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实施方案(总) 精品.doc_第1页
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实施方案(总) 精品.doc_第2页
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实施方案(总) 精品.doc_第3页
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实施方案(总) 精品.doc_第4页
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实施方案(总) 精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实 施 方 案1 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现状1.1流域概况1.1.1流域自然生态环境特点1.1.1.1地理位置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境内,居滇中盆地中心,位于昆明市东南60km处,跨澄江、江川和华宁三县,地理位置为242128- 243800N,1024912-1025726E。抚仙湖处于滇中湖群五大湖泊(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阳宗海和滇池)的中心部位,与滇池、杞麓湖、阳宗海的水平距离分别为17、18、27km,南部有2.5km长的隔河与星云湖相通(图1.1-1)。图1.1-1 抚仙湖地理位置图1.1.1.2地质地貌流域属滇中红土高原湖盆区,以高原地貌为主,由于受构造盆地影响,区域内地势周围高、中间低,相对高差大。地质构造上,抚仙湖位于小江断裂带自巧家至汤丹和东川附近分成两支,东支经宜良至南盘江,西支则经阳宗海、抚仙湖至通海。抚仙湖湖盆四周出露的地层按岩性主要有三大类: 以石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大面积分布于东岸,北、西岸有少量分布, 约占湖区岩类面积的60%。 以砂岩及页岩为主的碎岩类。分布于北、西岸,面积占岩类面积的40%,。多冲沟破箐,岩石易风化, 是水土保持的重点地区。 玄武岩分布面积约55km2。它们分别是震旦系澄江组砂砾岩和灯影组石灰岩、白云岩;寒武系砂页岩;泥盆、石灰系白云岩和灰岩;二叠系玄武岩及白云岩和灰岩,以及侏罗系岩和泥岩等。根据地质构造和岩性、地形的特征及其形成,湖区地貌大致可分为构造剥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种类型。抚仙湖东西两岸山势陡峭,呈北东走向,与构造线基本一致。区内最高点为梁王山,海拔高2820m。山脉经东虎山(2628m)、黑汉山(2494m)、谷堆山(2648m)、老君山(2319m)等一系列山由北向南东延伸,形成金沙江水系(滇池)与珠江水系(抚仙湖、星云湖)的分水岭,这些山脉象一道屏障,屹立在抚仙湖西岸。抚仙湖东岸,由梁王山余脉经献抉饭山(2274m)、东鸡哨(2065m)、老祖右头(2144.2 m)、标杆山(2195.1m),过海口河后,再经子弹山(2386m)、阴登山(2381m)、磨豆山(2663.1m)一直由北向南延伸至马鞍山(2469m), 这一南北走向的山脉与抚仙湖西岸的分水岭平行, 它是抚仙湖东岸的天然屏障, 是抚仙湖与南盘江的分水岭。1.1.1.3气候气象抚仙湖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中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春季受印度北部次大陆干暖气流和北方南下的干冷气流控制,夏秋季主要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和北部湾东南暖湿流影响,形成春暖旱重、夏无酷暑、秋凉雨少、冬无严寒,干、湿(雨)季分明的气候特征。流域常年平均气温15.5oC,年降雨量8001100mm,全年8090%的雨量集中在510月份的雨季。蒸发量一般大于降雨量,在12001900mm之间,日照时数为20002400小时。1.1.1.4土壤状况(1)土壤类型及其分布抚仙湖径流区内的成土母岩主要有碳酸盐岩、砂岩、紫色沙岩、石灰岩及玄武岩。由于成土母岩、成土打及成土过程不同,所以形成的土壤也不同。径流区内有红壤、紫色土、棕壤和水稻土4个类型,红壤、黄红壤、棕红壤、酸性紫色土、棕壤等六个亚类,其中以红壤面积最大,占总面积61%。1)棕壤:棕壤是在山地的垂直带中分布最高,下紧接红壤分布带之上。流域内仅有棕壤亚类中的棕壤一个土属,在针、阔混交林下,由于腐殖质累积增多,棕壤天然肥力较高。由于雨量充沛,有明显的淋溶作用,土壤呈微酸性,矿质养份较高。2)紫色土:紫色土发育在侏罗系、震旦系或三迭系,由地层的紫色砂页岩风化而成。紫色土有酸性紫色土亚类中的红紫泥土和紫砂土两个土属。3)红壤:红壤是中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酸性土壤,是流域区内主要土壤,面积分布最广,主要有红壤、黄红壤、棕红壤三个亚类。4)水稻土:水稻土是长期水耕熟化下形成的土壤,主要有淹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和潜育型水稻土三个亚类。