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人的疏离心态及其意象载体.pdf_第1页
明清文人的疏离心态及其意象载体.pdf_第2页
明清文人的疏离心态及其意象载体.pdf_第3页
明清文人的疏离心态及其意象载体.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文人的疏离心态及其意象载体 梁文宁 广东教育学院 中文系 广东 广州510303 摘要 明清时期一些文人热衷于写 落花 组诗 反映出一股 疏离 心理潜流在滋长 明代唐寅 等人吟咏落花 以散漫自纵的生活态度疏离士大夫主群体 明清易代之际的遗民诗人吟咏落花 以 飘零自守的精神气节疏离当朝统治者 清中叶袁枚吟咏落花 以洒脱自适的生活观念疏离主流价值 取向 晚清龚自珍吟咏落花 以激愤和前瞻的姿态疏离主流社会 从这种疏离主流的心态可以感受 到明清知识分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求 以及对传统文化精华的解悟 关键词 疏离心态 落花诗 唐寅 遗民诗人 袁枚 龚自珍 中图分类号 I 207 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8754 2005 06 0062 05 收稿日期 2005 07 08 作者简介 梁文宁 1950 女 广东三水人 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我们所说的疏离心态 是指与社会主流意识相 悖离 表现出个体生命体验 个体生活追求 个体价 值取向的一种心理状态 社会主流意识体现着同时 代人们公认的道德评判 共同人格理想以及群体价 值取向 营造社会的凝聚力 对社会稳定发展的作用 毋庸置疑 然而 历史上存在的疏离潜流也不容忽 视 疏离并非全是社会破坏力 尤其在明清时期 传 统主流意识已经凝滞僵化 成为束缚社会发展的阻 力时 疏离心态含有进步性 它是知识分子不随俗 不从众 不阿权而独立思考的产物 它是一股突破墨 守成规的创新力量 我们注意到 出现于明清时期 的落花组诗可以说是明清文人疏离心态的意象载 体 明代以前 落花意象常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 逐渐凝成伤逝自怜的惯用意象内涵 但似乎仍属于 触景生情式的自然意象 并未成为着意表露某一类 型社会人格的人文意象 明清时期 一些诗人热衷 于写落花诗 且常以组诗形式吟咏落花 动辄几十 首 这些落花组诗已经不再是偶有所触而为之 而 分明寄寓着作者的人生追求以至理性思考 本文拟 分析几个个案 探讨明清文人中的疏离心态潜流 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明代弘治年间以唐寅 1470 1523 为代表的吴中 才子 们唱和的 落花 诗 沈周首唱30首 落花诗 和者甚众 据载 唐 子畏居桃花庵 轩前庭半亩 多种牡丹花 开时邀文 征明 祝枝山赋诗浮白其下 弥朝浃夕 有时大叫恸 哭 至花落 遣小伻一一细拾 盛以锦囊 葬于药栏 东 畔 作 落 花 诗 送 之 寅 和 沈 石 田 韵 三 十 首 1 卷三 P9 现存唐寅 落花诗 一见于后人辑录 的 唐伯虎全集 2 一见收藏于苏州市博物馆的唐 寅书法真迹 落花诗册 3 两者文字和编次多有出 入 估计是由于唐寅吟成后 不止一次抄录并加以 修改 足见诗人及其交友对这组诗歌的偏爱 唐寅 落花 组诗的最后两句云 和诗三十愁千 万 肠断春风谁得知 可见诗人寄寓在 落花 形象 上的感情依然是传统的伤感基调 然而他的感伤并 非无病呻吟 其中有着身世投影和心态流露 唐寅 29岁中应天府解元 次年于北京会试时 受科场作 弊案牵连 被捕入狱 出狱后又曾被蓄志篡逆的朱 宸濠罗致麾下 好容易才脱身 了解诗人遭遇后 对 其落花诗中的感伤自怜和牢骚不平则不难理解 国 色自来多命薄 国色可怜难再得 昭君偏遇毛延 寿 炀帝难留高丽华 千年青冢空埋怨 重到玄都 只赋诗 多少好花应落尽 不曾遇着赏花人 命 薄错抛倾国色 缘轻不遇买金人 休向东风诉恩 怨 自来春梦不分明 控诉欲呼天北极 胭脂都付 水东流 诗人为落花发出这些哀婉痛惜 正是感怀 第25卷 第6期广 东 教 育 学 院 