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前水位骤降挡土墙稳定不利水深取值问题分析研究.docx_第1页
墙前水位骤降挡土墙稳定不利水深取值问题分析研究.docx_第2页
墙前水位骤降挡土墙稳定不利水深取值问题分析研究.docx_第3页
墙前水位骤降挡土墙稳定不利水深取值问题分析研究.docx_第4页
墙前水位骤降挡土墙稳定不利水深取值问题分析研究.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墙前水位骤降挡土墙稳定不利水深取值问题分析研究何善国(广西南宁水利电力设计院,广西 南宁 530001)摘 要:以水工挡土墙为研究对象,探讨提出墙前墙后水位骤降过程的模拟方法并建立墙前与墙后水位降幅的关系,设定多种墙前与墙后水位降幅比值及过程水深变化来模拟不同的水位降落速度及过程,分析了 3 个工程实例 挡墙在不同水位降幅比值情形下稳定性和墙基边缘垂直正应力状态随不同过程水深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稳定 安全系数最小值对应水深绝大部分是发生在墙前水位降落过程中某一过程水深,墙前不利过程水深随水位降幅比 值的提高而变小,墙后不利过程水深则相反。文中初步探讨性提出的墙前墙后水位降幅比和墙后初始最大水深取 值原则、不利过程水深与墙高比建议值,可供墙前水位有骤降情况的挡土墙工程设计参考。 关键词:墙前墙后水位降幅比;初始最大水深;不利过程水深;稳定性;墙基应力状态;水工挡土墙中图分类号:tv1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08x(2012)02-0034-08前言水利工程一些挡土墙建成运用期间,汛期经常 发生墙前水位降落或骤降现象,尽管水位降落时程 不是很长,但这种情况对挡土墙稳定性不利。水工 挡土墙设计规范1( 以下简称规范)中,规定对墙 前有水位降落的不利情况时还需按特殊荷载组合进 行分析计算,但不少挡土墙工程设计,对水位骤降特 殊工况水位组合的选取进行了简化,即墙前水位选 用校核(设计)洪水位、墙后水位选用最高地下水位(或平墙顶),或墙前洪水位骤降至常水位、墙后水位 取墙前洪水位降幅的 60%,这个水位组合不一定是 最不利的情况。国内已有专家学者对控制挡土墙稳 定水位组合问题进行过分析研究2,文献2中墙前 墙后水位差在水位降落过程中始终保持为固定值, 实际上山区有些工程所处河段或溢洪道汛期过洪, 墙前水位降速较快,而墙后土层地下水位下降相对 较慢,因此水位降落过程中墙前墙后水位降幅可能 不同,墙前墙后水位降幅相同只是其中的一种情况。 目前尚无见到有关挡土墙水位降落过程模拟方法和 不同墙前墙后水位降幅比情形之下的不利过程水深 问题研究报道,本文试就该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研究对象及方法以广西某水库溢洪道边墙、某城区入海河口河 段防洪(潮)堤墙和某山区河段护岸堤墙等 3 个工程 为实例,选衡重式挡墙段和重力式挡墙段为研究对 象,研究内容及方法是探寻墙前水位降落过程中的 不利过程水深,探讨提出墙前墙后水位骤降过程的 模拟方法并建立墙前与墙后水位降幅的关系,设定 多种墙前与墙后水位降幅比值及逐渐降减过程水深 来模拟不同的水位降落速度及过程,计算挡墙在不 同水位降幅比值情形下的稳定安全系数和墙基边缘 垂直正应力值,从中观察和评价挡墙稳定性和墙基 边缘垂直正应力状态随不同过程水深的变化趋势, 分析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值或不佳墙基应力状态对应 的不利过程水深与初始墙前最大水深比值关系,初 步提出墙前墙后水位降幅比和不利过程水深与墙高 比的取值原则及建议值。3实例计算资料3.1挡土墙的截面尺寸 考虑到工程运行环境条件,实例挡墙均采用混凝土结构。衡重式挡墙基坑下部天然土层临时开挖边坡系数与下墙背坡系数绝对值相同。实例挡墙计 算断面如图 1 所示。12收稿日期:2012-01-12;修回日期:2012-01-15作者简介:何善国(1956- ),男,广西宁明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及技术咨询,e- mail:。