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效课堂的追寻与思考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那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呢?这使我开始对“有效课堂”进行追寻与思考。一、有效课堂不一定要“热闹”,但应该有“深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当然需要学生动,但我们要永远记住,动只是手段,动的目地在于引导学生进入思考,进入研究达到对数学知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时,我们切不可注重形式上的“热闹”,而应关注学生思维进入的状态。例如:我在学生学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后,组织学生练习这样一道题:在钉子板上围几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使它们的周长都等于16。并把有关数据填入下表,然后比较一下它们的面积。1、小组合作研究后汇报:长(厘米)宽(厘米)周长(厘米)面积(平方厘米)711676216125316154416162、组织学生进行评价。3、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生1:这几种长方形周长都是16厘米,而面积却不相同。生2:我发现,当围成长和宽相等时(即围成正方形时)面积最大。生3:我还发现当长最长,而宽最短时面积较小。生4:我发现长和宽的长度越来越接近,面积却也越来越大。生5:我发现长 + 宽的和都等到8。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生6:因为周长都等于16,所以周长的一半(即长加宽的和)必须等于8。 生7:我还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当周长的一半可以分解成几组两个数的和,就知道可以围成几种不同的形状。生8:我发现当围成长方形的长不断减短,而宽却不断增长。师:还有其它发现吗?这一题可以研究到这里吗?学生没有回应,像是沉思状,忽然一学生站起来提出:“老师,是不是任意长的线都能围成正方形?”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抛给我的问题,我又把它踢给学生,。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生1:我通过举例发现只有当周长的一半是双数时,才能围成一个正方形,而周长的一半是单数时,不能围成正方形。如:周长是30厘米长的铁丝,而周长的一半是15厘米,15厘米不能分解成两个相同数的和。生2:我对生1有意见,我认为即使周长的一半是15厘米,也能围成正方形,那就是长和宽都是7.5厘米的正方形,只不过我们还没学过小数而已。生3:我通过深入思考,觉得不管是多长的线都能围成四边相等的正方形,因为任何数都可以做到平均分成四份,所以我认为都能围成正方形。经过了这么一说,其他同学豁然开朗地点头称是。生4:我还发现到一个秘密,那就是当周长越长时,围成的长方形就越多种形状。师:你能把你的想法讲给大家听吗?生4:因为周长越长,周长的一半也越长,分解成两个数的和也就越多组。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纵观以上课堂,学生真正“动”了起来,这个动是思维活动,学生在这个活动中付出了一定的智力代价,不仅收获了对知识的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是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往深度发展,是一节有效的练习课。二、有效的课堂不一定“华丽”,但应该有“内涵”。在平时教学中,我们有时由于没有注意知识间的沟通与联系,不能紧紧围绕教学本质来开展教学,造成各环节的处理零零碎碎,浮在表面,缺乏内涵,课显得形散神也散,不管形式怎样花俏,都经不住时间的推敲。那怎样才能把准知识本源,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引导学生认识圆时,一改以往的教法,试图通过不同工具画圆的比较,从而提示画圆的本质。为此,我尝试了如下这样教学过程:1、让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已经能用圆规或圆形物体在纸上画圆)。2、引发思考:体育老师想在操场上画一个较大的圆,刚才的方法合适吗?应如何画?(生活经验丰富的不但能说出而且还能在黑板上演示固定绳子一端,另一端系一根粉笔绕固定那一端旋转一周)3、师:在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想在沙地上画圆,又该怎样画?(固定拇指,小指绕着拇指旋转一周)4、引导比较:以上不同的三种工具为什么都能画出一个匀称的圆,(即:用圆规画圆,体育老师在场地上画圆,利用拇指和小拇指画圆这三者有着怎样本质的联系。)5、提示画圆本质:三种工具画圆都做到固定一点(定点)确定一长度(定长)旋转一周,6、师:这个定点、这条定长在数学上又分别叫做什么?7、认识各部分名称(通过比较,水到渠成地理解了圆心、半径、直径的特征)。画圆可以用不同的工具完成,但其本质都是固定圆心,确定半径、旋转一周,而为什么要固定圆心,确实半径,那是因圆的特征决定的。让学生理解这其中的道理后,就能够使学生真正对圆有深入的了解。可见,理想的课堂不在于形式花哨,而在于能够扎扎实实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并使学生从中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数学活动的研究价值,以一点或一个活动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得到新的结论。这样的话,学生的思维势必走向深刻。同时,教师要注重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源头上去思考知识的“为什么”。三、有效的课堂不一定要“顺畅”,但应该有“风浪”。曾经,我们许多教师把“课堂进程是否顺利”作为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而往往忽略了数学教学的最本质的任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实质性的收获有多少?很多时候,学生的错误与教师在课堂上的“兴风作浪”,会让我们的教学效果锦上添花。例题:某校课外兴趣小组中,美术小组有25人,比航模小组多,航模小组有几人?这是一道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当学生反馈完两解法后,有一个学生举手了。生:我还有一种解法:师:你能把想法说给大家听吗?生:我是这样想的:美术小组人数比航模小组人数多,就是航模小组人数比美术小组人数少,所以可以用来计算。师:同学们,你们听明白这位同学的想法吗?这时教室内议论开了,几分钟后学生纷纷举手。生2:我觉得他说的也是有道理的,可答案和用前面两种方法解答的不一样。我也有些糊涂了。生3:我觉得他的解题思路是不对的,从“美术小组有25人,比航模小组人数多”这两个条件看,应该是把航模小组人数看作单位“1”,那美术小组人数是航模小组的1,也就是,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未知的,所以不能用25来乘。生4:我也觉得他的解题思路是不对的,他刚才说,美术小组人数比航模小组人数多,是把航模小组人数看作单位“1”, 航模小组人数比美术小组少,是把美术小组人数看作单位“1”。 生5:我也觉得他的解题思路是不对的,比如3比2多50%,单位“1”是2,2比3少33.3%,单位“1”是3,所以美术小组人数比航模小组人数多,不能说航模小组人数比美术小组人数少。师:(问生1)现在你知道你列出的式子为什么不对了吗?生:我的解题方法是不对的,我现在知道该怎样解答了。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在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生6:解答百分数应用题时,一定要找准单位“1”的量,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出算式。生7:解答百分数应用题时,一定要注意,分率句是不能倒过来说的。以上教学,我充分关注学生思维的过程,把学生的错误“放大”,引导学生思维经历思辨、修正、总结三个层面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对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合作店合同范本xy
- 代办牛羊屠宰合同范本
- 拆除游乐设施合同范本
- 稻米加工合同范本
- 跨境鞋子转让合同范本
- 装修别墅合同范本
- 化粪池清运合同范本
- 个人卡车转让合同范本
- 装修签安全合同范本
- 工程牌匾质保合同范本
- 2025年发展对象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2025年兵团基层两委正职定向考录公务员试题(附答案)
- 2025年新专长针灸考试题及答案
-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微专题5电子传递链化学渗透假说及逆境胁迫
- DBJ50-T-306-2024 建设工程档案编制验收标准
- 2025四川雅安荥经县国润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招聘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银行新疆区分行社会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污水采样培训课件
- 药品医疗器械试题及答案
- 子宫内膜类器官构建与临床转化专家共识解读 2
- 幼师培训:如何上好一节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