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专业论文)大连星海湾底栖海藻研究.pdf_第1页
(植物学专业论文)大连星海湾底栖海藻研究.pdf_第2页
(植物学专业论文)大连星海湾底栖海藻研究.pdf_第3页
(植物学专业论文)大连星海湾底栖海藻研究.pdf_第4页
(植物学专业论文)大连星海湾底栖海藻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植物学专业论文)大连星海湾底栖海藻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连星海湾底栖海藻研究摘要2 0 0 5 年9 月至2 0 0 8 年4 月对大连星海湾的大型底栖海藻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采集标本1 5 9 3 号,鉴定底栖海藻7 5 种,隶属于3 门,其中红藻门3 6种,褐藻门2 0 种,绿藻门1 9 种。在7 5 中海藻中有1 9 种海藻终年出现,其中红藻门8 种,褐藻门7 种,绿藻门3 种。从5 月中旬到6 月中旬出现种数最多( 4 8 种) 。在一年四季中,星海湾海藻以中潮带出现的种数最多( 4 7 种) ,低潮带次之,高潮带种数最少( 1 3 种) ,在三个潮带,又以夏季的种数最多。夏季也是藻类出现生殖器官最集中( 5 0 种) 的时期,其次是秋季( 2 7种) ,冬季则最少( 1 3 种) 。一年四季中又以夏季的海藻群落构成最丰富,生物量最大,冬季次之,秋季最少。星海湾以日本角叉菜( 月均2 0 8 3g m ) 生物量最大,不同潮位以中潮带海藻的月平均生物量最大,低潮带次之,高潮带最小;不同季节以春末夏初的海藻平均生物量最大( 2 6 3g m 2 ) ,其次是秋季,而在夏末秋初海藻的平均生物量最小( 4 6g 时) 。平均生物量最大的地方是大连自然博物馆附近,其次是星海公园内的海滩,最小的地方是星海浴场附近。星海湾多数海藻具有经济价值。其中药用海藻有4 7 种;食用海藻有2 8种;工业用海藻有2 3 种。星海湾生长的藻类,以温水性种类为主( 共4 7 种,占总种数的6 2 6 7 ) ,属于黄海西区海藻区系范畴。随着大连市对星海湾的开发建设,星海湾的海藻生长受环境改变的影响,海藻群落构成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在进一步开发星海湾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海藻生活环境的保护。关键词:星海湾;底栖海藻;季节变化;生物量;繁殖器官:食用海藻;药用海藻;工业用海藻;新记录种大连星海湾底栖海藻研究a b s t r a c tf r o ms e p t e m b e r2 0 0 5t oa p r i l2 0 0 8 ,a l l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nt h er e s o u r c e so ft h eb e t h i cm a r i n ea l g ao nt h ec o a s t a lw a t e ri nx i n g h a ib a y ,d a l i a nw a sm a d e t h e r ew e r e 1 5 9 3h e r b a r i u m 7 5s p e c i e sw e r ef o u n da l o n gt h ex i n g h a lb a yc o a s t ,i n c l u d i n g3 6s p e c i e so fr h o d o p h y t a ,2 0s p e c i e so fp h a e o p h y t aa n d1 9s p e c i e so fc h l o r o p h y t a t h e r ew e r e1 9s p e c i e sc o u l db es e e ni ne v e r ym o n t h ,i n c l u d i n g8s p e c i e so fr h o d o p h y t a ,7 s p e c i e sp h a e o p h y t aa n d3s p e c i e so fc h l o r o p h y i nt h em i d d l eo fm a ya n dj u n e ,t h ea l g as p e c i e sc a m et oah e a d ( 4 8s p e c i e s ) d u r i n gay e a r ,t h em o s ts p e c i e so c c o r r i n gi nt h em i d - t i d a lz o n e ( t h e r ew e r e8 7s p e c i e s ) a n dt h el e a s ts p e c i e so c c u r r i n gi nt h eh i g h tt i d a lz o n e ( t h e r ew e r e1 3s p e c i e s ) i nt h et h r e ez o n e ,t h em o s ts p e c i e so c , 3 u r r i n gr e p r o d u c t i v eo r g a n s ( 5 0s p e c i e s ) t h e r ew e r e2 7s p e c i e si na u t u m na n d1 3s p e c i e si nw i n t e ro c c