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设想.doc_第1页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设想.doc_第2页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设想.doc_第3页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设想.doc_第4页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设想.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做数学 品文化-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设想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 杨惠娟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6670页。目标预设1、认识计算器,掌握计算器的简单使用方法,能进行较大数目的计算。初步了解计数法,在不断更新、完善的探究过程中认识算筹,了解珠算的计数方法。2、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演变史,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掌握计算器的简单使用方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教学难点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学生:小棒、计算器、算盘、方案设计表格教师:课件、磁性小棒、算盘和计算器教学实录一、制造冲突,引入课题1、出示口算题,要求30秒钟内完成。 32 14+6 363 156 21021 1354367 2、师:1354367这么大的数目的计算,要在30秒内算完,你们感到怎样呢?3、引入计算器,揭示课题: 计算工具的认识(当学生遇到“ 1354367”时,由于数目大无法用常规的计算方法在短时内完成,这时学生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困惑,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引出计算器。)二、操作交流,认识计算器的功能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手里的计算器?(1)学生相互介绍,认识各种按键的名称和作用。(2)在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计算方法计算138+489,掌握常规计算方法。计算762.320.89,320108925,436.80.75,13.62.70.75,145+145+145(探索特殊算法: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的,这个0可以不按;加数相同时只需按“=”键即可。) (这里考虑学生对计算器已并不陌生,因此,课上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上一些常用键的名称和作用,这样,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间互相交流和学习,实现了师生、生生互动。通过两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体验到用计算器计算大数目的快捷、方便、准确,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三、演绎文化,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师:那计算器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呢?说说你们课前已收集到了哪些资料? 1、介绍远古时代的计数方法。(1)配音动画: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出去打猎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时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都要借助实物来计数。例如捕获了一只野兽就放一颗石子,出去了几人就在绳子上打几个结。就这样,人类在劳动中建立了一一对应的计数方法,而石子、结绳、木棒、手指、刻痕就是人类最初用来计数和计算的工具。(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直接向学生展示最古老的计数法,让学生感觉体会。)师:现在你们觉得摆石子、结绳等计数方法怎么样?生:携带不方便,不能记录大数目。2、模拟算筹的创造过程。(每个学生发五根小棒,把它当成算筹)师: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这些计数方法的基础上,又发明了一种新的计算工具“算筹”,算筹是什么?(图,是一种像筷子一样的小棒)用它作工具进行计算的方法叫“筹算”。师:对于算筹,你们想了解些什么?生1:什么时候发明的?是谁发明的?生2:怎样使用的?师:首先来猜猜看,古人是怎样用算筹摆1、2、3、4、5的?生:我想应该竖着摆、横着摆都可以吧。(手势)师:是的,古人摆放1、2、3、4、5非常直观形象。(电脑出示图片) (1) (2) (3) (4) (5) (6) 师:那6怎么摆呢?动动脑筋拿小棒摆摆看。展示追问: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 生1:我是用阿拉伯数字的写法来摆的。(如图1)师:你们觉得怎样?生2:我觉得不对,那时候还没有阿拉伯数字呢,未免意识太超前了。生3:(如图4)下面一根表示4,上面一根表示1加起来是6。师:他想到了用一根表示几根,这是一个好主意。生4:我想用一根表示5,所以我就摆成了图5这样。生5:我跟他想的一样,也是用一根代表5。师:大家想出的符号都代表了一定的道理,那你们最喜欢哪一种?生:第3个、第4个、第5个。师:看来你们都喜欢比较简捷的符号。师:(出示6的摆法)据古书上记载,上面的这根表示5,下面的一根表示1。师:这样7、8、9也就好理解了。(屏幕直接出示)师:用算筹可以摆出1-9这几个数,那怎样来表示更大的数呢?比如23又怎样表示呢?(1) (2) (3) (4) 学生用小棒操作后展示:师:这么多摆法你们觉得哪种摆法最清楚?生:第4幅图比较清楚,如第2幅是要看成8的,第3幅也容易混淆。最好竖的横的交错。师:是呀,如果纵横交错就可以避免混淆。正如你们所想的:(出示用算筹表示的几个大数:23、132、4414、46056)师:仔细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师:其实,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刘徽就是摆放算筹来计算的。(图)那你们觉得算筹这种计算工具怎么样?生1:计算时算筹摆了一大片,容易混乱。生2:那能不能想办法把活动的小棒固定起来?师:是的,于是慢慢地人们就用算盘取代了算筹。(学生在创造交流中了解算筹,两次创造让学生体验创造的喜悦,感受我国古老的文明。)3、小组合作,研究算盘的认识师:几百年来,算盘在中国流传相当广泛。就是在当代,算盘仍以它特有的功能,与现代的计算器并肩作战。师:首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小组研究,集体汇报:生1:我们小组知道算盘的名称。