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护理干预的应用评价研究.doc_第1页
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护理干预的应用评价研究.doc_第2页
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护理干预的应用评价研究.doc_第3页
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护理干预的应用评价研究.doc_第4页
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护理干预的应用评价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护理干预的应用评价研究 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症,尤多见于婴幼儿。由于多种原因使脑神经功能紊乱所致。表现为突然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常伴有意识障碍。小儿惊厥的发病率很高,5%6%的小儿曾有过一次或多次惊厥。惊厥频繁发作或持续状态危及生命或可使患儿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和健康。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60例高热惊厥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护理情况。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护理,观察组患儿惊厥消失时间(4.362.20)min、体温恢复时间(31.332.50)min及复发率6.67%、并发症发生率10.0%均优于对照组(6.872.10)min、(43.894.30)min、26.67%、3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突然出现的不明原因体温升高或体温持续维持在39以上;患儿有不自主骨骼肌收缩表现;患儿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出现2min以内的呼吸暂停;患儿的发热原因证实不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同时符合并伴有以上任何一种症状即可确诊2。 1.3护理措施在实施相同的急救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根据患儿具体病情采取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等措施,观察组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3.1高热护理患儿体温偏高时,遵医嘱对其实施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当患儿体温高达39.0时,降温措施主要应对头部进行,当体温高达39.5时,应对其全身实施降温措施。物理降温的方法包括使用湿毛巾、冰袋等冰敷腋下等部位,冰敷停止的标志为体温降至38.0以下。还可使用3234的温水或25%30%的乙醇对患儿进行擦浴。该降温方法可反复进行,且安全性较高3。 1.3.2惊厥发作护理患儿惊厥发作时,首要的问题是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使患儿平卧,解开衣领,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分泌物,将压舌板缠好纱布置于患儿上下牙之间,防止其咬破舌头;为保证呼吸通畅,可为患儿实施高流量吸氧,待患儿呼吸恢复正常后再调节至低流量,如患儿呼吸困难较为严重,应通过简易呼吸器对其进行辅助通气。惊厥发作时,密切观察患儿的瞳孔及意识变化情况,如患儿表现为瞳孔大小不等或意识障碍,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预防患儿发生脑疝4。 1.3.3心理护理根据患儿不同的年龄,制定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案,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联合家长通过抚触等方式使患儿感到舒适,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与患儿进行交流,鼓励患儿。提升其对于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应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护理,为其讲解疾病及治疗相关知识,缓解其恐惧焦虑的情绪,提高其对于医疗护理的配合度。 1.3.4健康教育因大多数患儿家长对惊厥的了解程度较低,导致其在患儿疾病治愈出院后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疾病复发,健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加强患儿家属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教会其在患儿疾病急性发作时的正确处理措施及注意事项,以有效改善患儿预后,降低复发几率5。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的惊厥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惊厥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两组患儿惊厥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惊厥复发率比较经过不同的治疗护理,观察组患儿惊厥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经过不同的治疗护理,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3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生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6,7:儿童大脑发育不完善;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之间含量失衡;儿童未生成完全的神经髓鞘。儿童在发生了高热惊厥时,神经受到迅速高热刺激,导致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如患儿发生持续惊厥,常因为呼吸困难导致大脑发生缺氧,出现不可逆性损伤8-13。综合护理干预就是对患儿在治疗期间的心理、行为等进行干预,消除患儿及其家长对疾病的错误认知,保证患儿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6,14-16。本次观察组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经过不同的治疗护理,观察组患儿惊厥消失时间(4.362.20)min、体温恢复时间(31.332.50)min及复发率6.67%、并发症发生率10.0%均优于对照组(6.872.10)min、(43.894.30)min、26.67%、3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发生高热惊厥的患儿及时实施正确的急救及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其不良症状,帮助其尽早恢复正常,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翟明媚,邱爽,周红艳.小儿高热惊厥危险因素的探讨及门诊护理干预.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0):134-135. 2冯汉兰,温永珍,陈小红.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4):1572-1574. 3张学军.小儿高热惊厥危险因素的探讨及门诊护理干预.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2):3454-3456. 4陈峰.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护理研究,2015(12):1519-1520. 5冼鸿欢.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1):48-49. 6王龙芹.循证护理对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预防作用.医药前沿,2016,6(29):315-317. 7张凤伟,郭秋菊,陈小萌,等.阶段性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0):29-30. 8洪鹰.阶段性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医学信息,2015(37):155-156. 9张永梅.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大家健康旬刊,2014,23(17):71-72. 10孟娜.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评价.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1):225. 11李方方,赵变歌,李秋丽.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研究.当代医学,2013(6):108-109. 12彭玉彬.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研究.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4):166-168. 13田建梅,陈凤艳.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中国医药导报,2014(32):112-114. 14朱丽萍,周子花,吴爱华.护理干预在小儿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