u r r i n gr e p r o d u c t i v eo r g a n s i nf o u rs e a s o n s ,t h ea b u n d a n t e s ta l g as p e c i e sc o m p o s i t i o na n db i o m a s so c c u r r i n gi ns u m m e r , t h en e x tw a sw i n t e r ,t h el e a s tw a sa u t u m n t h eb i o m a s so fc h o n d r u sn i p p o n i c u sw a s2 0 8 3 9 m zi ne v e r ym o n t h ,i tw a st h em o s t t h ea v e r a g em o n t h l yb i o m a s si nd i f f e r e n tt i d a lz o n e s ,t h em o s tw a sm i d t i d a lz o n e ,n e x tw a sl o w - t i d a lz o n e ,t h el e a s tw a sh i g h t - t i d a lz o n e a n dt h ea v e r a g em o n t h l yb i o m a s si nd i f f e r e n ts e a s o n s ,t h ee n do fs p r i n ga n dt h eb e g i n n i n gs u m m e rw a st h em o s t ( 2 6 3 9 m z ) , t h en e x tw a sa u t u m n t h el e a s tw a si nt h ee n do fs u m m e ra n d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a u t u m n ( 4 6 9 m z ) n ea v e r a g eb i o m a s si nd i f f e r e n tp l a c e ,s c i e n c em u s e u mi nd a l i a nw a st h em o s t ,n e x tw a st h eb e a c ho fx i n g h a lp a r k ,a n dt h el e a s tw a sn e a rt h eb a t ho fx i n g h a i m o s t l ys e a w e e d si nx i n g h a ib a yh a v ee c o n o m i cv a l u e t h e r ew e r e4 7s p e c i e sc o u l db eu s e di nm e d i c i n ea n d2 8s p e c i e se d i b l ea l g a t h ea l g aa r eu s e di ni n d u s t r yc o n c e n t r a t eo ns a r g a s s u m , l a m i n a r i a ,g e l i d i u m ,c h o n d r u s ,g r a c i l a r i a ,a n dp o r p h y r a t h em a i nt e m p e r a t u r ec h a r a c t e rs p e c i e sw h i c ho c c u r r i n gi nx i n g h a ib a yi sw a r mw a t e r i ti sb e l o n gt ot h ea l g af l o r ai nw e s th u a n g h a i t h e r ew e r e4 7s p e c i e si na l l ,i ti sa c c o u n tf o r6 2 6 7 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x i n g h a ib a y ,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o fs e a w e e d sb ei n f l u e n c e dt h a tt h ec o m m u n i t yc o m p o s i t i o ni nx i n g h a ib a yh a sb i gv a r i a t i o n s o ,i nt h ef u t u r ew es h o u l dl o o ko nt h ep r o t e c t i o no ft h es e a w e e d sl i v i n g大连星海湾底栖海藻研究e n v i r o n m e n t k e y w o r d s:x i n g h a ib a y ;b e n t h i ca l g a e ;s e a s o n a lv a r i a t i o n ;b i o m a s s ;r e p r o d u c t i v eo r g a n s ;m e d i c i n a la l g a ;e d i b i l ea l g a ;i n d u s t r i a la l g a ;n e wr e c o r ds p e c i e