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啊啊.doc_第1页
景观生态学啊啊.doc_第2页
景观生态学啊啊.doc_第3页
景观生态学啊啊.doc_第4页
景观生态学啊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景观生态学小抄 (难免有差漏之处,将就着用吧。)一、 名词解释 291、景观要素、是指组成景观最基本的、相对均匀的土地生态要素或单元,也称为景观单元。2、景观生态过程 景观内部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所引起的景观要素内部及其之间的流动成为景观生态过程。3、景观生态流:指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间的流动过程,即空气流、水流、养分流、动物流和植物流。4、景观结构: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5、景观功能:景观内,能量和物质的流动所引起景观要素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及其表现的生态效应。6、景观动态;景观在结构和功能上随时间的变化。7、尺度:一是粒度或空间分辨率,表示测量的最小单位;二是范围,表示研究区域的大小。8、空间粒度:指景观中最小的可辨识单元所代表的特征长度、面积。9、斑块:在外貌上与周围地区(本底)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性地表区域。10、廊道:与本底有所区别的带状区域,是景观中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11、内缘比:指斑块内部和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12、结点:两个廊道连接处或者一个廊道和一个斑块相连处。13、廊道密度:景观单位面积上的廊道长度(km/k),用来反映景观破碎化程度。14、本底:范围广,连接度最高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15、景观破碎化:指一个大面积连续的生境在干扰下被分割成很多面积较小的斑块,斑块之间被与过去性质不同的斑块所隔离,残存的斑块可以看作“生境的岛屿”。16、景观孔隙度:单位面积本底中,具有封闭边界斑块的数目。即斑块密度。 17、景观多样性:指生物圈内栖息地、生物群落和生态学过程的多样化。18、景观空间格局:是指大小、形状、属性不一的景观空间斑块,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规律。19、景观异质性: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程度。 20、间异质性:水平方向二维平面的异质性或垂直面上三维空间差异性。21、时间异质性:景观系统特征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分布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性。它有周期性。22、边缘效应:生物物种在生态交错区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23、源区:能提供各种物质、能量、物种的部位或生态系统。24、汇区:能汇聚各种物质、能量、物种的部位或生态系统。25、干扰:使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景观或生态系统的结构、本底发生重大变化的离散性事件。26、景观异质性类型: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和功能异质性。27、网络:走廊互相交叉相连称为网络。在结构上的重要特点是交点和网格大小。28、景观:是一个由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而其组成单元称为景观要素。29、景观生态学:定义为控制某一地区不同空间单元的自然生物关系,是研究景观结构、景观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规划管理。二、填空题 601、景观生态学以 整体论为指导思想,它的主体来源于 地理学和生态学学科的交叉。2、景观的功能通过 扩散 、 质量流 、 运动 等途径实现。3、景观中各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 能量和物质在景观要素之间流动 途径实现的。4、景观生态学在现代生态学分类体系中处于 分支 的地位。5、景观具有显著的 尺度 效应。在景观生态学中,尺度以 时间尺度 和 空间尺度 表达。6、空间异质性与景观过程是一种 因果 关系。7、人类改造景观以提高景观功能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适当地增加景观的 多样性 ,以获得更多的生态流。8、景观不仅具有 自然性,而且还具有文化性,因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会涉及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9、景观变化与 干扰 有关。10、景观生态学在欧洲和北美的起源和发展均有显著不同,从而形成 欧洲生态规划与设计 学派和 北美景观结构与功能 学派之间的显著差异。11、欧洲景观生态学是从 地理学 中发展起来的,代表着景观生态学的传统观点和应用研究。12、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整体论 和 系统理论 。13、我国 黄锡畴 最先在地理科学上发表长白山高山苔原的景观生态分析成为国内景观生态学方面的第一篇研究报告。14、 Forman和Godron认为组成景观的景观要素类型有 斑块 、廊道 和 本底 。15、 近年来,以斑块、廊道和基底为核心的一系列概念、理论和方法已逐渐成为了现代景观生态学的一个重要方面。Formana(1995)把它称为景观生态学的 斑块廊道本底 模式。16、 斑块大小与物种数量的关系可用公式 S=CA 表示。