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硕士论文】城市地下通道环境艺术设计——以地铁车站站台与过街.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 摘摘 要要 城市地下空间是一个巨大而丰富的空间资源 如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开发 对缓 解城市中心区的建筑密度以及由建筑密度高带来的环境恶化 景观稀少的等问题的 效果是很明显的 并且为城市内部更新改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潜力 同时 在环境 设计方面 也完善了广场 绿地的城市功能 塑造了良好的城市立体空间环境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人们把由于交通阻隔而造成的分散的城市地下 空间以地铁车站为枢纽 通过地下步行系统将它们串联起来 形成了各种不同形式 的地下交通空间 也包括了本文研究的地下通道 地下通道 顾名思义是位于地下的 来往畅通的道路 地面建筑的室内环境可 以依靠自然调节 如天然采光 自然通风等 而地下空间与地面上的建筑环境相反 更多依靠人工控制 因此地面与地下的连接通道则成了空间环境转换的主角 地下 通道本着以人为本 方便乘客的理念来设计 它是连接地面和地下的过渡空间 它 的形态 色彩以及风格 功能 视觉以及心理因素过渡还有它的生态性和人性化 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本文选取城市地下通道环境为研究对象 以地铁车站站台及过街人行道设计为 例 通过文献阅读 现场调研 绘制图表等方式 对一些城市地下通道环境进行了 考察和研究 试图找出城市地下通道环境中的优点与缺点 以及如何创造更人性化 和可持续发展的地下通道空间 同时 作者尝试从城市地下通道环境这个侧面反映 出地下的城市空间内涵 课题的研究过程分为了五个阶段 第一 历史研究 第二 地 下通道设计存在问题 第三 地下通道环境设计探索 第四 设计改造 第五 结论及展 望 关键词关键词 地下通道 环境设计 美学 形式 技术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 Abstract Underground is an enormous undeveloped spatial source in metropolis Given reasonable usage and exploitation the problem of downtown building density along with deteriorating environment and thin scenery could be settled in the metropolis And these salient effects also represent huge potential space to the renewal of interior urban city Meanwhile at the side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it consummates the function of square and lawn and molds nicer spatial city environment With the utilizing of underground void using subway stations as hinge and walk system connecting in series people link the undergrounds which are obstructed by transportation together This forms various kinds of underground transportation and also contains researching underground in thesis Underground compounded with under and ground which means the ground beneath Environment of surface architecture depends on natural effects such as savage light ventilation etc Underground building is on the opposite It mainly replies on artificial control Therefore the conjuncture of ground and underground become the main character of spatial conversion Underground a transiting room between up and down in terms of humanity and convenience idea not only the form color style and function but the physiological factor ecologic character and humiliation is worth paying attention to focus and research This thesis chooses underground in metropolis as an object to study using bibliography reading locale survey and chart painting methods To do research and survey on underground environment we try to find out the merit and demerit of route way environment and how to create a better human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derground