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 程 教 学 大 纲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沈阳化工学院教务处编沈阳化工学院教务处编 20072007 年年 9 9 月月 目 录 线性代数 课程教学大纲 1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课程教学大纲 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课程教学大纲 8 电路分析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 12 工程制图 课程教学大纲 23 模拟电子技术 课程教学大纲 30 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教学大纲 36 高频电子技术 课程教学大纲 41 数据结构 课程教学大纲 46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课程教学大纲 50 电子线路 CAD 课程教学大纲 54 通信原理 课程教学大纲 58 信号与系统 课程教学大纲 64 专业英语 课程教学大纲 70 专业外语 教学大纲 73 专业外语 课程教学大纲 75 电子工艺及工程设计 课程教学大纲 78 数字系统设计 课程教学大纲 84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程教学大纲 87 嵌入式系统 课程教学大纲 90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课程教学大纲 93 单片机系统及 C 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教学大纲 95 数据通讯与计算机网络 课程教学大纲 98 集成电路工艺原理 课程教学大纲 103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 课程教学大纲 107 芯片系统设计 课程教学大纲 113 常用电器元件 课程教学大纲 115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课程教学大纲 118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课程教学大纲 124 DSP 原理及应用 课程教学大纲 127 Linux C 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教学大纲 132 VC 程序设计 课程教学大纲 135 软件工程导论 教学大纲 137 VB 程序设计 课程教学大纲 140 设备驱动程序设计 课程教学大纲 146 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教学大纲 148 数字信号处理 课程教学大纲 152 计算机控制技术 课程教学大纲 157 半导体物理学 课程教学大纲 161 集成电路测试技术 课程教学大纲 167 1 线性代数线性代数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 Linear Algebra 课程编号课程编号 0310032001 课程计划学时课程计划学时 32 学时 学分学分 2 学分 课程简介课程简介 线性代数 是大学本科生一门重要的数学基础课 它不仅是数学专业的基础 它的理论和方法 在计算机 物理 电子 化工等学科以及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中都有很重要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 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线性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了解一些基本概念的应用背景 以矩阵为 工具能独立地分析和解决某些理论和实际问题 本课程通过各个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 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获得近代科学技术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一 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一 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第一章 行列式行列式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 n 阶行列式的定义 性质及行列式按行 列 展开法则 并利用这一法则并结合行 列式的性质计算一般难度的行列式 有关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必要条件 难点 难点 n 阶行列式的性质及其利用其性质求基本或有一般难度的 n 阶行列式 第一节第一节 二阶与三阶行列式二阶与三阶行列式 本节要求了解二阶与三阶行列式的定义 考核概率 5 第二节第二节 全排列及其逆序数全排列及其逆序数 本节要求了解全排列 逆序数及其求法 考核概率 0 第三节第三节 n n 阶行列式的定义阶行列式的定义 本节要求理解 n 阶行列式的定义 考核概率 10 第四节第四节 对换对换 本节要求了解对换的定义及其性质 考核概率 0 第五节第五节 行列式的性质行列式的性质 本节要求掌握 n 阶行列式的性质及其利用其性质求基本或有一般难度的 n 阶行列式 考核概率 100 第六节第六节 行列式按行 列 展开行列式按行 列 展开 本节要求理解范德蒙行列式 考核概率 30 掌握行列式按行 列 展开法则 考核概率 80 第七节第七节 克拉默法则克拉默法则 本节要求了解克拉默法则 考核概率 10 掌握有关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必要条件 考核 概率 30 第二章第二章 矩阵及其运算矩阵及其运算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 矩阵的定义 一些特殊的矩阵 矩阵的运算规律 特别是矩阵的乘法 方阵的伴随阵 2 的构造及其性质 逆阵存在的充要条件及求法 难点 难点 逆阵存在的充要条件及求法 第一节第一节 矩阵矩阵 本节要求掌握矩阵的定义 线性变换与矩阵的关系及一些特殊的矩阵 考核概率 100 第二节第二节 矩阵的运算矩阵的运算 本节要求掌握矩阵的运算规律 特别是矩阵的乘法 掌握方阵行列式的定义及运算规律 方阵的 伴随阵的构造及其性质 考核概率 100 第三节第三节 逆阵逆阵 本节要求掌握方阵的逆阵的概念 逆阵存在的充要条件及求法 考核概率 100 第四节第四节 矩阵的分块法矩阵的分块法 本节要求了解矩阵分块法及分块矩阵的运算规则 考核概率 20 第三章第三章 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 矩阵的秩的定义 性质及求法 可逆阵的逆阵的求法以及解矩阵方程 n 元齐次线性 方程组和 n 元非齐性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要条件及其解法 难点 难点 n 元非齐性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第一节第一节 矩阵的初等变换矩阵的初等变换 本节要求了解矩阵的初等变换的定义 矩阵之间的等价定义及其阶梯形 最简形定义 考核概率 30 第二节第二节 初等矩阵初等矩阵 本节要求理解初等矩阵的定义 性质及其方阵可逆 等价的充分必要条件 掌握用初等行变换求 方阵的逆阵以及解矩阵方程 考核概率 100 