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2:编号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推 荐 书推 荐 院 校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举 办 单 位 云南省机械工业行业协会 推 荐 省 份 云 南 省 填 表 日 期 2010年6月 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二一年六月填 写 要 求一、请依据申报院校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如实填写各项。二、请按推荐书下发格式填写,原则上不加页。三、推荐书封面“编号”栏由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办公室填写。四、本推荐书请用A4纸打印,一式25份上报。1. 推荐院校基本情况1-1基本信息院校名称1 若同时使用两个以上院校名的请一并填写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所在地区云南省昆明市启用现在校名时间2004年7月举 办 方省级政府 地市级政府行业 企业 其他建校时间2 指院校独立设置具有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资格的时间2004年7月院校性质公办 民办建校基础3 指院校成为独立设置高等职业院校前的办学基础,例如学校合并升格前的一所或多所学校名称云南省机械工业学校 云南省机械技工学校通信地址昆明市盘龙区茨坝龙泉路704号邮编650203学校网址法人代表信息姓 名李善华职 务院长办公室电 子邮箱联系人信 息姓 名杨卫东职 务教务处处长办公室电 子邮箱1-2基本状态占地面积(亩)443建筑面积(平方米)13,0058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人数普通高中起点3288全日制普通中职在校生人数0中职起点771全日制五年一贯制在校生人数0其它4 请具体说明学生类型5仅指从行业企业一线聘请的专业教师0全日制成人高职在校生人数0非全日制专科学历教育注册人数32全日制成人中职在校生人数0非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注册人数0全日制普通本科委托培养在校生人数0以上非全日制学历教育主要形式函授全日制成人本科委托培养在校生人数02009年度非全日制培训人次3084教职工总数2772009年度非全日制培训主要类型技能鉴定培训专任教师数168专任基础教师数34兼职基础教师数11专兼教师之比10.32专任基础教师授课课时数11921兼职基础教师授课课时数1110专兼授课课时比10.09专任专业教师数134兼职专业教师数598专兼教师之比10.73专任专业教师授课课时数44988兼职专业教师授课课时数11034专兼授课课时比10.25现有专业数23已招生专业中工科专业数172010年招生专业数23“3+2”专业数0在校生中参加自考本科教育人数25在校生中参加远程本科教育人数0自考或远程教育主要组织形式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学习(续1)1-2基本状态全日制普通高职招生就业相关数据2007年2008年2009年招生人数普通高中招生105110851436“三校生”对口招生256329229“32”招生000五年制第4学年000其它4000第一志愿上线率82.67%81.94%86.11%新生报到率92.29%92.53%92.81%毕业生人数64801043首次就业率6100%85%93.3%所在省份平均初次就业率764.5%72.0%76.6%主要就业区域云南省主要就业领域制造业、制造业服务业、电力系统安装现有固定资产总值(万元)21559.1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万元)3186.786其中:现有房屋建筑总值(万元)9111.447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万元)07851实践性教学占总学时50%以上的专业(以下简称“实践性专业”)占专业设置总数的比例100%生产性实训学时占实训总学时50%以上的专业占“实践性专业”的比例74%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学生占应届毕业生比例100%“双证书”专业数823“双证书”专业占专业总数的比例100%“双证书”专业中平均“双证书”获取率94%校内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名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云南省第220所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鉴定工种名称/最高等级1车工/高级2电焊工/高级3钳工/高级4铣工/高级5数控机床操作工/高级6电工/高级7维修电工/高级8家用电器维修工/高级9计算机操作员/高级6 以每年9月份各省教育行政(或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公布数据为准7 以每年9月份各省教育行政(或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上报教育部数据为准8指社会上有与该专业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续1)1-2基本状态校内主要顶岗实习场所(总计21个)名称主要实习专业2009年度接收顶岗实习学生规模(人月)1数控操作实训中心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10502数控维护实训中心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2103三坐标检测实训中心模具设计与制造1204机加工实训中心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4005钳工实训中心机械制造与自动化10606车工实训中心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6307焊接实训中心焊接技术及自动化2908铸锻实训中心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5109汽车维修实训中心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59010机床电控实训中心机电一体化技术72011PLC、变频器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35012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应用技术260校外主要顶岗实习场所(总计29个)名称主要实习专业2009年度接收顶岗实习学生规模(人月)1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3002云南建工安装股份有限公司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1503云南昆船第二机械有限公司焊接技术及自动化1504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1005云南艾维集团有限公司市场营销、会计1006云南开关厂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1007云南东源先锋科技有限公司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1258云南巨力电气有限公司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759云南耀邦达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技术15010贵州鼓风机厂昆明分厂数控技术、会计6011云南水利机械有限公司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4512云南CY集团有限公司数控技术40(续1)1-3办学经费本省高职生均经费基本标准9(元)7600本省本科生均经费基本标准9(元)9000本省高职生均学费标准9(元)5000本省本科生均学费标准9(元)4500本省高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9(元)2600本省本科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9(元)4500项目 年份2007年2008年2009年总收入10(万元)5440.1110746.459323.65其中学费收入(总万元/生均元)1335.12/40002300/40002461.75/4600财政预算内拨款总额(万元)/生均(元)2054.99/7091.062440.63/6311.432858.34/7041.98其中:地方财政专项投入11(万元)1.