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范云及范氏家族文学考论.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两晋南朝南阳顺阳范氏家族是一个舰有特色的文化上族 在其三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 产生了如范汪 范宁 范泰 范晔 范缜 范云等文化名入 在文学 经学 史学 哲学等 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在文学上 范氏家旗中成就最高的是范云 范云是 竞陵八 友 之一 为永明声律论的发明及永明新体诗的发展作出过一定的贡献 除范云外 范氏家 族其它成员在文学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主要体现在 一 范宁 范晔提出的文学观 二 后汉粥 特别是 后汉书 中的序论赞的文学成就 三 范氏家族其它成员的诗 文 范 氏家族在文学史上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范云 范氏家族文学考论 a b s t r a c t t h ef a n sf a t n i l yo fn a n y a n ga n ds h u n y a n gi nx i j i n d o n g j i na n dt h es o u t hd y n a s t i e si sav e r y d i s t i n g u i s h i n gl i t e r a r yf a m i l y i nt h ep r o c e s so fi t sd e v e l o p m e n tw h i c hl a s t sm o r et h a nt h r e e h u n d r e dy e a r s t h ef a n sf a m i l ye m e r g e dm a n yg r e a tp e o n es u c ha sf a nw a n g f a nn i n g f a nf a i f a ny e f a nz h a na n df a ny u nw h oh a dm a d ev e r yg r e a ta c h i v e m e n to nl i t e r a t u r e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h i s t o r y p h i l o s o p h ya n ds oo n o nl i t e r a t u m t h em a l lw h om a d et h eg r e a t e s ta c h i v e m e n ti sf a n y u n f a ny u ni so n eo fj i n gl i n gb ay o u e l g r i tf r i e n d so fj i n gl i n ge m p e r o r a n dm a d e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o oy o n gm i n gs h e n gl ul u na n dy o n gm i n gx i n1 7p o e m st os o m ee x t e n d b e s i d e s f a ny u n o t h e rp e o p i eo ft h ef a n sf a m i l ya l s oh a dm a d es o m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o i ll i t e r a t u r e m a i n l y e m b o d i e di nt h ef o l l o w i n ga s p e c t s f i r s t l y t h el i t e r a t u r eo p i n i o no ff a nn i n ga n d f a ny e s e c o n d l y t h el i t e r a t u r ea c h i v e m e n to fh o uh u ns h u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p r e f a c e c o m n l e o t e u l o g yo fh o uh a n s h u t h i r d l y t h ep o e m sa n da r t i c l e so ft h ef a n af a m i l ym e m b e r se x c e p tf a ny u n t h ef a n s f a m i l yh a se x e r t e dc e r t a i ni n f l u e r l c e so nt h eh i s t o r yo fl i t e r a t u r c k e yw o r d s t h ef a n sf a m ii y f a ny u nl i t e r a t u r er e s e a r c h g o t t l m e n t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逝 江盘茔或其他教育机 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 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敝作者躲旅烈 签字蹶叩年 月多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逝姿盘茎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 