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doc_第1页
呼和浩特市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doc_第2页
呼和浩特市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doc_第3页
呼和浩特市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doc_第4页
呼和浩特市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呼和浩特市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划(2008年2010年)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目 录第一章 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1)第二章 城市低收入家庭现状与住房需求分析(2)第一节 城市低收入家庭现状分析(2)第二节 政府保障能力和市场供应能力分析(2)第三节 规划期内住房保障需求分析(3)第三章 住房保障规划目标(4)第四章 住房供应和租赁住房补贴(5)第一节 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供应(5)第二节 租赁住房补贴(6)第五章 土地供应和资金安排(6)第六章 加强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管理(7)第七章 改善其它住房困难群体居住条件总体安排(7)第八章 规划保障措施(8)第九章 规划实施机制(10)第十章 附则(11)第一章 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第一条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今后要努力使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同时还提出“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因此,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和住房保障体系是政府科学的社会政策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也是政府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此项工作不但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更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第二条 本规划坚持以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为导向,结合我市实际,满足基本住房需要的原则;统筹规划,分步解决的原则;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统一政策,因地制宜的原则,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社会保障体系、居民消费水平相协调。第三条 总体要求,以城市低收入家庭为对象,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加大旧城区、城中村、旧住宅小区改造力度,力争到“十一五”期末,使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民工等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得到逐步改善。第四条 本规划以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及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的通知(内政发2007107号)文件精神与呼和浩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呼和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呼和浩特市住房建设规划为依据,结合2006年房屋抽样调查指标,按照国家和呼和浩特市房地产调控的相关政策,结合呼和浩特市实际进行编制。第五条 本规划范围为呼和浩特市市区,规划期限为2008年2010年。第二章 城市低收入家庭现状与住房需求分析第一节 城市低收入家庭现状分析第六条 至2006年底,呼和浩特市建成区面积160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用地39平方公里。市区常住和流动人口150万人左右,约50万户,人均GDP34,710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4,055元,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2平方米。全市实有房屋建筑面积4,89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207万平方米,成套住宅建筑面积2,110万平方米。第七条 依据2006年呼和浩特市房屋抽样调查指标截至2006年底,我市低收入住房家庭月均收入930元以下、人均建筑面积21平方米以下的总户数 12.35万户,总人口 30.87万人。其中:其他低收入(夹心层)家庭月均收入580元以下,人均建筑面积15平方米以下,家庭户数2.41万户,人口6.03万人;家庭月均收入230元以下,人均建筑面积13平方米以下,低保家庭户数0.3898万户,人口0.9745万人。第二节 政府保障能力和市场供应能力分析第八条 多渠道筹措住房保障资金。我市住房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市财政预算内安排的资金;二是国有土地出让净收益的10%;三是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按规定提取的城市廉租住房补贴资金;四是社会捐赠的资金;五是其他渠道筹措的资金。住房保障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并接受审计和公众监督。住房保障资金的归集、使用和管理办法,由市房管局、财政局会同相关部门另行制定。第九条 切实落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经济政策和建房用地。一是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屋建设用地一律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二是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屋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应。三是市政府对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屋建设用地切实保证供应。要根据住房建设规划,在土地供应计划中予以优先安排,并在申报年度用地指标时单独列出。第十条 至2007年,我市已建廉租住房200套,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3,358套,建筑面积26.86万平方米。