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水平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IGF1、IGFBP1相关性分析.doc_第1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水平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IGF1、IGFBP1相关性分析.doc_第2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水平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IGF1、IGFBP1相关性分析.doc_第3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水平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IGF1、IGFBP1相关性分析.doc_第4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水平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IGF1、IGFBP1相关性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水平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IGF1、IGFBP1相关性分析作者:麻海英,刘复权,张英奎,崔炳元单位:石家庄市,河北省妇幼保健中心(麻海英、张英奎、崔炳元);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刘复权、郭立娜、张娜、张轶) 【摘要】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性激素水平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探讨PCOS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PCOS患者于自然月经或黄体酮撤退性出血的第35天测定血浆肾素原(PRA)、血管紧张素(AT)及血清IGF1、IGFBP1、空腹胰岛素(INS)、空腹血糖(GLU)、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素(FSH)、雄烯二酮(A2)、雌二醇(E2)、睾酮(T)。结果 PCOS患者PRA、AT与LH、A2、T水平E及LH/FSH呈正相关(P<0.05或<0.01);IGFBP1分别与BMI、INS水平、INS/GLU比值呈负相关。PCOS肥胖患者与非肥胖患者的空腹INS水平、INS/GLU比值及IGFBP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IGF1、IGFBP1对PCOS患者的疾病发生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性激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lucid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s of sex hormone,IGF1, IGFBP1 and renninangiotensin system in patients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and to explore its action mechanism.Methods The fasting blood samples of all the patients with PCO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third day to 5th day at the menstrual cycle or withdrawal bleeding. The serum levels of PRA, AT, IGF1, IGFBP1, LH, FSH, T, A2, E2, fasting INS, and fasting GLU were detected.Results The PRA,AT, IGFBP1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BMI, fasting INS, INS/GLU and the levels of sex hormone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s of fasting INS, INS/GLU and IGFBP1 between obese and nonobese PCOS patients (P<0.01).Conclusion The IGF1, IGFBP1 and renninangiotensin system have certain effect on the pathogenesis of PCOS. 【Key words】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sex hormone;renninangiotensin system;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生育年龄女性常见的、由内分泌及糖代谢异常导致的一种病理状态。以雄激素过多及慢性不排卵性不孕为临床特征,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本研究将对PCOS患者性激素水平与血浆肾素原(PRA)、血管紧张素(AT)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11月至2004年12月因不孕来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生殖门诊就诊的PCOS患者60例,均为原发不孕,平均年龄(27.1±3.3)岁;不孕时间平均(3.5±1.8)年。肥胖标准:体重指数(BMI)≥25 kg/m2。IR的诊断标准参照胰岛素抵抗综合征2,确定IR的指标为空腹胰岛素(INS)>20 μU/ml。PCOS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月经稀发、闭经、多毛、肥胖和不孕等;超声监测卵巢呈多囊性改变,至少一侧卵巢内一个切面有10个以上直径为28 mm的小卵泡;LH/FSH≥2和(或)血清总睾酮(T)>0.75 ng/ml和(或)雄烯二酮(A2)>1.81 ng/ml或高胰岛素血症INS>20 μU/ml和(或)INS/GLU>4;除外其他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增生、卵泡膜细胞增殖症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自然月经或黄体酮撤退性出血的第35天,留取血清测定IGF1、IGFBP1、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T、A2 、促卵泡素(FSH)、INS、空腹血糖(GLU);留取血浆测定血浆肾素原(PRA)、AT。测定身高和体重。 1.3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COS患者PRA、AT与其他各项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PRA及AT分别与LH、A2 、T水平及LH/FSH比值之间呈正相关(P<0.05或<0.01),与FSH、E2、INS、GLU、BMI水平及INS/GLU比值之间无相关性(P>0.05)。