(举着算盘演示:框、梁、档、上珠、下珠)生2:一粒上珠代表5,一粒下珠代表1。例如7就是用一粒上珠和两粒下珠表示。我们还会拨1、2、3(拨了1-9)生3:我妈妈是会计,她还教过我怎样计算呢!师:那你能给我们露一手吗?生3:好的。我就算23+16吧。(拨珠)我妈妈说算盘打熟练了,比计算器还快呢。师:是的,特别是用算盘进行加减法时,有拨珠即答案的优点。生4:我在家里收集算盘的资料时,读到了很多有关算盘的历史资料,看!(打开个人电子信箱)演示:珠算是中国古代数学继筹算之后的又一项重大发明。现在,世界各国学术界一致公认,算盘是中国发明的,中国是珠算的故乡。不仅如此,即使是在美国、日本等高度现代化的国家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使用算盘,并把珠算列入小学课程。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一次,一个中国代表团访问前西德某学校,主人请客人们参观完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之后,又指着一幅挂图说:“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计算器。”代表团成员一看,竟是中国的算盘。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算盘,收藏在天津历史博物馆内。它是清朝末年天津沽衣街算盘作坊制造的,距今已有一二百年的历史。它的长度是按天津达仁堂药店的柜台设计的,为306 厘米,宽则为26 厘米,共有117 档。营业忙时,五六个店员可以同时在大算盘上算账。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著名化学家李约瑟博士曾致力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待他全面地考察了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之后,以赞美的口气说:现在流行于世的算盘,是中国人发明的,它可以跟中国的四大发明相提并论,完全可以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现代教育技术具备了大容量储存教学信息的优势,它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学生通过课前查找,课上交流,真切感受到了算盘这一灿烂的文化。)四、再次体验,总结提升(1)师:就这样,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说些什么?(2)在再次运用计算器的过程中发现计算器的不足太平洋的面积是17967.9万平方千米,大西洋的面积是9336万平方米,印度洋的面积是7491.7万平方千米,北冰洋的面积是1310万平方千米,问:四大洋的面积一共是多少万平方千米?即将投入施工的崇海大桥,全桥长3042米,预计投资约6,0000,0000元。问:每米投资约多少元?(得数保留整数)(3)创造新型计算器师:你能想象一下新型的计算器会是什么样的吗? (4)课外活动延伸:每个小组设计“新型计算器”的方案。(课末,我再次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不仅达到了巩固计算器计算方法的目的,同时引出了新的问题,比如数位不够等,进而让学生来畅想未来的计算器会是怎样的?把课堂活动推向了高潮,也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创造平台。)设计意图在数学课程标准指导下,我国数学课程仍将保持基础扎实、学风严谨的传统特点,同时在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将得到长足的发展。一个多元化、有弹性、照顾个别差异的数学课程体系将逐步形成。数学课程不仅关注数学的进展和应用价值,体现数学本身的逻辑程序,而且要凸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关注学生的一般成长。在本节课的设计时,我作了以下几点思考:一、教材的二度开发从2002年开始国标教材把“计算器”作为必学内容,大多的教师可能认为这一内容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用计算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果仅仅把计算器当作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来看待的话,这一内容的教学就显得苍白与呆滞。我们知道计算工具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人类不断创造和探索的过程,凝聚着人类的心血和智慧,形成了独特的数学文化。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不能把数学仅视作一件实用工具,而要通过数学教育达至更广阔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中获得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大发展,让学生在对数学文化的欣赏和再创造中,获得心灵的愉悦以及对文化的敬仰和尊重。这节课我以计算工具的文化发展史为纽带,营造了一种数学文化的氛围,并让学生在文化的演绎过程中充分的体验、感悟、思考、创造,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采用倒叙的方式编制教学活动。首先让学生认识当代最先进的计算工具电子计算器,并让学生全面深刻地感受电子计算器的优点,接着再从电子计算器引出“计算工具的演变史”,这样的设计一方面保证了“了解电子计算器和掌握计算器使用方法”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对人类创造发展计算工具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探索精神,产生一种直抵内心的体验和领悟。二、对学生的三层关注学生生活的基本形式是认知、体验、感悟。体验和感悟是时刻伴随认知的两种生活形式,体验和感悟是学生认知、情感和意志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积极为他们创设体验和感悟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鲜活的材料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在介绍算筹和算盘这两种计算工具时,安排了两次创造,一次交流。学生在创造6、23的摆法时,完全可以异想天开,充分地创造,对于学生各种不同的摆法教师不轻易的否定,而是加以赞赏、肯定,保护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模拟古人探索计算工具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艰辛,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对于算盘,教学中则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认识。课前让学生上网查阅、询问长辈来收集资料, 课上则再交流汇报。学生的表现让老师惊讶,从结构到计算方法,再到对算盘的历史评价,无不演绎得淋漓尽致。此时,学生的感悟已不需要更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