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2011寒假高二下物理(理)预习.pdf_第1页
【答案】2011寒假高二下物理(理)预习.pdf_第2页
【答案】2011寒假高二下物理(理)预习.pdf_第3页
【答案】2011寒假高二下物理(理)预习.pdf_第4页
【答案】2011寒假高二下物理(理)预习.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第一章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 1 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现象 例题精讲例题精讲 例 1 答案 1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2 磁场不变 闭合电路的面积变化 3 线圈面积不变 线圈在不均匀磁场中运动 4 线圈面积不变 磁场不断变化 习题精练习题精练 1 分析与解 设矩形线圈 ABCD 在图中实线位置时的磁通量为 1 运动到虚线所示位置时 的磁通量为 2 则若第一次是平移时磁通量的变化为 1 1 2 第二次是翻转 1800时 磁通量的变化为 2 1 2 显然有 1Ib 并且通过b的电流方向与原来的电流方向相反 这时L的作用相当 于一个电源 若将a灯的额定功率小于b灯 则断开电键后b灯不会出现 闪亮 现象 例例 4 4 思路分析思路分析 当 K 合上时 电路的电阻减小 电路中电流要增大 故 L 要产生自感电动势 阻碍电路中 的电流增大 但阻碍不是阻止 当 K 闭合电流稳定后 L 的自感作用消失 电路的电流为 I E R 2I0 I0 E 2R 解答解答 D 解题回顾解题回顾 自感现象中的阻碍作用不是阻止 稳定后自感线圈的作用在回路中相当于导体 例例 5 AC 思路分析思路分析 S 闭合接通电路时 A2支路中的电流立即达到最大 由于线圈的自感作用 A1支 路电流增加的慢 A1后亮 A1中的电流稳定后 线圈的阻碍作用消失 A1与 A2并联 亮度一样 S 断开时 L 和 A1 A2组成串联的闭合回路 A1和 A2亮度一样 由于 L 中产生自感电动势阻碍 L 中原电流的消失 使 A1和 A2过一会才熄灭 解解题回顾题回顾 要判断灯炮的发光情况 必须分析在两种情形下流经两灯泡的电流特点 而分 析电流特点 首先必须抓住本题的关键所在 线圈 L 在 K 接通和断开时所起的作用 即接 通 K 时 线圈 L 要 阻碍 它所在支路电流的增大 当断开 K 时 自感电动势充当电源 补偿 支路中电源的减小 再就是要明确开关 K 通断时整个电路的结构 这样即可分析出正确结 果 习题精练答案习题精练答案 1 A 2 AD 3 AD 4 BD 5 CD 6 B 7 D 8 a b 9 解 只有左边有匀强磁场 金属环在穿越磁场边界时 无论是进入还是穿出 由于磁通 量发生变化 环内一定有感应电流产生 根据楞次定律 感应电流将会阻碍相对运动 所以 摆动会很快停下来 这就是电磁阻尼现象 还可以用能量守恒来解释 有电流产生 就一定 有机械能向电能转化 摆的机械能将不断减小 若空间都有匀强磁场 穿过金属环的磁通量 不变化 无感应电流 不会阻碍相对运动 摆动就不会很快停下来 第二章第二章 交变电流交变电流 1 正弦交变电流正弦交变电流 习题精练答案习题精练答案 1 大小 方向 周期性 AC 方向 DC 恒定电流 2 a 是交流电 b 是直流电 3 BCD 4 1 8 伏 2 e 8 sin4 t 3 i 2 25sin4 t E 43 伏 4 E1 16V E2 16V 5 A 6 A 7 ABD 8 D 9 ABD 10 1 e 10sin100 t 53V 2 E 53V 11 D 12 1 e Emsin t 2 e 4Emsin2 t 3 e 2Emsin t i 2Em R r sin t 13 略 14 AD 15 0 25T 16 ABC 17 BC 18 CD 19 100sin100 t 0 20 1 100 t 2 100 sin100 t 3 200V 4 0 01C 21 t4 22 AD 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例题精讲例题精讲 例 1 解 电压表的示数为交流电压的有效值 由此可知最大值为Um 2U 20V 而转过 30 时刻的瞬时值为u Umcos30 17 3V 例 2 解 该交流周期为T 0 3s 前t1 0 2s 为恒定电流I1 3A 后t2 0 1s 为恒定电流I2 6A 因此这一个周期内电流做的功可以求出来 根据有效值的定义 设有效值为I 根据定义有 I 2RT I 1 2Rt 1 I2 2Rt 2 带入数据计算得 I 32A 例 3 解 按 照 电 流 的 定 义I q t 计 算 电 荷 量q应 该 用 电 流 的 平 均 值 即 rR nBS q rRt nBS rRt n rR E It Iq 而 这里电流和电动势都必须要用平均值 不能用有效值 最大值或瞬时值 求电热应该用有效值 先求总电热Q 