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十二课唐诗五首导学案(2017.09.doc_第1页
八年级上册十二课唐诗五首导学案(2017.09.doc_第2页
八年级上册十二课唐诗五首导学案(2017.09.doc_第3页
八年级上册十二课唐诗五首导学案(2017.09.doc_第4页
八年级上册十二课唐诗五首导学案(2017.09.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阴县孝直中学 2017 2018 学年度第一 学期 八 年级: 学科:语文学案 编号:02 使用时间: 设计:张彬 审核: 马国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十二课 唐诗五首第 一 课时 野望【学习目标】1.背诵诗歌,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意境。(重点)2.品析语言,感悟诗人的情怀,学习本诗借景抒情的写法。(难点)【资料补充】1、律诗: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而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的格律要求首先是诗句字数要整齐划一。每首分为五言、六言和七言。其次队诗句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为八句,六句称小律或三韵律诗,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第三是特定的对偶要求。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其中中间两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第四是声韵格律的严密要求。律诗要求全首通压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压韵。声调应平仄相对。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的创作实践中都存在变例。如崔颢黄鹤楼前半首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也有有意不依常格,变动平仄规定,称为“拗体”。除变动第二、四、六的平仄外,还着重变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的平仄。杜甫以创作拗体力矫圆熟,为后人仿效。2、作者简介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崔颢,汉族,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诗人,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3、野望背景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黄鹤楼,巍峨耸立于_湖北武汉蛇山_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_,江西_滕王阁_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 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而崔颢的黄鹤楼诗,一直被认为是千古佳作。关于黄鹤楼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 费祎 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驾乘黄鹤离去。后来人们为怀念他,便将这座楼命名为黄鹤楼。4、诗歌鉴赏方法:赏意象(描绘了什么?)抓特点(怎么描绘的?)赏语言(品味关键词,抓修辞。)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情感。一、 自主学习1、写出正确汉字和读音。东皋( )徙倚( )落晖( )驱d( )采wi( )萋萋(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将节奏标画在课本上)3.诗句解释(结合注释自主解释诗句意思,学友先说,师傅补充)二、合作探究(一)野望1.野望作者看到了一番怎样的景象?2、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这首诗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黄鹤楼黄鹤楼一诗是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提示:理解首联、颔联的写法特点,体会诗人情感)三、当堂训练1默写野望一诗2、下列关于诗歌黄鹤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吊古怀乡的诗歌,流露出作者对故乡的向往之情。B、据说李白为此诗折服,当时发出这样的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C、诗中“萋”与“凄”意思相近,说的是凋零的草木叫人伤心。D、“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诗人对岁月不再的遗憾和世事茫茫的感慨。四、一课一得这节课的学习中,你获得了什么?哪些是你检测中容易出错的?请认真写在下面。1、 我的所得 2、我的易错点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 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学习目标】1.以读促悟,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2.抓画面感,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美。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学习重点】1. 抓画面感,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美 2. 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学习难点】1. 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补充资料】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有李太白全集。后又有李商隐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盛唐诗人的代表,创造了水墨出水画派,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擅书画,亦通音律,多才多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王摩诘文集等行世。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了解背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灯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本诗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一、自主学习(一)作者常识填空:王维,字 ,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_。著王右丞集。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_著名诗人。王维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二)画出朗读节奏,并给加点字注音使至塞上王维单 车 欲 问 边,属 国 过 居 延。征 蓬 出 汉 塞,归 雁 入 胡 天。大 漠 孤 烟 直,长 河 落 日 圆。萧 关 逢 候 骑,都 护 在 燕 然。二、合作探究()使至塞上1.“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2、 整首诗诗人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 颈联被誉为“千古名句”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及锤炼,亦极自然。你怎么理解之一说法?你认为这两句诗好在哪里?(二)渡荆门送别1、 李白年轻时曾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渡就写于他乘舟东下、出蜀入楚的途中。细读诗作,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景色,注意写景视角的转换,展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变化?三、当堂训练1、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B、 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C、 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D、 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2. 对这首诗字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属国过居延”指“过居延属国”。) B. 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C. 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D. 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3、渡荆门送别作者是 , 代人,字 ,号 。4、抒发作者对故乡惜别之情的诗句是: 。5、默写古诗。 题目: 渡荆门送别 , 。 , 。 , 。 , 。四、一课一得(黑体小四号)这节课的学习中,你获得了什么?哪些是你检测中容易出错的?请认真写在下面。1、 我的所得 2、我的易错点 唐诗五首第三课时 钱塘湖春行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2、 通过反复吟咏,提炼信息,把握诗歌内容。3、 通说小组合作,鉴赏诗歌语言,了解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学习重点:把握诗歌内容,感悟诗人情感,鉴赏诗歌语言;背诵诗歌。学习难点:鉴赏诗歌的语言。一、自主学习(一)、作者常识白居易,字 ,号 , 人,是 朝杰出的 ,著有 ,我们学过的作品有 。钱塘湖春行选自 ,是一首写 的 言 诗。(二)、正音正字g山寺( ) 早yng ( ) 新yn( ) zhu春泥( ) 没马蹄( ) 绿杨yn里( ) 白沙d( )(三)对话文本1、“行”:诗人游览的地点 2、“景”:诗人描写的景物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3、“情”:表现诗人情感的词语二、合作学习研究任务一:通过语言的鉴赏,研究诗人笔下的景物如何扣住早春特点。(提示:先独立思考完成,然后师友结合讨论补充完善)1、我选取是哪个景物,我抓住是哪个词语,它是如何突出早春的特点的?选取的景物抓住的字或词它是如何凸显早春的2、我们赏析的方法是什么?研究任务二:通过语言及内容的掌握,了解诗人抒发情感的方法1、 我抓住的词句是什么?我感悟的情感是什么?2、 诗人抒情的方法是: 三、当堂训练1、 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B.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C. 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春天的盛景。D. 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