淹育型水稻土分布在坝子边缘、山麓和山区半山区的台田、雷响田;潴育型水稻土公布在水肥条件好的坝子,地上水位在5695cm之间,排灌方便,土壤层次分化明显;潜育型水稻土分布在坝区或山麓低洼处,由于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水多土冷,土壤有明显的表泥层分化。流域内红壤面积最大,约占土壤总面积的72.56%,其次是紫色土约占土壤总面积的14.03%,水稻土占9.1%,棕壤仅占4.31%。由于不同母质,不同气候,不同地形,不同植被和不同的利用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明显的垂直带谱分布,其流域区内土壤的分布规律是:海拔1800米的坝区是以湖积冲积为主的农耕地(水稻土),主要分布于北岸、南岸湖盆平坝区;海拔18002400米是红壤和紫色土交错分布,主要分布于面山半山区和山区;海拔2400米以上是棕壤。流域土壤的水平分布因径流面积相对较小,水平分布比较单一,分布有二个特点:一是受岩性影响深刻的非地带性土壤,如紫色土系三迭纪、侏罗纪紫色砂页泥岩而成,砂岩土壤多呈酸性,质地呈粉砂状、少结构、肥力较差。页、泥岩多形成粘土,土壤自然肥力高。二是受特殊地质构造影响,湖周坝区土壤为湖盆下陷沉积冲积而成。抚仙湖径流区各类土壤面积详见表1.1-1。 表1.1-1 抚仙湖径流区各类土壤面积一览表 单位:公顷(hm2)县土类合计红壤棕壤紫色土水稻土其它利用地及难利用地面积合计42914.5131139.491850.856020.253903.923354.49江川县9817.436319.60493.602049.03955.20542.57澄江县27927.0119965.021357.253971.222633.522026.99华宁县5170.074854.87315.2784.93百分比(%)10072.564.3114.039.1说 明其它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用地、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军营等。难利用地包括:陡峭崖、石山、裸土、田地埂、沙滩等。均未参与合计及计算百分比。另外,此表只宜作为了解土壤面积的一般状况用。(2)土地现状坡度调查抚仙湖流域土地总面积67496公顷,其中:5 为31639.94公顷; 5o-15o 为6572.09公顷; 15o-25o为 12084.80公顷;25-35 为9589.35公顷;35为7609.52公顷。各种坡度土地面积所占比例见表1.1-2和图1.1-2。表1.1-2 抚仙湖流域土地坡度组成表地域总面积(hm)坡度组成结构55151525253535面积占比例面积占比例面积占比例面积占比例面积占比例hm%hm%hm%hm%hm%合计6749631639.9446.886572.099.7412084.8017.909589.3514.217609.5211.27江川103601666.0716.081346.8313.001864.8518.003367.0832.502115.4220.42澄江299547908.6826.403872.8212.937611.0325.415346.5417.855215.3917.41华宁5955839.1814.091352.4422.712608.9343.81875.7414.71278.714.68抚仙湖水面2122621226.0100.00图1.1-2 抚仙湖流域不同坡度所占土地面积比例(3)流域土壤营养成分分析20XX年3月3日10日课题组对流域土壤采集10个样品,经鉴定红壤4个样品、水稻土3个样品、棕壤2个样品、紫色土1个样品,经分析测试各类土壤的营养元素成分范围见表1.1-3。根据土壤样品的测试结果:土壤的营养成分总体水平是水稻土棕壤红壤紫色土,土壤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但紫色土除受自然风化影响外,没有受到人类太大的影响。表1.1-3 抚仙湖径流土壤营养元素测试统计表样品数土壤类型有机质(%)全N(%)有效N(mg/kg)全P(%)有效P(mg/kg)全K(%)有效K(mg/kg)1红壤0.37-2.070.015-0.13620.4-115.80.049-0.26815.4-66.81.38-2.92100.9-396.92水稻土2.52-4.710.16-0.223117.6-235.20.115-0.22142.7-96.41.70-2.32153.9-461.33棕壤1.27-2.540.096-0.20290.2-131.50.045-0.14225.2-47.41.47-1.26128.5-443.24紫沙土0.130.00910.20.0100.62.7370.01.1.1.5流域水文(1)湖泊水文特征抚仙湖属南盘江流域西江水系,流域面积674.69km2(不含星云湖流域),当湖面高程为1722.5m时,水域面积约216.6 km2,湖长约31.4km,湖最宽处约11.8km,湖岸线总长约100.8km,最大水深158.9m,平均水深95.2m,相应湖容水量约206.2亿m3,占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68.3%。(2)河流水文抚仙湖流域共有大小入湖河流103条(含季节河、农田排灌沟),其中非农灌沟的河道有60多条,其中较大的有27条,集水面积大于30km2的有3条,10km230 km2的有6条,小于10 km2的有18条,主要入湖河流位置详见图1-3。河流普遍短小,最长的梁王河21km,其次是东大河19.9km,其余多在10km以下。由于抚仙湖属雨水补给型湖泊,河道径流调节性能很差:多为间歇性河流、暴涨暴落、汇流时间短、并携带大量泥沙入湖。