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股东和经营者的利益冲突及其控制机制.doc_第1页
论股东和经营者的利益冲突及其控制机制.doc_第2页
论股东和经营者的利益冲突及其控制机制.doc_第3页
论股东和经营者的利益冲突及其控制机制.doc_第4页
论股东和经营者的利益冲突及其控制机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股东和经营者的利益冲突及其控制机制第l3卷第6期2OO5年l1月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JoumaldHenanMe&anicalandElectricalEngineeringCoilV_01.13.6Nov.2005论股东和经营者的利益冲突及其控制机制赵钎(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管理工程系,河南新乡453002)摘要:在两权分高的现代股份制企业中,由于股东和经营者各自目标不同,信息不对称等原园而产生种种利益冲突,为此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控制机制.关键词:股东;经营者;利益冲突;控制机制中圈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093(2005)064X02现代股份制企业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股东将资产委托给经营者管理,从而产生了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适应了现代化大生产对规模经济和专业化分工的要求,所以比两权合一的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伴随着两权分离,由于股东和经营者各自目标不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而难免产生利益冲突.l股东与经营者的利益冲突股东与经营者的利益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1经营者的偷懒行为与股东的期望相悖劳动经济学中有一个基本结论,即雇员在决定他的努力程度时总是试图平衡收入与闲暇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当收入和闲暇带来的边际收益相等时,雇员的最优努力水平也就确定了.这一结论对于理解经营者的偷懒行为很有帮助.现代公司的运行实践表明,经营者在公司中所拥有的股权比例越小,在为股东创造财富方面的积极性越低.因为经营者只按股权比例承担偷懒而损失的公司价值.我国国有和国有控股公司的经营者,远不如民营公司的经营者勤勉就是实实在在的例证.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国有和国有控股公司的经营者几乎不拥有公司的股份.由于经营者只承担偷懒成本的一小部分,而却能享受偷懒带来的全部好处,因而收入的边际收益小于闲暇的边际收益,经营者会选择更多地偷懒.而且,经营者在公司中拥有的股权比例越小,偷懒的欲望越强烈.1.2经营者的短期行为损害股东的长远利益经营者的短期行为是指受自身身份和任期限制影响,其经营行为与股东要求不一致.股东,尤其是大股东关心的是公司长远发展和未来较长时间内的现金流量,而经营者只关注其任期内的现金流量和经营业绩.因此,相对回报的数量,经营者更关心投资回报的速度.这一点在经营者临近职业生涯的末期时尤为明显.于是经营者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并倾向于投资一些短,平,快的项目,而忽视了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不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损害股东的长远利益.1.3经营者与股东两者的风险偏好之间的矛盾从经营者的角度讲,他们所管理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与他们地位,声誉和人力资本息息相关.当经营者已经拥有较高且固定薪水,有了一定地位和声誉时,他们便相对其他股东来说更偏爱低风险.高风险的项目可能带来的财务危机或破产风险,会极大地损害经营者的声誉与目前地位.因此,经营者常常通过投资决策和财务政策来尽量避开风险或降低风险.例如,经营者宁愿使用已成熟的技术,在现有市场上进一步开拓,而不会去冒险开发全新产品和不确定性很大的新技术,也不愿开拓陌生市场等.经营者的保守行为往往使公司错过极佳的增长机会.不利于公司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里生存和发展.1.4股东和经营者对公司控制权之争股东和经营者,谁拥有更大的公司控制权,谁的利益就能得到更有效的伸张.通常各国的公司法,公司的章程及内部制度都会对经营者的职权做了规定和约束,以谋求约束经营者行为,保护股东的利益.但事实上经营者权力界限依旧模糊不清,且有一种将这种模糊界线向外扩张的欲望.经营者对权力的追求可能使经营者沉湎于权力王国的维护,而减弱了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权力扩张和约束弱化,使经营者对公司资源有相当的控制权,这为经营者的在职消费提供可能.在职消费把公司的生产性资源转化为非生产性资源,这是股东所不愿看到的.而经营者对公司资源强有力的控制,还会促成由于”内部人控制”所产生的种种问题,如对内部信息的垄断,企业帝国建设等,从而损害公司及其股东的利益.2利益冲突的原因分析经营者背离股东目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讲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2.1股东和经营者利益目标的不一致欲望与动机是人类行为的出发点.股东为公司提供财物资源,所关心投资的回报,其目标实施企业财富最大化.他们作为公司的所有者,理所当然的希望经营者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勤奋有效地进行工作.但对经营者来说,股权收益与他无关或关系不大,他所关心的是人力资本的收益和增值,他的目标是工作报酬和闲暇时间所带来的总效用最大化.这收稿日期:2005.06-05作者简介:赵钎(1969.),男,河南卫辉人.讲师,读硕:,研究方向:现代企业删沦!=j企业制度.