space Simultaneity author attempts to reflect the connotation of space in metropolis from the profile of underground environment This could be divided into five processes At first historical research Secondly the principal of underground design thirdly relevant social factor fourthly connecting technique problem In the end future view Key words Underground Environmental design Aesthetics Technique Form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1 绪论绪论 1 1 课题研究的背景课题研究的背景 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到如今 世界范围内的大城市中出现了城市聚集问题 在 20 世纪里 回应这种问题而产生了许多设计概念 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垂直方向和水平 方向的地上扩展 综观当今世界 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已把对地下空间开发 利用作为解决城市资源与环境危机的重要措施 实施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化是城市可 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人们把由于交通阻隔而造成 分散的城市公园 绿地 广场以及大型公共建筑的地下空间以地铁车站为枢纽 通 过地下步行街将它们串联起来 在各种功能相互兼容的情况下组成居住 办公 商 业 娱乐 政治与文化的综合体 瑞典 挪威 加拿大 芬兰 日本 美国等国家在城市地下空间利用领域已达 到了相当的水平和规模 发展中国家 如印度 埃及 墨西哥等国家也于 20 世纪 80 年代先后开始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向地下要土地 要空间已成为城市历史 发展的必然和世界性的发展趋势 并以此作为衡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1863 年 在伦敦 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建成通行后 许多大城市都大规模地建设地铁 二战后 地铁成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命脉 同时 随着汽车的发展 沿街停车场 楼 层停车发展到大规模建设地下停车库 大型地下车库的建设 成了城市地下空间开 发利用的不可缺少的主要功能之一 地下商业街的兴起给城市带来了新的魅力 人 们可以通过它聚集在一起进行购物休息 娱乐 游览等多种交往活动 它连接了地 铁车站周围的主要建筑物 形成地下购物 停车等为一体的地下综合体 通常来说 地面建筑的室内环境可以依靠自然调节 如天然采光 自然通风等 来保持良好的建筑环境 而地下空间与地面上的建筑环境相反 更多依靠人工控制 因此地面与地下的连接通道则成了空间转换的主角 地下通道本着以人为本 方便 乘客的理念来进行 基本建在十字路口或交通繁忙的地段 尽量与周边商业建筑 公交车站等相连 它是连接地面和地下的过渡空间 它的形态 色彩以及风格 功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能 视觉以及心理因素还有它的生态性和人性化 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1 2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 2 1 课题研究的目的课题研究的目的 地下通道虽然扩展了人类活动空间 带来通行便捷 但地下通道常常与令人不 愉快的环境 以及黑暗 潮湿 疾病等印象联系在一起 而造成这种印象的原因很 大程度上是环境设计的不足 地下通道设计是建立在对它的现有环境的把握与研究 的基础上的 即地下通道的物理环境条件和心理环境条件 物理环境包括 光线 温 度 声音 材料等 心理环境包括视线 行为 指示等 探讨地下通道环境设计的方法 运用全面和整合的设计理念来考虑城市的各个方面 包括交通 居住 物流系统 通讯 健康以及景观等许多其他方面 是便于更好的改造和利用地下通道空间 为 城市的人们创造一个高质量的活动空间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有以下两点 在提升空间的利用价值方面 通过研究地下通道环境艺术设计的可行性方法 有利于排除城市交通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负面影响 可以理性的引导和疏散人流 并给人们带来艺术的美感 让人在地下的危机感和压抑感减少 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这是一个成功的环境设计带来的效果 从改善地下交通质量方面来看 研究地下通道环境设计的意义更不容忽视 地 下车站通道 地下过街通道 地下广场的交通空间以及地下商业街道都是为了解决 城市交通问题而建设的 如何将拥挤的人流合理的引导和疏散 清晰的指示不同的 出入口 上下的方向 如何巧妙的引导特殊人群的公共行为 简洁的展示城市的文 脉 这些问题都要通过优秀的环境设计来解决的 1 2 2 课题研究的意义课题研究的意义 交通问题是城市地区面对的的最大问题之一 当今世界可用土地资源急剧减 少 能提供给交通设施的地上空间已经日益减少了 所以在政府的引导下 我们设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计师应该着重设计好城市地下交通空间与地面环境 周围建筑与地下通道之间的关 