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4期 2 0 1 0年 8月 阅 江 学 刊 Y u e j i a n g A c a d e m i c J o u r n a l No 4 Au g 201 0 语 言 文 学 艺 术 研 究 对立统一的和谐理念观照下的跨文化 翻译原则与策略 闫文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 南京 2 1 0 0 4 4 摘要 作 为 和谐 理 念的核 心 思 想 和 而 不 同 的 和 与 不 同 是 对 立 的 统 一 关 系 以 和而不 同 作为指导思想 跨 文化翻译应尊重原作 尊重原语文化 为此 就要贯彻 忠 实第 一 创造第二 和 内容第一 形式第二 的翻译原则 采取 异化第一 归化 第二 和 直译第一 意译第二 的翻译策略 只有这样 才能更充分 更有效地发挥翻译的文化传播功能 关键词 对立统一 和而不同 跨文化翻译 原则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 H 0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分类号 1 6 7 4 7 0 8 9 2 0 1 0 0 4 01 1 5 0 6 一 对立统一的 和谐 理念与翻译的功能 1 和谐 理念 与跨 文化 交际 中国人 的和谐理念源 自中国古老 的 天人合 一 人我合一 身心合一 以及 以和为贵 的 哲学思想 所谓和谐 是指人与人 包括 民族与民 族 国家与 国家 人与 自然 人 与社 会 人与 自身 彼此之 间保持友好相待 和睦共处 协调平和的关 系 和 指 的是一致性和统一性 但 统一 决非 一 统 它是以承认差异为基 石的相对统一 和求 同存异 而非以消灭差异为前提 的绝对统一或完 全一致 谐 指的是协 调性和均衡 性 是 指人类 社会的诸要素以及矛盾与问题 的诸方 面相互之间 的协调性或适 配性 是整个世界发展过程 中人 与 人 人与事物 事物 与事物之 间的均衡或 公平关 系 所 以 和谐理念是一种对立统一 的思想观念 在应对和处理不同民族 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 和谐理念体现或表征 为 和而不 同 的观念 这 个 和 如上所述 反映的是一种有差异的平衡 或多样性 的统一 而这个 同 反映 的是无差 别的同一或抽象简单 的同一 2 翻 译 的功 能 翻译 简 洁地说 就是语 际转换 翻译 的 目 的 首先是要让译语读者 能够看懂 和了解原语作 者的写作意 图及其文本语 义 因此 翻译 的功能 首先是将原语文本 的语义 内容准确无误地通过译 语文本传递给译语读者 使他们能够正 确地理解 和把握原语文本的语义 内容 这无疑是 翻译的第 一 位的 首要 的功能 但是我们千万不可忽略翻译 的另一项重要功 能 那就是 将原语文本的文化 内容准确无误地通 过译语文本传递给译语读者 使他们清楚地 了解 收稿 日期 2 01 0 0 1 1 0 作者简介 闫文培 男 辽宁鞍山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 跨 文化交际学研究 1 1 5 阅江学刊 2 0 1 0年 第 4期 和熟谙原语民族所持有 的文化传统 翻译是 文 化 的翻译 文化传播是 翻译的真正价值所在 众所周知 跨文化交际是世界各国 各民族之间在 政治 经济 外交 军事 科技以及文化 等众多领域 进行相互交往与合作 的客观需要 在当今经济全 球化的背景下 跨文化交际正发展迅猛 已呈现文 化全球化的端倪 为使上述各个领域的交往更加 有效 从而达到合作共赢 和谐相处 共 同发展 就 需要不断深人 了解 认 同甚至接 纳他 国异族的文 化 包括人 文历史 民族特 征 心理结构 思维模 式 世界观 价值观 情感 态度取 向 人 际交往方 式 社会习俗 生活习惯 文化传统等 作 为跨文 化交际的一种极为重要 的形式或手段 翻译 当然 要在准确地传达原语文本的语 义的前提下 让译 语读者 了解原语文本所承载的异域文化 二 和而不同 的跨文化翻译原则 跨文化翻译 的基本原则为 忠实第一 创造第 二 和 内容第一 形式第二 1 忠实第一 创造第二 的确 翻译 在一定 的意义上确实是译者所进 行的一种再创造工作 但是 这个 创造 是相对 的 有条件的 是以忠实传达原语语义和文化内涵 为前提的 因为 翻译的 目的是使一种语言的读者 通过本国文字 了解他国文化 即译者通过译语 向 译语读者介绍原语文化 换言之 就是要千方 百计力求 让不懂原文的人通过译文知道 了解甚 至欣赏原文 的思想 内容及其文体风格 