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炼早期诗歌和江河诗歌的重新比较.pdf_第1页
杨炼早期诗歌和江河诗歌的重新比较.pdf_第2页
杨炼早期诗歌和江河诗歌的重新比较.pdf_第3页
杨炼早期诗歌和江河诗歌的重新比较.pdf_第4页
杨炼早期诗歌和江河诗歌的重新比较.pdf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 5卷 第 1 期 2 0 1 2 年1 月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Z h e j i a n g Wa n l i U n i v e r s i t y Vo 1 2 5 No 1 J a n u a r y 2 0 1 2 杨炼早期诗歌和江河诗歌的重新比较 牛殿 庆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 院 浙江宁波3 1 5 1 0 0 摘 要 杨炼和江河被视为有同一审美创作倾向 即 史诗诗人 经常被评家同时提起同时概括 称他们为 寻 根文学 的最初范式 他们是两种截然不 同的诗歌风格 如果把两个人的诗风做个 比喻 杨炼 的诗就好像海浪激荡 的大海 而江河就是宁静的海滩 中国当代诗歌史缺少了对他们诗歌的解读 江河和杨炼试图从人类的发生地 和 历史的源头 从民族文化的根源那里重新 出发 趟出一条人类存在的新 的现实之路 关 键 词 误读 杨炼 江河 朦胧诗 纪念碑 大雁塔 中图分类号 1 0 4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l 一 2 2 5 0 2 0 1 2 0 1 一 o 0 6 6 0 5 杨炼和江河被视为有同一审美创作倾向 史诗诗人 常被评论家同时提起 同时概括 称之为 寻 根文学 的最初范式 可是 当我们从评论家的眼光中逃离出来 重新走进杨炼和江河诗歌文本 的时候 当 我们冷静地和他们的诗歌保持一定的历史距离的时候 才知道这场历史的误读不仅遮蔽诗歌的真相和读 者的眼睛 而且对诗人本身的诗歌创作也造成某种微妙 的胁迫 也许诗人本身并没有意识到 虽然他们拥 有和其他朦胧诗人一样的时代劫难 有着相似的诗歌创作过程和人生成长蜕变 但是他们却有着迥然不 同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追求 从 目前能够搜索到的资料看 杨炼和江河的专题评论并不多 后来众多诗歌流 派的迅速膨胀 很快就从他们身上跨了过去 所以中国当代诗歌史缺少 了对他们诗歌的解读 更由于江河 和杨炼的离 国他乡 他们的诗很快的就被人们淡漠和遗忘了 这也是包括北岛 顾城 舒婷等那一代诗人 的共 同命运 随着时间的推移 朦胧诗人已经从社会文化的主流退回到文学现象本身 他们的诗歌已经从 一 代人精神追求退回到诗歌本身 他们作为一种文学事件已经回到了当代文学史中 由于很多社会意识 形态的原因 我们虽然和他们拉开了历史距离 但还不能对杨炼和江河两位诗人做本质的透视和终极的 评价 只希望我们的心灵和他们的诗歌灵魂磨合的时候 能够接近他们诗歌的本质和不同的风格特质 1 他们从原点 出发 杨炼和江河与其他朦胧诗人都属于同一时代的诗人 从他们的诗歌中能够找出共同成长轨迹和心路 历程 江河和杨炼的诗歌创作既有相同的轨迹 又有本质的区别 他们都是在七十年代后期写诗 成名于 八十年代初期 比北岛 顾城 舒婷稍晚成名 他们的作品产生影响的时候 正是新诗潮运动已达到高潮 朦胧诗 已进入反思阶段 高举着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大旗的诗人们 冲破 了专制 的栅栏 来到了生活的海 