抚仙湖群山环抱,周围湖积平原狭窄,除东大河流域面积50km2外,其余多在30km2以下,约有1/2以上的河流流域面积不超过10km2。河长多在20km以内,河床比降达10100,常以坡面漫流和细小沟溪直接汇入湖泊,导致河水暴涨暴落,枯季断流,河川径流的调节性极差。湖岸周围有地下水补给,例如东岸老鹰地溶洞、猪嘴山溶洞群、禄充大洞、甸朵大洞,北岸的西龙潭,东岸的大湾、小船尖落水洞、热水塘等。海口河是抚仙湖历史上唯一的明河出水口,从海口村起东流约14.5km入南盘江。按入江处海拔1335m计,河道总落差为386m,平均坡降为27%。为了更好地利用河道落差的水力资源,先后在河道上修建了海口河一级、水轮泵二级、大村三级、观音塘四级、朱家桥五级、河尾六级等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6410kw,年发电量约为7700104度。出流改道实施后,隔河流向改变,也成为抚仙湖的主要出湖河流之一,抚仙湖水经隔河泄入星云湖。图1.1-3 抚仙湖流域主要入湖河流位置图(3)水资源状况1)水资源及水量平衡考虑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运行后的水量变化情况,抚仙湖多年平均水量平衡关系见表1.1-4,抚仙湖水量平衡见表1.1-5。抚仙湖水资源主要靠降雨地表径流补给,据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可研报告中近40年的水文统计资料,抚仙湖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16092万m3,最大径流量是27930万m3(1966-1967年),最小径流量是5442万m3(1992-1993年)。40年中流域径流量2亿m3以上的年份有13年占32.5%;1.0至1.9亿m3的年份有22年占55%;0.5-0.9亿m3的年份有5年占12.5%。表1.1-4 抚仙湖多年平均水量平衡各要素 单位:万m3陆地入湖量Qy出流量Qy蓄变量Q湖面蒸发Qz湖面降雨Qx工农业、生活耗水Qn流入星云湖海口出水量160922765221582428801203281815表1.1-5 抚仙湖多年平均水量平衡表 单位:万m3收 入支 出结余QyQxQ yQzQnV2Vl水量16092203284980288011815824合计36420355968242)水资源特点 湖泊汇水面积小抚仙湖集水面积674.69km2,仅为湖面积的3倍。流域内有大小河流103条,主要河流有35条,较长河流有2条(梁王河21km、东大河19.9km),其余是210km以下。抚仙湖属雨水补给型湖泊,河流多为间歇性河,暴涨暴落,汇流时间短。 水量变化小据海口河40多年水文实测统计资料,多年平均水位1721.00m,历年最高水位1722.51m(20XX.12.30),最低水位1720.31m(1978.5.1).绝对变幅2.20m,历年平均变幅仅为0.70m,其相应的湖泊蓄水量变化为2108m3,占总蓄水量的1%,其最大蓄水量变化也只有3.4108m3,占总水量的1.7%,蓄水量变化微小。 湖泊换水周期长抚仙湖无过境河流,水源完全靠降雨量补给,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为1.6108m3,湖面降雨2.0108m3,地下泉水0.28108m3。湖面蒸发量 2.8108m3,多年平均出流量0.9108m3,换水周期长达167年。3)水资源战略意义 抚仙湖中国第二深淡水湖泊抚仙湖最大水深158.9m,是中国第二深淡水湖,蓄水量206.6亿m3,占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水资源蓄水总量的68.3%,占全国水资源蓄水总量的9.17%。保留有300万年原始生态的珍贵特质,孕育出以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为杰出代表的世界地质文化,是滇中高原湖泊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是玉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 抚仙湖珠江源头第一大湖抚仙湖地处珠江源头,是当今屈指可数的优质淡水资源,对珠江中、下游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了极大贡献。然而面对目前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和未来的环境压力,抚仙湖水质的下降及生态系统的变迁,将严重影响珠江中、下游经济的持续发展,由此对抚仙湖的保护更显得突出。 抚仙湖泛珠三角区域发展的战略水资源泛珠三角区域地处我国南方,濒临太平洋,沿中国南海、东海海域,涉珠江、长江、澜沧江等水域,接壤中缅(缅甸)、中越(越南)、中老(老挝)边境,同时连接港澳地区,与台湾一水之隔,有向内辐射、向外拓展的巨大空间,具有亚太地区中心重要战略地位的特点。泛珠三角区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详见图1-4)已签订经济合作,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该区域的环境保护已成为“9+2”政府和环境保护部门的共同任务和首要责任。抚仙湖地处珠江源头,独特的地理区位,优质的淡水资源,是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是人类繁衍生息的生命源泉,保护好抚仙湖不仅是云南也是国家的历史责任。