这里 的 思想内容 当然既包括原语文本的语义 内容 也包括原语文本 的文化 内容 而在此基础上再 去 传达原语文本 的文体风格 就是更高层次的 目标 和要求了 而要实现这一 目的 就必须追求 目标 语文本与源语文本之间的意义之相当 语义之相 近 文体之相仿 风格之相称 这就决定了我们 必须把 忠实 作为翻译的首要原则 和而不同 的翻译态度要求翻译过程 中尊 重原作 尊重原语文化 同时也不妄 自菲薄 使各 自的文化在对话 过程 中保留个性 尊重原作 11 6 尊重原语文化就意味着在翻译过程 中要尽最大可 能去 忠实于原语 文本 而不是 随意删 改 改造或 改写 原作 诚然 绝对 的 忠实 是不存 在的 绝对 的忠实势必导致硬译 死译 这是 翻译之 大 忌 这里所说的 忠实 主要是 指如实 准确地 表达原文 的语 义 内容 文化 内容及其韵 味即 意 似 和 神似 而非刻意地追求 形似 即语 言表 达形式 的雷 同 当然 在真正做 到 意似 和 神 似 的前提下兼顾 形似 则是译者理想的追求 由于语言表达方式 的差异 以及 文化缺位 概 念缺位 的存在 拘泥于绝对忠实的翻译有时候是 无法以恰 当的译语再现原语的语义 内容特别是文 化 内容的 此 时采取适 当 得体的 创造 也 是必 要的 尤其对于文学翻译 这种 创造 特别是以 提高审美价值为 目标 的 艺术加工 不可缺少 的 说翻译是对原作 的再创造 指 的就是译者通过 自 己的创造性工作把原作的精髓用另一种语言完美 地再现出来 但我们切不可走 向极端 以 创造 为名 任 自己的思想 随意驰 骋 凭空 想象地 改 写 乃至歪 曲原意 或摒弃其文化 内涵 总之 创 造始终是第二位的 忠实才是第一位的 创造必须 以忠实为前提 这就是 忠实 与 创造 之间的 对立统 一关 系 例 1 人怕出名猪怕壮 参考译文 B a d f o r a ma n t o b e f a m e d b a d f o r a p i g t o g r o w f a t 此译文是杨译本 红楼梦 第 8 3回里对这个 汉语俗语的翻译 此俗语意指人一旦出名 日子就 会很难过 因为出名后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更多 的困难或矛盾 更苛刻的要求 甚至会引来忌恨或 指摘等 有如猪长肥壮后就会 面临被宰杀的厄运 一 样 注重异化策 略的杨译 本贯彻 了忠实的原 则 很贴切地表达 了原语的文化内涵 而强调归 化译法的 红楼梦 霍译本则将该俗语译为 F a t t e s t p i g s ma k e t h e c h o i c e s t b a c o n f a mo u s me n a r e f o r t h e t a k i n g 这个译文显然是 创造 过度 了 与原语几乎是南辕北辙 其根本原 因是没有真正 把握原语的文化内涵 闰文培 对立统一的和谐理念观照下的跨文化翻译原则与策略 2 内容第一 形式第二 所谓 内容 显然是指原语语言本身所蕴含 的 语义 文 化及情感等 内涵 所谓形式 则是指原语 内容 借以表达的语言外壳 包括原作的文本体 裁 语句篇章结构 修辞手段等 在跨 文化翻译 中 忠实地传递原语 文化的客观要求 就使得我们必 须将是否能最 大限度 最为准确地用译语表达原 语的语义内容特别是文化内容作为判 断翻译质量 高低的重要标准 曹明伦在论及莎士比亚十四行 诗的汉译问题时曾说 一些 中译本之所 以取 漂 亮衣裳 而弃 内在价值 或 日取 果皮 而弃 果 肉 原 因就在于多年来 译者多专注于语言层面 的转换 忽 略 了历史层 面和文化层 面 的跨越 所 以 必须将内容 的翻译处理 准确传递放在第一 位 当然 如果能兼顾原语文本 的形式 则会更有 利于传达原语的文体风格 当维持原作形式无法 有效地表达原作 内容时 则宁可牺牲形式以追求 内容的准确 务必不 要拘泥 于原作形式 形式 是附属于 内容 为 内容 服 务的 因此切 不可 为追求形式而损害内容 两者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可概括为 内容第一 形 式第二 的原则 这是 对 忠实第一 创造第二 的最好诠释 例 2 L e t m e n o t t o t h e m a r r i a g e o f t r u e mi n d s Ad mi t i mp e d i me n t s 参考译文 我不承认两颗真诚相爱 的 6 会 有 什么阻止其结合的障碍 这是曹明伦对于莎士 比亚第 1 l 6首十 四行诗 的第一个句子给出的译文 这个译文无疑较好地 表达了原语的内在含义 而其他许多译本大多译 成 我 决不 承认 两 颗 真 心 的结 合 会 有 任 何 障 碍 其形式虽与原文更为统一 