滩 被眼前现实的生活废墟惊呆了 他们不知所措 无法选择 找不到 自己的位置 失去了理想主义和英雄 主义的意义 这种苦闷和彷徨在这些诗人的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他们从反抗黑暗专制的生活原 点出发 在追求青春理想 的精神路途 中 理想的意义消解了 存在的意义迷失了 他们面临着一次生的迷 茫和抉择 他们从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开始分道扬镳 有的走进 自己的内心深处 北岛 有的走 向现实 收 稿 日期 2 01 1 1 0 1 2 作者简介 牛殿庆 1 9 6 2 一 男 黑龙江克山人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宁波大学职教学院 图书馆馆长 学报编辑部主任 教 授 研究方向 中国当代文学 6 6 牛殿庆 杨炼早期诗歌和江河诗歌的重新比较 第 1 期 舒婷 有的返回 自己的童话世界 顾城 而江河和杨炼试图从人类的发生地和历史的源头 从民族文化 的根源那里重新出发 趟出一条人类存在的新的现实之路 曾经有人评论说江河和杨炼都具有 史诗诗人 的性质 这种观点未免过于草率和简单 从杨炼江河 的作品看 江河只有一组史诗 太阳和他的反光 他试图从人类开天辟地中寻找民族 的精魂 而且江河 的 这种探索很快就被他后期 的作品消解 了 江河创作 的轨迹很有意思 他是从 大我 政治抒情诗 到 大 你 史诗 从 小我 自我意识觉醒的抒情短诗 到 小你 消解意义的调侃短诗 可以说他的诗 已经 出 现了 第三代 诗群的倪端 如果说 朦胧诗派 和 新生代 有断裂的话 江河应该是这条断裂带的跳板 杨炼和江河不 同 他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诗人 企图建立 自己的史诗的王国 诗人从神话 从古迹 从史 书典籍 中触发 自己的灵感 试 图在 自然 历史 现实 文化 等多维空间构建 自己史诗体系 但他并不是从 历史中寻找传统文化的意义 而是把生命或者说人类放到历史这个长河之 中 重新审视现代人类或者生 命的存在 意义 所 以他的诗歌创作 以长诗和组诗为主 大型组诗就有 大雁塔 诺 f 7 t 朗 半坡 敦 煌 西藏 逝者 自在者说 与死亡对称 等 在创作数量上 比江河的作品丰厚 杨炼的作品想象奇 特 充满燃烧的激情 他的诗是情感与文字的纠葛 灵魂与语 言的搏斗 那种苦痛与挣扎有着历史的重压 和生命的质感 所以他的诗厚重博大 没有谁会 留恋化为尘埃的历史 更没有谁会痴迷看不见摸不着的未来 诗人无论是站在历史人的角 度 还是用未来人 的眼光 只不过都是对现实的迂回包抄 是想用过去或未来 的视觉为现在世界寻找人类 存在的理由 为现实生活趟出一条康庄的精神大道 为现代个体架通一座世俗通 向灵魂的桥梁 江河和杨 炼同时从这诗的原点 出发 只不过杨炼走得更远 更执着 杨炼和江河在 当代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链接作用 当新诗潮运动直接舶来西方现代诗歌的时 候 杨炼江河却把诗的笔锋转 向了民族的传统文化 这不能不说对 中国当代诗歌发展有着诓服和矫正的 作用 2 大海和 沙滩 杨 炼江河诗 歌艺术风格 比较 杨炼和江河应该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诗歌风格 几乎没有什么可 比性 但是为了找到他们各 自的诗歌 特点 权且放在一起论述 如果把两个人的诗风做个 比喻 杨炼 的诗就好像海浪激荡的大海 而江河就是 宁静 的海滩 一个 自由奔放 一个温柔敦厚 一个是语言的舞蹈 一个是诗句的谕伽 一个坚硬 一个柔软 一 个满眼激愤 