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汉语人名词语意义泛化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汉语人名词语意义泛化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汉语人名词语意义泛化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汉语人名词语意义泛化研究.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人名词语属于专名词语,人名词语的意义与普通名词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本文认 为人名词语的意义是由一组特定“摹状词所描写的“投射世界 里的经验聚合体,凝聚 了全体社会成员从古至今的共同认知成果,人名词语的意义也就可以理解为该人名词语指 称对象所特有的性格、事迹、人生经历的集合,并且人们对这一集合的认识会随着时代的 变迁不断发展变化。基于以上对人名词语意义的界定,我们发现在实际语用现象中,一些 人名词语会丧失专名词语的语用特点,逐渐向普通名词靠拢,发生意义泛化现象。本文就 是在大量语料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汉语人名词语意义泛化的规律及原因,并用于指导词典 收释人名词语的规范问题。论文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论文 主要研究进入到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意义发生了泛化的人名词语,通过语料库调查法、新 义素分析法、认知语言学的方法等,寻求人名词语意义泛化的一般规律,并希望将研究成 果运用于语言实践。 第二部分:人名词语的性质和意义。人名词语是指称某一特定人物对象的专名词语。 人名词语的意义是社会全体成员认知成果的集合,本文从摹状词说开始,进而对义位进行 分层,再用新义素分析法对人名词语的意义进行微观分析。 第三部分:意义泛化的界定与人名词语的意义泛化。这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意义泛化的 定义,并对人名词语的意义泛化现象进行动态和静态分析,在分析例证的同时,揭示意义 泛化的诱因,并总结意义泛化的方式及特点。 第四部分:人名词语意义泛化的原因。此部分主要从认知、语言、媒介、社会及用词 心理等角度阐述意义泛化的原因。 第五部分:现代汉语词典( 第5 版) 收释人名词语问题分析。此部分从规范的角度 出发,分析现代汉语词典( 第5 版) 收释人名词语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 案,同时建议词典增收部分意义已经发生泛化的人名词语。 第六部分:结语。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总结。 关键词:人名词语人名词语的意义意义泛化现代汉语词典( 第5 版) 分类号:h 0 3 0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n a m ew o r d sa sak i n do fp r c p e rn o u nl 掇v ei t s 嗍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c o m p a r c dw i t hc o m m o n n o u l 坞i i lm e a i l i n g t 1 1 i sa r t i c l eh o l d s 1 a tn l em e a i l i i l go fn 锄ew o r d si sap o l 舯e r 聃怕c hi s d e s 谢p t c db yag r o u po fs p e c i f i c ”d e s c r i 埘o n ”觚dr e f l e c 缸gt l l ee ) 叩e r i e i l c e 缸吼”p 啊e c t i o n w o n d ”,i tc 饼l t a i l l sc o m m o nc 0 鲥t i v ee x p 撕e n c ef _ r o i na l lm e 证b e r so fs o c i e 够s i l l c ea n c i e n t 岫e s ,t h a ti s 、h yw ec a l lc o i l s i d e r 廿l a tt h em e a l l i n go fn 锄e 础c o n c l u d s t l l e s p e c i f i c c l l a r a c 觚,d e e d s ,1 i f ee x p e d e i l c e so fap e r s o n 、) l ;r h o mt h em m er e 衔st 0 ,a n dp e o p l ew i l lr e c o g m z e 黼sm e a n 堍w i t h 缸ee v 0 1 v i n g t l l e r e f o r e ,b a s e do nt h c 舭d e f i l l i t i o n0 f 恤m e 砌n go fn 啦e w o r d s ,w ef i n dm a ts o i i l en 锄ew o r d sw i l l1 0 s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p