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什么是环境?P1所谓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的环境,即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出:“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野生生物、自然和人工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2、环境的特性P2(1) 环境的整体性(2) 环境的区域性(3) 环境的有限性(4) 环境的多变性与稳定性3、环境要素P4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要素。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岩石、生物和阳光等。社会环境要素包括:综合生产力、技术进步、人工产品和能量、政治体制、社会行为、宗教信仰等。4、环境质量P5环境质量是指一个特定的、具体的环境,或者构成该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生存、繁衍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5、环境容量P5环境容量又称环境负载容量,是指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或则指一个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体数量的最大限度。6、环境污染的概念P6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7、环境污染的分类P7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8、污染物迁移P8方式主要有:物理迁移、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9、富集P8有的污染物(如一些重金属元素、有机氯等稳定的有机化合物)一旦被生物吸收,就很难排出体外,这些物质就会在生物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一步富集,使得生物体中该污染物的含量达到物理环境的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这种现象叫做富集。10、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P9全球气候变化、生态恶化、固体废弃物垃圾成灾、水资源短缺11、酸雨P10酸雨是大气污染物(如硫化物和氮化物)与空气中水和氧之间化学反应的产物。12、生态恶化P11森林锐减、土地退化与沙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污染13、雾霾P14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霾则是由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组成的气溶胶系统,二者有很大差别。雾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霾则是大量极微细尘粒、烟粒浮游在空中的产物。14、PM2.5P15PM2.5又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或细颗粒物,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的来源可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自然源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海盐等;人为源包括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由燃煤烟尘、工业粉尘、机动车排气、建筑及道路扬尘等污染源直接排放;二次颗粒物由排放到大气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氨、挥发性有机物等通过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而产生,是大气中PM2.5的主要来源。15、我国雾霾天气频显的主要原因P15一是全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大,远超出环境承载力。二是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日趋明显,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单位面积污染物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三是机动车污染问题更加凸显。四是手近地面静稳天气控制,不利气象条件导致污染物持续累积。16、人类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三个阶段P19沉痛的代价、宝贵的觉醒、奋起的飞跃四次飞跃 P2017、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5个阶段P23第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第三阶段:从1992年到2002年第四阶段:从2002年到2012年第五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18、可持续发展P341987年由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主持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基本内涵:1.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2.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资源、环境3. 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发展4. 可持续发展要求适宜的法律和政策体系总之,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是现代高度文明的体现。19、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P38(1)恢复增长,改变增长的质量;(2)满足就业、粮食、能源、水和卫生的基本需求;(3)保证人口的可持续水平;(4)保护和加强资源基础;(5)重新调整技术和控制危险;(6)把环境和经济纳入到决策中。20、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标体系P39驱动力指标、状态指标、响应指标21、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P4022、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主要做法1.坚持政府引导,注重市场调节作用2.坚持完善政策法规,强化能力建设3.坚持试点示范,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4.坚持务实合作,共享可持续发展经验2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P4324、“环境友好”理念的提出P4425、建设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途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法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26、无锡市建设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任务积极构建两型产业体系;积极推进集约节约利用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进环境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健全公众参与制度体系;积极完善两型制度政策体系27、生态文明P5828、生态文明的根本要求P5929、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P6330、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P72“32字方针”、“三同步,三统一”方针31、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P7432、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的主要内容P823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内容P8434、“三同时”制度P8835、排污许可证制度P9136、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施 4个过程P9137、排污收费制度P9438、排污收费制度的内容P9639、自然资源的概念P10440、自然资源的特性P104天然性、可用性、有限性、整体性、区域性、多宜性、社会性、可塑性41、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现状P107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人均占有资源量少,资源相对紧缺,生存空间狭小;资源质量相差悬殊,低劣资源比重大;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组合错位;资源开发强度大,后备资源普遍不足。