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大为小应从把握题意入手.doc_第1页
化大为小应从把握题意入手.doc_第2页
化大为小应从把握题意入手.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大为小应从缩小题意入手 以话题作文“走近”为例湖州中学弁山校区 夏云陶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历史,总会看到一座座精神的坐标:拔山涉水,舍身求法的玄奘,“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寂寞斗士鲁迅,“真理面前半步也不后退”的布鲁诺,“不管怎样,总是爱他们”的特蕾莎蘑蘑贴近他们的身影,走进他们的心灵,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感悟呢? 请以“走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这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写作实践”中的一个作文题。歌颂人物,难免要体会其特质,感受其精神。笔者曾在随笔上看到一位成绩非常优异,写作水平相当高的学生发出了令人感受极深的慨叹:“我看所有的作文写来写去就那么些品质,实在是令人厌烦。然而,我们又能如何?”原来歌颂美德在教师看来是写出成功作文的必须的步骤,而在学生看来大有功利为主,实属无奈的意味。歌颂人物精神如果能用名人名言加以映衬,一般来说会显得更有说服力些;如果要找名言,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某些“名人名言类辞典”基本上细致到了以品质、行为、习俗等各方面内容为依据,将国内外人士的名言归了类。由此看来,歌颂美德的文章确实是不大可能有新颖的见解的了。按照上面这个作文题的提示语来看,这次作文中写的都是有影响的人物,这样的人物有哪些独特的品质是不能由习作者随意扭曲的;写作时习作者大都是根据一定的事实,复述已有的评价,多数人只能把出彩的机会寄托在文字功力上。创新余地不大,写作难度不大,习作者的写作热情也不会太高。热情缺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应该是这样的文章一般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大发感慨,根本没有作者自己的生活感受;陈辞滥调多了,确实会出现自己都不要看自己文章的情况。为了使学生对上面所说的问题有较为明确的认识,笔者便将作文题修改了一下: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历史,总会看到一座座精神的坐标:拔山涉水,舍身求法的玄奘,“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寂寞斗士鲁迅,“真理面前半步也不后退”的布鲁诺,“不管怎样,总是爱他们”的特蕾莎蘑蘑贴近他们的身影,走进他们的心灵,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感悟呢?请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学生都同意,修改后作文题的要求变宽泛了。那么,原题中指明要以“走近”为话题,肯定有特定的限制作用。“走近”一词的含义是值得咀嚼的。“走近”不等于“走进”,鉴定词意后再进行写作会使文章写得更有层次感,而且很容易写出联系自我的作文来。那时的作文将不再会是大片大片的人物评介,而会在文中出现各种源于大众生活的思考来。作文能显示“以我手写我心”“写出生活感受”等特色时,真正的丰富性就会展现出来,才会不落窠臼,才更容易出佳作。认识到这一点后,笔者觉得批改也有了更高更有说服力的标准;因为此时的学生作文看起来有了明显的区分度。“走近”有“亲近”“靠拢”的意思,由此,我们可以想到:亲近得有一定的过程,亲近应该是感受到了人物的某种亲切感后才产生的,亲近往往会带来某种平实的生活态度,亲近应该是因为发现了彼此可以平等相处的条件,而不是一种感到对方高高在上的瞻仰经过对限制语中的关键词词意的鉴定,题意就得到了有效的缩小。在这样的前提下,笔者对此次学生作文的质量进行了层次划分,情况如下:1、E档作文:机械的列举人物表现,甚至连生卒年与代表作(如果是文艺界人士)都不肯放弃,所有的材料并非全都在表达某一种精神品质,甚至某些素材根本没在表达特殊意图;材料胡乱堆砌,造成了材料不能为观点服务的毛病。2、D档作文:有大量的人物描绘与抒情,所选事物确实在表达同一个观点、同一种情怀,但是令人看不出层次;这类文章主要靠言辞气势取胜,虽无不可,但是对语言要求较高,很多同学不大写得出来,而且写的人多了,要出彩有难度。3、C档作文:选材得当,表意集中,显示了人物的特征,走进了人物的心灵深处,但是写完后令人感觉所写对象只能瞻仰,无法“亲近”,所以在写出层次感及写出自身的生活感方面是易有欠缺的。毕竟歌颂一个人的文章是很多的。如不想清楚,就很难有区分度。4、B档作文:太高标准的精神风范令人难以追求。所以若能在歌颂中体现出某个人物对于我们成长的普遍价值,甚至写出对此人的“亲近感”的文章,相对来说就较接近高考大纲中“写出生活感悟”的要求了。5、A档作文:符合前面的一些要求之外,若能体现出“走近”的逻辑过程的文章更能体现作者的思维发展状况,这样的文章肯定更易写出层次感,肯定会展现出学生成长的足迹。这种写法可以避免套作、宿构,才能比较公允地体现出“以我手写我心”的特色。