r o p e rn o u l :l s ,a n d 孕a ( 1 u a l l y m o v ec l o s e rt 0t h ec o m m o nn o u i l s ,m e a l l i n gg e i l e r a l 娩撕o nh a p p e i l s t h i sa n i c l ei si 1 1t 1 1 e s u b s t a n t i a lc o r p u s0 fb a s i cr e s e a r c ho ne x p l o 血唱m em e 撕n go fc h i i l e s en a m ew o r d sa n ds e e k r e a s o n s 觚dl a w so fm e a n i l l gg e l l e r a l i z a t i o 玛a n du s et og i l i d ed i c t i o 彻巧n o 肌a t i v eq u e s t i o n s t l l i sa n i c l ei sd i v i d e di n t os e v e m lp a n s 嬲f o l l o w s : p a ni :p r e 最l c e m a 湖yi n 仃0 d u c e st h e0 :b ! j e c to ft h i sa m c l e ,p u 印o s e ,m e m o d 0 1 0 9 y 觚d s i 鲥f i c a i l c e t 址s a n i c l es t u d i e sn 锄ew o i d s 、1 1 i c h1 l a v ee n t e r e d 硫om o d e mc h j i l e s e v o c a b u l a 拶s y s t e m ,a i l dm e a i l i n gg e n e r a l i z a t i o nh a s 缸水e np l a c e b yi 1 1 q u i r i i 培l a n g u a g em a t 喇a l w a r e h o u s e s ,n e ws e m e m ea n a l y s i s , c o g i l i t i o nl i i l g u i s t i c sm e t h o de t c ,e x p l o r el a w so fn a m e w i d r d s m e a n i n gg e n e m l i z a t i o n ,绷dh o p et oa p p l y r e s u l t so f 恤sa n i c l et 0l a i l g u a g ep r a c t i c e p a r ti i :c t e ra 1 1 ds i 鲥f i c a n c eo fn a m ew o r d s n 锄ew o r d sr e f e rt 0p r o p e r1 1 0 u 1 1 w 1 1 i c h 印p o i i l tt 0as p e c i a lp e r s o n t h em e a 血go fn a m ew o r d si s ap 0 1 y i n e r 吐l a tc o n t a i r l s c o 鲥t i o nr e s u l t so fa l lm 锄b e r so fs o c i e t y ! t 1 1 i s 缸i c l eb e g i n sw i m “d e s c r i p t i o n ,t h e i ls e m e m e s t r a 缸行e 也a n dt l l e i l 印p l y sm en e ws e m e i n e 锄a l y s i st 0m a l 【eam i c r o s c o p i ca n a l y s i sa b o u tn l e m e a l l i i 玛o fn 锄ew o r d s p a ni i i :t h ed e f i n i t i o no fm e a l l i n gg e n e r a l i z a t i o na n dm e a l l i i 培g e n e r a l i a z “0 no fn 锄e w o r d s 锄l y s i s t t l i sp a nf o c u s e so nt l l ed e 觚t i o no fm e a l l i n gg e n e r a l i z a t i o n ,a n da l l a l y z e st l l e p h e n o m e n o no fn a m ew o r d s m e a l l m gg e n e m l i a z a t i o n 缸 mt 1 1 ea 1 1 百eo fd e v e l o p m e n t 锄ds t a t i c s t a t e b a s e d0 n l a n g u a g em a t 嘶a l s , r e v e a l s廿l ei i l c e n t i v a t i o no fn 锄ew o 陆m e 砌n g g e n e r a l i z a t i o n a 1 1 ds 啪su pt h ew a ya 1 1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m e a i l i n gg e n e r a l i z a t i o n p a n :r e a s 0 璐f o rm e 枷n gg e n e r a l i z a t i o no fn 锄ew o r d s 砸sp a nr e v e a l sr e a s o n sf o r m e a l l j i l gg e n e m l i z a t i o n 矗0 mt l l ea s p e c t so fc o 鲥t i o n 1 a i l g u a g e ,m e m a ,s 0 c i a la i l dp s y c h o l o 百c a l i i i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p o m t s p a n v :a n a l y s i so fn 拗e 毗。