因此,精心呵护珍贵而脆弱的抚仙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图1.1-4 泛珠三角区域范围及其水系图(4)水动力特点抚仙湖湖面面积与径流面积比约为1比3,径流面积小,补给水资源主要靠降雨地表径流补给,补给水资源匮乏,抚仙湖湖容较大,湖水换水周期长。抚仙湖湖流受风生流和吞吐流的共同作用,以风生流为主,风生流场模拟情况详见图1.1-5。根据抚仙湖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防治规划模拟模型计算,在给定的北风风场持续作用下,在抚仙湖北部深水区形成上下两个大型环流,分别呈逆时针和顺时针,且在东南、西北两个近岸区域流速较大;南部浅水区域也在风场作用下出现了几个小的环流,由南至北,分别呈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图1.1-5 抚仙湖风生流场初步模拟结果1.1.1.6陆生生态与水土流失(1)流域林业资源现状抚仙湖流域面积66278公顷,其中:林业用地22266.6公顷,占流域土地总面积的49.7%。林业用地中,尚有宜林荒山2257.8公顷;造林困难地2680.3公顷;农用、居民、交通等用地19870.7公顷,占30%;湖面面积21461公顷,占32.4%。抚仙湖径流区范围内,有林地面积11284.9公顷,森林覆盖率27.1%(不含灌木林地),其中:澄江县辖区森林覆盖率30.5%,江川县辖区森林覆盖率为15.4%,华宁县辖区森林覆盖率为14.8%,详见图16。活立木蓄积量36.69万立方米。流域内林地分布具有以下特点:幼林多,占林地分布面积的70%;近成熟林少,占30%。植被多样性程度较低,原生森林已退化为次生林和灌木,在植被的种类组成和结构上都表现出明显的次生性。流域土地利用现状详见表1-6。表1.1-6 抚仙湖流域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 单位:公顷地类县总面积林业用地小计林地果园疏林灌木林新造林地宜林荒地合计66278.322266.511284.9845.82247.84515.61114.52257.9澄江43424.716542.99333.3666.62175.22499.87681100江川16306.63857.31304.1154581309.3314718华宁65471866.3647.525.214.7706.532.5439.9地类县造林困难地非农业用地湖泊森林覆盖率合计2680.319870.72146127.1澄江139512886.71260030.5江川9044683.3686215.4华宁381.32300.7199914.8华宁381.32300.7199914.8说明:森林覆盖率,以陆地总面积计算,不包括湖泊面积。表内数据由市林业局根据各县林业局上报数据统计得出的。图1.1-6 抚仙湖流域植被分布图(2)流域植被类型及其分布抚仙湖径流区内森林植被种类分布主要受热量因子和水量的制约,由于径流区面积小,纬度跨幅不大,森林植被水平分布差异不明显。按中国植被区划,本径流区处于中亚热带长绿阔叶林的“滇中高原盆谷滇青冈、栲类、云南松林区”。但由于区内小环境的影响,以及长期以来区域人口稠密,人为活动的破坏,径流区内已几乎见不到常绿阔叶林了。现区域内森林以云南松、华山松等针叶为主。由于气候和土壤随海拔差异变化较大,森林植被垂直分布规律也较明显。根据径流区内热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特点,森林植被划分为下列三个类型。1)暖温性植被类型分布于海拔17201900米的抚仙湖湖盆区。以暖温性的阔叶植被为主,主要树种有兰桉、直干兰桉、园柏、扁柏、清香木、黄莲木、朴树、滇杨、容树、滇合欢、棠梨、苦楝、女贞、桑、榆树、刺槐、柳、大叶桉、赤桉、竹类、仙人掌、桃、梨、石榴、柑桔、李子、杏、香椿、梅子等。三、四十年代,坝区的河埂、路、坟场及近山面山,多为上述树种的混交林,现原始混交植被已破坏殆尽。目前,坝区除桉类树种的人工纯林外,其它树种已无成片植被,有的树种已近灭绝。近年,相继从外地引进了银华、油橄榄、油茶、乌桕、雪松、黑荆树、圣诞树、泡桐、喜树、油桐、法国梧桐、衫木、藏柏、墨西哥柏、意大利杨、香樟、樨杉、水杉、池柏等树种,虽未形成成片的植被,但多数树种反映良好,已成为坝区绿化的主要树种。2)温凉性植被类型分布于海拔19002300米的山地及丘陵区,以温凉性的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为主。主要树种有云南松、云南油杉、旱冬瓜、栓皮栎、麻栎、滇青冈、银木荷、滇楸、华山松、核桃、红椿、山楂、苹果、花红、桃、梨、杏、樱桃、板栗、柿子、杨梅、花椒等。有林地多为云南松纯林,有少部分云南松,旱冬瓜;云南松、栎类;华山松、旱冬瓜;云南松、油杉、银木荷等混交林。除远山的少部分林地外,多数林分林相不整齐,森林质量差。由于人为活动频繁,天然更新能力很弱,而且森林分布不均,多数森林分布在远山,人烟稀少的地方,而近山及沿湖面山几乎无森林。3)冷凉性植被类型分布于澄江县的梁王山、黑汗山、老虎山、猫鼻子山等,海波23002820米的冷凉山区。为抚仙湖流域目前的主要林区,以华山松为主,林相整齐,覆盖度大。气候冷凉,雨量充沛,多雾、湿度大。由于远离居民区,人为破坏小,森林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护,是目前抚仙湖径流区的主要森林分布区。乔木树种主要有华山松、旱冬瓜、滇油杉、栎类、野樱桃、山玉兰、香椿、核桃等。抚仙湖流域是玉溪市森林覆盖率最低的地区之一。由于长期人为的砍烧樵取,仅在交通不便的偏僻地区还残留有小片常绿阔叶林。目前流域区的植被以云南松林、华山松林、灌丛、灌草丛等次生植被为主。