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辛置5.0Mta矿井型选煤厂初步设计.docx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辛置5.0Mta矿井型选煤厂初步设计.docx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辛置5.0Mta矿井型选煤厂初步设计.docx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辛置5.0Mta矿井型选煤厂初步设计.docx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辛置5.0Mta矿井型选煤厂初步设计.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2013届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152页目录1总论11.1 选煤厂类型、厂型及厂址11.2工作制度11.3矿区及厂址概况11.3.1厂区位置11.3.2厂区地理概况11.4入选原料煤及产品用途21.5选煤工艺21.6供水、供电31.7煤层特征31.7.1煤层31.7.2煤质31.7.3矿井瓦斯41.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42选煤工艺62.1煤质资料分析及可选性研究62.1.1煤质资料的分析72.1.2两矿原煤可选性研究及分组讨论122.1.3两层煤质资料综合及分级讨论212.2选煤工艺的初定和技术经济比较262.2.1初步选定的方案分析272.2.2排矸方案的产品预测282.2.3不排矸方案的产品预测402.2.4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452.3流程介绍及数质量计算472.3.1工艺流程整体描述472.3.2数质量及介质流程计算502.3.3工艺流程计算结果汇总622.4设备选型及计算652.4.1设备选型原则及不均匀系数652.4.2主要设备选型与计算662.5选煤工艺布置782.5.1工艺布置原则782.5.2总平面布置782.6生产技术检查792.6.1检查的内容与项目792.6.2 技术检查取样设置822.6.3 检查室833、建筑物和构筑物833.1 概述83选煤厂类型、厂型及厂址833.2 气象及地震资料833.3 建筑物及构筑物设计843.3.1 建筑设计843.3.2 结构设计844、给水排水844.1给水水源844.2用水量和水压854.3给水系统及管网854.4排水系统及管网855、生产辅助设施865.1机电修理车间865.2介质制备车间875.3压缩空气供应875.4药剂库与油脂库876、电气876.1供配电876.1.1电源及供电方式876.1.2供配电系统876.1.3照明886.1.4防雷886.2集中控制与自动化896.2.1控制系统896.2.2 控制原则896.3通讯调度896.4自动化897、运输907.1铁路运输907.2汽车运输908、采暖通风及供热908.1 概述908.2 供热与采暖918.3通风除尘929、总图部分929.1 原始资料929.2 总平面布置929.2.1 布置原则929.2.2 场地功能区分929.2.3 总平面布置939.2.4 运输939.2.5行政、生活福利设施的布置939.2.6场地利用系数及绿化9310技术经济9310.1劳动定员9310.2选煤成本9610.2.1产品销售收入9610.2.2分离前成本9610.2.3分离后成本9710.2.4财务分析9811、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9811.1设计依据和标准9811.2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9811.3 控制污染的初步方案9911.4环境影响分析100概算编制1021 概算编制说明1021.1工程概况及投资范围1021.2编制依据及取费标准1021.2.1编制依据1021.2.2概算指标1021.2.3价格1021.2.4取费标准1021.2.5基本预备费1031.2.6概算总投资1032 概算结果汇总103国内外柱浮选技术发展现状115翻译120翻译原文120翻译译文128图纸列表137参考书目138致 谢1401总论1.1 选煤厂类型、厂型及厂址山西焦煤霍州煤电辛置矿选煤厂入选原煤来自所在辛置煤矿2#和10#煤层,入选比例为:2#煤:10#煤=84.5%:15.5%,为矿井型选煤厂,设计入洗能力为5.00Mt/a。