r e l e a s h 塔i n ”m o d 咖c l l i n e s ed i c t i o n a 巧”皿e l e a s e5 ) 1 1 1 i s s e c t i o n 锄a l y z e s l er e l e 舔i 】玛o fn 锄ew 6 r d si n ”m o d e mc l 讧s ed i 嘶。彻巧”( r e l e 嬲e5 ) 纳m t h ea i l 舀eo fn o m l a l i z 撕0 n ,a n dm a k e so u tr e s 0 1 v i n gs c h e m e ,m e n 蚰g g e s t sn l ed i c t i o i 埘了s h o u l d i n c r e 雒et b en 锄ew o r d sm a ti t sm e 疵gh a sg e n e m l 讫e d p a n :c o n c l u s i o n s 哪u p 恤c o i l t e n ta n d r e s u l t so f t h i sa n i c l e k e yw o r d s :n 锄ew o r d s ,m e 蛐go fn 锄ew o r d s ,m e a i 曲gg e n e r a l 娩a t i o n ,”m o d 锄c l l i n e s e d i c t i o i l a 巧( r e l e 勰e5 ) c i a s s i 矗c a t i o nn u m b e r :h 0 3 0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 明的,本栏可空)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 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一躲生辉 副样:鄙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堂撞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 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兰 盐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盟咩 签字日期:2 。7 年;月矽日 i , 导师签字: 引智 签字日蔓:从,u 夕年乡月乡a 画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汉语人名词语意义泛化研究 一、绪论 ( 一) 研究对象及研究目的 汉语人名词语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词语聚合体。中国现有十三亿人口,现有人名加上古 人名,再算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名和译名,人名词语简直是个“天文”数字。本文所 研究的人名词语并非如此庞大,而是指那些进入到现代汉语词汇系统里的成员。那么到底 什么样的人名词语才能进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呢,这是问题的关键。刘叔新先生在汉语 描写词汇学中认为:“大体上说,古今中外的伟人、杰出人物、作出过重要贡献的或家 喻户晓的人物,其姓名( 包括使用汉姓的汉名和非汉族人士的汉译名) 可以成为现代汉语 词汇的成员。普通人的名字,只为很有限的亲朋邻里所熟悉,则不可能取得这种资格。就 是社会小范围内有点名气的人,其姓名也不能进入全民语言的词汇,因为它们未被整个社 会的大众所知晓,而且从古今中外来看,它们也不知该有多少,范围极难确定。”1 即便是 经过了“古今中外的伟人、杰出人物、作出过重要贡献的或家喻户晓的人物”等多重限定 之后,进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人名词语仍是个模糊集。这个模糊集中有一部分意义发生 了泛化,发生了意义泛化的人名词语界限相对清晰。本文就以典型的意义发生了泛化的汉 语人名词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总结出人名词语意义泛化的一 般规律,并用以指导语言实践和词典编纂。 ( 二) 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人专门研究过汉语的人名词语意义泛化问题。 