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沧衡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班级姓名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关于轮子的起源,众说纷纭。北京大学唐晓峰教授推测说,大约是看到圆形的蒲叶被风吹起
在地上滚动,古人受到启发,继而发明了轮子。从形态上看,最早的轮子是实心的,或由一整块木
头做成,或由两块或三块木板拼合,就是对自然形态的直接模仿。最早时,轮子中心有圆孔,圆孔
周围有突起的毂,车轴固定,车轮套在车轴上转动。这种轮子虽可以运转起来,但车轴承受的压
力大,而且承载力有限,高速运转和转弯均不灵活。有了轮子,就有了车。有了轮车,加上先民早
先驯服的牛、马,就可以“服牛乘马,引重致远”,用牛、马拉车,相对轻松地将重物送到远方。当
然,随轮子一起向前滚动的,还有人类的文明。
古代中国人对轮子也极为尊崇。《荀子》中说:“奚仲作车,乘杜作乘马。”唐代杨惊注释说:
“奚仲,夏禹时车正。黄帝时已有车服,故谓之轩辕。”从字形上看,“轩辕”二字均从“车”,上古时
期,轮子是车最重要的部件。中国人将自己的先祖称为“轩辕”,无疑也是在向轮子的发明者致
敬。我们知道,古代车子诞生的关键在于车轮。轮是车的最重要构件,故“轮”有时就是“车”。
对于车的发明者,中国古代文献里众说纷纭。《荀子》和《左传》都说“奚仲作车”,《山海经》却
说“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孙膑兵法》又有“禹作舟车,以变象之”的“大禹作车”之说。
稍晚,《宋书》又有“庖羲画八卦,而为大舆,服牛乘马,以利天下”的“伏羲造车说”等。但正如龚缨
晏教授的研究,这些都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传说而已,不能作为轮子是在中国发明的论据。当
然,古代中国人并不是简单地引进和接受轮子,“而是对它进行了不断的加工改造,并且还有许多
技术上的创造与发明”。
最初传入中土的轮子可能是无辐的圆木片,轮径较短,即将圆形全木裁削成没有辐条的浑圆
木片,中间设孔穿原木棍成轴,人力推拉牵引轴,使轮滚动,后世称这种实心结构、非常笨重的原
始木轮为“轻”。《说文解字》则完整解释道:“有辐曰轮,无辐曰轮。”从考古出土的实物来看,商代
已是有辐之轮的时代,这种有辐的车轮,中心是圆孔,内周置毂,轴贯毂中,承载力强,坚固耐用。
从河南安阳大司空村出土的商代轮车和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的西周轮车等实物来看,古代先民
对毂进行了创造性的设计。毂木被处理成两端细、中间粗的腰鼓状,毂木之中部外圈凿出榫眼
(毂孔),以供辐条插入。为了防止轮子转动时内滑,轴头(毂孔与轴套合的部分)被设计成锥形,
以确保轮车高速运转时轮子不外脱。
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
扫全能王
在中国,轮子的旅行路线是由北向南的。《左传》中记载,晋国为了瓦解楚国和吴国的联盟关
系,特意从北方运来30辆兵车送给吴国。正是北来的轮子和轮车,加速了中国南方社会文明的
进程,有车的国家和地区迅速崛起就是例证。
直至今天,每年农历七月十八至廿四,安徽黄山脚下的仙源镇及周边地区都会举行传统的
“轩辕车会”。虽名为“车会”,主角却是一个个高达两米左右、通身被漆成红色的大木轮子。这些
轮子通身为木制,由两人一左一右滚动向前,为所到之处带来幸福与吉祥。安徽黄山地处华东,
位于长江、淮河以南,这里的人们用这种方式纪念黄河流域的轩辕黄帝,并感激黄帝为他们带来
了“轮子”,正是轮子由北而南的另一段文化记忆。
有了轮子,人们顺势造出了用马拉和用牛拉的车子。为了方便车子的行驶,人们又进行了大
规模的道路修建。正如唐晓峰教授所言,道路一开始就不是为人行走方便而建,而是为了车的行
驶而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所做的“车同轨,书同文”也是先从车辆道路的标准化开始的,可以
说,轮子撕开了文明的口子,让道路不断延伸。
(摘编自刘小方《器物旅行记》)
材料二:
世界上最早的系驾法,可从古埃及法老陵墓和神庙壁画中的马车上看到,马匹佩有颈带和肚
带。车引点位于两带相会之处,其中颈部是马匹发力的主要部位。西方马车多采用颈带连接马
匹与车辆,通过刚性颈带直接传递牵引力。该方法会导致马匹颈部受力过大,易引发呼吸困难。
在中国,早期采用“轭羁法”,通过轭(横木)和羁(绳索)连接马匹与车辆,受力点在马匹肩胛两侧,
避免压迫马颈,利于马匹发力。
中西方马匹的系带法在技术原理、发展路径和文化内涵上均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既源于地理
环境、社会需求的不同,也体现了东西方文明的独特智慧。
英国著名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等著作中论述了中国古代马车的系驾法,
