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初探.docx_第1页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初探.docx_第2页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初探.docx_第3页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初探.docx_第4页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初探.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初探广东省阳江市第一中学黄久训高中生物的概念是生物学科知识结构的基础,是学习生物知识的基石。学生有了正确、清晰的生物概念,有助于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概念是思维形式之一,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所以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是教学大纲的基本能力要求,但是近年来高考试卷的分析表明:基本概念不清是考生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概念教学是强化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概念教学主要在课堂,提高概念教学有效性,关键是将概念如何有机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区分相似概念,能归纳相关概念,并最终建立起自己的概念体系。经过几年的整理、摸索和不断地改进,我觉得下面几种方法对学生理解概念、把握概念间的联系,并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等的能力培养有很大的帮助。1 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生物学概念的原因11 前生物学概念影响前生物学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生物学以前已经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生物学概念。由于青少年特别是城市的青少年生活空间的限制,缺乏对复杂生物学现象的观察与思考,没有成人的正确指导,使他们对生物学形成片面的、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概念。例如糖的概念,有很多学生潜意识中认为都是甜的,同时认为甜的物质都是糖;水里游的是鱼;天上飞的是鸟;蘑菇是植物等等。这样的错误概念对我们以后学习产生很大影响,是学生接受正确概念的障碍和阻力。12 日常概念和生物学概念性混淆日常概念是我们生活中对一些生物学现象习惯性的概括和称呼,这些概念是不科学的,错误的。例如物种的概念,生活中我们习惯于把鱼称为一种生物,有很多同学把池塘的鱼作为一个物种,蛇也是一个物种。再例如:呼吸作用的概念,很多同学误解为我们平常生活中所说的吸气呼气那种“呼吸运动”。这些日常概念对我们生物学概念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2 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全面分析概念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生物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特征;外延是指内涵所适应的范围和条件,是生物概念反映的总和。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建立概念体系,是掌握概念的先决条件。例如: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活细胞产生”、“催化作用”、“有机物”是酶概念的内涵,体现了酶的本质属性:只有活细胞(又指全体活细胞)能产生与无机化学催化剂功能相同的有机物。“蛋白质”、“RNA”从化学成分上界定了酶的范围(酶一般为蛋白质,RNA也能起到酶的作用),这是概念的外延。3 针对不同的概念,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生物学的概念繁多,由于生物学概念的特征,内容不同,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纵横交错,因此,教师只有根据不同的生物学概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讲好生物学的概念。针对不同的生物学概念常选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31 “顾名思义”,直接讲述概念生物学中很多概念是按照它实际的特有含义来命名的,如:染色体,从名称上看就知道是染成颜色的物质,具体含义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质壁分离,“质”是原生质层(提示:不能理解为细胞质),“壁”是细胞壁,放在一起就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就是质壁分离,同时要知道,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由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大,才会发生质壁分离。类似的概念还有:自由水/结合水,分泌蛋白,伴性遗传等32 分析概念的构成要素,解剖概念一个完整的概念往往是由几个要素构成,引导学生找出概念的要素,从而理解、掌握概念。怎样准确找出概念的要素呢?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中有些词语是反映了事物最本质的特征。例如:“环境容纳量”的概念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其中有三大要素:环境条件不受破坏、一定空间、种群的最大数量。并通过问题:“如果环境遭到破坏了,这个种群的K值变不变呢?”来进一步巩固这个概念,使学生容易掌握并理解环境容纳量的概念。 再如:“相对性状”的构成要素有三个:一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这些概念中的要素缺少任一个都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概念。此法适合于大多数概念。33 运用生活实例,构建生物科学概念概念既然是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概括,当然理解起来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善于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举出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把一些抽象的生物概念和具体的实例联系起来,逐步引入概念。学生在通过实例获得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后,要及时引导他们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以便形成科学概念。例如:“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包括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课本上描述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这里我是借助学生经常碰到的现象来解释的。比如:甲同学考试考的很好,看到自己的努力没白费,他更加努力了,考的更好了正反馈调节;乙同学考试考的很好,觉得自己很聪明,骄傲了,考差了负反馈调节。再如:“类比推理:由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的现象,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也相同或它们之间有联系的一种推理方法。”这种解释很枯燥,于是给出个例子:“加拿大外交官朗宁曾在竞选省议员时,由于他幼儿时期吃过中国奶妈的奶水一事,受到政敌的攻击,说他身上一定有中国血统。朗宁反驳说:“你们是喝牛奶长大的, 。”于是有些同学就回答:你们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统。很显然学生已经理解“类比推理”的概念了。34 分析生物科学发展史,再现概念的形成过程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很多概念的提出和形成来自于实验和人们的实际生活。例如:光合作用的概念,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光合作用发现史,从海尔蒙特的“柳苗实验”到萨克斯的绿色叶片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再到美国鲁宾和卡门的同位素示踪实验,最后归纳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这段科学史有助于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来龙去脉,让学生亲身体验并且经历人类探索光合作用的漫长过程。当然,经历了这一漫长过程后,学生对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入。这样既符合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又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类似的概念还有: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渗透作用、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向性运动等。35 展开对比,区分易混淆的概念在生物学中有很多相似的名词、术语和概念,学生往往存在模糊不清的印象。这些概念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极易失分的误区之一。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将这些易混淆的生物学名词术语加以比较、区分,以期使学生更好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为了搞好这些概念的教学,提高学生掌握概念的能力,对一些相近或关系密切的概念,可把它们的各种属性,尤其是关键属性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确这些概念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从而能够将它们科学有效的区分,使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更清晰。例如:生长素与生长激素,在进行这一组概念教学时,可从它们产生的部位、化学本质以及生理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生长激素是由动物的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动物激素,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的作用;生长素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如叶原基、嫩叶、茎尖和发育着的种子等)产生的一种植物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具有促进和抑制植物生长的双重作用。从而使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一目了然。在生物学中,还有很多概念都属于这种情况,如反射和应激性;原生质、原生质层与原生质体;赤道板和细胞板;先天性疾病和遗传病;性激素和性外激素;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启动子和起始密码子;终止子和终止密码子等等,均可用比较法进行学习、巩固,在此不再多举例。36 利用概念图,构建知识网络我国学者裴新宁提出:“概念图作为学与教的工具,其强大的功能正日益显现出来。”编制概念图,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构建成一个知识网络,对知识进行全面巩固。教师运用概念图进行教学,能更好地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能更有效地监控自己的教学过程和自身概念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构建以内环境组成为中心的概念图(如上图),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以及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以及内环境稳态的理化特性等。读图分析、自我构建都有利于学生加强感性认识,使知识概念经验化、直观化,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还可以反馈学生对内环境概念的认识。4 结语高中生物的概念很多,教师要因情、因境采用不同策略使这些基本概念轻松、高效的被学生理解、接受并灵活应用。当然,除了课堂上教师正确引导、讲解之外,学生还需通过记忆、反复练习,增加实践的机会,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生物概念,进而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