表达也很流畅 但 这里的 障碍 指 的是什 么却 不甚 了了 难道 有 人认为真心的结合会有什么障碍吗 抑或是指双 方父母因不赞 同婚事 而做 出的阻挠 其实 这 源 自西方的婚礼 文化 是主持婚礼 的牧师在婚礼 仪 式上分别对新 郎新娘提出的质询词 问他们是 否 存在任何使两人不 能合法结合 的障碍 例如未 到 合法结婚年龄或重婚等 故而 曹的译文更为清 晰 明确地传递 了原语 的语义及其文化内涵 较好 地体现了 内容第一 形式第 二 的原则 可见 进行跨文化翻译时 应首先 注重语义 内容 和文化 内容的准确表达 而将语言形式放在第二位 必要 时可以适 当地调整结构 改换句型 增删字词 转 换词义等 例 3 裁衣不用剪子 胡扯 参考译文 C u t t i n g o u t g a r me n t s w i t h o u t t h e u s e o f t h e s c i s s o r s o n l y b y t e a r i ng t he c l o t h r e c k l e s s l y t a l k i ng n o n s e ns e 此译文 贯彻 了 内容第 一 形式 第 二 的原 则 较好地再 现了原语 中蕴含的 中国文化 众所 周知 各类习语 中往往蕴含极其丰厚的文化 内涵 汉语 中的歇后语 就是个 典型例子 它是汉语所特 有 的语言表达形式 承载着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 却经常构成英语 中的 文化缺位 或 概念缺位 如果只注重形式 的一致 就很难准确地传 递其 真 正 内涵 例如 此 句歇后语 若将 它译 为 C u t t i n g o u t g a r me nt s wi t h o u t t h e us e o f t h e s c i s s o r s t a l k i n g n o n s e n s e 则其前后两部分缺乏直接的语 义 衔接和逻辑联系 不 了解汉语 胡扯 双关之义的 英语读者 肯定不会知道 裁衣不 用剪 与 胡说 八道 有什么内在联系 因而会感到困惑不解 而 o n l y b y t e a r i n g t h e c l o t h r e c k l e s s l y t a l k i n g n o n s e n s e 这种 直译加意译 的译法则传递 了汉语使 用前半句隐喻所产生的双关语义 英语读者就能 明白 o n l y b y t e a r i n g t h e c l o t h r e c k l e s s l y 胡扯 在原语 即汉语 中另外 还有 胡说 的语 义 这是 翻译不能一味拘泥于语言形式 的一个典型译例 三 和而不同 的跨文化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指 的是在特定的翻译原则指导下所 采取的具体 翻译方法或手段 说到翻译策略 就 不能不提到 异化 和 归化 翻译 中到底应该采 取异化策略还是归化策略 这是一对矛盾 同样 翻译中应该采用 直译 还是 意译 这是与前 者既相似又不尽相同的又一对矛盾 这两个问题 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 但是 以跨文化交 际的 1 l 7 阅江学刊 2 0 1 0年 第 4期 视角 从 翻译 的文 化传播 功能 出发 以 和而 不 同 的观念作为跨文化翻译的指导思想 这两个 问 题就不难找 到答案 依据 上述 和而不 同 的翻 译理念 正确的跨 文化翻译策略应该是 异化第 一 归化第二 和 直译第一 意译第二 它们两 两之间也显然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1 异化第一 归化第二 和而不同 的跨文化翻译理念和翻译的文化传 播功能在客观上要求 翻译工作者尊重原语文化 翻译的根本任务是准确恰当地表述原语文化的差 异性 使其为译语文化所认可和吸收 进而促进异质 文化之间的交流 互补与融合 为此 翻译者就应 主要采用异化策略 这样才能很更好地完成上述任 务 鉴于此 含有隐喻的英语习语 t o s h e d c r o c o d i l e t e a r s 掉鳄鱼 眼泪 和 t o k i l l t w o b i r d s w i t h o n e s t o n e 石二鸟 没有必要采用归化译法译成 猫 哭老鼠 和 一箭双雕 同样 汉语俗语 吃着碗里 的 看着锅里的 中的 碗 b o w 1 和 锅 p a n 也没 有必要译为具有浓厚西方色彩的 d i s h 和 S a L l e C p a n 有国内学者曾经从功能派的视角对 红楼梦 