认为中国在轭羁式系驾法技术上具有独特性,并对其高效性表示认可。
一是技术的独特性。中国古车采用轭羁式系驾法,通过“轭”和“羁”构件使马匹以胸肩受力,
避免了西方颈带式系驾法对马匹呼吸的压迫问题。
二是效率优势。中国系驾法载重能力更强,如先秦战车可载3名武装战士,而西方的同期车
辆载重就较低。
三是本土发明论。李约瑟将中国轭羁式系驾法视为独立技术发明,证据包括甲骨文“车”字
强调轭的结构,以及秦始皇陵铜车马实物佐证。
李约瑟的论述,为中国学者孙机后续系统研究三种系驾法(轭勒式、胸带式、鞍套式)提供了
理论基础,孙机通过进一步考古证据,完善了中国系驾法本土起源的学说。
(摘编自王渝生《胸带式系驾法:马车技术的重大突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轮子是古代车辆实现载重运输功能的重要部件,“有了轮子,就有了车”,这一表述强调了轮
子对车辆诞生的关键作用。
B.轮子是由北向南传播的,晋国送兵车给吴国,黄山“轩辕车会”的习俗,分别是这一传播路径
的历史和现实佐证。
C.中国早期采用“轭羁法”,连接马匹与车辆的核心构件是横木和绳索,这种设计使马匹的受
力点集中在肩胛两侧。
D.关于轮车起源,两则材料观点不同:材料一倾向于外来传人;材料二以李约瑟和孙机的研究
为依据,主张本土起源。
2.下列关于中西方系驾法的比较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颈带式系驾法通过颈带传递牵引力,虽然可能影响马匹呼吸,但制造成本更低,体现了西方
文明的智慧。
高三语文第2页(共8页)
田扫描全能王
B.中国轭羁式系驾法使马匹以胸肩受力,避免呼吸困难,这是其在技术原理上优于西方系驾
法的关键所在。
C.先秦战车可载三名战士,而西方同期车辆载重较低,这证明中国古代在马车制造技术水平
上领先于西方。
D.李约瑟将中国轭羁式系驾法视为独立技术发明,其判断依据主要来自中国古代的实物证
据,而非文献。
3.下列对两则材料写作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在探讨轮子起源时,引用唐晓峰教授的“自然启发说”,并结合对早期实心轮形态的
描述,从事理和形态两方面进行了阐释。
B.材料一第三段先列举古籍中关于造车者的记载,再引用龚缨晏教授的研究进行辩驳,运用
引用和对比论证,体现了考辨的严谨性。
C.材料二在论述“中国轭羁式系驾法具有独特性”时,援引权威学者李约瑟的著作和观点来支
撑,增强了论述的可靠性和说服力。
D.在说明事理时,材料一大量运用描述与诠释,并运用一些文学化表达;材料二则主要运用作
比较和举例子,语言客观精准。
4.请根据材料内容,将下图中缺失的四处内容补充完整,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技术及制度创新
①有辐车轮③车同轨制度
避免了马匹气管被压②解决了车轮高速易脱落问题④
5.材料一结尾写道:“轮子撕开了文明的口子,让道路不断延伸。”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
理解。(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头人(节选)
刘震云
申村是祖上开创的。祖上初到这里,以刮盐土、卖盐为生。祖上当村长这年五十二岁。
那时村子已初具规模,有一百多口人。县上乡上见盐碱地上平白起了一座村庄,便派人来收
田赋。可惜大家谁也不愿到这来吃盐土,推来推去,推到一个在乡公所做饭的伙夫头上。伙夫本
也不愿来,可他实在再没别的地方推,便拿了别人的铁链、锁头和藤杖,步行十五里,嘟嘟囔囔来
了。来到这里已是正午,村里该管一顿饭。可乡下人见小,谁也不愿把生人领到家吃饭。最后还
是祖上把他带到家,弄了几块红薯叶锅饼,捣了一骨朵蒜。蘸蒜吃罢锅饼,伙夫拉开架子说:“老
申,挨门通知吧,八月十五以前,把田赋送到乡公所;不送也不强求,把人给他送到县上司法科!”
说罢走出家门,抖搂着手里的铁链和锁头,蹲到村中一棵大槐树下。
祖上和村里人这才知道这个浑身油溃人的厉害,争着给他递烟袋。
吸罢烟,伙夫又说:“你们这村子也太不像话了,眼里还有没有王法啦?我整天也很忙,哪能
天天管这些啰嗦事?你们选个村长吧!”
村里人瞪了眼,这村长该怎么选?
高三语文第3页(共8页)I
报全能王
伙夫用烟袋指着祖上说:“老申,就是你了!以后替上头收收田赋,断断村里的案子!”说完,
抖抖铁链和锁头,走了。
托一个伙夫的福,祖上成了一百多口子的头人。大家一开始还有些幸灾乐祸:一个公事把老
申给套住了。后来祖上真成了村长,大家又有些后悔:怎么老申管上咱们了?
祖上刚当村长,态度比较温和。八月十五以前,挨门挨户收田赋:“大哥,上头让收田赋。”口气
很气馁,像求人家。中间出了几件婆媳斗殴、姑嫂吵架的杂事,人家按伙夫的吩咐来找祖上说理,祖
上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赔些好话给排解了。害得祖姥娘埋怨:“可跟你给人当下人吧!”