毕竟歌颂名人的美文太多,高考优秀作文中便比比皆是,而且随便找个人来描写、叙述与评判的文章近年来逐渐地不被看好,在笔者看来,一部分原因是文章把对人物的介绍当作了主要成分,而把作者自身的情感与思想放在了次要的地位上,当思想成了材料的奴隶后,“观点统帅材料”的观念就被排斥了,作文就易走向浮滑,情感就易被淹没,观点就难以鲜明。 根据限定,鉴别话题中关键词的含义,确立了作文评价的依据,接下来该做的就是促动学生写出好的文章来了。文字基础相等的情况下,以上五类作文中除了第一类(E档作文)应该避免出现外,便可以根据自身的习惯与能力选择另四类文章来写了。下面便是这个作文题下写得比较成功的类型各异的二则范文。 范文一至尊红颜 张雯霞幽幽深宫,你是一朵铿锵玫瑰,较弱的肩膀担起天下的希望,你从不被三从四德所禁锢,默默地演绎属于自己的繁华,你创造了中国历史的传奇,凭借自己的实力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昭示着你不可一世的霸气,可这荣耀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无奈,痛楚,辛酸.溺女,弑子,摄夫,宠张,你遭受了千万人的唾骂,好一句“狐媚偏能惑主”,好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是谁又能体会到你的不舍与无奈,你的痛楚与寂寥。世上能有几个女人敢这样?一个女人达到了恐怕连男人都无法企及的高度,相信历史是公正的,他无法抹去你的成就。因为你,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你继续了贞观之治的大好局面。正如世上千千万万的女子一样,你也有一颗普通的女儿心。你有海棠般娇羞的容颜,你有菊花般孤高的傲世风骨,你有桃花般红消香断的泪痕,你有柳絮般飘飞的沉思.你才貌出众,才会让唐高宗为之倾心,你也希望有一个爱自己疼自己的男人,在你累的时候,有一个宽大的肩膀让你依靠。我欣赏历史上的女性。妲己,有妖娆,有商纣王为她建造的“酒池肉林”;褒姒,有冷艳,有周幽王为博红颜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壮举;玉环,有华贵,有唐玄宗为她而置大唐江山于不顾的真心.谁说红颜就是祸水?红颜本身并无错,她们只是得到作为一个女人应该得到的男人的宠爱。武媚娘亦是如此,得到高宗的宠爱并不是她的错,而成为女皇,靠的是她自己的实力。谁说女子不如儿郎,是谁说柔胜不了刚,她也曾一枝山花笑烂漫,转瞬间咤叱在九天之上,看千古风流人物还有谁,独秀一枝万年长。是功是过,是好是坏,留一块无名碑待后人评论。 点评此文用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情,较易引发对人物的揣测、语言,有一种人物近在眼前的感觉。整散结合,在高考优秀作文中常见此类语言风格的文章。更值得肯定的一点是,此文写出了武则天具有的普通女子的特点,在历史重大事件的映衬下,武则天人性化的一面显得更为动人,这也是能与作者这个普通女生产生共鸣的地方,所以此文与一般的咏颂人物的散文在思想性是不一样的。文中有“我”的生活感触,体现了“亲近”一词的内涵。可惜的是,对于世人的评价,作者没有站在更宏观的角度来作出分析。范文二最 美 走近贝多芬朱修近最近读过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我再一次感到震撼。如果说之前对于贝多芬的印象,仅仅源于他“音乐巨人”的地位,那么这一次,就远不止这些。首先,他长得并不美。矮小粗壮,额头突起,头发浓密,牙床甚至可怕至极。这样的形象,符合每一位普通的中年男子,却始终无法让我将他与一位伟大的音乐家联系起来,然而,他毕竟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只有他的眼睛,却透出他全部的艺术家气质与深邃的思想。罗曼罗兰这样形容他的眼睛:双眼闪烁着一种神奇的力,使所有看到他的人都为之震慑这两只很小而又深邃的眼睛兴奋或激愤时会突然变大,在眼眶里转动,反映出它们夹带着一种奇妙真理的全部思想来。仅仅是一双眼睛,足以让人用“神奇”来形容,也足以昭示他不俗的一生。贝多芬的确没有美丽的外表,但这并不影响他追求美的脚步。他曾在写给贝蒂娜的信中提到过:为了更美,没有一条规则是不可以打破的。因此在艺术上,他是美的追随者。他看似孤僻高傲,实则是不想让他的音乐添上过分世俗的色彩;他虔诚地对待音乐,并近乎固执地认为:如果不具备别人的精神以及宗教观而一味效仿别人的音乐,是十分荒谬的。如同许多音乐家一样,贝多芬在音乐上对美的追求,极大地影响了他对人生的追求。青年的时候,他的确追求、也曾拥有过美丽的爱情。那时的他,穿着考究,心情开朗,以至于所有人都未能察觉他的重听,认为他只是一个稍微有点近视的健康人;他幽默风趣,彬彬有礼,能容忍讨厌的人,也能博得周围人的欢心;他兴趣盎然,灵感涌现,他的艺术才华开出了最灿烂的花朵。然而终究是因为世俗,使得他被爱情抛弃,成了他一生的创伤。后来,他的听力日渐衰弱。尽管他的内心痛苦挣扎,但除了几个极少数的真心朋友,他并不想让任何人知道他的耳疾。他始终是追求完美的,他不想因自己的缺陷而获得别人世俗的眼光。他从一开始就给自己的音乐赋予了巨大的责任让人类在音乐中获得幸福。因此,他自己所承受的痛苦与冷漠就显得微不足道。人生的最后几年,纵使他遭受着耳聋的巨大痛苦,纵使他忍受着整个维也纳给予他的冷漠,纵使他发出“我被整个人类抛弃了”这样无限悲凉的感慨,他还是没有忘记自己音乐的使命。他不断创造出震撼人心的作品,然而一片欢呼之后,他只有一个人默默忍受寂寞与悲凉。直到他死的时候,还是一个陌生人替他合上了双眼。也直到这一刻,他终于以死结束了长久的痛苦,也停下了追求更美的脚步。这样的贝多芬,他长得不美,却一生追求更美。当我读完他的传记,在我心里,他是最美。 点评此文由特殊的现象(贝多芬丑陋的外貌)辟入,再由贝多芬独特的眼神中透出的气质转为对人物内心美质的体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