34何善国:墙前水位骤降挡土墙稳定不利水深取值问题分析研究图 1工程实例挡墙剖面示意图(单位: m)3.2 墙背填土材料及其物理力学指标(1) 溢洪道边墙。衡重式挡墙段衡重台面之 上用含砂砾黏性土填筑,凝聚力 c1 =29.25 kpa,内摩 擦角 1=21.10,1 =19 kn/m3,台面以下土层为天 然残坡积土层,c2 =37.5 kpa,内摩擦角 2 =22, 2 =22 kn/m3,墙背与填土的摩擦角 取 14.37, 墙基摩擦系 f 为 0.45;重力式挡墙段用砂石土回填, =45,c = 0,=18 kn/m3, 取 22.5,墙基摩擦 系 f 为 0.50。地基为泥质粉砂岩,挡墙建基为弱风化 层基岩,承载力为 800 kpa。(2) 入海河口河段防洪(潮)堤墙。衡重式墙 段衡重台面之上用含砂砾土人工填筑,c1 =0,1=30,1 =19.5 kn/m3,衡重台面以下土层为天然含 砂砾粉质土层,2 =21 ,c2 =20.84 kpa,2 =18.2 kn/m3,墙背与填土的摩擦角 取 15,墙基摩擦系 f 为 0.45,基岩承载力为 400 kpa。(3) 山区河段护岸重力式挡墙段。墙后用砂砾 土回填,c =0,=30 ,=19.5 kn/m3, 取 25 , 墙基摩擦系 f 为 0.70,基岩承载力为 800 kpa。3.3建筑物级别和计算工况及荷载 实例中的水库溢洪道边墙为 3 级建筑物,防洪(潮)堤墙为 4 级建筑物,护岸堤墙为 5 级建筑物。工程处在南方多雨地区,根据挡墙功能及运行环境,挡 墙类型汛期按浸水挡土墙验算。本研究计算工况为墙前水位骤降工况。作用在 挡墙上的荷载,一般为挡墙及其底板以上填土自重、 水重、土压力、墙前及墙背地下水位静水压力、扬压 力等荷载,不考虑泥沙压力、浪压力、冰压力和土的 冻胀力。35红水河2012年第2期4 水位降落过程的模拟方法探讨4.1墙前与墙后水位降幅的关系及其表达 汛期发生大洪水时河道行洪或水库溢洪道下泄校核(或设计)洪水流量时,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墙前洪水位会达到最高水位如校核或设计洪水位, 随上 游(入库)来水量的减小,洪水流量也随之变小,墙前 洪水位将由最高洪水位位置逐渐下落至常水位或枯 水位;若墙身设置过滤排水孔,墙后地下水位会随墙 前洪水位涨高而上升、墙前洪水位降落时而下降变 化且将由处在某一最高位置开始降落,但墙后水位 的降落速度受到墙后土层物理特性和挡墙排水设施 排水效果及墙前水位顶托的影响,因而有的工程墙 后水位降落速度比墙前要慢一些。因而墙前洪水位 和墙后土层地下水位降落是有关联的变化过程,可 以建立墙前墙后水位降幅之间的关系,这里试用墙 前与墙后水位降幅比值来表示水位降落过程中的墙 前与墙后水位变化情况,不同的水位降幅比值即表 达不同的墙前与墙后水位变化的差异。设某一时间段内墙前洪水位降幅值及墙后地下 水位降幅值分别记为 hq、hh,前者与后者之比 可记为 nb,表达式为图 2 挡墙初始水深与过程水深关系示意图hqmax=10.44- 0.5=9.94 (m)墙后 hhmax=10.44- 0=10.44(m)这里将水位降落过程中的水深称为过程水深, 某时刻的墙前过程水深用 hq 表示,即有(2)hq=hqmax- hq相应的墙后过程水深用 hh 表示,即有hh=hhmax- hh(3)墙前过程水深 hq 由 hqmax 逐步降减至正常水深或枯水深(溢洪道泄槽段可降减至 0),相应墙后过 程水深 hh 按式(1)和(3)计算,hh 由 hhmax 逐步降减(参见图 2)。4.3水位降落时过程水深的计算模拟n b=hq/hh 或 hh=hq/n b(1)不难看出,n b 值越大表明墙前水位降落速度越快,反之亦然。如 n b=hq/hh=1.0,即表示某一时 间段内乃至水位降落全过程墙前与墙后水位差不 变,当 n b 值大于 1.0 时,即说明某一时间段内墙前 水位降幅较对应的墙后水位降幅大,亦即墙前水位降速比墙后水位降速快。4.2初始最大水深与过程水深关系及其表达 假设墙前最高洪水位在墙顶标高减 h(a ha 可为安全加高值)处,墙后最高地下水位在墙顶标高减 hb 处(可通过地勘调查并分析选取),水位降落时刻初始最 大水深,墙前为 hqmax=h- ha、墙后为 hhmax=h- h(b 图 2)。