系 以使其在功能上 视觉上和心理上形成有机的联系 这样才能保证地上地下一 体化的城市景观质量 针对地下交通空间缺乏自然光 外向景观和封闭性等特点在内 部空间环境设计时应处理好地面 地下的易达性 室内环境的功能合理化 界面艺 术化 信息易识别化等问题 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尽早与城市管理者和城市设计 师们一致合作 改变混乱单调盲目的局面 使城市地下通道的环境利用更加合理有 序 1 3 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的方法 1 文献分析法 大量地阅读国内外关于城市地下空间设计理论及实践 城市交通空间环境设计 规划问题等多方面的书籍 期刊 杂志以及优秀硕 博士论文 通过广泛的文献阅 读和整理 了解现阶段的研究动态 获取相关的理论成果 为课题的深入奠定基础 2 比较研究法 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国内外城市地下通道环境的状况与发展趋势的相关 理论与实践 横向比较国内外地下通道环境设计的经验教训 纵向梳理城市地下通 道环境开发的相关案例 寻找共同特点和共同规律 提出建设性的导向措施 3 社会学方法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是一种经验研究的方法 它通过对经验事实的分析来探究社 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 态度 解释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 世界 预测社会发展 变迁的趋势 它注重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个别性 强调深入 到个体及其行为过程来解释社会现象及其关系 大多注重对社会个体的经验事实的 收集 从而归纳或验证相关理论 4 观点评估法 对于某项政策 各个参与者各有其不同的观点 而每一个参与者都在寻找与其 观点相符合的政策 对某一个参与者而言 他在分析政策时所持的观点就是其 主导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观点 而其他参与者的观点则称为 相关观点 观点评估法就是通过首先决定 主导 观点 继而通过逻辑 经济 以及法理和实际分析 以实现对该观点合理性与否的 评价 5 案例分析 通过武汉市现有的地下环境利用状况的调研 结合理论和实际进行分析 得出 结论 总结规律 再运用专业知识进行梳理 得出具有突破意义得研究成果 1 4 课题研究范围课题研究范围 本论文主要研究的是城市地下通道环境设计 这里所说的地下通道环境设计本 文仅选取研究其中的一部分 即 车站 地铁等交通枢纽 的站台 过街的地下人 行通道 通往地下的入口空间设计 对其他如停车场 大型公共建筑的地下空间 下沉广场以及城市外的火车隧洞 高速公路隧道等都不在本论文的研究范围之内 1 5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地下空间的研究和探索在二战后风起云涌 世界上每增加一个人口 社会就需为 其提供一定的生存空间 随着开发地下空间的需求增大 理论研究也飞速的发展 直 至今天 理论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水平 例如 日本地下空间设计 一书 详细的研究了地下空间的历史渊源 建筑类型 施工技术 设计原则 并结合实例 详细的研究了日本地铁发展多年以来的经验和总结 在国内 童林旭老先生所撰写 的 地下空间概论一 地下空间 2003 3 地下空间概论二 地下空间 2004 6 地下空间概论三 地下空间 2004 9 地下空间概论四 地下空间 2004 12 系统的阐述了地下空间的资源 开发的战略意义 地下空间发展的利与弊 地下空 间发展的拓展方式以及政策和法规 对本文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此外 在 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 童林旭 中建工 2005 一书中 童老先生分别对城市地 下空间的立体化 历史城市的文化保护 地下交通 公共设施 防灾系统 储备系 统以及未来展望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在 车站意象 地铁车站内部环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境设计初探 颜隽 同济大学硕士论文 一文中 作者对地铁内部的空间设计 心理 和生理的探讨 对现有国内外地铁站公共区域的室内环境的形象 色彩 材质 照 明等诸多方面的研究 给了我极大的启发 在 地上地下的空间 刘小凯 同济大 学硕士论文 一文中 作者根据不同的地卜空间功能分析各门出入口的特点 包括 地下公共车库 地下人行道 地下商业街 地铁 地下道路这五种类型 研究通过下 沉广场进行地上地下空间的过渡的特点 学习国外先进的过渡方式一体化建筑的经 验 分析我国在地上地下空间过渡在存在的问题 并且提出自己的观点 得出研究 的结论 环境艺术设计 李砚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书中详细的陈述了环 境艺术设计的理论与设计原则以及美学规律 为本文的论述和研究提供了参考 城 市环境设施设计 王昀 王菁菁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一书研究和论述了城市公共 设施设计的原则 类型以及详细设计细则 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1 6 课题研究框架课题研究框架 环境艺术 设计理论 美学理论建筑理论 地下通道环境艺术设计探讨地下通道环境艺术设计探讨 地下通道环境艺术设计的要 点要点 通道出入口设计要点以及 案例分析 地铁站台的设计要点以及 案例分析 过街地下通道环境设计要点 以及案例分析 绪绪 论论 课题研究的背景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范围 