关于汉语非人名词语意义泛化和英语人名词语意义泛化的论文倒有一些,例如,有 的学者曾研究过专门词语的意义泛化问题,像宋春淑的专门词语词义泛化研究,李卫 中的军事用语语义泛化缘由探析,冯子薇的专门用语的语义突破、专门用语词义 泛化的方式、效果及前景、科技术语和行业语词义的泛化,宋培杰的新时期专用词 语的语义泛化分析等;有的学者则从宏观角度研究意义的泛化,像吴登堂的词义的泛 化,赵荣霞的语义泛化和语用空间的扩展;有的学者则结合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分析意 义的泛化,像李文莉的隐喻的无意识性:语义泛化与意象图式,杨文全、程婧的隐 喻认知与当代汉语词义变异的关联过程以汉语流行词语的衍生和语义泛化为例、隐 喻认知和语义泛化的关联与互动;有的学者则以单个具体词语的意义泛化过程为研究对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象,像杨清、王娥的“老师 称谓的泛化及其原因,杨晓霖、赵菁的“一不小心 的 语义泛化及成因,祝建军的近代汉语动词“打 的语义泛化;还有的学者研究过英语 人名词语的意义泛化,像彭长江的英语人名普通化及其与限定词的同现,欧丽的从 m i c h a e l j o r d 觚谈英语词汇语义泛化,尚萌的专有名词普通化现象探析,单军娜、栾吉 斌的从文化视角看英语专有名词的普通化,方治强、周双娥的借代转义的认知规律 与英语专有名词理据分析等。 以上研究成果虽然都有启发意义,但大多篇幅短小,不够全面,更是缺乏深入而系统 的理论探讨。鉴于此,本文在吸收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填补了汉语人名词语意义泛化 研究的空白,从人名词语的意义特点出发,利用新义素分析法、认知语言学的方法以及语 料库调查法( 本文语料出自: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 库h t t p :c c l p k u e d u c n y u l i a o c o n t e n t s a s p 人民日报( 1 9 4 9 2 0 0 3 图文电子 版) h t t p :2 1 0 3 2 2 0 2 5 1 :9 1 8 w e b i n d e x 2 h t m l ) 等手段,讨论了人名词语的意义特 点、泛化的方式及规律、泛化的原因以及泛化理论对词典收释人名词语的指导作用。本课 题的研究不仅填补了汉语人名词语意义泛化研究的空白,也可以为全面而系统地研究词语 意义泛化问题提供有用的材料和理论观点,使更多的学者关注专名词语意义泛化现象。 人名词语的性质和意义 ( 一) 人名词语的性质 刘叔新先生在汉语描写词汇学中讲到:“在生产活动中,在各种事务活动和日常生 活中,指说某类专门事物的词语和只指某一个体对象的词语,是常要使用的。眨h 后者代 表着反映某一个体对象的特殊概念,不是代表一般的类别概念,成为专指某一特定个体对 象的名称,是以称为专名词语。3 人名词语,是指称特定个人的特殊名词,是用来为某特 定人物命名的,因而,进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的人名词语是指称某一特定人物对象的专 名词语。 ( 二) 人名词语的意义 词语的意义是个复杂的系统,大系统下分亚系统,每个亚系统内,又分成不同的次范 畴系统,因而对不同词语的类聚系统必须建立不同的意义分析模式,才能高效地阐释语义。 人名词语属于专名词语,跟普通名词的意义有很大不同,因此我们必须从人名词语的意义 特点出发,建立一种合适的阐释方式来分析人名词语的意义。 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摹状词说 “罗素认为,人类最初的知识是由感官直接获得的知识,这种知识是亲知知识。但是, 人的大部分知识不是亲知知识,而是通过摹状词获得的知识。人最初用专名来命名亲知对 象时,这对象是个别事物,即殊相。后人仍用此专名来称谓同一对象,但后人已无对此对 象的亲知知识,而只能通过有关对象的间接知识来了解对象。因此,专名不可能是真正意 义上的专名,而是摹状词的缩略形式。州4 1 陈波先生在专名和通名理论批判一文中指出: “摹状词说的要点是:一切名称( 专名、通名) 都具有各自的内涵和外延,并且其内涵实 质上是一些缩略的或伪装的摹状词。命名活动就是在思想上把一组有定摹状词或一组特征 与一个名称联系在一起,它依据于被命名的对象具有这一组特征,或者说,依据于人们对 这个名称意义的了解而识别对象。5 1 对摹状词说的理解,本文认为应该分两个层次:一层涉及到人类最初的命名活动,一 层提及了作为语言单位的专名的意义。对于第一层意思,我们认为人名命名之初,纯粹是 命名者的个人创造行为,他们多出于美好的意愿,给新生命或新形象找个称呼,这个称呼 其实就是个简单的指称符号,目的是把所要命名的人物同其他人物区分开来,在交际时便 于指称,并不是基于人们对该名称特征( 相当于意义) 的了解。也就是说“命名( 名称) 既给出一个或一类事物在客体世界或主体世界整体中的相应位置,又携带一个或一类事物 进入语言世界并选择了语言系统中的一个位置。小1 当然人名词语一旦进入语言,用于交际, 该人名词语的内涵就会随着该人名词语指称对象与他人物交往的增加、阅历的丰富、指称 对象形象的完善而不断充实,成为一个指代立体人物形象的专名。因此,将人名词语的内 涵认定为一组摹状词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也就是说,命名之初,人名词语的意义确实专指 名称所指称的对象,具有特指性、唯一性。可是这个特指、唯一的个体却是世界中丰富饱 满的个体,它不是平面的,而是多维的、立体的、变化的,这就需要人们去不断地认知, 而认知的结果就由一组特定的摹状词来描写。因此罗素得出结论:“一般情况下专名是改 头换面的摹状词;一个专名的意义总要以这种或那种方式等同于一个或一组摹状词。州7 1 摹状词是人类认知经验的表述方式,当然这个认知经验有直接经验,也有间接经验, 因此,意义的产生与理解必须依赖于这个“人类的认知经验世界 。