挡墙的墙顶设计标高等于墙前校核(或设计)洪 水位加安全加高值,根据建筑物级别按设计规范查 取。如文中溢洪道为 3 级建筑物,此墙段安全加高 值取 0.5 m,亦即 h a= 0.5 m;若汛期行洪并遇强降雨,部分雨水浸入地层对墙后地下水的补给将会抬 高并维持较高的墙后地下水位,按最不利的情况考 虑,拟定溢洪道边墙后地下水位平墙顶(即 墙后地 下最大水深同墙高) 亦即 h b =0。因此水位降落时刻,溢洪道墙前初始最大水深:36这里通过给出多组 h 、h 和 n 值并算出对qqb应的多组 h 、h ,来模拟不同河道形态或河床纵hh坡及挡土墙排水设施不同排水效果而可能造成墙前墙后不同的水位降落速度差异 (有闸控制的溢洪道 还宜考虑控制段工作闸门的可能不利启闭方式如短 时间逐渐关闭闸门)和不同的水位降落过程,表 1 及 表 2 是 nb 为 2.5 时溢洪道实例衡重式边墙段和山区 河段护岸实例重力式堤墙段由初始最高水位开始降 落的墙前墙后过程水深计算模拟成果,其他 nb 值的 墙前墙后过程水深照此法计算,这里不再罗列。5 稳定性及墙基应力状态分析5.1 计算公式及成果墙基边缘垂直正应力按规范中式(6.3.3)、抗 滑稳定安全系数按式(6.3.5- 1)、抗倾稳定安全系数 按式(6.4.1)计算。用理正岩土软件计算。假定在墙背地下水位降幅区间墙后填土材料的 力学指标值不改变。墙前墙后水位降幅及过程水深何善国:墙前水位骤降挡土墙稳定不利水深取值问题分析研究共设 11 组,墙前与墙后水位降幅比值 nb 共设定1.0、1.25、1.5、2.0、2.5、3.0、3.5、4.0、5.0 等多种情况。把抗滑及抗倾稳定安全系数计算结果绘制成图 3、图 4,墙基边缘垂直应力部分计算结果制成图 5,溢洪道边墙墙基底截面偏心距计算结果绘制成图 6,溢洪道边墙各 nb 值的 kcmin 、komin 对应的墙前墙后过 程水深与墙前初始最大水深 hqmax 比值分别汇成表3、表 4。表 1 某溢洪道衡重式边墙段水位降幅及过程水深计算模拟结果表m表 2 某护岸重力式堤墙段水位降幅及过程水深计算模拟结果表m5.2 成果分析5.2.1 抗滑稳定计算成果分析由图 3 (a) 知,溢洪道边墙衡重式挡墙段除了 nb=1.0 (即墙前墙后水位降幅值大小或降落速度相 同)的 kchq 关系曲线以外,其他 nb 的曲线的 kc 随 过程水深改变而基本呈前后大、中间小的变化趋势,而且随 nb 的增大,曲线后段逐渐弯曲变缓。这表明 墙前水位降落过程中,对挡土墙抗滑稳定性不利(亦 即安全系数最小值)水深是某一墙前过程水深与对 应的墙后过程水深的组合,而且随 nb 的增大,稳定 安全系数最小值对应的过程水深逐渐变小。例如 nb=1.5 时,kcmin 为 1.86,对应的墙前过程水深为 4.94 m;nb=3.5 时,kcmin 为 1.074,对应的墙前过程水深为2.94 m;nb=5.0 开始,出现 kcminkc的情形,kcmin1.0 对应的墙前过程水深已降到 1.94 m 及以下 (参 见表 4)。其原因主要是墙前水位降落速度比墙后水位降落速度越大,墙前墙后水位差就越大,从而造成 墙后水压力逐渐增大。其他挡墙段的 kchq 关系曲线基本态势(见图 3(b)(d))与衡重式挡墙段基本相似,这里不再述之。5.2.2 抗倾稳定计算成果分析溢洪道边墙衡重式挡墙段的 kohq 关系曲线(图 4(a))的态势基本与 kchq 关系曲线相似,对挡 土墙抗倾稳定性不利的 nb 的水深是发生在过程水深达墙前初始最大水深的 70%至 40%范围内,komin对应的墙前过程水深随 nb 值的增大而变小。其他挡墙段 kohq 关系曲线基本态势(见图 4 (b)(d))与衡重式挡墙段基本相似,因篇幅所限,这里不作详述。图 3 kc 值随 hq 变化趋势图37拟定墙前水位降幅 hq00.51.01.52.02.53.03.54.04.54.9备 注墙后水位降幅 hh=hq/nb00.81.01.81.96nb=2.5墙前过程水深 hq=hqmax- hq2.31.9hqmax=6.8墙后过程水深 hh=hhmax- hh5.55.34hhmax=7.3拟定墙前水位降幅 hq01.02.03.04.05.06.07.08.09.09.94备 注墙后水位降幅 hh=hq/nb01.62.03.63.976nb=2.5墙前过程水深 hq=hqmax- hq9.948.947.946.945.944.943.942.941.940.940hqmax=9.94墙后过程水深 