本人授权逝鋈盘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亏长帆 签字日期 7 年 月岁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粕州事庠监局 导师签名 稚蒜彬 签字日期 o 刁年彳月 日 电话 邮编 绪论 本文中的 范氏家族 特指两晋南朝时期的南阳顺阳范氏家族 从时间跨度上看 范氏家族绵延整个两晋南北朝时期 范氏家族发迹于魏晋之际的范晷 发展壮大于东晋范晷之孙范汪 至刘宋范泰时家族势力达到顶峰 范泰子范晔因祸罹难后家 族势力急剧下落 直到齐梁时范缜 范云又重振家门 不久之后再次彻底衰败了 从郡望上 看 范氏家族祖籍南阳顺阳 今河南省浙川县 但史载范坚 永嘉中 避乱江东 范 汪 六岁过江 依外家新野庾氏 3 可见范氏家族早在西晋末年便迁徙至南方 并历仕东 晋南朝 因此 确切地说 本文所要研究豹范氏家族为 两晋南朝南阳顺阳范氏家族 为 行文简洁 文中一般简称为 范氏家族 范氏家族虽然算不上当时一流世家大族 却是一个颇有特色 颇有文化成就的家族 正 如田余庆先生所说 范氏是江左少有的一个儒学家族 4 范氏家族从范晷 范汪开始便显 示出鲜明的文化士族的特色 在两晋南朝三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 范氏家族产生了许多有影 响的文化名人 如范坚 范汪 范宁 范泰 范晔 范缜 范云等 他们在经学 文学 史 学 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刘跃进先生及林家骊师等都认为 魏晋南北朝文学 其实是士族文人的文学 5 这个时 期的世家大族为了维护其家族的长盛不衰 往往需要借助文化的力量 因此 士族高门的文 化修养大多比较高 而寒门庶族往往得不到文化教育的机会 文化修养相对较低 即使个别 庶族士人具有较高文化修养 在重视门阀资历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未必能得到世家大族的认 可 社会地位不会很高 也不大可能在当时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我们不难发现 魏晋南北朝 时期著名的文人绝大多数都是有家族背景的 如傅玄 陆机 陶渊明 澍灵运 王羲之 张 融 沈约等等 无不出身士族 从这个角度看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主要就 是由一个个家族文学组成的 各个家族文学既有他们带上时代烙印的某些共同特征 也必定 有其历代相承的以维系其家族繁衍壮大 长盛不衰的家学 家风特点 我们在研究这个时期 的文学的时候 必须充分注意到它的这种特殊性 从而重视世家大族文学的研究 如果我们 把这个时期所有的在文学文化史上有影响的家族都研究得比较深入了 这个时期的文学面目 轮廓也就大致显现出来了 本文拟对作为魏晋南北朝士族之一的南阳顺阳范氏家族的文学成 就作一个总体的研究与梳理 目的也在于此 在文学上 范氏家族中成就最高者为范云 范云是齐粱之际的著名涛人 竞陵八友 1 按 晋书 范晷传 称范晷为 南阳顺阳人也 宋书 范泰传 称范泰为 顺阳山阴人也 南史 范 泰传 称范泰为 顺阳人也 宋书 范哗传 称范晔为 顺阳人 粱书 范缜传 称范缜为 南乡舞 阴人也 粱书 范云传 南史 范云传 都称范云为 南乡舞阴人 周书 范迪传 称范迪为 顺 阳人 范汪家族西晋末年迁至南方 家族郡望应以范晷 范汪等先辈为准 史书记载的范晷 范泰 范晔 的籍贯都为 顺阳 这个顺阳当为南阳郡顺阳县 史书记载范缜 范云的籍贯都为 南乡舞阴 而不是 顺阳 实际上是因范哗罹祸一事而避讳的 另可参看龚剑锋 范哗格贯考 见 史学史研究 1 9 8 7 年 第1 期 踩丈英 范缜籍贯考辨 见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 0 0 1 年第1 0 期 顿嵩元 范缜生平事迹考 辨 见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 0 0 2 年第1 2 朋 2 晋书 范汪传 附 范坚传 3 晋书 范汪传 东晋门阀政冶 田余庆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9 8 9 年t 月舨 第2 2 2 页 5 刘跃进先生说 东晋南朝文化 就填 实质晰占 是一种门阀f 族文化 见 门阀j 族与永明文学 刘跃进著 三联书店 1 9 9 6 年3 月版 第2 7 负 林家骊帅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 一苦以蔽之 实 际j 二是士族文人的文学 见 竟陵f 两邸学j 及活动考略 林家骊善 立史 第四i 五辑 之一 为永明声律论的发明及永明新体诗的产生作出过一定的贡献 然而 历来对范云及其 诗歌的研究相当薄弱 大多文学史类的书籍都不提及范云 即使提及时也语焉不详 与范云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不相称 如中国社科院所编的 中国文学史 仅云 永明体 的其它 作家 如王融 范云等 常与沈约 谢胱相唱和 风格也与沈约相近 1 没论述过范云的 文学成就 游国恩先生等主编的 中国文学史 游国思 王起 萧涤非 季镇淮 费振刚 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 6 3 年7 月版 也没有提及范云的文学成就 胡国瑞先生 魏晋 南北朝文学史 虽然把范云看作是齐梁之际的代表诗人之一2 但也基本上没有论述过其文 学成就 钱志熙先生 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述 云 除沈约 谢跳外 王融 范云 刘绘 陆 厥等人 都是永明诗风的代表作家 3 但他在书中也仅用了4 0 0 余字的篇幅论述范云的文 学成就 曹道衡 沈玉成先生编著的 南北朝文学史 认为 