17、 景观中的边缘效应有 正效应 和 负效应 两种。18、 通常采用 粒度 来说明斑块形状的复杂性及其作用。19 、 景观中走廊的起源成因有 干扰 、 环境异质性 和 人为种植 等。20、 按廊道的结构划分为 线状廊道 、 带状廊道 和 河流廊道 等类型。21、 宽度为10m的树篱是 线状 廊道。宽度为20m的树篱是 带状 廊道。22、 廊道具有 运输 、 保护 、 资源 、 观赏 等功能。23、 基底的判断标准有 相对面积 、 连接度 、 动态控制作用 。24、 网络结构包括 交点 和 网格大小 。 25、 斑块的起源(形成机制)涉及(干扰)、环境异质性和(人类活动)26、 生物在本底生境中运动时,生境面积在整个景观中占多大面积才不至于受到屏障的阻拦?根据渗透理论(临界概率)渗透阈值59.28或6027、 按人类对自然景观的干扰程度的分类,Forman和Goldron(1986)将所有景观分:均匀格局景观(规则式)、聚集格局景观28、 景观空间格局的类型(Forman,1990) 均匀格局景观分:点阵式格局渐变格局带状格局交替格局棋盘格局网状格局环状格局契状格局 29、 景观空间格局的类型(Forman,1990)聚集格局景观分:群集格局、线状格局、交错格局、放射格局30、 景观空间异质性通常可以分为 水平异质性 和 垂直异质性 两大类型。31、 据景观结构特征将景观划分为斑块散布型、网络型、指状型和棋盘型等4种类型。32、 人类、多种动物需要2种以上景观要素才能生存与发展的事实充分证明了 景观多样性 的重要性。33、 相邻斑块的相似程度大,对干扰起着 抑制 作用;而相似程度小,对干扰起着 促进 作用。34、 景观类型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往往呈现 正态 分布的规律。35、 若某一景观仅有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时,该景观的绝对丰富度为 0 ,多样性指数为 0 ,均匀度为 0 ,优势度为 1 。36、 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可分为 人力 、 自然力 两大类。37、 随着人为干扰程度的提高, 环境资源 斑块的数量直线下降, 干扰 斑块的数量增加。38、景观中各种流的发生和实现主要依靠哪几种媒介物 风、水、动物、重力景观异质性类型: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和功能异质性39、景观生态学首先是在(欧洲 )形成的。40、每个景观是由(生态系统 )组成的,因此每一景观均是一个异质性的地域。41.、居住地如乡村、城市等属于(引入斑块)42、在吉林省的植物园高尔夫球场属于(引入斑块)43、.城市化进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小片林地和农田属于(残余斑块 ) 44、森林中的沼泽地、沙漠中的绿洲是(环境资源斑块 )45、对于大斑块来说,内缘比(大 ),(边缘效应为正效应)边缘上的能量和物质占的分量就( 大)。46、.对于小斑块来说,内缘比( 小),(边缘效应为正效应)边缘上的能量和物质占的分量就( 小)。47、景观中单位面积范围内斑块数越高,景观破碎化程度(越高)48、同一景观来说,研究尺度越大,其空间异质性(越强)49、一般来说,同一景观,观察尺度越小,其空间异质性(越弱)50、景观中,长条形、不规则的斑块增多,空间异质性(减弱 )51、景观异质性一般对景观的稳定性(有利 )52、一般认为中等干扰对景观异质性的形成(有利 )53、天然景观中,斑块面积大,主要由(环境资源斑块和干扰斑块 )组成的。54、在城市景观中,斑块一般面积较小,主要由(引入斑块和残余斑块 )组成的。55、一般来说,景观中某一斑块或生态系统的生物量越大,成熟度越高,其成为(源区 )可能性就越大。56、城市中的植物园或树木园,主要是在以下的(扩散运动、物流和携带运动)三种运动作用下形成的。57、人们采用各种容器和运输工具来搬运物质的运动,称为(携带运动 )58、不同的景观类型抵抗力类型不同,天然景观主要抵抗(衰老 )59、斑块在本底中称为孔。与斑块(大小)无关。60、廊道的类型: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河流廊道)三、简答题 81、简答廊道的起源和作用:干扰廊道,残余廊道,环境资源廊道及种植廊道。廊道的作用体现在:运输,保护.资源和观赏等方面.。2、简答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1、生境的丧失和破碎化2、动植物的过渡利用3、引入物种4、土壤、水和大气污染5、全球气候变暖6、工业化的农业和林业3、简答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有哪些?砍伐森林、农耕不当、过度放牧、筑路和开矿等都是造成严重土壤侵蚀的常见原因.。4、按人类对自然景观的干扰程度将景观分类:1、天然景观2、管理景观3、农田景观4、城郊景观5、城市景观5、如何判断景观中的本底? P53 1。相对面积,通常基质的面积超过现存的任何其他景观要素类型的总面积,或者基质的面积应占总面积的50%以上。2连通性,假若景观的某一要素连接的较为完好,并环绕所有其他现存景观要素时,可认为这一要素是本底。3动态控制。动态控制即景观要素对景观动态的控制程度。基质对景观动态的控制程度较其它景观要素类型大。6、简答人类干扰带来的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 2大气污染和酸雨危害 3森林和其他天然植被减少 4土地退化 5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 6生物多样性降低7、简答景观生态学有哪些主要的基本原理?1.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2.生物多样性原理3.物种流动原理4.营养再分配原理5.能量流动原理6.景观变化原理7.景观稳定性原理共七条原理。8、简答本底的主要作用?P53 1提供小尺度栖息地。2提高保护区的质量。3控制景观连通性。四、简述 71、为什么把连通性高作为本底判别标准?P541 该景观要素可将另一要素包围,使后者形成“孤岛”,从而与其他景观要素分离。2 当这种连通性以相互交叉带状形式出现时,即景观要素为条带状长距离延伸或相互穿插形成网状廊道,便于物种流和基因流的交换。