文献综述 课题研究框架 城市地下通道环境艺术城市地下通道环境艺术 设计现状研究设计现状研究 地下通道环境艺术设计现状 地下通道环境艺术设计 研究的实际价值 地下通道环境艺术设计 存在的问题 地下通道改造设计地下通道改造设计 改造背景 改造设计图 特色分析 结结 语语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2 城市地下通道环境艺术设计现状研究城市地下通道环境艺术设计现状研究 2 1 地下通道环境艺术设计现状地下通道环境艺术设计现状 从 1983 年英国伦敦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开始 国外地下空间的发展已经经历 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国外地下交通空间的利用也由最初的单调形式转为多元化发 展 在人们生活的城市中 地铁和地下街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 通工具 据统计 全世界每年有 220 亿人次搭乘地铁 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现 代人对乘坐地铁已经不仅仅是舒适 安全 快捷的简单需求 地铁站空间也不再是 作为单纯地铁换乘的 节点 被利用 人们更需要在换乘的同时得到心理和精神上的 平衡与满足 1927 年 日本的第一条地铁建成了 今天 大约 60 个日本城市都建了地铁 地 铁设施的建成 必然给地下通道提供一个功能上的平台 在这个功能的平台上 设 计师对环境进行更深入的设计 早期 这种地下空间对行人来说不见得舒适 大多 数通道都是简单的建筑轮廓 一些灯箱和广告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交通日益拥挤 地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日本不再满足于灯箱形式的简陋地铁 他们开始 重视地下空间的环境设计 今天无论是商业街还是步行道在空 气质量 照明乃至建 筑小品和艺术表现的设计上 日本地铁环境均达到了地面空间的环境质量 目前 日本地铁通道的环境设计无论是在总体色彩 表现内容 还是艺术形式上 都发展 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图 2 1 图 2 1 日本地铁 图片来源 日本钟离拍摄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地铁文化是城市文明的又一个重要标志 全世界最好的最能体现本土文化的地 铁在莫斯科 莫斯科的地铁充满文化氛围和艺术 装潢豪华 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 在莫斯科地铁通车典礼上 市委第一书记说了这样一段充满激情的话 我们的地铁 是普通人的交通工具 不仅应该是最方便的 还应是最美丽的 在艺术上也首屈一 指 这从侧面反映了莫斯科当地政府对地铁环境的重视和骄傲 走进莫斯科的地铁 站台 犹如置身于地下艺术宫殿 例如 著名革命广场车站两侧各有 几个拱型 门 都用棕色大理石装饰 拱门两侧竖有两座大理石红军战士的雕像 浓重的氛围 感染着往来的人群 政治文化和艺术融为一体 图 2 2 图 2 2 革命广场站 图片来源 建筑论坛 doubleface 拍摄 另外一个艺术的地铁站是马雅可夫斯基广场车站 它的内部矗立诗人半身铜像 所 有拱门镶着不锈钢 围成圆形的明灯嵌在拱顶 灯光反射在红白相间的大理石地面 上 发出迥异风采 图 2 3 皇室风格的基辅车站俨然一个宫廷盛宴场所 它内部 的拱门都用金色花纹装饰 配上拱顶的金色大吊灯 拱门之间 是装在金色框子里 用马赛克精心拼砌的巨大壁画 图 2 4 图 2 3 马雅可夫斯基广场车站 图片来源 建筑论坛 doubleface 拍摄 图 2 4 基辅车站 图片来源 建筑论坛 doubleface 拍摄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始于防备空袭而建造的人民防空工程 改革开放前 城市 用地矛盾还不是很突出 中国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以人防和储藏设施为主 这其中北 京地铁的建设主要则是为了加强京西与市中区的战略联系 这一段时期包括地铁在 内的地下空间开发的战略意义远大于其存在的使用价值 其主要目的不是用来解决城 市发展问题 在改革开放后一段时期内 地下空间的开发主要是为了解决由于经济发 展 人口膨胀及城市扩张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仅仅停留在局部地区的交通及环境的改善和单个项目的开发 还没有上升到整个市区 的层面去规划 在国家的计划和经济社会组织中 没有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 体 制也不合理 城市建设和管理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致使城市积累了大量问题 但 不可否认 在城市交通改善方面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我 国地铁主要分布在北京 天津 上海和广州 地铁总运营长度近80KM 其中北京 39 7KM 上海14 4KM 天津7 4KM 广州18KM 每年运送乘客逾5 4亿人次 随着城市地下交通工程的方兴未艾 大量急待解决的问题又涌现出来 其中 除了工程方面的问题外 环境问题尤为突出 许多城市地下交通工程在环境设计上 不成熟 尤其是缺乏有效的出入口节点的设计以及通道环境设计 使这些地下交通 工程成为城市想象工程的一大败笔 也使人们对城市地下通道产生了恐惧感和质疑 的印象 认为城市地下通道昏暗压抑 同时外在的入口设计也不具备可识别性 街 道景观索然无味 城市道路系统亦是城市景观系统的一部分 城市地下通道作为一种城市交通 方式 理所当然是城市景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 作为城市景观的通道未必一 定能与周边环境取得和谐 并融于城市 