hh=hhmax- hh10.4410.049.649.248.848.448.047.647.246.846.464hhmax=10.44红水河2012年第2期表 3某溢洪道重力式墙段各 nb 值的 kcmin 及 komin 对应的过程水深与 hqmax 比值的关系表与 h比值qmax表 4某溢洪道衡重式墙段各 nb 值的 kcmin 及 komin 对应的过程水深与 hqmax 比值的关系表与 h比值qmax38项 目kcminkcmin 对应过程水深kcmin 对应过程水深 与 h 比值kominkomin 对应过程水深komin 对应过程水深qmaxnb=1.02.569hq=9.941.02.278hq=9.941.0hh=10.441.05hh=10.441.05nb=1.252.2466.940.6982.2147.940.7998.040.8098.840.89nb=1.51.864.940.4972.0786.940.6987.1070.7158.440.849nb=2.01.473.940.3961.8775.940.607.940.7998.940.90nb=2.51.2673.940.3961.7435.940.608.040.8098.840.890nb=3.01.1522.940.2961.6595.940.608.1070.8169.1070.916nb=3.51.0742.940.2961.5934.940.4978.440.8499.0110.907nb=4.01.0212.940.2961.5444.940.4978.690.8749.190.925nb=5.00.9511.940.1951.4774.940.4978.440.8499.190.925nb=6.00.9051.940.1951.4313.940.3969.1070.9169.440.950nb=8.00.8531.940.1951.3713.940.3969.440.95010.0651.013项 目kcminkcmin 对应过程水深kcmin 对应过程水深 与 h 比值kominkomin 对应过程水深komin 对应过程水深qmaxnb=1.02.199墙前 hq=3.60.4194.595hq=5.60.651墙后 hh=4.10.477hh=6.10.71nb=1.251.7773.60.4193.8275.60.6515.7670.4777.10.826nb=1.51.5413.60.4193.3875.60.6515.7670.6717.10.826nb=2.01.2592.60.3022.8814.60.5356.10.717.10.826nb=2.51.1572.60.3022.5964.60.5356.70.787.50.872nb=3.01.0752.60.3022.4214.60.5357.10.8267.7670.903nb=3.51.0202.60.3022.3034.60.5357.3860.8597.9570.925nb=4.00.9812.60.3022.2133.60.4197.60.8847.850.913nb=5.00.9271.60.1862.0833.60.4197.70.8958.10.942何善国:墙前水位骤降挡土墙稳定不利水深取值问题分析研究5.2.3墙基边缘应力计算成果分析观察图 5 中的 y 的变化情况及 yhq 关系 曲线走势,可看出,nb=1.0 时,溢洪道边墙衡重式挡 墙段的墙基 y 趾随 hq 变小而减小,y 踵随 hq 变小 而增大;重力式挡墙段的 y 趾和 y 踵均随 hq 变小 而增大。其他 nb 的情况,衡重式挡墙段的 y 趾随 hq 变小而先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y 趾最大值发生 在过程水深达初始最大水深的 60%至 30%范围内, 如 nb=1.5 时,y 趾最大值为 256.52 kpa,对应墙前过 程水深为 5.94 m;nb=6.0 时,y 趾 最大值为 608.05 kpa,对应墙前过程水深为 3.94 m。响。因此在计算过程中若出现此情况应对土质地基上的挡墙截面或基础构造尺度加以调整。