中咏蟹诗的霍译和杨译两个版本作过比较 认为采 用归化译法的霍氏译文不如采用异化译法的杨氏译 文 前者使 译人语读者品尝 异国风情 的权利在无 形中被剥夺了 而后者虽然不如前者流畅 但 其异 化的策略在上下文中很好的体现了作者意图 因而 从功能的角度是更成功的翻译 原作特别是文学 作品的作者经常会采用富含语用含意的表达方式 翻译处理时采取 异化翻译 而不是 过度诠释 往 往更易于发挥源语文本的文学效果 从而更好地彰 显原文作者的写作意图 使译语读者能够毫发元损 地领晤和欣赏原汁原味的异域文化和写作风格 由 此可见 跨文化翻译应注重文化内容的再现 主要采 取 异化翻译 的策略 同时可在必要时添加适当的 补译或脚注给以相应的补充阐释 这恐怕是最为适 宜的方式 奈达在谈及译文的调整原则时也曾这样 说过 如果源语文本有意模糊 则保留模糊 采用脚 注的形式对模糊的作用加以解释 这儿的 有意模 糊 正是文学文本刻意追求 形式美 的典型手法 ll 8 保留模糊 既可达到形式上的完美对等 又可有效 地 保存原语文化风味与核心价值观 把原文所承 载的有关异域历史背景 民族传统 社会习俗等文化 信息如实地传达给译语读者 籍以缓和文化冲突 促进文化多元化 还能 使得本族语言得到极大的 丰富 毕竟 传播异族文化是文学翻译的重要功 能之一 但是 绝对 的归化和异 化的翻译是不存在 的 绝对的归化 以我为中心 随意删改或改造 原作 置翻译 的文化传播功能于不顾 那翻译存在 的必要就要受到质疑 绝对的异化 又会遭到译文 读者的排斥 因此 在翻译实践中须视具体情况 采用异化和归化的策略 应尽一切可能采用异化 策略将原语 文本所蕴含 的文化 内容充分传达 出 来 而当采用异化策略无法让译语读者准确理解 的时候 则可适当地采用归化策略 2 直译第一 意译第二 翻译中的直译和意译表面上与上述异化和归 化似乎很相似 其实却有所不 同 异化和归化主 要考虑的是原语文化在翻译 中的处理策略问题 即原语文化内容的处理 方式 是原封不动保留原 语文化 的特色还是采用相应或类似的译语文化加 以替代 而直译和意译则涉及原语文本的语义内 容和文化内容的语 际转换问题 即原语语 言形式 的处理方式 两者有交叉 但并非完全等同 异化 翻译主要采用直译方法 但并非不能用意译方法 翻译 归化翻译则主要采用意译 但在某些局部也 不完全排斥直译 忠实再现原语文本语义内容和文化内容的最 佳翻译方法莫过 于直译 当然 也不存 在绝对的 直译 那 同样会导致死译 硬译 当直译无法有效 地传递原语的语义 内容和文化内容时 适 当地采 取意译肯定是必不可少 的 同样 也不存在绝对 的意译 那样就会导致胡译 乱译 不仅不能传递 原语所蕴含的文化 内容 而且会严重歪 曲原语 的 语义 内容 综上所述 在进行跨文化翻译时 显然 应将直译摆在首位 在此基础上适当运用意译 这 就是 直译第一 意译第二 的内涵 闫文培 对立统一的和谐理念观照下的跨文化翻译原则与策略 四 和 而不 同 的跨 文化翻 译 策 略的运 用 翻译是不同民族语言之间的语 际转换 而语 言是文化的载体 因此从广义上可以说 几乎所有 的翻译都属于跨 文化 翻译的范畴 如前所述 将 对立统一的 和而不 同 的和谐 理念应用 于跨 文 化翻译中 就要求我们将文化传播 摆在十分重要 的位置 就有必要采取 同样呈对立统一关系的 异 化第一 归化第二 和 直译第一 意译第二 的翻 译策略 在具体 的翻译 实践 中 通 常可有如下 四 种处 理方 式 1 直译 当直译足以让译语读者理解原语文本的语义 内容特别是文化内容时 直译当然应为首选 例 4 Wh e n t h e c a t S a w a y t h e mi c e w i l l p l a y 参考译文 猫儿不在 老鼠翻天 此句译文显然不属于地道 的汉语 表达方式 其含义近似汉语 的俗语 大 王不在 小鬼跳梁 与后者具有异 曲同工之妙 却反映 了英 国人和 中 国人不 同的思维方式 在表达相 同意蕴时采用 了 不同的文化隐喻 倘若将这句英语谚语意译为后 者 语义虽无不妥 却失去了原语 的文化意蕴 2 直译 加 意译 有 时候 单靠直译也无法将 原语 的全部文化 内涵表达出来 或者直译虽然传递 了原语 的文化 内涵 却难 以让译语读者理解 此时 可 以在直译 后再将其 内蕴意译 出来 如前面 的例 3 此处再 举一例 例 5 捡 了芝麻 丢了西瓜 参考译文 P i c k i n g u p t h e s e s a me s e e d s w h i l e O v e r l o o k i n g t h e wa t e r me l o n s c o nc e n t r a t i n g o n mi n o r ma t t e r s w h i l e n e g l e c t i n g t h