评判它的标准是该地下通道是否因地制宜 地进行了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是建立在现在环境科学研究基础上的一门艺术设计专业 设计 的对象涉及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各个领域 当然也适用于城市道路规划 设计领域 城市地下通道不仅需要注重功能性设计 而且需要引入环境艺术设计概 念 处理好人 隧道和环境三位一体的融洽关系 使城市地下通道成为融入且美化 城市景观的重要元素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20世纪80年代以前 上海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以人防工程的建设为主 80年代以后逐步走上了平战结合的发展轨道 同时建设了许多大型的平战结合工程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90年代以来 上海建设了地铁一号线 地 铁2号线 延安东路隧道复线等一大批地下工程 而在地铁1号线建设的带动下 建 设了徐家汇地铁商城以及平战结合的人民广场 香港名店街 等大型的地下空间设 施 地铁车站作为地铁与城市的联结点 将对城市产生巨大影响 尤其是促进站域 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将地铁车站通过地下街与车站周边的地下 空间联系起来 形成地铁车站站域地区的以交通功能 商业功能 停车功能等为主 的地下综合体 这种方式 一方面整合了整个站域地区的地下空间 有利于地下空 间的发展 另一方面 地下综合体能缓冲地铁车站的高峰人流 提高地铁系统的运 输效率 而正是这些城市基础建设项目和周边综合体的有机结合与平稳发展 为解 决当时存在的城市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 上海地铁以及地下通道的发展也是伴随着地铁的建设而 越来越丰富多彩 越来越专业与深入 例如 上海浦西通向外滩的地下通道 由荷 兰银行赞助 墙上装饰了张贴着梵高的油画的灯箱 热烈的黄色 橙色 蓝色 奔 放 夸张的线条 画家忧郁而机敏的眼神 法国南部朴实的乡村 绿色的墙体衬着 油画 具有很强的艺术气质 图2 5 图2 5 上海外滩的地下通道 图片来源 作者自拍 图2 6 上海地铁陆家嘴站 图片来源 作者自拍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上海地铁陆家嘴站内墙面的玻璃壁画 长约6米 整体白色 晶莹剔透 壁画内 容表现了城市现代风貌 现代气息浓 这种环境设计在反映了上海大都市的风貌的 同时 也是地铁艺术表现得精彩范例 图2 6 上海中山公园站的过道 简单的色块 鲜艳的色彩打破地铁站的沉闷 轻松 随意起到了环境设计应有的基本作用 满足了都 市人在地铁中的最直接需求 图2 7 图2 7 海中山公园站的过道 图片来源 作者自拍 2 2 地下通道环境艺术设计研究的实际价值地下通道环境艺术设计研究的实际价值 城市地下通道环境在很多方面影响着城市的发展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不断发 展 地下功能的不断增多 城市对城市地下通道环境都提出了更多和更新的要求 就目前世界各国地上地下空间的协调发展的过程来看 城市地下通道环境对于城市 商业的网络化 交通组织的发展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2 1 城市商业的网络化城市商业的网络化 地下公共空间的商业服务功能 在城市公共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如何让这么 大量的人流 合理 有序 安全进行地上地下以及相互之间的流通 增进商业效益 就是城市地下通道环境设计重要性的体现 不同商业目的决定了城市地下通道环境 的不同 目前地下商业发展类型具体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顺路型商业 为满足乘客顺路购物和等待购物的需要 消除地下步行的单调感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或为地下交通建筑与目的地之间提供过渡空间 通道起到一个重要的联系和 引导的 作用 而在地铁车站和地下人行道内开发附属地下商业 也是带动商业网络化的重 要手段 廉价型商业 在地价极高的市中心区 随着激烈的竞争 最后往往只有少数大的 金融财团商业公司才能在此立足 许多小型零售商店往往支付不起巨额租金而转移 地下 而地下车站或者地下人行系统附近的商店 经营的都是价格不高的小商品或 小青年的时髦玩意 正好作为地上商业的补充 通过地下通道的联系 交通方便和 不受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 这类空间对于如何引导人流 吸引人的视线非常看重 反之 地下通道环境设计的好坏影响了这类空间的质量 开发型商业 当线型商业街被大型的广场绿地等室外开放空间所打断时 在开放 空间的地下建设地下商业街 以保持购物行为的连续性 这种开发式的城市地下商 业街的经济效益是非常高的 因为它兼顾了地上地下的人流来源 所以交通网络 交通通道的设计如果因地制宜 设计清晰 则对这种商业行为起到了推动作用 主导型商业 这类地下公共空间一般位于旧城保护地区或城市中心区 是人流相 对比较集中的区域 人们购物的目的性强 光顾地下商业大多是专程为购物而来 而非只是顺路购物 人们需要明白从地铁或者人性通道出来后 怎样选择一个商场 购物 怎样从一个商场到另一个商场 因此城市地下通道环境设计可以引导人流 展示艺术 创造舒适的交通环境 对这类商业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2 2 城市交通的顺畅化城市交通的顺畅化 交通的发展使人们需要更多的过渡空间 尤其是地下交通过渡空间 地下交通 的发展 产生了很多地下通道 这样的地下通道往往是人流量很大的地方 地铁作 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 