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心理障碍的临床护理措施.doc_第1页
产后心理障碍的临床护理措施.doc_第2页
产后心理障碍的临床护理措施.doc_第3页
产后心理障碍的临床护理措施.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后心理障碍的临床护理措施作者:刘艳秋【摘要】产妇产后发生心理障碍,不仅影响家庭功能和产妇的亲子行为,严重者还可危及产妇和婴儿的健康与安全。其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因此要从生理、心理、社会诸方面给予防治与护理。 【关键词】产后心理障碍护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通过对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在我科住院分娩产妇进行心理状态评估,满足以下条件:(1)知情自愿;(2)既往无精神病史;(3)小学及小学以上文化程度。产妇年龄最大43岁,最小21岁,平均27.91岁。农民681例,其他职业177例。随访至产后3-14天。现将临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2临床表现 产后心理障碍包括:产后沮丧、产后抑郁。 1.2.1产后沮丧产后沮丧也就是短暂的抑郁,其发病率约为5070。产妇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哭、情绪低落、感觉孤独、焦虑、疲劳、易忘、失眠等。这种状态可持续数小时、数天至23周,可发生在产后任何时间,但通常在产后34天出现,产后514天为高峰期。 1.2.2产后抑郁产后抑郁是一类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状态,发生率占分娩妇女的525。产后抑郁的症状比产后沮丧持续时间长,可持续数周,一般发生在分娩后的数周或数日。妇女表现为疲劳、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失眠、乏力、对事物缺乏兴趣、社会退缩行为、自责、自罪、担心自己或婴儿受到伤害,甚至可有伤害婴儿或自我伤害的行为。重者发展成为产褥期抑郁症。 1.3处理原则 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减少心理压力。对产后沮丧者给予心理卫生保健指导与护理;重症产后抑郁患者需住院给予治疗。定期家访提供心理咨询。 1.4诊断检查 采用行为监测、各种症状自评量表、产后抑郁量表等对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评估产妇的情绪变化与心理状态,是否有孤独、焦虑、恐惧感;观察产妇的日常活动和行为,如自我照顾能力与照顾婴儿的能力;观察母婴之间接触和交流的情况,了解产妇对婴儿的喜恶程度及对分娩的体验与感受;评估产妇的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支持系统,了解产妇的夫妻关系及与家庭其他成员的关系。 2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 2.1.1倾听产妇诉说心理问题,找出并解除产妇致病的不良社会、心理因素,如婚姻关系紧张、想生男孩却生了女孩等。对产妇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做好心理疏通工作,帮助其尽量调整好家庭关系,减轻心理负担和躯体症状。 2.1.2帮助和促进产妇适应母亲角色,指导产妇与婴儿进行交流、接触,为婴儿提供照顾,培养产妇的自信心。 2.2缓解症状 2.2.1对于有不良个性的产妇,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减少或避免精神刺激,减轻生活中的应激压力。 2.2.2高度警惕产妇的伤害性行为,注意安全保护,避免危险因素。 2.2.3重症患者需要请心理医师或精神科医师给予治疗,遵医嘱给予抗抑郁药。2.3健康指导 2.3.1对于有焦虑症状、手术产及存在抑郁症高危因素的产妇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提供更多的帮助。可利用孕妇学校等多种渠道普及有关妊娠、分娩知识,完善自我保健,在分娩过程中和分娩后对产妇多加关心爱护,减轻产妇的紧张、恐惧心理。 2.3.2做好出院指导与家庭随访工作,为产妇提供心理咨询的有效渠道。 3结果评价 接受治疗后,产妇的情绪稳定,症状缓解,精神愉快。出院时,产妇与婴儿健康安全。出院时,产妇心理健康程度较入院时有所提高。 4讨论 4.1内分泌因素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最高值,分娩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胎盘分泌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胎盘生乳素(HPL)、孕激素(P)、雌激素(E)含量急剧下降,以及体内雌、孕激素的不平衡对产后心理障碍的发生均起着一定的作用。 4.2分娩因素产时、产后的并发症,难产,滞产,手术产均给产妇带来紧张与恐惧,导致生理和心理上的应激增强,造成心理不平衡。 4.3心理因素最主要的是产妇的个性特征,敏感(神经质)、情绪不稳定、社交能力不良、内向性格等个性特点的人群容易发生产后心理障碍;另外由于产妇对婴儿的期待,对即将承担母亲角色的不适应,对各种生活难题心理准备不充分,均可对产妇造成心理压力,导致情绪紊乱、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形成心理障碍。 4.4社会因素孕期发生不良生活事件越多,患产后心理障碍的可能性越大,如失业、夫妻分离、亲人病丧、家庭不和睦、家庭经济条件差、居住环境低劣、缺少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特别是来自丈夫与长辈的帮助,均是产后心理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 4.5遗传因素是产后心理障碍的潜在因素,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发病率高。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夏海欧.妇产科护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 2龚绍麟.抑郁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 3杨怡,何仲.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与分娩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实用护理杂志,2003,19(3):63. 4何志毅.产后抑郁症对母乳喂养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1999,14(11):688-689. 5谷进,刘穗玲,陶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