八月十五这天,祖上将收起的田赋,集合到一辆独轮车上往乡上送。掉屁股推了十五里,弄
了一头的汗。打听着推进乡公所,见人就说:“大爷,我把田赋送来了。”
可人家都翻白眼不理他。最后祖上上茅房,遇见个系围裙的人,认出是上次到申村发脾气的
公差,一阵高兴,伏下身子说:“大爷,我来了。”
那人提裤子出了茅房,碰到茅房口一车子粮食,奇怪地问:“咦,你怎么把粮食推来了?”
祖上答:“大爷,你不是说八月十五以前嘛!”
那人拍脑袋想了过来,摇头叹气:“唉,唉,你不会当村长!”接着掉屁股跑向伙房,“我馍锅还
在火上坐着!”祖上这才知道他是一个伙夫。
第二年夏秋两季,都是祖上一个人推独轮车去送田赋。伙夫见他就说:“唉,唉,你不会当村
长!”祖上委屈地说:“大爷,我本来就不会当村长,都是你指派了我!”伙夫说:“不是那个不会当,
只是这推独轮车的事,是村丁干的!”接着一边在案子上揉面,一边比葫芦画瓢给他讲了些为官
之道。
三年以后,祖上村长会当了。行动举止,有了些村长的意思。这期间他见过一些世面,到乡
上开过几次会,听乡长周乡绅说过一回话,又向别的村长学习学习,于是会当了。
祖上做的第一件事,是在村里找了一个姓路的村丁,让他替自己推独轮车。以后再逢夏秋两
季,到乡里送田赋,独轮车便由路村丁推着,祖上在一边空手,拿草帽扇风。
村里出现案子,祖上不再东奔西跑,断案弄了个案桌,设在村西一间破庙里,祖上坐在案桌
后,让村丁传人。路村丁用洋铁皮砸了一个直筒喇叭,站在村西土庙前喊人,也觉得挺神气。参
照外村的规矩,断案祖上请各姓族长来作陪;再让原告被告出些白面,让路村丁烙几斤发面热饼,
与族长们吃了热饼再说理。断案不再叫原告被告的小名,一律呼大号,张三李四地叫着,很像个
样子。祖上一吃完热饼,小路便喊:“张三李四到齐,各姓族长到齐,请村长断案!”
祖上便断案。据说祖上断案之前,爱先瞪大眼睛看原告被告一阵,看够才说:“说吧!”张三李
四便开始陈述。
据说祖上听陈述时的表情很有意思,嘴里老是“咝咝”地吸气,脸红得像萝卜。断偷盗案,看
他那着急劲儿,像是他偷了东西。他听完陈述,不再管原告被告,谁先掉泪谁有理。再就是讨厌
争辩,双方一争辩,祖上就气:“你们争吧,你们争吧,你们都有理,就我没理!”气呼呼站起就要走。
害得双方赶忙拉住他,听他说理。
自此以后,村里出现争地边、争房产、争桑柳趟子、兄弟分家不均、婆媳斗殴等一干杂事,都来
“经官”,找祖上说理。村西土庙里,每三天升起一股炊烟,是路村丁在烙发面热饼。吃过热饼,就
该祖上吸气、涨脸。吸完涨完,最后判定:“张三有理,李四认罚!”或:“李四有理,张三出粮!”事情
便结束了。
村里不断发生盗窃案,不是张家的猪丢了,就是李家的鸡丢了。弄得祖上很心烦。祖上又发
明了“染头”制度:即在村中所有猪狗头上,按张三李四不同的户头,染上不同的颜色。这下分明
了。花花绿绿的猪狗在街上走,果然秩序井然,不易丢。大家对猪狗放心,祖上也很高兴。
在祖上当村长的二十三年中,据说申村秩序还可以。路村丁的洋铁皮喇叭,响的次数越来越
少。祖上很满意。据说路村丁有些不满意,常跟人说:“又是半月没吃热面饼了!”
祖上再到乡公所开会,伙夫捉住他的手说:“老申,我早说当村长不难,看学会了不是!”
高三语文第4页(共8页)
程全能王
乡长周乡绅还夸过祖上一次,说他会当村长。
这时祖上背着手在村里走,也开始心平气和。大家纷纷点着自己的饭碗说:“村长,这儿吃
吧!”祖上也心平气和地摆摆手:“吃吧吃吧!”