在日益发展的城市里扮演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角 色 地铁的延伸往往带动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又对地铁和城市的连接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 地铁与城市空间的结合 地铁和其他交通的结合等方面都要求地下通道 的环境设计要因地制宜 地下人行道和地铁也是和交通紧密联系的地下空间类型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车行和人行的分流是城市交通最典型的特点 通过理性的设计 更人性化地安排人 流在城市空间中的穿梭 以及人从地下通道顺利到达地面 就是通道环境设计的价 值所在 2 2 3 公共场所的艺术化公共场所的艺术化 公共场所的设计不仅应该具有实用功能 更应该具有审美价值 地铁是一个城市 的名片 它是人理解一个城市 并获得印象的途径之一 在地下过街通道的环境也 能从细节上体现城市的内涵 越是发达的国家 公共艺术的设计越精致和人性 反 而言之 地下通道环境设计如果能承载功能和审美的双重属性 则能推动城市的环 境质量 促进公共场所的艺术化 2 3 地下通道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地下通道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 2 3 1 地下通道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地下通道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 由于地下通道位于地下 与其他类型空间相比有其局限性 国内现有的地下通道 环境设计往往在功能上还有欠缺 在艺术方面更是缺少的突破 人们长期使用这样 的空间会对生理和心理都产生消极不利的影响 对于现有地下通道环境设计存在的 诸多的步足 笔者特总结如下几方面 1 自然采光不足 自然采光不足 绝大多数地铁车站和地下通道都完全处于地下 缺乏自然光照 而人们对于自然 光的需求是生存的本能需要 自然光也能给人温暖的感受 并消除不安感 武汉光谷 书城地下通道内光线昏暗 U 形通道在入口处并没有设置雨棚 且洞口狭窄 自然 光线不足 如图2 8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 图2 8 光谷书城通道出口 作者自拍 2 缺乏新鲜空气 缺乏新鲜空气 室内空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 湿度大湿度大 地下空间空气交换比低 通风问题显得特别重要 空气中混合了人群散发的各种 异味 建筑材料挥发的有害气体 以微量形式从岩石材料中释放出来 另外潮湿的环境 可能促使霉菌的生长 产生令人不悦的味道 缺乏有效的通风 对乘客来说在这样的污 浊的空间中通过是一种痛苦经历 特别是在地铁里 工作人员长时间的逗留更需要良 好的空气质量 武汉水果湖地下通道内装有隔墙式换气扇 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难 闻气味 再配合适时的打扫和管理 通道内时刻保持清新干净 空气的质量自然提 高了 如图2 9 而武汉光谷书城门口的地下通道则由于功能设计上的不完善以及 管理的疏忽 造成通道内部成为城市乞丐们的休憩地 通道内部充满了霉味以及刺 鼻的臭味 如图2 10 图2 9 武汉水果湖地下通道内换气扇 作者自拍 图2 10 武汉光谷书城地下通道内狭长的通道气味难闻 作者自拍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5 3 噪音过多 噪音过多 在地下环境中 某些波长的声音容易被吸收 有可能产生一个寂静的环境 如果有 噪声产生 由于噪声穿不出去 产生回音 加大了噪声的强度 就会使人感到烦躁不安 再地铁内部 这样的情况更容易发生 地铁运行时的噪音 人群流动带来的混合噪 音 都能造成环境的恶化 4 缺少外部景观 缺少外部景观 环境封闭环境封闭 缺乏生气缺乏生气 人们习惯处于开敞的环境 对周围环境要有所了解 这也许是人类的生存本能 但 是地下空间仅能引入有限的天空景观 使人有远离大自然之感 地下空间环境封闭 视 野狭窄 人们置身其中 缺乏方向感和时间感 地下空间也较少有绿色植物 缺乏生气 5 地下位置给人的消极影响 地下位置给人的消极影响 多数人一提起地下 总会引起阴暗潮湿 空气浑浊 贫穷落后等消极联想 人们 的日常生活中的体验 各种鬼怪传说 宗教文化等也会使人们对地下环境产生恐惧 的 无意识 这种消极反应促使人们特别关注地下空间的环境特点 而这些特点在普 通的建筑中也许并不被注意 由向下的通道进入地下的过程 光线的减弱 地下空间环 境内部空间的狭小 空间形式复杂 空气污染等等因素 这些都使人难以忘却自己 身处地下 又由于地下空间的不易逃离性 及世界上各国地铁灾难事件的负面影响 使 人不自觉就产生了焦虑情绪 以上这些不利因素都会使人对地下空间产生消极联想 就如同有人不愿意乘坐电梯一样 也会有人不愿乘坐地铁 而对于地铁工作人员而言 长期处于地下环境 甚至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情绪下 对生理和心理都具有很大损害 6 艺术的缺乏 艺术的缺乏 地下通道不仅仅是一个交通空间 更是一个传播文化 展示历史 融合艺术的 空间 由于国内地下空间的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设计师的设计往往更多的偏重于 功能 再由于经济等各方面的因素 艺术往往被当成奢侈品 人们对于艺术与地下 通道环境的结合持一中漠然的态度 这是一个社会的问题 期待全社会的关注和努 力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6 2 3 2 小结小结 地下通道环境设计其实是对建筑设计的深化设计 是对地下空间的二次设计 涉及的内容诸多 包括 广告 导向 环境艺术 屏蔽门 售检票机 座椅 自动 售货机 信息屏 吊顶上的电视监控广播 环控风口 电话等信息设施 垃圾桶等 还包括心理 生理 听觉 触觉 嗅觉 