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经后子宫出血124例临床与病理分析【关键词】 子宫出血 绝经后子宫出血是指绝经1年以后出现的子宫出血。引起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子宫恶性和良性病变,分泌性激素的卵巢肿瘤和输卵管癌,特发性及激素替代治疗所致的子宫出血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6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妇产科门诊收治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患者124例。年龄4175岁,平均58岁,均除外阴道、宫颈、尿道、肛门出血,并分别做分段诊刮和病理检查。 1.2 方法 根据病理诊断分为萎缩性内膜、功能性内膜(包括增生期内膜、分泌期内膜或受药物影响)、功能失调性内膜(包括不规则增生、简单型增生及不典型增生过长、复杂型增生过长、局部有或无不典型增生过长)、良性赘生性病变(内膜息肉)、恶性肿瘤及其他。 2 结果 绝经后子宫出血与绝经年限及病理类型的关系见表1。年龄超过65岁者,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增加,绝经后子宫出血多发生在绝经10年之内,绝经15年功能性子宫出血中以增生期子宫内膜和分泌期子宫内膜为主,5年后以萎缩期子宫内膜为主,绝经10年以上子宫内膜癌的比例升高。表1 阴道出血与绝经后年限及病理类型的关系 3 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检测手段 3.1 诊断性刮宫 此法属盲目性、损伤性操作,且有一定的漏诊率,但仍不失为一种简便首选的初筛手段,诊刮操作不难,无需特殊设备,一般妇科医师就能胜任,对某些非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子宫出血,在诊刮时做全面刮宫有可能达到止血的效果,因此,采用诊刮至今仍然是对绝经后子宫出血初诊的主要措施。 3.2 宫腔镜检查 认为是当今诊断子宫内膜病变阳性率最高手段之一,以宫腔镜直观宫腔内情况,可以发现诊刮所遗漏的微小病灶,取材部位准确、阳性率高。 4 讨论 绝经后子宫出血与绝经年限关系密切,绝经后14年中阴道出血发生率最高,主要是由于功能性内膜所致。因为,在绝经后数年内有些妇女的卵巢尚未完全停止分泌激素,其功能尚未衰竭,子宫内膜经过一段时间激素的积累刺激后处于增殖期,当激素水平波动时即可导致绝经后阴道出血。近来愈来愈多的绝经后妇女使用激素替代疗法,亦可导致绝经后阴道出血,应常规做妇科检查,了解生殖器与年龄是否相符,并结合阴道脱落细胞检查,了解雌激素水平,检查有无可疑癌细胞,B超了解内膜厚度等,防止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发生癌变。所以,采用多种方法联合应用,一定能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病因做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二手车交易平台商业模式与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中国青年公寓行业竞争壁垒与进入策略评估报告
- 2025-2030中国青年公寓行业政策红利与合规经营报告
- 2025-2030中国青年公寓租赁分期付款模式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5-2030中国青年公寓市场供应链整合与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四校联考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热水器保养维修规程
- 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方法
- 品牌自媒体内容营销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基于多维度的实证剖析
- 和谐校园视域下大学生人际交往困境与突围
- 皮纹分析师培训
- 起重机械操作规程(4篇)
- 初级关务水平测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医疗设备应急管理与替代程序
- DB62-T 4913.1-2024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第1部分:污水处理厂
- 手印鉴定书模板
- DB11T 065-2022 电气防火检测技术规范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第一单元
- 基本不等式课件-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 DL∕T 2568-2022 电力行业数字化审计平台功能构件与技术要求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9课《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精美课件(第1课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