偶尔村里发生些案子,让祖上断案。祖上吃过热饼,坐在案桌后,也稳重大方许多,听陈述
时,嘴里不再“咝咝”地吸气,脸也不再涨红:该青青,该白白,就是不红。
民国二十年,祖上死了。享年七十五岁,村长当了二十三年。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伙夫的描写采用漫画式笔法,突出人物特征,“浑身油渍”暗示其身份和来因,写他两次抖
“铁链和锁头”暗示他暴力执法。
B.“染头”制度推行后,申村“花花绿绿的猪狗在街上走”,这一制度不仅解决了盗窃问题,还让
村民对祖上的治理能力彻底信服。
C.路村丁对半月没吃热面饼的抱怨,可以侧面反映出村长断案次数减少,与“申村秩序还可
以”形成呼应,使情节连贯、有逻辑。
D.本文语言质朴通俗,多乡土口语,细节丰富,贴合乡村生活场景与人物身份,还原场景,渲染
了乡土生活的现实氛围,叙事宏大。
7.关于文本中“祖上”这个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祖上早期生活困顿但待人宽厚,他主动接待不愿被村民招待的伙夫,不计较村民最初的“幸
灾乐祸”,赔好话排解村里的矛盾。
B.当了几年村长后,祖上领会了伙夫的建议,不再独自推独轮车跑十五里,而是找路村丁代
劳,从单打独斗转变为简单协作。
C.祖上听陈述时“咝咝”地吸气,脸红得像萝卜,展现其早期断案的紧张与不熟练,这一细节描
写使其形象更加真实而鲜活。
D.祖上最终成为合格的村长并获得认可,不是因为他具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而是
因为他始终保持淳朴,未因权力而变得傲慢。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祖上从“不会当村长”到“会当村长”的转变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9.请结合以下文段,简要分析在《头人》(节选)中,祖上这个“长老”是怎样发挥作用的。(6分)
回到我们的乡土社会来,在它的权力结构中,虽则有着不民主的横暴权力,也有着民主的
同意权力,但是在这两者之外还有教化权力,后者既非民主又异于不民主的专制,是另有一工
的。所以用民主和不民主的尺度来衡量中国社会,都是也都不是,都有些像,但都不确当。一
定要给它一个名词的话,我一时想不出比“长老统治”更好的说法了。
——费孝通《乡土中国》(节选)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齐僖公生公子诸儿、公子纠、公子小白。使鲍叔傅小白,鲍叔辞,称疾不出。管仲与召忽往见
之,曰:“何故不出?”鲍叔曰:“先人有言曰:‘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今君知臣不肖也,是以使
贱臣傅小白也。贱臣知弃矣。”召忽曰:“子固辞,无出,吾权任子以死亡,必免子。”鲍叔曰:“子如
是,何不免之有乎?”管仲曰:“不可。持社稷宗庙者,不让事,不广闲。将有国者未可知也。子其
出乎。”召忽曰:“不可。吾三人者之于齐国也,譬之犹鼎之有足也,去一焉,则必不立矣。吾观小
高三语文第5页(共8页)
思全能三
白,必不为后矣。”管仲曰:“不然也。夫国人憎恶纠之母,以及纠之身,而怜小白之无母也。诸儿
长而贱,事未可知也。夫所以定齐国者,非此二公子者,将无已也。小白之为人无小智,惕而有大
虑,非夷吾莫容小白。天下不幸降祸加殃于齐,纠虽得立,事将不济,非子定社稷,其将谁也?”召
忽曰:“百岁之后,吾君下世,犯吾君命,而废吾所立,夺吾纠也,虽得天下,吾不生也。兄与我齐国
之政也受君令而不改奉所立而不济是吾义也。”管仲曰:“夷吾之为君臣也,将承君命,奉社稷,以
持宗庙,岂死一纠哉?夷吾之所死者,社稷破,宗庙灭,祭祀绝,则夷吾死之;非此三者,则夷吾生。
夷吾生,则齐国利;夷吾死,则齐国不利。”鲍叔曰:“然则奈何?”管子曰:“子出奉令则可。”鲍叔许
诺。乃出奉令,遂傅小白。鲍叔谓管仲曰:“何行?”管仲曰:“为人臣者,不尽力于君则不亲信,不
亲信则言不听,言不听则社稷不定。夫事君者无二心。”鲍叔许诺。
(节选自管仲《管子·大匡第十八》)
材料二:
天与人相为表里。天有阴阳,人有邪正。邪正之由,系乎上之所好也。上好德,则民用正;上
好佞,则民用邪。邪正之由,有自来矣。虽圣君在上,不能无小人,是难其为小人;虽庸君在上,不
能无君子,是难其为君子。自古圣君之盛,未有如唐尧之世,君子何其多耶?时非无小人也,是难
其为小人,故君子多也;所以虽有四凶①,不能肆其恶。自古庸君之盛,未有如商纣之世,小人何
其多耶?时非无君子也,是难其为君子,故小人多也。所以虽有三仁②,不能遂其善。是知君择
臣、臣择君者,是系乎人也;君得臣、臣得君者,是非系乎人也,系乎天者也。
(节选自邵雍《皇极经世卷第十一之下·观物篇四十七》)
【注】①四凶:相传为尧舜时代四个恶名昭彰的部族首领,分别为浑敦、穷奇、祷杌、饕餮。②三
仁:殷末的微子、箕子、比干。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
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兄A与我B齐国之政也C受君D令而不改E奉所立F而不济G是吾H义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固,坚决,与《种树郭橐驼传》“名我固当”的“固”意义不同。
B.让,推辞、推让,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其言不让”的“让”意义不同。
C.济,音jì,成功,与现代汉语成语“同舟共济”的“济”读音、意义均相同。
D.虽,连词,即使,与《蜀道难》“锦城虽云乐”的“虽”词性相同但意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召忽和管仲辅佐公子纠,齐僖公让鲍叔辅佐小白,召忽认为自己和管仲、鲍叔三人如同“鼎
之足”,少一人齐国难立,管仲则并不认同这一比喻。
B.管仲的核心观点是“承君命,奉社稷”,他支持鲍叔辅佐小白,是基于小白更利于国家社稷,
他认为侍奉君主不能有二心,要尽心尽力。
C.邵雍认为天和人都具有两面性,君臣能否相互选择是“人”的主动行为,能否契合则关乎
“天”,他以乱世并非没有贤臣对观点进行佐证。
D.无论圣明还是平庸的君主在位,君子和小人都会存在,君子难以成事,所以小人才能横行;
小人难以作恶,所以君子才能彰显。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君知臣不肖也,是以使贱臣傅小白也。贱臣知弃矣。
(2)小白之为人无小智,惕而有大虑,非夷吾莫容小白。
高三语文第6页(共8页)
田指宝能王
14.“臣择君”时要考量哪些因素?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5分)
(四)阅读IV(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5~16题。
鱼服
夏完淳
投笔新从定远侯,登坛誓饮月氏头。
莲花剑淬胡霜重,柳叶衣轻汉月秋。
励志鸡鸣思击楫,惊心鱼服①愧同舟。
一身湖海茫茫恨,缟素秦庭②矢报仇!
