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答案.doc_第1页
大自然的语言答案.doc_第2页
大自然的语言答案.doc_第3页
大自然的语言答案.doc_第4页
大自然的语言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自然的语言自学评估达标训练1给加粗字注音。(1)萌发mng (2)孕育yn (3)销声匿迹n(4)连翘qio (5)载途zi (6)草长莺飞yng2解释词语。(1)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2)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3)次第:一个挨一个地。(4)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5)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6)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文中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3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你能再举一些身边具体的事例吗?物候现象。略能力提高阅读下边的语段,回答问题。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禾木抽青和开花的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1分别找出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_各段的第一句。_2什么叫逆温层?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它出现的时间及气候条件有哪些?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比低处高的气层叫逆温层。冷空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一般出现在秋冬之交,尤其是在早晨,天气晴朗,没有风。_3第一段第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举例子 以事实来证明逆温层的存在,从而说明研究“高下的差异”这个因素时,要注意特殊情况特殊对待。4第一段句可分为两层,句为第二层,为什么详写这一层?这种特殊情况对于一般人来说不太清楚。5第二段第句中的“后者”具体指代什么?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7种禾木抽青和开花日期。6前后两段在说明影响物候来临因素方面出发点不同,前者是_因素,后者是_空间 时间_因素。(选择填空:空间、时间)大自然的语言综合能力测试一、给加粗的字注音销声匿(n )迹 连翘(qio )翩(pin )然农谚(yn )差(ch )异孕(yn )育二、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冬季南北温度xun sh(悬殊 )。2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xin zh(显著 )。3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y y mi(榆叶梅 )、西府hi tng(海棠 )、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三、为下列加粗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将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内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B )活页月刊(C )大地出现了一片春耕的活气。(A )A生动活泼;不死板。 B生存;有生命。 C活动;灵活。2各种花次第开放。(A )改革开放(B )A(花)展开。 B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3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B )这本书是他的劳动果实。(A )A革命斗争或劳动生产得到的胜利品或收获。B植物体的一部分。四、下列各句中说明纬度差异的一项是(C )A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B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C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D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应。五、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 )A“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D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六、阅读,然后回答问题(一)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1)(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2)(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3)(A纷纷;B刷刷;C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1)(B ) (2)(A ) (3)(C )2解释下列词语。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 )A物候现象 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 D四季景色变化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5不行。因为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6作者为什么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6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各种自然现象和气候有密切关系,它们好像在提醒农民适时安排农事,起到了语言的作用,所以作者说它们是大自然的语言。(二)大自然的色彩是迷人的。红的花,绿的叶,湛蓝的天空,蔚蓝的海洋,都是一幅幅美妙的图画。当你流连于湖光山色之中,对大自然的斑斓色彩欣喜感叹之际,你是否想过,大自然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天空是蓝的,树是绿的?而当夜幕降临后,不管是远山还是近树都成了黑色?这其中很有一番道理呢!大自然的这些色彩都与太阳光有关。阳光是复色光,它的可见光部分由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单色光组成,不透明的物体反射某一些单色光,而吸收另一些单色光,物体的颜色就是由它所反射的那些光决定的。譬如,红苹果只反射红光,看上去就是红的;绿叶只反射绿光,看上去呈绿色;雪对阳光是全反射,哪一种也不吸收,因此是白色的;所谓黑色,其实是将七种光全部吸收。当七种光既不被物体反射,也不被物体吸收,而是全部通过物体的时候,这个物体就是透明的。水晶和水晶般的冰都是这样。天空所以呈现蓝色,道理也与此相类似。在七种单色光中,蓝色的光波长很短,极易被大气中的微粒反射。当阳光通过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时,其他波长较长的光,不受大气中的碳粒、尘埃、水蒸气的影响,而蓝色不断被这些微粒反射和折射,因此我们看见天空是蓝的。日落以后,物体没有阳光可反射,大自然就沉睡在黑色的夜幕之中了。1这篇短文围绕中心,主要从哪三方面来说明?(1)_大自然的各种色彩与太阳光的关系。_。(2)_天空呈现蓝色与太阳光的关系。_。(3)_日落后大自然变成黑色与太阳光的关系。_。2天空呈现蓝色的原因是(不得超过20个字):2蓝色被大气中的微粒反射和折射。3给这则短文拟一个小标题(不得超过10个字):_大自然色彩的奥妙 _大自然的语言评估测试1给下列各组中加粗的字注音。答案:1qio qio shui gun gun m mi lu l lo ch chi ch2在横线上写出加粗字的意义。销声匿迹:_藏_。周而复始:环绕一圈_。风雪载途:满_。草木荣枯:茂盛_。年年如是:这样_。3选词填空。于是转入夏季,这是植物_ D _(A发育 B培育 C酝酿 D孕育)果实的季节。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_ B _(A灵验 B灵敏 C灵活 D灵便)得多。4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 )A“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B新颖别致,引人入胜。