云南松林和华山松林的覆盖面积达到了9.74%和11.53%,灌草丛的覆盖面积达到了8.29%,受人为干扰破坏后生长的半湿润常绿阔叶灌丛覆盖面积达到7.43%。整个禁控区的森林覆盖率为23.70%,导致土壤侵蚀趋于严重。图1.1-7 抚仙湖流域植被、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1.1.2流域社会经济概况1.1.2.1社会经济抚仙湖流域跨澂江、江川和华宁三县。其中澂江县涉及凤麓、龙街街道、右所、九村及海口5个镇;江川县涉及路居和江城2个镇;华宁县仅涉及青龙1个镇,共8个镇,总计238个自然村,详见图1-8。20XX年末,抚仙湖流域内总人口为178832人,其中农业人口158299人。20XX年,抚仙湖流域内3县8镇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735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31022万元,第二产业181282万元,第三产业195053万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82%、35.73%、38.44%。抚仙湖流域是滇中“三湖五山一市”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流域内的社会经济结构正在转型,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正在崛起,以粮食为主导,烤烟为支柱,生猪、蔬菜及乡镇企业为优势的原经济格局正在改变。澂江县阳宗镇龙街镇右所镇凤麓镇九村镇海口镇江川县江城镇路居镇青龙镇华宁县图1.1-8 抚仙湖流域行政区划图1.1.2.2自然资源抚仙湖流域主要矿产资源为磷矿。此外在抚仙湖东北部帽天山一带山区发现了具有极高科学价值的澄江动物化石群,该地现已划定为国家地质公园。在抚仙湖北西山区还发现了恐龙化石。流域主要旅游景点有新河口浴场、尖山、波息湾、禄充渔村、笔架山、明星鱼洞、牛摩鱼场、碧云寺、孤山、路居湾、老鹰地、海镜银滩、海口海关、西龙潭和帽天山无脊椎动物化石群等。1.1.3抚仙湖主要水环境特征1.1.3.1抚仙湖水质现状由玉溪市环境监测站常规水质监测结果,20XX年抚仙湖水质全年TN值在0.120.20mg/L之间波动,TN年平均值为0.18mg/L;TP值全年均在类水质范围内波动;年内CODMn值呈波动性上升趋势,但最高数值均低于1.6mg/L;全年SD值在4.26.7m之间波动,多数月份SD值均在6m以下。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XX年全湖水质综合类别为I类,虽然全湖全年TN、TP平均值均未超过I类水上限,但TN值在I类水上限边缘波动,TP年内最高值也接近I类水上限。1.1.3.2抚仙湖富营养化状况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20XX年抚仙湖营养状态指数为18.69,尚处于贫营养水平。经多项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近30年来抚仙湖营养状态指数呈现上升趋势,营养状态指数由1980年的6.8上升至2000年的18.5,之后上升趋势较为平缓,到20XX年已接近20。可见,抚仙湖的营养状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营养状态的评价结果来看,抚仙湖目前总体处于贫营养状态。1.1.3.3湖泊水生生态系统状况(1)湖泊水生生态系统状况1) 游植物现状 抚仙湖共有浮游植物近40种,分属6个门,其中绿藻门浮游植物种类最多。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在0.7-5.7105个细胞/L之间,整个湖泊叶绿素a浓度在0.5-3.5g/L之间,近20多年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80-20XX年抚仙湖浮游植物生物总量增长了10.5倍,优势种类绿藻门的生物量增长了近16倍,硅藻门增长了19倍。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在2000-20XX年短短5年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增长了4倍,仅绿藻门的生物量就增加了4.5倍,硅藻门则增长了7.6倍。20XX-20XX年间有所下降,20XX-20XX年又有所上升,20XX-20XX年有所下降。叶绿素a自20XX有所上升后至今基本保持同一水平状态。 根据抚仙湖近30年的藻量发展趋势与抚仙湖水体营养状态指数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藻量发展时空与水体营养化进程有一定的关联性,1990年至2000年期间藻量及营养指数都处于缓慢的上升趋势,2000年以来抚仙湖藻量处于快速增长趋势, 而营养状态趋于稳定,表明抚仙湖生态系统逐渐恢复,抚仙湖的生态系统是良好安全的。 2)浮游动物现状 抚仙湖中浮游动物数量为757个/m3,优势种类为桡足类,其中猛水蚤的种群密度最高,轮虫类有较多的种类。湖泊西部和北部浮游动物种群密度明显高于东部和南部。 3)水生植物现状 经调查,沉水植物分布最远至离岸150m左右,一般分布在离岸0-3m范围内。全湖沉水植物分布区内的平均水深为4.127m,平均透明度为21.96m;最大水深为11m,位于立昌;最大透明度6.15m,位于海口。 