【注】①鱼服,鱼皮所制之箭袋。②缟素秦庭,春秋时吴国破楚都,楚大夫申包胥为救楚国,着
“缟素”赴秦求救,在秦廷痛哭七日七夜,终感动秦哀公出兵助楚复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化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点明诗人弃文从武的志向,“誓饮月氏头”体现了抗清的
决心。
B.“莲花剑”“柳叶衣”写兵器战衣,“淬胡霜”“轻汉月”点出作战的时空背景,渲染了战场肃杀
氛围。
C.“励志鸡鸣思击楫”一句,连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珍惜光阴、刻苦读书以增长才干的志向。
D.“湖海茫茫恨”既写诗人湖海为家、四处漂泊的生活状态,也写出了诗人对清兵的满腔
仇恨。
16.诗歌首联抒发了从戎报国的豪迈之志,请简要分析后三联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有怎样的变化与
发展。(6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工作中,有人因忽略数据误差导致项目失误;也有人业务能力出众,却因沉迷游戏耽误重
要任务。这样的情况正契合欧阳修《伶官传序》中“”的警示。
(2)小明观看电影《长津湖》后,在观后感中写道:“志愿军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里浴血奋战,心
中装着的是家国大义,早已将个人功勋抛诸脑后。这正如高适在《燕歌行》中所咏叹的
6
9’。”
(3)古诗文中,情感的抒发讲究含蓄蕴藉,尤其在描摹极致悲痛时,诗人往往不直写呼天抢地,
而是通过刻画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静默状态来表达,这样的诗句有“9
”。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10月23日是今年的霜降节气。有人会问,“霜降”的霜从哪里“降”?是像雨和雪一样从天
上降下来吗?二十四节气中,霜降与白露、寒露等都反映了气温下降带来的变化,露和霜又有什
么区别呢?
其实,无论是露还是霜,“皆由地发,非从天降”。在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表散热
迅速,导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下降到露点温度(即空气中水分达到饱和时的温度)以下,空气中多
高三语文第7页(共8页)
指全能王
余的水分便会由气态转化为液态,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草叶、树叶等物体表面,这些小水珠就是
露。相较于露,霜的形成条件更为苛刻。夜晚来临,当地面温度由0摄氏度以上降至0摄氏度以
下时,空气中的水分会在地面或近地面物体上直接凝华成固态的白色冰晶,这些白色冰晶就是
霜。1500多年前的《齐民要术》所载“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已经A地道出了霜的
成因。从气象上看,露和霜的形成机制B,都是空气中的水分达到饱和时析出的自然现象。
露与霜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看到,只不过由于气候差异,出现的时间、频率有所不同。在
南方,露出现得更为频繁,几乎四季可见;霜则相对少见,一般形成于深秋或冬季。①在北方,露
与霜主要出现在秋季。②尤其是深秋时节,③随着气温降低,霜出现的频率会逐渐增强。④虽然
在沙漠等干旱地区,⑤只要满足一定气象条件,⑥同样可以出现露和霜。
露和霜作为自然界水循环的一部分,生态效应明显。它们能增加土壤湿度,影响土壤微生态
系统,为动植物提供必需的水分,同时也有助于减少空气中的尘埃,对改善荒漠地区微生态环境
和固沙具有积极作用。
18.下列关于文段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气温下降”是主谓结构的短语,“夜晚来临”“自然现象”与它结构相同。
B.“附着”的正确读音是“fùzhuó”,“气候”的正确读音是“qìhóu”。
C.“为动植物提供必需的水分”一句中,“必需”书写有误,应改为“必须”。
D.尾段的“同时”一词提示前后内容并列,使露和霜生态效应的表述更有条理。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A.B.
