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对策研究.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对策研究林荣泉 上海市肉类行业协会 200002摘要:本文阐述了生猪产品的概念及我国质量安全总体上处于基本受控状态,存在少数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一、 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法令规章、国家标准及地方技术标准、产品卫生和检疫、品质检验标准)二、 生猪产品生产销售状况。(全国及上海市生猪存栏、出栏、猪肉产量和销售)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1、 国家和地方法规、标准建设滞后,执行力度、细度不够。部分省市监管执法缺位。产品和检疫、检验标准不齐全,标龄偏长,更新率不高。2、 监管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3、 产业链(养殖、屠宰加工、流通环节)存在各个环节污染的危害。4、 屠宰行业管理有待加强和完善。5、 动物防疫、检疫、品质检验存在薄弱环节。技术队伍青黄不接,专业水平极需充实提高。四、 加强和完善生猪产品安全管理的对策研究。1、 加强生猪产品卫生安全法制标准建设3点建议。(1) 健全法规标准体系。(2)组建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3)切实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监管,认真落实执行法规标准。2、 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监管体制,创新完善合作监管体制。部门之间无缝衔接的6点建议。(1)建立一个部门为主的监管体制,促进综合性专业化管理。(2)建立安全监管信息互联、互通平台。实行相关信息网络系统互相衔接,高效共享。(3)建立风险评估和信息发布制度(4)加强监管执法培训,提高思想技术素质。(5)强化标准规范执行。(6)加强监测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制度。3、实施从养殖到流通的全程监管5项措施;(1)源头控制3项措施(2)行政监管与行业协会密切配合齐抓共管。(3)瘦肉精专项整治加大科技研发力度。(4)建立产业链各环节监管信息数据库(5)日常与专项整治结合形成长效管理机制。4、加强屠宰行业管理,拓展冷链物流建设。(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经营条件和市场准入,开拓冷链建设保障流通安全。(2)逐步取消租赁承包经营和代宰制度,关闭不达标屠宰场,规范行业管理。(3)倡导食用冷链包装肉品。5、加强和完善防疫、检疫、肉品品质检验管理。(1)科学制定防疫规划,充实基层防疫人员。(2)全面实施生猪免疫标识管理机制,统一免疫标识,推进疫病可追溯管理机制。(3)强化生猪屠宰检疫和品质检验管理。(4)加强入境通口检疫、检验管理。(5)强制执行病害肉无害化处理。生猪产品,指活猪和经过屠宰加工,检疫、品质检验合格的头、胴体、爪、胸腹腔内脏器官组织(心、肝、肺、肾、胃、肠、脾、膀胱)等热鲜、鲜冻、可加工熟肉的猪肉产品。是占畜禽肉类消费63.8%的主副食品,食品安全风险较高的肉食品。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百姓的健康和安危。我国生猪产品总体上处于基本受控状态,但也存在少数质量安全问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已连续二年列入全国重点专项整治的内容。一、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的法规标准依据1法律 法规 法令 1) 国家法律:食品安全法畜牧法产品质量法动物防疫法环境保护法。2) 国家法规:国务院525号令生猪屠宰管理条列,商务部生猪屠宰管理条列实施办法。3) 地方法令(规章)上海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11年5月2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66号公告。2技术标准1) 产品标准:屠宰加工标准,GB/T17236-1998生猪屠宰操作规程;GB/50317-2009猪屠宰与分割设计规范。2) 上海市地方标准:DB31/T253.1-2001安全卫生优质猪肉操作技术规范;3) 产品卫生标准:GB9959.1-2001鲜冻片猪肉;GB/T9959.2分割鲜冻瘦猪肉;GB2707-2005鲜冻畜肉卫生标准;GB/18468.3-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肉安全要求;DB/T253.2-2001安全卫生优质猪肉;GB/16548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4)检疫和品质检验标准:中央四部肉品检验试行规程1959年11月1日;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农业部2010年第6号3月1日执行;农业部生猪屠宰检疫规程2010年;GB/T17996-1999生猪屠宰产品品质检验规程。二、生猪产品产销状况1、全国产销:2010年生猪年末存栏46440万头,同比下降1.2%。生猪出栏66700万头,同比增长3.3%。2010年全国肉类总产量7925万吨,比上年涨3.6%。猪肉产量5070万吨,比上年增加180万吨,同比增长3.7%。年人均占有量为37.8千克,同比增加1.1千克。2、上海市生猪产品产销:2010年生猪养殖;出栏250万头,占总量24.6%,15个屠宰厂(场)年屠宰523万头。全年猪肉消费1200万头,每吨以13头计算,折合白条猪肉92.3万吨。比上年1125万头(86.5万吨)增幅6.6%。生猪和生猪产品来自外省占74.4%,消费品种以热鲜肉为主占57%冷鲜肉包括预冷、鲜冻肉占27%,冷却猪肉小包装占17%。熟肉制品年消费11.5万吨,其中外省市占54%,本市占46%。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1、国家和地方法规标准建设滞后,执行力度和细度不够,部分省市监管执法缺位。中央四部肉品检验(试行)规程已执行半个多世纪,时效性差,至今仍为主要的检疫、检验执法依据。产品标准不齐全,标龄偏长,更新率不高。入境道口管理未能全覆盖,一些小道口有漏洞,导致无证生猪及其产品流入无证市场,存在消费安全隐患。2、监管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生猪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有18个行政部门监管,职能交叉和脱节,缺乏连续性和协调性,难以落到实处。缺乏专业化,权威性,部门之间协同配合有隙漏。对问题肉品缺乏量化控制,处于事先预防不足,事后整治和惩戒。对生猪瘦肉精控制存在多部门、多层次重复检测,实效不高,尚未完善科学的检验规程。3、产业链存在各个环节污染的危害。1)养殖环节:小型猪场及传统的个体养殖比例高占64%,其中不乏泔水饲喂。管理粗放,防疫差,成为口蹄疫和寄生虫等重大动物疫病多发地带。饲料污染药残超标。