第三节第三节 矩阵的秩矩阵的秩 本节要求理解矩阵的秩 掌握矩阵秩的求法 考核概率 80 第四节第四节 线性方程组的解线性方程组的解 本节要求掌握 n 元齐次线性方程组和 n 元非齐性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要条件 并求其解 考核概 率 100 第四章第四章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 n 维向量组的线性相关组合 线性相关 线性无关 等价的概念 性质及判定定理 矩阵的秩和向量组的秩两者之间的关系 齐次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用对应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 求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难点 难点 n 维向量组的线性相关 线性无关 齐次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用对应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 础解系求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第一节第一节 向量组及其线性组合向量组及其线性组合 本节要求理解 n 维向量的定义及向量组的线性组合 掌握向量与向量组 向量组与向量组等价 线性表示的充要条件 考核概率 60 第二节第二节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本节要求掌握 n 维向量组的线性相关 线性无关 等价的概念 性质及判定定理 考核概率 3 80 第三节第三节 向量组的秩向量组的秩 本节要求掌握最大无关组的定义 等价定义及矩阵的秩和向量组的秩两者之间的关系 考核概率 70 第四节第四节 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 本节要求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 解空间的概念 基础解系的定义及求法 非齐次线性方 程组解的性质 解的结构 掌握齐次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掌握用对应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求解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考核概率 100 第五节第五节 向量空间向量空间 本节要求了解向量空间 子空间的定义 维数及基的概念和有关性质 考核概率 20 第五章第五章 相似矩阵及二次型相似矩阵及二次型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 把基化为正交规范基的施密特正交化过程 方阵的特征多项式 特征值 特征向量的 求法 用正交阵将 n 阶实对称阵对角化 用正交变换化二次型成标准形 难点 难点 方阵的特征多项式 特征值 特征向量的求法 用正交变换化二次型成标准形 第一节第一节向量的内积 长度及正交性向量的内积 长度及正交性 本节要求了解向量的内积 长度 夹角的概念 掌握正交向量组 向量空间的正交规范基的定义 性质及把基化为正交规范基的施密特正交化过程 考核概率 100 第二节第二节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本节要求掌握方阵的特征多项式 特征值 特征向量的定义 性质和求法 考核概率 100 第三节第三节 相似矩阵相似矩阵 本节要求了解矩阵相似的定义及 n 阶方阵 A 与对角阵相似的充要条件 考核概率 90 第四节第四节 对称矩阵的对角化对称矩阵的对角化 本节要求掌握正交阵的定义 性质并会求正交阵将 n 阶实对称阵对角化 考核概率 100 第五节第五节 二次型及其标准形二次型及其标准形 本节要求了解二次型的矩阵表示 掌握二次型的定义并会用正交变换化二次型成标准形 考核概 率 100 第六节第六节 用配方法化二次型成标准形用配方法化二次型成标准形 本节要求了解用配方法化二次型成标准形 考核概率 20 第七节第七节 正定二次型正定二次型 本节要求了解正定二次型的定义及判定 考核概率 80 二 二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一览表教学内容学时分配一览表 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建议的教学组织形 式 方法 手段 二阶与三阶行列式 全排列及其逆序数 n 阶行列式的定义 20 讲授 对换 行列式的性质 20 讲授 行列式按行 列 展开 克拉默法则 习题课 20 讲授 矩阵 矩阵的运算 一 二 三 四 20 讲授 矩阵的运算 五 六 逆矩阵 20 讲授 4 矩阵分块法 习题课 20 讲授 矩阵的初等变换 初等矩阵 20 讲授 矩阵的秩 线性方程组的解 定理 4 例 9 10 11 20 讲授 线性方程组的解 例 12 定理 5 6 7 8 9 习题课 20 讲授 向量组及其线性组合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20 讲授 向量组的秩 线性方程组的结构 20 讲授 向量空间 习题课 20 讲授 向量的内积 长度及正交性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20 讲授 相似矩阵 对称矩阵的相似矩阵 20 讲授 二次型及其标准型 用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型 20 讲授 正定二次型 习题课 20 讲授 合计 320 三 三 大纲附录大纲附录 1 1 建议教材 建议教材 线性代数 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 线性代数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卢刚主编 2 2 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1 线性代数题解精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赵德修 孙清华主编 2 线性代数同步测试 东北大学出版社 谢延波主编 3 3 有关说明 有关说明 教学主要以讲授为主 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以及学生的专业需要 可增加或加深内容 还可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结合 进行生 像动感教学 5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 Complex Analysis and Integral Trasformation 课程编号课程编号 0310052001 课程计划学时课程计划学时 32 学时 学分学分 2 学分 课程简介课程简介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是高等工科学校电类专业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 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 统地获得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中必要的基础理论和常用的运算方法 培养学生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 能熟练运用积分变换解决一些问题 为后继课程和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 