齐粱之间 范云在文坛上的 地位仅次于沈约 名高望重 并在第九章中为范云专设小节进行论述 然所论包括范云 生平及诗歌创作也仅一千余字 因此 迄今为止 范云及其诗歌的研究是很不够的 除范云外 范氏家族其它成员在文学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例如范晔的 后汉书 立论持平 褒贬允当 5 特别是其中的序论赞 既议论中肯 正明得失 又笔势纵放 感情充沛 文学性很强 作为一个在文学 文化史上有一定影响的家族 范氏家族的研究已引起了有关学者的 注意 已有的范氏家族研究成果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从历史角度把范氏家族作为魏晋南北朝士族的个案进行研究 主要论著有 王大良 先生 南阳顺阳范氏研究 南阳家族史系列研究之二 载于 南都学坛 社科版 1 9 9 0 年第5 期 刘克兵先生 两晋南朝南阳顺阳范氏家族研究 载于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 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 等 二 范晔及 后汉书 的研究 主要论著有 王运熙先生 范晔后汉书的序论 载于 文学遗产增刊 1 9 6 2 年第l o 期 范述祖先生 范蔚宗年谱 载于 史学史研究 1 9 8 1 年第2 期 龚剑锋先生 范晔籍贯考 载于 史学史研究 1 9 8 7 年第1 期 韩杰先生 范 晔卒年辨正 载于 史学月刊 1 9 9 5 年第1 期 庞天佑先生 论范晔的史学思想 载于 史学史研究 2 0 0 1 年第4 期 瞿林东先生 范晔 谋反 新说 兼论沈约对范晔的评 价 载于 安徽史学 2 0 0 6 年第1 期 程方勇先生 范晔及其史传文学 载于 中国优 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博士 等 三 范缜及 神灭论 的研究 主要论著有 傅恩 马涛先生 范缜 发表年代 的考辨 载于 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 9 9 5 年第l 期 顿嵩元先生 范缜祖系生平考 辨 载于 天中学刊 1 9 9 5 年第8 期 陈文英先生 范缜籍贯考辨 载于 商丘师范学 院学报 2 0 0 1 年第l o 期 卿上 君先生 范缜 神灭论 思想新探 载于 内江师范学院 学报 第1 6 卷第6 期等 四 范宁及 春秋谷粱传集解 的研究 主要论著有邱峰先生 范宁及其经学成就 载于 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6 年第3 期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 现有的范氏家族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史学及哲学方面 而很少 涉及范氏家族的文学成就 这和范氏家族所取得的文学成就很不相称 1 中国文学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编写组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 6 2 年7 月版 第 3 1 5 页 2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云 试看这时的代表诗人如王融 谢肮 沈约 范云 何逊 阴铿等的作品 工 整的偶句充满篇章 甚至以偶句发端的现象 也随处可见 胡国瑞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1 9 8 0 年1 0 月 版 第1 2 4 页 3 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述 钱 盘熙著 北京大学出版祉 2 0 0 5 年6 月版 第1 6 3 页 4 南北纠义学史 曾道衡 沈玉成编著 人民文学出版 l 1 9 9 1 年1 2 月版 第1 6 6 页 5 辫民语 见 廿二史札让梭证 订补本 清 赵翼苫 卜树民役证 中毕书局 1 9 8 4 年1 月版 第 8 2 页 2 本文拟以范云为中心 以范氏家族兴起 振兴 衰落的历史轨迹及其家族家风 特点 为背景 考 论结合 较为全面地考察范云及范氏家族的文学成就 文章共分四章 第一章 为 范氏家族考 主要考证范氏家族的世系 发展历程 家风特点及著述种类 第二章为 范云文学考论 主要考证范云生平 仕宦经历 分析范云诗歌的思想内容 揭示范云与 永明新体诗的关系并论述范云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三章为 范氏家族其它成员文学考论 主要阐释范氏家族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 论述范晔 后汉书 的序论赞 分析范泰 范缜 范广渊的诗歌 概述范氏家族文的创作 第四章为 范氏家族文学的特点 成就及影响 总结范氏家族的文学特色及取得的成就 并评价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本文研究时力求做到以下两点 一 纵横结合 既把范氏家族放到魏晋南北朝文学纵向发展的历史脉络中研究 又把 范氏家族成员的文学放到当时的横向的历史环境特别是文学环境中去考察 二 重点研究与一股概论相结合 对范氏家族中文学成就较高者予以重点研究 对其它 文学成就较低者只予以简单概述 不展开论述 应该说 上述几点只是本人的一些良好愿望而己 由于本人学识浅陋 加上时间精力的 限制 文章并没能完全做到以上几点 文章中的不足之处 恳请有关专家 读者给予批评指 正 3 第一章范氏家族考 本章拟考证范氏家族主要成员及世系传承情况 勾勒范氏家族在两晋南朝时期三百余年 中发迹 振兴 衰落的历史轨迹 总结其家族区别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其它士族家族的独特的 