图 5 y 随 hq 变化趋势图图 6 某溢洪道边墙 e 随 hq 变化趋势图图4 ko 值随 hq 变化趋势图溢洪道边墙衡重式挡墙段 n b=4.08.0,墙基 边缘垂直正应力值虽然为 0,但由图 6 可知,除了 nb=8.0情况在墙前过程水深 2.941.94 m 间墙底截面偏心 距 e 等于 1.00.996 m 稍大于 0.25b(即 0.994 m)以外,其余 n b 情况的 e 均控制在 0.25b 以内。溢洪道边 墙重力挡墙段及另外 2 个实例各堤墙的 y 变化情 况及 y 趾hq 和 y 踵hq 关系曲线基本态势与衡 重式挡墙段基本相似,因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39溢洪道边墙衡重式挡墙段 y 踵随 hq 变小而先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当 nb=1.5 时,y 踵最小值为234.35 kpa,对应的墙前过程水深为 6.94 m;nb=3.5时,y 踵最小值为 18.80 kpa,对应的墙前过程水深 为 4.94 m,当 nb 等于大于 4.0 后,y 踵为 0 的墙前过 程水深范围随 nb 值的增大而扩大,y 踵为 0 的墙前 过程水深范围过大,对挡墙稳定性是不利的,尤其是对挡墙土质或软岩地基稳定性将产生更为不利的影红水河2012年第2期6 问题探讨6.1 墙前墙后水位降福比取值原则一般说来,墙前水位的降落速度与挡墙所在河 段河道形态和河床或行洪通道纵坡陡缓有关,而墙 后地下水位的降落速度与挡土墙排水设施(如墙身 排水孔,墙背排水管或排水盲沟等)和墙后土层物理 特性及排水效果有关,还有可能受到墙前水位顶托 的影响,工程运行多年后如果部分排水孔堵塞或反 滤材料孔隙淤塞而造成排水效果不良,会减缓墙后 地下水位的降速;另外,有的河流已建成多个水利(或水电站)枢纽梯级,当上一梯级拦河坝为溢流闸 坝,也存在泄洪后期工作闸门可能在较短时间内逐 渐减小开度至关闭而使下泄流量变小造成下游河道 水位较快降落,此时同一时段内墙前水位降幅会比 墙后地下水位的降幅要大很多。因此,在选取 nb 值 时,应注意调查及分析评价挡土墙排水设施的排水 效果,实地实测调查和分析获取挡土墙所在地区不同河段有关河道形态及水文等信息,并根据具体工程情况合理选取 nb 值。平原河段及入海河口河段行洪(潮)河道的洪水位降速较慢,建议 n 可取 1.0b1.5(取值原则为当挡墙排水设施排水效果良好时取小值,排水设施部分失效或排水效果一般时取中间 值,排水效果不良时取大值,以下同);山区河段的洪 水位降速较快,nb 可取 1.53.0;水库溢洪道泄槽段 nb 可取 2.03.5,若溢洪道控制段为有闸控制,应考 虑泄洪后期工作闸门可能在较短时间内逐渐关闭而 断流,造成墙前水位骤降的情况,此时 nb 可取 4.0 或5.0 对挡墙稳定性进行验算。6.2不利过程水深取值探讨 参考本文实例的研究成果,墙前水位由校核洪水位开始降落及墙后水位由平墙顶开始降落情况下,按稳定性条件要求,水工挡土墙各 nb 值对应的 墙前不利过程水深(或不利计算水深,可记为 hqb)与 墙高比建议值如表 5。表 5各 nb 值对应的墙前不利过程水深取值建议值表 (h 为墙高)当初定某一墙前不利过程水深之后,对应的墙后不利过程水深(可记为 hh)b 可通过如前所述的换算方 法计算而得。例如挡墙为建筑物,校核洪水控制情况 下墙顶安全加高值为 0.7 m,墙型为衡重式挡土墙,假 设墙高 h 为 12 m,墙前校核洪水降落情况下,ha=0.7 m, 假设 hb=0.0 m,可知墙前初始最大水深 hqmax=12- 0.7=11.3 m,墙后初始最大水深 hhmax=12- 0.0=12.0 m。nb 值 取 2.5 时,对照表 5 按 kc 要求,墙前不利过程水深 hqb 在 h/2.65 即 hqb=h/2.65=4.530 m 处,墙前洪水位降幅 量为:hq=hqmax- hqb=11.3- 4.53=6.77(m)对应的墙后水位降幅为 hh=6.77/2.5=2.710 m,则 墙后不利过程水深为:hhb=hhmax- hh=12.0- 2.710=9.29(m)当然,由于 hq 和 hh 取值及间隔较大,按此 计算初步得出 kc 值不一定是最小,但已接近最小值,再试算可找到最小 kc 值。