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回归生活.doc_第1页
浅谈语文教学回归生活.doc_第2页
浅谈语文教学回归生活.doc_第3页
浅谈语文教学回归生活.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语文一旦与学生的生活发生碰撞,被纳入学生的生活中,语文就有了生命的灵动。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自然也应该回归于生活。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的氛围中成为生活的富有者,成为会生活的人,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语文的博大精深和无处不在的魅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那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该怎样去做呢?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拼音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如何回归生活、返璞归真,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关键词】拼音、阅读、写作、生活化 一、拼音教学方面1、善用生活用品,直观教学教师将生活用品引入拼音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字母与平时能看得到、摸得着的具体事物相像,既熟悉,又有趣,学习效果很不错,如教学“t”时,教师拿出一把雨伞,伞柄朝下,让学生观察,形状像“t”,然后打开雨伞,这时发出来的声音就像“t”,在雨伞的几次“开”、“合”中,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t”的形和音。又如教学“n和h”时教师拿出一块凳子、一把椅子,告诉学生:“n和h我有两个字,你猜啥名字一个像凳子,一个像椅子。”结果大多学生不会把“n”和“h”混淆起来。2、结合生活,编顺口溜语文课程标准提倡个性化学习,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拼音字母的形状、发音,都有自己的理解,教师要相机进行点拨、引导,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已有知识,想出更好的记忆方法,而学生最常用的就是自编生动有趣的顺口溜,如我喂小鸡j j j、我吃菠菜b b b、我在唱歌g g g、生日快乐l l l、爱吃西瓜x x x、诗山雨伞 、两扇大门m m m有的学生把学过的儿歌也用上了,如教学“ui”时,有位学生念了一首儿歌,“泰山不是堆的,火车不是推的,智慧不是吹的。”学生在自编自演中享受到了学习拼音的乐趣。3、联系生活经验,讲故事要让拼音教学生活化,教师还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生活化语言环境。作为孩子,天生就爱听故事,爱讲故事,因此,教师可以根据音节特定的意义来编故事,也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讲故事。如教学“ri”这个整体认读音节时,让学生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告诉大家这个音节不能分开拼。结果,学生编出许多富有童趣的故事。有的联系“鱼离不开水”来讲,有的联系“在外出时,小孩子不能乱跑,离开妈妈会走丢了”来讲这些故事都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来的,既赋予音节以意义,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二、在阅读教学方面1、将阅读生活化,可以分为内精神和外生活两种。读名家经典,属内精神的生活化。每一篇文章皆出自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将阅读的面扩大,就是读者与不同的人生对语,品尝不同风格的人生经历,咀嚼不同风味的人生感悟,就是一项形色味皆佳的精神生活大餐。读自然生灵,读凡夫俗子,读五谷杂粮,属外生活的的生活化。人在生活中,能思悟生活,能体验,能感受,这就是一种真正的由外而内的阅读,其实质是生活素材的积累,生活感悟的积累。2、阅读生活化有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阅读文本,用生活作为衔接作者和读者的红绳,用文字作为作者和读者交流的媒介。扩大阅读的量,提升阅读的质,是此项内容的落脚点。一是阅读生活,用一颗细腻的心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蓄积文气。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一文中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艺术创作也好,艺术欣赏也好,都离不开主体对生活的“阅读”,才能真正地读懂,读透。三、在写作教学方面1、创设情景,积累素材 一切素材都来源于生活,农村生活更是丰富多彩。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使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达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根据学生情感特点,进行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作文教学,营造宽松的作文参与氛围,把游戏请进作文教学课堂,在游戏与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表述欲。让学生在愉悦中观察、表达,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说真话,吐真情。让每一次有意义的活动都成为写作的源泉:如升旗活动、捐款活动、运动会、值日等。 组织活动、游戏,创设场景,教给方法,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解决材料不足的问题。减少束缚,激发写作的动机、兴趣,使学生充满自信,敢于表达,乐于表达。 2、抓住契机,即兴练笔 2.1、抓住生活契机,捕捉素材练笔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欲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 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感受生活,体验并及时抒发情感,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写作契机,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学生及时练笔。 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就向学生提出了做生活有心人的口号,告诉学生无论是在校园生活中还是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都要有感情的投入,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拔河比赛后,我让他们练习场面描写。当医生来学校给学生打防疫针时,我就让学生以此为话题写作,有的将自己打针时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细致入微;有的把对病魔的痛恨之情表达得淋漓酣畅;还有的对当时的打针场面作了生动逼真的描绘。要开家长会了,我就布置学生替班主任拟写通知或给爸爸妈妈写一封邀请信;数学老师顾不上照看生病的爱人赶来参加家长会,学生得这一消息时,有的沉默,有的偷偷抹泪。我便让他们以此为素材练笔,学生的文章写的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由于写作素材来自学生的生活,又抓住了灵感及时动笔,所以他们不但有话可写,而且写出来的文章精彩纷呈。 2.2、抓住课堂契机,引导即兴练笔 作文的训练以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为主,但作文训练的契机往往在计划外产生。因为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在突发事件中,学生会有感而发,在不经意间表达出更真实更自然的思想感情,展现出他激情的一面。所以教师应该抓住任何一个有利时机引导学生即兴练笔。 在一次语文课上,狂风乍起,天空骤然变得一片昏暗.伴随着轰隆隆的雷声,豆大的雨点冲刷而下,地面瞬间溅起无数带着尘土的雨花,窗外一片混沌的世界。学生们开始分神了,他们望着窗外,表情各异:有的好奇,有的惊讶,有的害怕,思路无法回到课文中。于是我索性让学生放下课本,走到窗前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聆听大自然最宏伟的交响乐。其间,让学生随意交流、议论,谈各自的感受。雷雨过后,我让学生稍做准备,进行口头作文。有的学生生动地描绘了雷阵雨的撼人景象,有的学生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感受,还有的学生发挥奇思妙想,述说了心中一个美丽的童话。由于抓住了最佳训练时机,学生们情动而辞发,争相发言,语言流畅而富有个性。在这个过程中,描述、抒情、想象结合在一起,不同的表达方式都得到训练。事后让他们将其整理成感受暴雨的书面作文,学生普遍完成得很好。这样的即兴训练既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实在不容忽视。 社会处处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