第三节 规划期内住房保障需求分析第十一条 依据我市住房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家庭住房户均610平方米6.38万户,占总户数17%;户均1015平方米1.53万户,占4.00 %;户均1520平方米4.12万户,占11.00 %。2008年2010年需建设廉租住房面积11.00万平方米,约2200套(按照50平方米/套计算)。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面积不少于380万平方米,约54,200套,每年18000余套(按照70平方米/套计算,含小高层、高层)。第十二条 2008年2010年廉租住房补贴资金、廉租住房建设资金以及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所需资金。(一)2008年2010年租赁住房补贴所需资金为3,728万元,其中:1、2008年覆盖面预计达到50%,金额为912万元2、2009年金额为1,193万元3、2010年金额为1,623万元(二)从2009年起,我市将逐步对其他低收入(夹心层)人群纳入廉租住房补贴范围,计划每年以10%递增,将增加廉租住房补贴资金为2,815万元,其中:1、2009年金额为1,240万元2、2010年金额为1,575万元(三)2008年2010年廉租住房建设规模(含回购)10.00万平方米,所需资金1.83亿元,其中:(1)、2008年金额为: 7,000万元;(2)、2009年金额为: 5,514万元;(3)、2010年金额为: 5,790万元 ;(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所需资金698,349万元;1、2008年金额为: 189,000万元2、2009年金额为: 231,525万元3、2010年金额为: 277,824万元第三章 住房保障规划目标第十三条 我市在“十一五”期末,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由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较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2008年底前,五个旗县廉租住房租赁补贴低保家庭做到应保尽保。第十四条 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从2009年起逐步针对家庭月均收入在580元以下(按2006年底我市市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与低保的平均值)、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5平方米以下(按我市市区人均住房面积的80%)的困难家庭,通过廉租房和公共租屋的形式实施住房保障。住房保障对象的家庭人均收入标准及住房面积为(1)低保:家庭人均月收入230元以下,人均建筑面积13平方米以下,(2)其他低收入(夹心层):家庭人均月收入580元以下,人均建筑面积15平方米以下,(3)低收入:家庭人均月收入930元以下;人均建筑面积21平方米以下。第十五条 住房困难标准和保障面积标准实行动态管理,市人民政府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第十六条 我市廉租住房保障实行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等方式相结合,主要通过发放租赁补贴,增强低收入家庭在市场上承租住房能力,2008年低保家庭每平方米补贴10元,从2009年逐步对其他低收入(夹心层)家庭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每平方米补贴10元,2010年计划调整为每平方米补贴12元。第十七条 对符合条件的城市低保家庭,按我市规定的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和市场平均租金给予补贴。第四章 住房供应和租赁住房补贴第一节 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供应第十八条 采取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如新建、收购、改建以及鼓励社会捐赠等方式增加廉租住房供应。第十九条 新建廉租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经济适用住房套型建筑面积多层建筑控制在65平方米以内,小高层、高层可增加10平方米左右的公摊面积。第二十条 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中小户型住房,面向社会出租。完善租赁市场服务和租赁价格指导体系,加强房屋中介市场管理,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第二十一条 规划期内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分布在市四区,主要分布在二环路周边,旧区改造区内,具体分布见图表一。第二十二条 规划期内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 新建具体套数、面积见附表一。第二十三条 规划期内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通过收购、租赁住房等方式,拓展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的筹措渠道,增加供应数量。具体套数、面积见附表二。第二节 租赁住房补贴第二十四条 规划期内租赁住房补贴总量,发放租赁住房补贴的户数和资金总量见附表三。第二十五条 规划期内租赁住房补贴标准见附表四。第五章 土地供应和资金安排第二十六条 规划期内土地供应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土地总量,包括新增用地和存量用地见附表五。第二十七条 规划期内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土地供应布局见图表二。第二十八条 规划期内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用地供应总量见附表六。第二十九条 规划期内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资金来源情况见附表七。第六章 加强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管理第三十条 2008年,凡是在呼市市区内中央驻呼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党政机关、市党政机关一律不得建设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任何单位不得新征用或新购买土地搞集资合作建房。第三十一条单位集资合作建房只能由距离城区较远的独立工矿企业和住房困难较多的企业,在符合城市规划前提下,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利用自用土地组织实施,并纳入当年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规划内。第三十二条 我市已批复的单位集资建房必须纳入市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规划内,经市住房保障机构批准,签订建设项目总规模20%以上面向社会销售经济适用住房数量的相关合同、协议,实行限价销售,由政府统一向符合经济适用住房购买条件的家庭出售或以成本价收购后用做廉租住房。