教育专项经费700600876.962. 3.总支出(万元)529810670.189232.13其中征地(万元)2141.013816.232689.90房屋建设(万元)352.854131.022975.08设备采购(万元)493.80599.47895.50日常教学(总万元/生均元)611.18/2108.97762.37/1971.481019.28/2511.16教学研究(万元)64.0554.3284.70师资建设(万元)361.53365.72493.30制度建设(万元)13.1235.1744.7其它支出1260.46905.881029.67贷款余额(万元)060004000资产负债率(%)031.1819.7369 由学校根据省教育厅财务部门提供的数据填报,可分专业或分类填写10包括学费总收入、财政预算内总拔款等11请填写地方财政专项投入的各项目名称(续1)1-4产学合作校内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名称对外合作办公室机构成立年月2005年8月机构专职人数6有合作协议的企业数29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专业比例数100%合作企业参与教学的专业比例数100%2009年度合作企业接收顶岗实习学生121746人月2009年度合作企业接收就业学生数582人合作企业对学校准(捐赠)的设备总值365.768万元2009年度学校为合作企业技术服务获得经费数201.05万元2009年度学校为合作企业培训员工133500人日工 学 结 合的主要形式(1)顶岗实习。学生在第五学期学习结束后,到生产单位参加大约4-6个月的顶岗实习,并由生产单位的相关技术人员指导完成生产任务,从而达到真实环境的实习实训,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企业意图,共同培养适合用人单位的“个性化”需求的人才,其最大特点是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标准相协调,与企业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3)以项目为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生产项目,在老师或企业人员的带领下,以完成生产项目为目的,对学生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完成人才培养任务。(4)以任务为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活动的开展为主线,以岗位职业标准为主要依据,校企双方要紧紧围绕企业的实际对人才的需求,按照工作任务、工作流程的要求,对学生开展专业技能训练,从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1-5地区发展规划所 在 地 区重点发展产业电力、冶金、装备制造业、化工、建材、煤炭、生物产业院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学生规划数8000人专业规划数30院校发展类型定位一产为主 二产为主 三产为主 综合重点建设项目(1)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经费预算9100万元,建设时间3年。(2)按时完成省级示范院校建设项目。(3)通过教育部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121名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满1个月为1个人月,实习半个月算0.5个人月,照此计算131名企业员工在学校培训1天为1个人日(续1)1-6地区支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举措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实施情况省级示范高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启动时间2008年本校列为省级示范高职建设院校时间2009年 10月本校获得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专项经费数额(万元)500重点建设项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及所在专业群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所在专业群建设专业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与培训制度及实施情况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精神,制订了云南省高职专业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实施意见。“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等文件中指出,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师的培训、培养力度。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与实施情况经教育部批准,从2010年起,云南省的两所国家示范院校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和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自主招生试点。通过网上报名后组织网上考试和面试。实行自主招生的制度改革后,社会反映良好。鼓励示范性高职院校进行单独招生试点。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及实施情况云南省制订云财税200421号文,除要求各税务部门要严格执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外,还结合我省实际规定:对学校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同时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实施税费减免。实习实训安全责任分担政策及实施情况 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云南省校园安全条例”,明确规定了政府与其它相关部门的职责与学校分担安全责任,应当将学校安全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 基础能力建设方案及实施情况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按照规划科学、功能完整、环境优美、文化丰厚的要求,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高校校园标准化建设。经过努力,昆明两大职业教育基地轮廓已现,其中部分院校新校区已投入使用。根据建设目标,到2012年,将有20万名左右的学生入驻两大职教基地。