按稳定性条件算出 kcmin 或komin 值对应的不利过程水深不一定同时是墙基应力状态不利过程水深,kcmin 值对应的不利过程水深也 不一定同时是抗倾稳定性的不利过程水深 (参见表3 和表 4),因此,应通过分析寻找挡墙设计控制条件(抗滑稳定性条件或抗倾稳定性条件或墙基应力条 件),或综合权衡各设计控制条件,寻找满足各控制条件要求的不利过程水深范围。6.3墙后初始最大水深取值讨论 墙后初始最大水深(或墙后初始最高水位)一般应视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拟定,墙后初始最大水深不一定与挡墙同高,墙后初始最高水位平墙顶只是考虑 校核洪水和汛期可能强降雨最不利的情况。如前所 述,汛期墙后地下水位的降速或高低,除了和当地降 雨量大小及其持续时间长短以及挡墙排水系统完善 与否或排水效果相关外,还与挡墙背后地形地貌和水 文地质条件以及回填土物理特性等相关联,因此汛期 墙后初始最大水深应通过勘察调查地下水的补给来40nb 值1.02.53.03.54.05.06.0备 注按 kc要求h/2.5h/2.5h/2.5h/3.5h/3.5h/3.5h/3.5h/3.5h/5.5重力式挡土墙h/1.05h/1.5h/2.1h/2.65h/2.65h/3.55h/3.55h/3.55h/5.4h/5.4衡重式挡土墙按 ko要求h/1.6h/1.6h/1.6h/2.0h/2.0h/2.0h/2.0h/2.5h/2.5重力式挡土墙h/1.05h/1.3h/1.5h/1.75h/1.75h/1.75h/2.5h/2.5h/2.5h/3.5衡重式挡土墙何善国:墙前水位骤降挡土墙稳定不利水深取值问题分析研究源、渗流量大小及水位变幅范围,对挡墙排水系统的布设情况及排水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后拟定。工程实际情况,通过调查实测和科学分析合理选取墙前墙后水位降幅比值。(3) 挡土墙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值对应的不利 过程水深不一定与墙基应力最大(小)值对应的不利 过程水深位置相同或范围一致,也就是说,有时某一 过程水深对挡土墙稳定性是最不利的,但不一定是 墙基应力条件的控制水深。因此,应通过计算分析综 合权衡,合理选取水位降幅比值和控制性的墙前墙 后对应不利过程水深组合。文中初步探讨性提出的墙前墙后水位降幅比和 不利过程水深与墙高比的取值原则及建议值,可供 墙前水位有骤降情况的挡土墙设计参考。结语本文研究探讨了墙前水位降落过程挡土墙稳定 性设计特殊工况有关不利的墙前及墙后水深取值问 题。根据如上研究成果有如下认识:(1) 水工挡土墙在墙前水位降落过程中,对挡 土墙抗滑稳定性或墙基应力条件最不利的水深不一 定是墙前初始最大水深与墙后初始最大水深的组 合,而可能是某一墙前不利过程水深与同一时刻对 应的墙后不利过程水深的组合。(2) 墙前不利过程水深随水位降幅比值的提 高而变小,墙后不利过程水深则随水位降幅比值的 提高而增大。墙前水位的降速与河道形态及水文特 性有关,而墙后水位的降速受到墙后土层特性和挡 墙排水孔排水效果及墙前水位顶托的影响,应根据7参考文献:1 sl379- 2007. 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2 钟恒昌,徐 飞,刘占明.控制挡土墙稳定水位组合的分析j.治淮,2011,(6):28- 30.study on water depthdetermination for thestability of retaining wallhe shan- guo(guangxi nanning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nanning 530001)abstract:taking hydraulic retaining wall as the study object, the paper presents simulation of water level rapid dropprocesses before and after the wall and establishes a drop relation between water lev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