全套图纸加扣 30122505821.2工作制度按煤炭洗选工程设计规范GB50359-2005的规定,本选煤厂实际生产时间为每年330天,每天16小时,两班生产,一班检修。1.3矿区及厂址概况1.3.1厂区位置霍州矿区位于山西省临汾地区北缘,霍西煤田中部,北距太原市209km,南距临汾市65km。辛置井田位于霍县矿区北部,距霍州市15km。矿区西侧有南同蒲铁路及大运高速公路通过。西起F1断层,东至霍山断层,北以310水平回风巷与F4断层为界,南至北焦家垣至珊垣村南一线以F6(为一倾向南东的正断层)断层为界,东北以2#煤层露头为界,该水平面积22.34km2,地面位置大部分为洪洞县赵城镇南沟村、北焦垣村,仇泄村和兴唐寺乡珊垣村、下关口村、川草凹、杏沟村等,东及东北少部分为霍州市义旺、刘家庄村等。大运高速从东部义旺村、杏沟村西、下关口村西通过。1.3.2厂区地理概况1、地形地貌及水系辛置井田地貌形态位于临汾盆地的北缘,东为霍山,最高峰老爷顶标高2347m,由山麓向西为倾斜黄土塬,东部边缘区属于霍山山前洪积扇下部地带,向西由于黄土冲沟的切割为沟梁相间的地形,其排列方向大致为东西向,形成东部山区,中间丘陵台塬,向西为地势最低的河谷地带,这就决定地下水的总流向,由东向西向汾河汇集,总的来说,地下水埋深沿流向方向由深变浅,各种沟有大小不等泉水出露;基岩含系统的裂隙含水系统和岩溶含水系统,在东部及南部与山前洪积扇含水层接触,接受其潜水的补给,地下水册东向西径流通过深部循环向西北方向径游戏到郭庄排泄,郭庄泉位于霍州南7km处郭庄村的汾河谷中,山若干散泉形成的泉群,流量为6.20m3/s(1990年,泉水标高516521m,泉域面积5000km2左右,井田位于泉的南约6km 处。2、气象霍州矿区位于内陆高原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较大,雨量分布不均,最大降雨量在7、8月份,春秋季节干燥且风沙较大,夏季受内陆干燥季风影响,炎热多雨,冬季受强烈西伯利亚寒流侵袭,寒冷干燥。本区年平均气温12.1。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3.6,最低气温-18(1987年2月12日);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5.4,最高气温39.2(1972年8月2日)。全年无霜期平均197天,最少数150天,最多219天,初霜期一般在10月17日,终霜期在来年4月1月,最迟在4月17日。年平均降雨量353.1mm(1972年),最大降雨量688.9mm(1975年)。最大月降雨量248.3mm,最大日降雨量137.5mm(1981年8月15日)。全年盛行偏南风和偏北风,春季以偏南风为主,其次是偏北风。夏、秋、冬三季以偏北风为主,西南风次之。年平均风速1.9m/s,极端最大风速18m/s。年平均冻结期66天,冻结开始于12月中旬,来年2月中旬解冻。冻土深度平均49.3cm,最大67cm。最大积雪厚度11cm。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2g,地震基本烈度八度。1.4入选原料煤及产品用途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综合机械化分层开采采煤方法。主井采用箕斗提煤,按现行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确定的工作制度(年工作330d ,每天净提升16h),矿井设计生产能可达500万t/a。井田面积46平万公里,共有6层可采煤层;其中稳定可采煤层为2#、10#、11#煤层。