顶岗实习工伤保险补贴制度及实施情况兼职教师课时费补贴制度及实施情况 按照教高厅200215号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可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和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并给予相应报酬,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给予支持。实训耗损补贴制度及实施情况1-7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现状与规划综述1-7-1 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体制现状2007年初,学院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成立了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对外合作办公室,负责与企业交流、合作的相关工作。学院以一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数控实习实训基地为引领,以省级机械加工及数控校内示范实训基地、省级材料类校内示范实训基地、省级沈机集团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示范校外实训基地等三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为带动,以各签约单位校外实训基地为支撑,探索实施了以下合作机制。“校企同行”模式:与沈机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从企业职工培训、技能鉴定、科研合作、产品售后人员培训、企业技能大赛、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奖学金提供和师资人员企业培训等全方位、多层次合作,谋求校企合作的共同发展。“资源共享”模式:与云南矿山机械厂合作,学生实习期间,将学院设备放置在企业,由学生针对企业产品进行零件加工和实操练习,实现学院设备的企业共享和企业生产的学院共享。“企业入住”模式:与小宇科技公司合作,学院提供生产车间,企业投入生产设备,双方合作实现企业产品生产和学生实习实训、生产加工的紧密合作。“产品引领”模式:引入大中型企业长线产品的加工任务,将产品加工作为生产实践教学典型教学项目,在实训指导教师和“导生”带领下完成生产加工任务,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目标。2010年,学院与西仪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引进年产60万只连杆生产线。“订单培养”模式:与沈机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针对企业不同人才需求,与用人企业共同设计教学培养方案,实现社会需求共性培养与企业单一个性培养的统一。1-7-2 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体制规划综述 树立正确的校企合作理念以双赢为合作基础,以需求为合作动力,以诚信为合作纽带,以法规为合作保障,全面开展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建成体现“双主体”的理事会体系以现有学院理事会为基础,完善人员构成,在此基础上与知名企业建立理事分会,共同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双赢。 深化学院内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教师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出台鼓励性文件,促进专业所在系部与企业分厂或车间、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之间的“结对子”活动,为教师主动服务行业企业创造条件。 加强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建设开展校企合作运行管理及制度保障机制建设、校企合作质量评价机制建设,为合作项目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加强合作企业的示范建设,促成学院董事会成立深入探索校企双赢的途径,选择知名企业共建合作样板,体现“双主体”,实现“互惠双赢”,引领其它企业全方位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促成建立学院董事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办学体制机制,带动省内其他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全面校企合作,共享合作成果。1-8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状与规划综述1-8-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状明确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办学方针,形成“克尽厥职,笃行技精”的育人理念和校训,建立了 “双证或多证”培养制度,构建了集“教学、培训、鉴定、生产、开发、服务”等六大功能为一体的“校内校外”双基地有机结合的实训基地体系,实现了“实训室内开工厂,企业车间设课堂”的实训教学方式,建立了“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设计了“工学交替、理实相融”的课程体系,基本建立了“实训、培训、鉴定、生产”的社会服务体系。专业设置主动适应区域产业布局;大部分专业做到了参照岗位任职要求制定培养方案,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引入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积极推进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部分校内外实训基地体现了“校中厂”、“厂中校”的特征;所有专业均吸纳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评价,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学院“项目引领,校企合作,教-赛-产多轴联动”人才培养模式。1-8-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规划综述 校企合作、整合资源,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7个虚拟、仿真型的专业实训室;建设10个生产性校内实训室,充实完善现有校内实训基地的教学、培训、鉴定、生产、新技术应用推广、技术研发等六大功能,形成开放式、共享型的省级公共实训服务平台;再建设10个校外实训基地,深化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训的教学改革,把实训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落到实处。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所有招生专业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与企业合作开发专业课程25门并编写相应配套教材;所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将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根据合作企业产品生产周期的变化情况,部分专业可试行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深入合作企业调研,搜集整理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项目模块开展教学。