其任务是教 会学生掌握复数与复变函数 解析函数 复变函数积分 复级数 留数 傅立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 等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能力 四 四 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篇第一篇 复变函数复变函数 第一章第一章 复数与复变函数复数与复变函数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 复数的运算 复变函数 难点 难点 复数的运算 第一节第一节 复数复数 本节要求了解复数的运算 考核概率 20 第二节第二节 复变函数复变函数 本节要求了解常见初等复变函数 考核概率 30 第二章第二章 导数导数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 解析函数及函数解析的充要条件 调和函数 难点 难点 调和函数 第一节第一节 导数导数 本节要求掌握复变函数可导的充要条件及柯西 黎曼方程 考核概率 50 第二节第二节 解析函数解析函数 本节要求掌握初等函数的解析性 函数解析的充要条件 考核概率 100 第三节第三节 调和函数调和函数 本节要求理解调和函数 已知实部或虚部的解析函数的表达式 考核概率 80 第三章第三章 积分积分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 柯西定理及其推广 柯西积分公式 解析函数的导数 难点 难点 柯西定理及其推广 柯西积分公式 解析函数的导数 第一节第一节 复变函数积分的概念 性质 计算复变函数积分的概念 性质 计算 本节要求了解复变函数的不定积分 定积分 理解积分值的计算 考核概率 30 6 第二节第二节 柯西定理及其推广柯西定理及其推广 本节要求掌握柯西定理及其推广 考核概率 100 第三节第三节 柯西积分公式柯西积分公式 本节要求掌握柯西积分公式 考核概率 100 第四节第四节 解析函数的导数解析函数的导数 本节要求掌握解析函数的导数 考核概率 100 第四章第四章 级数级数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 幂级数 泰勒级数 罗朗级数 难点 难点 罗朗级数 第一节第一节 收敛序列与收敛级数收敛序列与收敛级数 本节要求了解收敛序列 收敛数项级数及函数项级数 考核概率 10 第二节第二节 幂级数幂级数 本节要求了解幂级数的收敛半径及其和函数的性质 考核概率 50 第三节第三节 泰勒级数泰勒级数 本节要求了解泰勒级数 考核概率 30 第四节第四节 罗朗级数罗朗级数 本节要求掌握罗朗级数的概念及解析函数的罗朗展式 考核概率 100 第五章第五章 留数留数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 孤立奇点的分类 留数的计算 留数定理 无穷远点的留数及留数对定积分计算的应 用 难点 难点 留数的计算 第一节第一节 解析函数的孤立奇点解析函数的孤立奇点 本节要求了解解析函数在无穷远点的性质 理解零点与极点的关系 掌握孤立奇点的分类 考核 概率 80 第二节第二节 留数的一般理论留数的一般理论 本节要求掌握留数的计算 留数定理 无穷远点的留数 考核概率 100 第三节第三节 留数对定积分计算的应用留数对定积分计算的应用 本节要求了解留数对定积分计算的应用 考核概率 30 第二篇第二篇 积分变换积分变换 第一章第一章 傅里叶变换傅里叶变换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 傅里叶变换的概念 性质及函数 难点 难点 傅里叶变换的概念 性质及函数 第一节第一节 傅里叶积分傅里叶积分 本节要求了解傅里叶积分的定义 傅里叶积分定理 频谱 考核概率 10 第二节第二节 傅里叶变换傅里叶变换 本节要求掌握傅里叶变换及其性质 考核概率 60 第三节第三节 函数函数 7 本节要求掌握函数定义 性质及其傅里叶变换 考核概率 80 第二章第二章 拉普拉斯变换拉普拉斯变换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 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及其应用 拉普拉斯逆变换 难点 难点 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及其应用 拉普拉斯逆变换 第一节第一节 拉普拉斯变换的概念 拉普拉斯变换的概念 本节要求了解拉普拉斯积分及拉普拉斯变换 考核概率 40 第二节第二节 拉普拉斯逆变换拉普拉斯逆变换 本节要求掌握拉普拉斯逆变换 考核概率 100 第三节第三节 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 本节要求理解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 考核概率 70 第四节第四节 拉普拉斯变换的应用拉普拉斯变换的应用 本节要求掌握拉普拉斯变换的应用 考核概率 100 五 五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一览表教学内容学时分配一览表 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建议的教学组织形 式 方法 手段 复数与复变函数 20 讲授 解析函数的概念 初等函数的解析性 函数解析的充要条件 20 讲授 调和函数 习题课 20 讲授 复变函数积分的概念 柯西定理及其推广 待续 20 讲授 柯西定理及其推广 续完 20 讲授 柯西积分公式 解析函数的导数 20 讲授 解析函数与调和函数的关系 习题课 20 讲授 收敛级数 幂级数 泰勒级数 20 讲授 罗朗级数 20 讲授 解析函数的孤立奇点 20 讲授 留数的一般理论 20 讲授 留数对定积分计算的应用 20 讲授 傅氏积分 傅氏变换 20 讲授 傅氏变换的性质 函数 20讲授 拉氏变换的概念 拉氏变换的逆变换 20 讲授 拉氏变换的性质 拉氏变换的应用 20 讲授 合计 320 六 六 大纲附录大纲附录 1 1 建议教材 建议教材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高等教育出版社 苏变萍 陈东立编 2 2 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1 积分变换 高等教育出版社 南京工学院数学教研室编 第三版 2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薛以锋等编 3 复变函数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钟玉泉编 3 3 有关说明 有关说明 教学主要以讲授为主 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知 8 识情况 以及学生的专业需要 可增加或加深内容 还可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结合 进行生 像动 感教学 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 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课程编号课程编号 0310042001 课程计划学时课程计划学时 32 学时 学分学分 2 学分 课程简介课程简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是工科院校开设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 它是研究大量随机现象客观规律性的 一门数学课程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它不仅形成 了结构宏大的理论 