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族-溶血性链球菌与胎膜早破的关系及对母婴预后的影响.doc_第1页
B族-溶血性链球菌与胎膜早破的关系及对母婴预后的影响.doc_第2页
B族-溶血性链球菌与胎膜早破的关系及对母婴预后的影响.doc_第3页
B族-溶血性链球菌与胎膜早破的关系及对母婴预后的影响.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族-溶血性链球菌与胎膜早破的关系及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与母婴预后的关系。方法:对胎膜早破孕妇96例(观察组)与正常孕妇80例(对照组)进行阴道分泌物培养并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96例中B族-溶血性链球菌发生21例(21.88),发生产褥病5例(5.21),新生儿感染7例(7.29);对照组80例中B族-溶血性链球菌发生5例(6.25),产褥病1例(1.25),新生儿感染数2例(2.50)。结论:B族-溶血性链球菌与胎膜早破、早产、产褥病率及新生儿感染的发生有相关性,要注意干预。 【关键词】 胎膜早破;B族-溶血性链球菌;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期间住院分娩产妇共2559例,其中胎膜早破207例,发生率8.09。选择破膜即入院待产或入院待产出现胎膜早破96例为观察组,平均年龄27.60.12岁,体重75.20.06 kg,孕2.210.13次,产1.210.13次;同时设无胎膜早破产妇80例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7.30.15岁,体重74.90.09 kg,孕2.120.11次,产1.120.11次。两组均无其他并发症,且在年龄、孕产次、体重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破膜后2小时内取样,消毒外阴,窥阴器暴露宫颈,用无菌棉拭子取宫颈分泌物,将棉拭子置加盖无菌试管中送培养。操作过程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污染,同时动作轻柔。各个病例同时行白带多项涂片检查。 1.2.2 标本培养 标本接种于血平板,恒温培养箱37培养,分纯,24小时脱落,将可疑菌落由德灵细菌鉴定仪鉴定。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确切概率法。 2 结 果 2.1 细菌感染种类比较 见表1。观察组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率高于对照组。 2.2 两组不同孕周B族-溶血性链球菌发生数的比较 观察组96例中孕3236周50例,其中发生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11例(22.00),36周46例,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10例(21.74);对照组80例中孕3236周30例,其中发生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2例(6.67),36周50例,发生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3例(6.00)。B族-溶血性链球菌的发生在不同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产妇分娩孕周及产褥病率的比较 见表2。观察组产妇分娩孕周明显小于对照组。 2.4 两组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及感染率比较 见表3。观察组新生儿体重轻,Apgar评分低,而感染率明显增高。 2.5 新生儿感染种类和预后 观察组新生儿眼炎2例,脐炎2例,肺炎3例,其中眼炎及肺炎做细菌培养,发现B族-溶血性链球菌3例,大肠杆菌1例,1例无细菌生长。对照组新生儿肺炎2例。 3 讨 论 3.1 B族-溶血性链球菌与妊娠不良结局 近来有学者研究发现下生殖道感染是胎膜早破的重要病因,细菌感染率尤其是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率胎膜早破组高于正常孕妇组。临床研究亦证实胎膜早破早产组B族-溶血性链球菌阳性率明显高于妊娠足月组,B族-溶血性链球菌阳性者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不带菌者,并可导致早产。引起早产的机制可能为:由于免疫力低下或B族-溶血性链球菌数量多、毒力强,下泌尿生殖道感染逆行发展引起胎膜早破,可致磷脂酶A2刺激羊膜等组织产生前列腺素及细胞因子,刺激子宫收缩导致早产。胎膜早破是妊娠常见并发症,可因破膜后逆行感染等导致早产、宫内感染、母亲产褥病率及新生儿感染增加,本资料亦显示观察组B族-溶血性链球菌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所以积极预防B族-溶血性链球菌,减少胎膜早破的发生对提高产科质量很有意义。 3.2 B族-溶血性链球菌在母婴间的传播途径 上行性传播途径已被国外大量的动物实验所证实。研究结果显示,B族-溶血性链球菌带菌母亲的新生儿带菌率较不带菌母亲高,证实了这种传播途径的存在。关于血行性传播途径,国内外研究较少,我们只能通过临床资料分析,并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3.3 B族-溶血性链球菌与新生儿感染 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以新生儿多见,近20年来,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成为新生儿感染的首位因素。若母亲B族-溶血性链球菌阳性者,产时应给予抗生素治疗,新生儿可预防性使用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上述药物过敏者,克林霉素和红霉素联用效果也较好。 本实验中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率胎膜早破组高于对照组,胎膜破裂后细菌可直接引起宫内感染和胎儿感染,对母儿造成一定危害,所以临床上应加强孕期保健,早期进行阴道病原体检测,对细菌感染可行培养,该方法无创伤、无痛苦、可重复,并可及时诊断。一旦发现感染情况,予针对性治疗,避免胎膜早破及早产的发生,以期提高母婴健康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49.2 乐 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79.3 杨慧霞.妊娠合并生殖道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M.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