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的审题.doc_第1页
话题作文的审题.doc_第2页
话题作文的审题.doc_第3页
话题作文的审题.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话题作文的审题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准确对话题作文审题。2、 培养学生用辩证地、发展地眼光来立意教学重点:学生准确地对话题作文进行审题。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辩证地、发展地眼光来看待事物。教学方法: 讲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什么是“话题作文” 就是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话题情境和内容范围,进行思辩、联想、想象,结构成文的作文形式。 用一段揭示语启发思考,激发想象,限制范围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 二、作文评分标准(一)、基础等级(50分)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3、内容充实 4、思想健康5、中心明确 6、结构完整 7、语言通顺(二)、发展等级(10分)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三、话题作文的写作流程1、快速审题:注意话题的限定性。最好的方法是把话题扩展成一句话以帮助审题。2、选定角度:注意化大为小,以小见大。3、选定文体:扬长避短。4、确定立意:体现自己的思想观点、情感态度。5、选定材料:注意材料的典型性(最有说服力)和新颖性(最有特点)6、结构安排:注意将材料按由浅入深、由小到大排列以突出主旨。7、确定题目:题好文一半!注意言简意赅。8、语言表达:注意漂亮语言形式的灵活运用。三、怎样审清话题含义1.要用语法的眼光打量话题根据话题结构确定话题重心。当话题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时,要在它的前面或者后面加上其它词,使之变成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等,然后再以新加的词语为话题重心。例如左边ABC红线所示.当话题是偏正短语时,要以“偏”为重心.如D.当话题是主谓短语时,要以谓为重心.如E.A.2001高考作文题 诚信 要讲诚信 动宾短语可贵的诚信 偏正短语诚信,请别走开 主谓短语B.2004上海春考题 寻找寻找自信 动宾短语C.预测题 和谐和谐之音奏响神州D.2002心灵的选择 偏正短语2005山东题 双赢的智慧E.2000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主谓短语当话题是并列短语时,重心在关联词“和”.要在二者的辩证关系上做文章.例如F.有的话题含有暗关系,可在中间加一个关联词,使之明朗化,如2005浙江题.当话题带假设性关联词语时,重心在既定前提之后,应在“那么”后面做文章.例如G.F.2003感情的亲疏和事物的认知2004浙江题 人文素养与发展2005全国题 忘记与铭记2005浙江题 一枝一叶(与)一世界G.1999全国题 命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那么)2.要用修辞的眼光打量话题要看话题用了何种修辞格,有何修辞作用.如AB.大多采用比喻和对比.对用了比喻的,要弄清它的比喻义到底是什么,包括哪几种含义.对用了对比的,要分析出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立足于关系做文章.A.用了比喻的.2004湖北题 买镜2004江苏题 水的灵动 山的沉稳2005江苏题 凤头、猪肚、豹尾2005浙江题 一枝一叶一世界2005江西题 脸B.用了对比的2004全国甲题 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2004全国丙题 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2004天津题 材与非材2004辽宁题 平凡与自豪2005全国甲题 忘记与铭记2005全国乙题 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2005辽宁题 今年花胜去年红2005湖北题 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3.要用逻辑的眼光打量话题要用辩证法观点分析话题内部关系.如A.A.对2005浙江话题:一枝一叶一世界练习:用辩证观点分析下面话题 湖北题目:谈谈对人生事物的看法要求: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改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选自王国维谈谈对人生、事物的看法。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江西题目:脸要求:话题作文。 .湖北题“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的辩证关系:只有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和原貌;同时只有跳过事物的具体细节,才能全面地了解事物,不被局部所迷惑.命题意图在于:让学生用王国维的人生态度来看人生,看事物.认清现实同时又不屈从命运,继承传统同时又有所创新,给予自由同时又正确引导江西题“脸”的比喻义有:名誉. 形象. 人格尊严.既可正向立意.也可反向立意.五、怎样读懂话题作文的材料当话题材料是一个小故事时,要小中见大,领会小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如A.A.2002全国高考作文题材料部分: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到了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梆梆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个人作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这个小故事蕴含了两个哲理:好人必有好报,救人者亦自救;救人一命比登顶成名更有价值,利人比利己更加高尚.显然,后者比前者更深刻,更有意义.二、当话题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时.要依据寓言托物言志.借题发挥的特点,挖掘寓言的深层含义.如B.B.2003全国高考作文题材料部分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么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亲疏往往制约着人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人们要想探求真理,就要不被感情所驱使。三、当话题材料是几句语录或一场对话时.要从中理出几种观点,然后择其一种来写.如C、D.对此类话题,既可正向立意,又可逆向立意.而逆向思维往往可以创新.C.2004全国甲卷话题材料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罢!(但丁)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达芬奇)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塞纳克)D.2004全国乙卷话题材料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点,都是无法排遣的痛苦.四、当话题材料是一种日常生活现象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如E.E.2004浙江话题:人文素养与发展材料: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某省公众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总体达标比例仅为7.5%,与该省的经济发展颇不相称.该调查认为:人文素养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和品质,体现了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应高度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读这则报道,应扣住“价值观”. “制约”等关键词,深入理解人文素养的本质,探讨它与发展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