根据全国及云南省技能竞赛项目,设置院级技能竞赛体系,贯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管”的理念,不断完善学院“项目引领,校企合作,教-赛-产多轴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并制订相对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长线产品引领,校企合作,教-赛-产多轴联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行业标准引领,典型任务驱动,教-赛-产多轴联动;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六层次轮训引领,校企合作,教-赛-产多轴联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典型工作任务引领,校企合作,教-赛-产多轴联动。1-9社会服务现状与规划综述1-9-1 社会服务现状学院是云南省机械工程协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高职教育分会、全国数控技术应用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程高职院校协作会、云南省电工行业协会等协会的常务理事;是中华职教社、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云南省机械工业质量协会、云南省职业培训鉴定协会的理事。基本建立了“实训培训鉴定生产”的社会服务体系,广泛开展产学研结合的社会服务活动。为兄弟院校提供师资培训:为昆明市机械技校、红河州技校、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玉溪第二职中、麒麟职中等兄弟院校进行定期、不定期的10余批次教师专业技术培训,共计300多人次。为兄弟院校学生提供专业实训:为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学院、云南青科职业学校、云南省烟草学校等兄弟院校的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专业实训15批,共计3000人次。为企业在职职工和社会务工人员提供专项技能培训:每年800多人次,其中数控技术人员培训每年300多人次。为社会人员提供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服务:依托国家职业鉴定所云南省第220所,每年接受完成省、市鉴定中心委托的17个职业工种1500多人次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任务。为企业提供产品设计加工生产服务:同多家企业合作,每年接受企业委托技术开发、来料加工、产品生产等,年加工收入201万元。同时,为20家相关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为产业发展积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受国家、省、市总工会的委托,在学院承办了全国暨云南省第二届、第三届数控技能大赛、昆明市第二届大西洋杯数控暨普通工种技能大赛、昆明市第一届农民工建筑大赛、昆明市首届残疾人技能大赛、第三届全国职工技术技能大赛云南赛区选拔赛等,在承办的“全国优秀技术能手赴昆明技术技能表演展示系列活动”中,集中全国车、钳、铣、焊、数控及汽车维修的状元到学院进行表演,全省各高校相关专业的负责人、企业技术骨干和能手3000多人到现场观摩。1-9-2 社会服务规划综述充分发挥学院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联合企业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并开展技术研发,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针对企业职工岗位需求特征,不断开发和完善培训鉴定项目,主动为企业解决职工培训和技能鉴定难题;建设装备制造业数字化技术应用服务网,提供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及技术资料,为区域技术人员终身学习及培训提供完善的学习平台;构建辐射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化交流平台,接收国外技术人员来学院学习培训。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适时调整专业布局与招生规模,培养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人才;进一步面向企业行业开展技术服务,为兄弟院校提供师资培训每年达到30人次以上;为兄弟院校学生提供专业实训每年达到1800人次以上;为企业在职职工和社会务工人员提供专项技能培训每年达到1100人次以上;提供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服务每年达到5000人次以上;为企业提供生产服务每年产值达到240万元以上;为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增强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能力。(续1)1-10申请中央财政重点建设专业的现状(1)专业名称14专业(1) 数控技术专业开办时间2004年专业是否跨省招生是 否学制(年)32009年招生人数160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人数3672009年毕业生人数125(准)订单培养人数302009年首次就业率696%专任专业教师数/课时数11/7160兼职专业教师数/课时数8/1920理论教学占教学总学时的比例51.3%校内实践教学占实践教学总学时的比例57.8%生产性实训占实训总学时的比例92%在校期间生均独立操作实训设备课时数200小时现有实训设备总值(万元)777.6现有实训设备(台/套)107其中大型实训设备15总值(万元)723.4其中大型实训设备15(台/套)33毕业前半年顶岗实习比例100%“双证书”8获取比例100%其中职业资格证书主要名称/等级/获取比例1数控车工职业资格等级证/高级/14.4%2数控车工职业资格等级证/中级/85.6%工学结合的主要形式产品生产加工、顶岗实习、职工培训、产品开发、科研、技术服务等合作企业数15主要合作企业名称1昆明力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2云南西仪股份有限公司3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4.云南CY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起始年月2007-122007-92006-52007-7主要合作内容顶岗实习产品生产加工职工培训顶岗实习产品生产加工顶岗实习产品开发顶岗实习技术研发企业参与教学人/时6/1205/1008/1602/502009年度接收实习实训学生(人/月)50/230/1100/280/22009年度接收半年顶岗实习学生数(人度接收就业学生数(人)1052092009年度为企业培训员工(人/日)50/3040/2170/3030/14对学校(准)捐赠和投入总额(万元)003010其中(准)捐赠的设备总值(万元)0000专项投入(万元)/项目/专业群相关专业名称1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2模具设计与制造3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414按专业分页填写,一个专业一页,编号依次为“专业(1)、(2)”15指单价5万元的设备1-10申请中央财政重点建设专业的现状(2)专业名称14专业(2)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开办时间2004年专业是否跨省招生是 