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校园,阅读正在悄然消失实习生 邓爽 本报记者 周凯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4月30日 03 版)最近在辛苦准备托福考试的上海大学生小任,再次带着自己的英语复习资料来到熟悉的图书馆,打开书本,开始一道道地做上面的习题小任告诉记者,他来图书馆就是感觉有学习的氛围,复习英语效率会高一点,“根本没想过来这里看别的书”。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然而,高强度、目的性强的生活正在不断挤占越来越多人宁静的阅读时光,即便是身处象牙塔中的大学生,阅读,也似乎正在成为一种奢侈的享受。阅读日前后,中国青年报记者专程走访了沪上几所大学的图书馆,发现来图书馆的学生,竟然没有几个是来阅读的。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带着各种复习资料过来的,即便是少有的几个读书的,也十有八九读的是专业书籍。课余时间忙考证实习就读于沪上某高校的大二学生杨绮告诉记者,她身边的很多同学课余时间都在备考英语托福、普通话、计算机等级证书,几乎看不到有人看“闲书”。鉴于目前就业招聘时各种各样的证书还是很受用人单位的看重,这些证书日渐成为大学生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特别是英语学习,占用了大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上海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罗同学是外地生源,她的英语基础不好,几次考六级均以几分之差无法过线,“外地学生留沪,英语六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门槛,我必须要把它考下来。”现在,她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搭在了备考英语六级上,根本没有时间去看其他的书,“很痛苦,但也很无奈,不然肯定会对以后的发展有影响。”罗同学的情况并非个案。同济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专业的谈同学告诉记者,他大学的课余时间基本都花在学习英语或考各类证书上,牵扯精力之大,耗时之多,难以想象。“但没有办法,毕竟这些对找工作有好处。”谈同学说。记者在杨浦区高校聚集地的书店发现,卖复习备考资料的书店生意一般都比较火爆。在复旦大学附近经营书店多年的王老板印证了记者的发现,他告诉记者,店里销路最好的书就是备考英语、司考、计算机、公务员等考试的复习资料,别的书几乎没人买。边上学边实习,为以后的就业做准备,也成为同学们远离阅读的另一理由。上海理工大学的张同学,从去年9月开始,就在一家外资公司从事技术方面的实习工作,除了上课时间,其余时间都在公司里做事情,有时候忙不过来还要带回寝室去做,当被问到平时喜欢读什么书时,罗同学很无奈地摆摆手:“哪有时间啊!”哲学专业的张同学很早就开始在校外实习了,作为人文类学科的学生,他却自称为了找份好工作,根本没时间看书。“我同时做了两份实习,想通过实习让自己得到锻炼,尽早进入社会。”他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实习的目的也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至于阅读,只好先排队靠后站了。财务管理专业的程同学刚读研一的时候,就已经在通用电气公司找了一份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对口的实习岗位,她一边上课一边实习,一个星期要保证三到四天的出勤率。“通过实习感觉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我想利用课余时间多学学需要学习的东西。”她告诉记者,像她这样的情况,在管理学院相当普遍,虽然空闲时猛啃书恶补知识的也不少,但多限于专业书、英语类书籍。阅读的范围仅限于专业内不仅读书的量变少了,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也渐趋狭窄,很多同学仅仅看自己专业的书籍,而对别的门类的书籍很少顾及。谈同学坦诚地说,他从来不看文学类书籍,要看也就是看专业内的书,因为“看别的书感觉用处不大”。被同学戏称为“学术男”的复旦大学的姜同学,学习成绩一直排在年级的一二名,他平时的阅读主要集中在政法类书籍别的领域基本不涉及,“感觉看别的学科的书籍对自己的学习帮助不大,自己只要把专业课学好就行了。”舒同学是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她也说,自己进入大学学习以来,阅读的书籍基本都是所学专业的书籍,别的书一概都没接触过,由于课程量比较大,应付各门专业课程都应接不暇,“真没有办法,如果还去读别的书的话,就完全忙不过来了。”上海大学传播学专业的小李是一名在读博士生,因为专业研究的原因,她要经常关注相关前沿学科,阅读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书籍,“都是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学科,多看点这方面的书籍,可以开阔视野,对课题的研究也是有好处的。”不过她也表示,对于有博士学位论文压力的她来说,要“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以后有空了再去找些为了放松心情而阅读的书籍来读。”针对当前大学生只读与专业相关书籍、阅读面明显偏窄的问题,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主任、高教所兼职研究员廖文武教授认为,在校大学生注重打好扎实基础理论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不注重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和学科前沿知识,知识结构容易有欠缺,这个问题如果严重了会妨碍今后个人的发展。阅读应该是一种生活习惯据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网络阅读率继续大幅攀升,达到44.9%,比第四次调查(2005年)提高了17.1%。近两成有读书习惯的国民阅读电子书,网络在线阅读是最普遍的阅读方式,手机报和电子杂志的读者规模均超过200万人。数字化、网络化阅读似乎正在势不可挡地打败纸本阅读。杨绮自称是个电子迷,天天泡在电脑上,除了偶尔玩玩游戏外,其余时间不是浏览网页就是看电子书。她感觉电子书“特别好”,不用花钱去买书了,也省去了到图书馆借书、还书的环节,阅读起来还方便。在上海一家高校心理学专业就读的杜同学也很爱看书,尤其喜欢看网络小说,他认为这些小说写得“很精彩,很有想象力”,非常符合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阅读口味。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吴国宏副教授则认为,自己还是比较喜欢纸质书的阅读,这可能跟多年的阅读习惯有关。不过他也承认,传统阅读只是一种感觉,其实网络的便捷性,让网络阅读早已成为一种新的信息来源的方式。而且书籍电子化也会是未来书籍发展的一种趋势。面对当前数字化、网络化阅读打败纸本阅读的现状,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系主任廖圣清副教授有些担忧,因为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传统的阅读方式是线性的信息接受方式,比较利于人们深入思考,而网络的海量性信息,在信息的质量上比较难把握,对读者的思考也会有影响。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中文系系主任陈思和教授认为,阅读应该是一种生活习惯,大学生是未来的知识分子,需要对国家和社会有更多的担当,这就需要有足够的时间阅读专业书籍和一般的人文类书籍。理工科的学生只读专业的书,知识面会太窄,其实大学培养人才的根本,不仅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林地杂草协议书
- 果林合伙协议书
- 柑桔种植协议书
- 查账委托协议书
- 2025年产品创新岗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php前端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桃源中面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gsp仓管员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工程测量员五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K2教育人工智能个性化学习系统应用效果与优化路径研究报告
- DBJ51T 078-2017 四川省园区市政道路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
- 肝硬化肝性脑病诊疗指南(2024年版)解读
- 2025-2030年速冻玉米行业市场调研及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 洗衣房客户投诉处理流程
- 人造草坪质量控制措施
-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课件
- DB45T 2711-2023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筛查与诊疗技术规范
- 农村公路工程质量检测培训
- 《妇产科学》课件-8.1决定分娩的因素
- 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写提纲、方案及图件要求、编图常用图例、可行性分析、附表
- 大型活动LED屏幕安全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