美国语言学家贾肯道 夫在语义学和认知一文中将其定名为“投射世界,余咏梅先生在汉语语义学纲要 一书中认为:在认知哲学的指导下,“语义三角中的语义b 与所指c 的关系就不再是存在 和反映那么简单,即语义并非所指和事物的自然世界的照片。“我们把这种关系 用扩展的语义三角来说明: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瓜 a 勺, c a :符号s i 弘 b :意义、概念s e n s e c :所指、事物r e f e 啪c e d :认识主体的投射世界( 认知、经验世界; “文化世界、“意义世界 ) c b 的对应过程中,d 在起着主导作用,d 作为b 反映c 的中介,使b 不再是c 的 照片,而带上了文化世界和意义世界的色彩钉。也就是说在认知哲学指导下的 人名词语的意义,包含了“投射世界里人们对该人名所指称人物的所有认知经验,当然 人们从历史长河中获得的那些经验“首先不是名称的所指,而是名称的涵义。某个社会共 同体在世代延续的交际活动中,赋予名称以一系列涵义,该共同体的成员凭借对于这一系 列涵义的了解,就可以准确地识别名称的所指。州9 1 “名称的涵义并不是像父母给孩子命名 那样,是一次获得的,而是在一系列社会交际活动中逐渐获得的。”o 也就是说由一组特 定的摹状词来描写的“投射世界 里的经验,凝聚了全体社会成员从古至今的共同认知成 果,人名词语的意义也就可理解为该人名指称人物所特有的性格、事迹、人生经历的集合, 并且人们对这一集合的认识会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意义才能在历史因果 链条中不断地充实、变化,而又不失社会性、客观性。 2 义位层次说 将人名词语的意义理解为人类全部认知经验的成果,这是合理的。我们知道,“孔子 这个人名词语指称的是历史上一个叫“孔子的人物,这个人物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语录体论语记载了他的言行,“他被人民 尊为贤明、圣贤之人 ,“五四运动时期他成为落后腐朽封建思想的代表等等。如上 所述,我们得出人名词语的意义应是一个开放的集合,这个集合凝聚了全体社会成员对该 人名词语所指称人物的所有认知及评价。然而,在人名词典中,人名的释义非常简约,这 种简约的释义方式与人名丰富的内涵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认 为,给义位分层可以化解这一矛盾。 王军先生在汉语词义系统研究中,将词义分为“表层规约词义和“深层隐含词 义两层。我们在分析人名词语的意义时,可借鉴她的分层说。“表层规约词义是指经过 规约之后本质的、明确的、主要的、用于起区别作用的那部分词义内容。州1 1 h 表层规约词 义常常以词典义的方式记录和储存下来,成为人们相互之间可以用形式表达和共同遵守的 意义内容。1 2 1 比如: 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西施】s m 【訇春秋时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后来把西施当做美女的代称。 也叫西子。( 现代汉语词典( 第5 版) ,商务印书馆) 【西施】一作先施。春秋末越国苎罗( 今浙江诸暨南) 人。姓施。又称西子。越美女。 初在若耶溪浣纱,为文种觅得,后由范蠡献与吴王夫差为妃,深得夫差宠爱。传说吴亡后, 又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见吴越春秋、越绝书等。明梁辰鱼据此故事,编为传奇 浣纱记。一说吴亡后被沉于江。( 中国人名大词典历史人物卷,廖盖龙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以上讲述的都是这一人名词语的表层规约义,可是在实际语言运用中,“西施 的意 义却更为丰富,例如: 当春季杜鹃花开放时,满山鲜艳,像彩霞绕林,被人们誉为“花中西施”。 ( 全国中草药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当时g 大中文系主任是学术型的,只闭门著书立说,不大管集体的科研和其他 公益,现在这么一位会跑外勤勇于开拓之辈升起在地平线上,原来的班子简直像东施 身边站出了西施。( 唐刃学苑( 连载之二) ) 她患有贫血症,是个典型的“病西施”,这也就使人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她 最喜欢在欧洲的温泉区度假休养一一用诺贝尔的钱, 扮演“诺贝尔夫人”( 读 者总第5 6 期:诺贝尔的罗曼史) 不知道为什么,这位使1 9 床保持着永恒激情的西施,有又红又黑的皮肤,胖 得一坐下就很难站起来。( 白桦淡出) 其中,例的“西施”指花中最美者;例中“西施”和“东施”对比,巧用东施的 “丑”烘托西施的“美 ,因而“西施”在此句中喻指勇于开拓的新领导班子;例中“病 西施点出了西施捧心的故事,指病态的美女;例中的“西施 更怪了,看样子不美, 只能是1 9 床的病号“情人眼里出西施”了。 再如: 【吕布】( ? 一1 9 8 ) 东汉末五原九原( 今内蒙古包头西北) 人,字奉先。善弓马,时 称“飞将 。初从并州刺史丁原,继杀原归董卓,又与王允合谋杀卓,任奋威将军,封温 侯。后割据徐州( 今山东南部、江苏北部) 。建安三年( 1 9 8 ) ,在下邳( 今江苏睢宁西 北) 为曹操所败,被擒杀。( 中国人名大词典历史人物卷,廖盖龙主编,上海辞书出 版社) 请看“吕布 在语言运用中的例子: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整理一次改一名,奇怪之极,犹如名张三的孩子进了幼儿园后变名为李四一般, 天可怜见,书虽无知也变成了三姓家奴的吕布了( 孟肇咏买书有感) 大家知道,背叛企业的,因为企业现在也讲企业文化,企业感情,他能够背叛 这个企业,就像吕布一样i ( 百家讲坛系列:刘春田跳槽引发的纠纷) 。