第三十三条 已批复的单位集资合作建房必须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管理程序进行,其建设标准、供应对象、主权关系等均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 改善其它住房困难群体居住条件总体安排第三十四条 我市现有外来务工人员约38万人,近15.2万户。解决常住我市并有稳定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切实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是我市住房保障的重要内容。第三十五条 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2008年2010年集中建设向农民工出租的集体宿舍,可比照经济适用住房相关优惠政策。市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设符合农民工特点的住房,以农民工可承受的合理租金向农民工出租,具体面积套数见附表八。第八章 规划保障措施第三十六条 市政府要落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同时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第三十七条 要坚持经济适用的原则,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在较小的户型内实现基本的使用功能。要按照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要求,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要切实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使用功能。有关住房质量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应在建设合同中予以明确。第三十八条 要按照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年度计划,确保廉租住房保障的各项资金落实到位。第三十九条 要规范廉租住房保障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的管理,建立健全申请、审核和公示办法。要严格做好申请人家庭收入、住房状况的调查审核,完善轮侯制度。特别是强化廉租住房的年度复核工作,健全退出机制。第四十条 严格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管理。开发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继续坚持政府组织实施、总量保证、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做到保本微利、控制对象、限价销售、公开公平。为确保经济适用住房的上市房源,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由呼和浩特市房产管理局设立指定保障性专用帐户,在申请并批复开发建设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前期,建设单位交纳当年开工项目总投资额35%做为住房保障资金,该资金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按照工程进度比例核拨,竣工交付并核实上市房源后一次性退还(含利息)。确保每年开发建设量不低于当年住宅开发建设总量的25%,每年不少100万平方米。第四十一条 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面。依法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面,落实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建金管20055号),指导有条件的单位为在本市居住三年以上,并且有市公安部门颁发居住证有稳定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严格执行住房公积金缴存限额规定,用好管好住房公积金。积极支持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房消费的公积金贷款,适当放宽住房公积金用于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支付房租等住房消费的支出条件。健全住房公积金管委会决策制度,落实监管责任,加强住房公积金的风险控制体系建设,要加大住房公积金的归集力度,逐年提高覆盖面,力争在2010年使全市住房公积金的覆盖面达到90%,公积金归集金额从当年的3.50亿元提高到 6.50亿元。对不建立公积金或擅自降低公积金标准等损害职工利益的行为,加大执法查处力度。继续实行住房补贴制度,指导有条件的单位制定新老职工住房补贴方案,提高职工住房消费能力。第四十二条 建立公共租屋制度。公共租屋是指产权归国家所有,以接近于市场租金水平的租金标准向特定对象出租的普通住房。公共租屋以中小套型为主,建筑面积控制在5080平方米。具体办法由市房管局会同相关部门另行制定。公共租屋在中低价位、中小户型商品房开发项目和经济适用住房项目中配建,列入控制性规划指标,作为土地出让招标的前置条件。公共租屋的配建总量控制在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内的低收入家庭总数的0.5-1.0%左右,约700户。在中低价位、中小户型商品房开发项目和经济适用住房项目中配建公共租屋的办法由市房管局会同相关部门另行制定。第四十三条 继续实施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2008年2010年,每年基本完成15个旧小区的整治任务,改造不低于3.0万平方米旧小区项目,按照75元/平方米测算,共需资金约1.02亿元。切实改善旧住宅小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实行综合整治的旧住宅小区,必须做到边整治边落实管理,杜绝重整治轻管理的现象,实现旧住宅小区的长效管理。第四十四条 大力发展和规范房屋租赁市场。发展和规范房屋租赁市场,是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实施住房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贯彻关于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的通知(建稽200787号),加强对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管理,严肃查处房屋租赁中的违规行为,坚持打击“黑中介”;规范房地产经纪行为,加强房屋租赁管理;建立覆盖全市的房地产租赁管理网络系统;制定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市民把中小户型住房向低收入家庭出租。第四十五条 切实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由政府收购二手房和空置商品房,以及盘活存量住房作为保障性住房,减免市权属范围内的所有税费。在中低价位、中小户型商品房开发项目中配建的廉租住房、公共租屋等住房保障用房,减免市权属范围内的所有规费。