s大连星海湾底栖海藻研究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他人和其他机构已经撰写或发表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启示和所提供的帮助,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卸0日期:灿乒( ,¥l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及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复印件或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文授权辽宁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并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47“1 ,广a钰“可厶大连星海湾底栖海藻研究第一章前言中国是海洋大国之一,海域面积辽阔,有3 0 0 万平方公里的的蓝色国土,就整个海域自然地理分布范围而言跨度约3 8 个纬度,东西跨度约2 4 个经度,海岸线长达1 8 0 0 0 多公里,生长着三、四千种海藻,包括红藻、蓝藻、绿藻、褐藻等大型底栖海藻和硅藻、黄藻、金藻、甲藻等小型浮游藻类。中国的底栖海藻多为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性,但也有少数冷温带性种类u 1 。海藻分类学的研究是更好利用海藻资源的必要理论基础,只有把海藻分类研究清楚,才能以此为基础在海藻工业、饲料、生理生化、养殖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在1 9 5 0 年我国开始养殖紫菜时,发现所用的材料是属于几个相近种的混合,通过分类鉴定研究,发现条斑紫菜的生产性能要比甘紫菜和其它种紫菜更为优良,现在条斑紫菜已成为黄海区域紫菜养殖的当家种瞄1 ,而在中国东部海域坛紫菜则以其生长迅速而受到重视,因此海藻分类学在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海藻的分类研究,最早是英国藻类学家d a w s o nt u r n e r ( 1 8 0 9 ) ,在他的著作墨角藻( f u c i ) 一书里发表了中国福建和浙江生长的f u c u st e n a x ,即现在红藻门的一种鹿角海萝u 。t u r n e r ( 1 8 0 8 ) 还发表了h o r n e r 在中国与朝鲜之间的海面采到的f u c u sm i c r o c e r a t i u mm e r t ,即s a r g a s s u mm i c r o c e r a t i u m ( m e r t e n s ) c a g a r d h ,现在认为是海蒿子s a r g a s s u mc o n f u s u mc a g a r d h 的一个同物异名。随后,国外相继报道中国海藻的科学家还有欧美的c a a r d h ( 1 8 2 0 ) ,c m o n t a y n e ( 1 8 4 2 ) j a g a r d h ( 1 8 4 8 ,1 8 8 9 ) ,a d c o t t o n( 1 9 1 5 ) ,w a s e t c h e ( 1 9 3 1 a ,1 9 3 1 b ,1 9 3 3 ,1 9 3 5 ,1 9 3 6 ) ,有贺宪三( 1 9 1 9 ) ,山田幸男( 1 9 2 5 ,1 9 4 2 ,1 9 5 0 ) ,冈村金太郎( 1 9 3 1 ,1 9 3 6 ) ,野田光藏( 1 9 6 6 )等。我国最早开展底栖海藻分类研究的是曾呈奎先生。他在1 9 3 0 年担任厦门大学植物系助教时就开始调查采集海藻,第一篇论文发表于1 9 3 3 年初。他的一生是见证中国海藻分类学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一生,他为中国海藻分类学的发展、中国海藻系统分类学的人才培养等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大连星海湾底栖海藻研究1 1 大连地区海藻分类学的研究概况大连地区位于东经1 2 1 05 8 - 1 2 3 03 17 ,北纬3 8 04 37 4 0 01 2 ,辽东半岛的南部。东临黄海,西濒渤海,海岸线长达1 9 0 5 5 k m ,岛屿多达百余个,沿岸海湾波稳浪轻,礁石嶙峋,加上气候温和,阳光充足,海水透明度高,海水终年基本不结冰,为海藻的分布、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大连地区底栖海藻的分类研究,始于1 9 2 8 年,冈村金太郎u 。报道了产于大连的d u m a n t i as i m p l e xc o t t o n ,即单条胶黏藻。随后1 9 3 6 年,冈村h 1在日本海藻志一书中,又报道了1 7 种产自大连沿海的海藻,如:酸藻( d e s m a r e s t i av i r i d i s ) 、亮管藻( h y a l o s i p h o n i ac a e s p it o s a ) 、金膜藻( c h r y s y m e n y aw r i g h t i i ) 、鸭毛藻( s y m p h o c l a d i al a t i u s c u l a ) 等。野田光藏。