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人不用用人不疑.doc_第1页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doc_第2页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方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是中国传统的信任方式,用在企业管理上那就是要放手让下属去大胆尝试,不要什么都管。无独有偶,美国通用电气CEO韦尔奇的经营最高原则是:“管理得少”就是“管理得好”。这是管理的辩证法,也是管理的一种最理想境界,更是一种依托企业谋略、企业文化而建立的经营管理平台。对员工的不信任,直接挫伤的是员工的自尊心和归属感;间接的后果是会加大企业离心力。如果我们的管理者能进行换位思考,与员工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关系,在企业建立起一个上下信任的平台,无疑会增加员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发员工内在的潜能。因此,要想真正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管理模式,不断提升管理水平,首先要对员工充分信任,坚决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鼓励员工独立完成工作;其次是通过合理授权,建立一个员工能充分发挥能力的平台。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员工有了自己的发展平台,就会缓解管理者的工作压力。古往今来,无论是一个国家的治理还是一个企业的管理都是一样。用易中天先生的话说,曹操乃好老板也。曹操作为一个好老板,是非常会用人的,他十分清楚“争天下必先争人”。曹操的好不仅在于其用人之术,更在于其用人之道。也就是说曹操善于“洞察人性,洞悉人心”。他知道他的将士跟着他出生入死是为了什么,有时候感情的维系比利益的维系更为重要。崇祯就是用人多疑的失败典型:众所周知的袁崇焕就是最大的牺牲品,从刚开始的极其信任到最后的极度残杀,充满了多疑的用人方式。不仅仅如此,为剿流寇,崇祯先用杨鹤主抚,后用洪承畴,再用曹文诏,再用陈奇瑜,复用洪承畴,再用卢象升,再用杨嗣昌,再用熊文灿,又用杨嗣昌,十三年中频繁更换围剿农民军的负责人。这其中除熊文灿外,其他都表现出了出色的才干。然皆功亏一篑。“闯王”李自成数次大难不死,后往河南聚众发展。史学家对崇祯的评价:明朝灭亡因为天灾瘟疫和崇祯多疑,和士大夫无关。明思宗崇祯求治心切,生性多疑,刚愎自用,因此在朝政中屡铸大错:前期铲除专权宦官,后期又重用宦官;中后金反间计,自毁长城,冤杀袁崇焕。思宗的性格相当复杂,在除魏忠贤时,崇祯表现得极为机智,但在处理袁崇焕一事,却又表现得相当愚蠢。可以这么说,如果崇祯用人不疑,李自成很可能被杨鹤、洪承畴、曹文诏、陈奇瑜、卢象升、杨嗣昌等将领剿灭,如果崇祯用人不疑也不会冤杀袁崇焕,如果崇祯用人不疑、用好洪承畴,也不会导致洪承畴最终降清。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企业应该宣扬“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用人原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千百年来被奉为用人要则,几乎是用人之道的金科玉律,成了一个千古不易的信条。反方 用人要疑,疑人也用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一种封建、封闭、缺乏辩证态度,与实际、与当代相脱节的用人观。只要翻开历代的古籍,看看历朝的君主,或数数近代历史的各国统治者,或看看各国各大企业成功的历史,都会发现这不过是一句自欺欺人的谎言。一些企业经营者大肆使用令自己放心的人,有的更是使用自己的家族亲信,而对他们的工作不予过问,自以为这是对其“不疑”,而等到事情办糟甚至企业倒闭后才懊悔不已。另有些管理者对某些人才存有偏见,便错误地施行“不用”的原则,这是用人不成熟的表现。 因此,如果只是用而不疑,那企业迟早必乱;如果只疑而不用,那企业的人才必定越来越少。正确的态度是: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 “用人要疑”,就是在用一个还不是很了解甚至是还不很成熟的人的时候,本着对企业对这个人负责的态度,疑问在先,把可能产生的风险降到最低。 疑人要用,就是在其人格、能力不确定的情况下,本着保护人才、爱惜人才的目的,观察他,大胆选拔和使用他,不至于造成埋没人才和浪费人才。这是不拘一格的大胆用人观。 用人要疑:这个“疑”主要是指约束和监督机制。人才也不能为所欲为,必须在制度范围内行事。企业管理中,既要有激励机制,又要有监督制约的机制,这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两个轮子”。 “用人要疑”,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要求,是对人才对企业负责的态度。任何事物不是静止不变而是不断发展的,人的品性、观念、知识也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人才,不能盲目地一信到底。现代社会充满诱惑和陷阱,在种种的诱惑面前,人才是否经得住考验,单靠个人的自我约束是往往不够的,企业必须给予严格的检查监督。用人不“疑”,人就容易恃宠生娇。 海尔集团张瑞敏认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小农经济的思想产物,是对市场经济的反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是导致干部放纵自己的理论温床。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也说过:“权力会滋生腐败,绝对权力产生绝对腐败。”所以,对于领导者来讲,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只是初级阶段。敢用疑人,会用疑人,更是技高一筹,智高一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人才用之不竭。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一句非常片面的名言在用人上,人们常常推崇这样一句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仅推崇,而且经常列举出一些例子来证明其无比的正确,我就在不同的场合几次听到一个古代某君王重用和完全信任某个将领从而在争霸中取得胜利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写进了教科书,所以许多人都知道,都举它的例子。我过去也相信过这句名言,也在文稿中写过、在发言中用过这句话。然而,随着年龄大了,经历的事情多了,也开始对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道理进行反思后,总觉得这话不正确,或者说这句话只适用于某些时候,某些特定的场合,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先看“疑人不用”。“疑”就是有想法,“用”就是使用、重要、安置等。“疑”与“用”,主要说的是君主对臣民,上级对下级,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等。首先这“疑”的标准就不准确,没有科学性。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看法,不仅受思想水平、道德素养、感情亲疏的限制,也受知识、经历、环境等方面的制约。没有无所不能的人,没有个人的看法完全符合客观规律的人,所以这“疑”先天就有缺陷。“疑”未必就“疑”得准确。在一个不准确的前提条件下产生的结果,怎么可以正确!另外,你“疑”就可以不用?如果放在古代的家天下,放在现今的一些个人企业,还勉强说得过去。而在现今的社会体制与环境下,凭什么依据你个人的“疑”来决定社会范围内的“用”?就凭你领导者的主观意志?可以说“疑人不用”只所以被一些领导者挂在嘴边,当作金科玉律,是因为这些人可以为其私欲,为其独断专行,为其“一言堂”找到注解。“疑人不用” 说出了一些领导者的心里话。“疑人不用”体现的是片面与专制。再看“用人不疑”。这句话从字面上很好理解,那就是你要是认为一个人是人才,就要大胆使用,并放开手脚让他去做而不要限制和怀疑他。其实,这更加违背客观规律,违背辩证法。姑且承认你用的是人才,是正确的。可社会是发展变化的,人也是会改变的。就能力而言,你重要他的时候,他可能是最好的,可经过了一段时间,别人进步了,而他停止不前,他的能力就不比别人强了,做出的决定、发生的行为就可能偏离正确的轨道了,这个时候,还不能“疑”?就品质而言,那更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的。远的不说,就说现在,有多少“根红苗正的苦孩子”,由于他自身变化的原因,由于该“疑”而没“疑”,成了腐败分子,成了贪污犯。有多少人正是该“疑”而没“疑”,轻松自如的带着轻松自如贪来的巨款逃往轻松自如的国外。“用人不疑”的背后还有一句潜台词,我们各级的党政监察机关、各类司法监督部门都是多余无用的,都应该要撤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