e ma j o r o n e s 此句汉语俗语在译成英语时 如果仅仅采取 直译 英语读者就难以读懂 因为在英国文化中从 不会使芝麻和西瓜发生勾连 因而他们不能理解 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 内在联 系 加上后半句 的 意译 之后 就使 得前 半句 隐 喻 的真 正 内涵得 以 揭不 3 直译 加 注 这是指翻译时直接从原语 中将文化意象移植 到译语 中 然后给 以必要 的注释 这样做 既可忠 实地保 留原语文化特色 又可让译语 读者正确地 解读和领会 英语和汉语中的各类 习语蕴含着丰 富的文化意象 因此 这些 习语的翻译就要特别注 意避免简单意译 的倾 向 经常需要 采用直译 加注 的方式 例如 例 6 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 参考译文 L i k e J i a n g T a i g o n g fi s h i n g t h e y h a v e c a s t t he l i n e f o r t h e fis h wh o wa n t t o b e c a u g h t 在文后加 注 N o t e J i a n g T a i g o n g l i v e d i n t h e Ch o u Dy n a s t y Ac c o r d i n g t o a l e g e n d h e o n c e fis h e d i n t h e W e i s h u i R i v e r h o l d i n g a r o d wi t h o u t h o o d o r b a i t t h r e e f e e t a b o v e t h e wa t e r a n d s a y i n g Th e fis h t h a t d e s t i n e d t o b e c a u g h t wi l l c o me u p 这是一个 含有 十足的中华文化 色彩的俗语 翻译时采取直译虽然可 以有效地保持 中华文化 却难 以让译语 读者完全领略其文化 内涵 所 以有 必要在直译 的基础上加 注 在 出版物 中 所加 的 注既可以脚注形式放置在该页底部 又可 以注释 的形式放置在篇章的尾部 这种直译加注法 的优 点在于 不仅保 留了源语 文化意象而且也传递 出 源语文化信息 这不仅能使文学创作重要手段之 一 的意象在译语中真实再现 也能让读者通过真 实再现整体地理解源语文化氛 围以及文化意象在 其中的民族特色和艺术效果 这无疑对跨文化交 际和外国文学作品的鉴赏具有重要意义 4 意 译 有时候 由于文化的巨大差异 采取直译无法 准确传递原 意 甚 至会造成误 读 此 时 归化 的策略和 意译 的手段就是很有必要的了 但 需要强调的是 这个 意译 不仅仅是要 注重语义 内容 的流畅表达 而且是要重视文化 内涵 的准确 传递 前文的例 2就是一个很好 的译例 此处也 再举一例 l1 9 阅江学刊 2 0 1 0年 第 4期 例 7 I n t h e c o u n t r y o f t h e b l i n d t h e o n e e y e d ma n i s k i n g 参考译 文 莫 道 个 人 多 不 幸 世 有 更 加 不 幸人 此句若直译为 盲人 国里 独眼称王 似 乎 也没有什么不妥 但是 却容易产生歧义 让人误 解为 山中无老虎 猴 子成 霸王 之义 其 实 其 本意是说 比起盲人来 独眼人就算是很幸运的人 了 因此 为避免文化的误读 对这个英语谚语 以 采用意译策略为好 五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伴随而来的跨文化交际蓬 勃发展 世界各 国之问的民族矛盾和利益 冲突层 出不穷的时代 打造和谐社会 和谐世界已成为人 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客观要求 和谐理念 已 日渐 深入人心 和而不 同 是 和谐理念 的核 心价值 观 也是不同国家 民族之间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指 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跨文化翻译作为跨 文化交 际 的重要途径 必须尊重原语 尊重异族文化 充分 发挥翻译的文化传播功能 为此 在从事跨文化 翻译之时 贯彻 忠实第一 创造第二 内容第 一 形式第 二 的原则 采 用 异化第 一 归化第 二 直译第一 意译第二 的策略必然是我们 明 智 的抉择 注释 