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王了一骑马) 例借吕布三姓家奴的经历,指出有的作者出书,换名字不换里子的腐败学风,充满 了诙谐讽刺的色彩。例也借吕布三姓家奴的经历,运用比喻修辞,喻指背信弃义的叛徒, 具有形象性。例中的吕布则指人中豪杰,具有褒奖色彩了。 不难看出,词典在给人名词语释义时多重表层规约义,但表层规约义并不能有效地解 释人名词语在言语运用中的动态意义,也不能为意义的引申泛化提供理据,或理据不甚明 朗,因此为了有效地分析上述问题,我们引入了“深层隐含义 这一概念。王军先生认为 “那些处于外围的、不明确的、主观色彩浓厚的、代表次要特征的、常识性的语义特征, 在这种规约过程中只不过是不作为语言明确规定的意义显现出来,而是表面放弃,实则沉 淀下来,潜伏在人们的经验性认识中,隐含在词义底层,构成深层隐含词义。 硌1 这样解 释深层隐含义还是难免笼统、模糊,下面我们借鉴张志毅、张庆云先生在词汇语义学 中对“陪义 类型的分析,并结合人名词语的意义特点对“深层隐含义做出描写。 两位张先生总结了九元论的“陪义 类型,当然这是针对词汇系统全体成员的意义系 统而做出的分类。基于人名词语的意义特点,分析人名词语的深层隐含义,我们只需借鉴 其中四种: ( 1 ) 属性陪义:“大多数属性陪义,就是法国语言学家艾尔德曼在2 0 年代所说的附 带的意思,即由词在我们头脑里习惯而自然地引起的一切伴生的和次要的印象,( 倪波等, 1 9 9 5 :6 1 ) 是义位的次要理性特征,有的是概念的非重要内涵,是事物的非重要特征。( 阿 普列祥,1 9 5 7 ) 它是跟事物的本质属性相联系的,是非标准的特性( 利奇,1 9 8 3 ) ,常 反映出语言共同体的理性习惯。州1 4 1 比如:“变化多端”的孙悟空,“爱使小性子 的林黛 玉,“哭来江山的刘备等。引号里面标示的内容都是人物形象的次要特征,但这些次要 特征往往在言语交际中扮演重要角色。比如: 化学王国的。孙悟空”一一乙烯(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人民卫生出版社) 好了,好了,林黛玉的脾气又来了。( 白帆寂寞的太太们) 平凹像刘备,动辄想哭。( 孙见喜贾平凹的情感历程( 五) ) ( 2 ) 情态陪义:“是主体对基义( 所指) 的感情、态度、评价。 n 5 1 “它反映的是 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语言共同体的喜、怒、爱、憎、敬、谦、褒、贬等伴随基义的主观信息。”n 6 1 比如,对 秦桧的“憎恶 之情;对岳飞的“崇敬之情;对李登辉的“愤怒 之情;对诸葛亮的“敬 佩之情;对周恩来的“爱戴 之情等等。情态陪义多反映一个民族共同的审美价值、情 感取向,带有很强的民族色彩。 ( 3 ) 形象陪义:“是陪义中显现的伴随对象的形、色、音或味等等素义。在一个语义 场里,有些义位没有形象陪义,有的义位有形象陪义。 n 7 1 对于人名词语来说,人名词 语指称个体对象,义位本身即包含了鲜明的形象陪义,当然主要表现在“形上,因为许 多人名词语意义泛指后,都可用来表示与该人名词语所反映的个体人物相似的一类人物, 成为该类型人物的“代言人( 详细阐述见下文) 。此外,还有部分形象陪义表现在“色 上,如“红脸”关公、“黑脸 包公、“白毛 。女等。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很多例子中 就使用了它们的形象陪义,典型例子如下: 一群一群的女子,有的把红胭脂擦满了脸,似女性的关公。( 老舍老张的哲 学) 全国冶金系统“安全生产先进班组”、山东济南钢铁总厂焦化分厂炼焦车间调 火班的2 6 名职工,工作环境使他们的脸被烟火熏得乌黑,被人们戏称为“黑包公”。 ( 人民日报,19 9 3 年1 0 月19 日,图片说明:游建平、马勇) 5 月3 1 日,陈玉荣把1 8 万字的书稿交给文教授的时候,小姑娘家家的竟白毛 女出山似的,白了一半头发!( 夏欣一个小保姆和一部未出版的书) ( 4 ) 语域陪义:“语域一指语体,一指语言应用领域。”1 盯我们这里所指的语域陪 义,需要重新界定一下,指的是人名词语所从出的来源。大体上,能进入现代汉语词汇系 统的人名词语,来源于三类:源于神话、传说、寓言等,比如:祝融、嫦娥、愚公、仓 颉、东郭先生、南郭先生等;源于历史事实、风俗习惯等,比如科学家、发明家、首 创或发现某件事物的人物或公众人物的名字,像孔子、李白、李时珍、蔡伦、孔繁森、雷 锋等;源于文学名著,像林黛玉、红娘、孔乙己、白骨精等。更有些人名既是历史现 实中的人物,也曾被名著文学化,因而这些人物形象会更饱满,人名词语表示的涵义也会 更丰富,比如:诸葛亮、曹操、廉颇、阿斗、宋江、武大郎等等。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将义位分出层次可有效地处理词义的简约性与丰富性之间的矛 盾,引入“深层隐含义 概念后,可为词语的言语意义提供有效地解释,也可为修辞手段 提供来源,除此之外,还可为词义的演变提供依据。比如: 【宋江】北宋人。约在宣和元年( 1 1 1 9 ) 之前,以三十六人聚众起义,相传曾在梁山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泊( 在今山东巨野、梁山、郓城之间) 驻兵。起义军横行河朔、京东十郡,所向披靡。宣 和三年二月( 一作二年十二月) ,进攻沭阳( 今属江苏) 、海州( 今江苏东海) 时,被知海 州张叔夜设伏袭败,宋江投降。一说降后又复起。