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技术发展史.doc_第1页
电影技术发展史.doc_第2页
电影技术发展史.doc_第3页
电影技术发展史.doc_第4页
电影技术发展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述电影技术的前世今生本人最大爱好就是看电影,并深深被各种电影特效技术震撼,这次作业主要介绍了电影技术的发展史以及对未来电影技术的展望。1.伊斯曼及爱迪生今天的电影放映业是以35mm的胶片电影的发行和放映为核心运转的,这是现代史上寿命最长的技术标准,超过了100年。这一切始于1891年,是从WilliamKennedy LaurenDickson向乔治.伊斯曼订购35mm宽的赛璐珞硝酸胶片,并在托马斯.爱迪生原始的Kinetograph摄像机上运行时开始的。5年之后,35mm胶片再次用于美国的首次电影放映中,当时是在纽约的Koster、Bial用Vitascope放映机放映的一系列几分钟长的短片。在一开始,电影放映是一种危险的生意。由于电尚未出现,氢氧燃烧的“灰光”(limelight)灯用来放映高度易燃的赛璐珞胶片。碳弧灯很快取代了灰光灯,安全性提高了一些。直到1915年电动马达出现之前,电影一直是手摇以每秒16格放映的。此后,更长的故事片生产出来。到1920年,电影成了全世界主要的娱乐形式。每星期6500万美国人走进超过15,000家电影院当时最时髦且豪华的场所。2.从默片到有声电影所谓的默片在其鼎盛时代也常常有音乐或者声效相伴,1926年8月,由约翰.巴利摩尔主演的唐璜在纽约的华纳剧院首映,这次首映采用了Vitaphone声音系统,以每秒331/3转唱片来使电影声画同步。新的发明很快就跟来了,1927年10月华纳公司的爵士歌王敲响了默片的丧钟。到1930年为止,只有5%的好莱坞的影片还是默片,华纳兄弟采用了更方便的由WesternElectric开发的胶片携载声音的技术,这一技术需要采用每秒24格的放映速度,从而诞生了这一今天仍然采用的标准。这一变化彻底改变了电影胶片的形态。35mm默片的满画面大致是正方形的,比例是1.33:1(或4:3,象电视画面),1927年最早的声音印在胶片上时是1.21:1。1932年,制片商和放映商联合建立了胶片上声音轨迹宽度的标准,从而创造了新的1.37:1比例。随着这一整个业界技术方针的确立,电影中的对白、歌舞急剧增加.在30年代,电影观众增加了一倍。电影工业继续寻找新的发展,很快,就开始经历彩色电影,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3.逼真的色彩自1896年开始,许多简单但是富创造性的彩色处理都应用过,但在1915年,卡尔摩(HerbertT.Kalmus)博士建立了特艺色(Technicolor)公司,提供了独特的双色处理技术,结合红、绿两层颜色来模拟全色。这一技术首次应用于1922年电影TheToll of theSea,获得了250,000美元的收入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特艺色既而开发了“三色染印法”,需要用特殊的摄影机分别在三卷影片上同步拍摄图像分别记录蓝、红、绿色之后再结合到一卷胶片上以得到更自然的颜色。这一技术首次应用于沃尔特?迪斯尼1932年的动画片FlowersandTrees.这是该公司第一部获得奥斯卡奖的影片,第一次应用于故事片中是1935年发行的BeckySharp,从而树立了特艺色公司在好莱坞首席彩色洗印作品供应商的地位。从1935到1936年,该公司发行的胶片从2200万到3700万尺。特艺色的技术主要应用于象白雪公主(1937)这样的动画片以及乱世佳人(1939)这样的巨片中,因为特艺色的摄影机重达500磅,需要很强的照明以得到完全的曝光。50年代初,柯达公司的单带伊斯曼彩色胶片处理技术将三层染色集中在一卷胶片上结束了特艺色在色彩处理方面的垄断,在短短几年中,伊斯曼彩色胶片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安全的醋酸片基取代了易燃的硝酸片基。1955年发行影片中的一半都应用了伊斯曼彩色胶片处理技术,从而使其成为其它彩色处理技术的基础,如Warnercolor、Colorby DeLuxe、Metrocolor以及Pathecolor。但电影院很快就遇到了新的障碍,由于电视进入了美国家庭,观众人次从1948年的9千万下降到1952年的5千1百万。4.立体电影与宽银幕电影用于区分影院与小的电视屏幕,并将观众重新吸引回到影院的技术之一就是三维(3-D)技术。用特殊的偏色眼镜制造深度感的低预算影片BwanaDevil于1952年11月放映并创下了票房纪录,采用两台放映机同步放映。尽管在18个月中发行了包括DialM for Murder、House ofWax等超过50部三维立体电影,但很快这一格式的影片就被放弃了。(80年代早期3-D电影又曾出现过,但很快也完了。)