家风特点并进而揭示范氏家族的家风特点 文化内涵与其家族兴衰的联系 另外 本章还将 考证范氏家族的著述情况 第一节范氏家族世系考 两晋南朝南阳顺阳范氏家族 虽不如当时琅邪王氏 颖川庾氏 谯国桓氏 陈郡谢氏等 家族显赫 然亦代有其人 不愧为一著名士族 范氏家族的研究 已为一些学者所瞩目 就 笔者所见 考证过范氏家族世系的论著主要有 范述祖先生 范蔚宗年谱 附 范氏世系表 史学史研究 1 9 8 1 年第2 期 龚剑锋先生 范晔籍贯考 史学学研究1 9 8 7 年第1 期 王大良先生 南阳顺阳范氏研究 南阳家族史系列研究之二 南都学坛 社科版 1 9 9 0 年第5 期 人大复印资料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1 9 9 0 年第1 2 期转载 陈文英先生 范缜 籍贯考辨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 0 0 1 年第1 0 期 顿嵩元先生 范缜祖系生平考辨 天 中学刊 1 9 9 5 年第8 期 顿嵩元先生 范缜生平事迹考辨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 0 0 2 年第1 2 期 刘克兵先生 两晋南朝南阳顺阳范氏家族研究 中国优秀搏硕士学位论文全 文数据库 硕士 上述文章都论述过范氏家族世系 然不无疏漏舛误 笔者查阅相关史 书 方志及各种文献 欲对范氏家族世系作一较为全面 准确的考证 关于范姓先祖及起源 文献记载大同小异 元和姓篡 卷七 谓 范 帝尧刘累之后 在周为唐杜氏 周宣王灭杜 杜伯之子隰叔奔晋 为士师 曾孙士会 食采于范 遂为范氏 1 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 记载与 姓纂 基本无异 2 宋郑樵 通志 氏族略 认为范氏以 邑为氏 范为晋邑 即濮阳范县 又谓 范氏 陶唐之裔 历虞 夏 商 周 成王迁之 杜 为伯 宣王杀杜伯 其子隰叔奔晋 为士师 故为士氏 其子孙处随及范 故经传见三 族焉 又谓 范氏 帝尧裔孙刘累之后 伊祁姓 自虞以上为陶唐氏 夏为御龙氏 商为 豕韦氏 周为唐杜氏 周衰奔晋 为范氏 按隰叔生士舆 士舆生士荔 而 释例 云 士 荔 杜伯之孙 隰叔之子也 士蔫字子舆 因疑此而为士舆也 越有范蠡 著书日 计然 魏有范痤 项羽有范增 居巢人 3 宋邓名世 古今姓氏书辨证 所说则稍详 范 出自 祁姓 帝尧之后 为陶唐氏 裔孙刘累 学扰龙以事夏王孔甲 赐氏日御龙 以更彭姓豕韦 之后 刘累迁于鲁县 至商为豕韦氏 与大彭更伯诸侯 商末 国于唐 周成王灭唐 以封 大叔 徙封唐氏于杜 京兆杜县是也 杜伯事周宣王 无罪见杀 其子奔晋 生葛 字子舆 为晋士师 以官为氏 士蔫生成伯缺 缺生武子会 为晋上卿 佐文公 襄公 尊事天子 为诸侯盟主 又灭赤狄 有功 王赐之黻冕 使为晋太傅 食邑于范 因氏焉 谓之范武子 1 元和姓纂 卷七 唐 林宝撰 岑仲勉校记 郁贤皓 陶敏整理 孙掣审订 中华书局 1 9 9 4 年5 月 版 第1 1 5 1 更 2 见 新j 葺书 睾相世系表卜 二 五史 本 海古籍m 版社 第3 1 5 页 3 通忠 二十略 宋 郊樵撰 f 树民点校 中华书局 1 9 9 5 年1 1 月版 第8 4 8 5 页 4 其地濮州范县是也 至于顺阳范氏先祖 当为战国越相范蠡 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 张守节 正义 引 会 稽典录 云 范蠡字少伯 越之上将军也 本是楚宛三户人也 2 又引 吴越春秋 云 蠡字少伯 乃楚宛三户人也 裴驷 集解 引 太史公素王妙论 日 蠡本南阳人 4 三户是什么地方 清修 渐川直隶厅乡土志 卷三 耆旧上 云 范蠡 史记 注云 楚 三户人 三户者 今城南淤村保也 明 一统志 谓在内乡西南 时淅川并入内乡 来分 设故耳 事亦见 史记 越世家 5 又卷六 地理 淤村里 条下说 淤村里在城之正 南 距城自三里至五十里 东下张里 东北武丁里 北淅川里 西北新兴里 西南皆均州界 东西广三十余里 南北长四十余里 呵见范蠡籍贯当在南阳三户城 即今河南省渐川县淤 保村 和范云家族籍贯相同 极可能就是范云家族的先祖 唐林宝 元和姓篡 卷七 范姓 顺阳 条下谓 汉渡辽将军平陵范明友之后 古 今姓氏书辨正 云 舞阴范氏8 晋雏州刺史晷 生稚 坚 抗生云 粱侍中 即明友后 可见邓名世也认为范氏为范明友之后 范明友为西汉著名将领 抗击匈奴 安定北疆有功 进封平陵侯 事迹散见于 汉书 三国志 后汉书 等 顺阳范氏自战国范蠡 汉范明友之后世系不明 已无可考 范氏最早见于史传 兴起家 门的是魏晋之际的范晷 晋书 良吏传 范晷传 曰 范晷字彦长 南阳顺阳人也 少游学清河 遂徒家侨居 郡命为五官掾 历河内郡 承 太守裴楷雅知之 荐为侍御史 调补上谷太守 遭丧 不之官 后为司徒左长史 转冯诩太守 甚有政能 善于绥抚 百始爱悦之 征拜少府 出为凉州刺吏 转雍州 于时西土荒毁 氏羌蹈籍 田桑失收 百姓困弊 晷倾心化导 劝以农桑 所部甚赖之 元康中 加左将军 卒于官 从上引文可以看出 范晷之所以能兴起家门 入 良吏传 首先是他发奋好学 以致受到裴 楷的举荐 其次是他在职政绩显著 有循吏风范 范氏家族自范晷开创家门之后 兴盛于两晋南朝时期 现结合各类文献 考证其世系如 下表 1 古今姓氏书辨证 宋 邓名世著 王力平点技 江西人民出版社 2 0 0 6 年6 月版 第4 2 6 页 2 史记会注考证 西汉 司马迁菪 日本 泷川资言会注考证 北岳文艺出版社 1 9 9 9 年1 月版 第2 5 5 9 页 同上 第2 5 7 8 页 4 同上 第2 5 7 8 页 5 渐川直求厅乡士j 士 清 侠名纂修 乡t 志抄稿本选编 本第五册 第9 l 页 6 同e 第2 2 4 页 7 厄和姓篡 卷七 庸 林宝撰 岑仲勉投记 郁贤皓 陶敏整理 孙望审订 中华书局 1 9 9 4 年5 月 皈 第1 1 5 2 页 8 按 邓氏卡 议 参注l 9 古今姓氏书辨证 宋 邓名世善 f 力 f 点校 江西人民i 舨社 2 0 0 6 