视觉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营造 本文将对 地下通道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合 加以梳理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结 合实际的优秀实例来论证该方法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7 3 地下通道的环境艺术设计探讨地下通道的环境艺术设计探讨 3 1 地下通道环艺设计的要点地下通道环艺设计的要点 城市中地下交通空间的使用率很高 理所当然对它的环境设计也有更高的要求 地下通道作为城市空间的一部分 它的环境设计首先应该满足通道的基本功能 其 次在景观 技术 人体工学等方面也应该进行详细的设计 在城市地下通道环境设计中 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原则 首先 通道内部的功能 设置的应该符合建筑 结构以及防火 防灾的要求 地下通道虽然不大 但也是城 市空间的一部分 满足城市设计中的多种要求才能使它的设计更加合理和美观 其 次 地下通道的设计应该联系周边的建筑空间环境因地制宜 一种艺术设计形式并 不适用于每一种地下通道空间 选择不同的艺术形式 不同表现内容必须根据城市 空间以及地下交通设施环境而定 城市地下通道景观的构成要素多种多样 本文以地下通道环境设计为研究对象 其构成要素主要以通道路面 交通标识 小品 门洞构筑物 壁画 雕塑等各单体 为对象 通过色彩 协调等设计手法 使人们在视觉上感受各要素的统一 通过对 这些景观要素进行分析 笔者认为进行地下通道环境设计时应遵循以下规律 1 安全性 安全性 对地下通道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 首先要强调候车及步行的安全性 危楼不可 居 危栏不可依 是安全性对美学的首要要求 缺乏安全性的城市通道毫无美感可 言 因此 安全性是地下通道环境设计的基础和前提 例如在出入车站和换乘引导 方面 于通道内部和出入口应适当距离布置醒目的标识提醒 能对行走安全起到很 好的保障作用 并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其标识牌进行个性化设计 使它们在满足安全 性的前提下又能与周边环境协调 特别是进行夜景设计时 安全性就更能重要 不 仅是要通过各种灯光色彩来渲染环境和烘托气氛 更重要的是要对灯光的色温 流 明进行测定 合理地组织和布置点光源 线光源和面光源 避免眩光和晃眼对行车 安全造成的危害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8 2 舒适性 舒适性 通道出入口是车辆的地下空间与地上空间的交换节点 是通道环境设计的重要 的一环 此处明暗光线对比强烈 极易引起视觉对明暗变化的不适应 这就需要我 们在进行出入口环境艺术设计时要考虑到顶蓬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例如 选用半透明 材料并采取栅格网形式来设计遮阳顶蓬 可以有效地缓冲因光线对比而产生眼睛对 明暗变化的不适 通过通道环境设计手法消除步行过程中隧道对乘客心理上的压抑感 恐惧感 压迫感 也是舒适性原则的重要内容 简洁明快的地下通道环境设计 适宜的通道 小品尺寸 温和的色彩组织 都可以增加地下通道环境的舒适性 反之 浮夸的装 饰 杂乱的结构和过分粗大的柱子会产生压迫感和威胁感 3 连续性 连续性 环境艺术设计不仅仅强调节律感 更要注重连续性 地上空间区域和地下空间 区域的转换 其本身就是一种节律感 一种多变性的景观 因此我们更应该强调地 下通道环境设计与城市外部景观之间的统一感和连续性 减少视觉的冲突和对比 从而使人们的心理感受平稳地从一个景观区域过渡到另一个景观区域 对注意力的 集中和行车安全起到了保障作用 4 协调性 协调性 协调性原则即要求因地制宜地对城市通道出入口进行环境艺术设计 要求出入 口景观与道路构造及周边环境相协调 与当地风土 历史相协调 与时代感以及与 人的感知相协调 同时也要在注重硬质景观的同时 充分体现出入口的软质景观 提升出入口的意境和文化档次 5 艺术性 艺术性 美学原则是设计领域普遍遵循的一般规律 社会在发展 时代在前进 科学技 术也在不断的进步 设计的美学原则也会随之发展 创新和完善 地铁内环境艺术 设计应该符合那些原则呢 首先应该符合的原则是对比和统一 对比 可以使得造 型生动 个性鲜明 统一 可以使得造型柔和亲切 但是 只有对比没有统一 会 造成生硬杂乱的感觉 而只有统一没有对比 设计会显得平淡呆板 因此在地铁环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9 境艺术设计中 既要有对比又要又统一 只有这两方面达到平衡 才能为群众呈现 出既生动活泼又和谐调和的状况 其次应该符合对称和均衡的原则 对称形式具有 单纯 完整的视觉美感 使人感到稳重和舒适 设计上的 均衡 并不是实际重量 的均等 而是从大小 方向以及材质等方面获得的感觉通过一条看不到的杠杆判定 上下 左右的均衡 在地铁内环境艺术设计里 家具的聚与散 界面装饰的疏与密 都是处理好均衡美的关键 恰当的处理好对称与均衡 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设计效 果 再次应该符合节奏与韵律的原则 节奏和韵律都是音乐的术语 在视觉艺术里 节奏的含义是某种视觉要素的多次反复 例如 同样的色彩变化 同样的明暗对比 不同的造型元素 不同的材料 其产生的节奏和韵律不同 带人的感受也不同 在 地铁空间内 怎样利用不同元素间的节奏和韵律营造一个舒适公共环境 是值得郑 重思考的问题 6 绿色化 绿色化 将绿化引入地下空间 在消除人们对地下与地上空间的视觉心理差异方面 有 不可替代的作用 表现于 其一 增加地下空间的地面感 减少不良心理反应 其二 改善地下空间生态环境并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心理需求 其三 改善空气质量 吸 收噪音 消除疲劳等 其四 有助于地下空间与地面或外部空间自然引渡 空阳1限定 与分隔等 地下空间绿化主要由 植物 指适应地下生长 耐阴 适于温室环境生长 易于 培植维护管理的亚热带植物 