入选原煤中2号煤为中灰、高矸、低硫、较难选煤,牌号为1/3焦煤,10号煤为中灰、中矸、特低硫、中等可选煤,牌号为肥煤。主要产品有8-11级优质低灰、低硫、高强肥精煤,9-1l级主焦煤及副产品。精煤主要供太钢使用,中煤供霍州电厂,矸石主要用于附近的矸石砖厂或者其他建筑、公路行业等,煤泥主要销售给附近居民或供场内锅炉房使用。1.5选煤工艺辛置矿选煤厂拟采用2号与10号原煤,并以85.5%:15.5%的比例入洗,据原始煤质资料及用户的要求灰分级别,原煤可选性属较难选煤。经过五种入洗工艺的方案比较,本选煤厂采用13mm预先分级块煤重介末煤重介质旋流器粗煤泥TBS分选机回收直接浮选联合工艺。具体工艺为:原煤经过13mm分级筛分,13mm的块煤进入主再选重介浅槽分选机产出块精煤、块中煤及块矸石,0.25mm粗煤泥采用TBS分选机进行粗煤泥回收,0.25mm粉煤泥采用浮选柱进行分选。水力分级旋流器底流依次通过TBS分选机-振动弧形筛-煤泥离心机回收成为粗精煤泥;TBS分选机底流-振动弧形筛-煤泥离心机回收为粗中煤泥,和块中煤、末中煤产品混合成为最终中煤;精煤泥水力分级旋流器溢流先进入原煤浓缩机,然后采用底流大排放将物料打入浮选系统,浮选精煤经过快开压滤机得到最终浮选精煤,和块精煤、末精煤及粗精煤泥产品成为最终精煤;经脱水脱介后的块矸石和末矸石混合,成为最终矸石;浮选尾煤则经浓缩机浓缩后压滤,并经煤泥晾干场晾干后作为尾煤泥产品。1.6供水、供电电源:电源由辛置北村35/6kv区域变电所供电,目前装机容量为1x10000+1x7500kv/a,重庆煤矿设计研究院在矿区总体中建议增容为1x10000+1x1500kva,能满足矿井生产所需。水源:辛置选煤厂与辛置矿井共用深水井,水泵房内有深水井泵5台,日排水量可达30000m3,水质较好。1.7煤层特征 1.7.1煤层本井田内含 煤地层自上而下有二叠系山西组和石炭系太原群。开采煤层6,煤层总厚度9.14m。东区二叠系地层被肃蚀。井田稳定可采为2、9、10、11煤层,本次设计只考虑开采2煤层。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22。煤层发育情况及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简述如下:2煤层:位于山西组中部,上距K8 砂岩711m,煤层厚充1.304.20,平均3.33m,中部含02层夹矸,夹矸厚度00.55m,平均0.18m,层位稳定,厚度变化不大,煤层结构简单,为稳定可采煤层。顶板岩性主为泥岩,少量砂岩、砂质泥岩,底板岩性主为泥岩,次为粉砂岩,少量砂岩、砂质泥岩。在197钻孔附近出现小范围的不可采区,应属F4 断层影响所致。2煤层为全水平可采的稳定煤层。2煤层整体由东向西增厚。1131煤厚只有1.30m,其直接底板为破碎带,分析可能为小怕层面影响到煤厚变化。煤的风氧化:该区东北角2煤层露头。根据煤矿开采的实际情况,煤的风氧化界线圈定原则为由煤层露头向区内水平推算200m。1.7.2煤质一、物理性质2煤层呈油脂光泽,科带一线理状结构。主要由亮煤组成,含少量净煤和丝煤的线理及透镜体,属半亮型煤。断口平坦状,节理发育中等,半坚硬。二、化学性质1、工业分析(1)水分2煤层原煤空气干燥基水分含量介于0.261.78%之间,平均0.18%,浮煤空气干燥基水分含量介于0.301.33%之间,平均0.71%。(2)灰分2煤层原煤干基灰分介于11.6520.71%之间,平均16.97%,属低中灰煤。浮煤干基灰分介于4.8910.45%之间,平均7.60%。(3)挥发分浮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介于27.6037.24%之间,平均32.33%。2、有害元素(1)硫2煤层原煤干基全硫含量介于0.280.87%之间,平均0.45%,属特低硫煤。浮煤干基全硫含量介于0.310.665%之间,平均0.43%。(2)磷2煤层原煤干基磷含量介于0.0070.028%之间,平均0.017%,属低磷煤。(3)砷2煤层煤砷含量极微,小于或等于1PPM。(4)氟2煤层原煤氟含量介于84168PPM,平均107PPM。(5)氯2煤层原煤氯含量介于0.0380.083%,平均0.061%。