廉租住房租金收入按规定免交营业税、房产税。各商业银行和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要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个人优先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性个人住房贷款或个人住房组合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率,不得上浮。第九章 保障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六条 明确工作职责。住房保障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各辖区政府、市发展改革、财政、房产、建设、规划、国土资源、民政、税务、金融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住房保障的相关工作有关住房保障工作情况,将纳入对各班子的政绩考核并作为年度争先进位等评比项目的重点考核内容。成立市住房保障管理机构,负责组织编制并实施住房保障规划,制定并实施全市住房保障工作年度计划,做好政策调整、业务指导、资金核定、督查督办等工作;初步审核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项目(包括用地性质、自有资金、户型比例);建立项目档案、管理施工进度、标准等;审核、确定经济适用住房政府指导价格;审核经济适用住房申请人资格、办理发放准购证等事宜。住房保障机构设在市房产管理局。第四十七条 规划部门要把保障性住房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的要求,编制好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和在中低价位、中小户型商品房开发项目中配建廉租住房、公共租屋的详细规划。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住房保障规划的要求,落实好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用地计划,切实把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屋的指标落实到中低价位、中小户型商品房开发项目中,列入土地出让招标的前置条件。财政部门要建立住房保障资金专户,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住房保障工作落实到位。第四十八条 各旗县要根据市住房保障规划,制订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住房保障工作计划,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安排专门人员,做好住房保障对象的申请受理、走访调查、资格初审等日常管理工作。住房保障工作机构所需经费从各级政府住房保障专项资金中列支核拨。必须按照本规划的统一要求,全面建立本行政区域的住房保障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第十章 附 则第四十九条 本规划自批准之日起生效。第五十条 本规划由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第五十一条 本规划由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呼和浩特市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编制说明 一、编制背景和依据2007年8月7日国务院以国发200724号文件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把解决城市(包括县城下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按照内政发2007107号文件下发的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的通知的精神。国家建设部以建住房2007218号文件印发了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省会(首府)城市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要于2007年底之前报建设部备案。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提出了房地产业要以普通商品房为建设重点,加大经济适用住房的供给能力,形成适应不同消费阶层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呼和浩特市住房建设规划中也提出了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建设年度计划与发展目标。完善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管理,进一步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和销售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管理的各项政策。2006年9月20日至10月底,我市进行了住房抽样调查,全市抽样调查8,413户,总人口25,570人,总面积645,623.78平方米,总套数7,176套,人均面积25.25平方米,户均面积76.74平方米,套均面积80.43平方米。二、现有住房状况(一)房屋状况2006年底,依据我市房屋概况统计报表显示,年末实有房屋建筑面积4,89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207万平方米,(其中私有住宅2,062万平方米),年末成套住宅套数264,974套,年末成套住宅建筑面积2,110万平方米。(二)居住状况2006年底,全市市区户籍人口111.5万人,市区户数37.5万户,常住外来人口约38万人左右,约12.5万户;按户籍人口非农业人口计算,现有居住人口84.23万人,居住户数28.1万户,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6.2平方米;户均成套住宅套数0.88套/户。(三)住房完好程度2006年底,实有危险房面积7万平方米,占实有房屋面积的0.15%;完好房屋面积约2,552万平方米,占实有房屋面积的52.1%,基本完好房屋面积约1,970万平方米,占实有房屋面积的40.2%,一般损坏房屋面积约335万平方米,占实有房屋面积6.84%,严重损坏房屋面积约35万平方米,占实有房屋面积的0.71%。其中住宅危险房面积约4万平方米,占实有住宅面积的0.18%;完好房屋面积1,150万平方米,占实有住宅面积约52.1%;基本完好房屋面积约887万平方米,占实有住宅面积的40.2%;一般损坏房屋面积约151万平方米,占实有住宅面积的6.84%;严重损坏房屋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实有住宅面积的0.68%。三、城市住房困难户及其住房情况(一)低收入住户户数状况依据住房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我市现有低收入家庭户数12.35万户,总人口30.87万人。(二)住房困难户及其住房状况依据住房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我市现有住房困难户12万户。