在1 9 4 0 年也报道了大连海区的多种海藻,如:羽藻( b r y o p s i sp l u m o s a ) 、异形石花菜( g e l i d i u mv a g u m ) 、橡叶藻( p h y c o d r y sr a d i c o s a ) 、绒线藻( d a s y av i l l o s a ) 、条斑紫菜( p o r p h y r ay e z o e n s i s ) 、裙带菜( i n d a r i ap i n n at i f i d a ) 、海松藻( c o d i u mf r a g i l e ) 等。从1 9 2 8 年到1 9 4 9 年解放前,大连地区的海藻分类学研究基本上是日本人做的工作。解放后,中国的学者开始对大连地区海藻的分类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1 9 5 2 年,曾呈奎。报道了大连地区1 8 种经济海藻,包括石莼( u l v al a c t u c a ) 、鹿角菜( p e l v e t i as i l i q u o s a ) 、扁江蓠( g r a c i l a r i at e x t o r i i ) 等。1 9 5 8 年曾呈奎报道了产于大连等地的新种边紫菜( p o r p h y r am a r g i n a t a ) 。在讨论4 种褐藻在中国的不连续分布现象时,曾呈奎喁1 又首次报道了大连地区的一新记录种昆布( e c k l o n i ak u r o m e ) 。1 9 5 9 年,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所w 对辽宁沿海的海藻进行调查研究,报道了5 6 种大连产海藻,其中1 8 种是该地区首次报道,如:珊瑚藻( c o r a l l i n ao f f i c i n a l i s ) 、红翎菜( s o l i e r i am o l l s ) 、- - x 仙菜( c e r a m i u mk o n d o i ) 、苔状鸭毛藻( s y m p h y o c l a d i am a r c h a n t i o i d e s ) 、松节藻( r h o d o m e l as u b f u s c a ) 、细毛石花菜( g e l i d i u mc r i n a l e ) 等。同年,朱浩然n 们又描述了涉及大连地区的5 种蓝藻,这也是关于大连地区蓝藻的首次报道。2大连星海湾底栖海藻研究1 9 6 2 年,曾呈奎u u 描述了8 7 种中国经济海藻,其中软丝藻( u l o t h r i xf l a c c a ) 、海膜( h a l y m e n i as i n e n s i s ) 是大连地区的首次报道。两年后,李茹光n 2 3 在吉林师范大学学报发表了产于大连地区的1 9 种绿藻,其中,革氏礁膜( m o n o s t r o m ag r e v i l l e i ) 、肠浒苔( e n t e r o m o p h ai n t e s t i n a l i s ) 、管浒苔( e n t e r o m o p h at u b u l o s a ) 、条浒苔( e n t e r o m o r p h ac l a t h r a t a ) 、史氏刚毛藻( c l a d o p h o r as t i m p s o n i i ) 等8 种是该地区的首次报道。野田光藏n 3 1 在1 9 7 1 年报道了1 0 6 种大连地区产的海藻,其中5 1 种为该地区的首次报道,如:小黏膜藻( l e a t h e s i an a n a ) 、黏膜藻( l e a t h e s i ad i f f o r m i s ) 、多管藻( p o l y s i p h o n i as e n t i c n l o s a ) 、节荚藻( l o m e n t a r i ah a k o d a t e n s i s ) 、带形蜈蚣藻( g r a t e l o u p i at u r u t u r u ) 、顶群藻( a c r o s o r i u m y e n d o i ) 、冈村茎刺藻( c a u l a c a n t h u so k a m u r a i ) 、小珊瑚藻( c o r a l l i n a 玩母r a ) 、黑顶藻( s p h a c e l a r i as u b f u s c a ) 等。1 9 8 3 年,王策箴u 刮等根据在旅大和獐子岛沿岸的调查,报告了3 1 种该地区的褐藻,其中,长囊水云( e c t o c a r p u ss i l i c u l o s u s ) 、褐毛藻( h a l o t h r i xl u m b r i c a l i s ) 、厚点叶藻( p u n c t a r i a p l a n t a g i n e a ) 等6 种是该地区首次报道。同年,曾呈奎u 副报道了1 5 2 种黄渤海分布种、辽宁分布种,其中6 0 种是大连地区以前未曾报道过的,如:海韭异皮藻( h e t e r o d e r m az o s t e r i c o l a ) 、粗扁节藻( b o s s i e l l ac r e t a c e a ) 、小杉藻( g i g a r t i n ai n t e r m e d i a ) 、绢丝藻( c a l l i t h a m n i o nc o r y m b o s u m ) 、日本仙菜( c e r a m i u m j a p o n i c a ) 、柔质仙菜( c e r a m i u mt e n e r r i m u m ) 、网村凹顶藻( l a u r e n c i ao k a m u r a i ) 、匍匐石花菜( g e l i d i u m p u s i l l u m ) 、砺菜( u l v ac o n g l o b a t a ) 、绵形藻( s p o n g o m o r p h aa r c t a ) 、束生刚毛藻( c l a d o p h o r af a s c i c u l a r i s ) 、假根羽藻( b r y o p s i sc o r t i c u l a n s ) 等。