否学制(年)32009年招生人数125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人数3172009年毕业生人数90(准)订单培养人数422009年首次就业率695.6%专任专业教师数/课时数14/3220兼职专业教师数/课时数9/912理论教学占教学总学时的比例57.93%校内实践教学占实践教学总学时的比例63.52%生产性实训占实训总学时的比例82.52%在校期间生均独立操作实训设备课时数172学时现有实训设备总值(万元)463.2现有实训设备(台/套)56/72其中大型实训设备15总值(万元)143.2其中大型实训设备15(台/套)3/12毕业前半年顶岗实习比例100%“双证书”8获取比例100%其中职业资格证书主要名称/等级/获取比例1维修电工/高级/96.7%/工学结合的主要形式企业实习、校内产品加工合作企业数6主要合作企业名称1昆明电器科学研究所2云南开关厂3云南建工集团安装股份公司合作起始年月1992-61993-12000-3主要合作内容专业建设顶岗实习学生就业专业建设顶岗实习学生就业专业建设顶岗实习学生就业企业参与教学人/时18/152612/87623/14682009年度接收实习实训学生(人/月)45/220/242/22009年度接收半年顶岗实习学生数(人)912212009年度接收就业学生数(人)68182009年度为企业培训员工(人/日)210160360对学校(准)捐赠和投入总额(万元)其中(准)捐赠的设备总值(万元)专项投入(万元)/项目/专业群相关专业名称1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2供用电技术3应用电子技术4机电一体化技术514按专业分页填写,一个专业一页,编号依次为“专业(1)、(2)”15指单价5万元的设备1-10申请中央财政重点建设专业的现状(3)专业名称14专业(3)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开办时间2005年专业是否跨省招生是 否学制(年)32009年招生人数78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人数1612009年毕业生人数39(准)订单培养人数102009年首次就业率695%专任专业教师数/课时数9/5420兼职专业教师数/课时数4/960理论教学占教学总学时的比例50.03%校内实践教学占实践教学总学时的比例63%生产性实训占实训总学时的比例95%在校期间生均独立操作实训设备课时数180小时现有实训设备总值(万元)35.6现有实训设备(台/套)30 其中大型实训设备15总值(万元)89其中大型实训设备15(台/套)9毕业前半年顶岗实习比例100%“双证书”8获取比例100%其中职业资格证书主要名称/等级/获取比例1焊工职业资格等级证书/高级/12.8%2、焊工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中级/87.2%工学结合的主要形式专业建设、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合作企业数10主要合作企业名称1云南方舟集团2云南变压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3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4.昆船集团合作起始年月2007-62009-52006-52007-3主要合作内容专业建设综合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企业参与教学人/时10/6012/708/508/602009年度接收实习实训学生(人/月)20/219/212/212/12009年度接收半年顶岗实习学生数(人)9108122009年度接收就业学生数(人)54592009年度为企业培训员工(人/日)18/3021/60对学校(准)捐赠和投入总额(万元)其中(准)捐赠的设备总值(万元)专项投入(万元)/项目/专业群相关专业名称1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2机械制造及自动化34514 按专业分页填写,一个专业一页,编号依次为“专业(1)、(2)”15 15指单价5万元的设备2. 院校建设方案要点2-1院校总体建设目标与实施方案综述方案编制依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教育部和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云南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06189号)、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决定(云发200817号)。方案主要内容:(1)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2)指导思想、建设思路与建设目标;(3)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及所在专业群建设;(4)非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及所在专业群建设;(5)其他建设项目;(6)经费预算与建设进度;(7)保障措施;(8)预期效果。方案建设目标:以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4个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从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实训基地、课程体系、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社会服务能力等内容进行重点建设,并带动其他专业和相关专业群的建设,全面推进学院整体建设和改革发展,推进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提高学院的办学水平、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1基地2中心”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目标,即:把学院建设成为机电类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成为机电技术培训与鉴定中心;成为机电产业新技术应用推广服务中心,最终将学院建设成为具有行业与区域特色,国内一流,面向东南亚、南亚,服务国家装备制造业和西部大开发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方案建设经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对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来说是一个谋求新发展的重大机遇,是促进学院整体办学水平、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迈上更高台阶的助推器,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本着积极主动谋发展的精神和态度,将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资金做好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建设工作,确保各项建设发展目标实现。