南宋初,宋江起义故事已流传民间,元 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罗贯中撰为水浒传,其事迹流传更广。( 中国人名大词典历 史人物卷,廖盖龙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 在实际运用中,“宋江 的语义远不止于此,总结如下: ( 1 ) 指“投降派”。 对江青等人散布的批所谓“现代宋江”、“现代投降派的论调,邓小平旱有 警觉。( 铁骥周恩来与邓小平在1 9 7 5 ( 下) ) 但安南不是武松,更不是鲁智深,充其量是个宋江。安南舍不得他的位置,喜 欢当官于是必然是个投降派。( 第一财经日报,2 0 0 4 年1 2 月2 2 日:朱伟一好汉安 南的遭遇) 你又不是宋江、投降派。( 王均伟评 运动的来龙去脉) ( 2 ) 指“热心肠、仗义的、值得信任的人一。 每当我们家里靠典当还不能度日时,就希望能碰到“及时雨宋江”。( 尚会鹏、 方广箱小说道路上的足迹) 林保福“及时雨宋江”的美称不是浪得虚名,这是在中原创业发展的台州商人 对其人格魅力的生动诠释。( 台州日报,2 0 0 7 年1 月6 日:田天柏、王晏,陈小波、 张式庭中原机电大王林保福:。及时雨宋江”) ( 3 ) 某组织的最高头目,多指非法组织。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这些人为了龚跃进的利益不惜卖命,甚至把龚跃进当成 了当代宋江,即使是粉身碎骨也绝不会交代龚跃进的任何问题。( 张平十面埋伏) 人名词典属于知识性词典,释义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忠于事实,多阐述人物的生平事 迹等知识性内容,而绝少一些主观性、演义性、民族性的色彩及评价。而大众对人名词语 意义的理解却更直接地来源于“投射世界 中积累的与民族性、文化性相关的常识性知识。 所以在上述“宋江”的三种意义中, ( 1 ) 、 ( 3 ) 虽可在词典释义中找到引申线索,然而 这一线索却非常隐秘,如果读过水浒传的朋友一定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两种意义的引 申依据。在水浒传中,宋江是“梁山好汉 的领导者,是“大哥 级的人物,虽然好 汉们多是逼上梁山的英雄,可是里面也不乏时迁等鸡鸣狗盗之徒,因而宋江是一群乌合之 众的头目,这就很容易泛化出( 3 ) :宋江当家之后,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被朝廷“招安 , 8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典型的“投降主义 ,因而对( 1 ) 的理解也很明了;在1 0 8 个好汉中,每个好汉都有自 己的外号,而宋江的外号是“及时雨,解人所需之意,因而( 2 ) 的产生也就有了依据。 在“宋江 这一人名词语意义引申泛化的过程当中,起主要作用的还是一些常识性的、主 观色彩浓厚的深层隐含义,表层规约义只起有限的提示作用。 3 新义素分析法 传统的义素分析法,其理论出发点是:“词的意义并非不可分析的整体,分解后可以 得到相当于语音学中的区别性特征的语义特征,通常称为语义成分( s 锄a i n i cc 0 刀叩o n e n t ) , 也即义素( s e m e m e ) 。9 1 也就是说,义素分析法分析语义的初衷是通过对词语意义的一个 义位进行分解,找出该义位的基本特征和区别性范畴,从而理解词义。其实,这种方法在 操作时,必须将词语处于特定的语义场( 往往是与该词义位有关的最小义场) 内,在充分 考虑该词的义位与该语义场中其他义位的语义对立之后,才可以解释该义位,虽说这种方 法使词义的研究和分析微观化,但是,它的局限性也是不言而喻的。王军先生在汉语词 义系统研究中指出:“正是因为义素理论重视的只是精而又精的区别性特征,因此, 也就无暇顾及一个词本身所蕴含的繁杂的意义内容,而人类语言的丰富内涵又绝非仅用机 械的对比分析就可以涵盖。所以,无论是静态描写还是动态分析,都难以用这种现有的义 素理论来全面揭示词义。2 0 1 也就是说传统义素分析法最致命的缺陷是不能承担全面阐释 词义的任务,也不能解释词语的言语用义。基于这一缺陷,我们借鉴王军先生的观点,建 立一种新的义素分析理论。 新义素分析法的任务必须是全面阐释词义,尤其是为动态语义的解释提供依据,同时 对义素进行新的界定,能够为揭示词义演变的内在原因提供更为有效的手段。因而新义素 一定“是构成词义的下一层单位,是在人们共同认识基础上,反映客观对象所有属性、由 主观因素所形成的所有内涵,及其因联想而反映的一切关系的语义单位。州2 因此,我们 这里所说的义素实际上成了涵盖词语所有意义的集合体,这个集合是个开放的系统,不管 是表层规约的意义,还是潜在的、到具体语境中才能显现的深层隐含意义,都属于语义的 范畴,都可被分解成相应的义素。我们对应性的命名为“表层规约义素 和“深层隐含义 素。 表面上看来,这种分析出来的义素与“摹状词有一定的对应性,它们都涵盖了社会 成员的所有认知经验。实际上,它们是不同性质的东西。