1.7.3矿井瓦斯据煤矿瓦调查结果,辛置矿南区360水平2004年瓦斯调查结果为:绝对瓦斯涌出量为6.20m3/td,属低瓦斯矿井。但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通风,以防瓦斯聚集,引起爆炸。1.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7-1。表1.7-1 选煤厂主要技术指标序 号指标名称单 位指 标备 注1选煤厂类型矿井型2处理能力(1)年处理能力万t500(2)日处理能力t15151.52(3)小时处理能力t946.973设计工作制度(1)年工作天数d330两班生产一班检修(2)日工作小时h164原煤质量牌号1/3焦煤、肥煤灰分32.495原煤的可选性较难选6选煤方法重介-浮选联合工艺7选后产品质量(灰分/水分)(1)精煤10.23/10.51(2)中煤34.31/11.76(3)矸石72.72/14.67(4)煤泥46.49/26.008选后产品产率(1)精煤52.77(2)中煤13.99(3)矸石26.08(4)煤泥7.179选后产品年产量(1)精煤万t263.83(2)中煤万t69.95(3)矸石万t130.41(4)煤泥万t35.8410全厂在籍人数人218其中:生产工人191续表1.7-1 选煤厂主要技术指标序 号指标名称单 位指 标备 注11劳动生产率(1)全员效率t/工95.00(2)生产工效率t/工103.3012吨煤用水量(1)清水m3/t0.15(2)循环水m3/t2.2113吨煤电耗kw.h8.0014重介系统吨煤介耗Kg/t1.1315建设项目静态总投资万元22651.12其中:土建工程万元16052.62 设备购置万元3501.95 安装工程万元490.77 其他费用万元1323.65 工程预备费万元1282.1416吨原煤基建投资元75.5017吨原煤加工费元26.818选后产品单位成本(1)精煤元/t914.25(2)中煤元/t386.24(3)矸石元/t3.31(4)煤泥元/t132.5019年平均税后利润万元/年93318.4120静态投资回收期年0.242选煤工艺2.1煤质资料分析及可选性研究 选煤厂设计的关键是采用既适合原煤实际特性,又满足煤炭用户需求的加工方法。原煤煤质资料是制定选煤工艺流程、进行流程计算和设备选型的基本依据。煤质资料的可靠性取决于煤样的来源以及试验的指明性,采样和试验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我国选煤厂设计的技术依据一般为生产煤样的试验资料,生产煤样的采取方法按国标GB 481934生产煤样采取方法执行。为了保证煤样的代表性,采样条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采样地点地质条件正常不能处在断层、格曲构造变动地区、透水区作用地区) (2)生产条件正常(采煤方法、机械运转、运输及工作面管理正常); (3)采样方法及其具体操作符合要求。 煤样的筛分、浮沉、缩分、制样和分析试验必须按照相应的国标进行实验结果应按国家标准GBT 4771998煤炭筛分试验方法、GB 47887煤炭浮沉试验方法和行业标准MT5893煤粉筛分试验方法、MT57936煤粉浮沉试验方法进行审查。试验误差应当在国标规定范围之内,否则试验作废。 煤质资料分析与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煤的内在特性和制定合理的选煤工艺流程。煤质资料分析的内容包括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筛分和浮沉资料、可选性等。2.1.1煤质资料的分析 经过采样,试验,制样,化验,计算等工序完成的,各工序都可能产生误差。如果误差超过一定限度,不仅影响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甚至判定该资料不能使用,所以筛分、浮沉试验都要按国家标准GB/T477-1998煤炭筛分试验方法、GB478-87煤炭浮沉试验方法和行业标准MT-93煤粉筛分试验方法、MT57-93煤粉浮沉试验方法进行审查。