一个嘴角挂着调侃的微笑 这一张一弛的诗风构成了朦胧诗群的独特风景 我们不妨从下 面几个方面来观赏这独特的景致 第一 江河和杨炼的早期诗歌还是有点相同的地方 那就是有着时代的大语言的痕迹 他们诗的中心 词就是大海 天空 大地 民族 祖国 苦难 黑暗 光明 正义等 有着稚嫩的直 白抒情 如江河的 在英雄倒 下的地方 我起来歌唱祖 国 祖 国啊 祖国 中华民族 的历史有多沉重 我就有多少重量 中华 民族有 多少伤 H 我就流出过多少血液 纪念碑 我只有被处决 否则黑夜无处躲藏 我是在黑夜 中诞生 为 了创造光明 我只有被处决 否则谎言就会被粉碎 赴刑 杨炼的 让我的身躯不断丰满 托起桥 托起 未来 的彩虹吧 我站起来 朝一个世纪的曙光致敬 铸 我被 固定在这里 墓碑似的一动不动 记 录下民族的痛苦和生命 我被迫站在这里 守卫天空 守卫大地 守卫着 自己被践踏 被凌辱 的命运 大雁塔 在这些大语言环境中 江河 的诗充满 了 大我 对社会正义和祖国苦难命运 的承担 而杨炼更 多的是 大我 的人性被泯灭 和绞杀的挣扎以及对未来光明的憧憬 第二 杨炼和江河的诗多是长句 江河语言从激烈奔放到婉转 平和 娓娓道来 特别是他 的后期诗 歌 用第二人称 你 来叙述 更多了一份幽冷和淡漠 别把别人告诉你的话 说出来 他的话沿着你飘走 了 话语 写诗和别的事一样 你屋子里 的东西充满细节 你活着还是死 了 总有人在那 自由呼吸 空气 这个秋天 母亲把饭做熟 了 你不能让她一个人 坐在桌边长久等你 故园 这种平淡叙述 的语言近乎家常口语的唠叨 但他用一个特殊的第二人称 你 来诉说 就仿佛 自己的灵魂看着对面的 自 6 7 2 0 1 2年 1 月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己行走坐卧 整个诗就透出了一股颓废无奈的忧伤 诗情不减 诗意不减 杨炼的诗正好和江河相反 语言 从开始的明亮温和转向了激烈凝重 语言更加扑朔迷离 把寂寞开成无人知晓的白花 把语言藏进最远 的星 死亡抱着墓碑 西北 的黑刺丛 选择或者放弃 赞 同或者反对 一切 目标在一切追求之外 冷静 和狂热 省悟和迷惑 一切内涵在一切表达之外 这地狱就是我们 自己 敦煌 我们发现 杨炼的语言开 始是多么的清新俏丽 渐渐地转向探索人 自身的矛盾 出现了大量的悖论式的语言 他的诗开始注意语言 和诗的关系 一场雪干燥 急促 模仿一个人的激情 无人称的雪 之一 一首死在旅馆里的诗 和繁殖 着可怕 阳光 的山谷 无需陷落 就抵达一场血崩的深度 无人称的雪 之二 这些诗句无不揣测着诗 人和语言能否同时抵达诗歌的灵魂深处 杨炼是第一个注意到诗歌语言表达的局限性和中国汉语本身的 无限性表达的关系 这预示着他诗歌创作向纯语言技术方向发展兆头 第三 在语言节奏方面 杨炼节奏感强 江河韵律舒缓 杨炼的诗歌虽然以长句为主 但他不是西方的 翻译体 倒和宋词长短句有着异曲同工的的效果 我是我 整个世界穿过黑暗合而为一 岁月是诗风 是 水 是缓缓移动于我内外的同一叶帆 白杨刺痛我 墙分割我 自由 一个绝望的诱惑 我在我心中无处 可逃 但决不跪下哀悼失明 敦煌 我们看到 他的诗句子虽长 但不拖沓 它是 由几个短句构成长 句 急促的顿挫 使得整个句子处在绷 紧的张力之中 反而构成了歌咏式的旋律 久久等待 那些怒 吼 那 次必然 休眠火山 没有悲哀 也没有云 风声和鸟 L 都焦急地跟着昨天飞走 你们什么也不知道 只 有最后一刻 的微笑 是水 是太阳 是宁静 墓园 不仅如此 他 的强节奏的韵律也包涵了语言的悖论 中 这样的旋律不仅给我们带来心灵的冲击 也感到了韵律优美的语言魅力 江河的诗歌语言是在冷静 的 甚至是冷漠的叙述中凸显 出内在节奏的 他 的诗歌语言呈现了一种散漫的口语化倾 向 不知道它们为什 么卧在那 为什么没有 回栏 没有人找 水墨的空白 一股水汽 向你扑来 