违法添加瘦肉精花样翻新,手段更为隐蔽。2)屠宰加工环节交叉污染十分严重,部分中小型屠宰厂(场),产品质量达不到标准规定的要求。3)流通环节污染:运输、批发、储存、零售等物流环节,缺乏冷链保鲜,运输和储存卫生环境不良。在储运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环境、时间等因素,易导致肉品自溶变质等隐患。4)猪肝等内脏副产品缺乏组织化生产,不签发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总量的80%被个体业主收购,以裸装形式流向餐饮和农贸市场,存在食品安全隐患。5)未能全面实施产销衔接管理机制,存在管理上的系列问题。4、屠宰行业管理有待加强和完善。产品同质化,热鲜肉多,裸装产品多,冷鲜肉少,包装产品少,裸装猪肝存在食品安全隐患。5、动物防疫、检疫和品质检验存在薄弱环节。检疫、品质检验队伍存在青黄不接,技术断层,品质检验合格证明缺失,证章管理意识淡化。四、加强和完善生猪产品安全管理对策研究1、加强生猪产品卫生安全法规标准建设和宣传贯彻。1)根据生猪产品管理所涉及到的各个监管环节,健全法规标准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同国际接轨的步伐,更新和完善生猪产品卫生安全标准体系。统一瘦肉精检验检测标准,建议制定生猪产品流通管理办法、生猪产品检验规程,为保障生猪产品质量安全起到法规、标准支撑作用。2)各级商务委应组建生猪产品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树立大局意识,强化责任意识,不推诿,不扯皮,依法监管,保障屠宰许可制度的实施,加快规范生猪产品追溯机制建设。坚决打击,取缔私屠滥宰和无证经营。3)切实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监管,认真落实执行法规标准要求。执行国家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畜牧法、动物防疫法规定的生猪产品卫生质量安全,生猪养殖严禁泔水喂饲和违法添加瘦肉精。肉品品质检验和病害肉无害化处理必须强制执行。2、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监管体制建设,创新统筹合作监管机制,部门之间配合无缝隙。1)探索建立一个部门为主的监管体制。通过精心梳理,避免不同部门之间的重复监管。促进一个部门为主的综合性、专业化管理。部门之间无缝衔接,建立严格控制问题生猪产品的安全监管机制。2)建立安全监管信息互联、互通平台。实行相关信息网络系统互相衔接,促进公示信息传递便捷,各监管部门高效共享。3)建立风险评估和生猪产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发挥行业专家群体在专业技术层面对政府决策的支持作用。4)加强对监管执法人员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执法队伍思想技术素质。5)规范开展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的标准化宣贯工作,强化标准规范执行。6)健全生猪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加强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养殖的日常监测。屠宰肉类加工推行HACCP,对危害因素控制认证。3、实施从养殖到流通的全程监管。1)源头控制措施。、推进生猪及其产品的产销衔接机制。农委、商务委、食监等相关行政监管部门公示规范准入条件,公开养殖、屠宰加工技术标准,公开城市每年采购的生猪及产品数量,实施招标采购。、加强和完善省际区域协调共管机制,保障入沪生猪及产品质量安全。供需双方应建立系列合作共管机制,签订可操作性质量安全协议或合同。采取企业自营,合同衔接与政府协调监督相结合,加快定点衔接流通安全步伐。、严格控制生猪产品货源质量安全,建立外省或本市生猪产地与屠宰场对接,外地屠宰场与本市肉类批发或配送中心对接,推进自营管理,取消运销经营环节,弥补监管盲点。2)行政监管与行业协会齐抓共管,加强企业诚信自律。并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督促和指导企业完善制度设计与创新,推进生猪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优化管理流程与方法,建立肉品供应安全链。促进安全监管信息化,有效阻击私宰肉品入市销售。3)持续开展生猪瘦肉精专项整治,强化源头监管。查处违法制售瘦肉精,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科学应对新型瘦肉精产品。研制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类的快速检测卡,以替代目前单项药剂快速检测,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效率。4)建立全程各个环节、全面覆盖的监管信息数据库。研制实施计算机自动识别技术。运用电子标签和条形码,实行从生猪养殖、屠宰加工、运输贮存、批发零售消费实行网络化的信息跟踪。5)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形成长效监管机制,严查生产经营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控问题生猪产品,做到量化目标管理,4、加强屠宰行业管理,拓展“冷链”物流建设。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经营条件和市场准入,整合社会资源,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扶持规模化、标准化屠宰企业,延伸产业链,投入冷链设施,提升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流通安全。2)逐步取消租赁承包经营和代宰制度,规范屠宰行业管理,加大执法查处力度,。坚决关闭、淘汰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技术落后,不达标的生猪屠宰厂(场),营造良好的屠宰加工环境。3)加大宣传力度,倡导食用卫生安全的品牌冷却肉和猪肝包装产品,严控问题产品流向,阻断不良猪肉产品流入市场的通路。5、加强和完善防疫、检疫和肉品品质检验管理。1)科学制定防疫规划,提高动物防疫科学性,充实乡(镇)村级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加强A型、O型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生猪疫病的免疫和抗体检测及疫情风险评估。2)全面实施生猪免疫标识管理机制,统一免疫标识,推进二维码标识及疫病可追溯系统建设。3)按照农业部生猪屠宰检疫规范标准要求,规范生猪产地、屠宰检疫及签证管理,探索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可追溯机制。4)按照国家标准生猪屠宰产品品质检验规程,严格肉品品质检验和证章管理,保障肉品质量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