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2 第二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练习题集锦一、井田制的兴衰1、下列有关商周时期井田制的表,错误的是 A、是一种贵族所有的土地所有制 B、西周是井田制的最鼎盛时期 C、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D、主要耕作方式是奴隶的集体劳动2、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B、生产力的发展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3、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4、“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诸侯争霸,分封制遭到破坏B、按军功赐田授爵,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C、新的赋税制度动摇奴隶制基础D、铁农具导致私田大量开垦5、(2000年上海)史学家认为,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是一次重大变革,因为 A、承认了私田的合法 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 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 D、扩大了井田制的规模6、下列引文反映井田制的实质的是: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 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7、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 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8、春秋后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其导致的后果是:()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承认了土地私有促进了关系的变化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A B CD 9、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 10、“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对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的形象的描述,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井田制是奴隶社会实行的土地国有制 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私有制 井田制是私有制不发达的产物随着井田制结束,分封也随之消失了 A. B. C. D. 11、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 分封制的瓦解 B 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12、君主土地私有制与井田制的最大区别 A土地的性质 B土地的数量 C主管土地的机构 D土地收入的支配13、在我国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到私有的转变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 A、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B、公田的大量抛荒C、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 D、商鞅变法14、据孟子藤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对这段材料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材料反映的是商周时期的井田制 B、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C、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D、公田为贵族占有,贵族拥有土地的所有权15从西周时期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士”到战国时代“废井田,开阡陌”,所反映的是A周王室的衰弱 B井田制的破坏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诸侯的强大1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B战国时代的改革确认了土地私有制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施17、对于井田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井田制实际上是一种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中的“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有使用权,也有所有权 春秋时期,井田制最终崩溃 商鞅变法标志着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A、 B、 C、 D、18、在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到私有的转变中没有起到作用的是 A、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B、初税亩的实行 C、商鞅变法 D、地主的土地兼并19、西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B初税亩 C屯田制 D均田制20、商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不包括 A巩固了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B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 C为秦统一奠定物质基础 D根除了土地兼并现象二、土地私有制 1、下列属于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的土地所有制形态的是井田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君主私有土地 均田制A、 B、 C、 D、2、东晋时期,谢安家族有“田业十余处,僮仆千人”。孔灵符“家本丰,产业甚广,又于永兴立墅,周回三十三里,水陆地二百六十五顷,含带二山,又有果园九处”。这些最能说明 A、谢安与孔灵符贪污腐化 B、东晋时期大地产制进一步发展C、贫富分化严重 D、东晋经济发展迅速3、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 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根本 上是因为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4、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实施原因是土地兼并严重影响国家收入 B、全部授田只准使用,不能买卖C、 按性别、年龄分配土地 D、受田农民要服兵役和徭役5、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是:()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主要矛盾 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 D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 6、均田制是封建统治者把国有土地分配给百姓的一种土地制度,它起源于北魏结束于:A隋朝B唐朝C宋代D元代7.中国古代统治者实行“均田制”的基本原因是A大量无主荒地需要国家管理 B土地兼并严重影响国家收入C许多流民需要安置 D保证国家兵源的需要8、封建时代,一直存在国有土地所有制形式,下列哪种土地属于此类型:()A君主的土地B农民的土地C地主的土地D由国家政权直接掌握的土地9、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是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贵族土地所有制A B C D 10、土地兼并与集中,是我国土地私有制的突出特征。宋代的土地兼并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 A宋代实行“以军功行田宅”的制度 B采取田庄式生产经营模式C实行“田制不立”和“不抑兼并”的政策 D宋代采取均田和限田的措施11、下列对土地兼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 B是导致阶级矛盾尖锐的主要原因C是封建社会的偶然现象 D兼并导致政府收入减少2、下列对田庄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东汉田庄经济开始发展起来 B田庄的劳动者还要担负军事义务C田庄是纯粹的农业生产集团 D田庄势力的发展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13.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不包括 A.君主土地私有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C.官田 D.自耕农土地所有制14、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形成的原因A、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B、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C、生产组织的小型化 D、土地兼并的剧烈化15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是 A鲁国的“初税亩” B齐国的“相地而衰征”C西周的“井田制” D秦国的“商鞅变法”16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土地所有制的一种主要形式。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 A“公田”转化为私田 B土地兼并C 由于军功而获赏赐土 D政府的“均田”17、 在封建社会初期,在各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 君主土地私有制 B 贵族土地私有制 C 地主土地所有制 D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18 地主土地私有制不断膨胀的根源是:( B ) A 土地兼并 B 土地私有 C 国家授田 D 豪强地主力量壮大 19、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着国有土地、地主土地和自耕农土地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一直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农民土地所有制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是重农抑商思想长期占据统治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上述土地所有制在中国逐渐消失 A. B. C. D.20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制主要的形式有 1君主土地私有制 2地主土地私有制3自耕农土地私有制A123 B12 C32 D1321、我国古代农业主要生产方式是 A简单协作 B小农经济 C分工合作 D庄园经济22、我国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确立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23、地主阶级扩大土地来源主要方式 A将公田转为私田 B政府赏赐 C土地兼并 D开垦荒地24、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25、从秦代到清代,在各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君主土地私有制 B、贵族土地私有制C、地主土地私有制 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26、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久。”