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放射性污染化学终.ppt_第1页
大气中放射性污染化学终.ppt_第2页
大气中放射性污染化学终.ppt_第3页
大气中放射性污染化学终.ppt_第4页
大气中放射性污染化学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气中放射性物质污染化学 谢晓梅2013100012张元园2013100013 CompanyLogo 目录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来源 第三节性质 第四节生物生态效应 第五节控制技术 CompanyLogo 一 放射性物质 二 放射性污染 第一节概述 三 核事件 CompanyLogo 一 放射性物质 种类 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有三种 它们分别是 射线 射线和 射线 主要含铀 钍衰变系中的25种核素和40K CompanyLogo 分布 土壤岩石圈岩石多于土壤 火成岩多于水成岩 花岗岩是放射性较强的一种水圈差异很大 花岗岩地带的地下水含铀较高大气圈氡 222 是最重要的 CompanyLogo 迁移 大气迁移 吸附 山谷 海湾容易聚集放射性沉淀物放射性烟云水体迁移生物迁移 CompanyLogo 室内环境放射性 氡 222 室内放射性建筑材料 陶瓷 石材 水泥室内标准 400bq m3 CompanyLogo 二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 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 人体 场所 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 CompanyLogo 特点 1 危害作用的持续性和长时性 一旦产生和扩散到环境中 就不断对周围发出放射线 永不停止 2 自然条件的阳光 温度无法改变放射性核同位素的放射性活度 人们也无法用任何化学或物理手段使放射性核同位素失去放射性 3 效果 剂量 累积性 电离辐射对于人 生物 危害的效果 剂量 具有较明显的累积性 4 公众无感知性 不像化学污染多数有气味 颜色 噪声振动 热 光等污染公众可以直接感知其存在 放射性辐射 哪怕强到直接致死水平 人类的感官对它都无任何直接感受从而采取躲避防范行动 只能继续受害 CompanyLogo 三 核事件 1945年广岛原子弹爆炸34 3万市民中的7 8万立即死亡 此后不久又有13万相继死亡 1991年海湾战争 贫铀弹 海湾战争综合症 四肢无力 全身疼痛 大量脱发 呼吸困难 记忆力衰退战后十年 癌症患者比战前增加10倍 130万儿童夭折 CompanyLogo 日本地震后核辐射 CompanyLogo 放射源 天然辐射源 天然本底辐射 人工辐射源 宇宙辐射 地球内放射性物质 人体内放射性物质 核试验放射性污染核能 放射性同位素生产核材料贮存 运输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核设施退役医学 科研等部门 世界范围内 天然本底辐射每年对个人的平均辐射剂量约为2 4毫希 mSv 因地区天然本底辐射水平不同 第二节来源 CompanyLogo 放射性物质在大气中的化学行为 形成气溶胶 发生化学反应 主要源于被大气中本身存在的固体微粒或雾所捕集 氧化反应 碳酸盐化反应 光化学反应 同位素交换反应 第三节性质 CompanyLogo 放射性气溶胶的形成 液态或固态放射性核素大部分被大气溶胶捕集形成气溶胶 大气气溶胶主要包括微尘 有机碳化物微粒和液态的雾 核爆炸 放射性核素进入对流层顶部 温度降低 放射性气溶胶 环境污染 氡溢出 衰变 子体 钋 铅 铋等 大气气溶胶 环境污染 核设施 核事故放出的铷 碘 铯 钼 氚 碳等它们中的放射性核素形成气溶胶对环境 CompanyLogo 化学反应 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在迁移 扩散过程中 因其化学活性或大气中其它物质的化学活性而发生多种化学反应 其中与O2和CO2的反应是大气中最容易发生的化学反应 如Sr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可以生成SrCO3 T2可以氧化成T2O等 CompanyLogo 此外 大气中发生的化学过程与大气吸收太阳能辐射引起的大气光化学过程有密切系 大气中的某些放射性气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也可直接发生光化学反应 主要是因为自由基的生成 同位素交换反应 16 CompanyLogo 一 放射性的生物效应 二 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 第四节生物生态效应 CompanyLogo 一 辐射的生物效应 图5 1辐射生物反应的演变过程 辐射与人体相互作用会导致某些特有生物效应其性质和程度主要取决于人体组织吸收的辐射能量 演变过程如图5 1所示 CompanyLogo 一 辐射的生物效应 1 辐射对细胞的作用 2 辐射的生物效应 CompanyLogo 1 辐射对细胞的作用 影响因素 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 辐射类型 辐射能量 吸收剂量 剂量率 照射方式 受照姿势及其在辐射场内的取向等 表5 1生物死亡50 的吸收剂量值 种系的演化程度 机体结构 个体不同发育阶段 不同细胞 组织或器官对辐射敏感性各异 CompanyLogo 生物效应 