装饰小品及水体山石组成石 对于地铁车站空间 应因 地制宜布置 对于小型车站 由于空间 经济 技术等各方面的限制 一般只用盆 栽类植物 而对于大型交通车站 可以布置较大型植物 同时对于植物 应补充照 明 采用仿日光的全光谱光线并模仿日昼交替高效照明系统 有可能的话将自然光 线引入地下 也可在较高的空间采取真假混置 在人能够到的地方用真的 高处用 假的 以减少成本 并达到良好效果 7 人性化 人性化 无障碍设计是旨在消除和减轻人类行为障碍的各种设计 无障碍设计的提出也 是基于信息时代设计领域中对于 人 的因素的充分考虑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0 在设计地下通道设施时 我们应当尽可能地考虑无障碍设计 例如 只要条件 允许 公用电话应当设置残疾人专用电话 为照顾视觉障碍者和听觉残障者 电话 机应当附有相应的辅助装置 在通道里面 地面应该设置盲道 应设置轮椅升降机 并应设置照顾聋人的有声报站和引导信息标识等等 3 2 通道出入口设计要点以及案例分析通道出入口设计要点以及案例分析 在地下建筑中 入口序列与内部交通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 入口附近的室内 垂直交通系统 楼梯 电梯 自动扶梯 也可以被视作入口序列的组成部分 这些要素 对于满足舒适的向地下过渡这一需要极为重要 因此这里讨论的入口方式不仅包括 外部形式 也包括了交通方式 3 2 1通道出入口空间的基本组合方式通道出入口空间的基本组合方式 出入口基本方式的组合 是我国经济现状下比较适合国情的方式 也是最常见 的方式 这种方式通常分两种情况 1 在地下通道的出入口处 用楼梯与自动扶梯相结合最常见 扶梯都不大于 一步 宽度通常是1 2M 方向通向地面 楼梯根据扶梯宽度相应变化 或者总宽不 小3M 在这种情况下出入口的雨棚设计是一个关键 通常采用通透的玻璃 可以很好 地采光 地面也容易有比较好的景观效果 武汉徐东路地下过街通道出口处 采用 玻璃构架作为雨棚 把光线引入到通道内 在消除地上到地下的不适感的同时 也 创造了舒适愉快的环境 如图3 1 图3 1 武汉徐东路地下通道出口 作者自拍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1 2 在地下通道设计中 设计共享中庭和玻璃天棚 这种手法对于改善地下空间 室内环境是非常有效的 通常在地下空间中引入自然光都是成功的 雅典某地铁采 用通透的玻璃顶棚 使地铁内部空间开朗明亮 造型和材质的配合都着眼于缓解地 铁环境的压抑感 同时艺术感也被凸现出来 如图3 2 图3 2 雅典某地铁采光中庭 网络资源 3 2 2通道出入口空间的设计要点通道出入口空间的设计要点 随着世界的发展 人类对于空间的使用是无止境的 一百年前 我们无法想象 现在的地铁是怎样的 同样的 一百年后 还会有很多新的功能空间的出现 尤其 是在人口不断增加而陆地面积不变的地球上 新的功能的出现必将带来新的要求 在出入口空间方面更为显著 1 影响出入口设计的因素 影响出入口设计的因素 出入口空间的发展首先依赖技术的发展 地下工程的安全性要求很高 好的设 想要有好技术为后盾 而好的技术的出现也会带来好的想法 好的技术可以为乘客 的出入创造舒适的环境 例如设有自动扶梯的地下通道与只有台阶的地下通道两者 相比 谁好谁坏显而易见 入口过渡空间的发展还依赖于经济 这个因素是显著的 一方面 经济的发展 需要地下空间的发展 相应的带动过渡空间的发展 另一方面 有强的经济支持才能 设计出更加出彩的入口设计 来更好的经济利益 一个城市的经济状况决定着出入 口空间建设的经费来源 此外 影响出入口设计的因素还有艺术设计 环境设施 市政设施等方面 好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2 的艺术设计 环境设施 市政设施能创造出更方便和丰富的出入口环境 2 通道出入口设计的要点 通道出入口设计的要点 对于通道出入口的设置 自应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地进行考虑 1 在城市中修建地下通道出入口的主要目的 在于将地面客流引入地铁和地下 通道道中 以缓解地面交通的困难 通道出入口是乘客出入地铁的门户 设置的位 置和数量 亦应按照 实用 经济 美观 的方针 以乘客能方便出入为主 并照顾 城市景观 2 通道出入口设置的位置 应位于较突出不被遮挡之处 一般应设于人行道边 或其他较为开阔的地点 并应采用独特的造型和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低压电工考试实操题目及答案
- 填空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
- 2025年公需课在线测试题(卷)及答案解析
- 监理案例试题及答案
- 专科mri题库及答案
- 老小区成效管理办法
- 东莞肉粽库存管理办法
- 行政管理绩效管理办法
- 财务公司合同管理办法
- 街巷门楼牌管理办法
- 贵州省榕江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小学五年级数学学科培优辅差专项计划
- 浙江省宁波市五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 2025云南昆明巫家坝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及下属公司第三季度招聘23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轮滑教学课件
- 2025年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授权签字人考核试题及答案
- 王志乐合规管理课件
- 制药人员卫生培训
- 新学期-启航出发-2025-2026学年初一上学期新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含教学计划)
- 人教版新教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新教材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