赵钎:论股东和经营者的利益冲突及其控制机制里的报酬既有物质上的追求,如工资,奖金,福利等,也有精神和政治上的追求,如荣誉,地位,权势等.增加闲暇时间意味着减少的工作时间或增加工作时间里的空暇,以及降低有效工作时间的劳动强度.正像劳动经济学家认为的那样,经营者在进行决策时,总是权衡着工作和闲暇带给他的效用,寻找着闲暇带来的边际效用与放弃工作的边际成本相等的那一点.由此可见,由于股东和经营者的目标函数不一致,使经营者天然地有背离股东目标的倾向;而股东却本能的确信经营者所做的决策经常不是最优的,经营者的工作是不够勤勉的.2.2信息不对称经营者与股东目标函数的背离,是导致经营者背离股东目标的内在根源,而双方信息的非对称性,又为经营者背离股东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股东众多而分散,他们远离经营者,缺乏专业知识,很难得到充分的信息.而且,大多数人只是持股者,他们对公司业绩的关心已经大大低于两权合一的业主,多数情况下,他们只是想”搭便车”,期望他们去积极收集和处理公司的有关信息是不可能的.由于股东没有足够的信息,也就无法真正关心公司的业绩,更难将公司的经营绩效与经营者的行为联系起来.作为股东的代理人,公司的经营者具有专业知识,他们掌握着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因此,经营者比股东掌握了更多的公司信息.加之经营者往往有垄断信息的欲望,尤其是一些“关键信息”往往紧紧掌握在经营者手里,这使得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经营者成为信息的优势一方.这些信息往往成为经营者获取个人利益而损害股东利益的有利因素.于是,经营者就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和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来牟取私利,损害股东的利益.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绩效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增加了经营者的职业风险,也使得股东很难判断经营者是否尽了最大努力去增进公司的利益.这也是股东和经营者之间产生利益冲突的原因.3利益冲突的控制机制化解股东与经营者利益冲突的既有内部控制机制,如治理结构,报酬计划,股东化等,又有外部控制机制,如经营者市场,公司控制权市场等.3.1内部控制机制首先,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经济效率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公司治理结构.它包括公司经理层,董事会,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之间的一整套关系.治理结构也提供了公司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并监督其实施的手段.良好的治理结构可以激励董事会和经营者去实现那些符合公司和股东利益的奋斗目标,也可以提供有效的监督,从而激励公司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我们应认真研究国外公司实践的经验和教训,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完善企业领导人的聘任制度.切实保证股东大会决定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董事会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行使用人权,并形成权力机关,决策机关,监督机关和经营者之间的制衡机制.其次,适度扩大经营者持股份额.扩大经营者在公司中的股权份额是化解股东与经营者利益冲突的最直接的办法.经营者在公司中的股权份额越大,他就会在更大程度上因自己的行为而受益或受损.很多的实证分析表明经营者的股权份额和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存在正相关.再次,设计有效的经营者报酬计划.有效的经营者报酬计划是控制代理成本的另一项重要机制.经营者报酬计划对于新兴行业和处于高速成长期的公司尤其重要,因为这类公司处于新的环境中,股东缺乏可资比较的历史信息,难以对经营者作出评价.设计有效的经营者报酬计划的要点在于如何以最小的报酬激发经营者最大的努力.这涉及如何确定报酬水平和报酬的构成.詹森和莫非(1988)把经营者报酬分为三个部分:工资,基于会计绩效的奖金和股票期权.工资是经营者报酬中最稳定的部分,对经营者有保险作用,但它与公司绩效的联系很弱.与工资不同,基于会计绩效的奖金往往能有效激励公司经营者.但由于奖金的发放常常基于历史绩效,容易导致经营者采取牺牲长远绩效的短期行为.而在经营者的报酬组合中加入股票期权能有效地解决经营者的短期行为问题.但是如果市场的”噪声”很大,股票价格不能很好地反映公司绩效,奖金就可能是经营者报酬组合中更为合适的选择.最后,发展和培育机构投资者和大股东.股东对经营者的直接监督往往受制于”搭便车”问题的影响.机构投资者和大股东的出现缓解了”搭便车”的现象.大股东能够从他的监督行为中得到较大份额的收益.当收益大于监督成本时,大股东就有积极性去监督经营者.另外大股东往往都是投资基金,养老保险基金等专业人士,比小股东更具备评价公司经营的能力.因而大股东的存在能够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再有,由于大股东往往持有一个公司中较大份额的股份,股份的出售将引起股价下跌,因此大股东并不是消极地把绩差公司的股份一卖了之,而是更为积极地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和指导,强化公司内部治理.另外.要充分利用负债杠杆和股利政策.较高的负债率和股利率有助于减少代理成本.因为高负债约束了经营者自由行动空间,加大了公司破产的风险,使得经营者唯有勤勉工作才能避免风险.高股利也能约束经营者的行为,高额的股利派发减少了公司的自由现金流,使得经营者的可控资产减少,不能过分侵蚀股东的利益.对于高速成长的公司来说,高额股利的派发意味着公司只有通过增发债券和股票的形式筹集进一步发展所需资金,任何一种方式均会加大来自债权人和股东的监督.3.2外部控制机制首先,培育和发展企业家市场.企业家市场一方面为经营者提供通过竞争充分发挥才能,得到相应报酬并且时刻保持危机感的舞台;另一方面也为企业提供了选择合适的经营者,考核其实际才能的有效渠道.