20.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
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10月份计划开展一次名为“寻露访霜”的野外观察活动。下面是他们撰
写的“观察指南”,请根据材料,补写出其中空缺的三处内容。每空不超过15个字。(6分)
“寻露访霜”观察指南
同学们,本次观察活动旨在探究露和霜的形成机制与区别。为确保观察成功,观察时间
请务必选择在进行甲;观察地点尽量在乙:如公园的草地、树林,因为草叶、树叶等物
体表面是露和霜常见的附着载体。在观察时,请重点关注物体表面的凝结物与当地气温状
况:若看到的是丙,便是“露”;若看到的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白色冰晶,这便是“霜”,要
想观察到“霜”,要求当地温度降至0℃以下。
22.材料写道:“相较于露,霜的形成条件更为苛刻。”对“苛刻”一词,有人认为它精准生动,有人认
为它稍显主观,你更倾向于哪种看法?请阐述你的理由。(3分)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
这个世界没有真相,只有视角。——尼采
世界上最难沟通的人,不是没有文化的人,而是被灌输了标准答案的人。
——多甫拉托夫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第8页(共8页)
扫报全能王
沧衡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
题号123671011121518
答案DBBCDCEGCACD
1.D【解析】“关于轮车起源”概括不准确,材料一第二、三段经典文献里提到了车,第二段重点在于轮是车
的重要构件;第三段龚缨晏教授以它们是神话传说,否定它们是轮子起源于中国的证据,重点在于轮子的
起源;材料二李约瑟和孙机的研究结果为轭羁式系驾法是本土起源,重点也不是轮车的起源。
2.B【解析】A项,材料中未提及“制造成本更低”的信息,无中生有。C项,“在马车制造技术水平上领先
于西方”的表述错误,应该是“系驾法”领先于西方。D项,材料二明确指出李约瑟的证据“包括甲骨文‘车’
字强调轭的结构”,选项中“而非文献”的表述错误。
3.B【解析】材料一第三段列举古籍中“奚仲作车”“大禹作车”等不同记载后,引用龚缨晏教授的研究指出
这些均为无科学依据的传说,并未形成“对比论证”。
4.(4分)【答案】①轭羁式系驾法②承载力强,坚固耐用③锥形轴头④实现了车辆道路的标准化
(每点1分,如有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图中展示了四项创新及其效果。①空对应的效果是“避免了马匹气管被压”。因此,①空需要填
写的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与系驾方式相关的创新,即“轭羁式系驾法”。空是“有辐车轮”对应的效果,材
料指出,而商代已进入“有辐之轮的时代”,这种轮子“承载力强,坚固耐用”。③空,材料一第四段详细描
述了这一创造性设计:“轴头被设计成锥形,以确保轮车高速运转时轮子不外脱”。故③空应填入“锥形轴
头”。④空是“车同轨制度”对应的效果。材料一最后一段点明“是先从车辆道路的标准化开始的”,故④
空可填“实现了车辆道路的标准化”。
5.(6分)【答案】①它撕开了原始闭塞状态的“口子”:轮子及轮车的出现,使人类能够“引重致远”,突破了原
始社会中人力运输在距离与载重上的限制,为文明的扩张与发展撕开了突破口。②它使道路数量增加,
推动了道路标准化:为了方便车子的行驶,人们又进行了大规模的道路修建,并推动了如“车同轨”的车辆
道路的标准化建设。③它让文明的传播通道不断延伸:北来的轮子和轮车加速了中国南方社会文明的进
程,人员、物资、技术与文化得以沿此通道加速流通与融合,促进了社会发展。(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
有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首先,理解“撕开文明的口子”指轮子作为工具突破了原始运输的限制,为文明发展提供了基础;
其次,“道路不断延伸”既指轮车催生了道路修建与标准化(如“车同轨”),也指由此形成的交通网络成为
文明传播的通道,促进了人员、技术与文化的流通融合。
6.C【解析】A项,“浑身油渍”不能暗示其“来因”,“暗示他暴力执法”过度解读,“铁链和锁头”是他借别人
的用来壮胆的,并没有真的来拿人。B项,“让村民对祖上的治理能力彻底信服”错误,村民信服祖上是因
为“规范断案”“解决盗窃”“秩序稳定”等多事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染头”制度只是其中一项举措,“彻底信
服”拔高解读。C项,因热饼是断案时的固定食物,路村丁的抱怨间接说明断案次数减少,印证“申村秩序
还可以”,逻辑连贯,形成呼应,故C项正确。D项,“叙事宏大”错误,文本描写了乡土生活的细节,不是宏
大叙事主题。
7.D【解析】“不是因为……,而是因为……”错误,应为“不仅因为……而且因为……”。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6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8.(4分)【答案】①认知了村长身份,由被动到主动:明确了村长与村丁的职责分工,认知了村长的身份;由
之前被指定当村长到主动处理村里杂事。②确定了断案的规矩:从“东奔西跑”“大事化小”到设案桌于破
庙、请各姓族长作陪、用“呼大号”“吃热饼”的形式建立断案流程与仪式。③制定管理方法:从之前“谁先
掉泪谁有理”到主动发明“染头”制度解决盗窃问题,形成了有效的管理方法。(每点2分,任意答出两点得