而且在很多科学研究 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等领域里有愈来愈多的应用 由于其 应用的广泛性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被列为工科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 本课程通过各个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处理随机现象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解决有 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获得近代科学技术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一 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一 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第一章 随机事件随机事件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 随机试验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 事件之间的关系及其运算 难点 难点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 事件之间的关系及其运算 第一节第一节 样本空间和随机事件样本空间和随机事件 本节要求了解随机试验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 考核概率 20 第二节第二节 事件关系和运算事件关系和运算 本节要求了解事件之间的关系及其运算 考核概率 30 第二章第二章 事件的概率事件的概率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 概率的定义 性质及其运算 概率的统计定义 古典概率 几何概率 难点 难点 古典概率 几何概率 第一节第一节 概率的概念概率的概念 本节要求了解频率 概率的定义 考核概率 50 第二节第二节 古典概型古典概型 本节要求掌握古典概型的定义及计算法 考核概率 100 第三节第三节 几何概型几何概型 本节要求掌握几何概型的定义及计算法 考核概率 80 第四节第四节 概率的公理化定义概率的公理化定义 本节要求了解概率的公理化定义及其性质 考核概率 10 第三章第三章 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 条件概率及三个重要公式 乘法公式 全概率公式 贝叶斯公式 事件的独立性 贝 努利 Bernoulli 试验及二项概率 难点 难点 全概率公式 贝叶斯公式 10 第一节第一节 条件概率条件概率 本节要求了解条件概率定义及乘法公式 考核概率 30 第二节第二节 全概率公式全概率公式 本节要求掌握全概率公式 考核概率 100 第三节第三节 贝叶斯公式贝叶斯公式 本节要求掌握贝叶斯公式 考核概率 80 第四节第四节 事件的独立性事件的独立性 本节要求掌握事件的独立的概念 考核概率 100 第五节第五节 贝努利 贝努利 Bernoulli 试验及二项概率 试验及二项概率 本节要求掌握贝努利 Bernoulli 试验及二项概率 考核概率 100 第四章第四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见分布 连续性随机变量及其概率 密度函数 连续性随机变量常见的分布 难点 难点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连续性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 第一节第一节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 本节要求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 掌握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概念及其性质 考核概率 100 第二节第二节 离散型随机变量离散型随机变量 本节要求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见分布 考核概率 90 第三节第三节 连续型随机变量连续型随机变量 本节要求掌握连续性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函数 连续性随机变量常见的分布 考核概率 100 第五章第五章 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 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 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定 义及其判别法 难点 难点 二维离散型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 随机变量的独立性的判别 第三节第三节 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本节要求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函数 考核概率 50 第二节第二节 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 本节要求掌握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考核概率 50 第三节第三节 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 本节要求里掌握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函数的性质 掌握二维均匀分布 二维正态分 布 考核概率 80 第四节第四节 边缘分布边缘分布 本节要求理解边缘分布函数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律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边缘密度函数 考核概率 50 第五节第五节 随机变量的独立性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本节要求理解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定义及其判别法 考核概率 80 11 第六章第六章 维随机变量的函数及其分布维随机变量的函数及其分布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 一 二维随机变量的函数及其分布 难点 难点 一 二维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 第一节第一节 一维随机变量的函数及其分布一维随机变量的函数及其分布 本节要求掌握一维离散型 连续型维随机变量的函数及其分布 考核概率 90 第四节第四节 二维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二维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 本节要求理解二维离散型 连续型维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 考核概率 70 第七章第七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 