当企业的经营者是通过规范,公正的企业家市场竞争而产生时.经营者才会把自己的声誉,利益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前景紧密联系在一起.倘若不切实解决经营者产生机制问题,或者说不建立起运行良好的企业家市场就仓促实施股票期权,只会带来不断的麻烦.形成健康的企业家市场,关键在于摒弃任命和委派等行政方式,坚持公正公平,择优录用的原则.其次,培育公司控制权市场.当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不能有效降低代理成本时,(下转第68页)65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2005年6期露的最低限度是至少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对于信息披露上限则由企业根据成本与效益原则决定,根据这两项耍求,企业应以最经济的信息提供越满足决策者的信息需求.具体来讲,企业应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资产减值信息:(1)资产减值信息(包括减值资产的期初余额,本期资产减值的发生及冲回情况,及减值资产现时的价值);(2)资产减值对当期损益的影响情况及其具体处理;(3)造成资产减值的原因;(4)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所采用的依据;(5)管理当局对减值资产的处置态度.4.3j驽产减值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凡是符合资产减值确认,计量标准的会计信息均应在表内披露.从减值披露发展的过程来看,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可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合并但单独列示,也可以单独编制另外一张报表来披露.5结语在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资产无不存在着减值的可能.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信贷者以及其他用户必须依据资产价值变化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投资,信贷以及类似的决策.因此,现代社会对资产减值信息的需求不再是单方面的,而是立体的和全面的,会计信息系统必须及时做出调整以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否则其自身的生存也将受到威胁.资产减值会计是联结历史成本会计和现值会计之间的桥梁,对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研究及其实践探索,必将有助于财务会计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责任编辑杨木)参考文献:1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2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EB/OL.htlp:llzvw.aI.pa.c0In.en/law/q一law41gwa34.hun.20O5404.t3杨国军.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计算程序与方法J.财会通讯,2O04,(1).4张美红.资产减值会计研究D.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OOO.5郑佩新.论资产减值准备的若干实务问脑J.财务与会计导刊,2O04,(1).6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O02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OO2.ADiscussionandAnalysisoftheAccountingofAssetsDevaluationGAOChong-hua(ZhengzhouUrbanDistrictCountrysideCreditAssociationSalesOffice,Zhengzhou450008,China)Abstract:Thispaperhasdescribedaffirmation.measurement,recordandcontentrevealingfourrespectsofthere-ducingvalueaccountantoftheassets.Havediscussedaliinmtionstandard,thekindofmeasuringattributeandstandtudchoiceofrne聃un强n朗toftheassetsreducingvalueespecially;HaveintroducedthereducingvalueaccountirecordmethodoftheassetsanddemandofdisclosureKeywords:AssetImpairment;Accountantprocesses;AccountingRegulations(上接第65页)外部的公司控制权市场成为一种替代机制.公司经营者的低劣表现会反映到股价上,从而使潜在的”袭击者”意识到存在着通过更换经营者,改善经营获取收益的机会.很多的研究表明,当绩差公司面临外部收购时其股票价格均会大幅上涨,当并购完成后,在位经营者的更换率和公司经营的利润率也有明显提高.不过,公司控制权市场也并不总是有效的.如果经营者在公司中拥有较大份额的股份,他就会利用大股东的地位阻止”袭击者”的并购行为.此外,经营者还可以采用多种反并购措施(如”黄金降落伞”,”毒丸计划”等)加大并购成本,使”袭击者”的并购活动元利可图.最后,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约束人们行为最有力的行为规范,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重TheDiscussaboutThe要保证.目前我国虽然已制定公司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等有关约束企业经营者行为的法律法规,但其对经营者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