围绕建设项目内容和目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投入专项建设资金91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资金3000万元,主要用于3个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的校企合作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团队、生产性实训基地、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建设;地方财政投入3000万元配套资金,其中1500万用于配合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项目,1200万用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其余300万用于配合其他项目中网络信息化共享平台及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举办方投入资金3000万元,用于其他建设项目中的网络信息化共享平台建设、公共实训平台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学院自筹投入资金100万元,主要用于其他建设项目中的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续2)2-2重点建设专业(1)专业名称16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目标与实施方案概述围绕“长线产品引领,校企合作,教-赛-产多轴联动”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数控机床加工工艺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争取经过3年的建设,把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成办学水平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特色鲜明的国家级骨干专业,把双基地建成全国领先的实训基地和云南省机械行业企业员工培训及技能鉴定基地,切实服务于云南省地方经济建设。(1)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强化专业、行业、企业共建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形成系部专业与企业车间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2)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完善“长线产品引领,校企合作,教-赛-产多轴联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之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为培养数控技术高技能人才提供有效保障。(3)课程体系建设。完善“3阶段12模块”的职业能力课程体系,建好5门核心课程,完成5门校企开发课程,建成8门网络课程,开发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试题库,形成网络教学资源。(4)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新建3个、改扩建3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一步建设好现有的7个校外实训基地,完善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保证学生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学时超过实践学时的60%;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达到100%。(5)教学团队建设。建设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不断完善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制度,聘请行业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完善健全专业带头人培养机制,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其中聘请1名企业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培养专业骨干教师5名。(6)专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多层次”专业过程评价体系、“多证书”专业评价制度、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保障体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确保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测评满意度达到90%以上,毕业生“双证率”保持在98%以上,专业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度达到90%以上。(7)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实训培训鉴定生产新技术推广及应用技术研发”的社会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和拓展服务市场,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形成多样化继续教育平台,为兄弟院校、企业及社会提供高水平的师资培训、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及合作生产服务。16按专业分页填写,一个专业一页,编号依次为“专业(1)、(2)”,可不概述专业群建设内容2-2重点建设专业(2)专业名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目标与实施方案概述探索与沈机集团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和云南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知名企业合作共建,建立企业全程参与专业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通过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进入高等职业教育前列。(1)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依托云南省机械工业行业协会和云南省电工行业协会,利用学院周边云集的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校企互动、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机制,使人才培养和校企竞争力全面提高,在此基础之上达到“互惠、多赢”的合作目标。完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探索并逐渐完善多种适合于本专业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2)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完善“行业标准引领、典型任务驱动,教-赛-产多轴联动”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3)课程体系建设。构建以“技能+素质+创新”为核心的能力进级式课程体系。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5门核心课程,公开出版2本专业教材,编写3本配套实训教材,建立5门课程教学资源。(4)实训基地建设。新建单次接收学生数在50人以上的校外实训基地4个;与企业共建2个生产车间;新建、扩建4个校内仿真型实训基地,其中两个实训基地同时具有实施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理实一体教学的能力;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5)教学团队建设。