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天空下,重温那一段红色的记忆.doc_第1页
历史的天空下,重温那一段红色的记忆.doc_第2页
历史的天空下,重温那一段红色的记忆.doc_第3页
历史的天空下,重温那一段红色的记忆.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的天空下,重温那一段红色的记忆综合办公室 张言延安,一段光辉历史的发源地,一个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在这里指挥着一支“小米加步枪”的部队打败了日寇,战胜了国民党,把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了出来。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奇迹”?是“延安精神”!据查,“延安精神”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养起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它由延安时期的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县精神、白求恩张思德精神、愚公移山等衍化而来的,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与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今天,历史条件发生变迁,但延安精神意义犹存,而且面对新的挑战更需要发扬光大。滔滔延河水,承载着历史的凝重;巍巍宝塔山,呼唤着民族的崛起。2006年9月14日,我有幸来到这种精神的发源地,找寻那一段红色的记忆,感受那依然生机勃勃、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获取指引人生道路的精神所在。枣园、杨家岭、宝塔山,瞻仰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战斗了13个春秋的革命遗址,亲眼看到了当时极为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留连其间,睹物思人,感慨颇深,在思想上、心灵上受到了很大震动。如此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下尚能取得辉煌成就,我如今身在和平稳定的大好形势下,将做何为呢?一、精神的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没有过时。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要发扬延安精神;今天我们更要发扬延安精神。没有这种精神,社会主义是很难建成的。江泽民一种精神力量,惟有强大才会有吸引力,惟有广泛才会有凝聚力,惟有深刻才会有感召力,而延安精神恰恰如此,这是在最贫乏的物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史明今,我深深感受到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对于今天的我们是何等的重要!如今,物质文明发达了,有些人开始贪图物质享受,背弃了光荣传统,从而导致自己的人生道路偏离了历史发展的轨迹并最终为历史所遗弃初到延安即深切地感受到,延安已经成为精神的化身。从1935年到1948年,中国革命从最艰难走向了胜利,中国共产党从最困苦走向了强大。延安记载了这段历史,也铸就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实践是不断前进的,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但永恒不变的却是精神。可以说,延安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延安历史传承了中华历史,延安精神丰富了中华精神。通过考察学习,我认识到“延安精神”指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养起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它由延安时期的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县精神、白求恩张思德精神、愚公移山等原生形态衍化而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与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今天,历史条件发生变迁,但延安精神意义犹存,而且面对新的挑战更需要发扬光大。“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的前景,很大程度地取决于青年一代的状况”。那么,需要怎样的接班人呢?毛泽东同志曾说:“这些人具有政治的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荡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狂妄,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批这样的人,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完成。”这些论述阐明了延安精神的内涵和要求。1989年9月,江泽民同志视察延安时指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没有过时。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要发扬延安精神;今天我们更要发扬延安精神。没有这种精神,社会主义是很难建成的。” 2002年12月,在全党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热潮中,胡锦涛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西柏坡学习考察,回顾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其中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号召更是新时期发扬延安精神的具体要求。可以说,延安精神一脉相承,需要代代相传。每一个青年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对于如何实现理想,如何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却时常拿不准,有时甚至感到迷茫。这其实是一个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问题。在延安考察的整个过程中,我近距离地体会到当时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与残酷现实之间的极大差距。红军进入延安是在长征中的被动局面下作出的战略选择,无论是延安的条件,还是革命力量自身,对于实现革命胜利的理想都到了最艰难、最困苦的境地。正是在这一关键时刻,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从大生产到整风,从党建到强军,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先是立稳脚跟,然后发展壮大,最后解放全中国,13年弹指一挥间,党硬是把革命理想变成了现实。