满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祖上从最开始不会当村长,认识不到村长与村丁的职责分工,到逐渐会当,确定了断案的规矩,并
制定了长效的管理方法,答题时,梳理相关情节,找出村长的变化及其具体做法,归纳总结即可。
9.(6分)【答案】①面对纠纷以调解为主,偶尔使用横暴权力:断“婆媳斗殴”等纠纷时,靠“大事化小”“赔好
话”化解,不强制压制。有时断案之前他“让原告被告出些白面”,“先瞪大眼睛看原告被告一阵”,双方争
辩时他“气呼呼站起来就要走”,偶尔使用村长权威;②制定规则,发挥民主同意权力:发明“染头”制度,村
民靠颜色认归属;断案时请族长、吃热饼,谁错谁认罚。③改变做法,使用教化权力:先学会当村长,再以
行动引导村民适应治理,百姓认可了祖上的“长老”权力,除了断案,一干杂事也都来找村长解决,教化权
力产生了作用。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解题时,要联系《乡土中国》的相关内容,对祖上这个“长老”行使的权力进行解读。根据原文内容
“让原告被告出些白面”“先瞪大眼睛看原告被告一阵”“再就是讨厌争辩,双方一争辩,祖上就气:‘你们争
吧,你们争吧,你们都有理,就我没理!’气呼呼站起就要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赔些好话给排解了”可
知,村长偶尔使用横暴权力,但以调解矛盾为主。“染头”制度和断案时请族长、吃热饼等规矩,体现了民
主同意的权力。百姓现在遇事找村长,体现出教化权力产生了作用,村民认可了村长的权力。
10.CEG【解析】“兄”是主语,“与”是谓语,“我”是间接宾语,“齐国之政”是直接宾语,中间均不可断开,
“也”为句末语气助词,应在其后断开;“君令”是“受”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不改”和“受君令”关系紧
密,中间不能断开,应在“改”后断开;“奉所立”与“不济”关系紧密,同时依据和“受君令而不改”相同的句
式,中间不可断开,“吾义”为“是”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断句:兄与我齐国之政也,受君令而不改,奉所
立而不济,是吾义也。译文:君主曾把齐国的政事托付给我,接受君主的命令就不改变,辅佐所立的公子
即便不成功,这也是我的道义。
11.C【解析】现代汉语成语“同舟共济”的“济”的意思是渡,过河,与文本中“事将不济”的意义不相同。A
项,“名我固当”的“固”是确实的意思。B项,“其言不让”的“让”是谦让的意思。D项,“锦城虽云乐”的
“虽”是虽然的意思,与文本“虽”词性相同意义不同。
12.A【解析】“管仲则并不认同这一比喻”错误。管仲曰:“吾观小白,必不为后矣。”管仲曰:“不然也。夫
国人憎恶纠之母,以及纠之身,而怜小白之无母也……”由原文可知,管仲不认同的是“吾观小白,必不为
后矣”,而并非不认同这一比喻。
13.(8分)【答案】(1)如今君主知道我没有才能,所以才让我这卑贱的人去辅佐小白。我知道自己是被放弃
了。(2)小白为人不耍小聪明,警惕性高且有长远谋划,除了我管仲没人能容纳小白。
【解析】(1)不肖,没有才能;是以,所以、因此;傅,辅佐;弃,被放弃。(2)智,聪明;惕,警惕、担心、提心吊
胆;虑,谋划;容,容纳。每点1分。
14.(5分)【答案】①社稷利益为先:管仲以“保齐国、利社稷”为核心,认为小白更能稳定国家,故劝鲍叔辅
佐。②君主的品行:君主“好德”则臣子可“用正”,“好佞”则臣子易“用邪”,需判断君主是否重正道,以确
保自身才干能施展。
(一点3分,两点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6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解析】做题时要结合两则材料关于臣对君主的态度的事例和相关句子。材料一中管仲劝说鲍叔辅佐
公子小白,是基于社稷考虑而选择君主;材料二中“上好德,则民用正;上好佞,则民用邪”,君主的德行影
响臣子选择追随。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齐僖公生下公子诸儿、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僖公)让鲍叔辅佐小白,鲍叔推辞,称病不肯出山。管
仲和召忽前去见他,问道:“为什么不肯出山呢?”鲍叔说:“祖先有句话说:‘了解儿子的莫过于父亲,了解
臣子的莫过于君主。’如今君主知道我没有才能,所以才让我这卑贱的人去辅佐小白。我知道自己是被
放弃了。”召忽说:“你坚决推辞,不要出山,我暂且以你即将病死为理由做一个保证,一定能让您免于(辅
佐小白的任务)。”鲍叔说:“您要是这么做,还有什么不能免除的呢?”管仲说:“不行。掌管国家社稷和宗
庙的人,不能推辞职责,不能贪图清闲。将来谁会成为齐国君主还不确定。您还是出山吧。”召忽说:“不
行。我们三人对于齐国,就像鼎有三条腿一样,少了一条,鼎就一定立不住。我看小白,肯定不会成为继
位者。”管仲说:“不是这样的。国中百姓憎恶公子纠的母亲,进而连公子纠也一同憎恶,却同情小白没有
母亲。诸儿虽然年长但品行卑劣,未来的情况还说不准。能平定齐国的人,除了这两位公子,再没有别
人了。小白为人不耍小聪明,警惕性高且有长远谋划,除了我管仲没人能容纳小白。万一天下降下灾祸
给齐国,即便纠最终继位,事情也不会成功,到时候除了你,谁能安定国家呢?”召忽说:“百年之后,君主
不在了,如果有人违背君主的遗命,废掉我所辅佐的公子纠,夺走他的君位,就算(那人)得到天下,我也
不愿活下去。君主曾把齐国的政事托付给我,接受君主的命令就不改变,辅佐所立的公子即便不成功,
这也是我的道义。”管仲说:“我作为臣子,是要承担君主的命令,守护国家社稷,保全宗庙,怎么会只为公