1 9 8 4 年,李熙宜n 6 功报道了1 1 0 种大连地区底栖海藻,其中尾孢藻( u r o s p o r aa c r o g o n a ) 、扁节藻( b o s s i e l l ap l u m o s a ) 、对丝藻( a n t i t h a m n i o nc r u c i a t u m ) 等8 种为该区首次报道。1 9 8 6 年,栾日孝1 发表了3 个大连扭线藻新种。1 9 8 7 年,王树渤n 8 3 等描述了1 7 种该地区的水云科海藻,其中1 0种是首次报道,如锐尖水云( e c t o c a r p u sa c u t u s ) 、皮层水云( e c t o c a r p u sc o r t i c u l a t u s ) 、桑德褐茸藻( g i f f o r d i as a n d r i a n a ) 、间囊藻( ? y t a f e t l al i t t o r a l i s )3大连星海湾底栖海藻研究等。1 9 8 9 年,栾日孝n 钔描述了1 4 7 种大连地区底栖海藻,其中1 3 种为该地区的首次报道,如角叉菜( c h o n d r u so c e l l a t u s ) 、真江蓠( g r a c i l a r i aa s i a t i c a ) 、对丝藻( a n t i t h a m n i o nd e f e c t u m ) 等。随后几年( 1 9 9 1 年 - 1 9 9 6 年) 栾日孝2 毗2 1 发表多篇文章,报道了十余种产于大连海区的海藻新记录,如:尖枝褐茸藻( g i f f o r d i aa c u t o r a m u l i ) 、圆柱费氏藻( f e l d m a n n i ac y l i n d r i c a l ) 、虾夷水云( e c t o c a r p u sy e z o e n s i s ) 等。王宏伟在1 9 9 6 年,报道了3 种大连地区及中国水云科新记录,它们是束枝水云弯枝变种( e c t o c a r p u sf a s c i c u l a t u sv a r r e f r a c t u s ) ,笔头状水云( e c t o c a r p u s p e n i c i l l a t u s ) 、石鳖费氏藻( f e l d m a n n i ac h i t o n i c o l a ) 。栾日孝乜4 3 等在1 9 9 8 年报道了3 种大连也是中国海产刚毛藻新记录,即扭曲硬毛藻( c h a e t o m o r p h at o r t u o s a ) 、小枝刚毛藻( c l a d o p h o r ao l i g o c l a d a ) 、小钩刚毛藻( c l a d o p h o r au n c i n e l l a ) 。同年,栾日孝嵋副对产于大连的两种角叉菜进行研究时,认定楔形角叉菜( c h o n d r u sy e n d o i ) 是中国新记录种。栾日孝2 6 3 ( 1 9 9 8 ) 报道了中国顶丝藻科新记录6 种,其中柏桉旋体藻砌“伽e l l ab o n n e m a i s o n i a e ) 、太平洋旋体藻g t p a c i f i c a ) 、异形旋体藻( , 4 v a g a ) 三种产自大连。2 0 0 0 年,栾日孝、楚志广瞄等在植物分类学报上发表中国点叶藻科三个新记录种,即虾夷髭毛藻( p o g o t r i c h u my e z o e n s e ) 、天庚点叶藻( p u n c t a r i ah e s p e r i a ) 、西方点叶藻( p u n c t a r i ao c c i d e n t a l i s ) ,这三种点叶藻也是大连地区的新记录。同年,张淑梅、楚志广乜胡等对产于大连地区的黑顶藻进行了形态观察,对该种的繁殖枝、单室囊、多室囊、毛等器官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并探讨了他们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2 0 0 0 年王茜啪1 等对大连产蜈蚣藻和管形藻进行了r a p d 分析,得出蜈蚣藻与管形藻差异较大,应为两个不同的属。随后( 2 0 0 0 ) ,杨君n 们等对产于大连石庙地区的石莼属( u l v a ) 和浒苔属( e n t e r o m o r p h a ) 进行了r a p d 分析,深入探究了两属的系统分类地位。王宏伟等口3 ( 2 0 0 0 ) 接连在国际著名杂志发表文章,对产自中国大连的蜈蚣藻进行了研究。认为李伟新3 1 等命名的管形藻属为错误命名,管形藻4大连星海湾底栖海藻研究属是蜈蚣藻属的异名,其中的管形藻实应为g r a t e l o u p i ac a t e n a t a 。而对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及中国北方沿海( 大连) 的g r a t e l o u p i a f i l i c i n a 进行了对比研究后,认为g r a t e l o u p i a # 豇c m a 在亚洲不存在,亚洲的蜈蚣藻是一新种:g r a t e l o u p i aa s i a t i c a 。