还没有搞清谁打的阀门 火车或传统 四月难于开 口 四月别作声 四月 这种平淡的叙述甚至连基本的韵脚都没有 要 么说些更远的 更远的 远到天际 远到看不见你 N样 我就去找你 一定把你找到 接触 你不会感受 到技巧 而只会受到感动 这就是 无技巧境界 他的诗 内在的节奏隐含在这散淡的语言中 在舒缓的韵 律 中不经意间散发出浓浓的诗意 千万别伤心 想着春天 想着春天 我就会醒来 冬 没有艰涩的意 象 只有温暖的诗意 第四 江河和杨炼诗歌的意象受西方现代派影响最小 没有生硬模仿的痕迹 杨炼和江河的诗歌的意 象没有那种艰涩和古怪的反现实手法 他们的每一句诗都是易读 可读的 但是把这些诗句放在一起组成 一 首诗的时候 整体意象就模糊了 并且蕴含着无限可能的意义 所 以他们的诗很少像北岛舒婷顾城那样 有很多流传的名句 杨炼江河 的诗必须整体阅读 甚至像杨炼的诗必须把所有的诗 当做一首长诗来读 才 能读出完整的含义和触及诗歌灵魂的本质 这是杨炼江河诗歌意象的共同特质 但是就具体意象的意义 来说 他们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杨炼诗歌充满着悖论 而且这种悖论都是围绕着 死是生的前提 这样一个哲学命题 我飞翔还是静 止 超载 还是临终挣扎 升或者降 朝前年之下 千年之上 选择或放弃 赞 同或反对 一切 目标在一切追 求之外 冷静或狂热 省悟或迷茫 一切 内涵在一切表达之外 这地狱就是我们 自己 走吧 智慧的无知 空虚的充实 一切挽回在一切丧失之外 深刻的浅薄 强悍的脆弱 一切尝试在一切可能之外 这地狱就是我 们 自己 敦煌 在这里诗人 以悖论的方式开始探索生命和人性的原罪 生命本身就充满了矛盾 充满 了挣扎 人性有着悖向的选择性和可能性 这种挣扎是诗人个体渴望新生的痛苦蜕变 是冲破人性束缚 回 到崇高的渴望 是古老民族挣脱束缚而获新生的冲动 所以诗人说 一个梦是一个世界 一幅画是一个宇 宙 心 中之夜无边无际 敦煌 面对近在咫尺的万物 我凝视着我 慢慢醒了 敦煌 这种醒不是人 性的复苏 诗人毕竟是在文革十年中长大的 那时期道德理想教育是浸透在血液里的 再加上浸入骨髓的 几千年忧 国忧 民正义 良心的士人文化 构成了英雄主义 理想主义全部内涵 当有一天你发现 自己既不是 英雄 也不是战士 只不过是万事万物中一个偶然的存在 这里的 醒 有着锥心的疼 应该 是旧我的死亡 和新我的诞生 所以杨炼的诗充满着分娩的阵痛 诗人用悖论的意象消解 了英雄主义 理想主义 重新确 68 牛殿 庆 杨 炼早 期诗 歌和 江 河诗歌 的 重新 比较 第 1 期 认了 我 在社会生活 中位置 江河 的诗用第二人称 你 把人分成 了两部分 其 中一个站在生活之外 和对面现实中的 自己 你 讨价还价着人的种种存在 以及存在 的意义 你也这样走进你 的生 日 你的生 日总是诗该 多好 交 谈 在这一点上他和杨炼都有着存在主义的思想倾 向 但杨炼的诗 中总是洋溢着 存在还能是什么 的 跃跃欲试的探索激情 而江河的诗弥漫着 存在只能是什么 的感伤 你出海 站在岸上 都行 自言 自 语 你活着 还是死 了 总有人在那里 自由呼吸 存在便是一切 你的存在丝毫改变不 了万事万物的存 在意义 所以 江河的诗在用第二人称的 你 消解着从前那个肩负着沉重 的历史 和满身伤痕的纪念碑的 大我 消解着那个充满着民族的骄傲和苦难抗争的迎着枪 口奔赴刑场 的英雄 不再需要为多灾 的民族 承担苦难 不再需要为祖国的光明奔赴牺牲 我变成 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千万个存在之一 这时你盲 目地 走着 踏着悠远的路好像 梦境 阳光 你将体 验死之路 体验 目送 亲人 孤独远行如沙粒 迷于天际 创造之夜 