学 报2005年12月 Vol 25 No 6Journal of Guangdong Education InstituteDec 2005 身世之语 唐寅以 狂 态对抗所遭受的政治打击 明史 载他被牵连入狱后 谪为吏 耻不就 归家益放 浪 4 觉察朱宸濠的异志后 佯狂避祸 他在 漫兴 十首 中说 此生甘分老吴闾 宠辱都无剩有狂 面 对友人规劝 他说 寅遭青蝇之口 而蒙白璧之玷 为世所弃 虽有颜冉之行 终无以取信于人 且 人生贵适志 何用刿心镂骨 以空言自苦乎 可见唐 寅的 狂 固然出于 为世所弃 的无奈 同时也是出 于 贵适志 的人生选择 落花诗 云 花落花开总 属春 开时休羡落休嗔 好知青草骷髅冢 就是红楼 掩面人 人生自古稀七十 斗酒何论价十千 也可 见这种人生无常 及时行乐的心理 唐寅以散漫自纵的态度对待人生 他的为人处 事 诗文风格与当时大多数知识分子的追求有所不 同 他没有传统观念那种对经商的鄙夷 而以卖文 鬻画自给 对于士大夫认可的 应世诗文 特地表现 出不在意 否定传统文人的读书求仕生涯而标榜自 己以笔谋生 百年障眼书千卷 四海资身笔一 枝 2 P26 不炼金丹不坐禅 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 来就写青山卖 不使人间造业钱 1 卷二 P2 毫不掩 饰放浪不羁的生活且为之自豪 生涯画笔兼诗笔 踪迹花边与柳边 2 P23 刻石自称 江南第一风流才 子 其风流韵事为市井坊间所津津乐道 在 焚香 默坐歌 一诗中 他说 食色性也古人言 今人乃以 之为耻 及至心中与口中 多少欺人没天理 阴为不 善阳掩之 则何益矣徒劳耳 揭露世人的虚伪 公然 向当时的假 道学 挑战 他的创作可以看到尚俗尚 趣的世俗化审美追求 如 落花诗 云 春尽愁中与 病中 花枝遭雨又遭风 鬓边旧白添新白 树底深红 换旧红 语言俚俗而形象鲜明 诗意浅豁而率真 自然 唐寅的宣言和作派都流露出一种疏离倾向 他 疏离的是文人中的士大夫主群体 由于科举制度的 推行 唐以后大多数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和生活道 路离不开读书做官 于是文人心态主要是以士大夫 身份看待人生世事 高尚者关心社稷臣民 鄙陋者追 求功名利禄 当然 也有一些卓然独立的人物 能够 摆脱从众随群的习惯心理 以疏狂的态度充分展现 自己的个性 唐寅和吴中才子们也就属于这类疏狂 文人 他们热衷于吟咏那飘离大树的 落花 当是 这种疏离心态的反映 如果联系唐寅生活的时代 还可以对其疏离心 态有更多的认识 明初统治者强化极权专制 强调 文学的教化作用 文人谨小慎微 到唐寅生活的明 代中叶前期 文人的道学家假面具尚未剥去 文坛上 颂圣之浪潮尚未退去 而另一方面 商业经济逐渐 繁荣 影响着社会文化需求的转变 市民们有需要 有能力养起为自己服务的文化人 唐寅等吴中才子 正是明中叶最早一批世俗化的平民文人 他们的生 活道路和思想作风与仍占主流的传统士大夫文人出 现了差别 他们疏离了士大夫主群体 在当时是特异 的存在 而同时又是明代中 后叶俗文化勃兴的先 声 落花 正是他们疏离心态的意象载体 当然 唐寅和吴中才子们对主流文化并没有深刻的理性批 判 他们笔下的 落花 形象以感伤柔弱为主 他们的 疏离心态显得散漫浮俗 明清易代之际 出现了两位善咏落花的著名遗 民诗人 归庄 1613 1673 和王夫之 1619 1692 归庄有16首 落花诗 5 王夫之有题为 正落花诗 续落花诗 广落花诗 寄咏落花 落花诨体 补 落花诗 等多组共99首落花诗 6 两人年轻时均积 极参与政治活动 在民族危急时刻挺身抗争 甘冒危 险投入反清战斗 失败后退隐林泉 著述终老 坚守 民族气节 他们所写的 落花诗 与时世密切关联 显然是 诗人心志的寄寓 归庄在 落花诗序 中历数宋 明 两代的落花诗 称之 亦已穷态极致 竞美争奇 后有 作者 殆难措手 继而指出自己的同题吟咏与前人 的区别 然诸公皆生盛时 推激风雅 鼓吹休明 落 花虽复衰残之景 题咏多作秾丽之辞 即有感 叹 不过风尘之况 憔悴之色而已 我生不辰 遭值多故 客非荆士 常动华实蔽野之思 身在 江南 仍有大树飘零之感 以至风木痛绝 华萼 悲深 阶下芝兰 亦无遗种 一片初飞 有时溅 泪 千林如扫 无限伤怀 是以摹写风情 刻画 容态 前人诣极 嗣响为难 至于情感所寄 亦非 