见表1。表1 PRA、 AT与其他各项参数的相关性 2.2 PCOS患者IGF1、IGFBP1与其他各项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IGFBP1与BMI、INS水平及INS/GLU比值之间呈负相关(P<0.01),与LH、FSH、E2、A2、T水平及LH/FSH比值之间无相关性(P>0.05)。IGF1与BMI、空腹INS、LH、FSH、E2、A2、T水平及INS/GLU、LH/FSH比值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见表2。表2 IGF1、IGFBP1与其他各项参数的相关性 2.3 PCOS肥胖与非肥胖患者之间各项参数的比较 PCOS肥胖患者的INS水平、INS/GLU比值显着高于非肥胖组患者(P<0.01),但其IGFBP1水平明显低于非肥胖患者(P<0.01)。肥胖患者中伴IR者所占比例显着高于非肥胖患者。肥胖与非肥胖PCOS患者之间PRA、AT、IGF1、LH、FSH、A 、T、E 、GLU水平及LH/FSH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3 肥胖与非肥胖PCOS患者各项参数比较 3 讨论 3.1 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RAS是全身心血管活动的一种重要的体液调节系统,主要效应物质是AT。PCOS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但已有研究表明卵巢中存在完整的RAS,卵巢内RAS与卵巢性激素合成、LH峰式分泌、卵泡的生长和成熟之间关系密切,提示卵巢内RAS可能与PCOS的发病有关3,4。PCOS患者缺乏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肾素活性和AT的周期性变化,在PCOS患者的卵巢内闭锁卵泡中AT受体数目明显增多,加剧了卵泡内雄激素水平的升高,因此,PCOS患者RAS功能亢进,对造成PCOS患者雄激素增多及卵泡发育障碍起到了关键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PCOS患者血浆PRA、AT水平与LH、T、A2水平及LH/FSH比值之间呈正相关(P<0.05或<0.01),提示在垂体促性腺激素、卵巢RAS及卵巢雄激素合成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卵巢RAS可能与PCOS患者高雄激素状态有关。卵泡膜细胞是肾素原和AT的产生场所5,也是A2、T产生的场所和LH作用的敏感部位。PCOS患者循环中LH水平升高,高水平LH作用于卵泡膜细胞造成肾素原和AT分泌增加。肾素原与AT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作用于卵泡膜细胞,使A2和T分泌增加。因此,LH通过卵巢RAS导致高雄激素血症,可能是PCOS患者高水平LH导致循环中雄激素水平升高的卵巢微观机制。 3.2 IGF 1、IGFBP1与PCOS IGF1属于肽类激素,成年人循环中IGF1的主要合成部位是肝脏,但其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IGF1可在包括卵巢在内的肝外许多部位合成,通过自分泌及旁分泌的方式发挥作用6,7。循环中IGF1的生物学活性接受其结合蛋白IGFBP1的调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人体卵巢中上存在IGF1及IGFBP1mRNA的表达2,IGF1及IGFBP1对促性腺激素引起的卵泡发育及卵巢性激素合成的调节作用已经逐步得到了证实。 IGF1对细胞分裂及分化有调节作用,是引起卵巢生理及病理改变的主要成分。卵巢IGF1的主要合成部位位于颗粒细胞的表层8,IGF1与卵巢的IGF1受体结合,通过自分泌与旁分泌的方式实现对卵巢性激素合成的调节作用。IGF1能显着提高卵泡膜细胞对LH的敏感性,与LH协同作用,提高卵泡膜细胞雄激素的合成2。IGFBP1的合成接受促性腺激素、IGF1及INS的调节,IGF1和INS可抑制IGFBP1的产生而LH则对其产生有促进作用2。 本研究结果显示,PCOS患者肥胖组IGFBP1水平显着低于非肥胖组(P<0.01),而IGF1水平在PCOS患者肥胖组与非肥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IGFBP1水平与BMI、INS水平及INS/GLU比值均呈负相关(P<0.01),与LH、A2、T水平及LH/FSH比值之间无相关性(P>0.01),此结果与文献报导相符9,提示IGFBP1的分泌与对体重有显着的依赖性且与INS水平相关。PCOS患者循环中升高的INS水平可抑制肝脏IGFBP1的合成,PCOS患者IGFBP1的分泌改变与其IR状态有关。 【参考文献】 1 张学艳,杨秋平,逯静茹.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特点及干预治疗的临床研究.河北医药,2009,31:16061607. 2 Leonid P,Nicholas A,Cataldo ZR,et al.The InsulinRelated Ovarian Regulatory System in Health and Disease.Endocrine Reviews,1999,20:535582. 3 Palumbo A, Pourmtabbed G, Carcangiu ML,et al.Immunogistochemical localization of rennin and angiotensin in the ovary:comparison between normal women and patients with histologically proven polycystic ovarian disease.Fertil Steril,1993,60:280284. 4 LI YH,Jiao LH,Liu RH,et al.Localization of angiotensin in pig ovary and its effects on oocyte maturation in vitro.Theriogenology,2004,61:447459. 5 Palumbo A, Pourmotabbed G, Carcangiu ML, et al.Immunohistochemical localization of rennin and patients with histologically proven polycystic ovarian disease.Fertil Steril,1993,60:280284. 6 张丽珠主编.临床生殖内分泌与不孕症.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68379. 7 Hernandez ER.Regulation of the genes for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and and their receptors by steroids and gonadotropins in the ovary.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l,1995,53:219221. 8 Kagawa H,Moriyama S,Kawauchi H.Immunocytochemical localization of IGF in the ovary of the red seabream,Pagrus ma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