子纠一个人去死呢?我要为之死,只有在国家社稷破灭、宗庙被毁、祭祀断绝这三种情况下,才会去死;
不是这三种情况,我就会活下去。我活着,对齐国有利;我死了,对齐国不利。”鲍叔问:“既然这样那该怎
么办?”管仲说:“你出山接受君主的命令就可以了。”鲍叔答应了。于是出山接受命令,去辅佐小白。鲍
叔问管仲:“该做什么?”管仲说:“做臣子的,不对君主尽心尽力就不会被信任,不被信任就没人听从他的
话,没人听从他的话国家就无法安定。侍奉君主的关键是不能有二心。”鲍叔答应了。
材料二:
天和人互为表里。天有阴阳二气,人有邪曲正直之分。人之所以邪或正,根源在于君主的喜好。君
主崇尚道德,百姓就会行正道;君主偏爱奸佞,百姓就会走邪路。邪正的根源,从来都是这样。即便圣明
君主在位,也不可能没有小人,只是此时小人难以作恶;即便平庸君主在位,也不可能没有君子,只是此
时君子难以成事。自古以来圣君统治的鼎盛时期,没有能超过唐尧时代的,那时君子为何如此之多?并
非当时没有小人,而是小人难以作恶,所以君子才能彰显;因此即便有浑敦、穷奇等“四凶”,也无法肆意
作恶。自古以来庸君统治的衰败时期,没有能超过商纣时代的,那时小人为何如此之多?并非当时没有
君子,而是君子难以成事,所以小人才能横行;因此即便有微子、箕子、比干等“三仁”,也无法实现善举。
由此可知君主选择臣子、臣子选择君主,这取决于人;但君主能否得到贤臣、臣子能否遇到明主,这
不取决于人,而取决于天意。
15.C【解析】两个典故均指向“立志抗敌、收复故土”,而非“珍惜光阴、刻苦读书以增长才干”,选项对典故
内涵的解读偏离诗歌主题,表述错误。
16.(6分)【答案】①颔联:由豪迈转向沉郁。通过“胡霜重”“汉月秋”等意象,在承接报国之志的同时,具体
展现了征战环境的严酷与时间的漫长,使情感基调趋于沉郁。②颈联:由沉郁深化为警醒与愧疚。以
“闻鸡起舞”的紧迫感暗含对时局艰难、需勤勉复国的警醒;“愧同舟”抒抗清受挫、拖累战友的愧疚。③尾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3页(共6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联:由愧疚升华为决绝。“湖海茫茫恨”凝漂泊、丧国、受挫之苦;借申包胥典故,以“缟素”明痛,“矢报仇”
立誓,情感升华为悲恨中的决绝。(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在把握首联豪迈基调后,需紧扣后三联中的核心意象与典故,逐层梳理其情感脉络。具体而言,
应首先从颔联的“胡霜”“汉月”中读出豪情转为征途艰险的沉郁;继而从颈联的“击楫”“愧同舟”中析出
警醒时局与愧对战友的复杂心绪;最后于尾联的“茫茫恨”与“矢报仇”中,看到悲愤最终升华为矢志复国
的决绝。
17.(6分)【答案】(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3)示例一: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示例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示例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每空1分,共6分。错字、多字、少字则该空不得分。第(3)小题是开放性试题,如有其他答案,正确合理
即可给分)
【解析】名篇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酵素生产代工合同范本
- 旅游开发经营合同范本
- 柳州铁路第一中学2026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福建省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秋季人才招聘笔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6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四中学高二上化学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广东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招聘专业技术人员13人(第二批编制)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产品授权技术协议书
- 金属文物购买合同范本
- 企业土地买卖协议书
- 中频炉维修合同范本
- 东南亚护肤品电商行业市场洞察(2025年8月版)
- T-CSER007-2024煤基固废人造土壤基质用于盐碱地改良的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 GJB9764-2020可编程逻辑器件软件文档编制规范
- 热催化转化-洞察及研究
- 《“十五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发布 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 拆电梯施工方案(3篇)
- 2025中国邮政校园招聘补录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届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高中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 职称评定政策解读
- 发动机装配工艺培训课件
- 2025年浙江省中考英语真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