诸公所有 抒发心中郁结不能自已的亡国之痛 诉说抗清 失败却矢志不渝的悲壮情怀 揭发时移世异中士林 的种种心态 表达自己忠贞孤高的民族气节 是两位 诗人落花诗的共同内容 且看下面代表之作 36 第6期 梁文宁 明清文人的疏离心态及其意象载体 江南春老叹红稀 树底残英高下飞 燕蹴 莺衔何太急 溷多茵少竟安归 阑干晓露芳条 冷 池馆斜阳绿荫肥 静掩蓬门独惆怅 从他芳 草自菲菲 5 P120 首联以暮春花落情景喻抗清志士飘零失散 颔 联痛诉摧残迫害 哀叹世道恶浊 颈联以芳条冷与绿 荫肥对照 分别比喻守贞而艰辛者和屈节而显贵者 尾联抒写自己孤高自守的志向 弱羽殷勤亢谷风 息肩迟暮委墙东 销魂 万里生前果 化血三年死后功 香老但邀南国 颂 青留长伴小山丛 堂堂背我随余子 微许知 音一叶桐 6 P405 诗中前四句以风中落花比喻自己奔走抗清 以 委地残红比喻自己暮年避世 抒写抗清之志生死不 渝 悲壮情怀销魂凝血 后四句以花虽落而果已成 树弥青比喻自己志节不衰 表示时世衰颓 知音稀少 而自己仍不屑追随庸碌之辈 7 两位诗人的落花诗写出了清初以遗民自居的士 子的疏离心态 与唐寅等散漫自纵式的疏离心态不 同 他们疏离的是异族执掌的政权 抗争失败后甚至 疏离了社会交际 自我放逐于主流社会生活之外 而他们的疏离中有着坚守 他们悲壮地坚守民族气 节和政治信念 执着地坚守中华传统文化 正如王夫 之书堂联云 六经责我开生面 七尺从天乞活埋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 他们的落花诗使事用典 寄托遥 深 含蓄蕴藉 也可见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执着 这是 飘零自守式的疏离心态 不可否认 在遗民们的政 治信念中 掺杂着忠于前朝 不事二姓的封建糟粕 尤其是到康熙朝 政局基本稳定 清朝统治者一定程 度接受了汉族传统文化精华 与明朝后期的腐败相 比 与南明数王的没落相比 社会有了进步 在此情 况下 这种不事二姓的迂拙就更令人感到可悯可叹 然而 尽管如此 后人还是从他们的疏离心态中感到 令人崇敬的感召力 因为 其中包含 匹夫不可夺其 志 的人生价值取向 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传 统文化的精华 这里有着不阿附 不屈膝的为人准 则 在施行高压的权势面前 他们飘零自守 避世隐 居 甘冒生存危险 宁愿孤苦贫贱而自洁自重 他们 坚守着视人格修为重于生存本能的自觉道德规范 并没有为自我利益而轻易抛弃信念 在权势面前更 注重良心和骨气 他们的落花诗也就如前人所评 以磊落崎崟之才 为婀娜旖旎之词 兴会所至 犹带 英雄本色 8 清代中叶 著名性灵派诗人袁枚 1716 1797 也写过两组共20首落花诗 9 袁枚 12岁中秀才 15 岁补廪 24岁中进士 选翰林庶吉士 可谓少年得 志 然因习清书不合格 三年后外放江南任知县 骤从翰林清贵改授外职 不免牢骚 他的第一组落 花诗写于此时 当与仕途遭际有关 第二组落花诗 写于47岁时 为13年前收藏的花瓣而 怆然有作 味其诗意 似与情事有关 袁枚落花诗的基调可从 组诗的第一句感受到 江南有客惜年华 三月凭栏 日易斜 继承着落花的传统意蕴 惜春伤逝 然而 我们还是看到有着诗人个性的疏离心态 正与袁枚 一生为人处世态度相一致 组诗在惋惜落花离枝的同时包含对其高贵气质 的赞美 也曾开向凤凰池 去住无心鸟不知 莫讶 旁人怜玉骨 此身原在最高枝 丹心枉自填沟壑 素手曾经捧太阳 这是诗人自信意识的流露 更具 比兴意味的是诗人对花开花落的坦然 不受深闺女 儿怜 自开自落自年年 不妨身世竟离群 开满香 心已十分 升沉何必感云泥 到眼风光剪不齐 这 正是诗人洒脱自适心态的自白 袁枚任知县期间 成绩卓著 可是39岁时 他 就辞职退隐 结束了仕宦生涯 后半生卜居随园 悠 然自适 写诗作文 广交朋友 清史 说他 崇饰池 馆 疏泉架石 釐为二十四景 游人阗集 自皇华使 者 下至淮南贾贩 多闻名 造请交欢 10 时人赞之 侔今无徒 侪古少类 11 与当时的读书人比 袁枚 确实有独特的世界观和生活爱好 他曾自称 袁子好 味 好色 好葺屋 好游 好友好花竹泉石 好 璋彝 尊 名人字画 又好书 9 P1775 不受世俗观念局限 生活随心适意 袁枚并非是毫无自律地放荡纵欲 他的行为是其崇尚 