审查标准如下:1)试验过程中试样重量损失的审查: 筛分或浮沉试验资料,试验前后煤样的重量的差值比不得超过2%。 1=(煤样总质量-毛煤质量)/煤样总质量 = (G1-G2)/G12%G1筛分或者浮沉试验前煤样总重G2筛分或者浮沉试验后各产品重量之和。2)试验结果的灰分差值:筛分试验前总样灰分与试验后各粒级产物灰分的加权平均值的差值,以及浮沉试验前煤样灰分与试验后各密度级产物灰分的加权平均值的差值,按其灰分不同、粒度不同有不同的规定。3)筛分试验的审查:对于筛分试验,煤样灰分20%,相对差值不超过10%;煤样灰分20%,绝对差值不超过2%。即:2=筛分试验前总样灰分-试验后各粒级产物灰分的加权平均值4)浮沉资料的审查:对于浮沉资料,粒度大于或等于25mm时,煤样灰分20%,相对差值不超过10%;煤样灰分20%,绝对差值不超过2%;最大粒度小于25mm时,煤样灰分0.2时,采用调整各密度级的数量,各密度级的灰分不变,使其实验前后的灰分相等。=100(A后-A前)/(A+1.8-A-1.8) (公式2-4)式中:为调整的数量,%A前校正前灰分,%A后校正后灰分,%在A后A前的情况,为负值,即+1.8密度级减量,而-1.8累计的密度级增量。在计算出以后,还应该用比例关系分别计算出-1.8每一个密度级调整后的数量百分数n=n(1-/-1.8) (公式2-5)式中:n-1.8中的某密度级n调整后的数量百分数,%n-1.8中的某密度级n调整前的数量百分数,%-1.8-1.8所有密度级数量百分数的累计数,%以下所分析的煤质资料均为校正后的资料表2.1-1 2#煤筛分总样化验结果项目煤样水分灰分挥发分全硫发热量胶质层粘结性指数Mad %Ad %Vdaf %St,d %Qgr,d MJ/kgX mmY mm毛煤1.2330.2933.47 0.45 22.8703223-净煤(1.4)1.056.7436 0.780 95全水 Mt1.27煤质牌号1/3焦煤通过分析,由表可知:(1)根据原煤挥发分和Y值判断为1/3焦煤,为中等偏高挥发分的较强黏结性炼焦煤,既能单煤炼焦供中型高炉使用,也是良好的配煤炼焦的基础煤; (2)原煤灰分为30.29%,根据我国灰分等级标准判断为中高灰煤,需要洗选; (3)原煤硫分为0.45,经减灰后净煤硫分为0.42,根据我国硫分等级标准判断为特低硫煤,在洗选加工工艺中不考虑脱硫。b、10#原煤的工业分析:表2.1-2 10#煤筛分总样化验结果项目煤样水分灰分挥发分全硫发热量胶质层Mad %Ad %Vdaf %St,d %Qgr,d MJ/kgX mmY mm毛煤1.0544.5134.394.8116.69 242996净煤(1.4)0.926.5628.23 2.46 31.05全水 Mt1.27煤质牌号肥煤通过分析,由表可以看出:(1)根据原煤挥发分和Y值判断为36#肥煤,为中高挥发分的强黏结性炼焦煤,是配煤炼焦的基础煤; (2)原煤含硫量为4.81%,根据我国硫分等级标准判断为高硫煤,考虑到10#煤的入选比例仅占15.5%,与2#煤加权综合后总硫分为1.13%,为低中硫煤,在洗选加工工艺中可以不考虑脱硫。 (3)原煤灰分为44.51%,根据我国灰分等级标准判断为高灰煤,需要洗选。2、原煤的筛分资料分析a、2#原煤的筛分分析:表2.1-3 2#煤筛分试验报告表粒级(mm)产物名称产率质量Qgr.d MJ/Kg(计算值)重量Kg占全样%筛上累计%Mad%Ad%St,d%手选煤138.332.35 0.41 17.960.4026.59 夹矸煤22.190.38 1.72 68.021.733.05 100矸石178.323.03 1.32 84.100.62硫铁矿小计338.845.76 5.76 0.9756.050.6111.05100-50手选煤138.332.350.4117.960.4026.59夹矸煤22.190.381.7268.021.733.05矸石178.323.031.3284.100.62硫铁矿小计338.845.7611.510.9756.050.6111.0550合计677.68 