再按照内外电阻之比求R上产生的电热QR 2 222222 2 2 2 4 4222 rR RSBn Q rR R Q rR SBn rR nBS rR E trRIQ R 这里的电流必须要用有效值 不能用平均值 最大值或瞬时值 根据能量守恒 外力做功的过程是机械能向电能转化的过程 电流通过电阻 又将电能转 化为内能 即放出电热 因此W Q rR SBn 4 222 一定要学会用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来分析 功和能 习题精练答案习题精练答案 1 BD 2 CD 3 AC 4 AD 5 B 6 B 7 B 8 B 9 B 10 C 11 20A 0 02s 314rad s i 20sin314t A 12 2t106 V 13 解 根据 u Umsin100 t 代人 t 0 005s 时的电压值 10 Umsin0 5 得 Um 10V 而交流电压表的示数反映的是有效值 故 U m U 2 1 7 07V 由功率关系 P R U 2 和 R U P 2 1 2 0 得 所求直流电压的值 U0 2 1 U m U 2 1 5V 14 解 由题中可知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 Em n m 设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的周期为 T 则有 T 2 根据欧姆定律 电路中电流的最大值为 Im rR Em 设交流电流表的读数为 I 它是有效值 则 I m I 2 1 由题中的 t 图线可读出 m 1 0 10 2WbT 3 14 10 2s 解以上各式 并代人数据得 I 1 4A 15 解 1 电动势的最大值 Em nB L 2 200 628 V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Im rR Rm 6 28A 故交变电流瞬时值表达式 i 6 28sin100 t 2 电流的有效值 I m I 2 1 由 P I 2R 得外电阻上的消耗功率 P m I 2 1 2R 1 95 103W 3 从计时开始到线圈转过 3 过程中 平均感应电动势由 E n t 得 E t2 BL n t cos60 n 2 mm 平均电流 rR E I nB 2L2 2 R r t 通过外电阻的电荷量 q I t rR2 LnB 22 5 10 3C 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习题精练答案习题精练答案 1 C 2 D 3 C 4 C 5 AD 6 BC 7 BD 8 ABC 9 B 10 D 11 变亮 变暗 12 大于 13 电感线圈 电容器 14 当含有多种成分的电流输入到 C1两端时 由于 C1通交流 隔直流的功能 电流中的交 流成分被衰减 而 L 有通直流 阻交流的功能 就只有直流成分的电流通过 L 到 C2两端时 C2进一步滤除电流中的残余交流成分 这样输出端得到的就是稳定的直流电 15 解 图示电路中其中一个二极管断路相当于半波整流 在导电的半周期的功率为 P1 I 2R R R U 2 1 2 I 2 m 2 m 10W 而在截止的半周期内的功率 P2 0 故一个周期内 电阻 R 上消耗的功率为 21 PP 2 1 P 5W 4 理想变压器理想变压器 习题精练答案习题精练答案 1ABC 2B 3D 4B 5BD 6B 7C 8C 9BCD 10C 11 4400 1 1 12 1 161 4 13 变亮 变亮 14 解 由 C B C B n n U U 2 可得 UC 2 1 UB Ic 2 1 I0 对于理想变压器有 P1 P2 P3 即 IAUA I0UB ICUc 所以 IA 0 A C 0 A B C A C 0 C B I 2 1 n n I n n I U U I U U 解得结果为IA 5I0 8 15 解 由 2 1 2 1 n n E E 得 E2 11V 由 E2 U2 I2r2 I2 R r2 得 I2 2 2 rR E 0 55A 则 U2 I2R 10 45V I1 2 1 2 I n n 0 028A 原线圈的输入功率为 P1 I1U1 6 05W 输出功率为 P2 I2U2 5 75W 变压器的效率为 1 2 P P 100 95 第三章第三章 动量动量 1 动量和冲量动量和冲量 例 1 分析 物体在整个运动中所受重力方向都向下 重力对物体的冲量在上升 下落阶段方 向都向下 选项 A 错 物体向上运动时 空气阻力方向向下 阻力的冲量方向也向下 物体下落时阻力方向向 上 阻力的冲量方向向上 选项 B 正确 在有阻力的情况下 物体下落的时间 t2 比上升时所用时间 t1 大 物体下落阶段重力的 冲量 mgt2 大于上升阶段重力的冲量 mgt1 选项 C 正确 在物体上抛的整个运动中 重力方向都向下 物体在上升阶段阻力的方向向下 在下落阶段 虽然阻力的方向向上 但它比重力小 在物体从抛出到返回抛出点整个过程中 物体受到合 力的冲量方向向下 选项 D 正确 综上所述 正确选项是 B C D 要注意的是 