其中:户均610平方米的6.38万户,占总户数的17%,户均1015平方米的1.53万户,占总户数4%;户均1520平方米的4.12万户,占总户数11%。其它住房情况是户均2025平方米的7.87万户,占总户数的21%;2530平方米的6.75万户,占总户数的18%;3040平方米的6万户,占总户数的16%;40平方米以上的4.88万户,占总户数的13%。四、表格填报情况说明(一)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按照呼和浩特市住房建设规划编制1、2007年廉租住房实际完成1.15万平方米,200套(住房规划1.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占规划商品房住宅建设总面积668.5万平方米的30%,每套按70平方米计算(含高层、小高层楼盘),廉租住房按50平方米计算;2、2008年经济适用住房按住宅规划总面积360万平方米的30%计算,廉租住房总计划面积5.0万平方米,其中新建4.28万平方米,收购0.72万平方米,新建占规划总面积的82%;收购占总计划面积0.18%;3、2009年经济适用住房按住房规划总面积360万平方米的35%计算,廉租住房总计划面积3.0万平方米,其中新建2.54万平方米;新建收购0.46万平方米,新建占规划总面积的84.7%,收购占15.3%;4、2010年经济适用住房按住房规划总面积360万平方米的40%计算,廉租住房总计划面积3.0万平方米,其中新建2.54万平方米,收购0.46万平方米,占比同2009年。(二)廉租房筹措渠道1、按照上报自治区房改委解决低保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住房需求测算,十一五期间收购总户数328户,2007年实际50户,2008年144户,2009年92户,2010年92户(比上报计划多28户);2、租赁面积套数同新建廉租住房套数。(三)租赁住房补贴户数和资金总量保障1、2005年全市低保户23,412户,2006年全市低保户26,540户,增长13.4%。2007年截止9月份民政局低保办公室提供数据是17,957户,低收入家庭按住房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测算为123,500户。2、最低收入家庭保障户每年增长率13.4%计算,低收入家庭保障户数每年增长5%计算。3、2007年上报内蒙房改委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实施情况,最低收入家庭保障户计划发放租金补贴174万元;2005年发放租金补贴户548户,占低保户的3.82%,2006年949户,占低保户5.68%;2007年1,055户,占低保户的9.4%,三年平均递增6.3%;2008年最低保障户数中人均住宅面积13平方米以下户数1,949户,每户按3口人计算5,847人,最低补贴标准13平方米,每平方米补贴10元,所需经费912万元;2009年最低保障户数增长按平均递增13.4%计算,增长为2,210户,6,630人,计算同2008年,面积标准15平方米,每平方米补贴10元,所需经费1,193万元;2009年其他低收入家庭户数按10%计算,需租赁补贴户2,651户,补贴面积标准15平方米,每平方米补贴10元,每户按3口人计算7,953人,所需经费1,240万元;2010年最低保障户增长计算同2009年,保障户数2,506户,7,518人,面积标准15平方米,每平方米补贴12元,所需经费1,623万元,其他低收入家庭保障户数计算同2009年,保障户数2,916户,8,748人,补贴标准15平方米。每平方米12元,所需经费1,575万元。(四)租赁住房补贴标准计划1、最低收入保障标准人均月收入按市人均可支配收入2001年2006年增长速度,取平均增长16.71%计算,低收入保障标准计算同最低收入标准。2、人均住房面积以2007年为底数(10平方米),每年增加2平方米左右。(五)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用地计划1、新增用地按70%计算,存量用地按30%计算。2、用地总量按建筑规模除以1.5计算。(六)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用地供应总量计划用地总量同表五建设用地合计数。(七)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资金来源计划1、2008年建设廉租房4.28万平方米,收购0.72万平方米,总计4.0万平方米,每平方米按1750元计算,所需资金8750万元;2009年建设廉租房2.54万平方米,收购0.46万平方米,总计3.0万平方米,价格递增5%,每平方米1838元,所需资金5514万元;2010年廉租房建设2.54万平方米,收购0.46万平方米,总计3.0万平方米,价格递增5%,每平方米1930元,所需资金5790万元。2、经济适用住房2008年每平方米按1750元计算,价格每年递增5%,2009年每平方米1838元、2010年1930元。3、2008年至2010年国家预算内资金按0.2%,自筹资金80%,银行贷款19.8%。(八)解决农民工租房情况计划2008年,新建农民工公共租屋,所需建设规模参照建廉租住房计划。所需资金参照经济适用住房价格。五、图表标志说明(一) 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用地分布1、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用地分布在市四区,新城区、赛罕区、回民区、玉泉区各占25%。2、2008年四区廉租房用地各占8.2亩;经济适用住房新城区、赛罕区用地各占324亩;回民区、玉泉区用地各占216亩。3、2009年四区廉租房用地各占6.35亩;经济适用住房新城区、赛罕区用地各378亩;回民区、玉泉区用地各占252亩。4、2010年廉租房四区用地同2009年,经济适用住房新城区、赛罕区用地各占432亩;回民区、玉泉区用地各占288亩。(二) 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分布1、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市四区分布比例同用地比例。2、2008年四区廉租房建设规模各占0.82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新城区、赛罕区各占32.1万平方米,回民区、玉泉区各占21.6万平方米。3、2009年四区廉租房建设规模各占0.63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新城区、赛罕区各占37.8万平方米,回民区、玉泉区各占25.2万平方米。4、2010年廉租房建设规模四区同2009年;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新城区、赛罕区各占43.2万平方米,回民区、玉泉区各占28.8万平方米。附表一呼和浩特市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保障计划表单位:万平方米、套年度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备注面积套数面积套数2008年51000108154292009年3600126180002010年360014620771合计11220038054200附表二呼和浩特市廉租房筹措渠道计划表单位:万平方米、套年度廉租住房措施渠道备注合计收购租赁其它面积套数面积套数面积套数面积套数2008年510000.721444.288562009年36000.46922.542162010年36000.46922.54216合计1122001.643289.361872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