1980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调查,抚仙湖有沉水维管束植物9种,分布面积20hm2,资源量400t。20XX年调查表明,抚仙湖沉水植物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种类为12种,分布面积是以前的15.9倍,资源量是以前的48.8倍。20XX年调查中,沉水维管束植物中小眼子菜(Pl pusilus L.)末采到,多了穿叶眼子菜和微齿眼子菜。可见,抚仙湖沉水植物有所增加。 从优势度来看,苦草的相对频度和相对生物量均最高,其他依次为篦齿眼子菜(红线草)、穗花狐尾藻、轮叶黑藻、穿叶眼子菜、马来眼子菜、轮藻、金鱼藻、光叶眼子菜、微齿眼子菜和菹草优势度十分低。 4)鱼类资源 抚仙湖鱼类群落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土著鱼类资源在逐渐衰退,其他鱼类的种类和种群数量急剧上升。1995年抚仙湖有土著鱼类25种,特有鱼类12种,其他鱼类14种。20XX年与1995年的调查结果相比,土著鱼类种数减少11种,降幅44%,特别是特有鱼类减少8种,降幅66.7%;而其他鱼类种数则增加5种,增幅35.7%。 抚仙湖鱼类资源的变化,以土著鱼类鱇白鱼资源的衰竭和外来鱼类太湖新银鱼资源的增长最为典型。20世纪80年代鱇白鱼鱼湖产量300-400吨,90年代初开始持续下降,到1998年产量仅为17吨,2000年度20XX年产量约0.5吨。相反,太湖新银鱼作为一个典型的外来鱼类,从星云湖经隔河自然进入抚仙湖后,仅几年时间就形成了稳定的种群,1990年至20XX年平均产量达1657吨。20世纪80年代末,银鱼拖网渔获物的抽样结果显示,每捕起太湖新银鱼1公斤,就会捕起2-4cm鱇白鱼250尾,如今在银鱼捕捞过程中基本上见不到鱇白鱼,可见鱇白鱼已经到濒临灭绝的状态。(2)湖滨缓冲带状况 抚仙湖湖岸线总长约100.8km(湖面高程1722.5m),具有湖岸较陡、湖滨缓冲带较窄的特点。缓冲带土地利用形式主要以农田、山体、村落、景区为主,此外还有部分地段有沙滩、废弃鱼塘等。其中农田主要集中在北岸;山体主要分布于抚仙湖的东岸和西岸;村落密集的区域为抚仙湖的北岸和南岸;景区多位于西岸;废弃鱼塘主要集中于北岸。 抚仙湖湖滨缓冲带共涉及沿湖的3个县(澂江、华宁县、江川县),6个镇(龙街镇、右所镇、海口镇、青龙镇、路居镇、江城镇),19个村委会,52个自然村,36667人,共有宾馆酒店353家,餐桌5072张,床位6662个,村落年产生污水量49.5万吨,垃圾产生量0.67万吨。其中共有39个自然村位于缓冲带内,13个自然村紧邻缓冲带。 抚仙湖周边现共14处人工湿地,其中河口人工湿地8处、人工恢复湖滨带6处,面积7222519m2,最大处理规模为18.8万m3/d。各湿地及湖滨带通过对入湖河水、农灌水、生活污水等进行处理,削减了大量的入湖污染物,对保护抚仙湖的水质、生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各块湖滨带对面源污染物截留净化能力TN为641.29kg/d、TP为272.54kg/d、CODCr为2382.0kg/d,加权平均为1034.44kg/d。1.1.3.4流域陆域生态系统状况(1)森林生态及水土流失状况 1)森林生态 抚仙湖流域面积66278公顷,其中:林业用地22266.6公顷,占流域土地总面积的49.7%。林业用地中,尚有宜林荒山5579.15英亩;造林困难地2680.3公顷需造林绿化;农用、居民、交通等用地19870.7公顷,占有率0%;湖面面积21461公顷,占32.4%。抚仙湖径流区范围内,有林地面积11284.9公顷,森林覆盖率26.5%(不含灌森林林地),活立森林蓄积量36.69万立方米。流域内林地分布具有以下特点:幼林多,占林地分布面积的70%;近成过熟林少,占30%。 抚仙湖流域是玉溪市森林覆盖率最低的地区之一。由于长期人为的砍烧樵取,仅在交通不便的偏僻地区还残留有小片常绿阔叶林。目前流域区的植被以云南松林、华山松林、灌丛、灌草丛等次生植被为主。云南松林和华山松林的覆盖面积达到了9.74%和11.53%,灌草丛的覆盖面积达到了8.29%,受人为干扰破坏后生长的半湿润常绿阔叶灌丛覆盖面积达到7.43%。 2)水土流失状况 抚仙湖径流区有水土流失面积146.01km2,其中轻度流失面积81.51km2、中度流失面积55.85km2、强度流失面积8.69km2,全年土壤侵蚀总量54.7吨。 经计算随泥沙携带入湖中的各种营养元素:有机质4793t/a、全氮256.1 t/a、有效氮24 t/a、全磷352.5 t/a、有效磷10.69 t/a、全钾4442 t/a、有效钾49.41 t/a。随河水推动进入湖内泥沙中的氮约10%溶解于水体中,90%随泥沙沉降湖底,磷只有3%溶于水中,钾只有1%溶于水中,其余都沉降于湖底,日夜积累,年复一年,加速了抚仙湖水体营养程度及生态系统的变迁。(2)农田生态系统状态 1)流域内耕地系统状况 抚仙湖流域共有耕地82354亩,其中,澂江县57336亩、江川县17412亩,华宁县7606亩。 流域耕地主要集中在山区,包括澂江县龙街街道的养白牛村、提古村,右所镇的小湾村,海口镇的新村,江川县路居镇上坝、红石岩等行政村和华宁县各村范围。流域内坝区和山区人均耕地面积差异较大,但山区耕地多为望天田,地力较差。 2)种植结构及化肥施用分析 在北部澂江县,农业种植春季以烤烟和水稻的轮种为主,秋季主要种菜豌豆、油类和小麦。在这几种作物中,烤烟施用的化肥量相对较少,每亩烤烟施用专用复合肥大约为60kg;每亩水稻施用化肥包括尿素30kg左右,过磷酸钙35kg左右,碳酸氢铵35kg;菜豌豆的施肥量较高,每亩施肥量一般在200kg,最高达到400kg不等,施用的化肥以尿素为主,同时还包括复合肥、硫酸铵以及钾肥。 