年6 日版 第4 2 6 页 5 晋书 范晷传 晷 二子 广 稚 晋书 范晷传 附 范广传 广 姊适 孙氏 早亡 有孙名迈 晋书 范晷传 附 范稚传 稚 子汪 别有传 晋书 范 汪传 附范汪叔范竖 传 则可知范坚为稚弟 晷子 综上所述 可考范氏家族范晷以下 第二代三子一女共四人 a 范广姊 适孙氏 范广 范稚 范坚 晋书 儒林传 范隆传 范隆 字玄嵩 雁门人 父方 魏雁门太守 隆在孕十五 月 生而父亡 年四岁 又丧母 哀号之声 感恸行路 单孤无缌功之亲 疏族范广愍而养 之 迎归教书 为立祠堂 隆好学修谨 奉广如父 可知范隆为范广养子 晋千弓 范汪传 父稚 旱卒 晋书 范汪传 附范坚子范启 传 知范坚有子名启 综上所述 可考 范氏家族第二代共三人 范隆 范汪 范启 晋b 范汪传 长子康嗣 早卒 康弟宁 晟知名 晋书 千国宝传 中伟郎 范宁 国宝舅也 晋转 王坦之传 坦之四子 恺 愉 国宝 忱 世说新语 方止 6 第六十六条注引 王氏谱 日 王坦之娶顺阳郡范汪女 名盖 即宁妹也 生忱 1 可知 范宁有妹名盖 适太原王坦之 另有二材料可证 晋书 王忱传 忱 尝造其舅范宁 宋书 范泰传 荆州刺史王忱 泰外弟也 泰即宁子 梁书 范云传 南史 范云 传 俱云 范云 晋平北将军2 汪六世孙也 文选 卷三十八载任防 为范尚书让吏部 封侯第一表 云 高祖少连 夙秉高尚 李善注引王僧孺 范氏谱 日 汪生少连 3 又在同文 薄宦东朝 谢病下邑 句下注引王僧孺 范氏谱 日 少连 太子舍人 余杭 令 1 则范少连为范汪之子无疑 范宁 春秋谷梁传集解序 云 从弟雕落 二子泯没 5 杨士勋 疏 其从弟则注云邵日是也 则范宁有从弟名邵 范宁叔现可考者唯范启一人 故邵姑且作启子 是否确立 尚待新证 综上所述 范氏家族第四代可考者四男一女共五人 范康 范宁 范盖 范少连 范邵 范氏第五代可考者共五人 范弘之 康子 晋书 儒林传 范弘之传 范弘之 字 长文 安北将军汪之孙也 补晋异姓封爵表 武兴侯范汪 条谓 二世 康 汪子 嗣 早卒 三世 弘之 7 晋书 儒林传 范弘之传 弘之 袭爵武兴县侯 按康为汪长 子 袭父爵 弘之亦袭爵 则弘之必为康子 范宁 春秋谷梁传集解 杨士勋 疏 案 晋 书 范宁字武子 长子名泰 字伯伦 中子名雍 字仲伦 小子名凯 字季伦 故范宁 子可考者共三人 范泰 范雍 范凯 南史 范云传 云 祖璩之 宋中书侍郎 前 引任防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 可知少连为云高祖 即璩之祖父 少连子失名 故暂 命名为b 宋书 范泰传 长子昂 早卒 次子嚣 宜都太守 次晏 侍中 光禄大夫 次哗 太子詹事 谋反伏诛 自有传 少子广渊 善属文 世祖抚军谘议参军 领记室 坐晔事从诛 可知泰共五子 宋书 范晔传 晔外甥谢综 雅为晔所知 宋书 谢 景仁传 附弟述 传 述 三子 综 约 纬 同书又载 妹及妓妾来别 晔悲涕流 涟 综日 舅殊不同夏侯色 晔收泪而止 综母以子 弟自蹈逆乱 独不出视 晔语综日 姊今不来 胜人多也 可知泰有二女 一为范晔姊 适陈郡谢述 失名 暂命名为c 一为范晔妹 亦失名 暂命名为d 南史 向靖传 璩字伯玉 平北将军汪曾孙也 位 淮南太守 则少连孙 云 缜祖父璩之8 亦为范氏第六代 综上所述 可考范氏第六代六 男二女共八人 昂 暑 晏 c 晔 d 广渊 璩之 宋书 范晔传 哗及子蔼 遥 叔菱 并伏诛 粱书 儒林传 范缜传 祖璩之 中书郎 父漾 早卒 梁书 范云传 父抗 为郢府参军 南史 范云传 谓 范云 祖璩之 宋中书侍郎 可知璩之有二子 漾 抗 南史 范云传 云六岁 世说新语校笺 徐震垮著 中华书局 1 9 9 9 年2 月版 第1 9 3 页 2 按 晋书 范汪传 载范汪曾任 安北将军 来任过 平北将军 宋书 范豢传 泰 棍汪 晋安北 将军 晋书 儒林传 范弘之传 范弘之 字长文 安北将军汪之孙也 粱书 懦林传 范缜传 缜 晋安北将军汪六世孙 皆云汪为 安北将军 疑 梁书 及 南史 中 平北将军 为 安北 将军 之误 3 文选 梁 萧统编 唐 李善注 中华书局 1 9 7 7 年n 月版 第5 3 9 页 4 同上 第5 3 9 页 5 春秋谷粱传集解 晋 范宁著 唐 杨士勋琉 十三经注疏 本 浙江古籍出版社 1 9 9 8 年6 月版 第2 3 6 1 页 6 同上第2 3 5 8 页 7 补晋异姓封爵表 秦锡田撰 二十五史补编本 中华书局 1 9 8 6 年6 月版 第3 3 6 5 页 5 按两晋南朝时著录人名时 常在单名后加 之 字 参 南史 钟嵘传 顾暑其人考 邓国军 王发 国 文学遗产 2 0 0 6 年第3 期 故范云 范缜祖父 或称范璩之 或称范璩 本文从 粱书 儒林传 范 缜传 南史 范云传 作 璩之 9 陈澧 申范 叔篓不知是蔚宗之于 抑蔚宗叔名蒌也 见 二二十五史三编 第五分册 张舜徽主编 岳麓 社 1 9 9 4 年1 2 月版 第4 9 0 页 陈氏存疑 二鸣盛 卜七史商榷 范蔚宗以谋反睬 云 蔚宗 忽坐谋反 与其蚪了一弟 同死于市 卜七史商榷 清 e 呜盛撰 商务日j 书馆 1 9 5 9 年3 月版 第5 9 3 页 町见他认为叔蒌为晔子 今从e 说 叔篓 作哗于 7 就其姑夫袁叔明读毛诗 则抗有妹 适陈郡袁叔明 失名 暂命名为e 可考范氏第七代 五男一女共六人 蔼 遥 叔蒌 漾 抗 e 宋书 范晔传 蔼子鲁连 吴兴昭公主外孙 请全生命 亦得远徙 世祖即位得还 漾子缜 抗子云 见上段所引 梁书 梁书 范云传 云性笃睦 事寡嫂尽礼 家事必 先洛而后行 则云有兄 失名 暂命名为f 同 传 云日 老母弱弟 悬命沈氏 可知云有弟 失名 暂命名为g 故范氏第八代可考者四男一女共五人 鲁连 缜 f 云 g 粱书 儒林传 范缜传 子胥 字长才 梁书 范云传 子孝才嗣 范氏第 九代可考者仅此二人 胥 孝才 周书 范迪传 父胥 鄱阳内史 又云 迪弟通 胥 通是为范氏第十代 周书 范迪传 子裒 是为范氏第十一代 范裒之后 顺阳范氏子孙不闻 世系已无可考 第二节范氏家族发展历程 纵观两晋南朝顺阳范氏家族 其发展轨迹可谓有起有伏 范氏发迹于范晷 前已论述 晷之后 其子范广 范稚 范坚皆入史传 晋书 良吏传 范晷传 附 范广传 云 广字仲将 举孝廉 除灵寿令 不之官 元帝承制 以为堂邑令 