随机变量数学期望的定义及其性质 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 随机变量方差的定义 及其性质 几种重要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 中心极限定理 难点 难点 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及方差 几种重要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 中心 极限定理 第一节第一节 数学期望数学期望 本节要求掌握随机变量数学期望的定义及其性质 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以及几种重要随机变 量的数学期望 考核概率 100 第三节第三节 方差和标准差方差和标准差 本节要求掌握随机变量方差的定义及其性质以及几种重要随机变量的方差 考核概率 100 第三节第三节 协方差和相关系数协方差和相关系数 本节要求了解协方差 相关系数的定义与计算公式 考核概率 10 第四节第四节 契比雪夫不等式及大数定律契比雪夫不等式及大数定律 本节要求了解切比雪夫不等式及大数定律 考核概率 10 第五节第五节 中心极限定理中心极限定理 本节要求掌握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和德莫弗 拉普拉斯 Demoivve Laplace 中心极限定理 考核概率 80 七 七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一览表教学内容学时分配一览表 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建议的教学组织形 式 方法 手段 样本空间和随机事件 事件关系和运算 习题课 20 讲授 概率的概念 古典概型 20 讲授 几何概型 概率的公理化定义 习题课 20 讲授 条件概率 全概率公式 20 讲授 贝叶斯公式 事件的独立性 20 讲授 伯努利实验和二项概率 习题课 20 讲授 随机变量及分布函数 离散型随机变量 20 讲授 连续形随机变量 习题课 20 讲授 二维随机变量及分布函数 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 20 讲授 二维连续形随机变量 边缘分布 20 讲授 随机变量的独立型 习题课 20 讲授 一维随机变量的函数及其分布 20 讲授 12 二维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 习题课 20 讲授 数学期望 方差和标准差 20 讲授 协方差和相关系数 切比雪夫不等式及大数定律 20 讲授 中心极限定理 习题课 20 讲授 合计 320 八 八 大纲附录大纲附录 1 1 建议教材 建议教材 概率统计简明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 2 2 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盛骤 谢式千 潘承毅编 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龙永红主编 第二版 3 3 有关说明 有关说明 教学主要以讲授为主 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以及学生的专业需要 可增加或加深内容 还可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结合 进行生 像动感教学 13 电路分析基础电路分析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Theory of circuit 课程编号 课程编号 1510064002 课程计划学时 课程计划学时 80 授课学时 64 实验学时 16 学分 学分 4 5 课程简介课程简介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测控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 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通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电 路的基本理论 分析电路的基本方法 以及进行实验的初步技能 并为后续课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理论严密 逻辑性强 对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 点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都有重要的作用 一 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一 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本章重点是电流和电压参考方向的概念 功率的计算 本章重点是电流和电压参考方向的概念 功率的计算 电路元件特性 电路元件特性 以及基尔霍夫定律 难点以及基尔霍夫定律 难点 是参考方向的概念及应用 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 全章课堂讲授是参考方向的概念及应用 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 全章课堂讲授 6 6 学时 实验学时 实验 1 1 学时 学时 第一节第一节 电路及电路模型电路及电路模型 要求了解电路的作用 考核概率 1 理解实际电路的电路图和电路模型 考核概率 1 掌握 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考核概率 80 1 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电源 负载和中间环节 2 电路的作用 实现电能的传输和变换 实现信号的传递和处理 3 实际电路的电路图和电路模型 第二节第二节 电流 电压参考方向电流 电压参考方向 理解电流 电压参考方向的含义 考核概率 50 第三节第三节 电功率和能量电功率和能量 理解功率的定义 考核概率 50 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考核概率 80 1 功率的定义 2 功率计算方法 第四节第四节 电路元件电路元件 要求了解电路集总参数的概念 考核概率 1 第五节第五节 电阻元件电阻元件 要求了解电阻和电导的定义 考核概率 1 理解元件属性 考核概率 10 掌握元件伏安关 系 考核概率 100 1 电阻定义 模型 2 伏安关系 3 电导 14 第六节第六节 电压源和电流源电压源和电流源 要求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的定义 考核概率 1 理解元件属性 考核概率 10 掌握元件伏 安关系 考核概率 100 1 电压源定义 模型 元件约束 2 电流源定义 模型 元件约束 第七节第七节 受控电源受控电源 要求了解受控电源的定义 考核概率 1 理解元件属性 考核概率 10 掌握元件伏安关系 考核概率 100 1 受控电源定义及分类 模型 元件约束 第八节第八节 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要求了解基尔霍夫定律的适用条件 考核概率 50 理解电路常用术语 考核概率 10 掌 握利用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电路的方法 考核概率 100 1 支路 节点 回路 网孔的概念 2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KCL 