在南部江川县地区,是传统的烤烟种植基地,大春以种植烤烟为主,小春基本上以种植大蒜和菜豌豆为主。烤烟施用的专用复合肥较澂江地区高,每亩烤烟施用复合肥达到100kg,而每亩大蒜施用的化肥则达到200kg以上。 根据调查结果,流域化肥年耗用量达到了2万多吨,流域内化肥耗用量较大的作物包括:菜豌豆、大蒜、烤烟和水稻等。流域复种系数达到了2.3左右,2万余吨化肥施用量中,将近55%以上的化肥用于菜豌豆和大蒜的种植,大蒜和菜豌豆等作物的化肥施用量较水稻烤烟等高出一倍以上。 化肥农药的径流污染具有旱季存贮,雨季排放,旱作时期施用,水田耕作初期随初期雨水或农田灌溉水排放的特点。在整个流域内,每亩农田平均施肥量达到了200多公斤,农田氮肥施用量为40-65kg/亩年,磷肥可以达到10-20kg/亩年。 3)农药污染分析 农药造成的农田径流污染也严重威胁着区域的生态安全,抚仙湖流域近年农药施用量达到了200多吨。 九十年代以来,玉溪市使用的农药品种达200多种,施用量由大到小依次是草甘磷、甲胺磷、粉秀宁、三环唑等。从农药的使用种类来看,有机磷农药占70%,而杀虫剂与杀菌剂的比例在7:3左右。农药的使用量最近几年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以菜豌豆种植为例,菜豌豆的生长周期大约为2个月左右的时间,在一个生长周期内,杀虫剂和杀菌剂使用的频率明显增高。 由于农民科技水平不高,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知识欠缺,违反农药安全使用方法,不当用药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农田土壤、水体、大气、农产品中造成残留农药污染,产生农业自身污染,这些高毒农药降解时间较长,长期滞留在农业环境中,使许多害虫天敌和有益细菌受害,反过来加重了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和程度,又加大了农药的用量和对农药的依赖性,使残留农药污染问题日趋突出。 农药本身所产生的污染并不会对COD等综合指标分析产生明显影响,但是农药本身的生态效应却是严峻的,加大科学使用农药知识的普及教育在该流域内已经刻不容缓。(3)磷矿开发及污染状况 抚仙湖径流区内的磷矿开采和磷化工开发始于1984年,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山区的代村河径流区和东大河径流区。针对部分企业无序开采,2000年先后封停了48个规模小、浪费大、破坏生态环境的磷矿开采点。20XX年查封9个无证磷矿开采点。20XX年,澄江县对帽天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的14个磷矿开采点实施了全面封停,目前抚仙湖径流区已全面禁采磷矿,但磷矿开采迹地对湖泊生态系统留下了不同程度的隐患。 抚仙湖流域北岸是澄江县磷矿加工的重要基地,澄江县磷化工企业主要分布在九村镇东鸡哨磷化工工业园区和大坡头。大坡头原分布着德安磷化工有限公司和澄江承坤磷化工厂,位于抚仙湖流域内,与抚仙湖的直线距离约为2.5公里,直接对抚仙湖造成严重污染,目前,大坡头的两个磷化工企业已按相关要求处于停产状态。东鸡哨黄磷加工现有磷化工生产企业11家,该区域不在抚仙湖径流区,位于南盘江流域 ;其所处位置海拔高,在2000-2050m之间,比抚仙湖水面高出300m,生产排放的烟粉尘、废气可通过大气扩散进入抚仙湖流域。 江川县磷化工企业主要分布在螺蛳铺和江城两个片区,均处于星云湖流域,但其位于抚仙湖南岸,处于抚仙湖的上风向,磷化工排放的废气和粉尘极易通过大气扩散直接进入抚仙湖。 磷矿废弃地产生的污染物主要通过东大河和代村河进入抚仙湖,磷化工排放的废气和粉尘主要经大气沉降进入抚仙湖。根据磷矿开采区磷污染对抚仙湖和星云湖的影响研究课题调查及研究结果,东大河流域磷入湖量9.29t/a,代村河流域磷入湖量7.29t/a,抚仙湖湖面大气沉降磷入湖负荷量18.56t/a,磷矿开采开发对抚仙湖的磷污染贡献量为35.14t/a。1.2生态安全评估结果1.2.1湖库生态安全评估理论框架在湖库生态系统中,湖库是主体,其水生态健康状况是系统安全的基础。围绕这个基础,有3 个联系过程揭示了生态安全变化,即1)灾变风险下的健康变化过程、2)灾变风险下的人类活动对健康的胁迫过程、3)灾变风险下的健康变化造成服务损益的过程。如图1.2-1所示。图1.2-1 湖库生态安全评估的内容与边界湖库生态安全评估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对3个动态过程的分析对生态安全作出定量的评估。评估需要基于水生态健康评估、人类活动影响评估、湖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和灾变评估的研究成果,选取这些评估的共性内容对这些结果进行组合分析,回答湖库生态系统是否安全和如何保障安全的问题。评估将对湖库整体和各功能分区计算湖库生态安全指数(ESI),评估湖库生态安全。计算标准生态安全指数(SESI),建立不同湖库的横向对比。利用直观形式表达评估结果。考虑到生态安全是一个动态概念,其评估需要体现时间尺度变化。评估选择1980 年代我国湖泊综合调查结果为标准值。评估得出ESI作为湖库现状与湖库标准状态的纵向对比结果,以ESI=1为无偏离状态,ESI越小,湖库相比1980年代变得更不安全。为建立不同湖库之间的横向对比,方法将对生态安全指数进行标准化,得到标准生态安全指数。