11.5111.510.9756.050.6112.415025煤673.2211.4422.951.0844.820.2816.432513煤873.8014.8537.801.0238.260.3421.37136煤1008.6717.1454.930.9526.560.3924.5563煤789.0713.4168.341.2022.230.4625.8430.5煤1411.5623.9892.321.1717.460.4827.390.50煤451.847.68100.001.6617.040.6727.77500合计5208.16 88.491.1426.940.4324.21毛煤总计5885.84100.001.1230.290.4522.85原煤总计(除去50mm矸石与硫铁矿)5707.52 96.971.1128.610.4423.57经分析:(1含矸量为6.06%,的高矸煤等级确定为高矸煤,由于煤种为炼焦煤,含矸量较大,只设置检查性手选环节使工人操作量增大,不符合劳动卫生规则,在工艺设置中应考虑使用机械排矸方法,如动筛、斜轮预排矸或使用处理量大的浅槽,将排矸与分选一起进行。(2)3mm以上粒级的质量百分数相近,说明原煤的大部分粒度分布均匀,平均水平在 13%左右,3-0.5mm为主导粒级,含量为23.98%,即粗煤泥含量较高,因重选下限与浮选上限不能有效衔接,重选工艺可能出现介耗较大,浮选环节可能粒度上限不易保证,可考虑设置粗煤泥分选环节。0.5-0mm为含量最少的粒级,占全样7.68%,含量小于10%,根据现场经验,预先脱泥效果不显著。 (3)灰分随着粒度的减小而降低,说明原煤煤质较脆,矸石不易泥化,-0.5mm粒级的灰分最低为17.13%,但煤泥含量不大,说明煤质的解离特征到0.5mm时已不易继续粉碎。 b、10#原煤的筛分分析:表2.1-4 10#煤筛分试验报告表粒级(mm)产物名称产率质量Qgr.d MJ/Kg(计算值)重量Kg占全样%筛上累计%Mad%Ad%St,d%100手选煤102.93 1.52 0.98 16.984.53夹矸煤36.08 0.53 0.86 64.096.56矸石226.73 3.36 0.64 69.986.91硫铁矿10.08 0.15 0.31 63.2534.44小计375.80 5.57 5.57 0.7554.716.96100-50手选煤102.931.520.9816.984.5326.66夹矸煤36.080.530.8664.096.569.02矸石226.733.360.6469.986.916.81硫铁矿10.080.150.3163.2534.44小计375.805.575.570.7554.716.9612.2850合计751.60 11.1311.130.7554.716.9612.285025煤725.4510.7521.880.9254.116.0512.772513煤985.6514.6036.480.9549.095.8914.64136煤1503.2022.2758.751.0544.584.5016.4163煤956.4514.1772.920.9541.494.9117.5330.5煤1256.8518.6291.540.8636.583.2219.470.50煤571.238.46100.001.2533.362.7420.71500合计5998.8388.870.9843.234.5416.91毛煤总计6750.43100.000.9544.514.8116.39原煤总计(除去50mm矸石与硫铁矿)6513.6396.490.9743.594.6916.75经分析:(1) 原煤含矸量为6.72%,可参考表2.1-3的处理方法。(2)原煤中13mm粒级含量占63.52%,3mm粒级含量占27.08%,说明末煤含量大,3mm以下的粉煤含量不小,后续末煤、煤泥水系统的处理量较大。 (3)各粒级的灰分随着粒度的减小而降低,说明原煤煤质较脆。-0.5mm粒级的灰分最低为33.36%,煤比较易碎,矸石不易泥化。3、原煤浮沉资料分析a、2#原煤的浮沉资料分析:2#原煤自然级50-0.5mm浮沉资料见表2.1-5,其破碎级50-0.5mm浮沉资料见表2.1-6由表2.1-5与表2.1-6可知,2#煤的主导密度级为-1.4 g/cm3,含量占本级的41.42%,1.4-1.5 g/cm3含量为17.71%,+2.0 g/cm3的含量为17.83%,出现“两头多、中间少”的情况,中间密度级含量少,粗略估计原煤的可选性较好。