冲量和力的作用过程有关 冲量是由力的作用过程确定的过程量 例 2 解 取反弹后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碰后小球的动量 p mv 碰前速度 v 的方向与规 定的正方向反向 为负值 碰前动量 p mv 小球动量的改变大小为 p p mv mv 2mv 小球动量改变的方向与反弹后小球运动方向同向 习题精练答案习题精练答案 1 D 2 AB 3 C 4 C 5 C 6 C 7 D 8 B 9 0 10 解析 本题考查动量的变化量 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初末状态的动量及方向 答案 取向下的方向为正 则由 H 处下落 与地面接触前瞬间的速度 v1 4m s 这时 的动量 pl mv1 0 8kg m s 与地面接触后离开地面前瞬间的速度 v2 3 m s 这时的动 量 p2 mv2 0 6 kg m s 则 p 1 4kg m s 动量的变化方向为负 说明动量的 变化方向向上 2 动量定理动量定理 例 1 解析 解析 小球从 A 端进入到从 B 端飞出 按图中方向是由向左的 v1变为向右的 v2 且 v2 v1 说明挡板对小球的作用力中有弹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且每个力是变力 合力也是变 力 直接求冲量 I 是不可能的 但小球动量有变化 可从动量变化求冲量 设向左为正方向 小球初动量 末动量 动量变化pmvpmvp 1122 ppmvmvm vvIpm vv 21212121 冲量 说明挡板对 小球冲量大小为 方向向右m vv 21 例 2 解析 解析 见下图 从 O 点抛出经过时间 t 到达 A 点 速度由 v0变为 vt 求动量的变化 应 是 由于 与不在一条直线上 求的是矢量差 这部分知识不作要mvmvvv tt00 求 但是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受的重力 mg 是恒力 方向向下 则冲量 I mgt 根据动量变化 跟冲量的关系 动量变化 p I mgt 方向也向下 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I mv2 mv1是个矢量式 目前只要求解决一维 在一条直线 上的 问题 这样在解题时先规定一个正方向 再根据动量和冲量的方向确定是正还是负 将矢量 运算转化为在一条直线上的代数运算 应用动量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是 1 确定研究对象 动量定理研究单个物体的运动 若是连接体 也要分开研究单个 物体 2 分析受力情况和确定作用时间 3 分析物体的初 末速度及动量 4 列方程求解 由于只要求解决一维上的问题 在应用动量定理时有两类问题 一类是在水平方向上 另一类在竖直方向上 例 3 解析 解析 由于牵引力大小未知 结果不是 Ft 只能用动量的变化求解 物体受三个力 重力 mg 平面支持力 N 和拉力 F 三个力的合力应是 Fcos 公式 I Ft 中的 F 应是合力 在此题中应是 Fcos 根据动量定理 Ftmvmvcos 21 拉力 的冲量 方向沿 的方向FIFt mvmv F F 21 cos 例 4 解析 解析 设球开始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运动员对球的平均作用力为 F mkgvm svm sts 051020015 12 由 Ftmvmv 21 F mvmv t NN 21 05200510 015 100 力的大小为 100N 负号表示力的方向与 v1方向相反 例 5 解析 解析 人落下时做自由落体运动 经过 时的速度由得smvgs 22 v m s 2 10 在 t 0 5s 的时间内 速度 v 变为零 分析人的受力情况 人受二力 即重力 G mg 和绳子的拉力 T 设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示意图如图所示 根据 F t p Tmgtmv 0 T mv t mg TNN 602 10 05 60101359 注意 注意 公式中的 F 是合力 由于重力 mg 600N 在整个作用力中占的比例很大 一定 不要忽略 千万不能只算出F mv t N 759 习题精练答案习题精练答案 1 ACD 2 BC 3 C 4 D 5 C 6 AC 7 D 8 C 9 6 103 10 m gH 2 6 2 11 10kg m s 8kg m s 18kg m s 上 12 1 3 6kg m s 2 7 2N 13 1100N 14 30kg m s 15 0 04kg m s 右 16 mgt mgcos t mgsin t 0 0 3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 习题精练答案习题精练答案 一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