摹状词组( 或摹状词簇) 是基于 描述知识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包含几个词,是复合符号,是对一个义位宏观的描述,并且 依附于一定的语音形式,具有可拆分性,如果从解释一个专名的摹状词组( 或摹状词簇) 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独立出一个摹状词,那么这个被独立出来的摹状词有可能担负得起也可能担负不起描述 该专名的任务,比如“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肯定指称的是“孔子 ,而“他被人民尊为贤 明、圣贤之人”,如果没有更多的摹状词界定或其他手段的提示,人们可能会认为这个圣 人会不会是指“黄帝 、“尧舜 或者是其他人;而“新义素 是对某一义位的微观分解, 是某一义位的组成部分,要跟其他义素结合才能指称义位整体,它与一个特定义位中的其 他义素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而且没有语音做物质载体,也就是说,“新义素 具有依存性,不可拆分、更不能独立指称,同时它是个开放的集合,会随着人们认知经验 的增加而不断扩充、改变。运用新义素分析词义,表层规约义和深层隐含义都属于它的阐 释范围,因此,引入这种义素分析法的目的也就在于: ( 1 ) 为未被各大词典收录的人名词条释义,将所有的词义内容微观化,统摄于一个 词条之下,提供_ 种新的阐释词义的方法,避免词典收释词条的局限性。各人名词典收录 的人名多为现实或历史社会中实际存在过的人物,而一些文学作品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人物 名称却未被收录,因而在阐释这些人名意义的时候,人们可以运用新义素分析法,将对此 人名所指称人物的所有认识与评价都统摄于其下,完成释义。同时,由于新义素分析法是 个开放的集合,具有全面阐释词义的功能,因而人们可以在研究中不断补充对人物形象的 认识,深化释义内容。以“林黛玉”一名为例,中国人名大词典历史人物卷未收录, 我们可以凭借对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将其释义为: 【林黛玉】: 人名 + 红楼梦中的人物 + 多愁善感 + 爱哭 + 爱使小性子 + 纯 情 + 弱不禁风 + 美女 + 才女 + ( 2 ) 除了给未被收录的人名词条释义外,还可将已有的释义微观化,做到全面释义 的同时,又可对释义内容进行过滤,保留住有用的释义信息。人名词典在释义过程中注重 的往往是人物的人生阅历,与大众对人名的理解有所出入。大众所感知的人名意义是与知 识性义位相对立的普通义位。“普通义位反映的是经验意义,是普通人凭经验感知的表意 特征、指物特征。表意特征,表示的一般的属性或对一般人来说的最显著的可感特征,靠 前科学语感,靠常识性认知。指物特征,是跟所表示的对象相对应的,指的是某种( 类) 事物,多具有物质性。州2 2 1 因而在使用新义素分析法释义时,可以侧重于人们的认知经验, 囊括被词典释义所忽略的深层隐含义素,做到比词典释义更深入更精细的同时,以经验释 义为主,这样也便于阐释词语的言语意义。比如: 【杨贵妃】( 7 l 卜7 5 6 ) 即杨太真。唐蒲州永乐( 今山西永济东南) ,小字玉环。蜀州 司户杨玄琰女。善歌舞,晓音律。初为玄宗子寿王瑁妃。后入宫得玄宗宠爱。天宝四载( 7 4 5 ) l o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封为贵妃,渐干预政事,三姊分封韩国、虢国、秦国夫人;堂兄国忠操纵朝政,政事败坏。 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次年,随玄宗西逃欲往蜀中,路经马嵬驿( 今陕西兴平西) 时, 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李亨杀杨国忠,又迫帝将她缢死,葬于驿西道侧。( 中国人名 大词典历史人物卷,廖盖龙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 如果换成新义素分析法,可释义为: 【杨贵妃】: 人名 + 杨太真 + 古四大美女之一 + 具富态丰满之美】+ 为玄宗贵妃 + 深 受玄宗宠爱,与玄宗有乱伦之爱 + 用例: 女儿有一副杨贵妃的花容和体态,大可利用,便想另择佳婿,眼睛盯在金雄飞 身上,百般劝诱女儿改嫁。( 刘绍棠狼烟) 为什么让那个叫柳梅的女人独住一个院子,这个小寡妇是哪里来的,太监占了 太后,还要再养个杨贵妃!( 陆丈夫人之窝) 怪不得旁人把宝姐姐比作杨贵妃,你到底是长得富态些。( 百家讲坛大师 语录:王蒙断想 ) 她认准了招弟是异宝奇珍,将来一定可以变成杨贵妃或西太后。( 老舍( ( 四世 同堂) 例“杨贵妃 指美女;例中的“杨贵妃”指情妇,从义素f 深受玄宗宠爱,与玄宗 有乱伦之爱 引申而来;例把薛宝钗比作“杨贵妃”,取富态丰满之意;例中,“杨贵 妃”与“西太后”并举,指代有身份地位、得意受宠的女人,从义素 为玄宗贵妃 引申而 来。 ( 3 ) 词义是发展变化的,有些人名因其具有独特的内涵,有可能泛化出新义,运用新 义素分析法,可以找出词义引申的对应性理据,便于理解和阐释。如: 【嫦娥】:【人名】+ 神话中人物 + 后羿之妻 + 嫦娥偷药 + 嫦娥奔月 + 根据“嫦娥奔月 的典故,人们可广泛借用“嫦娥”登月的经历,将现代从事的一系 列登月、探月计划都命名为“嫦娥计划 或“嫦娥工程”,如: 8 牟实现“嫦娥计划”( 宁波晚报,2 0 0 3 年10 月17 日:8 年实现“嫦娥 计划”) 绕月探测工程( “嫦娥工程”) 已正式转入发射实施阶段。( 人民日报,2 0 0 7 年8 月17 日:廖文根“嫦娥”揭开神秘面纱) 沈辰搞嫦娥计划,名义上国家拨了7 0 0 亿人民币,实际上7 0 0 亿只是个零头,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总共是1 7 0 0 亿。( 网络小说汉风) 三、意义泛化的界定与人名词语意义泛化分析 ( 一) 意义泛化的界定 意义泛化是指“词语在保持越来越少的原有语义特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