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KVL 本章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形式 讨论电路的组成及作用 实验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1 学时 作业为 习题 1 1 4 5 7 9 10 16 17 第二章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本章重点是本章重点是电阻的串联 并联和混联电阻的串联 并联和混联 电源的串联和并联电源的串联和并联 电源的电源的等效变换等效变换 以及以及二端网络的输二端网络的输 入电阻入电阻 难点是 难点是电阻的混联电阻的混联等效 等效 电源的电源的等效变换及应用 等效变换及应用 二端网络的输入电阻的求法二端网络的输入电阻的求法 全章课堂讲 全章课堂讲 授授 4 学时 学时 第一节第一节 引言引言 要求了解不同类型电路的定义 考核概率 1 第二节第二节 电路的等效变换电路的等效变换 要求理解等效的含义 考核概率 10 第三节第三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要求理解电阻的串联 并联的概念 考核概率 10 掌握分压公式和分流公式的用法和电阻的 混联等效变换方法 考核概率 100 1 电阻的串联等效 并联等效 2 分压电路和分流电路 3 电阻的混联等效 第四节第四节 电阻的电阻的 Y 形联结与形联结与 形联结的等效变换形联结的等效变换 要求理解电阻的 Y 形联结与 形联结的等效变换 考核概率 10 掌握等效变换公式 考核概 率 10 1 电阻的 Y 形联结与 形联结的等效变换公式及应用 第五节第五节 电压源 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电压源 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 要求掌握独立电源的串联等效 并联等效 考核概率 100 15 1 独立电源的串联等效 2 独立电源并联等效 第六节第六节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要求掌握实际电源等效变换条件及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考核概率 50 1 实际电源等效变换条件 2 实际电源等效变换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第七节第七节 输入电阻输入电阻 要求理解输入电阻的定义 考核概率 10 掌握求无源二端网络输入电阻的方法 考核概率 50 1 输入电阻的定义 2 求无源二端网络输入电阻的方法 本章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形式 讨论电路等效的含义 作业为习题 2 4 10 11 13 14 第三章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本章重点是本章重点是网孔电流法 节点电压法网孔电流法 节点电压法 难点是 难点是网孔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网孔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的应用 全章课堂讲授的应用 全章课堂讲授 4 学时 习题课学时 习题课 2 学时学时 第一节第一节 电路的图电路的图 要求了解图和有向图的概念 考核概率 1 1 电路的图 2 电路的有向图 第二节第二节 KCL 和和 KVL 的独立方程数的独立方程数 要求理解 KCL 和 KVL 的独立方程数 考核概率 10 第三节第三节 支路电流法支路电流法 要求了解支路电流法的适用条件 考核概率 10 理解支路电流法的含义 考核概率 10 掌握利用支路电流法分析电路的方法 考核概率 50 1 支路电流法 2 独立方程的列写方法 第四节第四节 网孔电流法网孔电流法 要求理解网孔电流的概念 考核概率 10 掌握利用网孔电流方法分析电路的方法 考核概率 100 1 网孔电流的概念 2 建立网孔电流方程的方法 第五节第五节 回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 要求学生自学本节内容 理解回路电流法的概念 考核概率 0 第六节第六节 节点电压法节点电压法 要求理解节点电压的概念 考核概率 10 掌握利用节点电压方法分析电路的方法 考核概率 100 1 参考零电位的概念 节点电压的概念 16 2 建立节点电压方程的方法 本章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形式 讨论电路不同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作业为习题 3 7 8 10 11 19 21 第四章第四章 电路定理电路定理 本章重点是本章重点是叠加定理 戴维南定理和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叠加定理 戴维南定理和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难点是应用不同定理分析电路问题 全 难点是应用不同定理分析电路问题 全 章课堂讲授章课堂讲授 4 学时 实验学时 实验 3 学时 习题课学时 习题课 2 学时 学时 第一节第一节 叠加定理叠加定理 要求了解线性电路概念 考核概率 10 理解叠加定理的适用条件 考核概率 80 掌握利 用叠加定理分析电路的方法 考核概率 50 1 线性电路的概念 2 叠加定理及其应用 第二节第二节 替代定理替代定理 要求理解替代定理的内容及在电路分析计算中的应用 考核概率 10 1 替代定理 2 替代定理在电路分析计算中的应用 第三节第三节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要求理解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适用条件 考核概率 10 掌握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内 容 以及利用戴维南定理分析电路的方法 考核概率 100 1 戴维南定理 2 诺顿定理 3 戴维南定理在电路分析计算中的应用 第四节第四节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要求掌握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的应用方法 考核概率 60 1 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2 最大功率的计算 本章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形式 讨论电路定理的适用条件 实验验证叠加定理 1 学时 验证戴维 南定理 2 学时 作业为习题 4 2 4 8 9 13 16 20 第六章第六章 储能元件储能元件 本章重点是电容元件 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 难点是元件伏安关系的应用 全章课堂讲授本章重点是电容元件 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 难点是元件伏安关系的应用 全章课堂讲授 2 学时 学时 第一节第一节 电容元件电容元件 要求了解电容元件定义和模型 考核概率 10 掌握电容元件伏安关系和贮能公式 考核概率 60 1 电容元件定义和模型 2 伏安关系 3 贮能公式 第二节第二节 电感元件电感元件 17 要求了解电感元件定义和模型 考核概率 10 掌握电感元件伏安关系和贮能公式 考核概率 60 1 电感元件定义和模型 2 伏安关系 3 贮能公式 第三节第三节 电容 