江河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完全消解在对 你 这个意象的冷漠叙述中 第五 对江河和杨炼的 史诗 的历史误会 江河只有有一组史诗 太阳和他的反光 包括 了 开天 补天 结缘 追 日 填海 射 日 刑天 斫木 移山 遂木 息壤 水祭 十二部分组成 完全是按着 中国开天辟地古代神话的体系来写的 也可 以把它看作是神话诗创作 但是诗人当然不是要 用诗体来写这些神话 而是想借此使他的诗进入象征的境界 在这个境界里 诗人把他的社会历史意识提 升到人生和宇宙意识的高度 在其中增添了诗人对生命的诞生的喜悦 对人类起源的悲壮叙说 对江河的 误读我们还能够理解 但对杨炼诗歌的误读却有着歪 曲的嫌疑了 这不能怪杨炼的愤怒 杨炼早期有 诺 日朗 半坡 敦煌 西藏 等组诗 国内评论者把这些定性为史诗 让杨炼非常的无奈 因为杨炼的这 些诗 只不过是用了这些典籍 神话 宗教 史料和古迹作为他诗歌的道具 来触发诗歌的灵感 杨炼在 谈 诗 这篇短文中说 凡有东方哲学 美学知识者 都会 了解我们与西方文化并非互相排斥 而是在不同层 次上的互相补充 因此 建立 自己的体系 决不简单地是所谓返 回 民族化 其 目的恰恰在于通过强调作 品的民族特征最终完成人类精神在本质上的交流和统一 川 这一段话可以看作是杨炼诗歌创作的文化审 美追求指 向 所以 杨炼的诗在严格意义上说 不能算是史诗 他是对现实的挞伐 是对极权专制的反抗 是人性解放的呐喊 是摆脱旧我的挣扎 他的组诗 内涵丰富广阔 需要沉淀下来 细心阅读 所以对杨炼诗 歌的误读成为诗歌史上最尴尬的事情 这有待我 以后进行专题论述 3 目睹现在的 纪念碑 和见证历史的 大雁塔 纪念碑 是江河政治抒情诗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天安门广场纪念碑为切点 反抗 文革 黑暗统 治的暴政 反抗对 自由绞杀和对 自由战士生命 的迫害 可 以说是一首典型的反抗文化专制追求 自由民主 和光明的政治抒情诗 纪念碑默默站在那里 象胜利者那样站着 象经历过许多次失败的英雄 在深思 整 个 民族的骨骼是他的结构 人 民巨大的牺牲给了他生命 他从东方古老的黑暗中醒来 把不能忘记的一切 都刻在身上 纪念碑不仅仅是历史和现实之间的支点 不仅仅是胜利的见证 它包涵着人 民的巨大牺牲和英雄的 鲜 血 那 是 中华 民族 不屈 的尊严 诗人 把 纪念 碑 的意 义进一 步 深化 的 目的并不 是 歌颂 而是 为纪念 碑见 证 人 民再次遭受的灾难做悲情的铺垫 死亡不可避免的时候 流出的血也不会凝固 当祖 国的土地上只有呻 吟 真理的声音才更响亮 既然希望不会灭绝 既然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 真理就把诅咒没有完成的 留给了 枪 革命把用血浸透的旗帜 留给风 留给 自由的空气 那 么 斗争就是我的主题 我把我的诗和生命 献给 了 纪念碑 这里 我 纪念碑 民主战士 融为一体 纪念碑重新 目睹了罪恶和黑暗 目睹了被残害的 生命和血染 的真理 所以纪念碑在这里有 了特殊的历史意义 它见证 了文化极权专制的黑暗 诗人在这首 诗 中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那种济世救国的承担精神 杨炼 的 大雁塔 是他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有 5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 位置 首先确定了大 雁塔被固定的命运 有千年历史 被固定在古老的都城 山峰似的一动不动 墓碑似的一动不动 而唯一 69 2 0 1 2年 1月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的使命就是 