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警钟须长鸣.ppt_第1页
人口警钟须长鸣.ppt_第2页
人口警钟须长鸣.ppt_第3页
人口警钟须长鸣.ppt_第4页
人口警钟须长鸣.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口警钟须长鸣 直面中国的人口 资源与环境问题 人口数量大 我国的人口国情 人口素质低 人口老龄化 透视我国的人口国情 人口国情之1 人口数量大 在世界上 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1个中国人 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成一列 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 在世界上 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 而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就有9个 人口数量大 黑龙江省总人口为38312224人 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 河南省9256万 是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 山东省9079万广东 8642万人四川 8329万人江苏 7438万人河北 6744万人湖南 6440万人湖北 6028万人安徽 5986万人 哈尔滨市总人口 即常住人口 为10635971人 其中 道里区923762人 南岗区1343857人 道外区906421人 香坊区916408人 平房区190253人 松北区236848人 呼兰区764534人 阿城区596856人 依兰县388319人 方正县203853人 宾县551271人 巴彦县590555人 木兰县277685人 通河县210650人 延寿县242455人 双城市825634人 尚志市585386人 五常市881224人 1 新中国成立之前 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如何 2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间 我国人口总量是怎样变化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增长较慢 3 1978年以来 我国人口总量是怎样的变化 增长较快 经济文化的发展 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死亡率下降 平均寿命延长 再加上政策的鼓励 使人口增长较快 4 请预测一下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 我国人口总量会怎样变化 请说明理由 持续增长 还将持续增长 但增长速度会减慢 其原因是我国人口基数很大 思考 人口过多和增长过快 给资源 环境 家庭和社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1 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 2 加重了国民经济的负担 阻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 社会问题 给社会带来就业 教育 住房 变通 医疗保健和社会福利等方面都带来较大的压力 单位面积人口数 人 平方千米 1897 16537 27313 125360 3049 14556 人口 万人 768 851 936 960 997 1710 国土面积 万平方千米 澳大利亚 巴西 美国 中国 加拿大 俄罗斯 国家 六国单位面积人口数 变少的人均资源 中国是世界资源大国 许多资源数量大 居世界前列 但人均占有量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人口基数大 人均生态资源占有率低 我国人均耕地0 093公顷 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 人均森林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 5 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 8 人均占有草地面积约为世界人均值的1 2 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 世界排名第121位 被列为世界上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新增人口的消耗 我国平均每年净增一千多万人口 致使每年增加国民收入的1 4以上要被新增加的人口消费掉 人口国情之2 人口素质低 四国每万人中的大学生人数比较 根据上述材料 分析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特点 与其他国家相比 我国高文化素质人口的比例较低 文盲率却很高 由此说明我国人口的文化素质较低 人 思考 我国当前情况下的人口文化素质会给资源 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负面影响 环境 保 意识和节约资源意识薄弱 不仅开发利用资源 环境的程度很低 还会破坏它们 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受传统生育观念的限制 不利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影响到对有关政策的落实 文化程度与失业人数的关系 2005年某市城镇失业情况 人口国情之3 人口老龄化 根据上述材料思考 1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有什么样的变化趋势 说明了什么问题 2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 说说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青少年人口所占比重越来越小 老龄人口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说明老龄化越来越明显 加重了家庭负担 老年人得不到应有照顾 在经济还不是发达的情况下 给社会进步带来很大的压力 3 我国的老龄化和日本的老龄化产生的社会背景有什么不同 日本是发达国家 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 经济水平有较大的差距 人口专家预测60岁以上老人比重 30年后你家里的人口年龄结构 那时你要养活你家里的几个人 人口警钟长鸣 给资源 环境 人民生活带来压力 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带来的压力 