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2000年与2010年人口普查(深圳杯).doc_第1页
深圳市2000年与2010年人口普查(深圳杯).doc_第2页
深圳市2000年与2010年人口普查(深圳杯).doc_第3页
深圳市2000年与2010年人口普查(深圳杯).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圳市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2001-4-17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0年11月1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务院、省、市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全市4万多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目前,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 一、全市普查登记人口 全市按2000年11月1日0时普查标准时间登记的人口为700.84万人注3(以普查登记人口为基础,结合第四季度我市人口变动情况,按1999年可比口径计算,2000年深圳市人口统计年报的年末常住人口为432.94万人)。 其中本市户籍人口121.48万人注4,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64.38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57.10万人,增长88.69%。平均每年增加5.53万人,年平均增长6.34%。 二、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 全市人口在普查标准时间的地区间分布及人口密度如下: 地区别普查登记人口数(人)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全市合计:70084283596#特区内:2558551 6532#福田区:909325 11652 罗湖区:7747669821 南山区:722093 4395 盐田区:1523672162 特区外:4449877 2858#宝安区: 2735033 3836龙岗区:1714844 2032 三、家庭户人口 2000年11月1日0时,全市共有家庭户118.37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11.31万人,占总人口的44.42%;平均家庭户规模为2.63人,比1990年7月1日0时的3.50人下降了0.87人。四、年龄构成 全市按普查标准时间登记的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59.57万人,占8.50%;1564岁的人口为633.47万人,占90.39%;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8万人,占1.11%。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6.1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了1.1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7.24个百分点。 五、性别构成 2000年11月1日0时,全市普查登记的人口中,男性为346.41万人,占49.43%;女性为354.43万人,占50.57%;全市人口性别比为97.74(女性=100),其中特区内为110.04,特区外为91.30。 六、民族构成 在全市普查登记人口中,汉族人口679.68万人,占96.98%;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1.16万人,占3.02%。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514.13万人,增长了3.11倍;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9.98万人,增长了16.84倍。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2000年11月1日0时全市人口中,接受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56.49万人,占8.06%;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156.55万人,占22.34%;接受初中教育的365.63万人,占52.17%;接受小学教育的84.34万人,占12.03%。 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数变化如下:具有大学受教育程度的由4467人上升为8060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由19194人上升为22338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由43528人上升为52170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由21589人下降为12034人。 在全市人口中,文盲人口7.62万人,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粗文盲率由4.02%下降为1.09%,下降了2.93个百分点。 注: 1、本公报为初步汇总数。 2、普查登记以2000年11月1日0时(北京时间)为标准时间,普查登记的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 3、普查登记人口中包括了离开户口所在地半年以上的外市在深人口,不包括户籍在本市,但已离开本市半年以上的人口。 4、在户籍人口中,包括了户籍在本市,但已离开本市半年以上的人口和户口待定人口。 5、家庭户人口不包括现役军人,也不包括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的人。深圳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常住人口1035.79万 昨日从深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新闻通报会上获悉,深圳常住人口为103579万。记者同时了解到,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相比,深圳10年间增加常住人口335万人,年均人口增长398。全市总人口1322万“深圳常住人口十年来年均增长398,低于上一个十年(19902000)634的增长,但仍快于全国(057)、全省(190)的平均水平。”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十年,深圳人口仍增长较快,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人口流入量较大。十年来,深圳经济保持较高增速,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吸引了大量市外人员到深圳工作和生活。深圳常住人口中,约有798万人是非户籍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77;二是户籍人口增长较快。十年间,深圳采取多项措施,降低了入户门槛,加快了户籍人口增长步伐。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达25103万人(未剔除流出市外半年以上人口),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2148万人相比,10年共增加了130万人,增长11倍,年平均增加13万人,年平均增长753。103579万的人口数字是否偏少?统计局负责人表示,这一数字是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统计时点的常住人口数据,而这一时点的全市总人口为1322万,与我市相关部门此前公布的数字相当。性别结构男多女少“深圳男少女多的人口性别结构在十年中已悄然改变,现在与全国一样,也是男多女少。”统计局人士介绍。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56140万人,占5420;女性人口为47439万人,占4580。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11834,同2000年“五普”的9774对比,10年间,我市人口性别比上升了206个百分点。同期,广东省人口性别比上升52个百分点;全国总人口性别比下降15个百分点。统计局介绍,实际上深圳常住人口性别由“男少女多”转为“男多女少”的现象,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已经显现。主要原因是深圳过去十年坚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三来一补”等需要大量女性劳动力的加工装配型产业逐步萎缩或外迁,信息、通讯、金融、现代服务等男性占主导地位的高端产业逐步增长,“人随产业走”,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对不同性别人口的需求变化,最终造成深圳人口性别比出现较大改变。家庭规模偏小根据普查数据,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35032万户,家庭户人口为74024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11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63人减少052人;比北京市的245人、上海市的249人都要小。“这说明深圳家庭的小型化,比其他城市更为明显,新婚家庭居多,未来对住房、教育、医疗等社会需求较大。”有相关专家表示。一座仍然年轻的城市“深圳仍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人口红利效应将会持续较长时间。”市统计局人士说。普查资料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188万人,占984;1564岁人口为91564万人,占8840;65岁及以上人口为1828万人,占176。深圳仍属于年轻人城市,据初步统计测算,全市人口平均年龄为30岁左右;深圳还处于旺盛的“人口红利”期,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8840,比广东省的7636高出12个百分点,比上海市的8125高出72个百分点,比北京市的8270高出57个百分点;按照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占7以上即达到老年社会的标准,深圳离进入老龄化社会还较远。每年增加12万大学生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7790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4823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5627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数由8060人上升为17175人;具有高中程度的人数由22338人上升为23965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数由52170人下降为44050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0年来具有大学程度的人数增加了1214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2万人;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数增加了9115人,增长了11倍。福田区人口密度最高“深圳人口密度增长较快,而且分布不均的情况较为明显。”统计局人士介绍。普查数据显示:全市人口密度为5201人平方公里,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96人平方公里相比,增加了1605人平方公里。福田区、罗湖区人口密度明显高于其他各区,人口密度最高的福田区达到16756人平方公里,是人口密度最低的坪山区的1852人平方公里的9倍。原特区外人口占全市人口的6584,原特区内人口占3416;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原特区外人口比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