韩振宇 论 和而不 同 的跨文化翻译策 略 N 光明 日 报 2 0 0 9 0 2 1 7 庄恩平 章琪 评论异化 翻译的跨文化价值 J 上海翻 译 2 0 0 7 1 5 2 5 5 5 2 5 5 5 2 5 5 曹明伦 文本 目的 译 者的翻译 目的 J 天津外 国语 学 院学报 2 0 0 7 4 1 5 1 5 曹明伦 翻译 中的历史 语境 和文化语境 莎士比亚 十四 行诗汉译 疑难探究 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 0 0 7 3 7 9 8 5 7 9 8 5 何庆机 国内功能派翻译理论研究述评 J 上海翻译 2 0 0 7 4 1 6 2 0 N i d a E u g e n e A L a n g u a g e C u lt u r e a r t d T r a n s l a t o r M 上 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 9 9 3 1 2 5 一 3 O 谈 国栋 蒲春红 俗语 中 的文化意 象及其 翻译 J 文教资 料 2 0 0 6 7 l 1 8 1 1 9 彭桂芝 论翻译 中文化 意象的保留 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 0 0 2 4 1 2 On t he Pr i n c i p l e s a n d S t r a t e g i e s o f Cr o s s c u l t ur a l Tr a n s l a t i o n i n Li g h t o f t he Ha r mo n y No t i o n i n a Un i t y o f Op p o s i t e s YAN W e n p e i S c h o o l o f L a n g u a g e a n d C u l t u r e N a n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f I n f o r m a t i o n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N a n j i n g 2 1 0 0 4 4 Abs t r a c t Th e c o r e o f t h e h a r mo n y n o t i o n i s t h e t h o u g h t o f Ha r mo n y wh i l e a l l o wi n g Di s c r e pa n c i e s i n wh i c h Ha r mo n y a n d Di s c r e p a n c i e s a r e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书法兴趣班教学活动方案
- 餐饮行业节约用水用电方案
- 矿业合作协议及生产责任分配方案
-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监理管理办法范例
-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技术手册范文
- 人力资源培训课程案例
- 四年级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训练题
- 建筑工程造价与科目设置详解
- 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示范
- 合同类型的法则课件
- 物业员工安全知识教育培训
- 江苏省江阴市河塘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阶级段性练习语文试题
- 读懂诗家语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 老年人认知障碍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 《电子商务法律法规》课程标准
- EPC模式承包人建议书与承包人实施方案
- 主动防护网施工方案
- 三年级下册书法练习指导全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 GB/T 17880.5-1999平头六角铆螺母
- 2023年陕西省直和西安市接收军转干部划分条件
- 客诉客退产品处理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