总之 人口问题 尤其是人口过多过快增长 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0岁 15岁 60岁 消费阶段消费 生产阶段消费阶段 全球人口新变化1 人口增长速度依然较快人口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死亡率下降 特别是公共卫生 营养等条件得到改善 二是出生率居高不下 二者之间的反差越来越大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 有些国家还存在着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 当今世界上男性比例最高的5个国家分别为卡塔尔 阿联酋 巴林 沙特及阿曼 而男性比例最低的3个国家分别是拉脱维亚 乌克兰 佛得角 据2009年8月 中国人口信息网报道 美国一家人口研究机构的最新报告显示 到2050年 世界人口五大国将依次是 印度 16亿 中国 14亿 美国 4 2亿 印尼 3 08亿 尼日利亚 3 07亿 目前世界人口五大国是中国 亿 印度 亿 美国 亿 印尼 亿 巴西 亿 对世界人口增长作用最大的七国是印度 中国 巴基斯坦 尼日利亚 美国 孟加拉国 印尼均为 从上述数字表明 除美国外 其余均为发展中国家世界人口目前年增长率为 其中最不发达国家年增长率最高 达 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人口年增长率分别为 和 人口急剧增长给予自然地理环境极大的压力 使人类生存空间显得越来越拥挤 目前 世界人口的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3人 人口增长速度依然较快 2008年10月资料显示 全球人口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85亿 随着人口增长 自然资源消耗量剧增 以及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的事实 正日益危及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全球人口新变化2 人口地区分布的变化 到2025年 人口分布格局仍是亚洲居第一位 亚洲人口将达到49 01亿 占世界总人口的57 65 10大人口国中的6个在亚洲 非洲人口将超过欧洲 拉美人口将超过北美 3 人口大国的变化到2025年 中国人口仍居世界第一 预计到2050年 印度人口会超过17亿而跃居世界第一位 印度尼西亚人口将超过美国 成为仅次于中 印的第三大人口国 墨西哥 伊朗 越南都会成为上亿人口的大国 4 城镇人口将超过乡村人口 1995年 全球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有380个 到2025年将增加到650个 占世界70 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 致使全球城镇人口大为增加 5 贫困人口增加 1995年 全球贫困人口为24亿 约占总人口的23 到2025年 全球贫困人口将增加到33亿 占总人口的33 8 6 人均寿命延长 1995年全球人均寿命为65 4岁 预计到2025年 全球人均寿命将增加到72 5岁 7 家庭总数增加 1995年 全球家庭总数为13亿个 到2025年 将增加到21 5亿个 增长1倍多 8 家庭规模缩小 1995年 每个家庭平均4 3人 到2025年将减少到4人 其中发达国家不足3人 9 家庭模式多元化 除保留少量三代人家庭之外 以两代人家庭为主体 但单身家庭 单亲家庭 丁克家庭 不婚而居和不婚而育家庭均会增加 10 妇女生育率下降 1995年 每个妇女生育3 17个 到2025年降为2 36个 2050年将会不足两个 全球和中国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损耗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荒漠化酸雨污染 当代中国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生态恶化 水土流失 酸雨 城市垃圾成灾 土地荒漠化 森林减少 水污染与水资源危机 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 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锐减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 是指对全球产生直接影响的 或具普遍性的 随后又发展为对全球造成危害的环境问题 也就是引起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 总结 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口 资源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资源问题土地资源减少与退化森林资源减少与植被破坏淡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某些矿产资源濒临枯竭等 生态破坏森林减少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保护 环境污染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有毒化学品贸易的危险废物管理 越境转移 海洋污染水污染 气候变暖的影响和危害 1 海平面上升全世界大约有1 3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线60公里的范围内 海平面上升会使海洋水体膨胀和两极冰雪融化 人口稠密 经济发达的河口和沿海低地可能会遭受淹没或海水入侵 2 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 延长生长季节 造成大范围的森林植被破坏和农业灾害 3 加剧洪涝 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 4 影响人类健康 控制气候变化的行动和对策 1992年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巴西里约热内卢 提出到90年代末使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年排放量控制在1990年的水平 1997年 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缔约国第二次大会 通过了 京都议定书 规定了6种受控温室气体 明确了各发达国家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比例 各国政府可采取政策手段 一是实行直接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