后大旱 米 责 广散私谷振饥人 至数千斛 远近流寓归投之 户口十倍 可见范广颇有乃父循吏作风 范稚 少知名 辟大将军掾 早卒 晋书 范汪传 附 范 坚传 坚字子常 博学善属文 永嘉中 避乱江东 拜佐著作郎 抚军参军 讨苏峻 赐爵都亭侯 累迁尚书右丞 后迁护军长史 卒官 范坚生逢西晋 八王之乱 永嘉 中乃迁江东避乱 他曾讨苏峻有军功 又通经学 有文才 总的来说 范氏第二代皆能传承 家学 使范晷兴起的家门得以延续 第三代范隆乃范广养子 好学修谨 奉广如父 博通经籍 无所不览 著 春秋三传 撰 三礼吉凶宗纪 甚有条义 3 范启 虽经学不及坚 而以才义显于当世 于时清谈 之士庾稣 韩伯 袁宏等 并相知友 为秘书郎 累居显职 终于黄门侍郎 4 范隆 范启皆以才学知名 而真正为范氏家族奠定基础的 是范稚子范汪 晋书 范汪传 范汪 字玄平 雍州刺史晷之孙也 父稚 蚤卒 汪少孤贫 六岁过江 4 酿d i 家新 野庾氏 荆州刺史王澄见而奇之 日 兴范族者 铀是子也 年十三 丧母 居丧尽 礼 亲邻哀之 及长 好学 外氏家贫 无以资给 汪乃庐于园中 布衣蔬食 然薪写 书 写毕 诵读亦遍 遂博学多通 善谈名理 弱冠 至京师 属苏峻作难 王师败绩 汪乃遁逃西归 庾亮 温峤屯兵寻阳 时 行李断绝 莫知峻之虚实 成恐贼强 未敢轻进 及汪至 峤等访之 汪日 贼政令 不一 贪暴纵横 灭亡已兆 虽强易弱 朝廷有倒悬之急 宜时进讨 峤深纳之 是 日 护军 平南二府礼命交至 始解褐 参护军事 贼平 赐爵都乡侯 复为庾亮平西 8 陕已陪卷扎 1 l 传 稚难范释0 秋 k 附备 传 k 启传其传范释录降0 范著范附传忠传传变籍林征皿f 绎儒范书书书书晋隋晋晋l 参军 从讨郭默 进爵亭侯 辟司空郗鏊掾 除宛陵令 复参亮征西军事 转州别驾 汪为亮佐使十有余年 甚相钦待 转鹰扬将军 安远护军 武陵内史 征拜中书侍郎 从上引文可知范汪年少时便勤奋好学 儒玄并修 这是其日后发达的基础 汪曾为温峤参护军 事 庾亮参军 辟郗鉴掾 征讨苏峻时有军功 能文能武 名重一时 永和元年 公元3 4 5 年 桓温取代庾翼为荆州刺史 以汪为安西长史 永和三年 公元3 4 7 年 桓温出兵平蜀 把荆州委托给范汪留守 平蜀后 范汪进爵武兴县侯 然而 范汪并来因受桓温的赏识而为 其所用 相反地 他对桓温日益暴露的不臣之心深为不满 并故意疏离他 故温频请其为长 史 江州刺史 皆不就 自请还京 求为东阳太守 在任大兴学校 甚有惠政 温颇为忌恨 后 简文帝作相 甚相亲昵 除都督徐 兖 青 冀四州 扬卅f 之晋陵诸军事 安北将军 徐亮二州刺史 假节 1 范汪这种亲昵皇室而不与桓温合作的举动自然引起了桓温的忌恨 不久后桓温北伐 令汪率文武出梁国 找了个 失期 的借口把范汪免为庶人 范汪便索性 隐居吴郡 从容讲肆 不言枉直 年六十五而卒于家 赠散骑常侍 谥日穆 范汪之后 长子康嗣爵武兴县侯 早卒 事迹不详 范少连 李善注任畴 为范尚书让 吏部封侯第一表 时引王僧孺 范氏谱 日 少连 太子舍人 余杭令 2 范邵通儒术 曾参与范宁 春秋谷梁传集解 的编撰 范氏第四代最知名者乃范宁 范宁字武子 少笃学 多所通览 3 时孝武帝力图伸张皇权 重儒生 兴儒学 范 宁以儒学见长 故为所重 晋书 儒林传 徐邈传 范宁与邀皆得为帝所任使 共辅朝 廷之阙 范宁面对当时玄风盛行 儒道日替的现状 深为不满 以为其源始于王弼 何晏 二人之罪深于桀纣 4 并著论讨之 又以为释 谷梁传 者虽不少 然 皆肤浅末学 不经 师匠 辞理典据 既无可观 又引左氏 公羊 以解此 传 文义违反 斯害也已 于是 乃商略名例 敷陈疑滞 博示诸儒同异之说 乃与二三学士及诸子弟 各记所识 并言其 义 今撰诸子之言 各记其姓名 名日 春秋谷粱传集解 琪书 晋书 本传谓 其义 精审 为世所重 范宁崇儒抑俗 并深得简文帝信任 然深受桓温排挤打击 晋书 范 汪传 附 范宁传 简文帝为相 将辟之 为桓温所讽 遂寝不行 故终温之世 兄弟无 在列位者 直至温死后 始解褐为余杭令 在县兴学校 养生徒 洁己修礼 志行之士莫 不宗之 期年之后 风化大行 自中兴已来 崇学敦教 未有如宁者也 在职六年 迁临淮 太守 封阳遂乡侯 顷之 征拜中书侍郎 在职多所献替 有益政道 后因外甥王国宝谄 言 求补豫章太守 宁在郡又大设庠序 追人往交州采磐石 以供学用 改革旧制 不拘 常宪 远近至者千余人 资给众费 一出私禄 并取郡四姓子弟 皆充学生 课续五经 又 起学台 功用弥广 6 东晋玄风日竞 而宁大力办学 崇儒术 时人多不解此举 江州刺史 王凝之上书弹劾他 言宁 肆其奢浊 所为狼藉 7 帝以宁所务惟学 事久不判 会赦 免 5 宁 既罢官 家于丹阳 犹勤经学 终年不辍 年六十三 卒于家 观范宁一生 惟在崇儒与兴学 其虽为帝所重 亦颇受权势大族打击 仕途偃蹇 第五代范康子范弘之 雅正好学 以儒术该明 为太学博士 o 以通儒术入 晋书 儒 1 晋书 范汪传 2 文选 粱 萧统编 唐 李菩注 中华书局 1 9 7 7 年1 1 月版 第5 3 9 页 3 晋书 范汪传 附 范宁传 4 同上 5 春秋谷粱传集解 晋 范宁著 唐 杨士勋疏 十三经注琉 本 浙江古籍出版社 1 9 9 8 年6 月版 第2 3 6 l 页 6 晋书 范征传 附 范宁传 7 同 o 间f 9i 可j 1 0 晋书 儒林传 范弘之传 9 林传 才学兼美 又为人鲠直 受桓 谢世族压制 晋书 儒林传 范弘之传 弘之词 虽亮直 终以桓 谢之故不调 卒于余杭令 年四十七 范宁子范雍 范凯 也以儒学闻 名 并参与了范宁 春秋谷梁传集解 的编撰 范宁 春秋谷粱传集解序 业未及终 严 霜复坠 从弟雕落 二子泯没 天实丧予 何痛如之 1 二子 当指雍 凯 从其文看来 二人当殁于宁前 寿命不长 范宁长子范泰是范氏第五代乃至整个两晋南朝范氏家族中仕宦最为显赫者 泰初仕为太 学博士 卫将军谢安 骠骑将军会稽王道子二府参军 外弟王忱卒 泰被召为骠骑谘议参军 迁中书侍郎 后因父忧去职 袭爵阳遂乡侯 桓玄辅晋后 继续打击范氏 使御史中丞祖台 之奏泰居丧无礼 泰遂坐废徙丹徒 刘裕义旗建 范氏被桓氏压制的局面好转 泰遂起为国子博士 冠军将军 荆州刺史司 马休之以秦为长史 南郡太守 后 又除长沙相 散骑常侍 并不拜 入为黄门郎 御史中 丞 坐议殷祠事谬 白衣领职 出为东阳太守 2 