42、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P111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体系;综合开发资源,加强资源开发管理;提高可更新资源的生产力;大力发展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替代资源;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43、水危机产生的原因P114自然条件影响;城市与工业区集中发展;水体污染;用水浪费;盲目开发地下水44、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措施P1161.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开辟第二水源a.降低工业用水量,提高谁的重复利用率。b.实行科学灌溉,减少农业用水浪费。c.回收利用城市污水,开辟第二水源。2.调节水源流量,增加可靠供水建造水库、跨流域调水、地下蓄水、海水淡化、恢复河、湖水质、合理利用地下水3.加强水资源管理4.增加下水道建设,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厂45、无锡市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措施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控制工业点源污染、加快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建设、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调水引流和生态清淤、生态防护林和湿地建设、河道环境整治46、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P124土地资源绝对水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土地类型多样,山地面积大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且生产力的地域差异很大后备耕地资源不足47、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P125盲目扩大耕地面积促使土地资源退化土地沙化严重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土壤污染48、森林资源的重要功能P129森林是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的生产基地森林是地球的“肺”森林具有综合的环境效益森林是生物多样性资源库49、森林资源破坏对环境的影响P130环境质量退化;给野生动植物带来不利的影响;引起气候变化、增加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对热带森林的破坏,加剧了大气温室效应的严重性50、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P130森林资源丰富;人均森林资源少,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分布不均;森林结构不合理;森林地生产力低51、森林资源的保护P132健全森林法制,加强林业管理;对森林资源实行以下保护性措施;实施生态建设规划,坚持不懈的植树造林。52、中国拥有高等植物34792种,几乎拥有温带的全部木本属。P13453、外来物种入侵是指生物物种有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第一物种必须是外来、非本土的;第二,该外来物种能在当地的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中定居、自行繁衍和扩散,最终明显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损害当地生物多样性。54、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的措施P13655、自然保护区的意义P137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探索自然规律提供依据和场所、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巨大的经济效益56、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该计划被认为是我国有史以来最为严格的大气治理行动计划。P14057、水污染的防治P157减少耗水量、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产业结构调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开发新水源、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58、城市生活垃圾的危害P165占用大量耕地,污染土壤;影响城市景观;污染水体;污染大气;火灾隐患;有害生物的巢穴。59、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P16660、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必要性P169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将垃圾分类收集,能有效减少垃圾总量;垃圾分类收集能提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61、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P173对农牧业的影响、对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的影响、对水资源的影响、对海岸带的影响、对其他领域的影响62、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挑战P1751对中有现有发展模式提出了重大的挑战2对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出了巨大的挑战3对中国能源技术自主创新提出了严峻的挑战4对中国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提出了诸多挑战5对中国农业领域适应气候变化提出了长期的挑战6对中国水资源开发和保护领域适应气候变化提出了新的挑战7对中国沿海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出了现实的挑战63、中国对气候变化若干问题的基本立场P178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合作与技术转让、切实履行气候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义务、气候变化区域合作64、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知道思想P17965、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P18066、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P18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宣传,提高公众意识、加强樱鬼气候变化机构和体制建设67、循环经济P18768、循环经济的特征P188新系统观、新经济观、新价值观、新生产观、新消费观69、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3R原则P189减量化原则(reduce)、再使用原则(reuse)、再循环原则(recycle)70、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P191发展循环经济是环节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71、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P193发展的三个组织层面、发展的三条技术路径72、我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P198转变观念,宣传教育;搞好规划,调整结构;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强引导,强化管理;依靠科技,示范推广。73、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P201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74、清洁生产P20675、推行清洁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煤矿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医外科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劳务现场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航空器材维修员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6版:中国新能源产业未来趋势与角色定位深度分析报告
- 高校培训合同模板(3篇)
- 做月嫂面试题库及答案
- 高速公路PPP施工合同(3篇)
- 高楼搬运合同模板(3篇)
- 高空施工合同协议书文本(3篇)
- 平面设计专业介绍
- 校园校车消防管理制度
- 工程维保服务课件
- 专题训练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原卷版)
- 2025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高考英语真题试卷(浙江卷 含答案)
- 2025年中国煤炭洗选设备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门卫岗位培训试题及答案
- DB31/T 1052-2017临床核医学工作场所放射防护与检测评价规范
- 陪玩俱乐部转让合同协议
- 2025年银行从业资格证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GB/T 37507-2025项目、项目群和项目组合管理项目管理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