完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形成科学的专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使本专业具有高水平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6人,建成以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为主的稳定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兼职教师队伍承担的专业课程比例达到50%以上。(6)专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由督导、同行、企业和学生共同进行的“多元化”专业过程性评价体系,对生产车间引入6S管理,确保毕业生“双证率”保持在100%,本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度达到86%以上。(7)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实训培训鉴定生产新技术推广及应用技术研发”的专业社会服务体系,为社会、企业和兄弟院校每年提供1300人次以上专业培训;每年为企业提供相关技术服务的服务费不少于70万元;每年招收9名以上国外留学生到学院交流学习。2-2重点建设专业(3)专业名称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建设目标与实施方案概述以“6层次轮训引领,校企合作,教-赛-产多轴联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为统领,从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实训基地、专业质量保证体系、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对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带动专业群其他专业的建设,争取经过3年的建设,把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建设成办学水平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省级特色专业,把双基地建成全国领先的实训基地和云南省机械行业企业员工培训及技能鉴定基地,切实服务于云南经济建设。(1)完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使校企深度合作有所突破,校企合作的具体工作开展过程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及科学化。形成系部专业与企业车间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机制。(2)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完善“6层次轮训引领,校企合作,教-赛-产多轴联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之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为培养焊接技术高技能人才提供有效保障。(3)课程体系建设。完善专业“2系统、3岗位、6层次、工学结合”的“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建好6门核心课程,完成4门校企开发课程,建成10门网络课程,开发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试题库,形成网络教学资源。(4)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新建1个、改扩建3个校内生产性实训中心;进一步建设好现有的10个校外实训基地;完善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保证学生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学时超过实践学时的60%;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达到100%。(5)教学团队建设。进一步完善同专业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相适应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建设制度。随办学规模扩大,加大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职青年教师和具有高级技术资格兼职教师的引进力度。兼职教师任专业课比例达52%,教师专兼职比例为1:1。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才1人担任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3名,使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达到100%。(6)专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多元化”专业过程性评价体系、“多证书”专业评价制度、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保障体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确保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测评满意度达到90%以上,毕业生“双证率”保持在100%,专业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保持在100%,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度达到92%以上。(7)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实训培训鉴定生产新技术推广及应用技术研发”的专业社会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拓展服务市场,为兄弟院校、企业及社会提供高水品的服务。2-2重点建设专业(4)专业名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桥梁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2026届河北省巨鹿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机关事务管理面试宝典门诊部岗位面试模拟题及解析
- 2025年徐州市中考生物试题卷(含答案及解析)
- 2025江苏高校大学《辅导员》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初级摄影课程学员面试题
- 2025年度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船舶检验法律法规考前冲刺模拟题及答案(网页版)
- 2025年验船师考试(C级船舶检验专业实务)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摄影摄像岗位面试预测题
- 2025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高考生物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
- 读博协议和合同
- 2025CACA子宫颈癌诊疗指南解读
- 2025年第3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 绿色建筑概论 课件全套 第1-11章 绿色建筑概述-绿色建筑运营与维护
- 2025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 骨科护理10分钟小讲课
- 医务人员行为规范
- 小红书管理制度
- 2025年创伤救治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
- 光伏电站安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