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分析论文.doc_第1页
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分析论文.doc_第2页
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分析论文.doc_第3页
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分析论文.doc_第4页
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分析论文.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临床分析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96例心内科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粗给予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取风险管理方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对照组出现风险事件6例,风险事件发生率12.5%,对照组仅出现风险事件1例,风险事件发生率2.0%,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心内科患者,采取风险管理方式,能够有效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提升临床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管理;风险管理 一般而言,心内科疾病通常较为严重,具有较大的治疗难度,猝死率也十分高。所以,加强心内科患者的整体护理,是降低护理风险的关键所在。对于该类情况,在心内科护理中,采取风险管理方式,有利于减少护理差错率,防止出现风险事件,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笔者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96例心内科患者,其中48例给予风险管理,获得良好护理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96例心内科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52岁79岁,平均年龄61.3岁。研究组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53岁77岁,平均年龄60.8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在护理过程中,开展风险控制培训,实施风险管理。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观察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数据全部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明显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对照组出现风险事件6例,其中沟通事件3例、坠床事件2例、标本送检错误事件1例,风险事件发生率12.5%,对照组仅出现风险事件1例,风险事件发生率2.0%,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在医院各科室中,心内科作为风险较高科室,在心内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均伴随护理风险。因心内科患者病情发展较快,预见性较差,具有较高的死亡率,通常会出现突发性、抢救性事件。同时,因患者个体机能不同,对疾病耐受性也存在差异。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性、高要求的护理能力。对于心内科护理, 主要存在如下风险因素: 其一,护理人员自身因素。一般而言,护理人员需具备专业技能、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工作责任性等综合素质,这些方面是护理风险的关键因素。现阶段,部分医院护理人员不足,每一位护理人员要负责床位数量较多,存在较大工作负荷,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状态。同时,医院护士具有年轻化特点,年轻护士护理经验较少,一味重视护理操作技术,忽略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提升,不能有效实施整体护理; 其二,患者因素。因心内科大多数患者年龄较大,加上自身机体功能减弱,在行动上有所不便,大多数危重患者的语言障碍、精神状态等因素,增加了临床护理风险; 其三,环境因素。对于病区环境,因心内科患者年龄较多,身体机能较差,大多属于危重疾病患者,对环境要求较高,在夜间如厕次数比年轻人要多,若防护措施并未到位,例如地面较滑,就容易发生跌倒事件。 风险管理措施: 其一,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对于心内科护理,在护理查房过程中,可通过提问方式,考查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探讨,分析风险因素,提高护理人员知识培训,可有效提升风险观察、防范能力; 其二,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加护患沟通。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诸多因素都会影响护理质量,最主要是服务态度,服务态度又累,关系着护患关系优良,防止出现护患纠纷。所以,需加强护理人员道德素质、职业素养培养,提高其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同时,提高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以良好服务态度接待患者、家属,开展护患互动、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降低护理风险; 其三,健全护理机制。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必须完善护理操作流程、规章制度,使护理人员认识护理工作的各种风险,开展主动护理管理,最小化护理风险。当风险事件发生之前,采取主动、积极防范措施,开展预见性干预护理,不断提升护理人员业务素质、风险防范意识。在本组实验中,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对照组出现风险事件6例,对照组仅出现风险事件1例,风险事件发生率2.0%,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针对心内科患者,采取风险管理方式,能够有效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提升临床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锡淑华单位: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崔玉芳,唐桂梅,虞彬.PDCA模式在心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58):228-229. 2陈嘉妍,陈惠成,冼献洁,袁丹.浅析心内科护理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