3这种网状廊道对于被包围的其他要素来说,使他们成为被包围的生境岛或称“孤岛”,形成景观“孔洞”。2、简述景观格局与景观生态过程的关系?P139景观生态学中的格局常指空间格局,即斑块廊道基质的类型、数目及空间分布。过程指事件或现象发生、发展的程序和动态特征。过程产生格局,格局作用与过程。景观格局是自愿物理环境空间分布差异的表现,是景观异质性的重要内涵。景观格局的形成反映了不同的景观生态过程,与此同时景观格局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景观的演变过程。景观格局是包括干扰在内的一切生态过程作用与景观的产物。同时,景观格局控制着景观生态过程的速率和强度,不同的景观格局会对不同生态过程产生不同的影响,景观格局是各种景观生态演变过程中的暂时表现。景观生态过程是在时空尺度范畴内影响景观格局变异最为重要的作用。因生态过程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很难定量地、直接地研究生态过程的演变和特征,景观格局的变化研究成了间接反映景观生态过程的主要途径。3、简述景观生态过程的基本动力?P1231.扩散。扩散原指溶质物质或悬浮物质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移动,即物质通过自身的布朗运动做无规则的运动,是物质沿浓度梯度的运动过程。2质量流 质量流是物质沿能量梯度的移动过程。3运动 运动是指物体通过消耗自身能量从一处向另一处的移动。4、简述研究景观时为什么要考虑尺度?景观和景观要素这个地位转换反映了景观问题与时间空间尺度密切相关。无论是环境变动和干扰事件,也无论生态过程,都是发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才可分辨的,并且一般来说,一定事物和过程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是密切相关的,凡在时间上属宏观尺度事件,在空间亦属宏观,在时间上属微观尺度的事件,空间上亦同样属微观。因此.5、城市廊道的种类及城市廊道的功能?P41种类:1按廊道形成原因划分 为干扰廊道、残余廊道、环境资源廊道、再生型廊道2按廊道的结构和性质划分为 线状廊道、带状廊道和河流廊道3按廊道的空间位置划分为 低位廊道和高位廊道4按廊道的起源划分为 人工廊道和自然廊道5按城市廊道的功能划分 绿色廊道、蓝色廊道和灰色廊道功能:在城市中廊道对经济、文化、环境质量、城市美观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廊道决定城市景观结构和人口空间分布模式,为大都市的景观结构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城市中绿色廊道的首要功能是生态功能,它不仅形成了城市中的自然系统,而且为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迁移提供了保障,其次是廊道的游憩功能,尤其是沿着小径、河流或以水为背景的绿色廊道,第三是绿色廊道的文化、教育、经济功能,绿色廊道在形成优美风景的同时,还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居住环境的质量。绿带廊道的直接功能大多是隔离作用,防止城市无节制的蔓延,控制城市形态。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保证城乡合理过度,开辟大量绿色空间,丰富城市景观,创造有益、优美的游憩场所。城市河流廊道的功能:植被覆盖良好的河岸对调节整个城市气候和局部小气候具有重要作用,保存良好的植被或新设计的植被能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在小环境方面,河流植被不仅可提供阴凉、防风和通过蒸腾作用是城市变得凉爽,而且还为野生动植物繁衍传播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6、景观本底孔隙度的生态学意义?P591 它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基质中不同斑块的隔离程度。2 孔隙度与边缘效应密切相关。3 孔隙度的研究对生产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五、论述 61、如何利用廊道效应?使城市空间扩展趋向合理。P4142廊道效应是指交通廊道产生的各种自然、经济、社会综合效应,城市景观结构是在市中心与交通干线形成的多边形实际梯度场向同心圆理想梯度场趋同的动态过程中形成的,称为人工廊道效应。自然廊道的存在有利于吸收排放降低和缓解城市污染,减少中心市区人口密度和交通流量,促使土地利用集约化、高效化,称为自然廊道效应。在城市景观规划中,要综合考虑两种廊道效应。一方面,要注意保护和修建自然廊道,特别是绿色廊道效益,同时根据廊道最大综合效益理论,使城市部分水面、农田向大型公园、游乐场、旅游度假村、集约化蔬菜基地等高效益等级转化;另一方面,也应抓住目前修建高速公路,高架路的有利时机,转化传统分散集团式城市景观,积极修建人工廊道,使城市建成区沿主要交通干线以星状触角式向外发展。2、应用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论述斑块面积与物种数量的关系及形成机制?下图P23关系: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认为随着物种的增加,岛屿上物种之间的竞争将加剧,新移入的物种将减少,同时物种的灭绝率将增加。斑块大小与物种数量的关系可用公式 S=CA 表示,大的斑块比小的斑块拥有更多的物种,但是物种多样性和斑块面积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在面积比较小时,物种多样性随着斑块面积的增加而快速增加。当面积逐渐增大时,物种多样性增加的幅度变得越来越平缓。形成机制?不知道哎。傻了吧?翻书找找吧。 3、试述景观本底对景观生态流的影响?P1481 基质连接度 基质连接度有利于物种的空间运动和孤立斑块内物种的生存和延续2生境结构 生境结构对动物行为的影响十分普遍3狭管效应 能量和物质在通过景观的狭窄地带时流速改变,即称为狭管效应。4 半岛交错结合 5景观关键点 4、试述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