性灵 观念的身体力行 他的著 述中有许多出格言论 他肯定情欲的合理性 反对清 教徒式的修养 认为 情所最先 莫如男女 他不讳 言好财 写 咏钱 六首 认为钱如果用得恰当 未尝 不是好东西 而不谈钱的人未必就高尚 甚至认为从 财货情况可以探索时世的升降 9 P1815 他津津乐道 于好味 写有几十篇 食单 并为序说明在亲友处吃 到好菜 即 问其方略 集为菜谱记存 袁枚对虚伪 的假道学深恶痛绝 公然宣称 郑孔门前不掉头 程 朱席 上 懒 勾 留 9 P933 对 时 人 佞 佛 极 尽 讥 讽 9 P1928 而传诵后世的 祭妹文 哀悼早殇幼女 46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第25卷 的长诗 哭阿良 以及悼念好友蒋士铨 黄仲则的诗 文 真挚感人 则可见诗人的真性情 证之一生言行 袁枚 落花诗 流露的也是疏离 心态 不同于明才子的散漫自纵 也不同于清初遗 民的飘零自守 袁枚是一种洒脱自适式的疏离 他 疏离的不是士大夫主群体 也不是当朝统治者 而是 主流社会的传统观念 他追求自适而仍然自律 他 自行其是却并非避世自苦 他疏离主流社会观念却 并不疏远社会生活 反而更细腻地品味人生 对比 明代后期的疏狂文士 袁枚的离经叛道带有理性的 批判 这是在清代经济繁荣的全盛期 被易代战乱 所窒息的个性解放思潮的再度苏醒 而且显然是更 具个性意识 更具精神自由 更具离心力量的新觉 醒 用其落花诗的话语来说 就是 早发琼林惊海 内 自开自落自年年 洗尽铅华换墨妆 晚清龚自珍 1792 1841 也以落花诗称于世 与前几位明清诗人相比 他的落花诗数量虽然不多 却最具独创性和影响力 其中疏离心态也最能体现 出个体意识的思想价值 歌行体 西郊落花歌 12 写于诗人36岁 这一 年诗人第五次会考再度落第 诗中描写看到落花时 失色神痴 的情景 以出人意表的比喻营构了瑰丽 壮观的落花景象 如钱塘潮夜澎湃 如昆阳战晨披 靡 如四万八千天女洗脸罢 齐向此地倾胭脂 奇龙 怪凤爱飘泊 琴高之鲤何反欲上天为 玉皇宫中空 若洗 三十六界无一青蛾眉 又如先生平生之忧患 恍惚怪诞百出无穷期 最后诗人表达了 安得树有 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 三百六十日常是落花时 的愿 望 在48岁辞官归家时所写的315首 己亥杂诗 中也有两首专咏落花 吟出了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 作春泥更护花 的名句 从龚自珍写这些诗的生活背景来看 落花 显 然是不为时重 不为世用的形象比喻 同样体现了疏 离主流社会的心态 龚自珍所疏离的不仅是主流社 会的某些观念 他的疏离心态具有更彻底的批判性 他以 动与世忤 的叛逆姿态揭露控诉封建末世的种 种弊端 触及官僚体制不可救药的腐败 触及逐渐呈 现的社会危机 尤其痛切激愤地抨击对人才的压制 摧残 龚自珍认为时已届 衰世 他警告 乱竟已不 远矣 龚自珍疏离心态的丰富性和进步性不仅体现在 切中时弊的社会批判中 也体现在强烈的个体意识 和朦胧的生活理想上 龚自珍笔下的落花一反前人 在这个意象中凝结的感伤自怜之意 只见她离弃本 枝却毫无衰飒哀怜之态 无所依附反更具瑰丽壮观 之姿 委地化泥而仍抱献身护春之愿 这里体现了 互为依存的两种意象内涵 离枝的瑰丽和恋根的 缱绻 落花的瑰丽是疏狂士人不羁风貌的投影 也是 近代个性意识觉醒的闪光 龚自珍敢哭敢笑 敢怒 敢骂 并没有把属于个人的情感全部纳入传统观念 的轨道中 他提出 宥情 尊情 之说 他呼唤 童 心 他痛恨衰世的 戮心 这都反映了封建末世进 步知识分子尊重自我 个性解放的觉醒 花本艳丽 何必依赖本枝 离弃了本枝仍瑰丽飞扬而富于生命 力的落花 正象征了诗人对个体生命和个体感情的 尊重 落花的瑰丽又是新型的理想人生模式的形象 比喻 仕宦人生是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人生模式 龚自珍当然也不例外 然而 在不为世用 不为时重 的挫折失落中 诗人产生了瑰丽的幻想 他设想着 新的人生追求 幻想着背离传统模式的人生理想 落花的瑰丽是一个极富感染力的形象启示 诗人还 不能设想养育花朵的大树倾倒 却渴望离枝的花朵 可以拥有依然辉煌的生命 渴望着摆脱羁绊的瑰丽 