电感元件的串联和并联电容 电感元件的串联和并联 要求掌握电容 电感元件的串联和并联等效 考核概率 10 1 电容元件的串联和并联等效 2 电感元件的串联和并联等效 本章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形式 讨论元件的属性 作业为习题 6 1 8 第七章第七章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本章重点是一阶动态电路的初始条件 零输入响应 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难点是运用本章重点是一阶动态电路的初始条件 零输入响应 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难点是运用 三要素三要素 法分析一阶动态电路 全章课堂讲授法分析一阶动态电路 全章课堂讲授 6 学时 实验学时 实验 2 学时 习题课学时 习题课 2 学时 学时 第一节第一节 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 要求了解动态电路输入 输出方程的列写方法 考核概率 10 理解初始条件的概念 考核概 率 10 掌握初始条件的分析计算方法 考核概率 80 1 动态电路输入 输出方程的列写方法 2 初始条件的概念 3 初始条件的分析计算方法 第二节第二节 一阶电路零输入响应一阶电路零输入响应 要求了解零输入响应的概念 考核概率 10 理解时间常数 的概念 考核概率 10 掌握 一阶电路零输入响应的分析求解方法 考核概率 60 1 零输入响应概念 2 RC 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3 RL 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4 时间常数 的概念 5 一阶电路零输入响应分析求解方法 第三节第三节 一阶电路零状态响应一阶电路零状态响应 要求了解零状态响应的概念 考核概率 10 掌握一阶电路在直流激励下零状态响应的分析求 解方法 考核概率 60 1 零状态响应概念 2 RC 一阶电路在直流激励下的零状态响应 3 RL 一阶电路在直流激励下的零状态响应 4 一阶电路在直流激励下零状态响应的分析求解方法 第四节第四节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要求了解全响应的概念 考核概率 10 理解初始值 原稳态值和新稳态值的含义 考核概率 10 掌握直流激励下一阶电路全响应的 三要素 法 考核概率 100 18 1 全响应的概念 2 初始值 f 0 新稳态值 f 时间常数 的求法 3 直流激励下一阶电路全响应的 三要素法 本章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形式 讨论动态电路的初始值 原稳态值和新稳态值的含义 实验观测一 阶线性动态电路过渡过程 2 学时 作业为习题 7 1 4 5 7 9 12 18 19 20 第八章第八章 相量法相量法 本章重点是正弦量的概念和相量表示法 难点是基尔霍夫定律相量形式的应用 全章课堂讲授本章重点是正弦量的概念和相量表示法 难点是基尔霍夫定律相量形式的应用 全章课堂讲授 4 学时 学时 第一节第一节 复数复数 要求掌握复数表示法和计算 考核概率 100 1 复数表示法 2 复数计算 第二节第二节 正弦量正弦量 要求掌握正弦量的三要素 考核概率 100 1 正弦量的瞬时值 2 正弦量的幅值和有效值 3 频率 周期 角频率 4 相位和相位差 第三节第三节 相量法基础相量法基础 要求理解相量的含义 考核概率 10 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方法和相量图 考核概率 100 1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方法 2 相量图 第四节第四节 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要求掌握电路定律相量形式的应用 考核概率 100 1 KCL 相量形式 2 KVL 相量形式 本章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形式 讨论相量的含义 作业为习题 8 1 2 7 8 10 11 12 14 15 16 第九章第九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本章重点是阻抗和导纳的概念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方法 以及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难点是正本章重点是阻抗和导纳的概念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方法 以及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难点是正 弦稳态电路的分析计算 全章课堂讲授弦稳态电路的分析计算 全章课堂讲授 6 学时 实验学时 实验 4 学时 习题课学时 习题课 2 学时 学时 第一节第一节 阻抗和导纳阻抗和导纳 要求理解阻抗和导纳的概念 考核概率 10 掌握独立元件的阻抗 阻抗串联和并联 考核概 率 100 1 阻抗和导纳的概念 2 独立元件的阻抗和导纳 19 3 阻抗和导纳的串联和并联 第二节第二节 电路的相量图电路的相量图 要求掌握相量图的画法及在电路的分析中的应用 考核概率 100 1 相量图的画法 2 相量图在电路的分析中的应用 第三节第三节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要求掌握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方法 考核概率 100 1 解析法 2 相量图法 第四节第四节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要求理解各种功率的含义 考核概率 10 掌握不同功率的求法 考核概率 100 1 瞬时功率 2 平均功率 有功功率 3 无功功率 4 视在功率 5 功率因数 第五节第五节 复功率复功率 要求理解复功率的概念 考核概率 10 掌握复功率的求法 考核概率 100 1 复功率的概念 2 复功率的求法 第六节第六节 最大功率传输最大功率传输 要求掌握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及功率计算 考核概率 60 1 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2 最大功率的计算 本章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形式 讨论各种功率的含义 实验测量元件参数 2 学时 研究提高功率 因数的方法 2 学时 作业为习题 9 1 4 5 8 11 17 25 26 第十章第十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本章重点是含有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电路的计算 难点是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 全章课堂讲授本章重点是含有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电路的计算 难点是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 全章课堂讲授 2 学时 学时 第一节第一节 互感互感 要求了解耦合电感元件定义 考核概率 10 理解同名端概念 考核概率 10 掌握耦合电 感元件的伏安关系 考核概率 20 1 耦合电感元件定义 2 同名端概念 3 