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包含了走向成功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细节,包含了至关重要的每一个决策、每一个讲话、每一部文献。这一切真实地见证了党如何立足现实、改变现实,重视问题、克服困难,一步一步地反败为胜,扭转乾坤。这其中蕴含了无穷的智慧,成为后来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我在学习考察中,对照延安的革命斗争史,深刻反思了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觉得深受启发。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的统一体,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理想才有实现的可能,现实才有被改变的希望。延安在历史上并没有过多的显赫,然而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这座边镇小城却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瞩目的中心。这里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圣地,是新中国的摇篮,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树立了不朽的旗帜-延安精神。今天,延安精神仍以其特殊的魅力吸引和影响着新一代的青年人。宝塔山、延河水、王家坪、杨家岭、枣园等这一个个名字是那么熟悉,早已在我们儿时的记忆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而这一个个革命历史遗址对我们来说又是那么陌生。在这些土窑洞里,曾经居住过缔造了新中国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窑洞内那简朴得让人难以置信的陈设,始终令人难以忘怀。毛泽东旧居里那架在炕上的床,周恩来旧居里那绑着铁丝的床,朱德旧居里那默默无声的纺线车,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任弼时则把自己的一生比作骆驼,不唯索取,只有奉献的精神。使我的灵魂得到启迪,令我顿悟人生。他留给我的精神财富会让我享用一生。这里的每一张照片,每一件物品都是一个故事,都凝聚着延安精神形成的轨迹。什么是延安精神,我们在这里找到了答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灵魂所在。延安时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创造了无数奇迹的时代。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那弥漫的硝烟、闪光的战刀,听到隆隆的炮声、雄壮的军号,似乎又回到了那杀声阵阵的战场,对那些勇猛冲杀、不怕牺牲的革命前辈,更增加了敬佩之情;对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生活,无不更加珍惜;对经过战争洗礼的伟大祖国,无不更加热爱。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并指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孕育出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二、关于理想与现实每一个青年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对于如何实现理想,如何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却时常拿不准,有时甚至感到迷茫。这其实是一个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问题。特别是在如何确立、实现自己的理想都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在延安考察的整个过程中,我近距离地体会到当时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与残酷现实之间的极大差距。红军进入延安是在长征中的被动局面下作出的战略选择,无论是延安的条件,还是革命力量自身,对于实现革命胜利的理想都到了最艰难、最困苦的境地。正是在这一关键时刻,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从大生产到整风,从党建到强军,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先是立稳脚跟,然后发展壮大,最后解放全中国,13年弹指一挥间,党硬是把革命理想变成了现实。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包含了走向成功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细节,包含了至关重要的每一个决策、每一个讲话、每一部文献。这一切真实地见证了党如何立足现实、改变现实,重视问题、克服困难,一步一步地反败为胜,扭转乾坤。这其中蕴含了无穷的智慧,成为后来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我在学习考察中,对照延安的革命斗争史,深刻反思了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觉得深受启发。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的统一体,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理想才有实现的可能,现实才有被改变的希望。党在延安战斗的13年,已经用伟大的实践证明了一个党、一个国家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可以将符合历史规律、符合人民利益的理想变为现实。对党和国家来讲是大道理,对于一个人也同样如此。尤其是一个志在创业的青年人,这个道理非常重要。我都有一个同感,观今鉴古,学史明理,借鉴历史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对于自己的理想,我们应有更清醒的认识,特别是一些近期的目标,要更客观一点、更实际一些;既要有人生的远大抱负,更要有实实在在的每一步所能达到的具体设想;不仅要从自己出发设计理想,更要从社会角度和发展条件考虑规划;对于理想的实现,不能骄傲自满,要多想党的教导、组织的培养和同志们的帮助;对于未实现的理想,应及时调整和完善,不在不现实的理想上消耗时间走弯路。而对于现实,则要站在客观的角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就是有,无就是无,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让主观迷乱了眼睛,不让情绪模糊了视线;时常把问题和困难看得多些、重些,不忽视前进中随机的、难以预料的不利因素;凡事十分把握也做三分胜算,学习扎扎实实地进行,成绩一滴一滴地积累,每走一步都踏踏实实、平平稳稳。三、关于努力与毅力在延安,我感悟到,任何一项事业,哪怕是一件小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有的甚至要经过多次反复。在这个过程中,不是一般努力就能解决问题,必须不懈地努力。这就特别需要坚强的毅力。看看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前辈走过的路,当时他们大都是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