飞扬 然而 龚自珍的疏离意识中也有迷惘困惑之处 终是落花心绪好 平生默感玉皇恩 包含着知遇之 望的热切和忠君之愿的辛酸 化作春泥更护花 的 内在含义中显然有着传统文化的精华 无论穷困通 达 在朝在野 均抱牺牲奉献的入世态度 把 护春 作为毕生事业 落花恋根的缱绻和离枝的瑰丽交织 着群体意识和个体意识 可以感到龚自珍人生价值 取向的迷惘 这正是近代文人的矛盾心态的反映 龚自珍的落花意识对后人的影响颇大 其后数十年 仿定庵 和定庵而写的落花诗时有所见 如高旭有 禾城落花歌 黄人有 和定庵西郊落花歌 从以上分析中 可见明清落花诗中映现着疏离 心态 一些人生失意的明清文人中滋长着一股与主 流社会疏离的心理潜流 从生活道路 生活情趣与主 流社会的疏离 到思想观念 生活理想与主流价值取 向的疏离 疏离的倾向渐强 渐远 渐自觉 而疏离 主流的心态中有着对传统文化精华的解悟 摒弃了 愚忠盲从而强化了风骨浩气 摒弃了苟且仕进而强 化了牺牲奉献 摒弃了虚伪守礼而强化了人格独立 56 第6期 梁文宁 明清文人的疏离心态及其意象载体 更重要的是 在疏离主流社会的心态中汇合着封建 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对个体价值的叩问 追寻 而且这 种叩问追寻渐显露 渐焦虑 对精神自由的向往渐明 确 渐热切 参考文献 1 唐仲冕 唐伯虎轶事 A 唐寅 唐伯虎全集 C 北京 中国书店 1985 2 唐寅 唐伯虎全集 C 北京 中国书店 1985 3 唐寅 落花诗册 M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78 4 张廷玉 明史 文苑传 A 二十五史 明史 C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801 5 归庄 归庄集 C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6 王夫之 王船山诗文集 C 北京 中华 书 局 1962 7 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 清诗选 C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73 126 8 宋琬 评归庄落花诗 A 归庄 归庄集 C 上 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122 9 袁枚 小仓山房诗文集 C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 社 1988 10 赵尔巽 清史稿 文苑传 A 二十五史 清史 稿 C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530 11 李宪乔 随园诗赞 A 袁枚 小仓山房诗文集 C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12 龚自珍 龚自珍全集 C 中华书局 1959 488 责任编辑 王玉燕 The Attitude of Estrangement of the Intellectuals in the Ming Qing Dynasties and the Image LIANG Wen2ning Dept of Chinese Guangdong Education Institut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303 P R China Abstract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some of the intellectuals enjoyed writing the groups of poems about the shatters Those poems reflected the attitude of estrangement of the intellectuals Tang Y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