由于继续受到电视的威胁,电影摄制者们致力于将银幕做得尽可能大,采用了包括宽银幕、大格式(70mm)技术来制作史诗式的电影。Cinerama(西涅拉玛型立体声宽银幕电影)技术是最不寻常的一项革新,发明家FredWaller于1952年采用三台同步35mm放映机在一块弧度很大的银幕上放映出了2.59:1的画面。5条磁性立体声带协助完成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但由于Cinerama拍摄用的摄影机的体积庞大,只有1962年的两部影片Howthe West Was Won、The Wonderful World of the BrothersGrimm采用了这种格式。30年代,HenriChretien就开发出了CinemaScope宽银幕技术,并由20世纪福克斯公司在50年代获得了专利使用权。CinemaScope是一种更实用的宽银幕处理技术,在电影拍摄中,应用特殊的变形镜头将2.35:1的全景式画面压缩到1.33:1的35mm胶片上。同种镜头安装在放映机上并在放映中展宽横向压缩的图像。福克斯公司采用这一技术拍摄了TheRobe(1953),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让影院都开始在放映机上安装了新的宽银幕变形镜头。在一年之内,所有主要的制片厂都采用了CinemaScope技术及其4声道立体声,到1957年,美国85%的影院都安装了CinemaScope技术的设备。这一时期还有其它的宽银幕格式,其中很多都采用了70mm胶片来提高图像质量。包括UltraPanavision 70 (阿拉伯的劳伦斯)、Technirama (ElCid)以及VistaVision(Vertigo),此外还有制片人Mike Todd所谓的ToddAO技术,采用了6条磁性立体声带,于其1955年上映的影片俄克拉荷马中首次应用。尽管目前超过900张银幕都装备了70mm影片的放映设备,但这一格式却很少用。一些独树一帜的人之所以还采用这种格式主要是为了声音。1997年詹姆士.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是主要制片厂所发行的最后一部70mm影片。5.多厅影院时代 尽管制片和放映技术自默片时代不断地迅速发展,但影院及影院中的放映技术却一直不变。但在1963年7月12日,Durwood影院的StanleyDurwood在堪萨斯城的WardParkway购物中心开办了第一家两块银幕的多厅影院。Durwood影院随后发展为AMC院线公司,而多厅影院的概念则开始流行起来。到了1969年,前露天影院院线GeneralCinema公司将重点转移到在购物中心开办多厅影院。新设计的多厅影院建筑中的放映室中开始出现了大功率的氙灯以及自动化的放映循环片盘,不但淘汰了双机放映方式,同时也将专业的放映员淘汰了。如今一个操作员就可运转整个多厅影院。到了90年代末,在美国有超过23,000张银幕,放映商开始建多达30个观众厅的多厅影院,在同一屋顶下为几千个观众放映十几部影片。同时,电影银幕再一次变得更大了。1967年,Imax公司为蒙特利尔展览会制造了第一台15片孔70mm大格式(LF)放映机,并在1970年制造了第一台摄影机。MacGillivray-Freeman电影公司制作的记述了航空史的影片飞翔首次采用了Imax的大格式,有超过1百万的观众观看了这部影片,到目前为止,总收入超过了1.5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记录片。现在全世界有大约300家大格式影院,主要是由Imax和其主要的竞争对手Iwerks建造的。 6.数字立体声上个世纪后25年的革新主要集中在声音质量领域。70年代Dolby实验室研制了其降噪技术后发生了质的飞跃,在录音时采用新的形式对音频信号进行了压缩和扩展编码,并在放映时进行解码。这一技术首次应用于影片1971年的影片发条橙子。1975年Dolby开发了更具实用性的四声道光学立体声影片格式,1977年发行的取得了巨大成功的科幻影片第三类接触和星球大战,采用DolbyStereo技术,提高了公众对高品质音响的兴趣,同时也推动许多影院开始安装Dolby声音系统。Dolby紧接着开发了其数字频谱录音(SR)系统,采用比特率缩减在35mm电影胶片上制造了完全分离的光学声迹,同时,也保证了与仍在影院中使用的模拟系统的兼容性。为保障影院的声音,乔治.卢卡斯为1983年发行的星球大战IV斋代武士归来开发了THX影院认证程序。为了保证对放映和还音设备的调试之后还能拥有高质量的放映效果,THX与所有声音系统兼容,并在超过300部影片和超过2,000家影院中获得应用。 1993年,另外两家公司在影院声音方面走上舞台并扮演重要角色:DTS开发了6声道数字声,并应用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中;索尼公司开发了8声道数字声SDDS,在35mm胶片的两个片边记录声音,首次应用于影片最后的动作英雄中。