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学医学微生物感染、免疫及防护.doc_第1页
共同学医学微生物感染、免疫及防护.doc_第2页
共同学医学微生物感染、免疫及防护.doc_第3页
共同学医学微生物感染、免疫及防护.doc_第4页
共同学医学微生物感染、免疫及防护.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微生物第五节第六节第五节 细菌感染与免疫一、正常菌群与机会感染(掌握)1.正常菌群具有生物屏障与拮抗、营养和免疫等生理作用。机会性致病菌的特点:来源于人体皮肤和黏膜寄居的正常菌群二、细菌的致病性作用(掌握)1.细菌的毒力(1)侵袭力:病原菌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等,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荚膜:抗吞噬和阻挠杀菌物质的作用黏附素:如菌毛、脂磷壁酸等侵袭酶:利于细菌在组织中扩散;协助细菌抗吞噬。如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胶原酶等(2)毒素外毒素细胞内合成分泌到细胞外;毒性强;有选择性;蛋白质,不耐热;有抗原性;经甲醛处理可制成类毒素,毒性消失,保留抗原性内毒素菌体破裂后释放,毒性弱;对组织无选择性;脂多糖耐热;抗原性弱,抗体无中和作用;不能用甲醛脱毒为类毒素;主要毒性作用是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2.细菌侵入的数量3.细菌侵入的部位伤寒沙门菌必须经口进入脑膜炎奈瑟菌通过呼吸道吸入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创伤等部位都可以造成感染三、抗细菌感染免疫的特点(一)固有免疫组织屏障:皮肤与黏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分子:补体、溶菌酶等。(二)适应性免疫1.胞外菌感染的免疫阻止细菌黏附:分泌sIgA调理吞噬作用:具有IgG的Fc受体和补体C3b受体激活补体溶菌:IgG和IgM抗体与抗原的复合物激活补体中和细菌外毒素2.胞内菌感染的免疫兼性胞内菌: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伤寒沙门菌、布鲁菌、军团菌、李斯特菌专性胞内菌:立克次体、衣原体四、感染的发生与发展(一)、感染来源分为外源性、内源性、医院获得性感染。(二)、感染方式与途径1.呼吸道感染2.消化道感染3.皮肤感染4.接触感染5.节肢动物叮咬感染6.血液传播7.多途径感染(三)、感染类型1.不感染2.隐性感染:结核、白喉、伤寒等3.潜伏感染4.显性感染第六节 细菌感染的检出方法与防治原则一、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一)细菌学诊断1.直接涂片镜检(1)染色革兰、抗酸、墨汁负染色、鞭毛染色、异染颗粒染色等(2)不染色2.分离培养3.细菌的生化实验(1)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实验1)糖(醇、苷)类发酵试验是鉴别细菌的基本试验2)葡萄糖氧化发酵试验(O/F试验)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菌的鉴别3)七叶苷水解试验主要用于D群链球菌(培养基变黑)与其他链球菌的鉴别,也可用于革兰阴性杆菌及厌氧菌的鉴别4)-半乳糖苷酶试验(ONPG试验)黄色的邻-硝基酚5)甲基红试验:红色为阳性6)VP试验:红色为阳性(2)蛋白质与氨基酸代谢试验1)吲哚(靛基质)试验:玫瑰吲哚呈红色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2)硫化氢试验用于肠杆菌科不同属间的鉴定3)氨基酸脱羧酶试验4)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变形杆菌属、摩根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的细菌为阳性肠杆菌科的其他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均为阴性。(3)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1)枸橼酸盐利用试验2)丙二酸盐利用试验(4)各种酶类试验1)尿素酶试验:用于肠道杆菌科中变形杆菌属的鉴定,阳性为红色2)过氧化氢酶(触酶)试验:常用于革兰阳性菌的初步分群3)硝酸盐还原试验4)脂酶试验:用于厌氧菌的鉴别5)卵磷脂酶试验:形成乳白色混浊环6)DNA酶试验: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雷菌和变性杆菌的鉴别,三者均为阳性7)凝固酶试验:用于葡萄球菌的鉴别8)胆汁溶菌实验:用于肺炎链球菌与甲型链球球菌的鉴别9)CAMP试验:可做B群链球菌的特异性鉴别(5)抑菌试验1)O/129抑菌试验O/129即二氨基二异丙基蝶啶,对弧菌属的菌株有抑菌作用。用于弧菌科的属间鉴别。出现环为敏感,无抑菌环为耐药。2)杆菌肽试验3)奥普托欣(optochin)试验:用于肺炎链球菌与其他非链球菌的鉴别4.血清学试验5.药敏试验6.动物实验(二)血清学诊断直接凝结实验:伤寒、副伤寒的肥达试验,立克次体的外斐试验,钩端螺旋体病的显微镜凝集实验等乳胶凝集实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抗体沉淀实验:梅毒的VDRL、RPR实验等中和试验:风湿病的抗O试验等ELISA试验二、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1.人工主动免疫1)死疫苗: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细菌,用理化方法杀死而成常见的有伤寒、霍乱、百日咳、流行性脑膜炎、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等2)活疫苗:用减毒或无毒力的活病原体制成。如BCG3)类毒素:细菌外毒素经0.30.4%甲醛液作用34周,毒性消失但免疫原性保持。4)亚单位疫苗:利用微生物的某种表面结构成分制成不含有核酸、能诱发机体产生抗体的疫苗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是荚膜多糖,钩端螺旋体是外膜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