C本文是改写,不能改掉文题。D语言是人们交际交流的工具,自然界一些物候现象也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这种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5“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是(C )A说明拟人 比喻B叙述拟人 比喻C描写对偶 拟人D抒情比喻 拟人(一)语段点将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A)的日数因季节的(B)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要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到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1给文中A、B两处分别选择恰当词语。1A (2) B (1)(1)差别 (2)差异 A( ) B( )2给文中两处选择恰当的连词(D )A虽然但是 B由于 因此C可是因而 D但是 所以3指出句中加粗词的作用。(1)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答:_(1)强调说明相差数少_。(2)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答:_(2)表示春天短促_。4语段说明的中心是(C )A纬度B物候现象C纬度对物候来临的决定作用D我国大陆气候显著5语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有_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_。大自然的语言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字注意正确的一项是(C)A.冰雪融化(rng) 孕育(yn) 翩然归来(pin) 农谚(yn)B.簌簌落下(sh) 了解(ji) 销声匿迹(n) 纬度(wi)C.衰草连天(shui) 连翘(qio)层峦叠嶂(zhng) 弋阳(y)D.风雪载途(zhi) 隧道(su) 头晕目眩(xun) 窥见(ku)2找出下列各组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两项,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1)A.百感交急 B.斤斤计较 C.满院狼藉 D.昂首阔步(A)(B )(2)A.得心应手 B.迫不急待 C.原形毕露 D.令人喷饭(B )(C )(3)A.在所不昔 B.谈笑风声 C.难能可贵 D.记忆犹新(A )(B )(4)A.哭笑不得 B.以物谕人 C.入木三分 D.花团锦族(B )( D)3.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字母序号填在括号内。(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B)得多。A.灵验 B.灵敏 C.灵活 D.灵便(2)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 B)是必要的。A.观察 B.观测 C.预测 D.观望(3)月亮的影子帮助现代人解开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之谜,(C )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A.决定 B.制定 C.确定 D.肯定(4)影子戏,在这里产生了( B)的力量,它战胜了时间和距离,成为我们手中的一个驯服工具,为我们忠实地服务。A.神圣 B.神奇 C.神异 D.神秘4.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正确的两项是(C )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 )据推算,我国种大豆的历史至少有四五千年了。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古代把大豆叫做“菽”,秦汉以后逐渐用“豆”字代替“菽”字。在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大豆的残留印痕。许多古书中也有关于大豆的记载。也是世界上栽培大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A B C D6下面是一则广告,有人对其中六处提出修改意见,这些意见分成四组,最恰当的一组是: (D )这个工厂经工程技术人员精心研究设计,推出新产品彩色搪瓷浴缸,具有造型美观,瓷面光滑,色彩鲜艳,质量稳定,经久耐用等特点,适应中、高档宾馆、饭店及现代住宅理想卫生洁具。(1)“经久”改为“坚固” (2)“洁具”改为“用具”(3)“适应”改为“适宜作” (4)“理想”前加“的”字(5)“卫生”前加“的”字 (6)“新产品”后加破折号、(1)(4)(6) 、(1)(2)(6) 、(2)(3)(4) 、(3)(5)(6)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A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分”,则概括了他在创作上的成就。今天这节课要学习他的名篇促织,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 A , , 。B 。 ; “ ” 。C , ; ?D 。 , “ ”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1)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_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的差异(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第一句话句,这段文字是按_按概括到具体的顺序解说事理。_顺序解说事理的。(3)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答:_说明经度的差异影响物候的来临。_(4)文中运用了_举例子、列数字、 作比较_、_等说明方法。(5)“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答:_表示没有例外,这样就准确地表达了经度对物候的影响。_(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1)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答:_根据这些来安排农事。_(2)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答: _荣枯 去来_(3)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4)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_传语_ _暗示_ _唱歌_(5)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A.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式,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B.不能。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C.不能。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D.能。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是同一类事物。( )(6)本段说明的对象是(B )A.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7)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了哪三个例子说明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答:_杏花开了 桃花开了 布谷鸟开始唱歌(8)本段的说明顺序是( A)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 B(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 A _(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 C 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 )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时间顺序;举例子_,主要的说明方法是: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三)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1)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_(1)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句,这段文字是按_概括到具体(逻辑)_顺序解说事理的。