躯体效应 遗传效应 2 辐射的生物效应 辐照对受照者本身的有害效应 是由于人体普通细胞受损引起的 只影响到受照者个人本身 辐射引起人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 是生殖细胞受损伤引起的有害效应 影响到受照者后代的身体缺陷 CompanyLogo 二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1 急性放射病 由大剂量急性照射引起 多为意外核事故 核战争造成 全身性辐射损伤局部性辐射损伤 按射线的作用范围 短期大剂量外照射引起的辐射损伤可分成 CompanyLogo 二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辐射危害的远期影响主要是慢性放射病和长期小剂量照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多属于随机效应 长期积累可能会出现白血病 恶性肿瘤 白内障 生长发育迟缓 先天畸形等 2 远期影响 CompanyLogo 表5 2来自天然和人工辐射源辐射的集体剂量 CompanyLogo CompanyLogo 一 放射性废物及处理途径 二 环境放射性防护标准 三 辐射防护一般措施 四 放射性废气处理技术 第五节放射性物质控制 CompanyLogo 一 放射性废物及处理途径 放射性废物 含放射性核素或被之污染 其浓度或比活度大于规定的清洁解控水平 预期不会再被利用的废弃物 处理基本途径浓缩及固化处理与环境隔绝长期安全存放净化后有控制排放去污后再循环利用 CompanyLogo 我国放射性废物管理40字方针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原则 减少产生 分类收集 净化浓缩 减容固化 严格包装 安全运输 就地暂存 集中处置 控制排放 加强监测 依据IAEA的基本原则制定 CompanyLogo 二 环境放射性防护标准 为了有效地进行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监督管理 我国在学习和借鉴世界核先进国家的经验 并参照IAEA制定的核安全与辐射防护法规 标准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国情 在较短的时间内组织制定发布了一批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的条例 规定 导则和标准 初步建立了一套具有较高起点 并与国际接轨的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管理法规体系 CompanyLogo 二 环境放射性防护标准 1960年2月 发布了我国第一个放射卫生法规 放射性工作卫生防护暂行规定 依据此法同时发布了 电离辐射的最大容许标准 放射性同位素工作的卫生防护细则 和 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须知 三个执行细则 1964年1月 发布了 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 1974年5月发布了 放射防护规定 GBJ8 74 集管理法规和标准为一体 1984年9月5日发布了 核电站基本建设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1988年3月11日发布 辐射防护规定 GB8703 88 1989年10月施行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2003年10月1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CompanyLogo 二 环境放射性防护标准 我国现已发布实施的辐射环境管理的专项法规 标准等计50多项 对于核设施 军 民 核技术应用和伴生矿物资源开发 除遵守环境保护法规的基本原则外 着重强调辐射环境管理的特殊要求 我国强制性执行的关于辐射防护国家标准及规定可参见有关标准 CompanyLogo 三 辐射防护一般措施 表5 7辐射防护一般措施 CompanyLogo 四 放射性废气处理技术 一 放射性粉尘的处理 二 放射性气溶胶的处理 三 放射性气体的处理 四 碘同位素的处理 五 废气的排放 CompanyLogo 除尘设备 机械式除尘器 过滤式除尘器 去除粒径大于60 m的粉尘颗粒 去除粉尘粒径小于10 m 净化气粉尘浓度为1 2mg m3 湿式除尘器 去除粒径10 60 m的粉尘颗粒 净化气粉尘浓度 100mg m3 一 放射性粉尘的处理 电除尘器 微米粒径颗粒物的去除率可达99 以上 CompanyLogo 二 放射性气溶胶的处理 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 HEPA 广泛用于核设施内的干式过滤器 有效捕集粒径 0 3 m放射性气溶胶粒子 去除效率 99 97 一次使用失效后即行废弃 在HEPA过滤器之前要安装预过滤器 以除去废气中的大颗粒固体 CompanyLogo 三 放射性气体的处理 吸附法 活性炭滞留床 低温分馏装置 对85Kr 133Xe有良好吸附选择性 对85Kr的回收率大于99 液体吸收装置 使用致冷剂吸收溶解度较高的惰性气体 贮存衰变 对短寿命放射性核素有效 经济去除 CompanyLogo 四 碘同位素的处理 碘同位素 131I 129I 是放射性废气中主要的挥发性放射性核素 活性炭既能吸附元素碘 I2 又能吸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