂砖现浇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4食堂砖混承重灰砂砖现浇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5洗衣房砖混承重灰砂砖现浇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宿舍楼和综合楼一层层高为3.60米,二层以上层高为3.30米 ,日照间距满足居住建筑规划设计规范和公共建筑规划设计规范。外窗的抗风压性能和气密性能根据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7107-2002规定1-5层不低于3级,水密性能不低于2级。5.4.4地基与基础无地质报告书本工程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为乙类建筑,场地类别为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钢筋混凝土梁板条形基础,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基准期为50年,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类型为均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设防类别:乙类。主要设计荷载恒荷载设计恒荷载包括:设计建筑结构自重、设计的固定设备重量、设计覆土自重。填充墙按按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的荷重计算,容重15 kN/m。主要楼面活荷载(kN/):走廊2.5 kN/;卫生间2.0 kN/ ;设水冲按摩式浴缸的卫生间4.0 kN/ ;消防疏散楼梯3.5 kN/;卧室2.0kN/;办公室2.0 kN/;上人屋面2.0 kN/;不上人屋面0.5 kN/。上部结构选型:三层居住楼和办公、医疗综合楼拟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盖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墙厚240,楼盖采用上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板厚约在100200mm左右。5.5室内外装饰设计 在建筑装饰设计过程中,对于墙体、屋面、外墙以及窗体等建筑构件在充分考虑防水、保温、牢固等建筑构件的基本要求下。建筑内部墙体阳角部位,宜做成圆角或切角,且在1.80m高度以下做与墙体粉刷齐平的护角, 下部宜作0.35m高的防撞板。室内墙面应采用耐碰撞、易擦拭的装修材料,色调宜用暖色。弱电按设计要求配置集中管井,检修口设置于公共部位。室内地面应选用平整、防滑、耐磨的装修材料。卧室、起居室、活动室宜采用木地板或塑胶板;冼漱、洗浴、卫生间及走廊等公用部位宜采用清扫方便的防滑地砖。楼梯踏步面应平整防滑无障碍,界限鲜明,不宜采用黑色、显深色面料。老年人居室设贮藏壁橱, 设置高度在1.5m以下。贮藏空间每人应有1.00m。门窗使用无色透明玻璃,落地玻璃门窗装配安全玻璃,并在玻璃上设有醒目标示。老年人使用的卫生洁具选用白色。各类用房、楼梯间、台阶、坡道等处设置的各类标志和标注应强调功能作用,应醒目、易识别。墙体设计考虑保温节能要求,采用30mm聚苯颗粒浆料,框架结构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屋面用SBS、APP防水卷材;40挤塑型聚苯乙烯保温板;建筑主屋面防水二级设防、防水层耐用年限15年,采用二道设防,屋面檐沟纵坡坡度2%;水落管下端接入排水管道井,水落管为白色110Upvc管。楼梯栏杆为方钢扶手栏杆。走廊栏杆采用镂空玻璃加栏杆的形式。5.6公用工程5.6.1给排水设计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20016-2006设计范围本次设计包括福利院红线内的室内外给排水系统和消防系统红线内总水表及其红线以外与给水管的连接管段;给水水源:本项目的供水水源为院内现有的水源,给水管在福利院内环状布置,供水压0.25MPa。生活用水标准:按150L/日人。小时最大用水量1.3m/h;绿化公用工程用水量:小时最大用水量1.0m/h生产、生活用水量:小时最大用水量2.3m/h;全日用水量 15.6m/h;用水部位供水压力 0.35mpa。室外给水管道为生活和室外消防共用管道系统。管道的水量、水压能满足院区内部的用水要求。供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生产生活用水量表序号用水种类小时用水量m/h日用水量备注生活用水1.315.6(最大)150L/人.日绿化及其它18(按8小时计)合计2.323.6给水系统给水管网:给水接管口径为dnl00,进口外设计量水表。给水系统为生产、生活、消防共用给水系统,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供水管道可采用枝状布置,管径为dn50,采用镀锌钢管丝接。消防泵房及水池:根据项目区消防总水量设置蓄水池,水池容积162m即能满足消防要求,完全能满足工程投入使用后的生活用水和今后发展用水。工程拟设200m蓄水池1座(地下式钢筋砼水池)。生产、生活用水由供水管网供给,消防用水由消防泵供给。配套1台消防专用水泵,型号为kqz80-250(i)b,n=30kw。排水排水系统采用生活、雨水分流排水系统,污水排至污水管网;雨水排至道路雨水管网。雨水量计算:径流系数取0.70,基地面积为13504。室外道路雨水经水口收集至管道,排至雨水管网。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室外污水、废水管道采用双壁波纹管,弹性密封圈承插连接。室外雨水管采用双壁波纹管,弹性密封圈承插连接。生活污水主要为粪便污水和洗浴废水,对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处理达标后统一排出。活动中心、康复中心排出污水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统一排出。