耦合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 第二节第二节 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 要求掌握耦合电感元件去耦等效的方法和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 考核概率 50 20 1 耦合电感元件去耦等效的方法 2 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 第四节第四节 理想变压器理想变压器 要求了解理想变压器的性质 考核概率 10 掌握理想变压器的伏安关系和相关电路计算 考 核概率 50 1 理想变压器的性质 2 相关电路计算 本章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形式 讨论理想变压器的属性 作业为习题 10 4 8 17 18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电路的频率响应 本章重点是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电路特征 难点是谐振条件的确定 全章课堂讲授本章重点是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电路特征 难点是谐振条件的确定 全章课堂讲授 2 学时 学时 第二节第二节 RLC 串联电路的谐振 要求了解串联谐振的电路特征 考核概率 10 掌握产生串联谐振的条件 考核概率 50 1 谐振条件及电路特征 第四节第四节 RLC 并联电路的谐振 要求了解并联谐振的电路特征 考核概率 10 掌握产生并联谐振的条件 考核概率 50 1 谐振条件及电路特征 本章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形式 讨论谐振电路的特征 作业为习题 11 6 7 10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三相电路三相电路 本章重点是三相电路的联接方式和电路特征 难点是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全章课堂讲授本章重点是三相电路的联接方式和电路特征 难点是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全章课堂讲授 4 学时 学时 实验实验 4 学时 习题课学时 习题课 2 学时学时 第一节第一节 三相电路三相电路 要求理解对称三相电压的特点 考核概率 10 掌握对称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的联接方法 考 核概率 50 1 对称三相电压表示方法 2 对称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的联接方法 第二节第二节 线电压 电流 与相电压 电流 的关系线电压 电流 与相电压 电流 的关系 要求掌握不同联接方式三相电路中线电压 电流 与相电压 电流 的关系 考核概率 100 1 不同联接方式三相电路中线电压与相电压的关系 2 不同联接方式三相电路中线电流与相电流的关系 第三节第三节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要求掌握对称三相电路计算方法 考核概率 100 1 负载星接对称三相电路计算方法 2 负载角接对称三相电路计算方法 第四节第四节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 要求理解中线作用 零点漂移的概念 考核概率 50 掌握不对称三相电路计算方法 考核概 率 10 21 1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2 中线作用 3 零点漂移的概念 第五节第五节 三相电路的功率三相电路的功率 要求理解三相电路中功率的特点 考核概率 10 掌握对称三相电路中功率的计算方法 考核 概率 60 1 对称三相电路中功率的计算 本章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形式 讨论三相电路的特征 实验研究三相电路 2 学时 研究三相电路 的功率和相序 2 学时 作业为习题 12 1 2 6 12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本章重点是本章重点是运算阻抗的概念和运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线性电路运算阻抗的概念和运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线性电路 难点是 难点是运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运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 析线性电路析线性电路 全章课堂讲授 全章课堂讲授 4 学时学时 习题课 习题课 2 学时 学时 第一节第一节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要求了解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考核概率 0 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第二节第二节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 要求掌握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 考核概率 10 1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 第三节第三节 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国安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税法考试必考试题及答案指引
- 2025年自考《精神障碍护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
- 2025年护理心脏知识题库及答案9
- 2025年高二物理下学期试题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低度果酒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镇江2025年江苏镇江市事业单位招聘18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基础护理学题库及答案7
- 2025年去年春考护理真题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护理技术操作手册题库及答案
- 仪表联锁培训课件
- 妇女主任考试题及答案
- 体育课急救知识
- 脑梗死恢复期护理查房范文讲课件
- 热食类制售管理制度
- 2024-2025学年浙江省S9联盟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英语试题(解析版)
- 制造业:2025年制造业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发展报告
- 物业日常巡检管理制度
- 2025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室教材使用计划
- DB 32-T 3701-2019 江苏省城市自来水厂关键水质指标控制标准
- GB/T 17642-2025土工合成材料非织造布复合土工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