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诗经》时代的爱情.doc_第1页
分析《诗经》时代的爱情.doc_第2页
分析《诗经》时代的爱情.doc_第3页
分析《诗经》时代的爱情.doc_第4页
分析《诗经》时代的爱情.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析诗经时代的爱情 婚恋诗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知道其时代爱情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闻一多先生认为:“风是情诗,“风”字就包含了这个意义。”先秦时期的不少文献使用该字时,其意义都和男女之爱有关联。如左传有“风马牛不相及”语,尚书乐成靖王传有“风淫于客”,吕氏春秋又有说到“马牛其风”之事,又有“风合”之语。而后代俗语中的“风俗”、“风流”、“争风”等语,也取男女相诱之风的意思。尽管旧时代的统治者和经师儒生为维护统治秩序而对原诗做出很多曲解,但不能改变婚恋爱情才是风诗主要内涵的事实。爱情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其情感表达方式受历史条件的影响,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以下,本文将具体地分析诗经时代的婚恋诗体现的审美追求和爱情表达的特点。 一、直接表达情感的坦率美 诗经并非就如孔子所说的“温柔敦厚”。这四字的概况其实是把“爱”扩大到“仁”,是统治者的借口,教人不要恨,只要爱。其实庄子说“至爱无仁”,要有恨,始知爱。无恨的对象,也就无爱的对象。就风诗的婚恋诗来说,它并非只是“温柔敦厚”,甚至有相泼辣的东西在内。无论处那种婚恋阶段或状况,初期爱慕的表达,中期的男女相悦,亦或是思妇的忧愁,弃妇的哀怨,种种真实情感都表达得大胆直接,体现着其坦率美。以下取前两种情况作具体分析。 第一是表达爱慕的诗。风诗的婚恋诗大多以女子口吻叙述,她们对男子思慕的表达十分大胆、直率。以素冠为例,它描写的是一位女子对刚失去妻子的男子的大胆追求。“庶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聊与子同归兮。”男子“素衣”,刚刚失去妻子,而女子直言自己的思慕之情,请求“与子同归”。这跟后代的繁文缛节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不受束缚,自然表露人性,表达爱慕的坦率美。 第二是描写男女相悦的诗。诗经里描写爱情的诗很多,而写得比较露骨的就不少。国风中的野有死麇写怀春之女和吉士的幽会。文中“有女怀春”“吉士诱之”等措辞就已经是很直接和大胆。末章为“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兮,无使匆卜汀薄V祆渥担“此章乃述女子拒之之辞。姑徐徐而来,毋动我之,毋惊我之犬,以甚言其不能相及也。其凛然不可犯之意,盖可见矣。”这无疑是站在经学道德立场上对诗意的曲解。就此诗而言,这是对女子的吉士的态度做出了相反的解释。朱熹的诗集传不按诗序来讲诗,是照本文来理解的,其解读也往往受圣人之道的影响。而就某些诗而言,他直言是“淫奔诗”。然而一定程度上说,这正是从侧面反映出诗的表达直接大胆,朱子也无法用经学之道去解读诗本文,而只能直言其为“淫诗”。 另外,女子说到男子,常常提及男子的衣服,如蜉蝣、羔裘和九N等篇目。以衣作为人的标志,这是诗经里的一种特别现象。其实,衣服是男子财富地位的代表。当时男子操控经济大权,女子追求男子很大程度上也是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和享受。但女子夸耀男子之美时,并没有说其才能和容貌,而是直接夸赞其衣服之美,这无疑是直接表达心中所爱所想的直率行为。九N中的“我觏之子,衮衣绣裳”,表达了多少的骄傲,又是表达得多么地直率! 二、注重生命繁衍的自然美 诗经时代的社会生产力落后,决定了当时的爱情和生命的繁衍密不可分,人们有明显的生殖崇拜倾向。这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同时也表现出人与自然相和谐相适应。 注重生命繁衍的观念与当时的择偶标准密不可分。在风诗里,以“硕”形容人的例子很多,如简兮的“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泽陂的“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和椒聊的“彼其之子,硕大无朋”。硕,大也,硕人,即身材高大的人。与其类似的描述也不少,如丰的“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以“硕”、“丰”为美,正是因为“硕”人能有更好的身体状况来繁衍后代,体现了一种追求健康和自然的审美。 孔子说,学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可见,诗里面提及的动植物之多。草木鸟兽之名多出现在比兴句中。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产生很早,其比兴提及自然景物时,往往是注重其实用性,而非后来诗词的渲染烘托气氛等作用。经后人研究,诗中的自然之物往往具有象征意义,而且常与生命的繁衍有关。以下按动植物两类来简单分说。 首先是动物。动物作为诗歌的意象,在历史的发展中已有了固定的内涵和情感寄寓。但这并不能在照搬到诗经。风诗里,以“狐”指代男子是一个特别的现象,如有狐的“有狐绥绥,在彼洪梁”,南山的“南山崔崔,雄狐绥绥”。在中国古代,九尾狐是祥瑞和子孙昌盛的征兆。禹经过涂山时,见到一只九尾狐,后娶涂山女子娇为妻。结果禹为王,而且多子多孙,统治中国,这一传说正可印证。 其次是植物。风诗描写女子时经常提及花,但以漂亮而无实用的东西来比女子的观念发生得相当晚。因此,以花比女子,并非就因为花的颜色鲜艳等特征,而是另有原因。赵国华在生殖崇拜文化论一书中就解释说,“从表象来看,花瓣、叶片、某些果实可状女阴之形;从内涵来说,植物一年一度开花结果,叶片无数,具有无限的繁殖能力。”闻一多先生在分析坑忻贰芬皇时,也从训诂的角度分析得出“梅”、“母”和“妻”三字有相同之处,“梅”字本身就象征母性和妻性的结论。所以说,古时注重生命繁衍的观念几乎在诗经里的草木之中随处可见。古人崇拜自然,崇拜生殖,并细致观察自然草木,用繁殖力强之物来象征人类的生命繁衍的能力,形成于流唱于民谣之中。这让风诗的表达更加丰富,也体现出古人的一种与自然相适应,注重生命繁衍的、健康的、充满活力的自然美。 三、与劳动紧密结合的朴素美 劳动是诗经时代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和很大的比例,这使得他们的爱情叙述和劳动密切关联,具有别样的朴素之美。 思妇在劳动时思念着意中人,这是诗经中较为特别的现象。卷耳中,开篇“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直接道出女子是在采摘卷耳的过程中思念意中人。其中,在写劳动的同时,“不盈顷筐”就间接表现出女子的思念之深,因为想念得过深,无法专注地采摘,采得的卷耳也就未能装满斜口筐子。后面三章写意中人人马倦病的处境。傅斯年说:“首章是女子口气,下三章乃若行役在外者之辞,恐有错乱。”其实未必这样,后三章可能是女子思念过深,为男子担忧过深,以至于把自己想象成对方,设想对方可能遇到的困苦。而并非是错乱之辞。 后代诗词绝不会把劳动与思念相结合,而临江远眺盼归人等场景成为表现思妇的重要取景,这是因为时代的不同。只有了解特定的历史背景,才能真正体会q这类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