卢循之难中 泰预发兵千人 开仓给廪 有军功 刘裕加泰振武将军 第二年又迁侍中 不久转度支尚书 又 转大司马左长史 右 卫将军 加散骑常侍 复为尚书 常侍如故 兼司空 刘裕封宋公 泰与袁湛授宋公九锡 极受刘裕器重 高祖还彭城 与共登城 秦有足疾 特命乘舆 泰好酒 不拘小节 通率 任心 虽在公坐 不异私室 离祖甚赏爱之 刘宋代晋后 重用寒族士人 打击世家大族 范泰作为刘宋佐命之臣 倍受刘氏倚重 高祖受命 拜金紫光禄大夫 加散骑常侍 明年 议建国学 以泰领国子祭酒 泰屡上书言政事 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少帝刘义符即位后 继续重用范泰 景平初 加位特进 明年 致仕 解国子祭酒 6 后因与徐羡之 傅亮等 不和 遂轻舟游东阳 任心行止 不关朝廷 有司劾奏之 太祖不问也 文帝即位后 元 嘉三年 徐羡之等伏诛 泰 进位侍中 左光禄大夫 国子祭酒 领江夏王师 特进如故 7 范泰身仕刘宋三朝 文帝对之恩重有加 上以泰先朝旧臣 恩礼甚重 以有脚疾 起居 艰难 宴见之日 特听乘舆到坐 所陈时事 上每优容之 8 泰卒于元嘉五年 追赠车骑 将军 侍中 特进 王师如故 谥日宣侯 9 范氏家族发展到范泰时可谓达一顶峰 宋书 范泰传 载泰共五子 长子昂 早卒 次子暑 宜都太守 次晏 侍中 光禄 大夫 次晔 太子詹事 谋反伏诛 自有传 少子广渊 善属文 世祖抚军诺议参军 领记 室 坐晔事从诛 昂 嚣 晏 广渊史无传 事迹不详 范云祖父范璩之 南史 范云传 谓 祖璩之 宋中书侍郎 事迹亦不详 范氏第六代最知名者乃范晔 范晔字蔚宗 范泰庶子 出继从伯范弘之 范哗博学多才 宋书 范哗传 谓 少好 学 博涉经史 善为文章 能隶书 晓音律 其父范泰又为一时名臣 故晔仕途起点就较 高 年十七 州辟主簿 不就 高租相国掾 彭城王义康冠军参军 随府转右军参军 入 补尚书外兵郎 出为荆州别驾从事史 寻召为秘书丞 父忧去职 服终 为征南大将军檀道 济司马 领新蔡太守 1 檀道济为北府军名将 晔为其司马 可谓少年得志 后随檀道济北 征 军还 为司徒从事郎 不久 又迁尚书吏部郎 春秋谷粱传集解 晋 范宁著 唐 杨士勋疏 i 本 浙江古籍出版社 1 9 9 8 年6 月版 第2 3 6 1 页 2 宋书 范泰传 同上 4 同上 5 同上 6 同上 7 吲上 o 同上 9 唰i 仲 来书 范哗传 云 嫡士毕随墨在官 口f 证哗为鬃庶子 i i 束书 范晔传 1 0 元嘉九年 因晔在刘义康母彭城太妃丧期内与弟广渊 司徒左西属王深开北牖听挽歌 触怒义康 把哗贬为宣城太守 范哗深受打击 郁郁不得志 故开始删众家 后汉书 为一 家之作 元嘉十六年 嫡母随兄嚣在官 亡 晔不按时奔赴 及行 又携妓随行 为御史中丞 刘损所奏 因太祖爱其才 并不加罪 服终 为始兴王浚后军长史 领下邳太守 不久迁左 卫将军 太子詹事 晔仕宦至此 也不可谓不够优宠 然接下来发生的范晔参与彭城王刘义 康谋反一事 几乎使范氏家族全盘覆灭 刘义康自元嘉十六年进位大将军 领司徒 总领朝政后 渐生篡夺帝位的野心 鲁国孔 熙先博学多才 其父因罪曾受刘义康庇护 故密怀报效 欲助义康称帝 孔熙先因晔甥谢综 的缘故得以接近范晔 晔贪爱熙先财宝 又爱其文艺 遂结为莫逆之好 晔本与文帝存有些 许芥蒂 故熙先以微言动晔 晔默然 其意乃定 元嘉二十二年九月 征北将军衡阳王义季 右将军南平王铄出镇 上于武帐冈祖道 晔等期以其日为乱 而差互不得发 2 十一月徐湛之上表揭发哗等罪状 并 悉出檄书 选 事 及同恶人名 手墨翰迹 3 晔先不服 上示以墨迹 哗乃具陈本末 因范晔此案牵 连 晔及子蔼 遥 叔萎并伏诔 哗兄弟子父已亡者及谢综弟纬 徙广州 5 蔼子鲁连 吴兴昭公主外孙 请全生命 亦得远徙 世祖即位得还 对范晔是否参与谋反一事 史学界曾有不同看法 清代乃至现代都有学者著文为范晔辩 护 认为范晔并未真正参与谋反 如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 范蔚宗以谋反诛 陈澧 申范 傅维森 缺斋遗稿 书宋范晔传后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 后汉书 张述祖 范蔚宗年 谱 等 7 且先把范晔是否谋反搁置不论 单就其事对范氏家族的发展来看 无疑是具毁灭 性打击的 范氏家族自范晷由良吏兴家之后 至范汪奠定基础 再经范宁 范康等继续传承 光大 家族地位不断上升 至范泰 历仕刘宋三朝 备受宠幸 显赫一时 总的来看 两晋 至刘宋时期 范氏家族都是走上坡路的 俨然成为高门之一 范宁时 其妹范盖适高门琅邪 王氏 至范晔时 其妹联姻世家大族陈郡谢氏 晔妹适陈郡谢述 其家族地位可见一斑 1 按彭城太妃甍年 宋书 范晔传 及 南史 范晔传 皆作 元嘉 元年 误 参见 宋书 范晔传 后 校勘记 2 宋书 范晔传 3 同上 4 同上 5 同上 6 同上 7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 范蔚宗以谋反诛 云 蔚宗 仕宋贵显 忽坐谋反 与其四子一弟同死于市 计蔚宗性轻躁不谨 与妄人孔熙先往还 是其罪耳 决不当有谋反事也 蔚宗善弹琵琶 文帝欲闻 终 不肯 其耿介如此 序 香方 一时朝贵成加刺讥 想平日恃才傲物 憎疾者多共相倾陷 宋书 全据 当时锻练之词书之 而犹详载其自辨语 南史 并此删之 则蔚宗冤竟不自矣 太祖 即文帝 委任沈演 之 庚炳之 范蔚宗等 然则争权妒宠 炳之倾害蔚宗 事所必有 今读其书 贵德义 抑势利 进处 士 黔奸雄 论儒学则深美糜成 褒党锢则推崇李杜 宰相多无述 而特表逸民 公卿不见采 而惟尊独 行 立言若是 其人可知 犯上作乱必不为也 十七史商榷 范蔚宗以谋反诛 清 王鸣盛攫 商务 印书馆 1 9 3 7 年6 月版 第5 9 3 5 9 6 页 陈澧 申范 认为 文帝素爱蔚宗 尚之 演之犹不能倾之t 若不加以谋反之实事 则湛之之简但云怨望讥谤犹无孟也 故以己之谋反移之于蔚宗 使尚之 演之得以 去其忌 而明其先见此 以熙先及综之谋牵连蔚宗甚易 熙先等年少官卑则诬蔚宗为首又甚易 且文帝 綮爱蔚宗 若不诬以为首或蒙宽宥 又认为沈约 宋书 范晔传 记载不实 乃 立意丑诋蔚宗 沈 休文与蔚宗何怨 与湛之何恩 