由对两层煤的大筛分分析可知,+50mm以上的煤中含矸量占54.55%,由表2.1-6可知,破碎后-1.4 g/cm3含量仅占23.7%,+2.00 g/cm3的含量上升到57.56%,更多的矸石被破碎,在后续流程设计中应谨慎考虑破碎,权衡破碎带来的利润与相应增加的成本的关系来决定。b、10#原煤的浮沉资料分析:10#原煤自然级50-0.5mm浮沉资料见表2.1-7所示,其破碎级50-0.5mm浮沉资料见表2.1-8所示。由表2.1-7知,10#煤的主导密度级为+2.0 g/cm3,含量占本级的36.84%,-1.4 g/cm3的含量占20.62%,中间密度级含量少,粗略估计原煤的可选性较好。2.1.2两层原煤可选性研究及分组讨论一、两层煤浮沉资料的整理及可选性研究 1、由表2.1-5和表2.1-6综合整理得表2.1-9如下:表2.1-9 2#煤自然级、破碎级50-0.5mm筛分浮沉试验报告表密度级/kg.L自然级破碎级综合占本级占全样灰分(%)占本级占全样灰分(%)占本级占全样灰分(%)-1.4041.42 30.88 7.16 23.47 2.62 9.47 39.08 33.49 7.28 1.40-1.5017.71 13.20 15.82 7.31 0.82 18.08 16.35 14.02 15.88 1.50-1.608.18 6.10 27.18 2.74 0.31 29.14 7.47 6.41 27.21 1.60-1.705.80 4.32 35.32 3.49 0.39 36.58 5.50 4.71 35.36 1.70-1.803.60 2.69 43.32 2.70 0.30 45.85 3.48 2.99 43.51 1.80-2.005.46 4.07 51.09 2.73 0.31 53.21 5.11 4.38 51.17 +2.0017.83 13.29 79.58 57.56 6.42 83.50 23.00 19.72 80.79 合 计100.00 74.55 28.58 100.00 11.16 56.38 100.00 85.71 32.13 煤 泥7.74 6.26 21.25 0.92 0.10 35.70 6.91 6.36 21.49 总 计100.00 80.81 28.01 100.00 11.26 56.19 100.00 92.07 31.39 (1)该煤2.00密度级含量占23.00%,中间密度级仅占21.57%,可选性较好。 (2)+1.8 g/cm3含量占28.11%,矸石含量大,选煤时应注意排矸。表2.1-10 2#煤浮沉实验综合报告表密度级Kg/L产率%灰分%浮物累计沉物累计分选密度产率%灰分%产率%灰分%密度级Kg/L产率%-1.4039.08 7.28 39.08 7.28 100.00 32.13 1.40 55.43 1.40-1.5016.35 15.88 55.43 9.82 60.92 48.08 1.50 23.83 1.50-1.607.47 27.21 62.91 11.88 44.57 59.89 1.60 12.97 1.60-1.705.50 35.36 68.41 13.77 37.09 66.48 1.70 8.98 1.70-1.803.48 43.51 71.89 15.21 31.59 71.89 1.80 6.04 1.80-2.005.11 51.17 77.00 17.60 28.11 75.41 1.90 5.11 +2.0023.00 80.79 100.00 32.13 23.00 80.79 合 计100.00 32.13 煤 泥6.91 21.49 总 计100.00 31.39 图2.1-1 2#原煤可选性曲线(1)当精煤灰分为9.50%时,理论精煤产率为56.15%,理论分选密度为1.51kg/L;邻近密度物含量为23.00%,根据中国煤炭可选性等级评定标准(GB/T16417-1996)判定该煤为较难选煤。 (2)该煤+1.8kg/L含量为28.11%,灰分为75.41%,矸石含量大,灰分高,预计排矸效果较好。 