张淑梅、栾日孝m 1 等( 2 0 0 1 ) 对大连海产蓝藻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三个新记录种,即小型伪瘤皮藻( p s e u d o n c o b r y s am i n u s ) 、颗粒伪瘤皮藻( p g r a n u l o s e ) 、獐子岛眉藻( c a l o t h r i x z h a n g z i d a o e n s i s ) ,这是继朱浩然( 1 9 5 9 )l 后再次关于大连产蓝藻的新记录报道。l苏乔、栾日孝瞄副等( 2 0 0 1 ) 对产自大连的杉藻科( g i g a t i n a c e a e ) 海藻角叉菜( c h o n d r u so c e l l a t u s ) 、日本马泽藻( m a z z a e l l a j a p o n i c a ) 进行了分类研究。2 0 0 2 年,栾日孝、苏乔1 等报道了7 种中国水云科海藻( e c t o c a r p a c e a e )新记录种,其中毛果水云;( e c t o c a r p u sc l a s y c a r p u s ) 、束生水云( ef a s c i c u l a t u s ) 、小水云( ep a r v u $ ) 、笔头水云( ep e n i c i l l a t u s ) 及壳状扭线藻( s t r e b l o n e m ae v a g a t n m ) 都是产自大连。同年,栾日孝、栾淑君嘧报道了中国海产刚毛藻科( c l a d o p h o r a c e a e ) 8 个新记录种,即沙生刚毛藻( c l a d o p h o r aa r e n a r i a ) 、蝾螺刚毛藻( cc o n c h o p h e r i a ) 、暗色刚毛藻( co p a c a ) 、透明刚毛藻( cp e l l u c i d a ) 、微小刚毛藻( cp u s i l l a ) 、棉形刚毛藻( cr u d o l p h i a n a ) 、光毛刚毛藻( cs e r i c e a ) 、美丽刚毛藻( cs p e c i o s a ) ,这8 种刚毛藻都是产自大连,是大连地区首次报道。2 0 0 2 年,苏乔、栾日孝、安利佳8 1 等用形态观察和r b c l 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产的角叉菜进行了研究,表明中国存在c h o n d r u s o c e l l a t u s 、c h o n d r u sn i p p o n i c u s 和c h o n d r u sa r m a t u s 三种角叉菜,而原报道产于我国东南沿海的角叉菜c h o n d r u so c e l l a t u s 应为g r a t e l o u p i ai m b r i c a t e ,原报道产于大连小平岛的角叉菜c h o n d r u s y e n d o i 应为m a z z a e l l a j a p o n i c a ( 3 本马泽藻) 。2 0 0 3 年,栾日孝、楚志广们等报道了产自大连的一个海藻新记录种:酸藻科的舌状酸藻( d e s m a r e s t i al i g u l a t a ) 。同年,栾日孝 4 0 3 还报道了中国粘膜藻科( l e a t h e s i a c e a e ) 多辐藻属( m y r i a c t u l a ) 3 个新记录种,其中粗丝多辐藻( 脱c l a v a t a ) 产自大连。同年,栾日孝、张淑梅h u 等报道了中国顶丝藻5大连星海湾底栖海藻研究科( a c r o c h a e t i a c e a e ) 4 种新记录,其中产自大连的有两种,即矮生旋体藻6 4 m a c u l a ) 、细枝旋体藻t e n u i s s i m a ) 。2 0 0 5 年,栾日孝1 等又报道了中国红质藻科5 个新记录种,其中3 种产自大连,他们是加粗星丝藻( e r y t h r o t r i c h i ai n c r a s s a t a ) 、垫状星丝藻( e r y t h r o t r i c h i ap u l v i n a t a ) 和分枝星丝藻( e r y t h r o t r i c h i aw e l 订t s c m i ) 。2 0 0 7 年,栾淑君等h 副报道了中国点叶藻科( 褐藻门) 的3 种新记录,其中,棍棒毛丝藻( m y r i o t r i c h i ac l a v a e f o r m i s ) 产自辽宁长海县。近8 0 年来,关于大连地区的海藻分类研究除了日本人外,主要是曾呈奎、李茹光、王树渤、栾日孝、李熙宜、王宏伟、张淑梅等,研究单位主要有辽宁师范大学、大连自然博物馆、辽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所以及大连水产学院等几家。海藻分类研究方法从单一的形态解剖到分子系统和形态解剖相结合的多元方法。随着大连研究海藻分类学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未来大连的海藻分类研究将会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1 2 星海湾海域自然环境概况星海湾位于东经1 2 1 03 3 8 1 57 ,北纬3 8 05 3 1 0 5 的黄海西岸,大连市的东南端。