何必如此 此必当时史官承何尚之等授意为之 沈休文仍之而不改也 申范 清 陈澧著 见 二十五史三编 第五分册 张舜徼主编 岳麓书社 1 9 9 4 年1 2 月版 第4 8 3 4 9 1 页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 后汉书 曰 范哗 具斯良史之才 而陷逆臣之辟 事出暧昧 辞尤枝捂 史传所书 显由诬捕 近儒王西庄氏力申辨 载所著 十七史两榷 中 其事甚明 奇冤始雪 盖蔚宗此 狱 揆之以事以势 以情以理 皆所必无 宋书 南宦 亦皆游移其辞 奉无疑据 实由香方之制 遍及盈廷 人上共仇 证成其狱 所 犬彘相逞之言 母弟饥寒之状 妹妾流涕之诀 皆由忌者横加诬螭 夫以武子名儒 宣挟名臣 蔚宗承其家学 尝言耻为丈土 其闰门无礼 岂争是邪 越缦堂凄书记 礴 李慈铭并 由厶龙辑 上海书店出版社 2 0 0 0 年6 月版 第2 3 7 页 张述祖 范蔚宗年普 总结前 人为范晔辩诬之语为 二f 二条 并认为 三氏 按 指上鸣盛 陈澧 傅维森 之辩 大酃中情合理 见 史学史研究 9 8 1 年第2 期 范氏完全有机会继续往高门发展 然而这一切都随着范晔谋反被诛一事而化为泡影 范哗谋 反被诛一事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家族成员牵连彼诛 以至范氏日益显赫的范宁一支自范哗之 后人丁稀少 子孙不显 另外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影响了其家族声誉 导致家族地位的迅速下 滑 范晔以后 范氏子孙皆以其事为耻 甚至称自己籍贯时也不称顺阳而改称其他地方 如 范氏第八代范云 范缜 梁书 及 南史 本传中都称其为 南乡舞阴人 盖与范哗一事 不无瓜葛 范哗少时 其兄范晏常说 此儿进利 终破门户 2 不幸竞成谶语 范氏第七代晔子范蔼 范遥 范叔蒌因其父一案牵连被诛 范蔼子鲁连亦受牵连被远徙 广州 后得还 生平事迹不详 范氏范少连一支此时崭露头角 少连孙范璩之有二子 范漾 范抗 范漾早卒 范抗曾为郢州蔡兴宗府参军 璩之有一女适陈郡袁叔明 陈郡袁氏乃普通 士族 可见其时范氏家族地位并不高 范氏经过几十年的沉寂之后 于第八代范缜 范云时又得以振兴 范缜少孤贫 然事母孝谨 年未弱冠 闻沛国刘璩聚众讲说 始往从之 卓越不群而 勤学 璩甚奇之 亲为之冠 在璩门下积年 去来归家 恒芒错布衣 徒行于路 刘璩是 当时著名的经学家 少笃学 博通 五经 儒学冠于当时 3 范缜从其门下 学问大 进 既长 博通经术 尤精 三礼 性质直 好危言高论 不为士友所安 缜初仕齐宁蛮主簿 累迁尚书殿中郎 齐武帝永明中 与从弟云 外弟萧琛等奉命与魏 氏和亲 著名邻国 竞陵王萧子良延览宾客 缜与梁武帝萧衍俱为西邸学士 故缜与萧衍得 以相识 齐明帝建武中 迁领军长史 出为宜都太守 因母忧去职 居南州 梁武帝萧衍代 齐后 缜因与武帝有西邸之旧 仕途较为顺利 及建康城平 以缜为晋安太守 在郡清约 资公禄而己 视事四年 征为尚书左丞 后因为为前尚书王亮辩护 触怒武帝 被徙广州 缜在南累年 追还京 既至 以为中书郎 国子博士 卒官 6 齐梁之际 佛教盛行 作为杰出的无神论者 范缜一生都坚持反佛 竞陵王萧子良崇佛 缜在西邸之时 曾和萧子良就有佛无佛问题进行过著名的辩论 对其主张的 神灭论 作了 充分的阐释 此论出 朝野喧哗 子良集僧难之而不能屈 后在宜都太守任上 性不信 神鬼 时夷陵有伍相庙 唐汉三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 江苏省南京市29中学2026届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江苏省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一模物理试题(无答案)
- 2026届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化学九上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辽宁省大连市名校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广西玉林市北流市2026届化学九上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
- 北京海淀人大附2026届九上化学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
- 做个有缘人第9课【老师您好】 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2015)初中心理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 2026届北京顺义化学九上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
- 商铺租赁合同签订中的租赁期限与续约规定
- 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互换性及技术测量》期末考试复习题
- 医院普通外科病史采集、查体及病历书写要点精讲课件
- 食品执行标准对照新版表
- 大班科学《神奇的洞洞》课件
- 第二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 控制计划CP模板
- 最新苏教牛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4《Hobbies》Grammar time 公开课课件
- 路面压浆施工方案
- 第8课时 主题阅读《雨的四季》-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 Linux基础入门培训
- 现场技术服务报告模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