记录下民族的痛苦和生命 大雁塔充满 了对 自己命运的不甘 也许 我就应 当这样 给孩子 们 讲讲故事 这部分不仅确立了大雁塔 的地位 而且也确立了大雁塔的形象 沉默 岩石坚硬的心 孤独 地思考 第二部分 遥远的童年 记录了 自己充满欢乐和雍容华贵的灿烂的诞生 心象黎明的大地和喧嚣 的大海 充满了诗意 然后这种美好的童年却在灾难 战乱和逃往的历史中毁灭了 在 马蹄 厮杀和哭嚎 中 在 烧焦的房屋 瓦砾堆 废墟 中 在弥漫的风沙中渐渐沉没 了 所有的美好和欢乐 变成梦 变成荒 原 第三部分 痛苦 述说着我被固定在这里 象奴隶畜生一样被剥夺 了一切权利 只能 被迫站在这里 守卫天空 守卫大地 守卫着 自己被践踏 被凌辱的命运 第四部分 民族的悲剧 叙说的是古老的民族 经历了千年的不屈的抗争 为了捍卫民族的尊严 伤痕累累 一次又一次 已经千年 在中国 古老的都城 黑夜围绕着我 泥泞围绕着我 我被叛卖 我被欺骗 我被夸耀和隔绝着 任凭命运的摆布 而我只能悲哀 的 与民族的灾难一起 与贫穷 麻木一起 固定在这里 第五部分 思想者 我曾试图寻找历史的 民族 的骄傲 然而我看到的却是更多的坍塌的故事 我被千年的历史重压着 束缚着 心灵 已经枯萎 无论是面 对先人还是未来 的孩子我都感到羞愧 诗人在这里没有屈服于命运的束缚 我 更渴望战斗 象战士那样 摧毁束缚的牢笼 象人一样站立起来 和人们一起走向光明 大雁塔 从语言上看和江河的政治抒情诗一样 直 白而充满激情 但密集丰富的意象如暴风雨喷薄 而下 要比江河的 纪念碑 深刻得多 这首诗有三个层 面的意思 其一是大雁塔本身的物理存在 成为 了 历史的见证人 其二是作为民族命运的化身 诉说 了中华 民族的沉重的苦难 的不屈 的历史悲剧 以及画地 为牢的 自我阉割 自我束缚的命运悲剧 第三层意义则隐喻了诗人或者说个人的命运 而这层意思应该是 诗人真正的写作动机 是诗人要抵达的诗歌 的终极 目的 诗人在第一部分就强调 我象一个人那样站立 着 诗人反复强调 我被 固定 我被迫站在这里 守卫天空 守卫大地 守卫着 自己 被践踏 被凌辱的命 运 我虽然象人一样站立 却被束缚 被重压 被剥夺 了一切作为人的权利 甚至 连影子都不属于自己 整首诗的基本旋律充满了人性 的呼号 与其说他把 朦胧诗 推到一个新 的高度 不如说他彻底挥霍 了 朦胧诗 的想象力 杨炼是以繁复深 奥的历史记忆把 朦胧诗 引向集体无意识的深渊 已经耗尽 了时代想象的 朦胧诗 无力 自拨 它只能在 历史深处走 向终结 杨炼与 朦胧诗 完全是陌路相逢 他把从个人的情感世界里走 向时代广场的 朦胧 诗 引诱到更为宏伟的历史空间 朦胧诗 实际上一出世就被思想解放运动所俘获 它一旦具有了合法 性 也就成为集体愿望的表达 在 拒绝充当时代精神的传声筒 的阐释中 朦胧诗 迅速成为新时代的号 角 朦胧诗 事实上呈二极分化 北岛与江河们为时代提供精神镜像 而舒婷顾城们则为人们提供情感抚 慰 这二者都依据 文革 为文化资源 并且共 同逢合在关于 大写的人 的神话 中 作为时代意识最充分反 映的 朦胧诗 理应有新的文化资源 杨炼的历史意识如期而至 被鼓动起时代热情的人们 同时需要更 加厚重 笨重也行 的诗句 以替换已经反复唠叨的 文革 反思 杨炼 以他天生的纯朴与诡诈 给 朦胧诗 提 示 了一 个新 的文 化资 源 杨炼曾经把 自己的诗歌创作分为三个时期 国内为第一个时期 他和所有朦胧诗人一样 都竭力否认 自己的前期创作 杨炼否定的更彻底 把这时期 的创作成为练笔时期 话不免狂妄 但是我更喜欢他的前 期创作 他的笔练的起点还是非常高的 更主要的是 他的诗让我们感到了生命 的骚动 感到 了激情的勃 发和精神的灵动 他虽然出国后创作热情不减 作品也颇为丰厚 但是他渐渐走进了 自我互相论证和 自我 完善中 虽然技术成熟了许多 