东起马栏河入海口西到大连自然博物馆附近,海岸线全长8 k i n ( 图1 ) 。星海湾有我国最大的人工海水浴场,以及大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的星海公园等,湾内环境优美,水质优良。人工堤坝、岩石、沙滩、砾石、石沼等交错排列,环境较复杂湾底沿大陆架向南倾斜,由此构成北部水浅,南部水深,海岸平缓,潮间带较宽等特征。6大连星海湾底栖海藻研究图1 星海湾海岸地形略图( “a 一为采集地点)f i 9 1 t h eo u t l i n em a po fx i n h a ib a yc o a s t1 2 1 影响海藻生长的生态因子对海藻生长发育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环境条件,称为海藻生态条件或生态因子。影响海藻生长的生态因子主要有基质、光照、水温、生物等因素的综合。各种生态因子之间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互相制约,综合形成特定的生态环境,对海藻产生影响。1 生长基质海藻的固着基质主要是岩石、石块,其次是石子、贝壳、泥沙、绳索和其它藻体等。藻类的固着器只起固着作用,而不起吸收养料作用。星海湾海域大部分是岩石、石砾、沙滩等基质。形成了海藻生长良好的环境条件。2 海水温度比起陆地温度,海水温度变化幅度小。同一种藻类随着各地的周年水温变化的不同,而生长期和生殖期也不同。,如海萝( g l o i o p e l t i sf u r c a t a ) 是广温性的种类,生长适温在5 2 5 。c 之间,因此在黄、渤海沿岸生长的时间较长,可由1 0 月至翌年的6 7 月间,其囊果及四分孢子囊出现于5 - 6 月份,幼体出现于1 0 月份,然后逐渐生长为成体;而在华南沿岸则由1 2月份开始生长至翌年的5 月份,生殖器官出现在4 月份。大连海表面温度由最低1 8 到最高2 7 7 ,温差小于本区的陆地( 最低温- 1 9 9 c ,最高温3 6 1 ) 。温度变化对海藻生长影响很大,如适应温度变7大连星海湾底栖海藻研究化很大的石莼终年可以生长。而甘紫菜叶状体在1 1 月至次年6 月出现,温度变化范围是0 5 - 1 8 ,最茂盛的月份是3 - 4 月,最适宜水温1 - 5 。c 。星海湾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全年水温变化很大,温差在2 0 左右。星海湾水温在1 1 月份后降到1 0 以下,直到来年5 月份,水温才逐渐升高,在8 月份水温达到最高值( 2 2 5 ) ,最低水温出现在1 月( 2 5 4 c ) 。3 光照海藻在水中的垂直分布是受光照决定的。长波光如红、橙、黄光很容易被海水吸收,有短波光如绿、蓝、青、紫光才能透入海水深处。各种海藻由于长期适应的结果,各需不同强度的光照和不同波长的光线。不同颜色的藻类,除了含有叶绿素外,还含有其他色素,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除了依靠叶绿素吸收光线外,还依靠辅助色素吸收光线。此外,海藻对日光照射强度要求也不同,例如,能适应较强光照的绿藻类礁膜、浒苔和红藻门的紫菜、海萝多生长在高潮带;一部分褐藻如海带等喜生光照较弱环境。有些藻类在潮间带生长位置的高低也随季节而变化。所以,光线及海水的透明度不仅影响藻类生长位置的高低,甚至决定藻类的分布。4 海流和波浪海流可以影响某些海藻的生长分布,如:鹿角菜、裂叶马尾藻和铜藻等的分布明显受海流影响,他们分布在太平洋西部黑潮及其支流的流域,是在亚热带。而他们生长在我国北部大连则和黑潮支流朝鲜海流有关。因为海流可能对传播某些海藻孢子有利。波浪有的地方很大,有的地方很小,藻类生长有好浪的。也有怕浪的。有的海藻专生长于大浪处,有的生长于小浪的地方。如海索面、红毛菜等都是好浪的藻类,生长在冲击度较大的地方。江蓠、石莼和浒苔等是怕浪的藻类生长在平静的内湾。波浪与藻类的密切关系主要体现在:藻体和波浪的关系。有的藻体坚韧,不怕风浪,如石花菜、海萝等;有的藻体柔软,经不起风浪,如礁膜等。波浪与孢子的关系。海藻的孢子如附着能力强的则多生长在风浪大的地方,如圆紫菜及海萝等。波浪与养分的吸收能力。有的藻类吸收能力差,一般则生长在水流急而养分交流快的地方,以助其吸收。5 涨落潮海水规律性的涨落影响着海藻的生长。有一些海藻是不喜欢全浸入水内,而需要一个相当时间露出水面大气中。要求露出水面时间长的藻类8大连星海湾底栖海藻研究如海萝、礁膜等,生在高、中潮带,而其他要求露出水面时间短的一些藻类,则生长在低潮带。6 盐度和盐分盐度对海藻体液渗透压的维持有一定意义。一般海藻生活范围的盐度在3 0 - 3 5 0 左右,但藻类抵抗盐度变化能力各不相同,海带耐盐度能力较小为2 8 。浒苔适应能力很强,在江河入海口,也能正常生长。海水成分也影响海藻的生长。海水含氮量小的地方,海带生长不好,发黄易烂。在海岸污水口或城市附近海面石莼、浒苔生长普遍很好,这和水中的无机盐类有直接关系。星海湾海水盐度年变化范围在3 0 8 - - 一3 2 3 0 之间。7 p h 值海洋中p h 值变化不大,一般在7 8 - 8 5 之间,略偏碱性。但在内湾浅水中p h 值变化范围比较大,在夏天的大潮期间可升到1 0 以上。在连续下雨之际,海水的p h 值会有所下降,由此,潮间带在潮汐的影响下,环流变化很大,所以只有适应性强的藻类才能生长,如海萝、缘管浒苔、紫菜、角叉菜等。1 2 2 潮带的划分大满溯线小满溯线小千潮线大干潮线图2海岸带的划分f i 9 2 t h ed i v i s i o no fc o a s tz o n c根据海水侵占,淹没时间的长短,分成三个带,即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 图2 ) 。