(3)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3)说明经度的差异影响物候的来临。(4)文中运用了_举例子、列数字、 作比较_等说明方法。(5)“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5)表示没有例外,这样就准确地表达了经度对物候的影响答:_(四)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第二段的中心句是第句。()、第句、第句、第句、第句、第二段第一句话是个省略句,请把它补充完整。物候现象的来临首先决定于纬度因素。、第二段可分两层,这两层的关系是()、总分、并列、解说、补叙、第二段未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作比较 、列数字 、举例子 、打比方5、“气候”是“气”与“候”的合称,我国有“二十四气,“七十二候”的说法,请写出两个节气的名称。二十四节气名称选其二即可6、选文第一段中能表明不止一个因素的词是“哪些”;选文第二段表明按主次顺序说明这些因素的词是“首先”7、选文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设问 引起读者的注意,引人思考 8、再写出两个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经度因素、高度因素、古今因素三者选其二、1.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字母序号填在括号内。(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B)得多。A.灵验B.灵敏C.灵活D.灵便(2)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B)是必要的。A.观察B.观测C.预测D.观望(3)于是转入夏季,这是植物_ D _(A发育 B培育 C酝酿 D孕育)果实的季节。(4)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_ B _(A灵验 B灵敏 C灵活 D灵便)得多。2.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正确的两项是(A、D)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二、阅读理解3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C )A“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B新颖别致,引人入胜。C本文是改写,不能改掉文题。D语言是人们交际交流的工具,自然界一些物候现象也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这种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4“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是(C )A说明拟人 比喻B叙述拟人 比喻C描写对偶 拟人D抒情比喻 拟人5、下列各句中说明纬度差异的一项是(C )A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B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C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D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应。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 )A“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D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二、重点语段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1)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_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的差异(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第一句话_句,这段文字是按_按概括到具体的顺序解说事理。_顺序解说事理的。(3)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答:_说明经度的差异影响物候的来临。_(4)文中运用了_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_等说明方法。(5)“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答:_表示没有例外,这样就准确地表达了经度对物候的影响。_()“经度的差异”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了什么?()举了连翘和榆叶梅、苹果开花两个例子,说明了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B(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 A(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 C(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主要的说明方法是: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6、选段1描写自然现象的顺序是时间顺序。7.将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所表示的意义写在句后的括号里。各种花次第开放(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学生不要乱花钱(花费)花言巧语迷惑人(用来迷惑人的)爷爷的眼早花了(模糊迷乱)到了秋天,果实成熟(长成)这条路,小王最熟了(知道得清楚)俗话说:熟能生巧(熟练)他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程度深)年年如是,周而复始(这样)是毒草就必须进行批判(是(判断词)要学会明辨是非(正确)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候(正是)8.本段描写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是为了说明什么?说明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9.课文中说,“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想一想,本段中有没有“大自然的语言”?试举例说明。有;例如燕子归来。10.文中“年年如是”的“是”为指示代词,请说明它指代的内容。本段前面的内容。(四)语段点将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A)的日数因季节的(B)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要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到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1给文中A、B两处分别选择恰当词语。(1)差别 (2)差异 A( ) B( )2给文中两处选择恰当的连词( )A虽然但是 B由于 因此C可是因而 D但是所以3指出句中加粗词的作用。(1)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答:_。(2)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答:_。4语段说明的中心是( )A纬度B物候现象C纬度对物候来临的决定作用D我国大陆气候显著5语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有_。、“首先是纬度”这一段,举出桃花和刺槐的例子说明了什么?答案:(一)1A (2) B (1) 2D 3(1)强调说明相差数少(2)表示春天短促4C 5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说明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五)阅读下边的语段,回答问题。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