但是体验不到了生命 的灵性 江河出国后听不到他和诗歌的关系 这是非 常遗憾 的事情 无论杨炼诗歌的远离还是江河诗歌的消失 他们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 却是无法绕过的 纪念 碑 参考文献 1 肖弛 中国诗歌 美学 M 北京 北京大 学 出版社 1 9 8 6 2 5 9 f 2 杨炼 谈 诗 青 年诗人 谈诗 M 北京 北 大五 四文学 社 1 9 8 4 7 0 下转第 7 9页 张一东 浅析建筑草图与符号的关 系 第 l 期 Th e R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Ar c h i t e c t u r a l S k e t c h e s a n d S y mb o l s Z HANG Yi d o n g Z h e j a n g Wa n l i U n i v e r s i t y Ni n g b o Z h e j i a n g 3 1 5 1 o o Ab s t r a c t An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s k e t c h i s a n e c e s s a r y w o r k o f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c r e a t i o n t h a t e x p e r i e n c e s f r 0 m a n a b s t r a c t c o n c e p t i o n t o a s p e c i f i c v i s u a l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a n d a s o a n p r o c e s s r e g u l a t e d b y s y mb 0 l i c D r i n c i p l e s T h i s e s s a y a i ms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b e t w e e n t h e v i s u a l s y mb o l a n d t h e a I h i t e c t u I la l s k e t c h e s i n t h e a s p e c t s o f s k e t c h e s v i s u a l c o n c e p t i o n a n d t h e t h i n k i n g wa y o f s k e t c h e s s y mb o l i c d e s i g n f o c us i n g o n t he a n a l y s i s o f t r a ns f o r ma t i o n f r o m s y mb o l i c s k e t c he s t o s p e c i f i c d e s i g n c a s e s Ke y wo r d s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d e s i g n s y mb o l s k e t c h 责任 编辑 顾 亿 天 上接 第 7 0页 A Co mp a r a t i v e S t u d y o f Ya n g Li a n S P o e ms i n Ea r l y P e r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