潮上带:大满潮线以上,海水淹没不到,但浪花可以飞溅到的地方。潮间带:大满潮线和大干潮线之间海水规律的涨落淹露地带。潮间带又9大连星海湾底栖海藻研究可分为三个带,即高潮带( 大满潮线和小满潮线之间的地带) ,中潮带( 小满潮线和小干潮线之间的地带) ,低潮带( 小干潮线和大干潮线之间地带) 。潮下带是大干潮线以下,海岸永不暴露在大气中的地区。在星海湾采集海藻主要在潮间带进行。1 2 3 潮汐的计算潮汐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晚上的称为“汐”,合称为“潮汐”,它的发生和太阳,月球都有关系,也和我国传统农历对应。在农历每月的初一即朔点时刻处太阳和月球在地球的一侧,所以就有了最大的引潮力,所以会引起。大潮”,在农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附近,太阳和月亮在地球的两侧,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会引起。大潮”;在月相为上弦和下弦时,即农历的初八和二十三时,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互相抵消了一部分所以就发生了“小潮”。星海湾在一天内有两次高潮,两次低潮。属于半日潮。简易计算星海湾潮汐的方法如下:高潮时= ( 阴历日数一1 ) 0 8 + 平均高潮间隙低潮时= ( 阴历日数一1 ) 0 8 + 平均低潮间隙大连平均高潮间隙9 时5 5 分,平均低潮间隙3 时4 5 分。下半月需将( 阴历日数1 ) 改成( 阴历日数1 6 ) 。另一高潮和低潮时可以将计算所的高,低潮时间,分别相加,减1 2 时2 4 分。1 2 4 中国海藻区系一个海区的礁石、滩涂、海底上生长着各种颜色的底栖海藻,许多种海藻在一定环境中,彼此有所联系地生活在一起,便组成一个海藻的区系1 。生物和生活条件的统一,各海区的自然条件不同,因此生长着的海藻也不完全相同,在一个海区内,与地形、底质、水温、盐度、光线等生活条件相结合而有规律地出现海藻自然种群的整体,便是该海区的海藻区系。曾呈奎和张峻甫h 蚴1 对我国海域的海藻区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及科学的划分,把中国分为三个区系:1 2 4 1 黄海沿岸海藻区系本海区由黄海与渤海组成,为鸭绿江口至长江口间的我国大陆沿岸的部1 0大连星海湾底栖海藻研究分海区。辽东半岛及山东半岛以岩礁海岸为主,渤海湾内及黄海南部一般为淤沙积滩。海流西部有中国沿岸流,自渤海湾经山东半岛南下,东部沿朝鲜半岛北上的西朝鲜海流,可达辽东半岛。水温属温带性,但由于大陆气候的影响,全年水温相差较大,整个地区的平均水温,冬季2 月为 2 7 2 8 。本区除岩礁沙滩外,更有许多珊瑚礁屿。本海区的海藻种类组成以网石莼、指枝藻、大叶仙掌藻、蕨藻、喇叭藻、乳节藻等热带性种类为主,也有绒毛蕨藻、铁钉菜、沙菜等亚热带的成份,而在台湾的北、西部及海南岛,更有礁膜、条浒苔、圆紫菜、蜈蚣藻等少量温带性种类的生长,总的海藻区系属热带。1 3 研究目的和意义1 3 1 研究目的1 调查清楚星海湾海藻的种数。2 调查清楚星海湾海藻在生物量、生殖器官、群落等方面的月变化及季节变化规律。3 调查清楚海藻在星海湾潮间带( 水平方向、垂直方向) 的分布规律。4 对星海湾的各种有经济价值的海藻进行研究。5 探讨星海湾海藻的区系性质。6 通过对比反映星海湾海藻在十年来所发生的变化并探讨发生变化的原因。7 对星海湾海藻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建议。1 3 2 研究意义1 就海藻的生长基质来说星海湾有岩礁、石沼、沙滩、石砾、石沼岩礁混合基质,海藻生长的基质多样,生境复杂,因此,海藻种类多,生长好,在一年四季中随着季节的不同,均有海藻的生长,并且由于生境不同,各种藻类的生长和分布也有差异。2 星海湾现在是大连承载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现代金融中心、国际会展商务中心、全国性期货中心、保险中心、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外汇交易与结算中心,与大连沿海诸多海藻密集生长区如:石槽、石庙、付家庄等地方相比,它是一个经济发达、现代的区域。因此,选择星海湾做海藻研究能充分反映出人类活动对海藻生长的影响,具有代表性。3 星海湾以前是大连市南部的垃圾场,近1 0 年来,随着大连市政府对其的不断开发,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区,一年四季游人不断,结合我们实验室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所采集的关于星海湾的标本进行比较,可以充分反映环境,时间的改变对海藻生长的、分布、所产1 2大连星海湾底栖海藻研究生的影响。4 关于大连沿海海藻的季节变化等海藻生态学的研究只有李熙宜嘲1 、邵魁双5 别、熊韶峻嘞1 等分别以长山列岛、黑石礁、石庙等大连周边海域为样地做了部分研究。但尚未见到有关星海湾海藻研究方面的报道,因此,在一个如此重要的商业区,旅游区,进行第一次关于海藻方面的研究,此工作具有唯一性。5 星海湾位于大连较繁华地段,交通方便,距离学校较近,每次调查采集周期短、花费少,操作起来非常方便,经济有效,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