2、由表2.1-7和表2.1-8综合整理得表2.1-11如下:表2.1-11 10#煤自然级、破碎级50-0.5mm筛分浮沉试验报告表密度级/kg.L自然级破碎级综合占本级占全样灰分(%)占本级占全样灰分(%)占本级占全样灰分(%)-1.4020.62 14.96 6.14 16.52 1.71 7.05 20.11 16.67 6.05 1.40-1.505.82 4.22 15.71 5.05 0.52 16.59 5.73 4.75 15.62 1.50-1.605.50 3.99 26.14 2.30 0.24 25.02 5.10 4.23 25.89 1.60-1.705.16 3.74 35.59 1.88 0.19 32.80 4.75 3.94 35.26 1.70-1.807.28 5.28 46.09 2.31 0.24 42.27 6.66 5.52 45.74 1.80-2.0018.78 13.63 55.88 8.32 0.86 55.53 17.48 14.49 55.67 +2.0036.84 26.73 71.13 63.61 6.57 74.34 40.18 33.30 71.58 合 计100.00 72.56 45.51 100.00 10.33 56.09 100.00 82.89 46.64 煤 泥9.76 7.84 35.35 1.14 0.12 30.06 8.77 7.96 35.27 总 计100.00 80.40 44.52 100.00 10.45 55.79 100.00 90.85 45.64 (1)该煤1.80密度级含量占57.66%,中间密度级仅占16.51%,可选性较好。 (2)矸石含量大,选煤时应注意排矸。表2.1-12 10#煤浮沉实验综合报告表密度级Kg/L产率%灰分%浮物累计沉物累计分选密度产率%灰分%产率%灰分%密度级Kg/L产率%-1.4020.11 6.05 20.11 6.05 100.00 46.64 1.40 25.84 1.40-1.505.73 15.62 25.84 8.17 79.89 56.86 1.50 10.82 1.50-1.605.10 25.89 30.93 11.09 74.16 60.04 1.60 9.85 1.60-1.704.75 35.26 35.69 14.31 69.07 62.56 1.70 11.41 1.70-1.806.66 45.74 42.34 19.25 64.31 64.58 1.80 15.40 1.80-2.0017.48 55.67 59.82 29.89 57.66 66.75 1.90 40.18 +2.0040.18 71.58 100.00 46.64 40.18 71.58 合 计100.00 46.64 煤 泥8.77 35.27 总 计100.00 45.64 图2.1-2 10#原煤可选性(1)当精煤灰分为9.51%时,理论精煤产率为29.21%,理论分选密度为1.57kg/L;邻近密度物含量为10.20%,根据中国煤炭可选性等级评定标准(GB/T16417-1996)判定该煤为中等可选性。 (2)该煤+1.8kg/L含量为57.66%,灰分为66.75%,矸石含量大,灰分高,预计排矸效果较好。二、分组分析判断原煤是否分组的条件为:(1)原煤牌号不同;(2)选后产品有特殊要求;(3)精煤硫分相差悬殊;(4)用密度基元灰分曲线判断,根据原煤的可选性曲线,在同一坐标中,画出各自的密度基元灰分曲线:若当一定,5%时,考虑分组;当一定,0.05时,考虑分组。本矿分析:(1)2#煤为1/3焦煤,10#煤为36#肥煤,原煤牌号相近,同为优质的炼焦煤,符合不分组入选的先决条件; (2)2#煤硫分为0.45%,为特低硫煤,10#煤硫分为4.81%,考虑到10#煤入选比例仅占15.5%,与2#煤加权综合后总硫分为1.13%,为低中硫煤,符合炼焦煤用户的需求。表2.1-13两层煤-曲线分析数据2#10#密度g/cm浮物产率%基元灰分%密度g/cm浮物产率%基元灰分%1.40 39.0813.15 1.40 20.1113.00 1.50 55.4324.00 1.50 25.8423.80 1.60 62.9132.50 1.60 30.9332.30 1.70 68.4142.00 1.70 35.6942.15 1.80 71.8946.50 1.80 42.3449.00 1.90 77.0058.50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