1.2.2抚仙湖水生态健康评估1.2.2.1抚仙湖水生态健康评估方法与结果(1)水生态健康评估方法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公式如下: (5)式中:EHCI:生态系统健康的综合指数值,其值的大小在0一1之间;Wi:表示评价指标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值,其值的大小在0一1之间;Ii :评价指标的归一化值,其值的大小在0一1之间。(2)计算湖泊生态系统熵权综合健康指数各指标的归一化值和指标熵权确定后,代入式(5),即可求得湖泊生态系统熵权综合健康指数(表1.2-1)。表1.2-1 抚仙湖水生态系统综合健康指数年代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分级0.900.880.880.880.880.890.890.860.860.830.85健康状况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年代1999200020XX20XX20XX20XX20XX20XX20XX20XX20XX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分级0.850.860.830.790.760.750.850.890.800.770.79健康状况很好很好很好良好良好良好很好很好很好良好良好1.2.2.2抚仙湖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分析198820XX年,抚仙湖的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很好。20XX20XX年间,抚仙湖的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在良好和很好间波动,20XX20XX年,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良好水平,20XX年到20XX年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有所恢复,但最近两年(20XX年和20XX)抚仙湖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又有所下降。从监测的数据分析,就生态指标而言,水体叶绿素a水平近年有升高趋势,在1.60mg/m3以上。图1.2-2 抚仙湖水生态健康评估结果1.2.3抚仙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1.2.3.1湖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方法按下述湖库服务功能总体评估模型计算湖库生态服务功能总体评估指数:式中:TLESindx湖库服务功能总体评估指数:LESi第i个服务功能评估指标得分值Qi第i 个服务功能评估指标权重n受评湖库服务功能总个数湖库服务功能总体评估标准如下:TLESindx 90 优良70 TLESindx 90 较好55 TLESindx 70 不太好40 TLESindx 55 不好TLESindx 40 很不好1.2.3.2湖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结果将抚仙湖各项生态服务功能的评估结果表示于图1-13。图中深绿色代表“好”,浅绿色代表“较好”,黄色代表“不太好”,橙色代表“不好”。由图1-13可见,饮用水源地服务功能中各项指标均为“好”;水产品服务功能中除“单位渔产量”这一指标为“较好”外,其余指标均为“好”;鱼类栖息地服务功能为“好”;湖滨带水质净化服务功能中植物覆盖为“不好”,自然湖滨带破坏程度为“不太好”;游泳与休闲娱乐服务功能为“好”。由图1.2-3可知,危害抚仙湖生态安全的主要原因是湖滨带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在抚仙湖综合治理工作中,湖滨带的生态修复应摆着很重要的位置。功能种类功能指标状态功能状态饮用水源地12345678910好水产品供给单位渔产量异味物质藻毒素水产品质量好鱼类栖息地鱼类种类数好湖滨带净化植被覆盖湖滨带破坏情况不好游泳休闲娱乐游泳休闲娱乐好各功能综合较好注:1 挥发酚;2 铅;3 氨氮;4 耗氧量;5 溶解氧;6 BOD5;7 总磷;8 总氮;9 汞;10 氰化物图1.2-3 抚仙湖生态服务功能报告卡在湖库生态服务功能进行总体评估时,确定不同服务功能的权重如1-9表,按湖库服务功能总体评估模型计算得抚仙湖生态服务功能总体评估指数为86.2。根据湖库生态服务功能总体评估标准,判断抚仙湖的生态服务功能总体处于“较好”的状态。总之,抚仙湖饮用水源地服务功能、水产品服务功能、鱼类栖息地功能和游泳及休闲娱乐功能为好,湖滨带净化服务功能为不好,总体评估结论为较好。表1.2-2 抚仙湖各项服务功能的权重与评估指数饮用水水产品鱼类栖息地休闲娱乐湖滨带净化权重(%)43.111.313.915.416.3评估指数值54.554.181.91.2.4抚仙湖流域社会经济影响评估1.2.4.1抚仙湖流域社会经济影响评估方法1)假设每个子系统有n个要素,由n个要素构成评价指标集u,则:u = u1, u2, , un由评价标准的m 个评价等级构成评价集v,则:v = v1, v2, , vm若确定了模糊矩阵r,以及n 个要素的权重w:w = w1, w2, , wn于是子系统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y = w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