雨水经道路流入雨水口,汇入排水管道后,直接排出院外。宿舍楼、办公楼室内给排水给水系统:接水库管网供水。管材:室内给水管立管采用衬塑钢管,给水支管采用压力等级不小于1.0Mpa的PP-R管,热熔连接, 热水支管采用压力等级不小于2.0Mpa的PP-R管,热熔连接。洁具选择:座便器采用6.0L两档冲水量水箱。小便器均采用自闭式冲洗阀或自动感应式冲洗阀。洗脸盆采用陶瓷片密封水龙头或自动感应式水龙头。室内卫生间给水管道全部暗装。室内污、废水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底层单独排放。室内排水管、通气管均采用PVC-U排水塑料管,承插粘接。立管低部的弯头和横管采用日标承压排水PVCU管。压力排水管采用焊接钢管,焊接或法兰连接。雨水排水系统屋面水雨重现期P=1年;屋顶女儿墙设溢流口,屋面雨水排水与溢流口总排水能力按50年重现期的雨水量设计。走廊排水系统单独设置,走廊雨水立管底部间接排水。管材:雨水管采用PVCU排水塑料管,承插粘接。管道敷设:雨水采用外排水系统。5.6.2消防、防火用水项目区防火类别为丙类,设置消防给水系统,按同时使用水枪数量2支,每支水枪最小用水量为101/s,共20l/s,火灾延续时间为10分钟。消防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系统,按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为1次,火灾延续时间为3小时,一次灭火用水量为15l/s,3小时用水量为162m。设 备 一 览 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及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消防水泵kqz80250(i)b,q=87m/h,h=60m ,n=30kw台2一开一备2高压水枪最小用水量为101/s支23消防栓支104干粉灭火器支20相关建筑物一览表序号名称规格尺寸数量备注1消防泵房69m1座高4.8米半地下2蓄水池(消防水池)300m10103.5m1座5.6.3采暖通风室外气象资料及设计参数采暖计算温度:15冬季通风计算温度:9夏季通风计算温度:27冬季室外平均风速:1.7m/s夏季室外平均风速:1.7m/s冬季主导风向及频率偏北风33夏季主导风向及频率偏北风33冬季大气压力:895.7mba夏季大气压力:883.5mba日平均温度5的天数:120天资料来源: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l9-87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要求外墙:k1.56wk屋面;k0.5wk采暖热媒的选择参数:热媒为9570热水,由锅炉房供热外网提供。系统形式:各建筑物采暖形式为管道明装上供下回双管系统。主要设备选择:散热器选用铸铁四柱760型,管道为焊接钢管,阀门选用j41t-16型及j11t16型截止阀。采暖耗热量表序号建筑物名称建筑面积热指标w/耗热量kw备注1宿舍楼3236160517.762食堂28510028.53康复中心300160484老年活动室23616037.765浴室、洗衣房7216011.526变电所12410012.47泵房151001.5合计4268657.44热力外网采用“氰聚塑”直埋供热管,由锅炉房引出,以枝状接至各建筑物采暖入口。锅炉房 热负荷确定:采暖热负荷为657.44kw,考虑外网损失15,计算总热负荷为773.46kw。根据用热负荷项目区,冬季采用1台dzl1.495/700c-aii型热水炉采暖,平时采用一台clsd-10.0,额定供热量:1.4mw,茶浴炉供应洗浴、开水。通风一般生活建筑采用自然通风,活动中心、治疗室、康复中心部分用房采用分体式空调,浴室、洗衣房采用机械通风系统,配套排风扇3台,风机设置在外墙上,平时可根据室内空气状况进行机械换风次数及频率。5.6.4供电 负荷等级及电源负荷等级项目区负荷等级为三级。电源项目区位于#镇区内,可在#镇农村供电线路“t”接一回架空线路作为供电电源。设计依据各专业提供的有关条件及用电设备一览表国家现行的规程、规范及#县现行有关政策。设计范围项目区的消防、动力、照明设计、电力外网及户外照明设计。 用电负荷本工程用电负荷估算为120kw,变电所选用一台150kva变压器可满足目前及发展需要。 供电系统项目区内设变电所1座,内设变压器室1间,低压配电室1间。电源由县城10kv线路引入,为满足本次建设要求,并为今后发展留余地,主变选择一台s9-160kva/10/0.4/0.23kv型变压器。变电所低压侧采用集中功率因数自动补偿装置。项目区配电电压场为380/220。配电动力配电:消防泵房配电采用1kv电力电缆由低压配电屏直埋引入泵房动力控制箱,由动力控制箱至消防泵房。其它动力配电采用低压配电屏引至建筑物内配电箱,采用bv-500型导线穿钢管沿墙暗敷。照明照明电压为220v,采用高效荧光灯,照明电源由变电所低压侧引入建筑物后,线路采用bv-500型导线穿钢管沿墙暗敷。供电外线及户外照明配电线路均采用电缆埋地敷设,本区道路照明采用柱灯或路灯。防雷与接地 10/0.4/0.23kv变电所周围设置电气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变电所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及保护接地共用该接地装置,其余建筑物在电源进线处设电气重复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主要电气设备一览表序号名称型号及规格单位数量1变压器s9-160kva/10/0.4/0.23kv台12低压开关柜ggd2-12a个13自动补偿电容ggj2-01a台14动力控制箱xl(f)-21-06个25照明控制箱pz30-15/33410个35.7宿舍楼改造#县#镇福利院现有床位32张,设备设施较为陈旧,本项目拟新增床位72张,使床位数达到104张。同时对原宿舍楼居室进行维修改造,拟维修屋面286,维修楼地面858。5.8设备购置 需添置设备见表6-4。 表6-4 设 备 明 细 表 单位:万元序号品名数量序号品名数量1席梦思蒙板床72张12就餐桌椅8套2洗脸盆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