上述言论 A.指出了均田制被破坏是必然的 B.没有正确指出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C.客观地说明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 D.反映了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27、均田制实行的基本原因是 A、大量无主荒地需要开垦 B、土地兼并严重影响国家收入 C、许多流民需要安置 D、保证国家兵源的需要28古代封建统治者实行均田制的根本目的在于 A保护自耕农经济 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C限制地主土地兼并 D维护自身封建统治29、北魏时期实行的均田制,从土地所有制形式上来讲是 A、 国有土地所有制 B、君主土地所有制 C、地主土地所有制 D、自耕农土地所有制30、唐朝实行均田制的必要前提是 A、北魏以来沿用此制 B、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C、国家掌握一定土地 D、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三、租佃关系的发展1、关于租佃方式的土地经营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产生于战国,是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B、到宋代,租佃经营成为超过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C、租佃制下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明清时期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关系,促进农业的发展2、明朝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产)”的积极作用是A、佃农获得了生产的自主权 B、佃农与地主的依附关系消失C、佃农与市场发生联系,获得实际利益,积极性提高 D、佃农获得产品的完全支配权3、下列能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 B、“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 ”C 、“不抑兼并” D、“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4、租佃关系的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是在 A、秦代 B、隋唐 C、宋代 D、明清时期5、右图为明朝的地契,下列关于租佃契约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朝以前,佃农与地主之间并不是契约关系,而是人身依附关系B、由于租佃契约得盛行,宋代租佃经营成为超过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C、租佃制下地主与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D、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有利于佃农对地主依附关系的减弱6、下列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A“为用户阡陌封疆”B“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C“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D“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7. 自宋代以来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这一方式:()A 使政府对百姓的控制加强 B 农民完全脱离了政府的剥削 C 农民生产自主权大为加强 D 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8.史载: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上述材料反映了: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了关系 农副产品投入市场 佃农的生产自主权扩大A B C D9、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租佃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租佃方式最早在秦代开始出现B在宋代租佃的方式下,主要地租形态是货币地租C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D封建社会末期,租佃关系占主要地位,但也出现了雇佣关系10.租佃关系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是在 A.秦代 B.隋唐 C.宋代 D.明清时期11、从宋代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造成这种形式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 B、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C、封建人身领队关系的彻底废除 D、商品经济的发展 12、下列能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 B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C、“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D、“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13、明清时期出现的雇佣劳动关系比租佃契约关系相比较,最突出的特点是 A、雇工与雇主之间没有契约关系,身份更为自由B、有利于雇工与商品经济发生关系C、更有利于提高雇工的生产积极性D、有利于雇工在支配产品方面拥有更大的发言权14、 明清时期,租佃制下的农民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不包括 A、采用契约纳租的方式 B、在选择雇主方面有更大自主权 C、和商品经济发生关系 D、雇佣关系取代了租佃关系四、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材料二 “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虽兼并群贼,克平天下。”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材料三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根据材料概括制度的内容。(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属于哪一种土地所有制形式?(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制度变化?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研析第(1)问要求概括材料内容,注意概括的全面性和结合所学知识;第(2)问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判断屯田制土地国有制的实质;第(3)问分析影响是要注意从两个方面,除了材料中涉及的消极影响外,还要考虑到私有制确立的积极意义。答案:(1)国有名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井田之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贵族占有,农民集体耕作,收获物缴纳给贵族;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农民必须先耕作公田再耕作私田。(2)屯田制。国有土地所有制,所有权属于国家,收获物充作军粮,即为国家所用。(3)井田制正式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确立。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但是土地兼并造成大土地所有制发展,影响了国家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难,社会动荡不安等。点评 解答材料题阅读材料时要注意寻找材料与所学知识的结合点,帮助理解材料,可大大提高阅读效率和判断的准确度。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材料二:有煜(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摘自诗经.小雅材料三: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其直(在争论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 摘自国语。晋语九材料四:季孙欲以田赋(按田收取地租),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曰:“吾不识也。”摘自左传.哀公十一年请回答: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材料三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一个什么问题?材料四表明了一个什么问题?这一组记载实质上反映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是什么?答案:(1)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归周王所有, (2)表明在公田以外,出现了私田,先是奴隶主驱使奴隶开垦而成为私田。到春秋时期,铁质农具的使用,使私田的开垦数量越来越多 (3)在井田制度下,土地不得转让和买卖。材料记载发生了土地争论,表明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了。 (4)表明出现了地租的剥削方式。 (5)贵族掌握土地所有权的井田制日渐崩溃,土地私有制出现了。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作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为畎亩之勤。 国语晋语 材料二 管子曰:“今铁官之数(办法) 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制造车马的手工业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管子海王 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区地下管网及设施更新改造工程节能评估报告
- 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 离婚协议书中财产分割及共同财产分割协议范本
- 复杂家庭结构离婚协议:共同债务处理与子女权益
- 离婚协议书中关于个人财产权益保护协议范本
- 分布式光伏与建筑一体化(BIPV)在2025年农村能源市场推广策略报告
- 2025年新能源产业绿色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报告
- 十万个为什么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3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说课稿
- 初中几何高考真题及答案
- 夫妻忠诚协议书8篇
- 2025年大队委竞选面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信用管理专业题库- 信用管理对企业市场风险的控制
- 6.2 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课件)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新教材)
- 双重上市公司“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差异:剖析与弥合
- 物流会计面试试题及答案
- 集装箱货物高效清关代理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结构上岗试题及答案
- T-CNAS 04-2019 住院患者身体约束护理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GB/T 8492-2024一般用途耐热钢及合金铸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