SDDS使用安装于35毫米放映机上的读取器和解码器和胶片的数字录音声道来获得数字声音信号流。声音在数字化领域中的位置已经很稳固了,制造可行的、高质量电子图像放映成为下一步目标而且已经经过长时间的尝试。1941年,RCA采用叫做Eidophore放映设备在纽约展示了电子电影。在50年代,另外一种在卡车中的流动工作站中广播的Electronovision,在一些地方用做体育赛事和电影放映中。7.数字电影 1999年6月1日,第一部商业放映的数字电影在美国的6家影院中出现了,放映了星球大战I幽灵的威胁。在一个月的放映中采用了基于世界上最大半导体生产商德州仪器公司的数字光学处理器(DLP)芯片技术的放映机,同时,采用了图像光学序列(ILA)技术的休斯/JVC视频放映机的原型机在一些特定的影院也成功放映了幽灵的威胁和理想丈夫。1999年,迪斯尼公司为12家美国影院安装了DLP放映机,以数字方式放映了玩具总动员2、火星任务以及BicentennialMan。很快,更多的数字方面的里程碑出现了:2000年6月,数字电影首次通过网络进行了传输,将动画片TitanA.E.从好莱坞的制片厂传输到亚特兰大的SuperComm展览中。同年3月,电影首次进行了应用性的卫星传输并数字化放映,波音数字电影公司在年度ShoWest展览会上传输了电影SpyKids。7月,在加州的环球制片厂的数字影院中放映了侏罗纪公园III,THX数字服务公司将整部电影以及多声道的音频内容压缩并刻录到13张DVD-R上,并下载到每家影院的服务器上。尽管取得了这些进展,但美国30,000家影院只有38家现在成为数字影院。Dolby、DTS和Sony正注视着数字电影的发展,并与不同的标准委员会合作。2001年,DTS推出了其分两步的模拟-数字音频处理器以及一个直接投射在银幕上的影院字幕系统;获得了德州仪器公司DLP授权的Christie、Barco以及Imax都推出了成功的数字放映机;柯达公司在好莱坞依托美国主要制片厂建立了数字电影图像技术中心(ITC)和娱乐技术中心(ETC),在好莱坞太平洋电影院建立了数字电影实验室。8. 4D(5D)电影技术4D电影是在3D立体电影的基础上,加入环境特效模拟仿真而形成的新型影视产品。由于环境特效有许多种,如动感座椅、刮风、下雨等,于是有人就称其为5D甚至6D电影。3D立体电影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因为我们并没有在一个真正的三维空间中形成立体的影像,而是在一个平面上形成的影像,靠左右眼睛分别感光并通过大脑对视觉信号进行合成,使人产生立体感,所以严格来说,3D立体电影应该是2D的立体感电影。4D电影通过给观众以电影内容联动的物理刺激,来增强临场感,“身临其境”加“惊险刺激”是4D电影的最大特点。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4D影院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并逐步走向普及,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技术的应用,极大的丰富了4D影院的内容,提高了4D影院的体验效果。1、3D显示技术:在3D显示的家族中,除3D投影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外,3D液晶拼接屏、3D-LED屏、裸眼立体显示等新的显示技术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投影机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投影机的亮度大幅度提高,由原来的2-3千流明提高了几万流明,市面上已出现5万流明的投影机;投影机的分辨率大幅度提高:2K(20481024)机在专业影院已经普及,4K(40962048)机也已面世;激光光源投影机的问世,从根本上解决了投影机灯泡寿命短的问题,灯泡的寿命从2千小时提高到了2万小时且功耗降低了80%。3D液晶拼接屏的应用:液晶拼接屏具有亮度高、对比度高、分辨率高的特点,近年来拼接的缝隙已缩小到2mm左右且价格不断下降,非常适合做成3D的大显示屏,可以在较明亮的环境中使用。3D-LED显示屏的应用:与液晶屏相比LED屏具有更高的亮度、对比度、分辨率、饱和度,LED屏的3D显示问题在技术上目前也得到了解决,有望在超大型屏上得到推广应用。裸眼3D显示技术:以上3D显示观看时都需要戴一个眼镜,观众不习惯、不方便。裸眼3D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观看方式,近年来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视角范围、分辨率等方面还不如人意,目前典型的应用是在液晶广告屏上。相信这项技术会得到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